20170717-玩美女導演,《29+1》彭秀慧專訪

玩美女導演,《29+1》彭秀慧專訪
22:52 17/7/2017


如果《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的故事曾經打動你,那麼你便不能錯過香港版本拉拉鍊的真人真事:來自香港女演員彭秀慧,30歲時自編自導自演一齣舞台劇《29+1》走紅,根本就是《樂來越愛你》的港版女主角mia!彭秀慧十年來把《29+1》演成近百場的長壽舞台劇,並終於在三年前決定把《29+1》翻拍成為電影,透過電影媒材把這個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故事永恆地保存下來。


性感女神周秀娜演出事業有成的女強人

《29+1》講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人,無意間透過了一本日記開始進行了心靈對話與交流,兩個女生有如《雙面薇若妮卡》般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在舞台劇中彭秀慧一人分飾兩角完成的獨腳戲,到電影版變成由周秀娜與鄭欣宜(鄭少秋與沈殿霞之女)分別演出。作為一女性新導演,彭秀慧的首部長片電影處女作內容綿密、完成度高,片中完全嗅不出任何新手導演的味道。

自2010年第47屆金馬獎新設最佳新導演獎項以來,今年底即將頒發出第八座金馬新導演獎座。在前七屆入圍的33組新導演名單中,曾出現三次女導演的名字(《寶米恰恰》楊貽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趙薇、《我的少女時代》陳玉珊),然而至今金馬獎依然尚未出現女性新導演得獎者。但或許這個「第一次」,就要發生在今年了。為此,我們特意專訪了這位女導演,為大家一探這位擁有玩美外表與演技的女導演其內在思緒的樣貌。


港星鄭欣宜在《29+1》扮演樂天開朗的唱片店店員

Q:一個故事陪你走過一12年,如果是一個小孩都已經懂事、翅膀長硬了可以自己飛了。選擇這時候把這故事從舞台劇翻拍成電影的原因與過程是怎樣的?
A:當初舞台劇演了三場就開始不斷有人找我要將《29+1》拍成電影,但我很享受在舞台上與觀眾的互動演出,深怕拍成電影就沒人來看我舞台劇了,所以沒答應。十年來我一直有預感她終究會拍成電影的。等到舞台劇真的不演了,我還是遲遲不願把她拍成電影,因為這個改變我一生的故事太重要了,一定要慎重其事,如果由我當導演來拍,我希望等到我有拍過其他電影、有當過導演的經驗之後再來拍《29+1》。2014年時,我的所有工作告一段落,人有找我當編導拍電影,寫別的女性故事劇本,寫了八個月,也找來了周秀娜與鄭欣宜準備演出,但我一直對劇本感到不夠滿意。一次開會時老闆問說「那幹嘛不拍《29+1》呢?」突然之間,我發現周秀娜與鄭欣宜可以做出有別於我當初一人分飾兩角的戲感,是全新的劇本改編,越想越覺得有趣有挑戰性,所以終於決定那就拍《29+1》吧!

Q:對於一新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而言,《29+1》在各方面的執行度都很完熟,你很不像是一個菜鳥新導演?
A:是的,面對一群資深又專業的劇組,其實每個人都比我懂。但由於大家都知道《29+1》是我的孩子,我和這個相處十多年了,所以都願意耐心聽我、把我內心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做到好。本來不想第一部就拍她,但真正開拍以後卻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


Q:每個導演都有一個演員的靈魂,您在舞台劇是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版變成編劇跟導演,沒有演,考量是什麼呢?
A:一來我不再是29+1的年紀,二來既然是電影,我不希望只有舞台劇的粉絲來看這片,而是有更多大家熟悉的演員為號召來看電影。第三,我必須確保《29+1》的電影版不能出錯,專心當導演是很重要的事,客串也不要。

Q:電影不像舞台劇,一旦拍完、剪接完了,就永遠是那樣了。你在電影完成之後,感覺到舞台劇和電影最大不同的美好之處在哪裡?在故事上和表現形式上,舞台劇和電影的優缺點各自在哪裡呢?
A:不論是舞台劇或者是電影,我很高興觀眾說都能在上頭感受到「我」,以及我試圖傳達給大家所共通的那一份女人心事。舞台劇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演員上台表演的時刻,但電影比較像是拼圖,剪接、攝影、美術、音樂等等各個環環節節都能幫助故事的進展,光是演員好是不夠的,必須更注意細節的組合與表達。

Q:電影裡面在前面描述都會女子生活時,女主角林若君會突破第四面牆,向觀眾講話,不過到後來就沒了。這樣的轉變是什麼原因呢?是為了要讓觀眾專心入戲、去感受主角的心情嗎?
A:在舞台劇中本來就是如此設計的。舞台劇版有三小時,第一小時我像是在演脫口秀,一邊和觀眾進行women's talk一邊叫賣保養品做互動,著重於娛樂效果。之後當沈重的劇情滲透進來以後,林若君就退回舞台被綑綁在情緒世界裡頭。不同的是,周秀娜這個演員不是我這種類型,能在演舞台劇時表現出尖酸刻薄的嘴臉,所以我僅保留了幾次她突破第四面牆講話的橋段,除了適度在前段增加一些娛樂性與觀眾拉近距離之外,也算是和我舞台劇的粉絲說「你還記得舞台劇裡的這些段落嗎?」的私密交流時光。演員如果一直和觀眾說話,觀眾會不斷跳出來,不能入戲,所以後頭不能這樣做。


Q:電影後面,女主角問男朋友離開的時候,交錯剪接了一些這個女人和父親、和男友的一些記憶畫面,生命中兩個重要男人的離開,讓她倒下來。那一段甚至還有慢動作,蛋塔、咖啡奶茶、煎到一半的魚,相片... 的交錯剪接,都是舞台劇沒辦法表達的視覺畫面,這部分導演的創作想法與目的是怎樣的?
A:這想法也是來自於舞台劇的劇中人物心情投射。只是當初舞台劇使用的是我這位演員的肢體、以及各種生活與記憶混合聲音。而電影的優勢就是能夠特寫一些生活物件的畫面。不論是聲音或是畫面,我在選用上都是以日常生活化的元素為主,那些乍看之下稀鬆平常的相片啊、家常菜或是電話鈴聲什麼的,不都是構成我們在失去什麼之後觸景生情感傷的點嗎?我想講的就是這一份情懷。

Q:從香港電影節、香港戲院上映,到台北電影節、在台灣戲院上映,你感覺香港的觀眾和台灣的觀眾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A:我和香港的觀眾做過很多交流,知道她們是用很感性、像是自己的事一樣在看《29+1》的。雖然沒有長期與台灣觀眾交流過,但目前感覺台灣看《29+1》時是比較理性的,會去做分析與提問,我很高興收到不同的反應反饋。

Q:您的電影編劇處女作是《伊莎貝拉》,導演處女作《29+1》,拍完《29+1》後,在電影領域有想要繼續嘗試拍片嗎?會是導演、編劇或當演員?
A:這次拍電影的經驗帶給我很多收穫,有機會的話會想要繼續拍。至於當演員的話,不會是我自己導演的電影,可能是別人導演然後找我去演吧。在舞台劇中我雖然可以自編自導自演,但是在電影裡,我想要當演員時專心當演員,當導演時就專心當導演。


上報生活中心特約作者雀雀
影評修行者,來自台南,本名簡盈柔。元智資傳、交大建築所畢,現為兩個孩子的媽。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台灣各媒體平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