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星期日現場:腦大生草的填湖起樓,一個水的故事
星期日現場:腦大生草的填湖起樓,一個水的故事
2017年7月30日
湖畔居民飲之於湖,也使用特別技術,在湖裏種田,卻沒有淨水系統,城巿人腸胃承受不來,每日小瀉是常事。(圖﹕鄭美姿)
【明報專訊】有人腦大生水草,建議填平船灣淡水湖來起樓。如此匠心獨運的研究報告,指出夷平一個水塘,將可供地1200公頃、發展30萬個住宅單位、平均住戶面積有成六百幾呎、可以住上近90萬人……真的,世上只有我們最幸福,所以才會給數字燒壞腦。
但我不想談樓了,香港人中伏於數字已經太多,一堆堆數據裏頭橫陳着很多我們模糊的血肉。數是死的而水是活的,讀這單新聞,由第一隻字開始,我就感覺到一勺子的水潤濕了我的腸子,然後腸子打了結,接着肚子抽搐的痛。我顧不得儀態摸摸自己的褲襠,生怕拉了一地的屎。
這是一個有關水的故事,真人真事,活一輩子我也不敢忘記。
在緬甸茵萊湖的日子
兩年幾前的冬天,我由香港出發,經越南去到緬甸,在那裏混了31天。有半個月的日子,我住在緬甸中部茵萊湖(Inle Lake)最南、所接連的Sankar湖盡頭,一個叫Phaya Taung的寺院。它最近才出現在google map中,但消失在Lonely Planet的地圖上。當年我把旅遊書的內頁翻到起角,始發現茵萊湖原來已經把一頁紙印滿,湖外的湖,只能活在意識層。
回憶由水開始。搭了十幾小時的通宵巴士,我由仰光深入緬甸中部的娘水。我們一行16個陌生人登船,另加10件大行李,乘的是一葉扁舟。那是我僅在水墨畫中見過的船,兩頭尖,沒有頂,我們曲着腳排排坐,愈接近船尾的人,就只能抱住膝蓋坐。
我想起了難民,開始留意船上不同人的臉,但似乎只有我這個來自香港的人,心裏有微言。整條船中有6人是緬甸人,來自一間NGO,是當年唯一有接待外國義工的慈善組織。食飽飯沒事幹,想起要去緬甸湖上某村落鋪路和搭橋的人則有10個,兩個法國人、兩個美國人、兩個韓國人、3個日本人,還有我。除了船夫之外,整條船上就數我最老,他們奇怪一個三十幾歲的女人為何要老遠跑來體驗生活,我也茫然自失。
這條船橫過茵萊湖12月的湖面,頭一小時我們還會看見其他同樣大小的船,一般裝上了4張舒服的藤椅,接待遊客賞湖,對比之下,我們這條難民船反而成為了湖上的流動景點,經常「被拍攝」。一個鐘頭之後,早上11時的湖面,平靜如鏡,我們進入了遊客不再前行的河段,湖上就只餘下我們。
日照開始猛烈,腿開始酸,頭有點暈,胸口有點悶,屁股坐得痛,船邊粗糙的木條勾破了我的襯衣,腰骨也挺不起來……我拿出水壺,沾濕一下嘴唇,船程要四個多小時,船夫早提醒我們別喝太多水。法國人開始抽煙,美國人向他們借火,兩個韓國人睡死了,日本女生哼着一首聽起來很kawaii的歌,然後咯咯笑。我呢,掏出了一封出發前收到的信,讀了一遍又一遍。
用活水洗澡 搞不清乾淨還是不乾淨
湖水取之不盡,憑湖而立的寺院住上八百幾人,有削髮的小僧人,以及帶髮的孩子。他們都是寺院的學生,來自湖上其他貧窮的村落。很多沿湖而活的人,終其一生,最遠也只去到茵萊湖的湖口。而我們這支國際化的團隊,就在這裏住了下來。
湖水,全部都是湖水。直到今天,那仍然是我所見過,唯一最美麗的日落,因為她讓人想哭。那是全院幾百人洗澡的地方,喉管直接接入湖水,我們自石屎缸中舀水淋身,是一個露天澡堂,每人都穿著傳統的緬甸長裙(longyi)淋浴。
穿著長裙洗澡是常態,因為整個湖畔的居民,即使是住家,「浴室」也是露天的。湖水涼快,迴盪在日暮之時的空氣清冷,每日排隊洗澡需要鼓起勇氣;况且我們外人不熟手,隔住長裙揉肥皂,不是滑走了皂、就是春光乍洩。
澡堂面朝西邊,建在小坡之上,能看見最美麗的日落。我一舀水接一舀水往身上淋,總有好幾條水草纏住我濕漉漉的髮尾,草青味、湖水味,還夾雜着無數條輕柔的微生物,我用活水來洗澡,搞不清洗了乾淨還是不洗乾淨。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這場最原始的日落,直望橙黃色的夕陽,醉倒湖上,雲輕、霧薄、樹掩影;無數次我幻想自己能乾着身子,參與這席暖和的饗宴。直到我在院了待了13天,看完第13次日落後,我始發現原來有一種單純的美麗,不附帶豪華和舒適,想通了以後,我想哭。
幾天輕瀉 不是水土不服咁簡單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走到那個煮大鑊飯的炊事房,想看看他們如何燒柴。剛好一大鍋熱水燒起了,水面冒出珍珠,我便勺一點用來冲茶。倒入水壺後,始見水不清而混濁,我用眼神示意煮水的大娘,她笑着拿起一個特大的竹筐,想話我知水就是這樣隔濾的。
心涼了半截。我開始意識到,接連幾天的輕瀉,不是水土不服咁簡單,問題是湖水啊。問問其他人,有人小瀉有人大瀉,不過全院八百幾人,不見得有人瀉出病也是事實。於是我開始有限度地喝水,本來我每天冲Fortnum & Mason的伯爵茶葉,也得放棄。改為每天到炊事房舀一杯熱水喝,如果那天水的味道怪,我就有節制地喝水,腹瀉果然減輕。
緬甸是茶國,人人飲茶不喝水,要不就冲三合一咖啡。我們10位義工被視為上賓,獲得三合一咖啡的高規格接待,那個飲料包上印的是簡體字,食物標籤看到最尾一項,都是化學合成物,仍然沒見到咖啡兩個字。但我們每次一冲開,都吸引很多孩子圍攏,人人大口大口的想把香味吸光,沒有咖啡的咖啡粉,是諸神的美食。
只要還袋着紙巾 代表世界還沒有離棄我
我穿了一對運動厚襪,踏上球鞋,跟全院幾百個細路,徒步15公里,要到一塊粟米田去收割。平時跑半馬也有21公里,我以為十幾公里事小,因此拒絕了專門為上賓準備的機車,早兩小時出發遠征。
從未見過這樣爛的泥路,路上偶爾有個大洞,又或者是鬆垮垮的沙土,這十幾公里原來咁難走。其他幾百對腳只穿上人字拖,但我穿Nike也行得一跛一跛。塵土飛揚的路上,有時會架起一個藤籃,是村民為路人準備的清水,當地人見到,就會舀來喝。但這天我的肚子不適,嘴裏沒說,但一直小心翼翼。
走了兩個幾小時,去到一望無際的粟米田。食粟米容易,不知道收割是苦差,粟米葉有半個人高,走入林中給葉子𠝹得皮開花,我們這些城巿人全副武裝,寺院的學生也給小昆蟲咬得一頭一臉。
幹不到一會,我的肚子愈來愈痛,額角冒出冷汗,曠野上每一寸土地,也灑滿太陽的日照,但我覺得冷。坐在大石上,我發現自己一直抖,半句話也說不出來。我騙自己胸口很悶,吐出來就好,但我的心底知道,其實我應該往下瀉。
我捱到最後30秒,天旋地轉,最後弓着腰捂住肚子,往粟米田另一邊走。我看見一處地方長着半個身子高的植物,走入兩步,蹲在地上,眼前卻突然有幾個男生走過。人在臨死前,腦袋大概特別清明,霎眼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若想人家看不到你,那你須躲得令自己也完全看不見外邊環境。
走入去,要走得很深,直到我給蠟黃色的、枯槁的、粗糙的、不知名的植物狠狠圍攻;我脫下褲子,蹲着,忍受屁股被竹桿刺痛,睜大眼但對爬上襯衣的小蟲視而不見。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狼狽的時刻(希望如此),當時我深深地覺得,從今以後再沒有事情可以把我打敗。高潮是我往衣袋裏掏,而結果真的讓我掏出半包Tempo紙巾時,那種中了三獎,再來一個頭獎的感覺,叫做你贏了全世界。
不,不完全是這樣。
其實最後真正留在我身體的記憶是,在最狼狽的時候,只要我身上還袋着一包紙巾,或者穿着一對襪子,那代表世界還沒有把我離棄。(我後來得知,另一個同樣在曠野大瀉的法國女生,用了襪子解決。)
「香港人有很好的政府,真的很幸福」
在Phaya Taung住了半個月後,我們這一行10人最後交出的功課,是幫忙搭建了一條石屎路,叫做國際友誼路,之類。至於如何拿起斧頭,把大石頭揼碎成碎石,再把三尖八角的石仔鋪在泥巴上,然後溝水攪拌做石屎鋪路,則另一個說不完的故事。但自此以後,我對所有的路面,以及潔淨的水源,都生了一種深刻的虔敬之情。
離開緬甸後一年,一位在當地NGO工作的女生Thazin,來港公幹。朋友再聚,我問她想到哪裏遊覽。Thazin說﹕「我想看香港的郊外!」我再三向她問道﹕「嗯……你不想到大商場走走?或者帶你去看電影?」她搖搖頭﹕「我喜歡看漂亮的地方啊。」
我們到金鐘乘巴士,去太平山頂。沿山路一直走,她驚歎﹕「香港的植物很特別,它們長不同層次的綠色,連山都是一片綠油油。」真的,緬甸的郊野挺多,但很多都是黃色的焦土。一邊走我們看見薄扶林水塘,她出神的站着,凝視良久,問我那是海還是湖泊?我說﹕「This is a reservoir.」她聽不懂,我拿出手機,翻譯成緬甸文遞給她。想不到她滿臉驚奇,然後問了我很多關於食水的問題,我至今仍記得她那羨慕的眼神,以及這一句說話﹕「你們香港人有很好的政府,你們真的很幸福。」
文、圖﹕鄭美姿
編輯﹕谷理揚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17年7月30日
湖畔居民飲之於湖,也使用特別技術,在湖裏種田,卻沒有淨水系統,城巿人腸胃承受不來,每日小瀉是常事。(圖﹕鄭美姿)
【明報專訊】有人腦大生水草,建議填平船灣淡水湖來起樓。如此匠心獨運的研究報告,指出夷平一個水塘,將可供地1200公頃、發展30萬個住宅單位、平均住戶面積有成六百幾呎、可以住上近90萬人……真的,世上只有我們最幸福,所以才會給數字燒壞腦。
但我不想談樓了,香港人中伏於數字已經太多,一堆堆數據裏頭橫陳着很多我們模糊的血肉。數是死的而水是活的,讀這單新聞,由第一隻字開始,我就感覺到一勺子的水潤濕了我的腸子,然後腸子打了結,接着肚子抽搐的痛。我顧不得儀態摸摸自己的褲襠,生怕拉了一地的屎。
這是一個有關水的故事,真人真事,活一輩子我也不敢忘記。
在緬甸茵萊湖的日子
兩年幾前的冬天,我由香港出發,經越南去到緬甸,在那裏混了31天。有半個月的日子,我住在緬甸中部茵萊湖(Inle Lake)最南、所接連的Sankar湖盡頭,一個叫Phaya Taung的寺院。它最近才出現在google map中,但消失在Lonely Planet的地圖上。當年我把旅遊書的內頁翻到起角,始發現茵萊湖原來已經把一頁紙印滿,湖外的湖,只能活在意識層。
回憶由水開始。搭了十幾小時的通宵巴士,我由仰光深入緬甸中部的娘水。我們一行16個陌生人登船,另加10件大行李,乘的是一葉扁舟。那是我僅在水墨畫中見過的船,兩頭尖,沒有頂,我們曲着腳排排坐,愈接近船尾的人,就只能抱住膝蓋坐。
我想起了難民,開始留意船上不同人的臉,但似乎只有我這個來自香港的人,心裏有微言。整條船中有6人是緬甸人,來自一間NGO,是當年唯一有接待外國義工的慈善組織。食飽飯沒事幹,想起要去緬甸湖上某村落鋪路和搭橋的人則有10個,兩個法國人、兩個美國人、兩個韓國人、3個日本人,還有我。除了船夫之外,整條船上就數我最老,他們奇怪一個三十幾歲的女人為何要老遠跑來體驗生活,我也茫然自失。
這條船橫過茵萊湖12月的湖面,頭一小時我們還會看見其他同樣大小的船,一般裝上了4張舒服的藤椅,接待遊客賞湖,對比之下,我們這條難民船反而成為了湖上的流動景點,經常「被拍攝」。一個鐘頭之後,早上11時的湖面,平靜如鏡,我們進入了遊客不再前行的河段,湖上就只餘下我們。
日照開始猛烈,腿開始酸,頭有點暈,胸口有點悶,屁股坐得痛,船邊粗糙的木條勾破了我的襯衣,腰骨也挺不起來……我拿出水壺,沾濕一下嘴唇,船程要四個多小時,船夫早提醒我們別喝太多水。法國人開始抽煙,美國人向他們借火,兩個韓國人睡死了,日本女生哼着一首聽起來很kawaii的歌,然後咯咯笑。我呢,掏出了一封出發前收到的信,讀了一遍又一遍。
用活水洗澡 搞不清乾淨還是不乾淨
湖水取之不盡,憑湖而立的寺院住上八百幾人,有削髮的小僧人,以及帶髮的孩子。他們都是寺院的學生,來自湖上其他貧窮的村落。很多沿湖而活的人,終其一生,最遠也只去到茵萊湖的湖口。而我們這支國際化的團隊,就在這裏住了下來。
湖水,全部都是湖水。直到今天,那仍然是我所見過,唯一最美麗的日落,因為她讓人想哭。那是全院幾百人洗澡的地方,喉管直接接入湖水,我們自石屎缸中舀水淋身,是一個露天澡堂,每人都穿著傳統的緬甸長裙(longyi)淋浴。
穿著長裙洗澡是常態,因為整個湖畔的居民,即使是住家,「浴室」也是露天的。湖水涼快,迴盪在日暮之時的空氣清冷,每日排隊洗澡需要鼓起勇氣;况且我們外人不熟手,隔住長裙揉肥皂,不是滑走了皂、就是春光乍洩。
澡堂面朝西邊,建在小坡之上,能看見最美麗的日落。我一舀水接一舀水往身上淋,總有好幾條水草纏住我濕漉漉的髮尾,草青味、湖水味,還夾雜着無數條輕柔的微生物,我用活水來洗澡,搞不清洗了乾淨還是不洗乾淨。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這場最原始的日落,直望橙黃色的夕陽,醉倒湖上,雲輕、霧薄、樹掩影;無數次我幻想自己能乾着身子,參與這席暖和的饗宴。直到我在院了待了13天,看完第13次日落後,我始發現原來有一種單純的美麗,不附帶豪華和舒適,想通了以後,我想哭。
幾天輕瀉 不是水土不服咁簡單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走到那個煮大鑊飯的炊事房,想看看他們如何燒柴。剛好一大鍋熱水燒起了,水面冒出珍珠,我便勺一點用來冲茶。倒入水壺後,始見水不清而混濁,我用眼神示意煮水的大娘,她笑着拿起一個特大的竹筐,想話我知水就是這樣隔濾的。
心涼了半截。我開始意識到,接連幾天的輕瀉,不是水土不服咁簡單,問題是湖水啊。問問其他人,有人小瀉有人大瀉,不過全院八百幾人,不見得有人瀉出病也是事實。於是我開始有限度地喝水,本來我每天冲Fortnum & Mason的伯爵茶葉,也得放棄。改為每天到炊事房舀一杯熱水喝,如果那天水的味道怪,我就有節制地喝水,腹瀉果然減輕。
緬甸是茶國,人人飲茶不喝水,要不就冲三合一咖啡。我們10位義工被視為上賓,獲得三合一咖啡的高規格接待,那個飲料包上印的是簡體字,食物標籤看到最尾一項,都是化學合成物,仍然沒見到咖啡兩個字。但我們每次一冲開,都吸引很多孩子圍攏,人人大口大口的想把香味吸光,沒有咖啡的咖啡粉,是諸神的美食。
只要還袋着紙巾 代表世界還沒有離棄我
我穿了一對運動厚襪,踏上球鞋,跟全院幾百個細路,徒步15公里,要到一塊粟米田去收割。平時跑半馬也有21公里,我以為十幾公里事小,因此拒絕了專門為上賓準備的機車,早兩小時出發遠征。
從未見過這樣爛的泥路,路上偶爾有個大洞,又或者是鬆垮垮的沙土,這十幾公里原來咁難走。其他幾百對腳只穿上人字拖,但我穿Nike也行得一跛一跛。塵土飛揚的路上,有時會架起一個藤籃,是村民為路人準備的清水,當地人見到,就會舀來喝。但這天我的肚子不適,嘴裏沒說,但一直小心翼翼。
走了兩個幾小時,去到一望無際的粟米田。食粟米容易,不知道收割是苦差,粟米葉有半個人高,走入林中給葉子𠝹得皮開花,我們這些城巿人全副武裝,寺院的學生也給小昆蟲咬得一頭一臉。
幹不到一會,我的肚子愈來愈痛,額角冒出冷汗,曠野上每一寸土地,也灑滿太陽的日照,但我覺得冷。坐在大石上,我發現自己一直抖,半句話也說不出來。我騙自己胸口很悶,吐出來就好,但我的心底知道,其實我應該往下瀉。
我捱到最後30秒,天旋地轉,最後弓着腰捂住肚子,往粟米田另一邊走。我看見一處地方長着半個身子高的植物,走入兩步,蹲在地上,眼前卻突然有幾個男生走過。人在臨死前,腦袋大概特別清明,霎眼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若想人家看不到你,那你須躲得令自己也完全看不見外邊環境。
走入去,要走得很深,直到我給蠟黃色的、枯槁的、粗糙的、不知名的植物狠狠圍攻;我脫下褲子,蹲着,忍受屁股被竹桿刺痛,睜大眼但對爬上襯衣的小蟲視而不見。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狼狽的時刻(希望如此),當時我深深地覺得,從今以後再沒有事情可以把我打敗。高潮是我往衣袋裏掏,而結果真的讓我掏出半包Tempo紙巾時,那種中了三獎,再來一個頭獎的感覺,叫做你贏了全世界。
不,不完全是這樣。
其實最後真正留在我身體的記憶是,在最狼狽的時候,只要我身上還袋着一包紙巾,或者穿着一對襪子,那代表世界還沒有把我離棄。(我後來得知,另一個同樣在曠野大瀉的法國女生,用了襪子解決。)
「香港人有很好的政府,真的很幸福」
在Phaya Taung住了半個月後,我們這一行10人最後交出的功課,是幫忙搭建了一條石屎路,叫做國際友誼路,之類。至於如何拿起斧頭,把大石頭揼碎成碎石,再把三尖八角的石仔鋪在泥巴上,然後溝水攪拌做石屎鋪路,則另一個說不完的故事。但自此以後,我對所有的路面,以及潔淨的水源,都生了一種深刻的虔敬之情。
離開緬甸後一年,一位在當地NGO工作的女生Thazin,來港公幹。朋友再聚,我問她想到哪裏遊覽。Thazin說﹕「我想看香港的郊外!」我再三向她問道﹕「嗯……你不想到大商場走走?或者帶你去看電影?」她搖搖頭﹕「我喜歡看漂亮的地方啊。」
我們到金鐘乘巴士,去太平山頂。沿山路一直走,她驚歎﹕「香港的植物很特別,它們長不同層次的綠色,連山都是一片綠油油。」真的,緬甸的郊野挺多,但很多都是黃色的焦土。一邊走我們看見薄扶林水塘,她出神的站着,凝視良久,問我那是海還是湖泊?我說﹕「This is a reservoir.」她聽不懂,我拿出手機,翻譯成緬甸文遞給她。想不到她滿臉驚奇,然後問了我很多關於食水的問題,我至今仍記得她那羨慕的眼神,以及這一句說話﹕「你們香港人有很好的政府,你們真的很幸福。」
文、圖﹕鄭美姿
編輯﹕谷理揚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