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安裕:卻無落魄

安裕:卻無落魄
20170728
東西南北

■二戰時期,德軍越過馬奇諾防線,英法聯軍被逼在鄧寇克從水路撤退。互聯網

1940年5月10日凌晨4時30分,德軍發動西線之戰,超過100個師3000架戰機由北而南閃電直撲西歐諸國。面對法國自恃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德軍正面佯攻套住法軍主力,大部隊抄過防線直指巴黎,一口氣把40萬英法軍隊趕到英法海峽邊上鄧寇克一帶只有50公里長的海岸地區。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的陸軍部長馬奇諾決心修築一條防線抵禦德軍,比利時則表示保持中立,馬奇諾防線只修到法比邊境附近。到了希特拉出兵西歐,其中一路部隊就是取道比利時,繞過馬奇諾防線,僅44天就拿下了西歐。

電影《鄧寇克大行動》的背景,便是在德軍把英法聯軍逼到海邊之後。也就是說,沒有德國悍然突襲、沒有西歐國家各有打算這段前傳,英法聯軍或者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鄧寇克大撤退也許不會發生。然而歷史往往便是如此弔詭,英軍經英法海峽灘頭撤離歐洲大陸,同一條英法海峽法國海岸線的當中一段,四年後成了希特拉的6月6日斷腸時:1940年敗仗回到英倫的英國軍隊,1944年重回法國登陸諾曼第,盟軍以此作為起點一舉打到柏林解放西歐。鄧寇克大撤退的時空介乎盟軍失利與盟軍戰勝之間,28日的撤退行動承先啟後成為歷史轉捩點。英國吃敗仗身心失魂卻無落魄,把這頁失利歷史以不滅意志改寫成勝利的終結。

有稱歷史是勝利一方之言,也有說歷史好在是由人民寫的,事實上,2017年的電影《鄧寇克大行動》並非1962年上畫的《碧血長天/ The Longest Day》,相對之下,《鄧寇克大行動》是小品多於史詩,然而這道小品之門後面是巨大的無垠天下。861艘戰艦汽輪拖船救走33.8萬人包括9萬法國軍隊,儘管丟下9個師重型裝備包括大量坦克及車輛,然而留得青山在保住有生力量,臥薪嘗膽也好虎口偷生也好,英國沒有把老本一仗拼光,這才有四年後的諾曼第之勝。也許,從勝者全拿的觀點看,英國出生的導演路蘭要把鄧寇克大撤退和攻克柏林一併述說才有意思;甚或有人會認為,單是講幾十萬人困在海灘等待遠處海平線一點一點冒出來的救援船隊這種史觀未免太過自虐了一些。
這裏不是評論《鄧寇克大行動》這部電影,而是想到現代世界從鄧寇克大撤退的前傳和終局可以得到些甚麼。西歐戰前各懷鬼胎,表面一致底下爾虞我詐,中間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利益。到了法國建立馬奇諾防線抵擋德國,9年修建,用了1,200萬噸泥沙、200萬噸水泥和15萬噸鋼鐵,還有剛在20年代面世的冷氣機,可是人心不齊泰山難移,馬奇諾防線變成斷橛禾蟲,戰爭一來任人魚肉。英國首相張伯倫簽署《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以為送羊入虎口可以令希特拉打消敵意英倫免於戰爭,結果是德國吃下波蘭之後,大口吞進比利時荷蘭法國再在英法海峽灘岸向英國叫陣,綏靖云乎,中立云乎,到頭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馬奇諾防線在物理上是抵擋德國的第一戰線,鋼筋水泥碉堡處處,光一個瞭望哨站就用60噸水泥鋼鐵建造。可是大炮機槍防線鬆懈了各國的心防,以為防線既在就不必怕德國。鬥志放下的結果是一旦被攻破或者像德軍那樣虛幌一招側翼繞路而進,連阻擋一下德軍以空間換取時間也做不到,英法部隊潰不成軍,最是倉皇辭廟日,歐洲大陸三千里地山河都成了納粹戰利品。然而歷史亦以此為轉折,德國西線發動攻勢的同一天,英國張伯倫政府垮台,海軍大臣邱吉爾接任首相,陣前易帥本為兵家大忌,英國卻在此時此刻換揆,甫上台即兵敗如山倒,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幾十萬子弟兵從歐洲接回國。之後是大不列顛保衞戰爆發,德軍轟炸機把高雲地利夷為廢墟,倫敦天天與空襲警報和炸彈並存。英國人的約翰牛脾性拒不認命,白天備戰夜棲權充防空洞的地鐵管道,一寸土地也沒丟失,在風雨如晦的日子,成為世界反侵略戰線的一盞明燈。


大不列顛自傲的不滅精神

英國人的實用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顯見無遺,倘若在鄧寇克灘頭背水一戰,從當時兵力強弱對比,幾十萬英軍客死異鄉絕不為奇。在為了一口氣抑或點亮一盞燈之間,邱吉爾選擇了後者,保住幾十萬年輕戰士徐圖後計。鄧寇克大撤退已是77年前的事,此中留給後人的智慧實在豐沛:政治與戰爭不一定從頭到尾行雲流水只贏不輸,起伏有若家常便飯,邱吉爾的智慧在於英軍失利落單的愁人時局作出最有利英國的決定。當然,從1938年《慕尼黑協定》開始,歐洲注定在自私、出賣、背叛之間載浮載沉。及至希特拉引兵兩線開攻,各國始恍然大悟,沒有團結共赴,無法以單國之力擊敗納粹。鄧寇克大撤退的前因後果,以戰史說明這一顛撲不破的道理。

大西洋兩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歐戰場的閱讀,在另一個層面可見,儘管同文同種,英美的沉澱截然不同。美國強調的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英國則從失敗開始說到後來的終極勝果;同在英法海峽法國一側的海岸灘頭,美國拍的是《雷霆救兵》而英國則是《鄧寇克大行動》。戰後美英國力走高落低,大小對比強烈,然而英國至今仍然感到驕傲的是,在幾乎從此翻不了身的戰爭失利當中保住國家打回歐洲,也保住《鄧寇克大行動》裏不住出現一杯杯的茶,這亦是大不列顛自傲的另一種不滅精神。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