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蘋果:【山系老祖】閻王壁係朱翁命名,新書導覽大嶼山靚景
蘋果:【山系老祖】閻王壁係朱翁命名,新書導覽大嶼山靚景
22:50 11/8/2017
行山、影相兼寫得一手好文章,更曾是新聞報道員,86歲「掌故王」朱維德若活躍於網絡年代,肯定是爆紅的山界KOL。50年代立志踏遍香港每個角落,70年代每周帶領600人玩盡港九新界山水,坐直升機遊香港,更仿製日本天鵝船,把西貢大蛇灣變成「天鵝湖」,果真天馬行空。他動靜皆宜,拍下10萬張香港照片,最近推出第29本著作《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講大嶼山,60年代用兩個月人工買下Leica M4,花了5年拍下大嶼山美景,50年不變只是紙上談兵,今天已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有相片。
「今日再影都影唔返咁靚,地方變晒,懸浮粒子太勁,畫面冇咁清了。」朱翁聲如洪鐘,在大帽山川龍邊嘆點心,邊滔滔不絕分享,他所到之處必引來山友注目。本來他打算封筆,相隔多年再出書,只因碰上出版社負責人跟他一樣半世紀前走遍香港,因緣際會重燃出書念頭,整理舊文,再加上新元素及資訊,特意出版約10.5吋乘10吋硬皮精裝本,把半世紀前大嶼山每個角落舊貌盡收眼底,質感鉅細無遺,這是他60年代花了5年時間,每個周日風雨不改出外拍照的心血結晶。朱翁說:「當年自己影相自己沖菲林,即使現在科技先進,都影唔返咁既質素。」有些地方不論地名及容貌已蕩然無存,赤立角變成赤鱲角機場,陰澳多了欣澳港鐵站及迪士尼樂園;愉景灣豪宅昔日還是尋常百姓家。從前的山上植物較矮,現在樹長高了,易達的景觀變成隱於山中。
愛蒲鳳凰山 帶軍用床看日出
要數朱翁在大嶼山蒲得最多的地方,鳳凰山必然入選。單是看日出已去了逾20次,得一次看到最美日出,因夏季太陽偏東,被大東山遮擋,只好冬季冒寒風拍攝,望見紅日初升,凍到打冷震都值得。他曾帶備軍用床去看日出,「朋友笑說我應拿旅行最佳裝備獎,但我平時的裝備好簡單。」他對食要求不高,有三寶便心滿意足:糯米雞、排包,甚至冰格的過期月餅。
他揹相機的位置原來透露路線難度的玄機,「平時相機放在前面,揈揈吓很威水,但一去到險境就揹在旁邊。」鳳凰山險境教他流連忘返,當年他帶領玉泉水陸旅行團,成為行山開路機,「魯迅說路是人行出來,我說路是旅行團團員行出來。」他亦愛走險徑,鳳凰山閻王壁落山碎石甚多,必須急步前進,偶一不慎,連人跟石直滾落山腳,真的見閻王,因此他便改了這個稱號。問他怕不怕,他答:「小心謹慎,咬住牙關便不怕。」恍似輕易,但唔沙膽一定做不到,幸好行山多年鮮遇意外。
遊大嶼山不一定登險境才有趣,悠閒賞美景也不錯,他首推狗嶺涌,一條平緩石屎路,沿途亦有樹蔭,步行一個半小時便到達,平易近人,「海灣靚,水又靚,山分數色,遠山青黛,近山啡綠,加上藍天白雲,美麗難以言宣。」他形容此地為西貢蚺蛇尖長嘴三灣後,第二大香港美景,到達觀景台後,盡享海景,好天氣的話更可遠眺澳門。看罷1902年興建的嶼南界碑,便可原路折返,若天氣稍涼快可步行至營地和三五知己露營。
八卦風土人情 發現宋代稅關遺址
朱翁愛搵當地居民八卦一下風土人情,掌故王不是浪得虛名。60年代初他在深石村結識村長黃葵,黃葵當年修建水渠、學校、教堂等設施,朱翁十分敬仰他,可惜他壯年去世,村落發展停滯不前,90年代朱翁曾探訪過他兒子。他捐窿捐罅,60年代跟朋友深入石壁水塘地盤現場,平均每月最少去一次,見證水塘興建過程,「心態似睇一個患重病的朋友,怕死後見唔返佢。」他們竟然買食物跟技工、工人混熟,順利深入地洞,攀上逾百呎的控制塔,時至今日應是mission impossible。朱翁學識淵博,無盡的好奇心,令他於60年代在清水灣半島發現佛頭洲宋代稅關遺址。他在大嶼山也遺下一些不解之謎,有待大家探索。包括他當年遠望發現黃龍坑堆石,懷疑是宋帝的永福陵,可惜路途艱險他到達不了,有待大家尋答案。
記者:梁慧琳
攝影:徐振國、鄭明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狗嶺涌今昔對照,眺望巍峨的鳳凰山及狗牙嶺仍在,但所站的位置植物比昔日茂密。(蘋果日報)
《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告訴大家大嶼山半世紀前的原本面貌,相信未必太多年輕一輩見過。(蘋果日報)
朱翁二十年後重返川龍,於彩龍茶樓擦餐勁。(蘋果日報)
嶼南界碑刻了南界的緯度,朱翁發現碑刻上的緯度,跟後來的地圖不相符。(蘋果日報)
朱翁年輕時曾揹40磅裝備登鳳凰山,包括兩部相機及軍用床。(蘋果日報)
鳳凰山日出在冬天才能拍得美。(蘋果日報)
有居民在水澇漕私下養鴨,朱翁認為照片黑白分明,參加攝影比賽很大機會獲獎。(蘋果日報)
【今昔對比】陰澳
木材商在灣面廣闊的陰澳豎立樁柱,放置木材。(蘋果日報)
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啟用,車站改名為欣澳站,但陰澳灣仍存在,木材則大大減少。(蘋果日報)
【今昔對比】愉景灣
昔日二白村,今天已變成豪宅。(蘋果日報)
愉景灣屋苑林立,有大廈、洋房及別墅,不少外國人在此居住。(蘋果日報)
【今昔對比】石壁水塘
石壁水塘興建期間,朱翁曾於水口地洞探索。(蘋果日報)
今天的石壁水塘,主壩上有道路連接大澳、梅窩及東涌,石壁監獄則處於水壩之下。網上圖片(蘋果日報)
22:50 11/8/2017
行山、影相兼寫得一手好文章,更曾是新聞報道員,86歲「掌故王」朱維德若活躍於網絡年代,肯定是爆紅的山界KOL。50年代立志踏遍香港每個角落,70年代每周帶領600人玩盡港九新界山水,坐直升機遊香港,更仿製日本天鵝船,把西貢大蛇灣變成「天鵝湖」,果真天馬行空。他動靜皆宜,拍下10萬張香港照片,最近推出第29本著作《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講大嶼山,60年代用兩個月人工買下Leica M4,花了5年拍下大嶼山美景,50年不變只是紙上談兵,今天已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有相片。
「今日再影都影唔返咁靚,地方變晒,懸浮粒子太勁,畫面冇咁清了。」朱翁聲如洪鐘,在大帽山川龍邊嘆點心,邊滔滔不絕分享,他所到之處必引來山友注目。本來他打算封筆,相隔多年再出書,只因碰上出版社負責人跟他一樣半世紀前走遍香港,因緣際會重燃出書念頭,整理舊文,再加上新元素及資訊,特意出版約10.5吋乘10吋硬皮精裝本,把半世紀前大嶼山每個角落舊貌盡收眼底,質感鉅細無遺,這是他60年代花了5年時間,每個周日風雨不改出外拍照的心血結晶。朱翁說:「當年自己影相自己沖菲林,即使現在科技先進,都影唔返咁既質素。」有些地方不論地名及容貌已蕩然無存,赤立角變成赤鱲角機場,陰澳多了欣澳港鐵站及迪士尼樂園;愉景灣豪宅昔日還是尋常百姓家。從前的山上植物較矮,現在樹長高了,易達的景觀變成隱於山中。
愛蒲鳳凰山 帶軍用床看日出
要數朱翁在大嶼山蒲得最多的地方,鳳凰山必然入選。單是看日出已去了逾20次,得一次看到最美日出,因夏季太陽偏東,被大東山遮擋,只好冬季冒寒風拍攝,望見紅日初升,凍到打冷震都值得。他曾帶備軍用床去看日出,「朋友笑說我應拿旅行最佳裝備獎,但我平時的裝備好簡單。」他對食要求不高,有三寶便心滿意足:糯米雞、排包,甚至冰格的過期月餅。
他揹相機的位置原來透露路線難度的玄機,「平時相機放在前面,揈揈吓很威水,但一去到險境就揹在旁邊。」鳳凰山險境教他流連忘返,當年他帶領玉泉水陸旅行團,成為行山開路機,「魯迅說路是人行出來,我說路是旅行團團員行出來。」他亦愛走險徑,鳳凰山閻王壁落山碎石甚多,必須急步前進,偶一不慎,連人跟石直滾落山腳,真的見閻王,因此他便改了這個稱號。問他怕不怕,他答:「小心謹慎,咬住牙關便不怕。」恍似輕易,但唔沙膽一定做不到,幸好行山多年鮮遇意外。
遊大嶼山不一定登險境才有趣,悠閒賞美景也不錯,他首推狗嶺涌,一條平緩石屎路,沿途亦有樹蔭,步行一個半小時便到達,平易近人,「海灣靚,水又靚,山分數色,遠山青黛,近山啡綠,加上藍天白雲,美麗難以言宣。」他形容此地為西貢蚺蛇尖長嘴三灣後,第二大香港美景,到達觀景台後,盡享海景,好天氣的話更可遠眺澳門。看罷1902年興建的嶼南界碑,便可原路折返,若天氣稍涼快可步行至營地和三五知己露營。
八卦風土人情 發現宋代稅關遺址
朱翁愛搵當地居民八卦一下風土人情,掌故王不是浪得虛名。60年代初他在深石村結識村長黃葵,黃葵當年修建水渠、學校、教堂等設施,朱翁十分敬仰他,可惜他壯年去世,村落發展停滯不前,90年代朱翁曾探訪過他兒子。他捐窿捐罅,60年代跟朋友深入石壁水塘地盤現場,平均每月最少去一次,見證水塘興建過程,「心態似睇一個患重病的朋友,怕死後見唔返佢。」他們竟然買食物跟技工、工人混熟,順利深入地洞,攀上逾百呎的控制塔,時至今日應是mission impossible。朱翁學識淵博,無盡的好奇心,令他於60年代在清水灣半島發現佛頭洲宋代稅關遺址。他在大嶼山也遺下一些不解之謎,有待大家探索。包括他當年遠望發現黃龍坑堆石,懷疑是宋帝的永福陵,可惜路途艱險他到達不了,有待大家尋答案。
記者:梁慧琳
攝影:徐振國、鄭明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狗嶺涌今昔對照,眺望巍峨的鳳凰山及狗牙嶺仍在,但所站的位置植物比昔日茂密。(蘋果日報)
《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告訴大家大嶼山半世紀前的原本面貌,相信未必太多年輕一輩見過。(蘋果日報)
朱翁二十年後重返川龍,於彩龍茶樓擦餐勁。(蘋果日報)
嶼南界碑刻了南界的緯度,朱翁發現碑刻上的緯度,跟後來的地圖不相符。(蘋果日報)
朱翁年輕時曾揹40磅裝備登鳳凰山,包括兩部相機及軍用床。(蘋果日報)
鳳凰山日出在冬天才能拍得美。(蘋果日報)
有居民在水澇漕私下養鴨,朱翁認為照片黑白分明,參加攝影比賽很大機會獲獎。(蘋果日報)
【今昔對比】陰澳
木材商在灣面廣闊的陰澳豎立樁柱,放置木材。(蘋果日報)
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啟用,車站改名為欣澳站,但陰澳灣仍存在,木材則大大減少。(蘋果日報)
【今昔對比】愉景灣
昔日二白村,今天已變成豪宅。(蘋果日報)
愉景灣屋苑林立,有大廈、洋房及別墅,不少外國人在此居住。(蘋果日報)
【今昔對比】石壁水塘
石壁水塘興建期間,朱翁曾於水口地洞探索。(蘋果日報)
今天的石壁水塘,主壩上有道路連接大澳、梅窩及東涌,石壁監獄則處於水壩之下。網上圖片(蘋果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