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安裕:大遊行的世代變化

安裕:大遊行的世代變化
20:03 22/8/2017


相信是出乎包括組織者以及特區政府意料之外,星期日大遊行的參加人數,是佔領運動之後最多港人出席的集會。從灣仔修頓球場到中區終審法院,看不到盡頭的人潮說明抗爭並無因為時日淡忘;揮汗如雨的盛夏陽光底下,摩肩接踵的民眾再一次走上街頭。

這次大遊行有很多值得紀錄之處。於個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次從領頭到最後輪流上台講話,絕大部分是九十後的一代。在過往大型社會運動擔任主要角色的上一代社運人士,包括遠至七十年代中文合法化運動已經冒現的一群,經歷八十年代的代議政制推展、中英會談香港前途、《基本法》起草以至八九民主運動的一代,在星期日那天不再是台上的主角。

上一代社運主流活躍人士,只有少數見於星期日大遊行的大台,原因可能不止一個,但是客觀上,過去幾年的社運活動,尤其是2014年佔領運動之後,世代交替已是極為明顯。這是不由得人為控制的進程速度,而是時代催迫着歷史的腳步。因此,這兩三年來,社會運動行列當中所謂「策略論」之言逐漸減少,至於曾經成為口頭禪的「又傾又砌」,更是蹤影全無。


易言之,從北京到特區政府,他們在香港社會運動的對手,已是逐漸換上了新的一代。這些生於九十年代政權交接前過渡期的年輕人,他們的價值觀與社運目標,並非全盤接下七、八十年代老社運的一套,個別可能更是南轅北轍。若仍以老一套對策與新一代社運活躍人士周旋,先不說目標與策略的巨大迥異,單是年齡世代層的區隔,等於執筆寫信一代與電郵社媒一代的深刻對照,在難有共同語言之下,對話溝通無從說起。

類似情況,令人想起佔領運動時的一幕:當時是政務司長身份的林鄭月娥,率領一眾官員包括袁國強與學聯代表會晤。3年過後,當年長桌分坐兩邊參與者身分已見巨變,林鄭月娥成為特區之首,坐在她對面的5個年輕學生,其中周永康、羅冠聰已經繫獄。未來幾年,社會運動大旗勢必由新一代接過,而北京和特區政府如果仍以往日思維處事,鴻溝肯定愈拉愈開,接合點則遙而未見,這是可以想像的趨勢。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