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20171125-王迪詩:最女人——上位的原因

王迪詩:最女人——上位的原因 2017/11/25 08:41:26    一位朋友怒氣沖沖地說:「就是不明白為甚麼那個上司卸膊又無能,總公司卻讓他揸旗!」有一種人,他的成功之道就是「廢」。全世界都看不起他,Butwhocares?在職場上,高薪厚職在誰的手裏,誰就是贏家。 遇着胸襟廣闊又珍惜人才的老闆當然三生有幸,但真正能做到這樣的大佬又有幾人?大部份老闆都不會容許下屬叻過自己,提拔一個叻人,被他爬過我頭怎麼辦?升一個聽話、平庸的人反而便於控制,有些上司甚至會打壓有才華的下屬。各位叻人,自己執生! 扮透明避攻擊 我以前上班的公司有個無能又縮骨的女上司,她甚至會在辦公室靜雞雞做兼職,有次不慎被我撞破,她急忙將秘撈的文件狼狽地藏進抽屜裏,但抽屜太小藏不下,有半份秘撈文件凸了出來,我當然裝作看不見。每次需要她做決定時她就會表演「閃避球」拒絕孭飛,甚麼都不知,唯有人工照支。當我離開這家公司之後不久,有次看電視新聞竟見她當上了CEO,幾乎於同一時間,我的手機「叮」一聲收到訊息,是舊同事發來的:「廢柴升上神枱,這間公司完蛋了。」為甚麼這樣的人事業竟一帆風順?就憑一種神技—令自己變透明。這樣的話就可以避過所有對手的攻擊,根本沒有人會記得她,但當其他比她能力高的人另謀高就或被人鬥走,她只管繼續一動不動地留在原地呼吸,靜靜的,小心不讓別人注意到,賽道上終歸也只會剩下她一人。 冷手執個熱煎堆 記得電視劇《大長今》有個平庸的尚宮,她的口頭禪是:「我只想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啊。」才華出眾的人反而招人妒忌,經常被陷害攻擊,隨着叻人相繼墮馬,死的死,走的走,最終跑道上竟然只剩下她,冷手執個熱煎堆當了最高尚宮,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有些公司高層拉隊跳槽,帶着一起離隊的竟不是最能幹的下屬,因為不便搶走人才得罪舊公司。今天離開這間公司,明天還是江湖再見,何必為着一名員工而得罪一班高層?至於那些能力有限的員工,你帶着離巢也無所謂呀,他們就這樣糊里糊塗得到跳槽加薪的機會。到底叻有沒有着數?有時還得看彩數啊。 王迪詩

20171111-王迪詩:最女人——古代十四巴惡女

王迪詩:最女人——古代十四巴惡女 2017/11/11 08:41:29         宇宙十大謎思之一:為甚麼有些女人又惡死又唔靚,咁都有男人要,男友還對她死心塌地?香港人集體回憶中的例子有「十四巴港女」,一個惡女光天化日當街要男友跪地被她狂摑十四巴,影片在網上瘋傳,原來五百幾年前的明朝已有「古代十四巴惡女」。         既怕又愛         我於本月十七至十九日舉行的TalkShow以「享受愛情」為主題,撰寫講稿的過程中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因而發現了這位「古代惡女」。若你看過TVB古裝劇《皆大歡喜》,會看到車婉婉飾演惡毒的萬貴妃,劉丹飾演皇帝明憲宗,歷史上真有其人,只是現實裏的萬貴妃比明憲宗大十七年,又醜又俗又老,性格潑辣霸道,明憲宗卻對她死心塌地,縱容她殺人無數。這種男人對惡女的感情往往是很複雜的,既怕她又愛她,對她萬分倚賴,以致無論她做出甚麼可怕的事都無法離開她,明憲宗就是如此。         憲宗原名朱見深,他的父皇因為御駕親征而遭敵軍擄去,太后迫於無奈立朱見深的叔父為代理皇帝「頂住先」,但同時也立了朱見深為太子,估都估到這個代理皇帝遲早會殺掉侄兒,改立自己的親生仔為太子。太后心如明鏡,託付當時十九歲的宮女萬貞兒照顧只有兩歲的朱見深,實際上要保護他免遭阿叔的毒手,這個宮女就是後來的萬貴妃。朱見深在成長中惶恐不安,只有在萬貞兒身邊才感到安全,漸漸變成戀母狂。         看透女人鬥爭         事情發展峰迴路轉,朱見深的生父竟被外族釋放,他回來後見皇位已被弟弟佔去,誰知後來成功復辟,兒子朱見深又重拾太子之位了,他對萬貞兒的依戀也發展成母子戀,但萬貞兒出身低微,只能當貴妃。這萬貴妃為獨霸皇上的寵愛,竟設局令皇上廢掉皇后。萬貴妃懷有龍種時興奮莫名,但她已三十七歲,孩子生下來一年就夭折了,之後她再無法懷孕。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每凡懷孕的妃嬪都被她加害致流產,而皇帝都縱容她。大家實在看不過這毒婦的所為,便合力將其中一個懷孕的妃子藏起來,再把孩子藏於民間,以逃避萬貴妃的毒手,直至...

20171104-王迪詩:最女人——甚麼叫「公平」?

王迪詩:最女人——甚麼叫「公平」? 2017/11/04 10:11:47         一位出身小康的朋友毅然放下香港的一切到法國讀音樂,我好奇問他是甚麼原因。原來他聽了一位香港音樂家的講座,這位音樂家將自己整個人生全部投入到音樂世界,就連搭車都會拿着樂譜搖頭擺腦地哼着,我的朋友深受感動,拋下一切飛往法國追夢。         有趣的是,他學成歸來後才知道原來這位音樂家是富二代,我的朋友腦海裏「叮」一聲醒來了─怪不得可以全情投入搞藝術呀!家裏那麼有錢,飯來張口,甚麼都不用愁,喜歡做甚麼都是自由的。         有部美劇叫《OrangeistheNewBlack》(《勁爆女子監獄》),劇中一個出身基層的婦人非常渴望與闊太為伍,千方百計去討好她們,卻被闊太嫌棄,她激動地說:「為甚麼?為甚麼有些人一生下來就負責吃,有些人則要負責端菜?為甚麼世界是如此不公平?」         以人的出身來論「公平」是多餘的。為甚麼有人自出娘胎就被親生父母虐打?為甚麼有人生得聰明漂亮,在富貴家庭裏萬千寵愛在一身?古希臘有奴隸將所有苦差做妥,所以貴族才有閒暇躺在長椅上吃提子,思考哲學天文地理,推動人類文明。這是命。每個人出生時早已被上天安排了角色,若你不滿意這個角色,想換一個,便要付出很大努力向導演爭取,證明自己有本事演好新角色,具體來說就是要獲取很多技能和知識,以增加自己向導演討價還價的本錢。         怪獸家長為何要從小軍訓子女?就是希望他們獲取更多技能,長大後可以選擇好角色(怪獸眼中的「好角色」無非都是醫生或Banker)。本來孩子放鬆自然地演可以演得很好,但因為怪獸過份壓迫,反而令孩子在戲裏發揮不佳,下一部戲就沒有人找他演了。我倒是覺得一部戲不止公主王子,還有許多有趣的角色。為甚麼除了群眾眼中的「好角色」,其他一切就毫無意義?         我連一秒都不會花來問為甚麼我生下來就要負責端菜。這種問題浪費我的時間,倒不如擴闊自己的眼界,好好想想自己真正喜歡又擅長演甚麼角色。我願意沉住氣好好栽培自己,等我羽翼豐...

20171021-王迪詩:最女人——女人要型到100歲

王迪詩:最女人——女人要型到100歲 2017/10/21 14:22:08         我很喜歡老人家。近年曾多次透過社交媒體號召讀者一起到屋邨探訪獨居長者和探訪安老院,有些公公婆婆長期沒有家人探望,感到被「遺棄」在老人院等死。我真心覺得可惜,一個人到底要跨過多少災難和疾病才能活到老年?長壽是恩典,怎會是「等死」?         這輩子第一次化妝         尊嚴不只在於吃飽穿暖,還包括EnjoyLife的權利,但社會有許多定型,點解阿婆一定要着「阿婆衫」?這是香港獨有的吧,女人老了就只能去花園街買沉色古板的衣服,但其實婆婆也有她們的品味,會喜歡被人讚,她們已很久沒扮靚了。於是我邀請了六位住在華康安老院的婆婆來一次FashionShoot,她們的年齡分別是八十歲、八十三歲、八十七歲、兩人九十二歲,最年長的是九十七歲,當中有婆婆是這輩子第一次化妝,年輕時替人倒垃圾、做雜工來養大仔女,哪有閑暇扮靚啊!         今次為婆婆拍攝的「星級團隊」來頭不小,包括曾為《Vogue》拍劉德華的SimonC.、與楊千嬅合作的化妝師AngusLee等等,他們全是義務幫忙,實在非常感謝!我們讓婆婆穿上牛仔褲白恤衫,再給她們一把油漆掃大玩塗鴉。另一輯照片的概念更有意思:我們穿着運動衫,我坐在地上,累了。幾位婆婆給我鼓勵,給我遞上充滿童年回憶的「西瓜波」,她們或掛着獎牌,或拿着獎盃,人生就像一場球賽,婆婆得過「獎」,也受過挫折,便用她們的經驗來鼓勵仍在比賽中的我。         風格不用花很多錢         我今次堅持不用品牌贊助衣服,因為想帶出訊息:做一個有風格的女人不用花很多錢,也不需要18歲的身材。Style是品味、態度和幽默感。我要透過今次FashionShoot打破社會定型,證明女人可以型到一百歲,女人不論年紀都應該喜歡自己。         我把照片製成兩款明信片作慈善用途,只要捐款港幣50元或以上給華康安老院所屬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或提供平安鐘...

20171014-王迪詩:最女人——喜歡你不等如愛你

王迪詩:最女人——喜歡你不等如愛你 2017/10/14 08:41:33         有人在街上掘了個坑,豎立告示表明「這是陷阱」。一個女人跳進去,接着又一個,又一個。         新聞報過N次,竟還有女人相信「性交轉運」。三十歲女子付十萬元給二十七歲神棍,並與他性交以圖令男友重回她身邊,報道指男友仍沒回心轉意,她才懷疑自己受騙,於是報警。         豁出一切去彌補         她心裏是否沒有一絲懷疑這是騙案?為何縱使懷疑仍跳入火坑?為了贖罪。有些女生被拋棄後會覺得是自己的錯,是我不夠好男友才會不要我。如果我付了錢,並獻出了自己的身體作為「祭品」,那至少我是盡了全力、豁出了一切去彌補我的「錯」。女人呀女人,醒醒吧!就算你將自己貶到低過地底泥,也不會令一個不愛你的人愛你。         我曾經做了三十七場TalkShow「王迪詩寸嘴講」,每次都有跟現場觀眾即時對話的答問環節。有次一位男觀眾問我,他戀上一個有夫之婦,是對方做主動的,這個女人卻在他愛到不能自拔時突然消失,他很難受,問我對方為何這樣做。我答:「因為佢唔夠鍾意你。」更難聽的真相是「佢嫖你。」免費的。也許她的婚姻生活有點悶,便找你尋開心,但她肯定不會為你着想,不會關心你會否受傷。她對你是有好感的,但她並不愛你,只是有點喜歡你而已。喜歡同愛有甚麼分別?喜歡是在你身上尋開心,而愛卻是你開心,我就開心。佛家說,喜歡一朵花會摘下它;愛一朵花卻會為它灌溉。         最豪賭徒在教堂         很多年沒有做TalkShow了,我將於十一月十七至十八日在香港藝術中心重演「享受愛情」的「寸嘴講」,只演三場,門票正在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我會跟大家分享我深入火坑的愛情經歷,爆笑之中有酸有甜,你也曾經歷過吧?我以前曾經好鍾意一個男人,因為我同佢唔熟,熟咗之後就反咗面。兩個人行得愈近,看得愈真!我也會在「寸嘴講」大談世上最豪的賭徒不在澳門,而在教堂。你行入教堂說「我願意」,你在賭自己一生幸福!...

20171007-王迪詩:最女人——破鏡能否重圓?

王迪詩:最女人——破鏡能否重圓? 2017-10-07 有位Auntie在慶祝六十大壽那天提出了離婚,旁人震驚到不行。         這位Auntie看着我長大,到現在我們仍會像朋友那樣聊天,她是一位我欣賞的女性。最近我們剛巧都在東京,便相約一起看畫展,她穿一件灰色貼身薄棉外套,簡潔的上衣配一條左右不對稱的窄身長裙,形狀完美的高跟鞋優雅而含蓄,令她本來修長的身形看來更高挑,那頂小巧的薄絨帽子唯有她才Carry得到,這些衣服和帽子都是她自己設計和縫製,臉上的皺紋絲毫不減她的魅力和氣質,有品味的女人就是與眾不同。         老年沒有包袱         我們看完畫展便坐下來喝咖啡。關於她離婚的事,她沒主動講,我不會問。沒想到她竟對我說:「Daisy,你把我的事寫出來也無妨。踏入老年的好處是沒有包袱,倒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對遭遇同樣挫折的人有一點啟發。」         Auntie二十六歲結婚,丈夫對她寵愛有加,兩年後她懷了第一胎,肚子七個月大時發現丈夫有外遇,她整個世界都崩潰了,完全沒料到這個她一直毫無保留地信任的丈夫竟然背叛了她,丈夫跪求原諒,她捨不得,也不願意孩子一出生便失去父親,便不再追究,此後三十多年生活看來不錯,丈夫也聲稱沒再出軌,為甚麼她會在六十歲選擇離婚?         無法再產生感覺         「老實講,這三十多年來他對我很好,有人說難道就不能忍一忍嗎?不能因着他的好就原諒他不忠嗎?大家都誤會了,其實我提出離婚並非因為我不原諒他,而是由發現他出軌的那一刻起,我便再也無法對他產生以前那種愛的感覺了。我曾經好愛好愛他,但那次背叛令我發現原來我根本完全不了解這個人,他可以對另一個女人很好,同時對我很好,好得我絲毫不察覺有問題,那他對我的好都是演出來的嗎?一面鏡子破了,無論我如何努力想將碎片拼湊回來,都不會成功。既然我無法對他產生以前那種愛的感覺,這段婚姻對我來說已經失去意義了。我繼續跟他相處了三十多年照顧家庭,因為我有我的責任,但如今孩子早已長大成人。六十歲是進入生命倒數了,...

20171121-劉細良:何志平與中國模式

劉細良:何志平與中國模式 2017/11/21 — 11:34 據報導「何志平與加迪奧被指為讓一家中國能源公司獲利,向乍得及烏干達的高級官員分別作出巨額賄賂。報道指,兩人涉嫌以200萬美元賄賂乍得總統,以獲得「有價值的石油開採權」;又涉嫌將50萬美元賄款,存入烏干達外長、剛卸任的前聯合國大會主席庫泰薩所指定的銀行戶口。何志平亦被指向庫泰薩及烏干達總統送禮,並承諾會將一間合資企業的利潤作為回報。 」 何志平在美國紐約行賄剛卸任聯合國主席,顯示他過去十年已經做慣做熟,有恃無恐。所謂中國模式是中國政府及企業在中亞丶東南亞及非洲輸出港口丶高鐵丶爭取礦產及能源開採權,全部項目均要同當地政府丶執政黨丶政客及軍閥打交道,為了打低其他競爭者,於是用行賄方式。而這些中國企業背後,均有官方丶軍方支持或根本是國企。過去十年在非洲政治發展落後丶腐敗程度媲美強國的地方如魚得水。這就是「一帶一路」另一面。在巴基斯坦的合作項目,也同樣引起反對黨指責利益輸送。 香港,其實也是這種基建輸出模式的受害者,包括無上限追加工程費用丶超支延誤丶豆腐渣工程丶不必要規劃。 強國在非洲擴張,已經觸及法國丶美國利益,非洲中共友人獨裁者穆加貝快下台,何志平今次在紐約行賄剛卸任聯合國大會前主席又斷正!十九大之後,美國佬為「反腐核心」習帝送上的賀禮,陸續有來。 劉細良 在政黨、媒體及政府之間來回往返的過客

20160903-BBC特寫:為何部分香港年青人支持「港獨」?

BBC特寫:為何部分香港年青人支持「港獨」? 2016年 9月 3日 蔡曉穎 BBC中文網記者 九月一日是香港的開學日,學生紛紛回到校園。數間學校校門外,有學生派發傳單宣傳「港獨」,現象前所未見。 「香港獨立」話題過去乏人討論。一方面中港力量懸殊,「港獨」一直被視為異想天開,加上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亦令不少香港人不認同「港獨」。 不過,最近幾年,「港獨」不再被視為禁忌話題──尤其在年輕人之間。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七月發表的調查 結果,逾1000名受訪者中,17.4%宣稱支持2047年後香港獨立,而在15至24歲的組群之中,支持「港獨」的比率幾近四成。 一些年輕人不但認為香港獨立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更揚言不惜付出代價,推動「港獨」。 中學生成立團體推動「港獨」 中學生團體「學生動源」今年四月成立,亦打正旗號支持、推動香港獨立。「學生動源」成員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透露,團體暫時有約六十名成員,年齡介乎12歲至20歲之間。 「學生動源」發動中學生在校內成立本土或獨立關注組,據成員介紹,現時已有約二十多間中學設有這些關注組,其中更不乏學業成績傑出的知名學校。 「學生動源」召集人鐘翰林對BBC中文網說:「在一國兩制底下去爭取民主,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民主。一切的民主,共產黨隨時都可以收回來,只有我們香港獨立,香港人自己當家作主的時候,才能真真正正爭取到民主。」 對中學生討論「港獨」、甚至支持及推動「港獨」,香港政府顯得十分緊張,官員紛紛回應。特首梁振英 8月23日對傳媒說:「在學校裏宣傳『港獨』,這個絕對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 他續說:「學校校規比社會上的法律更加嚴格,譬如一個同學在學校講粗口,這是犯校規的,不犯法但是犯校規的。在社會上講粗口不會上法庭,但在學校講粗口屢勸不改就可能被踢出校。」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則提出更實在的處理方法。他曾公開表示,假若有團體在校外派發宣傳「港獨」的傳單,校方可以直接報警。 「學生動源」成員來自不同學校,有成員指有老師曾與他們接觸,暫時未有任何處分,接觸純粹善意。不過,他們也預期政府、學校未來或會限制他們的行動、或懲罰他們。 雖然「學生動源」成員指大部分中學生對政治不太關心,而且支持「港獨」的中學生現在仍是少數,但他們指有信心「港獨」在中學生當中,將會成為主流。 鐘翰林說:「本來可能有...

20171027:吳恩瑛醫師的十大教養守則

吳恩瑛醫師的十大教養守則 20171027 1.請別中途打斷孩子的話 「我被父母拒絕了」的想法,會使孩子從此失去信心。 2.請常以溫柔的眼神關愛孩子 關於課業與飲食,這些都有專人可交辦,但是充滿真誠的關愛行為,唯有父母才辦得到。 3.請別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任何人都想忘記難堪的回憶,這麼做的話,反而有礙孩子改掉錯誤的行為。 4.請別打孩子 被父母打的孩子,將對這個世界提心吊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體罰,都是父母克制不了自己情緒的結果。 5.請別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行的事,就得明確告訴孩子不行。不必警告斥責,用堅定的口氣告訴孩子即可。 6.請別對孩子承諾無法實現的約定 如果為了逃避當下問題,對孩子說謊,孩子將難以再相信父母。 7.請別代替孩子完成他辦得到的事 這種行為搶走了孩子從錯誤中自我學習的機會。 8.請別羞於向子女道歉 其實孩子很容易原諒父母。 9.當孩子說「我最討厭爸爸、媽媽」的時候,請別太傷心或因此立刻生氣 即使傷心、生氣,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不然孩子將從此對父母隱藏自己的內心。 10.請爸爸重視和孩子相處的品質,而非相處時間的長度 即使一星期只和孩子玩一次,也要真心理解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這比什麼都重要。 吳恩瑛

20171121-石琪:《佔・誘神奇女俠》三角奇緣

石琪:《佔・誘神奇女俠》三角奇緣 2017/11/21 — 10:14 《佔・誘神奇女俠 (Professor Marston & the Wonder Women) 》劇照 去年以來,姬兒加鐸飾演的神奇女俠 Wonder Woman 登上大銀幕,首先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很搶鏡頭,然後在《神奇女俠》大發雌威,最近《正義聯盟》的男性超級英雄們多數失色,她保持吸引力,只嫌施展機會受到局限,未能盡顯神奇。 《佔・誘神奇女俠 (Professor Marston & the Wonder Women) 》不是大打大鬥大搞特技的超級英雄片,而是「文戲」,描述美國心理學教授馬士頓怎樣創作「神奇女俠」漫畫故事,於 1941 年首次刊登,成功打破男性漫畫奇俠的壟斷。這一部並非熱門的通俗娛樂「猛片」,相當冷門,但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學院和社會情況拍得頗有風味,尤其是一男兩女的情慾關係很離奇,成為戲味不錯的好評之作。 馬士頓教授創作「神奇女俠」的靈感,來自兩個「奇女子」,因此英文片名用上眾數 Wonder Women 。其一是他的妻子伊莉沙白,學歷跟他一樣,片中說她更聰明,不過當年學術界重男輕女,她無法當上教授。另一個是他的女學生奧莉芙,在她倆協助下,馬士頓研製出初期的測謊機,然後還發生微妙的三角情緣。 此片細緻刻劃這段奇緣,路克艾雲斯 Luke Evans 飾演馬士頓教授,有創意有魅力。最妙是麗碧卡荷爾 Rebecca Hall 演妻子,其貌不揚但才學高,性格強,大膽放肆不守常規。貝娜希斯葛 Bella Heathcote 演女學生則漂亮溫純,奇在與教授夫婦搞出雙性戀,甚至「一屋兩妻」生兒育女,組成驚世駭俗的異常家庭。 離譜的私生活,導致教授失業,於是創作「神奇女俠」,在漫畫界發展。原來當年已有不少漫畫女俠,但不成功,直至「神奇女俠」才暢銷走紅。不過由於賣弄性感肉感,還炮製暴力和虐待,受到道德派圍攻,婦解團體也不滿,要求禁制。劇情就開始於教授出席審查委員會的質詢,道出創作過程,以及他和兩個女子的「不道德」關係。 導演安芝娜魯賓遜 Angela Robinson 的手法不俗,描寫人物事態相當生動,三位主角都演得貼切。至於一男兩女的異性同性戀情,是否完全屬實呢?據說難以查證,因為三人都已逝世,此片當然借題發揮。特別是片中妻子與女...

20171121-安裕:中國網民論穆加貝

安裕:中國網民論穆加貝 21:40 21/11/2017 「槍桿子裏出政權」,這句話至今仍然管用,津巴布韋的情況應可算是一例。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拉美及非洲國家政變頻密,軍頭覺得自己來當總統會管治得更好,於是槍炮齊出,政權手到拿來,此後卻是舊的獨裁者走了,新的獨裁者來了,獨裁-政變-獨裁-政變模式周而復始。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昔年是反殖鬥士,可是權力上癮,一做37年還要準備傳位妻子,民族英雄變成過街老鼠,於是軍人開出軍營。 津巴布韋突變,國際間比較留意兩個國家的反應,一是南非,另一是中國。津巴布韋軍隊軟禁穆加貝不久,南非總統表示已與穆加貝通電話,並引述穆加貝說「一切安好」。這個電話絕不簡單,穆加貝被軟禁,另一個國家的總統,竟然聯絡得上而且可以談幾句,南非在非洲的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 至於中國,雖然三十多年來穆加貝都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也許事情來得突然,中間底蘊未必完全掌握,只能四平八穩的說「高度關注局勢、友好政策不變」。事變前幾天,今次「清君側」的津巴布韋國防軍司令訪問北京,會見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中國外交部則稱這是兩國商定的正常軍事交往。 北京官方雖然低調,但在內地互聯網討論區卻有大量留言,不少人批評政治人物不應幹到這把年紀還拒絕退下:網民「流星雨的心愿」說,「年輕時是英雄,老了卻獨霸總統寶座……因為他的存在已經成為阻礙當地社會發展的巨大阻力」。到了近日,明顯多了一些「外國介入論」,留言包括「支持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反對外國反動勢力」。 也有從體制上評論津巴布韋,網民「假日漫步者」說,「看來任期制很重要,有利於國家政局長治久安、新生發展,也有利於防治腐敗」;亦有網民說「老而不死謂之賊!40年前的中國的一幕再現」。津巴布韋這次突變,中國網民留言踴躍,個別相關新聞留言超逾1,500則。畢竟穆加貝是北京多年朋友,中國網民目睹這個非洲民族英雄依戀權位,譴責之言不少,個別評論更是意義深長,值得一看。 安裕

20171116-安裕:保方的眼淚

安裕:保方的眼淚 2017-11-16 意大利未能晉身明年世界盃決賽周,可說是震驚體壇的大事:四屆冠軍、防守專家,卻一頭栽在瑞典腳下,60年來第一次無緣決賽周。意大利門將保方賽後淚盈於睫,鋼門無以在足球生命的餘暉報效國家爭奪世界盃,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也抑壓不住內心悲情,淚水一下子奪眶而出。 賽後瀏覽意大利媒體,從嚴肅報章《新聞報》到銷量最大的《晚郵報》,報道和分析有兩個重點主調,一、這是意大利足球的悲劇,二、必須重建意大利足球。《晚郵報》更提出兩個名字:安察洛堤和馬甸尼,看來意大利不想把時間用在傷春悲秋或者找出誰是罪魁禍首,而是要立即重建足球。 不能參加決賽周,對一支四度奪盃球隊來說是痛苦的,但意大利不是唯一的失落隊伍。七、八十年代掀起全能足球的兩屆亞軍荷蘭,橙色軍團也不會出現明年決賽周。這令人想起1994年決賽周法國缺席,那時外圍賽出局之後,法蘭西一片烏雲,有捉狹者稱「法國晉軍決賽周」,之後才說「在1998世界盃」。1998年決賽周在法國舉行,作為主辦國,法國可以免戰外圍賽直接參加。然而也是1998年,法國擊敗巴西奪冠,四年間的變化,足以翻天覆地,擁抱勝利。 至於港人熟悉的英格蘭,1974年世界盃也曾缺席,但是把英格蘭擯出局的波蘭卻非純粹走運,那屆殺入四強,最後以季軍光榮完成賽事。1986年世界盃決賽周,英格蘭被阿根廷馬勒當拿的「上帝之手」擊倒。那時我在倫敦,英國傳媒對阿根廷口誅筆伐,但英格蘭領隊波比笠臣賽後對BBC只說了一句「看起來可疑」,沒有呼天搶地,也沒有把比賽扯到英國與阿根廷的福克蘭戰爭。英格蘭自1966年奪冠後,一直沒有再獲殊榮,但三獅軍團拼勁從來毋須懷疑,誰都不敢看輕這支隊伍。 體育比賽的意義不在於一場一盃的勝負輸贏,當中的真諦在於完全付出,無負自己。那天賽後保方的眼淚會不會白流,就要看未來的意大利足球重建,能否給這隊傳統強隊另一次的足球新生。 安裕

20171114-安裕:歡樂今宵

安裕:歡樂今宵 2017-11-14 星期六晚的電視台特備節目《我愛EYT》,全長90分鐘,可是到了節目中段已見頗為勉強,或者壓縮到60分鐘會更紮實一些。然而,對當年曾經看過原裝節目的電視觀眾來說,這一夜的懷舊之旅,許是人生回眸的一幕:那些年的青春少艾藝員如今都是一把年紀,幕前觀眾難免亦想到自己亦不再少年十五二十時,熒幕內外俱在不知不覺之間走過幾十年路途。回首前塵,百感交雜,不是一句「人老了」便能概括總結。 EYT是《歡樂今宵》,是無綫開台年代的皇牌節目,依稀記得是晚上九時半做到十一時;節目內容是歌唱、舞蹈、趣劇等段落接續上演,中間加插廣告時間。《歡樂今宵》雖是九時半開始,但一星期總有一、兩晚的電視節目安排,是晚上八時播放粵語長片,到九時半暫停;《歡樂今宵》結束後,接回粵語長片結尾。此外,星期六翡翠台有《歡樂精華》,把過去五晚的《歡樂今宵》剪輯後重播。在自製節目不多的年代,星期六、日的節目,尤其是晚上,可以選擇的實在有限。 今天講當年《歡樂今宵》如何如何,頗有白頭宮女說舊事的悶蛋,不過,《歡樂今宵》誕生以至廣受歡迎的年代,卻是值得一提。六十年代是香港電視廣播大變的日子,由鋪線入屋每月收費的麗的呼聲電視,到家家掛上魚骨天線就可免費收看的無綫電視;際值香港輕工業起飛,公共房屋拔地而起,晚上從製衣廠電筒廠塑膠廠回到上樓不久的廉租屋徙置區小天地,一家圍坐電視機前,是當時小巿民的生活形態。客觀上,電視機的普及,某程度轉移了當時社區設施極度不足的批評;在另一層次,電視台倒過來成為提供民眾工餘康樂活動的主力。 七十年代末,雄霸晚上黃金時段的《歡樂今宵》,吸引力逐漸被電視劇取代,無論麗的抑或無綫,電視劇及新形態的綜藝節目例如選美,變成爭取收視率的「王道」。可是,電視台黃金時段在從綜藝節目交棒給戲劇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另一次的根本大變。這到底是形式上的匱乏、還是創意不再,這個命題,今天看來仍沒有答案。 安裕

20171109-安裕:談國歌

安裕:談國歌 2017-11-09 《國歌法》未來將是怎樣在本地執行,過去幾天,各種說法紛呈。有稱奏唱時要肅立,有稱大家「執生」,可是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大概要等到進一步說明,否則無法進行實質討論。 談到外國國歌,朋友之間總有人問美國的情況。個人的親身經歷,美國大型活動,尤其是體育比賽前,不管職業賽抑或校際賽,必有唱國歌這一環節。有時是請來著名歌手,也有可能是一批學生,亦有銀樂隊純是樂器演奏;唱法各有不同,有原版清唱,亦見以爵士樂風格演繹,不一而足。至於現場觀眾,通常是司儀請大家站立脫帽,不少則是右手按於心臟位置,這叫做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唱到最後一段,通常全場喝采之聲四起,聽不清演唱者歌聲的情況常有出現。 不過,美國雖然國歌常唱,卻不是硬性規定必須跟隨。有次看全國棒球聯盟(MLB)紐約大都會隊主場作賽,我與朋友坐在最頂層,前面有三個青年,入場之後就不停喝啤酒大聲說話。到了唱國歌時段,三人沒有站起也沒脫帽,當然沒有跟着唱,到來就像是找機會在大白天喝酒。球賽打完第七局,還差兩局完場,三人站起來就走了,由此至終沒人干涉。 冷戰之後的俄羅斯國歌頗有故事。1991年蘇聯倒台,葉利欽當總統的俄羅斯時代登場,國歌改用《愛國歌》,完全脫離蘇聯時代。到了2000年,總統普京簽署法案,棄用《愛國歌》而用回前蘇聯國歌,不同的是舊曲譜了新詞。有一次,普京訪問蒙古,奏國歌時突然淚流不止,此事始終沒有一個正式說法,有說是普京聞國歌而心情激動,也有說是那天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風大,沙吹入眼內,以致分泌大量淚水,成為俄羅斯國歌故事其中一則花邊趣聞。 另外不妨留意德國足球隊。2014年世界盃決賽對阿根廷一役,場邊一眾教練之外,連總理默克爾也在看台上同聲合唱國歌,但場上11個球員並非全是如此,然而不唱國歌的球員卻是一臉嚴肅站立綠茵場上。這些片段網上不難找到,看看是哪些球員沒唱國歌。 安裕

20171107-安裕:君臨日本

安裕:君臨日本 2017-11-07 特朗普到亞太訪問,第一站是日本,扶桑上下全力以赴,從橫田美軍基地,到轉乘直升機到埼玉縣與安倍晉三打高爾夫球,日本的安排可稱無微不至。日本銷量最大的《讀賣新聞》跟貼採訪,拍下一張特朗普與安倍晉三在球場擊拳祝賀的照片,頗有「老友」的感覺。安倍晉三全日笑容可掬,成為特朗普訪問日本首天的另一焦點。 日美關係非比尋常,日本和平憲法是美國設想出來的,戰後一段長時間的社會及經濟發展,亦是美國替日本謀劃。五十年代的日本首相吉田茂說得清楚,日本只搞經濟,國防留給美國,美軍唯一駐在國外的航空母艦就在日本,就是這個歷史原因。故此,每一任日本首相,要務就是與美國打好關係,日本與中國、南韓、北韓、蘇俄關係有起有落,與美國的關係,則是只能起而不能落。 安倍晉三要與特朗普打好關係,主要原因是留住美國在亞太,共同對抗中國、北韓和俄羅斯。這是戰後七十年的日本亞太戰略,至今不改。因此,縱然五、六十年代日本國內反對聲音浩大,日本當局也要堅持通過及延續《日美安保條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其中有以反對《日美安保條約》運動為背景的小說,可見日美關係在日本近代的重要意義。 像安倍晉三這樣歡迎美國總統到訪的日本首相,他不是第一人,人們記憶當中,八十年代的首相中曾根康弘是發展到極致:他與當時的美國總統列根互以小名稱呼,成為日美關係焦點。兩國交往,你稱他總統先生,他叫你首相先生,是極其正常的形式,但像列根與中曾根康弘互以小名稱呼,而美國與日本戰後曾是佔領軍與被佔領國關係的兩個國家,對日本而言則是極不簡單。 特朗普這次12天亞太之行,除了日本,還有南韓、中國、越南、菲律賓四地;日本以安倍晉三與特朗普的個人關係為接待主軸,打高爾夫球即屬一例,其他國家會是如何迎接及款待特朗普,相當有新聞價值。至於此行實質內容,一是地緣戰略,一是經貿關係,特朗普看來兩者都要盡好處,這個太平洋彼岸來客,對一些國家來說,真的不易服侍。 安裕

20171102-安裕:紐約恐襲

安裕:紐約恐襲 2017-11-02 紐約恐襲中央車站曼哈頓麥迪遜廣場花園帝國大廈世界貿易中心原址      常覺得,紐約最容易被恐怖分子襲擊:人口眾多,交通發達,行兇後坐公共交通一走了之,很難追緝。人們說香港人多車擠,紐約有幾段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是曼哈頓42街大中央(Grand Central)車站,尤其是朝聯合國那邊,我曾在這裏行人路被人從後推了一下,遭嫌走得慢。二是西34街的賓夕法尼亞車站(Penn Station),地底下有地鐵站與南下華盛頓北上波士頓的火車站,地面附近一帶是帝國大廈、Macy百貨公司、麥迪遜廣場花園。聖誕前夕的周末,擠在這幾個街口之間的人潮,少說也有十幾萬。 至於世界貿易中心原址附近,密密麻麻的短街縱橫交錯,平日上班時間白領雲集,下班之後不少人轉去旁邊南街碼頭happy hour。不要以為周末沒人上班就人少,往南徒步十幾分鐘是炮台公園,公園邊上有碼頭,搭船去自由神像就是從這裏出發。平日就算平安無事,公園旁總有些警車停泊。提到的幾處地點亦是地鐵交匯點,紐約地鐵線有些是全天候24小時服務,這城巿是不夜城,半夜三更時報廣場一帶跟白天沒有兩樣,都是人。 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恐怖分子可說是防不勝防,事實上要防也防不着。美國另一個類似城巿是芝加哥,同樣是人口密集,都是國土安全部的重點守衛都會。美國歷來的防範策略是交換情報和舉報,前者是與外國合作,互通消息,之後重點盯梢可疑人物;後者是大海撈針,左鄰右里覺得有人行藏古怪,就可上報聯邦調查局,但是不妨想像,命中機率有多高。 因此,基本上這些大城巿是難以守備,總不能因此不搭地鐵吧;在新澤西州到紐約上班的通勤一族,天天在這些車站出入。星期三早上看到紐約恐襲新聞,不期然為住在那裏的同學與朋友擔心。他們的憂戚臉容曾經有過一次,那是16年前的「九一一」襲擊,朋友工作地點附近的世貿中心出事,卻無法與曼克頓上城區的家人聯絡,急得直跺腳。之後幾年,孩子結婚搬到中西部的中型城巿,兩老連忙跟着搬過去。這種心情,紐約巿內大概不少。 安裕

20171120-鄺俊宇:同時愛上兩個人

鄺俊宇:同時愛上兩個人 2017-11-20 心的位置很小,只夠容納一個人,若你心裡同時有兩個愛的人,問問心,你最愛的是誰?還是,你最愛的只是你自己? 生命裡,我們會面對不同的選擇題,當中最難選擇的,可能是我們的愛情,若你在同一時間遇見兩個愛的人,你要從中選擇你最愛的,這是相當困難的,畢竟兩個人都很好,兩個人都對你很好,你無論選擇了哪一個人,最終都會有另一個人會受傷,你不想看見這情況,但無奈兩個人都進入了你愛情的選擇題,那注定是痛苦抉擇的開始。 那麼為何會出現兩個人?誰叫你那麼貪心兩個都想愛?答案通常是無奈的,說不定本來這裡有個人,因為某原因而暫時疏遠,然後第二個人出現了,你和這個人開始了曖昧之後,舊的人又再回來了,這只是其中一種情況,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你心裡,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後來的就是錯的?還是前一位似離走又未走,才是錯?不,錯或許不在這兩個人,錯或許是在你身上?當你兩個都想愛的時候,抱歉,兩個人都可能不是你最愛了。 夾在選擇題裡當然痛苦,但身在被選擇的人又可會安心?若知道自己是選項之一,這感覺又會有多難受?這就像等待判刑般等待對方的法落,到底他最後選擇了誰來愛,但為何我要成為你的選項之一?要那麼沒尊嚴地乞討你來愛? 說穿了,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 別以為你能夠永遠留住兩個人,若你最後沒有作抉擇,或許離你而去的正是這兩位。 鄺俊宇

20171120-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22:37 20/11/2017 準備過冬時,羅蘭負責執拾劈柴時掉在地上的山胡桃碎木,充當燃料。 作者用細膩的筆法描述小木屋內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文化籽:小企鵝×果籽】 繪本所以迷人,是因為圖畫與文字結合,帶出了一種獨有的氛圍。《大森林裡的小木屋》是美國兒童文學經典,作者羅蘭.英格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一八六七年出生於美國中部威斯康辛州,當時,美國正是西部拓荒熱潮,羅蘭從兩歲開始,就隨着父母到處遷移;她在十三歲前,就已到過威斯康辛州的大森林、堪薩斯州的草原、明尼蘇達州華納森林的梅溪邊、愛荷華州的柏歐克,以及達克塔區。羅蘭六十五歲時受到女兒的鼓勵,將過去拓荒生活寫成小說。十年之間,她完成了九本「小木屋」系列小說,追憶她在拓荒時代的生活點滴。小說甫面世就很受歡迎,待至她八十七歲時,這套「小木屋」系列更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今次介紹是台灣新發行的安野光雅繪本版。 「小木屋系列」用今天標準來量度,大概會被視作稍微平淡。故事沒有奇情曲折的歷險佈局,也欠缺發人深省的教誨,有的是對拓荒者在大森林生活的細節回憶。以遼闊的威斯康辛大森林作故事背景,五歲的羅蘭和爸、媽、姊姊瑪莉、妹妹琳琳活在一幢圓木蓋的房子裏。方圓數十公里沒有鄰居,有的是參天林木、不同品種的野生動植物包括野狼和黑熊……究竟羅蘭一家人在大森林裏如何過活?又怎麼度過嚴寒的冬季?面對各種困難,怎樣解決生活難題,將讀者按照他們的腳步牽進故事裏? 作者用細膩的筆法描述小木屋內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為了準備過冬,爸爸獵了兩頭鹿,割下鹿肉用鹽醃漬,用繩子串好,然後將鹿肉掛在以空心樹幹做成的煙熏爐內,羅蘭負責執拾劈柴時掉在地上的山胡桃碎木,充當燃料,燒起來發出一股甜甜香味。爸爸用樹皮、青苔,在空心樹幹底部生火,再放入小木塊,讓樹幹內充滿濃煙。往後幾天,羅蘭就要扛起守護爐火工作,一旦發現樹幹縫隙間不再有煙冒出來,便要添加山胡桃木塊,確保火種不滅。當鹿肉煙熏妥當,一家人又要分工模式幫忙漬製鹽漬魚、火腿、香腸、炸豬油等過冬食物。冬天終於降臨森林,在羅蘭的回憶中,一天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就是晚餐後爸爸在火爐旁邊為捕獸夾零件上油,一邊對姊妹兩人說說笑話閒話家常,偶爾還會為小孩們拉一下小提琴。 這些回憶對今天的小孩來說,會感到陌生。羅蘭一家在...

20171121-馬世芳:耳朵借我:陳明章、許景淳回顧《戀戀風塵》30年+空中現場

馬世芳:耳朵借我:陳明章、許景淳回顧《戀戀風塵》30年+空中現場 11/21/2017 https://medium.com/@mafang/11-21-%E8%80%B3%E6%9C%B5%E5%80%9F%E6%88%91-%E9%99%B3%E6%98%8E%E7%AB%A0-%E8%A8%B1%E6%99%AF%E6%B7%B3%E5%9B%9E%E9%A1%A7-%E6%88%80%E6%88%80%E9%A2%A8%E5%A1%B5-30%E5%B9%B4-%E7%A9%BA%E4%B8%AD%E7%8F%BE%E5%A0%B4-53b9000f2dfa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始終是我放在心底,最最珍惜寶愛的作品。關於這張專輯何以1986電影上映、1987拿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那是台片首次在國際影展拿到配樂獎),卻遲至七年後才發行專輯,當初錄音帶內頁有篇何穎怡抒情散文式的記述。那時覺得,七年已是天荒地老。現在距離《戀戀風塵》已經三十一年,看著陳明章和許景淳坐在我對面調笑互虧,才知道什麼叫恍若隔世……。 《戀戀風塵》那滿載山風海雨的樂聲,是陳明章和許景淳一起創造的。阿章花了好幾個月作曲,也騎著爸爸的偉士牌載著阿淳大老遠從北投騎濱海公路到九份,感受劇本裡的場景和故事,尋找靈感。那時濱海公路尚未截彎取直,車程極為漫長,阿淳說她在後座總是打瞌睡差點兒掉下來……那年她23歲,阿章30歲。 那時阿淳和阿章有一群懷抱熱情理想的朋友:製作人王明輝剛剛放棄本來的生意,決心投入唱片圈幕後工作,陳明瑜是阿章當兵認識的哥們兒,阿淳因為李泰祥而認識了常常幫大師抄譜拉琴的陳主惠,大家都年輕,有的是時間,整天攪和在一起。他們合作的第一首歌是「愛突擊A to Z合唱團」1984年的「流星」,陳明瑜詞、陳明章曲、許景淳唱、王明輝製作,所有人都是第一次: 他們以阿章的「青青音樂教室」作基地,每天聊天玩音樂唱歌。雖然年紀輕輕,大家野心都不小,都覺得應該要做出不一樣的台灣歌。陳明瑜和阿章花了好幾年寫《戲子》組曲,要用一系列歌曲寫一個歌仔戲班的家族史詩。 阿章一心想做音樂,歌寫了很多,卻一首也賣不出去。家人覺得太沒出息,最後講好交換條件:阿章只要白天幫媽媽顧金子...

20171120-馬傑偉:你從哪裏來

馬傑偉:你從哪裏來 2017年11月20日 李飛教仔,和顏悅色。你從哪裏來?你是誰?你往哪裏去?我一聽,馬上想起八十年代的福音佈道會。嗰陣基督教好興用呢套logic:你從哪裏來呢?係上帝創造咗你,但你離棄咗上帝。你是誰?答案係「我是罪人」。你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You have a piece of God in you。你是神的兒女,只不過你迷失了,忘記自己的身分。你往哪裏去?若你接受耶穌成為你的救主,神在天家會為你預備地方。若你心裏剛硬得像花崗岩,不肯接受上帝的權柄,就不得永生,反遭滅亡。 當年真係經常聽到這個福音,演唱會大球場的架勢,著名牧師主講,你坐在台下,又唱聖詩又祈禱,而且台上主禮的執事長老,不會像李飛那樣平靜陰柔,個個激動宣揚福音,唱詩七情上面,呼籲罪人認罪悔改,陳詞懇切。不過,香港沒有聖詩法,就算唱「祢真偉大」嘅時候沒有肅立,都唔使坐監。話分兩頭,不要投訴李飛洗腦,香港基督教學校甚多,老師向學生傳福音,日哦夜哦,你如果唔肯認耶穌做大佬,基督徒人釘人mark實你,都好頭痕。 李飛講愛國,唔係傳福音。香港人從哪裏來?當然係從祖國嘅懷抱孕育出來。香港人是誰?當然是殖民地長大的民族孤兒,自己都唔知係神聖祖國嘅子民。往哪裏去呢?當然要浪子回頭,悟今是而昨非,承認政權就是主權,共享美好明天。 馬傑偉

20171120-方俊傑:我討厭現在吳宇森

方俊傑:我討厭現在吳宇森 22:28 20/11/2017 吳宇森執導的新電影,大奸角是以活人作實驗的日本藥廠大老闆;被逼害的,是中國律師。仲唔係中國神槍手以一敵百日本仔?仲唔夠符合主旋律?且慢。電影中,最有情有義有型有款的,是日本勇探,由福山雅治飾演,跟張涵予惺惺相識,彷佛重現《喋血雙雄》的周潤發與李修賢。故事發生在大阪,不是非洲;亦不見一個中國人見義勇為拯救全世界的激昂,或加插一段手持中國護照便路路暢通的宣傳片。全球總票房恐怕連《戰狼II》的車尾燈也追不到。「你叫我拍,我也不會用這種方式去拍。這種電影,不是我的擅長。」 吳宇森擅長的,叫情懷。一個可能已被大家忘記了的詞語。關於現在,大導演有很多不滿。只是,可以怎樣逆轉?難怪吳宇森隱隱浮現出一種孤身走我路的落寞。 《追捕》原是1976年的一齣日本電影,由高倉健主演。高倉健是誰?大概有很多觀眾已經不明所以。「我拍《追捕》,是因為想重拍高倉健的電影,向他致敬,同時向六十年代的日本電影致敬。高倉健在生時,試過跟他有幾次交談,一直想跟他合作。對他,我到現在仍然充滿懷念。」選材明顯跟票房或市場無關。即使,高倉健曾經是無數大陸人的偶像,《追捕》也曾經是影響整個中國的首齣登陸的外語電影。畢竟已是文革之後、改革開放之初的事。 在吳宇森眼中,高倉健一代,代表最美好的一代。「60-80年代,是電影最好看的時代,注重文學性、人性,也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有新技巧。對愛電影的人來說,是最幸福的,可以期待令觀眾震驚的作品出現。最重要是百花齊花,流行的電影不只單一片種。我好懷念。」 現在就慘了。「如果有齣電影打破票房紀錄,其他電影,不論題材,都要按照同一種剪接方式、節奏去拍攝。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單一化。 「我已經很少看新電影,尤其荷李活的。再沒什麼值得好看。」 有這種趨勢,其中一大原因是票房越來越重要。「電影票房決定一切,甚至影響創作路向,令現在的電影缺少一份情懷。對我來說,影響還不算太大,我也很認識市場,拍過好高賣座紀錄的電影,大家都尊重我。我也了解部份監製只是過於緊張,才要求導演轉用另一種風格。 「甚至,會相信市場調查。只要有觀眾話不需要一個空鏡頭,便要剪走。這個是導演的說故事方法嘛,怎可能說變便變?」 吳宇森坦承,對現今情況非常反感。例如觀眾倚賴網絡評分選擇電影。「一些不太注重商業價值的好戲,便很...

20171119-馮睎乾:我慘遭性騷擾

馮睎乾:我慘遭性騷擾 22:38 19/11/2017 《家有囍事》截圖 日前收到女網民傳來「艷照」,我拳頭當場硬了。不能只有我看到,立即轉發給內子,她笑說:「人寫專欄,你寫專欄,寫到畀人性騷擾,反省吓啦!」本來不想寫這糗事,適逢近日聽聞大陸出現「小三培訓班」,打正招牌宣稱「沒有拆不散的家庭」,此unhealthy wind吹來香港,仲成世界?為改善社會風氣,我決定壯烈犧牲,自爆家醜。 兩年前,女網民加了我臉書,自稱粉絲,初時問我關於書的問題,我不虞有詐,就回應幾句,後來她無故自爆身世,講了很多不該跟陌生人分享的故事,我心知不妙,懶得再答。若是朋友,當然無所不談;但以為自己無所不談,人家就自動成為朋友,那就大錯特錯。其後她多次相約,我都直接拒絕,她問「我們將來會是什麼關係」,我就斬釘截鐵答「無關係」。馮翁垂垂老矣,沒中年危機,懶得孔雀開屏,自問一直沒發放錯誤信息,最可疑的一次,是兩年前她跟我談論A片,我開玩笑答了幾句,現在回想也是不該的。 我去年結婚後,女網民沉寂一輪,我天真地以為她覺醒,誰知隔了半個月即重出江湖,聲色俱厲怪我「隱瞞婚訊」,又狠狠譴責我不予她機會。我無視,她就自言自語,還想約見面。有次我好心勸她找男友,她罵我煞風景,破壞幻想。女網民還講了很多露骨的話,我連複述也羞於啟齒,這兒就不說了。但前幾日她變本加厲,自拍「艷照」傳給我,相片中拉高水手服,露出半個胸部,還模仿AV女優,嘴唇半張。我當時的心情,文藝說法可用「是可忍,孰不可忍」來形容,真心話比較有力,「P你個K」。發來照片後,還特地叫我留心她身旁書架──顯然很滿意自己的幽默感。 論客觀條件,女網民廿多歲,學歷不差,五官正常,何必做到這地步呢?難道是愛?太笑話了,給我發這種相片,本身就是最大侮辱,當我狗公是不是?狗公看了也許扯旗,我看了只會扯火──怒火的火──這樣不了解我,做普通朋友也絕無可能。關於她的事,到此為止,我不會透露她的身份,算是留了一條退路,希望她今後自重。 女網民來自大陸,而大陸的「二奶小三」文化蔚為奇觀,不知是否耳濡目染,性情受了影響?千萬不要以為我一竹竿打一船人,我有其他來自大陸的女性友人,皆行止端正,只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中港台三地,似乎以大陸的情婦最明目張膽,不但為自己爭取權益,成立小三協會,還以三月三日為「小三節」,二月十三為「二奶節」。大陸的小三文化,...

20171120-楊子琪:【看見性侵 · 3】從少女的六年,追問香港校園性侵處理機制的缺失

楊子琪:【看見性侵 · 3】從少女的六年,追問香港校園性侵處理機制的缺失 2017/11/20 — 12:46 立場新聞 「太遲了。有些事已回不了頭。」小雨(化名)說。 中三那年,小雨突然告訴班主任,自己小學時被男同學性侵。岑老師終於明白,為何她一直離群自閉,鬱鬱寡歡。老師曾想過報警,小雨也想,可輾轉最後,事情卻不了了之。無助的小雨一度約侵犯者見面,結果再次受到傷害。她逃學,離家,成績一落千丈,中五無法升班。半夜驚醒,她想到的,是自殺。 望著她一路由高處墮下,學校、家庭,那一張張網,為什麼沒能接住她?當少女在無人之境掙扎,我們要追問:香港校園性侵處理機制,是怎麼樣的?香港有沒有法例或政府措施,對校園性侵的處理,作出清晰規定?未成年人性侵未成年人的個案,是否落在了一個灰色地帶?在專題第三篇,我們希望透過與台灣《性別平等法》的比較,從小雨的故事,指出香港校園性侵處理機制的模糊與缺失。 *          *          * 放學後,恐怖後樓梯 小學五年班,小雨參加補習社,與同學相約後樓梯,一齊歸家。在路上,結伴的男生阿峰(化名)突然拍到小雨下體,他笑說是自己不小心,年幼的小雨也信了。阿峰是中學生,在同齡學生中也是特別高大的一米八身高,與小雨的瘦弱是鮮明對比。小雨從未覺得,這個與她聊天的大哥哥會傷害她。 直到有一天,阿峰單獨在後樓梯等她。 「他請我食糖。然後他說:我可不可以摸妳?」小雨回憶,「我完全不知發生什麼事,迷迷糊糊,我也沒說可以。只知道有糖食。」 學校並沒有專門的性教育科。小雨只明白自己覺得很不舒服。發現小雨懵懂無知,阿峰從此就常在後樓梯等她。 阿峰總是比她早放學。等小雨一下課,他就叫她去後樓梯。她哆嗦依命前去。阿峰越來越肆無忌憚,開始脫掉小雨衣服,對白紙般的孩子,做出他可以想到的、從電視、從網絡看來的行為。有時他也會害怕,一聽到樓梯有聲音,便拉起衣衫不整的她往高層走。一直走,一直走,小雨像行走在午夜詭異的夢中,夏天裏的後樓梯永遠走不到盡頭。 看著對方一米八的個頭,細小的她不敢反抗,心裡恐懼至極。阿峰見小雨害怕,便說自己喜歡她,以此混淆她的感覺。但小雨只覺得「好核突」。她嘗試拖長做功課的時間,想等到阿峰走為止...

20171115-楊子琪:【看見性侵.2】她談性說愛,是「不完美」受害人嗎?

楊子琪:【看見性侵.2】她談性說愛,是「不完美」受害人嗎? 2017/11/15 — 18:26 立場新聞 夢夢 前言 平日我們看新聞,除了娛樂明星外,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對性侵案件的報道。對媒體而言,只要焦點捉得好,這些性侵案報道,大部份人都不會給 reactions 讓人知悉自己讀過,但點擊閱讀率卻十分之高:強姦還是一夜情、事主哭訴無性經驗、感覺很痛、被告稱不知事主是處女 … 處女、一夜情、很痛,這些惹人遐想的詞彙放在一起,極盡其所能的細節,為看客提供一個又一個人血饅頭。明明是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上了法庭,卻成了各人或香艷或憤嫉的想象。 法庭門外,新聞背後,我們對性侵倖存者、對社會相關制度問題的了解,還剩下什麼?我們可能不知道一件事:我們所身處的社會,也許就是性侵加害者的共謀。 《立場新聞》訪問四位性侵倖存者,輕觸她們心底最幽暗的時刻,透過她們的故事,呈現性侵倖存者在現實中所面對的困境:輿論的嘲諷,自我譴責,法律定義的落後,校園處理機制的缺失,司法程序的二次傷害。在報道的第一、二篇,我們希望打破傳統性侵的劇本,消解「不完美受害人」偏見,讓「熟人性侵」被看見;而在報道的第三、四篇,我們希望解析學校處理機制與司法程序,從中撕開一個小角,分析這兩張原本應該接住性侵倖存者的網,如何反過來成了困住或傷害她們的網。 無獨有偶,這四位性侵倖存者所面對的侵犯者,均不是我們平日想象的黑夜裏窮凶極惡的陌生歹徒,而是鄰家大哥哥、無話不談的新朋友、認識多年的好友,甚至是親密的男朋友。這個隨機事實本身,或許正說明,熟人性侵,並不是「非典型」性侵,而正正是現實中「典型」的性侵形態。 我們邀請您一同閱讀她們,閱讀社會機制,閱讀我們的內心,將迷思解開,將偏見拋棄。她們是我們身邊的朋友,同學,同事,甚至家人。她們也可能是你。 *          *          * 翻查記憶,原來我有說「不」 夢夢曾有一份「主流」、「安定」的工作,但她毅然辭職,加入NGO,做推廣安全性行為等工作。關心性別平權的她,平日在朋友眼中,是一股不羈的風:不僅在社交媒體、網台討論性與親密關係,更上過 Viu TV 真人秀,談性說愛,與眾不同的見解一時獲網民熱評,連高登仔...

20171016-楊子琪:【看見性侵.1】「倖存者」沈月:缺位的性教育,共謀的社會

楊子琪:【看見性侵.1】「倖存者」沈月:缺位的性教育,共謀的社會 2017/10/16 — 14:54 立場新聞 背景圖片來源:倖存者 facebook 強暴,是一場社會性謀殺。人類學家Cathy Winkler如是說。 沈月很年輕,年輕得如明月松間,清泉石上。十四歲那年,她被男友強暴。半年前,她出現了人格解離【註1】。兩個月前,她在Facebook開了一個叫「倖存者」【註2】的專頁,為性侵受害者及精神病患者發聲。就在採訪前兩日,她解離的人格曾控制了她。現在,是那個原本的沈月坐在我面前,與我談論性侵,自殺,精神病患,二次傷害,性罪行法律。她也談論《海賊王》,說到路飛,她雙眼現起光芒。 她像漩渦裏的人,捉緊我看不見的樹枝,仰面呼吸著。我怕她掉下去了,可她還奮不顧身,要向所有人吶喊:是什麼,在與性侵者共謀? *            *            * 「路飛」那麼正直,看《海賊王》的他卻毀我一生 2017年4月27日,台灣女作家林奕含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生前剛出版了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薄薄230頁,一個讀文學的女孩被文學老師誘奸,駭麗而傷痛的故事。林奕含雖說,這是她所聽到的故事,但種種消息在她自殺後迅速佔據網絡,人們開始認為,那其實就是她自己的經歷。 看到新聞的沈月,當下才意識到,自己多年前的那段噩夢經歷,其實就是性侵,就是強姦。她的意識就像一場遲到的秋天,不過遲了五六年,甫一來臨,這一刻腦海深處的翻天覆地,就像颱風突襲了城市,掃蕩起一切過往。一棟棟意識構造的建築轟然倒下,城市的地面翻卷折疊,來不及逃走的她,粉碎在殘垣敗瓦裏。 「看到新聞那一刻,我整個人崩潰了。」沈月回憶著,「好像唯一同我有同樣處境,可以完全明白我心情的人,她也承受不了那種痛苦而離去。那種感覺,令我開始記起以前的事情。」 初中的沈月,膽小而內向,是班裡那軟髪小巧的乖女孩。「初戀那件強姦的事,」她輕聲說著,「初戀啊,是中學的師兄。」說起這個男孩,沈月的記憶,還留著《海賊王》這動畫:「是他介紹我看《海賊王》的。我真的好喜歡看,《海賊王》、《銀魂》,這些故事是那麼熱血。」她雙眼泛起光芒,隨即笑容揉開了,「我不明白,他也看《海賊...

20161114-程翔:諸獨根源皆中共

程翔:諸獨根源皆中共 2016/11/14 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上周(11月7日)在記者招待會上怒氣冲冲地譴責「港獨」分裂國家,他說:「搞分裂國家的這種嚴重違反憲法」的活動,「就是站到了當年法西斯的立場上去」。看到李飛先生真情畢露的控訴,我想請他先息怒,好好思考兩個問題,或許可以讓他冷靜下來。 第一,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青年新政兩名候任立法會議員的「辱華」言行惹出來的禍。這件事,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卻有點像1933年德國「國會縱火案」,有人通過它來坐實「國家安全」危機,為《基本法》23條鳴鑼開道;也不排除有人為自己的政治前途,炮製出一場鬧劇以證明「港獨」形勢嚴峻,不是「疾風知勁草」的人無法應對。 鄭永健案是「國會縱火案」翻版? 香港人這種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最近審結的「鄭永健案」為「國會縱火案」觀點提供了重要的「環境證供」。案情顯示,中共統戰部(屬哪一級別的則不詳)有「李總」、「張總」兩人,透過梁振英以前的特首競選辦公室工作人員高凌翔[1]約見網台主持鄭永健,要他接觸本土派並引誘他們到特定的區議會選區(共約40個)競選,目的是攤薄泛民候選人的票源,為建制派候選人保駕護航。凡答應出選的,不管能否選得上,每人都可獲港幣15萬元的資助,如果是挑戰「雙料」議員的,更可獲25萬,但條件是要取得200票。我們知道,區議會選舉的法定最高競選費用是港幣4.8萬元[2],中共統戰部開出的這個資助額是法定的三倍,其賄選、「收𡃁」(即收買嘍囉)的意圖昭然若揭。而與統戰部「接觸」的本土組織中,赫然就有「本土民主前線」及「青年新政」。另外根據《成報》9月3日報道,「青年新政」成員最早是參加「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創辦的「香港社區網絡」,是在這個組織活動期間「種下『青年新政』的種子」[3]。這些客觀的事實,令很多香港人對一些本土組織存有戒心。此案提供了一個接近「人贓並獲」的例子,說明中共在操控本土組織。 統戰部是中共的組織,難道它不知道中共「反分裂」的「官方立場」嗎?為什麼還要違背中央立場去支助「港獨」?高凌翔是典型梁粉,難道她不知道梁振英是信誓旦旦(至少表面上)地反「港獨」嗎?為什麼她要介紹鄭永健去替「港獨」分子牽線拿統戰部的錢?這些不合理的地方,令人無法排除「國會縱火案」的可能。 所以,李飛先生在盛怒之餘,應該敦促中共交代事件的真相,禁止中共統...

20171115-林燕妮:生與死

林燕妮:生與死 2017-11-15 寫了幾天「老」的文章,其中一個原因是看見一個朋友自怨自艾。為的是她的父親病情嚴重,卧病醫院。醫生認為救活機會近乎零,問朋友要不要為她的父親插喉輸養分,延長生命。朋友說看着牀上沒有反應的爸爸,其他弟妹沒有意見,全都將責任交在她身上,朋友下了個決定,跟醫生說放棄拯救。她的父親數天後就升天了。朋友問我,是否她害死了父親,她覺得在當時情形下,已經不懂得如何抉擇。 我向她豎起大拇指,說她做得十分對。因為,以朋友父親的情形來說,插喉去延長他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甚至可以說,那是延長他的痛苦,既然如此,何不讓他早日安息,對他來說是解脫。對他的子女來說,也是解脫。 當你見着至親的人,在病牀上被綑綁,被插上鼻管胃管去維持所謂生命時,那種愛莫能助的感覺,最是痛苦。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私隱權沒有了,所謂生存的尊嚴統統失去,如此情形下,你還忍心叫他在痛苦中生存下去嗎。况且,生有極限,醫也有極限,總不能無止境的強將生命用最殘忍的方式去延續。對所愛的人,總有不捨,也不得不說句再會,要知道,你強留的,只是一副軀體,看着深愛的人苟延殘喘,才是人生最痛。 能夠讓重病的人在沒有痛苦情形下離去,才是病人的福氣。求生不易,求死又不能,是生命對人的一大諷刺。正如說,生要有尊嚴,死又何嘗不是。安樂是每個人的追求,包括生與死。 林燕妮

20171119-安徒行傳:風燭反殖老賊,鞭屍帝國梟雄

安徒行傳:風燭反殖老賊,鞭屍帝國梟雄 8:35 19/11/2017 統治津巴布韋37年的總統穆加貝當年經民主選舉掌權,把白人逼走,完成黑白人之間財富重新分配,現在卻眾叛親離,遭軍方軟禁,面臨倒台。(路透社) 【明報專訊】非洲國家津巴布韋近日政治風雲突變,統治了國家37年的老總統穆加貝突然被軍方軟禁。雖然軍方強調這次並非政變,穆加貝仍然是津巴布韋總統,但人們普遍相信,這位年屆93歲的非洲政治老人,下台的結局已是指日可待。 一般香港人對穆加貝雖然並不熟悉,但前些年因為要回應挪威頒授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中國有人推出了一個「孔子和平獎」以作制衡,《環球時報》當時亦發文呼籲以此另起爐灶,抗衡西方文化霸權。雖然中國文化部聲稱「孔子和平獎」與中國政府無關,並且多次明令叫停,但「孔子和平獎」卻把註冊地改為香港,它在2015年就把這個獎項頒給穆加貝。可是,穆加貝卻嗤之以鼻,不單拒絕領獎,更透過發言人斥其公信力存疑,是炒作名聲的舉動。 孔子和平獎得主穆加貝 眾叛親離 穆加貝與香港人還有的另一點緣分,就是2009年他的第二任妻子格蕾絲到香港旅遊期間,與狗仔隊攝影記者發生衝突而涉嫌打傷人的事件。雖然香港警方已經有證據起訴格蕾絲,但因為外交豁免權的關係,此事不了了之。可是,同年津巴布韋大學卻出現抗議穆加貝女兒在香港讀大學的示威。這事在津巴布韋國內竟也掀起民憤,事緣雖然津巴布韋在穆加貝治下民不聊生,通貨膨脹已達天文數字,經濟在崩潰邊緣,但格蕾絲及家人卻仍揮霍無度,生活豪奢。 今次軍人突然把總統軟禁,據聞也是不滿他身邊的格蕾絲弄權干政。雖然軍人出手軟禁總統,嚴格來說並不合法,但津巴布韋國內卻是異常平靜,而總統所屬的執政黨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ZANU-PF),在10個地區黨部中,竟也有8個要求他下台,可見穆加貝已到了眾叛親離的境地。 穆加貝在1980年上台,當時非洲民族解放運動仍然熾熱,可是反殖尚未完成,冷戰又迅速介入。蘇聯和古巴插手安哥拉內戰支持一方,而美國和南非則支持另一方;而南非國內也出現反對白人政府種族隔離政策的鬥爭。與南非唇齒相依的羅德西亞(即今日的韋巴布韋)局勢,當然也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穆加貝當時是游擊隊領袖,享有革命家的地位。最終當地白人政權因為受到多番壓力,開放民主選舉,結果穆加貝勝出,結束白人少數統治,時間比起南非結束其種族隔離還要早...

20171119-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社會及電影,愈來愈缺少情懷——吳宇森訪問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社會及電影,愈來愈缺少情懷——吳宇森訪問 8:23 19/11/2017 圖2之1 - (攝影//楊柏賢) 【明報專訊】對上一次跟吳宇森導演面對面,已是2004年。 那次卡叔(羅卡)請來一班影評人,在電影資料館跟他對談。 當時的吳,剛從美國回來,預備到中國拍《赤壁》。 十多年後再見,他已完成兩部華語大片。 吳宇森1968年拍實驗片,翌年入國泰當場記,即是說,明年(2018)將是他從影五十周年,非常不簡單。 踏入古稀之年,他仍然充滿魄力,剛在日本完成《追捕》,回到他最擅長的「雙雄」動作片;張涵予拍福山雅治,意念來自高倉健名作。 未來,他分別會在美國及中國開新戲。 訪問11月4日在澳門舉行,吳宇森專程到那裏出席澳門國際影展活動,同日在理工大學有大師班。 吳導演剛到訪問現場,就說昨夜睡不好,因怕等下不知對學生說什麼。 想不到身經百戰、馳騁國際的他,還會給年輕學子考起。 當然是過慮,相信他也很快知道。 只是把經驗及信念細說從頭,他對電影之古道熱腸、對專業的嚮往、對情義的執著,已經聽得人津津有味了。 ■問:家明 ■吳:吳宇森 問:《追捕》有很多以前你作品的影子,如開場的日本餐廳槍戰,令人想起《英雄本色》(1986年)的楓林閣,拍時有沒有投射在裏面? 吳:那本來是場追車戲。張涵予在公路飛馳,突然河智苑及吳飛霞兩個女殺手開車經過。河同張對望一下眼神,留下深印象。飛霞問河:「男人有什麼好看?」原來她們在追前面黑手黨的車。她們很合拍的,一個開車「片」過去,另一個就「嘭嘭嘭」開槍。對方撞樹、爆炸,然後張涵予來到,差點撞到,車輪到了懸崖邊,生死關頭,好像希治閣的電影…… 問:《奪魄驚魂》的加利格蘭。 吳:就是。我本來想把張涵予拍成加利格蘭的,可能他領會不到,現在都ok。張涵予把車停在懸崖邊,望着藍天及彩雲,好像占士邦。後來因為那場戲拍不到,一來因為找不到景,二來又超預算,要去第二個省,並要加很多CG(電腦繪圖)。我說不如改在日本料理,就想起「楓林閣」。 問﹕現在改在日本餐廳,河智苑及張涵予多些交流吧?他們提到「老電影」,也是你的熱愛。 吳﹕是,對白暗示他們在說舊的《追捕》(1976年),用上一兩句台詞。除了他倆,還看出河智苑及吳飛霞夾檔,兩人有不同性格。 問﹕《追捕》的重拍計劃是何時開始的?高倉健2014年過世...

20171117-安裕:非洲這一塊肉

安裕:非洲這一塊肉 20171117 東西南北 ■津巴布韋懷疑發生政變,在位37年的總統穆加貝及妻子被軟禁。資料圖片 倘若不是軍隊裝甲車橫亙首都街心、重裝備正規軍三三兩兩路邊戒備,恐怕人們已經忘記津巴布韋這個國家。或者說,如果還記得這個非洲國家的話,可能是因為它那天文數字惡性通脹和生活奢華的總統夫人格雷絲的緣故。這個國家的93歲總統穆加貝也是新聞焦點:全球最老獨裁者,鐵腕治國37年,世界衞生組織上月委任他為親善大使,不旋踵取消委任。從反殖鬥士到獨夫總統,穆加貝的打天下、坐天下、吃天下三部曲,說明非洲不少國家在去殖化及其後的國家發展過程迂迴,最終走上獨裁治國的不歸路。 非洲在歐美亞成為全球政經主體的昔日與今天,從來是砧板上的一塊肉。只是這塊肉與拉丁美洲及亞洲兩塊肥肉相比,不免瘦癟了一些,然而說到底都是可堪果腹的肉。從十九世紀的柏林會議,到二十世紀冷戰年代,以至後冷戰的二十一世紀資源爭奪,非洲每次俱是列強分而啖之的餐點。與19世紀歐洲與美國動刀動槍爭奪拉丁美洲、最後美國祭出門羅主義「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踢走歐洲殖民主義者相比,當年列強對非洲則是森林定律。具體見諸1884年的柏林會議,開了104天,15與會國達成協議,條款之一是「各國須真正控制殖民地,始可擁有該地」,說穿了其實是先搶到手就可佔有,這麼一來非洲瓜分更速。列強老實不客氣,直接在地圖上劃分勢力範圍,這就是今天不少非洲國家邊境線筆直如尺的背景原因。 儘管非洲因出生率與死亡率俱列全球榜首,以致開發潛力與現實獲利不對稱,在歷史上某些時段,非洲並非列強的唯一掠奪對象。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非洲國家紛紛獨立,在聯合國總部,無分大國小國,一個國家就是一票,非洲遂成為冷戰年代美蘇爭奪的政治及自然資源目標。美國支持南非白人不仁政權,無視種族隔離暴政,蘇聯則以軟功擘劃非洲戰略,其中之一做法是招收非洲大學生。蘇聯1960年成立盧蒙巴人民友誼大學,取名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締造者盧蒙巴,是招收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學生較多的學校,歐美則指稱這是培訓共產黨員之地。蘇聯解體後,盧蒙巴人民友誼大學改名為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依然面向亞非拉三大洲,外國學生佔學生總數五分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非洲爭奪,形式上一改戰前的窮兇極惡,但在桌下各自扶植代理人。其中為人所知的是安哥拉,1975年葡萄牙殖民統治結束,美蘇親自下場爭奪這片...

20171110-安裕:尼克遜與特朗普的兩次訪華

安裕:尼克遜與特朗普的兩次訪華 20171110 東西南北 ■1972年尼克遜秘密訪華,他稱此次的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資料圖片 美國有些人總是喜歡以這種形式表述他們的世界觀:100年前左翼記者里德(John Reed)親身經歷十月革命,兩年後的1919年寫成《震撼世界的十天/ 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1972年尼克遜訪問當時仍是竹幕後面的中國,說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周」(The week that changed the world)。里德是美國共產黨黨員,是葬在紅牆的三個美國人之一;尼克遜五十年代擔任副總統時,是共和黨右翼死硬派,殊途同歸,二人都以曾經側身世界歷史洪流的一刻而自感與有榮焉。十月革命百年,列寧史大林被翻出來研讀,里德卻在茫茫世事成為芸芸過客的其中一人,幾乎提都沒人提;尼克遜訪華45年後的今天,仍然讓人念念不忘,兩者相比,只能說歷史實是太過殘忍。 尼克遜與里德,有稱是前者改變了歷史,後者是改變了的歷史中的一人。從反共政客到「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尼克遜這條長路轉捩點在於還未上台的1967年,那年他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美國必須與北京對話。這種取態的時空背景,是美國大軍在越南戰場熱帶雨林的泥濘和汗水之間流血不止,尼克遜急於撤回美軍,於是想到通過北京這條新路步出生天。這一思路,可從尼克遜上台後推行的「越戰越南化」管窺:其實就是美國大兵回家,把打得稀巴爛的越南爛攤子丟回給越南人。通過與對戰國家背後的支持者對話,尋求解套空間,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特朗普僕僕風塵日本三天南韓兩天中國三天,為的也是美國要從北韓核危機全身而還。 特朗普或尼克遜這樣做,算不算孤立主義的一種,純粹在中間抽離的某一階段看,也許是的。但縱然美國敗走印支半島,不代表尼克遜放棄亞洲,這段歷史是為日後觀察特朗普亞太政策的標尺。當然,此刻無人知道特朗普心裏是甚麼盤算,或者他煩的是「通俄門」那把火甚麼時候燒到自己身上,可是美國的亞太政策確是各國關切的重大戰略。當年是美國退出越南沒有退出亞太,尼克遜在1992年出版的《只爭朝夕/ Seize the Moment》也說,亞太三角是中日俄,美國的作用是平衡三邊,當他們互相對抗時穩定它們,「美國的角色是保障亞太的和平與穩定」。1972年訪華破冰之旅,2月21日與毛澤東會談,尼克遜提到越南、朝鮮半島、...

20171103-安裕:特朗普亞太行各有計算

安裕:特朗普亞太行各有計算 20171103 東西南北 ■特朗普即將出訪亞太地區,除了北韓核問題,貿易合作估計亦是特朗普之行的重點。資料圖片 就算特朗普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有些事他總得跟着以往做法照辦。競選時三番四次提到未來美國與北約關係,說北約以後再也不可搭美國順風車,要分擔防衞開支,還說北約已經過時(obsolete)。結果今年5月跑了一趟北約,6月在白宮對羅馬尼亞總統說,「美國承諾遵守北約第五條」;北約公約第五條,是成員國之間的共同防衞承諾。西歐之後是亞太,雖然沒有北約形式的區域集體安全系統,但日本和南韓是傳統盟友,美國在兩國都有駐軍,從這次特朗普出訪日程來看,先是日本,接着南韓,第三站是中國,從安排可見,孰先孰後,反映日韓在美國戰略格局的位置。 特朗普亞太之行焦點,是他如何表述美國與亞太地區關係。甫當總統,他就簽署文件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即時在區內引起震盪,盟國更對美國此舉的微言大義搜索枯腸。比起他對北約口氣的先緊後鬆,對TPP卻是與競選說法言行一致,說退就退。這樣,特朗普到訪亞太國家特別是日本與南韓,闡述美國未來在區內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就美國利益而言,近40年經濟增長快速的亞太地區,一躍而成最大貿易夥伴,超過美歐貿易總量。這亦是奧巴馬年代,扭轉喬治布殊把國家安全重心放在中東及南亞的做法,推行「重返亞洲」的地緣戰略背景。 美國對亞太格局的定位,特朗普上任前,是跨黨派長期戰略。克林頓政府第二任國防部長佩里(William Perry),離職後於2000年出版《Preventive Defense: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預防性防衞:美國的新安全戰略》,勾勒後冷戰時期美國安全戰略。佩里雖然當了三年不到的國防部長,可是任內經歷冷戰結束後的兩大軍事危機:歐洲的波斯尼亞戰爭、亞太的台灣海峽危機。前者是出動北約部隊軍事介入,後者是美國「尼米茲號」及「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進入西太平洋,「尼米茲號」更沿台海中線南下,情勢一度極為緊張。佩里在克林頓第一任期結束後離開國防部,在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CISAC),統率專組深入研究預防性防衞。 佩里擔任國防部長時可說是鷹派人物,台海危機爆發,他曾力主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峽展示實力,這就是他倡議的「前進部署」(f...

20171117-素黑:我見過的求助者有甚麼特質(一)

素黑:我見過的求助者有甚麼特質(一) 23:00 17/11/2017 寫這題目只為一個目的:希望大家在尋求改善自己之前細看是否準備好,和老是重複犯老問題、得不到療癒效果的原因在哪裡。 不少求助者在見我前都認真反省過自己的處境,除了因為被我要求填寫了一份詳細的自我檢閱一生的表格後已更清楚了解自己外,也帶著一份誠懇的心,這心足夠令他們不敢馬虎,作好事前的準備。 但也有不少人還是把調整自己的責任全推給療癒師,約好了見面時間,事前還是放肆地混亂,毫不認真地做準備。通常我見面時第一眼便可從他的極微細節、小動作和表情等,看到這個人是如何為自己的改進製造障礙和失敗感的。 譬如在約定做視頻諮詢前,是否應確定手機是否充夠電,找方法固定位置,是否找到安靜和舒適的地方,準備好一杯水,紙和筆?可不少當事人到見面時間還未準備好連線,電不夠,地方找不好,弄上半天才穩定手機的位置,沒預先寫下向我查詢的重點有哪些,卻沒有忘記畫好眉毛和塗口紅。 你可以說,懂得細心和有條理地準備好自己的人根本不用尋求幫助。說的也是又不是。他們在面臨人生大關口時,還是懂得對某些事情選擇保持清醒的,譬如會事前跟我討價,睡過頭遲到等等。你一眼便看穿這個人更重視的到底是甚麼? 看他們如何準備自己面對困難和尋求協助的小節,便能看到療癒的成功率是多少,是甚麼讓他們陷進目前的困局,他們的死穴是甚麼,要負上甚麼責任。 素黑

20171117-陳詠燊:一切,都只是完結的訊號,只差你的承認而已

陳詠燊:一切,都只是完結的訊號,只差你的承認而已 22:59 17/11/2017 有一個在網上經常出現的聖經比喻是這樣的:一位很虔誠的教徒掉進海裡了,他立心等待上帝的拯救。這時有一艘船經過,船上的人想救他,他說:「不用了,上帝會來救我。」之後有第二艘船經過,又想救他,他又說:「不用了,上帝會來救我。」終於他浸死了。他死後遇見上帝,他問上帝:「你為甚麼不來救我?」上帝答:「我咪派咗兩隻船來救你囉!」 你身在苦戀之中,進退兩難:他對你不好時,你傷心,你會問怎樣可以讓他對你好;他對你好時,你知道他的飄忽,你怕他的好不會延續到明天,於是你同樣傷心,你又會問怎樣可以讓他繼續對你好。 當無論進退,你都擔憂,你對不快樂,你開始迷失,於是又會問:「我應該怎樣做?我找不到答案!有誰可以讓我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做?」其實,答案不就是一早出現了嗎?只是你還想等到神跡出現,上帝親身出現跟你說:「我係神,我肯定地答你,你們應當分手。」而已。 神跡當然不會用這個方法展現,然而當你在最低潮的時候,只要認真想一想你就知道,當一段關係,無論快樂不快樂時,你都不快樂,就是上帝給你的那兩艘船了。訊號早已給你,你死也不去承認,就算有神跡都沒用。 坦白一問,在今天的狀態中,即管所有人可以任你擺布,你也可以擺出一個完美的答案嗎?根本不可以。 那麼,你還在求甚麼?一切,都只是完結的訊號罷了。 陳詠燊

20171117-麥志豪:天生天養?

麥志豪:天生天養? 23:00 17/11/2017   我的非牟利獸醫診所開了11年,7間診所的日常醫務固然很繁忙,協會的動物福利工作也是愈來愈多,經常盤算著添置一架車,以解決日常物流運輸的一些繁瑣工作。但想不到第一架跑來的車,是一架巴士。 感激「香港醫藥援助會」,將他們的「流動牙科醫療車」捐給我們,我們把這架大巴改裝成為一間獸醫診所,上星期五開始,正式落地啟用,頭一個月進入的社區,是新界北的粉嶺及上水。 流動醫療車最漂亮之處,當然是省卻了家住新界偏遠地方的動物主人舟車勞頓之苦。事實上,相比於香港九龍,天水圍屯門上水元朗大小社區裡的動物診所屈指可數。結果是除非大病,否則帶動物睇醫生真是可免則免,尤其是新界人愛養大狗,無奈動物又不可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連的士也有權選擇不接動物的生意,最後別無選擇要花幾百元叫出租車,可謂「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新界人認為動物「天生天養」的思維和這個現實不無關係。 星期六那天,一位粉嶺的街坊拖著一隻年紀老邁的唐狗一拐一拐的來到「流動醫療車」求診。老狗沒能力自行上車,我們放下了流動車的升降台,抱狗狗上去。我看著升降台緩緩升起,把狗狗慢慢送到醫生面前,那份「獸醫服務,應該貧富共享」的感覺,又一次湧上心頭。 儘管香港的醫療福利已算不錯,但卻只限於人。 我們的社會也的確是虧待了動物。一百隻動物裡,有多少隻可以接受正常的防疫保健,又或者有多少隻一生都未看過醫生?有多少動物被延醫?有多少動物因而被遺棄? 動物被人類邀請進入了我們的世界,已經不可能是「天生天養」了,牠們的生老病死,我們都責無旁貸。 麥志豪

20171117-劉細良:【讀書好×果籽】究竟支爆未?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究竟支爆未? 22:55 17/11/2017 商人郭文貴挾巨款外逃,並爆出海航集團背後涉及反腐旗手王岐山,掀開紅色權貴變資本家巨富的過程。 【讀書好×果籽】 2016年《大西洋月刊》發表前總統奧巴馬專訪《The Obama Doctrine》,他認為一個衰落的中國比崛起的中國更可怕,因為中國發展無法滿足其人口需求,進而滋生民族主義,勢必引發美中衝突。過去十年國際社會就是徘徊在中國崛起、中國崩潰兩個極端之間,起初是崛起帶來威脅,然後是崩潰帶來更大威脅。至於香港,由「手機叫雞」大教授到本土派網民,都熱衷於談論「支爆」(即中國經濟崩潰),教授說因為內地可以用支付寶來召妓,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所以「支爆」不會來。而香港一大班馬屁精吹噓中共的發展模式,他們的樂觀程度,遠超過共黨領導,並致力在學校內推廣。 支爆是過程 今天我介紹一本關於「支爆」的中國形勢分析作品:何清漣、程曉農合著《中國潰而不崩》,潰是指社會潰敗,包含生態環境、道德倫理等人類生存條件,不崩是指政權,即中共政權不會在短期內崩潰,作者預測今後10-20年間,中國將保持這種潰而不崩的狀態。換句話說,支爆是個過程,不是單一爆炸性事件。 作者指出中國共產黨經歷過去40年改革,已經在「摸着石頭過河」的過程中,造就了一種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政治經濟制度,即「共產黨資本主義」(communist capitalism)體制,特點是將共產黨專制政治與資本主義相結合,它有另一個美麗名字:「中國模式」,這制度的演化史分兩階段,首先是49-79三十年,當時以消滅資本主義起家的共產黨,經歷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失敗之後,決定改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來維繫共產黨政權的統治;第二階段是共產黨通過市場化將手中的權力變成巨額財富,化身成為各行各業巨型資本家,掌握、壟斷了中國社會的大部份財富,製造了極端的貧富分化。作者認為這種利益格局,「使紅色權貴和紅色家族的內部儘管派系林立,但他們都更需要維持中國共產黨政權的長期統治。只有中共政權才能保護他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並保障他們通過政府壟斷的行業繼續聚斂巨大的財富。 當中共在經濟上放棄了公有制的同時,政治上卻將權力私營化,變成紅色權貴特權。盧梭在《社會契約論》的名言:「財產不可公有、權力不可私有,否則人類必將進入災難之門。」中共兩樣都做了。 嚴...

20171106-戴耀廷:沒有未來的香港

戴耀廷:沒有未來的香港 23:17 6/11/2017 港人雖能突破中國人那套純以過去為重的宿命觀,但也只能掌握到一種有限的未來觀,這深深影響了香港主權移交前的發展。 未來的想像其中一種重要的作用是幫助人去規劃現在,以使現在能演進成為所希望要達到的那個未來。能有一個全面的未來,人才可以全面去規劃現在;但若人能想像到的未來只是有限的,他們所規劃的現在也只能是有限的。這就是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 港人所能想像的未來,只是一個私人化的未來,一個偏重於經濟的未來,及一個相對短暫的未來。因此,過去那麼多年,香港社會的規劃,欠缺建構公共空間的視野,只看短期的經濟增長,沒有太多去想怎樣才能持續發展。經濟發展與政治權力分配、社會結構改變、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都被忽略了,令香港過去(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成就,看來是那麼亮麗,但卻來是片面、短視及淺薄。 最好的例子是香港的商界,只對能很快有回報的地產投資有興趣,但對那些需要長綫投資及多年後才有回報的科研,卻是興趣不大。當香港到了九十年代以後,在面對經濟轉型時,就缺乏了視野、動力及能力去應對。也由於偏重於地產、金融,令政治權力傾斜於大財團,進一步做成經濟資源分配不均,令社會矛盾增加。當權者也看不到港人政治文化隨著社會發展而有的改變,只是想盡方法去維持現狀,未能有效導引民間要求改革的力量,反把這些可幫助香港發展的民間力量,推向了政府的對立面,製造了更多的社會紛爭。 一個全面的未來觀可以幫助人在面對眼前的一些困難時,不會那麼容易消沉。若人看不見未來,他們會滿足於現狀,如一切順景,問題仍不會太大,但一旦現在的處境因環境變化而變得越來越差,因缺乏未來的想像,他們就沒有動力去應對,在面對困難時就會選擇逃避。有一個全面的未來觀,人才會正面地面對挑戰,因未來能給予人希望,讓人得到創意、決心及力量去應付各樣的挑戰。 當香港經過七、八十代的急速發展後,很自然要應對經濟轉型的挑戰,但這些挑戰需要長久及全面的計劃,才能應對得到。因沒有全面的未來觀,當香港的環境出現了深層的變化,經濟轉型加上前途問題、八九六四、過渡的震盪,不少港人選擇了、尋另一個地方去、繼續追求他們個人家庭的經濟需要。香港始終是在借來時間下的一個借來的地方、他們對香港缺乏全面的未來想像,自然在香港出了問題時,首先會做的就是找機會離開,找尋另一個他們認為是更好的地方。很...

20171104-明報:蕩婦達人Angie Ng 別讓「想當然」成為武器

明報:蕩婦達人Angie Ng 別讓「想當然」成為武器 20171104 Angie Ng(圖//李紹昌) 【明報專訊】Slut,在劍橋英語字典裏有兩個解釋,「與很多男人有性關係但無感情的女人」及「邋遢和懶惰的女人」,均列明帶負面意思。這個「貶義字」出現在BBC日前公布的二○一七年全球百大女性簡介中,更與香港有關。這群被形容為「帶來啟發及創新」的女性,當中一位名為Angie Ng,身分是SlutWalk Hong Kong創辦者。 一句忠告引發運動 二○一一年一月,多倫多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法律學院舉辦了一個保安論壇,警員Michael Sanguinetti希望直話直說,開口給學生一句忠告:「有人告訴我不應這樣說——不過,女人不想成為受害者,就要避免穿得像蕩婦一樣。」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這句看似「好心」的說話,號召了一場席捲全球的運動。 多倫多出現「蕩婦遊行」,反對將性侵責任歸咎受害人,後來火頭燃燒到美國各個州份,以至阿根廷、澳洲、英國、瑞士、新西蘭,同年十二月四日終於在香港獲響應,舉辦了首屆蕩婦遊行,自此成為年度行動。Angie說最初只想參與,發現香港並無相關活動,「本來打算參加下支持下,點知係冇嘅,咁咪自己搞囉」。 很多feminist都是男士 「你會否覺得奇怪,為何我們(女人)不乾脆武裝起來對付你們?不是因為這個國家缺廚房刀,而是即使所有證據放在眼前,我們還是相信你們的人性。」Angie讓BBC在她的簡介裏附上女權主義者Andrea Dworkin這句話。Angie說:「很多人覺得feminist(女權主義者)是一班很angry(憤怒),好憎男人的女人,唔係吖嘛,這只是一個myth(迷思)。SlutWalk有好多男士參加和支持,很多feminist都是男士,很多人卻抱着一個刻板印象。」真正不尊重男人的,是將性別定型(stereotype)的想法,「話男人似animal,控制唔到自己,這才是不尊重人,明明人哋係人嚟㗎嘛,講到野獸咁」。 SlutWalk,Angie坦言在未了解前也覺得這個遊行名字很難聽,然而這同樣是對「定型」的一種挑戰:「不是叫大家不要穿衣服,而是思考究竟slut是什麼?從前家中很亂的女仔被叫作slut,現在女人著衫少,或有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便是slut。其實不符合社會標準,就會...

20171009-鄺俊宇:忘記一個人

鄺俊宇:忘記一個人 2017-10-09 忘記一個人,是一個孤獨的過程,好友們都想幫助你,但有一些路,總需要你一個人自己走。 分手的起初,差不多每隔數秒都會想起那個人,回憶一觸及他曾經送你的暖,心就隱隱作痛,被痛纏繞,感覺絕不好受,有些人會選擇自暴自棄,什麼事都不想理會,任自己想哭就哭,可是當眼淚都流乾了以後,他有沒有回來?明顯是沒有的,當一個人的眼淚再不能感動另一個人的時候,也代表有一些愛情已經消失了,他不再愛你了,你再哭,都不會觸動到這個人。 然後,你終於發覺有些不妥,再自暴自棄的過生活,他會看得見嗎?不,他甚至已經沒有興趣再關心你,而你竟然在為一個沒有興趣再關心你的人而傷心,豈不是很諷刺?於是你知道自己終於渡過了傷心的第一個階段,接下來,你必需開始接受那個人的離開。 接受是強逼不來的,你一定要清楚明白他的確已走了,就算他的人還在,但他的心早已有變,再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個他,時間不會停下來,你也察覺要開始接受這個事實,於是你起步,一步一拐的步離最傷心之處,這期間你會想起很多往事,同時也會有很多問題,大慨是他真的如此狠心不再理會你嗎?與他真的不能夠再復合了嗎?這些問題,通通都不會有答案,就正因為沒有答案,於是你會不斷鑽牛角尖,如果你稍稍平靜下來,想一想,你會知道你是時候要離開這痛苦的循環。 所以,你開始接受這個人已經走了。 然後,你的視野會開始越來越清晰,你開始看得見這個他以外的事物,從前你的焦點只落在這個他身上,所以忘記欣賞他以外的人和事,現在你的視野恢復了,你看看四周,風景依舊漂亮,不遠處還有不少關心你的好朋友,其實世界真的很大,除了他,你還有更多的空白,若他真的離開了你的世界,那也不錯吧,起碼你終於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忘記一個人,是一個孤獨的過程。 要忘記一個人,你必須要重新認識你自己。 //「忘記是極殘忍 傷口中很辛苦 拔刺針 默默念著又惹起前塵 飄和沉 然後每晚再不敢開燈」 P.S.張栢芝《忘了忘不了》;詞:陳少琪;曲:金培達 鄺俊宇

20171005-鄺俊宇:《你並不孤單》

鄺俊宇:《你並不孤單》 22:46 5/10/2017 「不然我們想一套兩個人的密碼?」男孩因誤會女孩身陷險景而緊張,後來才知道是溝通出現的誤會,女孩笑,於是建議想一套只有他和她才懂的密碼。 女孩用指尖輕輕在男孩的手背上敲出暗號,說:「你並不孤單,我會永遠支持你。」 聽見這句話的男孩,頃刻笑得得窩心,也同意跟女孩開始建立這一套暗號。 暗號不是對每個人都能夠建立的,本身要有一定的信任與親密才能夠成功,試想想,你跟你親密的人之間,總有些只有你和他才懂的暗號,這未必一定要有一套語言,但至少你和他可以瞞著其他人,表達到只有你和他才明白的意思,例如一起遇上討厭的人,他一揚眉,你已懂。 相處是這樣奇妙的事情,由「一個我」加「一個你」再成為「我們」的過程。從前你是一個人,直到遇見這個他,你和他彷彿一拍即合,越走越近,你倆的性格未必相似,但一凹一凸更見合襯,你剛剛好彌補了他的空白,他也剛剛好填補了你的虛位。 結果兩個本來不相似的人,越相處就越相似,越來越有夫妻相,無他,愛情是一種互相學習與模仿的過程,我們總會越來越像所喜歡的人,語氣似、說話似、舉止也似,真有趣,本來不相似的兩個人,因愛情而成為了一個人,兩顆心,感受如一。 「你並不孤單,」你看著他,他笑得很溫暖:「我會永遠支持你。」 當你遇見他的一刻開始,你就不再孤獨了,因為你擁有一位永遠都支持你的人。 你也會永遠的支持他嗎? P.S.劇中女孩的笑容,仍是如此的討人歡心,《使徒行者2》的這一幕蠻窩心,請加油。 >鄺俊宇愛情散文集,年度銷量榜作品《愛你,若只如初見》、《有一種幸福叫忘記》、《數到三就放手》;《如想見,卻不可以再遇》、《珍惜要在別離前》、《倘若愛情有如果》、《約定了,陪你走》和最新作品《有一種幸福叫守護》,各大書店熱賣中。 鄺俊宇

20170726-程思傳:《鄧寇克大行動》以小見大,以弱對強,重構一場鄧寇克奇蹟

程思傳:《鄧寇克大行動》以小見大,以弱對強,重構一場鄧寇克奇蹟 2017年7月26日 1940年,納粹德軍突破了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大舉進入法國,英法聯軍被迫撤退至鄧寇克。鄧寇克位於分隔英國與法國海峽最窄處的北端,隨著附近相繼被德軍進佔繼而投降,英法盟軍開始「發電機行動」,在該地執行了大規模的撤退,從5月26日開始,6月4至5日晚間完成撤離。 (評台編按:內文有劇透) 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作《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正以這一場大撤退為背景。這是路蘭首次導演取材自歷史的作品。不同於過往的虛構故事,需要層層遞進,建構一個全新的環境,電影只是用上幾句解釋當下的情況,就直接進入戰場—— 路蘭嘗試突破戰爭片的敘事方式,沒有明顯的故事,沒有單一的主角,沒有幾多句對白,甚至沒有兩方軍隊交戰的場面(僅有空軍在天空中的對戰),《鄧寇克大行動》把電影劃分為陸海空三線描述。透過三組的小人物,無論是陸上的二等兵Tommy(Fionn Whitehead),遊艇的主人Mr. Dawson(Mark Rylance)與兒子 Peter(Tom Glynn-Carney),以及皇家空軍戰鬥發生員Farrier(Tom Hardy),呈現大撤退中的不同面貌。 導演透過剪接呈現獨特的敘事手法。一開首的簡介,強調了三線的敘事時間各有不同,從陸地的一星期、海上的一日,以及空中的一小時;看似三線單是獨立又同時發展,依著脈絡,卻能瞥見三線之間的關係,在跳躍的時空與空間中,把鄧寇克其中一次的救援呈現,算是路蘭的小把戲(參下圖)。 這種剪接的處理,某程度能遮掩故事的薄弱。從幾組不同的小人物中往來,大量的近鏡,透過片段式的印象,聚焦在他們某一兩個的經歷,配以手搖鏡的拍攝,以及Hans Zimmer的配樂,描述了大撤退的情況,從最初就強調一種戰爭的緊張感。 然而,這種方法同時也暴露了電影的弱點。整齣電影欠缺故事性,沒有故事作為根本,遊走在幾個角色的片刻經歷,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終局的「解謎」──或者有人會心微笑,但這已失卻如前作的驚喜。而且,過度運用配樂,強調倒數,也顯得太過用力。 鄧寇克大行動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撤退。在這一個年代,如何呈現這一種壯觀的場面不難,導演卻選擇放下「大」的概念,而取選「小」的一方作為敘事的方法。沒有數十萬人壯觀...

20171101-Sebox:[新聞] 剪接困難!《銀翼殺手2049》表示電影初剪長達 4 小時

Sebox:[新聞] 剪接困難!《銀翼殺手2049》表示電影初剪長達 4 小時 20171101 由《怒火邊界》(Sicario)、《異星入境》(Arrival)導演丹尼斯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執導的《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銜接 1982 年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推出的科幻經典作品《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繼續探討仿生人的道德問題,儘管票房不如預期那麼優秀,在全球還是獲得了超過 2.2 億美金的票房。 電影將近 3 個小時的電影長度,是導演丹尼斯先前提到他自己的導演版,但是日前電影的剪接師喬沃克(Joe Walker)在接受訪談時,透露電影一開始粗剪的版本長達 4 個小時,他們還為此把電影的分成兩個部分讓觀眾試看,不過這樣把電影拆開卻也讓他們發現故事的問題,那就是這個故事被分成了兩半。 「K 發現了他過去的真實背景,而且他也失去了自己的童真(大笑)。隔天早上發生的事卻又是另外一個故事,關於遇見製造你的人,以及最後的犧牲,關於『死亡我們能做的最像人類的事情』。但很奇怪一點就是,故事的兩半都從眼睛張開開始發展,電影一開始的畫面是一個相當大的眼睛睜開的畫面,在妓女瑪麗耶特醒過來正在觀察 K 的公寓,也出現過很大的眼睛睜開畫面,第一段跟第二段的剛開頭是可以接上的。我們甚至開玩笑打算要把兩段取上名字,不過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但還留在電影裡面的概念是清醒夢,在視覺上我們慎重地選擇了一種作法,試圖創造出視覺上的幻象感,那是一種逼迫你更接近真相的夢境。」 在訪談中喬也更具體地提到被剪掉的究竟是哪些畫面,不過他表示丹尼斯並不是很喜歡把刪減片段放進藍光家用版本裡面的概念,而他也同意不要放入,因為即便粉絲們會對於這些片段有興趣,他與導演都認為把這些片段剪掉都有其中的原因,他們希望呈現的就是最絕對的唯一版本。 「事實上,電影的素材沒有那麼多場次可以被剪掉,因為這個故事是一片一片拼湊起來的,如果你把其中一個關鍵拿掉,那整個結構就會崩解,所以我們面臨了如何縮短長度的難題,因為如果你只是把所有的畫面都剪短一點,那麼電影看起來就只是比較快,整部作品會無法帶著觀眾一起往前。最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要有時間讓你能夠窺視這些角色的靈魂,還能穿插一些相當激烈的毀滅時刻。」 喬表示他們同時也想...

20171021-畢明:《風河谷謀殺案》絕比死更傷

畢明:《風河谷謀殺案》絕比死更傷 2017-10-21 絕比死更傷 誠心推介,影迷請從此把導演 Taylor Sheridan 的名字放在心上,從往業如《非正常械劫案》到如今的《風河谷謀殺案》,一再證明了這個編劇/導演的紮實功力和建構角色血肉、性格和缺憾之出色。 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如此簡潔冷靜,但張力瀰漫又沉鬱煞人的驚慄犯罪片。地點是冰天雪地,荒寒孤絕的 Wyoming,氣氛是天蒼蒼雪茫茫的鬼影冇隻,猛然空山一記槍聲,冷不防,生命絕了,方圓十里無人知。 在這種嚴寒冷峻的情景下,屍體,即使是青春的、少女的、殘忍的,也落得血比死更冷。導演厲害是他拍出屬於這片絕地的人、情、事和歷史,慢慢生出了星火的溫度,在一邊偵查謀殺案的同時,一邊透露幾個角色的過去和傷痕,更一邊以同情和溫柔,令現實顯得絕比死更傷,今次傷得有價值。 明明是絕比死更傷的血案,卻帶來了救贖、反省、公義和人道關注。 土著少女之死,由雪地獵人 Cory 先發現,冷冷的在雪地為逃生而爆肺身亡。他痛,因為似曾相識;他痛,壓在心底,因為死者是女兒摯友,而他和印第安土著生的女兒,也曾這樣冷冷的死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死因不了了之。風河印第安保護區,是全美犯罪率最高之地,警力超低,你會明白,這裏像是被公義和人道遺忘離棄了的地方。死了的是印第安人,就不重要一樣。 誰是兇手的抽絲之中,節奏、架構、層次俱備,我們慢慢步近真相,愈來愈接近危險,然後高潮在激烈槍戰中揭露了最赤裸的醜陋:絕對的寂靜和絕對的冰冷下,是絕對的虛無,人會發瘋,會無望無助,成年男人會獸性大發,年輕人會有打不着的憤怒,反叛吸毒因為看不見前途,所謂印第安保護區,其實最不安全充軍塞外,自生自滅,像野獸一樣。 Crime Thriller 以外,故事關懷被美國政府徙置一旁的弱勢,他們除了是人命,也有故事。Cory和年輕FBI女警的相互關顧,隱隱彌補了 Cory 久違和不可再的「父女情」,拿下兇手算是一場上天給他對死去女兒陰影的解脫和救贖,也算是執法者還給印第安人的一點公義和尊嚴。 ■ 畢明評語:一定要看 畢明

20171101-紐約時報中文網:「聖人」的墜落:世界是否錯看了翁山蘇姬?

紐約時報中文網:「聖人」的墜落:世界是否錯看了翁山蘇姬? AMANDA TAUB, MAX FISHER 2017年11月01日 上月,緬甸仰光,翁山蘇姬的支持者參加跨宗教的和平祈禱會。 翁山蘇姬:光環褪去的政治偶像 翁山蘇姬作為緬甸事實上的領導者,卻在該國軍方針對羅辛亞人開展一場包含謀殺、強姦和酷刑的打擊運動時袖手旁觀。她因此成了批評人士的靶子。 華盛頓——這並不是我們預料中的美好結局。 2015年,當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黨派經選舉上台執政的時候,她被普遍描繪為某種政治聖人,一個忍受住巨大的折磨,帶領人民從獨裁走向民主的偶像。 檢視大圖仰光的Ywama寺廟,它支持佛教民族主義團體緬甸愛國聯盟。翁山蘇姬在2013年曾說,佛教徒害怕「全球的穆斯林力量」。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仰光的Ywama寺廟,它支持佛教民族主義團體緬甸愛國聯盟。翁山蘇姬在2013年曾說,佛教徒害怕「全球的穆斯林力量」。 檢視大圖阿富汗前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2016年在喀布爾。美國曾支持他成為塔利班壓迫政權的民主替代者。 Adam Fergus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阿富汗前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2016年在喀布爾。美國曾支持他成為塔利班壓迫政權的民主替代者。 檢視大圖2016年,翁山蘇姬在白宮。 Al Drago/The New York Times 2016年,翁山蘇姬在白宮。 檢視大圖本月,仰光的一場支持翁山蘇姬對羅辛亞危機處理方式的遊行。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本月,仰光的一場支持翁山蘇姬對羅辛亞危機處理方式的遊行。 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稱頌過她。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公開與她擁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乃爾(Mitch McConnell)曾說她比甘地更了不起。 然而在今天,當緬甸軍方對少數民族羅辛亞人發動一場包含殺戮、強姦和酷刑的打壓時,翁山蘇姬作為該國事實上的領導者卻袖手旁觀,因此成了全世界批評人士的靶子。 這個光環褪去的過程十分驚人,但卻又是司空見慣的故事。西方領導人總是聲援和支持某個人——通常是做出英勇犧牲的活...

20171027-張曉明:讀懂悟深十九大報告港澳篇需把握好五個關鍵字

張曉明:讀懂悟深十九大報告港澳篇需把握好五個關鍵字 2017-10-27 15:57: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陳鍵興、趙博)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27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讀懂悟深十九大報告中的港澳篇,需要把握好五個關鍵字:重視、關懷、全域、導向、共擔共用。   張曉明說,十九大報告在三大部分用了較大篇幅論述“一國兩制”事業和港澳工作,是歷次黨代會報告中著墨最多、分量最重的。這充分表明了“一國兩制”事業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域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報告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意義重大深遠,意味著中央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是長期的,不會變,不動搖。   他表示,報告關注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關注港澳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主推進、社會穩定,表明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作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同港澳的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呼籲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用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表明中央完全把港澳同胞當作一家人,表達了對港澳同胞的殷切關懷之情。   張曉明指出,讀懂十九大報告的港澳篇,僅看有關港澳部分的表述並不足夠。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這些對港澳來說都是重大利好。報告中許多戰略部署包括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設計和推進時也都充分考慮到港澳因素,為港澳發揮優勢、實現更好發展留有空間和機遇。更為重要的是,報告還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作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斷,規劃了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對黨和國家各領域的重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這一切將決定著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的方向和進程,並將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當然也會關係到香港、澳門未來的繁榮穩定和發展。   他表示,報告針對“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有所側重地闡述了一些重要思想觀點、原則立場和工作部署,具有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