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9-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社會及電影,愈來愈缺少情懷——吳宇森訪問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社會及電影,愈來愈缺少情懷——吳宇森訪問
8:23 19/11/2017
圖2之1 - (攝影//楊柏賢)
【明報專訊】對上一次跟吳宇森導演面對面,已是2004年。
那次卡叔(羅卡)請來一班影評人,在電影資料館跟他對談。
當時的吳,剛從美國回來,預備到中國拍《赤壁》。
十多年後再見,他已完成兩部華語大片。
吳宇森1968年拍實驗片,翌年入國泰當場記,即是說,明年(2018)將是他從影五十周年,非常不簡單。
踏入古稀之年,他仍然充滿魄力,剛在日本完成《追捕》,回到他最擅長的「雙雄」動作片;張涵予拍福山雅治,意念來自高倉健名作。
未來,他分別會在美國及中國開新戲。
訪問11月4日在澳門舉行,吳宇森專程到那裏出席澳門國際影展活動,同日在理工大學有大師班。
吳導演剛到訪問現場,就說昨夜睡不好,因怕等下不知對學生說什麼。
想不到身經百戰、馳騁國際的他,還會給年輕學子考起。
當然是過慮,相信他也很快知道。
只是把經驗及信念細說從頭,他對電影之古道熱腸、對專業的嚮往、對情義的執著,已經聽得人津津有味了。
■問:家明
■吳:吳宇森
問:《追捕》有很多以前你作品的影子,如開場的日本餐廳槍戰,令人想起《英雄本色》(1986年)的楓林閣,拍時有沒有投射在裏面?
吳:那本來是場追車戲。張涵予在公路飛馳,突然河智苑及吳飛霞兩個女殺手開車經過。河同張對望一下眼神,留下深印象。飛霞問河:「男人有什麼好看?」原來她們在追前面黑手黨的車。她們很合拍的,一個開車「片」過去,另一個就「嘭嘭嘭」開槍。對方撞樹、爆炸,然後張涵予來到,差點撞到,車輪到了懸崖邊,生死關頭,好像希治閣的電影……
問:《奪魄驚魂》的加利格蘭。
吳:就是。我本來想把張涵予拍成加利格蘭的,可能他領會不到,現在都ok。張涵予把車停在懸崖邊,望着藍天及彩雲,好像占士邦。後來因為那場戲拍不到,一來因為找不到景,二來又超預算,要去第二個省,並要加很多CG(電腦繪圖)。我說不如改在日本料理,就想起「楓林閣」。
問﹕現在改在日本餐廳,河智苑及張涵予多些交流吧?他們提到「老電影」,也是你的熱愛。
吳﹕是,對白暗示他們在說舊的《追捕》(1976年),用上一兩句台詞。除了他倆,還看出河智苑及吳飛霞夾檔,兩人有不同性格。
問﹕《追捕》的重拍計劃是何時開始的?高倉健2014年過世,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吳﹕那時我的《太平輪》失利,之後就傳來高倉健死訊,很傷心。《英雄本色》後,我一直有跟他聯絡,我們很想合作。我到日本宣傳西片時,他很照顧我;他會問荷李活有沒有人對你不好,有的話跟我說。我因為對他印象太深,以前的戲,設計周潤發的形態、表情、衣著、戴太陽鏡,拿了很多高倉健的東西。一直想找部戲向他致敬,本來想重拍他另一部片《驛站》(1981年),是更加成熟的戲。剛剛想找人寫劇本,就接到寰亞電話,說有《追捕》,問有沒有興趣,我當然有興趣。這部戲當年在香港放映普通,在大陸反而破紀錄,好轟動。日本本來不賣座的,帶着大陸氣勢重新發行又不同。麻煩是,電影公司不肯讓重拍版權給我們,所以我們不是重拍電影,而是用原著小說。故事基本一樣,但舊版的情節要修改,不能用他們改寫的。另外原著寫於六十年代,今天已脫節,需要重新設計、現化代,動作也加強了。這也好,希望觀眾不把兩部戲比較。其實舊的也不是那樣精彩,不過當年大陸沒看過這種電影。
大阪拍戲規矩不少
問﹕對了,這次看回舊的《追捕》,高倉健替警察療傷,就想起你的《喋血雙雄》(1989年)。從前看你電影,知道你喜歡新浪潮,總覺得周潤發形象來自梅維爾、阿倫狄龍。現在聽你這麼一說,原來也有高倉健在內。《追捕》全片在日本取景,都是在大阪拍?難度大不大?像一場地鐵站追逐,要圍封來拍麼?
吳﹕難度非常大,雖然有大阪市政府、國會議員支持,他們想趁機會好好宣傳,日本有十多年沒拍過一部大片了。我們的製作很大,但一到申請地方就困難,追車、槍戰,稍為熱鬧的街道都不許拍。所以我們要去較偏僻的,或者借用隔離城市。比如火車追逐,就在另外一個縣的車站,我們加「大阪」的招牌上去。他們還有很多規矩,現實中警察的左輪只有五發子彈,打完就沒有,不可換彈。但我們是電影,是不是不用根據真實呢?他們說不行。糟了,那我們怎樣拍?我們要開很多槍的。我只好用另一條「橋」,子彈打完後搶別人的槍。張涵予拋槍給福山雅治,又把劍踢給他,這樣反而設計出一些新動作。另外,手槍是日本的道具,塑膠,仔細看很假;我們用的是英國仿真槍,但他們不容許外國道具槍進口。我們的槍打出來的火是「嘭!」,他們的打出來是「啐!」,唯有在電腦加(火光),每槍都要加。另外,福山雅治是大明星,我們一拍戲,二千幾個影迷就包圍我們,他們只想見一見福山。只好趕快拍,或找保鏢護送或假扮他走。每次我們申請地方,一聽說有他演就不批。我們要去遠點,不可給影迷看到。
問﹕水上電單車追逐那場呢?
吳﹕本來在櫻花節拍,來不及。申請到後,只能在水面拍,岸上的都是偷拍。找人扮拍大廈,其實是拍追逐。另一困難是,他們的動作指導,不像我們的什麼都做,拳腳、槍械、飛車。他們不是,他們只管槍械、拳腳,其他的不能管。水上電單車部分,沒有動作指導,來指導的人完全沒拍過電影,不知鏡頭是什麼的;你叫他撞一下,他們真的撞過去。演員開水上單車先要考牌,我們說做戲嘛,給他開開就行了,他們說不行。要用半個月去學及考,福山雅治考到牌,張涵予考不到。他唯有造假的,站在那裏做表情,船不動,我們在背景加水的特技。雖然辛苦、過程長,但很好玩。
問:河上刺殺那場戲還有個日本祭祀儀式,是找當地人去做?
吳:那些真是廟會的人,我們安排令場面更熱鬧,並拍出日本特色。不過我們拍時是四月,儀式其實六月才舉行。
美國日本拍片專業
問:《追捕》除了主角,還有很多資深的日本演員,倉田保昭、國村隼、竹中直人等,跟他們合作有何趣事或困難?
吳:很順利,我們在劇本做了很多工夫。給他們看劇本時,看見一些對白他們會說,日本人不是這樣子講的,香港人寫的日本人劇本就有此問題。我們請來日本編劇,根據意思重寫,所以他們演得很自然,一到拍攝時很順利。有時我修改劇本,會加入演員的動態、很符合他的小動作。那些我很注意的,到一演的時候就對了。溝通上完全沒問題,有翻譯在旁提示,有時日文同一個字,發音高低不同,意思就不一樣。我不喜歡排戲,個個都是演技派,入來對一對對白,打好光就拍,很有默契。
問:《追捕》的幕後班底幾乎全是日本人,而且看來年輕。香港導演到外面拍戲,往往會帶香港工作人員,最起碼是香港最擅長的武術指導,這次你連動作也找日本人。是故意的?
吳:因為百分之九十五是日本演員,加上故事在日本拍,我想全用日本人,拍出來或許更地道些。如果用香港攝影師、美術、動作指導,已是我們見慣的方式,又是那樣打來打去。那兩個日本動作指導,一個是甄子丹徒弟的徒弟,某些動作有香港式,再加上日本武士刀之類,很好看。我想盡量從畫面交代,這個故事是在日本發生。如果由香港人做,可能只注意打鬥、特寫,不知在那裏。現在,快艇追追下,(日本攝影師鏡頭)搖過去見到全棟大廈的反映。有時他們會建議,導演我們上去偷拍吧,不會被發現的,說那角度出來,會有城市感覺。
問:彼此的合作關係於是很好了?
吳:很好,無論日本演員、工作人員,他們的專業精神很值得學習。這也是我這次用意,我喜歡跟不同國籍的工作人員合作,香港、日本、台灣,趁工作,大家一起交流,平時很少有這種機會。互相學習及欣賞,個個都很融洽,做到朋友更加好。
問:你到過很多地方拍電影,由香港去荷李活,再回大陸,現在又到日本拍,你如何比較不同地方電影體制?我們總有個印象,香港慣了效率、機動,荷李活的編制、分工嚴密,會不會很多掣肘?似乎這些年來,你已習慣不同文化的拍攝模式?
吳:習慣了美國模式。美國可以很快的,一來分工仔細,美術、攝影、燈光,都有工會,都是能幹、專業的。我在美國拍戲,有時交帶完一個鏡頭,可以坐下來看書。即是說,他們都自動自覺。在美國拍戲,最重要最重要是:導演知道要什麼,鏡頭怎樣擺,原來很多導演是不知道的,於是就慢了。他們最怕導演發呆,問攝影師what do you think,攝影師又話let me think、let me think,在現場走來走去,這樣那樣,思前想後又好像不對。那都是時間,老闆擔心,演員又擔心。若你一清楚,他們的部門很快,燈光打好演員就出來。大家很熱愛工作,稍一不夠好就會被換掉。所以一見到導演、製片,他們很珍惜,敬業精神很好。副導演及製片很了解我的工作方式,要用多少器材,動作拍多少個take。他們計好預算及時間後,會跟我說:導演,你這部片要拍九十三日。我問你怎知道是九十三日?不會是九十五或一百零五麼?他說:九十三。頂佢個肺,一直拍呀拍,最後真是九十三日拍完。有時超預算,多一兩天,花多三四十萬,原來也在他們的後備預算之內,多麼精細。香港是慣了執生、打到嚟先算,一路改一路拍、「飛紙仔」,一定不能控制預算。
問:那大陸呢?你由荷李活回大陸,是想將美國經驗帶回華語世界?
吳﹕拍《赤壁》時,就是想他們學荷李活制度,所以我帶一半荷李活的人,製片是荷李活的。影片的特技,找來一班年輕人,一半中國人、一半美國人,讓他們互相學習。我們付錢給他們訓練,訓練馬也用了三個月。想讓他們知道,一部荷李活式大製作如何拍成;也讓荷李活看到,我們在中國同樣拍到荷李活規模的戲。那時有很多用意在,像劇本出來是要打開國際市場,所以我不理《三國演義》,當一個獨立的古代戰爭片去拍,結果在日本破了紀錄,大陸第一部電影(在當地)賣了三億(人民幣)。
拍不到急流最遺憾
問:《追捕》秉承你過去的「雙雄」電影,中間一個設計巧妙,兩個主角帶上手扣,左右雙槍,兩人更連為一體。是你的主意還是跟動作指導一起談出來的?
吳:是我的主意。本來戲要更長的,但拍不到。兩個人上手扣後,被追殺逃走,女角色跌落急流,兩男人游去救她,一個救到,另一個又被冲開,是場很勁的戲。最後他們來到懸崖邊,矢村(福山雅治)捉緊女人,杜丘(張涵予)滑了下去,但手扣鏈扯着,矢村怎樣也要拉他上來,扯到手腕全是血。兩個主角鬥爭之餘,又互相幫助,同時要救美。可惜拍不到,場景本來已找好,在九州熊本,誰料發生地震,整個地區封了,車不能到達。這麼精彩的戲拍不到,是最大遺憾。
問:福山雅治一直演文質彬彬的角色,在《追捕》卻是個硬漢,要對他特別調校麼?
吳:不用,他的形象如周潤發,帶點書卷氣,剛中帶柔。警探角色,我就是想跟舊版的不同,舊版雖然有正義感,但太冷了,不苟言笑,原著形容他「心如蛇蠍」,我把他人性化。找福山去演,等於叫他演自己。我們稍為溝通一下,了解角色性格。他想角色有一些過去,我就想出有個太太,但發生了意外,角色總是放不開。那是我們一起研究出來的。
問:《追捕》的男人,都對老婆有虧欠、內疚,比如藥廠的員工正樹,他對妻子說自己不是直正的男人。倉田保昭及福山雅治也有背裏的故事。你的電影我們看了三十多年,故事的主角每每重情重義,兄弟之間兩脇插刀,還有對家庭的責任感。不過,現在的電影愈來愈不講道義這些,所以在《追捕》一開始就緬懷「老電影」。《追捕》讓人看到,你始終把自己相信的東西放在電影內。
吳:對。無論社會或電影,這是個現象,愈來愈缺少情懷。有些年輕人看戲,好像完全不需要情懷,說你的戲不用拍那麼長,一個鏡頭他們就明白了。我說畫面要有感情、信息,構圖又有意義,如果統統都不要,就不是電影來了,拍着拍着,會不會連導演也不用呢?然後有些所謂評分,搞到有些好的戲,給他評一評,戲都沒機會上映。觀眾漸漸沒有機會看到真的電影,好的電影。
懷念美麗的珍摩露
問﹕時代真的很不同了。
吳﹕很不同,所以我不理怎樣,你說,現在觀眾鍾意節奏快點,我就剪快少少。但我要傳達的、感情的,不會剪掉,要巧妙地完全保留。每個人物的背景故事,他們的悲哀或快樂,統統在裏面。那才貼近自己的風格,以及我對人性及友情的態度。
問﹕提起「老電影」,珍摩露早陣子離世。你看她電影過來,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慨嘆?以前看你的戲,見你喜歡用freeze frame,立即想起法國新浪潮的杜魯福。像《喋血雙雄》,周潤發跟李修賢的對望,來到今天在《追捕》,這手法同樣用在張涵予跟倉田保昭的惺惺相惜上。
吳:那是剪接的意思,他很熟悉我風格,用了兩個freeze frame,我很喜歡,除了感情也可交代對白。說起珍摩露,我在法國拍的《縱橫四海》(1991年)就是《祖與占》,鍾楚紅就是珍摩露,那時真是想向她致敬。我本來想整部片同一味道,誰知後半部搬回香港,拍內景,又變回香港的誇張式喜劇,失去幽默與優雅。不過我真是很喜歡珍摩露這演員,真是太美了。
問﹕你提起《縱橫四海》就有趣,影片的英文名字是「Once a Thief」嘛,你在《英雄本色》飾演的台灣警探有句經典台詞:「一朝做賊,要做好人不容易。」裏面的「一朝做賊」就是「once a thief」,當中也有龍剛的東西,人在江湖的困境,社會不給你洗心革面。雖然《縱橫》很輕鬆,還是見到你道義世界的一脈相承。
吳:(提起他曾粉墨登場有點腼腆)哈哈。
問﹕《追捕》現在出來,整體你滿不滿意?
吳﹕唉……(長嘆一聲),應該可以更好的,如果不是困難重重及急趕,又超預算。愛情戲不是太足夠,現在還可以。還有剛才說的溪流雙雄救美若能拍到,整齣戲兩人鬥爭及友情的建立就很強。現在影片給觀眾應有一定吸引力,整個設計、剪接、音樂、節奏,觀眾會有追看的感覺,已經算ok喇。
訪問及整理//家明
攝影//楊柏賢
編輯//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8:23 19/11/2017
圖2之1 - (攝影//楊柏賢)
【明報專訊】對上一次跟吳宇森導演面對面,已是2004年。
那次卡叔(羅卡)請來一班影評人,在電影資料館跟他對談。
當時的吳,剛從美國回來,預備到中國拍《赤壁》。
十多年後再見,他已完成兩部華語大片。
吳宇森1968年拍實驗片,翌年入國泰當場記,即是說,明年(2018)將是他從影五十周年,非常不簡單。
踏入古稀之年,他仍然充滿魄力,剛在日本完成《追捕》,回到他最擅長的「雙雄」動作片;張涵予拍福山雅治,意念來自高倉健名作。
未來,他分別會在美國及中國開新戲。
訪問11月4日在澳門舉行,吳宇森專程到那裏出席澳門國際影展活動,同日在理工大學有大師班。
吳導演剛到訪問現場,就說昨夜睡不好,因怕等下不知對學生說什麼。
想不到身經百戰、馳騁國際的他,還會給年輕學子考起。
當然是過慮,相信他也很快知道。
只是把經驗及信念細說從頭,他對電影之古道熱腸、對專業的嚮往、對情義的執著,已經聽得人津津有味了。
■問:家明
■吳:吳宇森
問:《追捕》有很多以前你作品的影子,如開場的日本餐廳槍戰,令人想起《英雄本色》(1986年)的楓林閣,拍時有沒有投射在裏面?
吳:那本來是場追車戲。張涵予在公路飛馳,突然河智苑及吳飛霞兩個女殺手開車經過。河同張對望一下眼神,留下深印象。飛霞問河:「男人有什麼好看?」原來她們在追前面黑手黨的車。她們很合拍的,一個開車「片」過去,另一個就「嘭嘭嘭」開槍。對方撞樹、爆炸,然後張涵予來到,差點撞到,車輪到了懸崖邊,生死關頭,好像希治閣的電影……
問:《奪魄驚魂》的加利格蘭。
吳:就是。我本來想把張涵予拍成加利格蘭的,可能他領會不到,現在都ok。張涵予把車停在懸崖邊,望着藍天及彩雲,好像占士邦。後來因為那場戲拍不到,一來因為找不到景,二來又超預算,要去第二個省,並要加很多CG(電腦繪圖)。我說不如改在日本料理,就想起「楓林閣」。
問﹕現在改在日本餐廳,河智苑及張涵予多些交流吧?他們提到「老電影」,也是你的熱愛。
吳﹕是,對白暗示他們在說舊的《追捕》(1976年),用上一兩句台詞。除了他倆,還看出河智苑及吳飛霞夾檔,兩人有不同性格。
問﹕《追捕》的重拍計劃是何時開始的?高倉健2014年過世,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吳﹕那時我的《太平輪》失利,之後就傳來高倉健死訊,很傷心。《英雄本色》後,我一直有跟他聯絡,我們很想合作。我到日本宣傳西片時,他很照顧我;他會問荷李活有沒有人對你不好,有的話跟我說。我因為對他印象太深,以前的戲,設計周潤發的形態、表情、衣著、戴太陽鏡,拿了很多高倉健的東西。一直想找部戲向他致敬,本來想重拍他另一部片《驛站》(1981年),是更加成熟的戲。剛剛想找人寫劇本,就接到寰亞電話,說有《追捕》,問有沒有興趣,我當然有興趣。這部戲當年在香港放映普通,在大陸反而破紀錄,好轟動。日本本來不賣座的,帶着大陸氣勢重新發行又不同。麻煩是,電影公司不肯讓重拍版權給我們,所以我們不是重拍電影,而是用原著小說。故事基本一樣,但舊版的情節要修改,不能用他們改寫的。另外原著寫於六十年代,今天已脫節,需要重新設計、現化代,動作也加強了。這也好,希望觀眾不把兩部戲比較。其實舊的也不是那樣精彩,不過當年大陸沒看過這種電影。
大阪拍戲規矩不少
問﹕對了,這次看回舊的《追捕》,高倉健替警察療傷,就想起你的《喋血雙雄》(1989年)。從前看你電影,知道你喜歡新浪潮,總覺得周潤發形象來自梅維爾、阿倫狄龍。現在聽你這麼一說,原來也有高倉健在內。《追捕》全片在日本取景,都是在大阪拍?難度大不大?像一場地鐵站追逐,要圍封來拍麼?
吳﹕難度非常大,雖然有大阪市政府、國會議員支持,他們想趁機會好好宣傳,日本有十多年沒拍過一部大片了。我們的製作很大,但一到申請地方就困難,追車、槍戰,稍為熱鬧的街道都不許拍。所以我們要去較偏僻的,或者借用隔離城市。比如火車追逐,就在另外一個縣的車站,我們加「大阪」的招牌上去。他們還有很多規矩,現實中警察的左輪只有五發子彈,打完就沒有,不可換彈。但我們是電影,是不是不用根據真實呢?他們說不行。糟了,那我們怎樣拍?我們要開很多槍的。我只好用另一條「橋」,子彈打完後搶別人的槍。張涵予拋槍給福山雅治,又把劍踢給他,這樣反而設計出一些新動作。另外,手槍是日本的道具,塑膠,仔細看很假;我們用的是英國仿真槍,但他們不容許外國道具槍進口。我們的槍打出來的火是「嘭!」,他們的打出來是「啐!」,唯有在電腦加(火光),每槍都要加。另外,福山雅治是大明星,我們一拍戲,二千幾個影迷就包圍我們,他們只想見一見福山。只好趕快拍,或找保鏢護送或假扮他走。每次我們申請地方,一聽說有他演就不批。我們要去遠點,不可給影迷看到。
問﹕水上電單車追逐那場呢?
吳﹕本來在櫻花節拍,來不及。申請到後,只能在水面拍,岸上的都是偷拍。找人扮拍大廈,其實是拍追逐。另一困難是,他們的動作指導,不像我們的什麼都做,拳腳、槍械、飛車。他們不是,他們只管槍械、拳腳,其他的不能管。水上電單車部分,沒有動作指導,來指導的人完全沒拍過電影,不知鏡頭是什麼的;你叫他撞一下,他們真的撞過去。演員開水上單車先要考牌,我們說做戲嘛,給他開開就行了,他們說不行。要用半個月去學及考,福山雅治考到牌,張涵予考不到。他唯有造假的,站在那裏做表情,船不動,我們在背景加水的特技。雖然辛苦、過程長,但很好玩。
問:河上刺殺那場戲還有個日本祭祀儀式,是找當地人去做?
吳:那些真是廟會的人,我們安排令場面更熱鬧,並拍出日本特色。不過我們拍時是四月,儀式其實六月才舉行。
美國日本拍片專業
問:《追捕》除了主角,還有很多資深的日本演員,倉田保昭、國村隼、竹中直人等,跟他們合作有何趣事或困難?
吳:很順利,我們在劇本做了很多工夫。給他們看劇本時,看見一些對白他們會說,日本人不是這樣子講的,香港人寫的日本人劇本就有此問題。我們請來日本編劇,根據意思重寫,所以他們演得很自然,一到拍攝時很順利。有時我修改劇本,會加入演員的動態、很符合他的小動作。那些我很注意的,到一演的時候就對了。溝通上完全沒問題,有翻譯在旁提示,有時日文同一個字,發音高低不同,意思就不一樣。我不喜歡排戲,個個都是演技派,入來對一對對白,打好光就拍,很有默契。
問:《追捕》的幕後班底幾乎全是日本人,而且看來年輕。香港導演到外面拍戲,往往會帶香港工作人員,最起碼是香港最擅長的武術指導,這次你連動作也找日本人。是故意的?
吳:因為百分之九十五是日本演員,加上故事在日本拍,我想全用日本人,拍出來或許更地道些。如果用香港攝影師、美術、動作指導,已是我們見慣的方式,又是那樣打來打去。那兩個日本動作指導,一個是甄子丹徒弟的徒弟,某些動作有香港式,再加上日本武士刀之類,很好看。我想盡量從畫面交代,這個故事是在日本發生。如果由香港人做,可能只注意打鬥、特寫,不知在那裏。現在,快艇追追下,(日本攝影師鏡頭)搖過去見到全棟大廈的反映。有時他們會建議,導演我們上去偷拍吧,不會被發現的,說那角度出來,會有城市感覺。
問:彼此的合作關係於是很好了?
吳:很好,無論日本演員、工作人員,他們的專業精神很值得學習。這也是我這次用意,我喜歡跟不同國籍的工作人員合作,香港、日本、台灣,趁工作,大家一起交流,平時很少有這種機會。互相學習及欣賞,個個都很融洽,做到朋友更加好。
問:你到過很多地方拍電影,由香港去荷李活,再回大陸,現在又到日本拍,你如何比較不同地方電影體制?我們總有個印象,香港慣了效率、機動,荷李活的編制、分工嚴密,會不會很多掣肘?似乎這些年來,你已習慣不同文化的拍攝模式?
吳:習慣了美國模式。美國可以很快的,一來分工仔細,美術、攝影、燈光,都有工會,都是能幹、專業的。我在美國拍戲,有時交帶完一個鏡頭,可以坐下來看書。即是說,他們都自動自覺。在美國拍戲,最重要最重要是:導演知道要什麼,鏡頭怎樣擺,原來很多導演是不知道的,於是就慢了。他們最怕導演發呆,問攝影師what do you think,攝影師又話let me think、let me think,在現場走來走去,這樣那樣,思前想後又好像不對。那都是時間,老闆擔心,演員又擔心。若你一清楚,他們的部門很快,燈光打好演員就出來。大家很熱愛工作,稍一不夠好就會被換掉。所以一見到導演、製片,他們很珍惜,敬業精神很好。副導演及製片很了解我的工作方式,要用多少器材,動作拍多少個take。他們計好預算及時間後,會跟我說:導演,你這部片要拍九十三日。我問你怎知道是九十三日?不會是九十五或一百零五麼?他說:九十三。頂佢個肺,一直拍呀拍,最後真是九十三日拍完。有時超預算,多一兩天,花多三四十萬,原來也在他們的後備預算之內,多麼精細。香港是慣了執生、打到嚟先算,一路改一路拍、「飛紙仔」,一定不能控制預算。
問:那大陸呢?你由荷李活回大陸,是想將美國經驗帶回華語世界?
吳﹕拍《赤壁》時,就是想他們學荷李活制度,所以我帶一半荷李活的人,製片是荷李活的。影片的特技,找來一班年輕人,一半中國人、一半美國人,讓他們互相學習。我們付錢給他們訓練,訓練馬也用了三個月。想讓他們知道,一部荷李活式大製作如何拍成;也讓荷李活看到,我們在中國同樣拍到荷李活規模的戲。那時有很多用意在,像劇本出來是要打開國際市場,所以我不理《三國演義》,當一個獨立的古代戰爭片去拍,結果在日本破了紀錄,大陸第一部電影(在當地)賣了三億(人民幣)。
拍不到急流最遺憾
問:《追捕》秉承你過去的「雙雄」電影,中間一個設計巧妙,兩個主角帶上手扣,左右雙槍,兩人更連為一體。是你的主意還是跟動作指導一起談出來的?
吳:是我的主意。本來戲要更長的,但拍不到。兩個人上手扣後,被追殺逃走,女角色跌落急流,兩男人游去救她,一個救到,另一個又被冲開,是場很勁的戲。最後他們來到懸崖邊,矢村(福山雅治)捉緊女人,杜丘(張涵予)滑了下去,但手扣鏈扯着,矢村怎樣也要拉他上來,扯到手腕全是血。兩個主角鬥爭之餘,又互相幫助,同時要救美。可惜拍不到,場景本來已找好,在九州熊本,誰料發生地震,整個地區封了,車不能到達。這麼精彩的戲拍不到,是最大遺憾。
問:福山雅治一直演文質彬彬的角色,在《追捕》卻是個硬漢,要對他特別調校麼?
吳:不用,他的形象如周潤發,帶點書卷氣,剛中帶柔。警探角色,我就是想跟舊版的不同,舊版雖然有正義感,但太冷了,不苟言笑,原著形容他「心如蛇蠍」,我把他人性化。找福山去演,等於叫他演自己。我們稍為溝通一下,了解角色性格。他想角色有一些過去,我就想出有個太太,但發生了意外,角色總是放不開。那是我們一起研究出來的。
問:《追捕》的男人,都對老婆有虧欠、內疚,比如藥廠的員工正樹,他對妻子說自己不是直正的男人。倉田保昭及福山雅治也有背裏的故事。你的電影我們看了三十多年,故事的主角每每重情重義,兄弟之間兩脇插刀,還有對家庭的責任感。不過,現在的電影愈來愈不講道義這些,所以在《追捕》一開始就緬懷「老電影」。《追捕》讓人看到,你始終把自己相信的東西放在電影內。
吳:對。無論社會或電影,這是個現象,愈來愈缺少情懷。有些年輕人看戲,好像完全不需要情懷,說你的戲不用拍那麼長,一個鏡頭他們就明白了。我說畫面要有感情、信息,構圖又有意義,如果統統都不要,就不是電影來了,拍着拍着,會不會連導演也不用呢?然後有些所謂評分,搞到有些好的戲,給他評一評,戲都沒機會上映。觀眾漸漸沒有機會看到真的電影,好的電影。
懷念美麗的珍摩露
問﹕時代真的很不同了。
吳﹕很不同,所以我不理怎樣,你說,現在觀眾鍾意節奏快點,我就剪快少少。但我要傳達的、感情的,不會剪掉,要巧妙地完全保留。每個人物的背景故事,他們的悲哀或快樂,統統在裏面。那才貼近自己的風格,以及我對人性及友情的態度。
問﹕提起「老電影」,珍摩露早陣子離世。你看她電影過來,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慨嘆?以前看你的戲,見你喜歡用freeze frame,立即想起法國新浪潮的杜魯福。像《喋血雙雄》,周潤發跟李修賢的對望,來到今天在《追捕》,這手法同樣用在張涵予跟倉田保昭的惺惺相惜上。
吳:那是剪接的意思,他很熟悉我風格,用了兩個freeze frame,我很喜歡,除了感情也可交代對白。說起珍摩露,我在法國拍的《縱橫四海》(1991年)就是《祖與占》,鍾楚紅就是珍摩露,那時真是想向她致敬。我本來想整部片同一味道,誰知後半部搬回香港,拍內景,又變回香港的誇張式喜劇,失去幽默與優雅。不過我真是很喜歡珍摩露這演員,真是太美了。
問﹕你提起《縱橫四海》就有趣,影片的英文名字是「Once a Thief」嘛,你在《英雄本色》飾演的台灣警探有句經典台詞:「一朝做賊,要做好人不容易。」裏面的「一朝做賊」就是「once a thief」,當中也有龍剛的東西,人在江湖的困境,社會不給你洗心革面。雖然《縱橫》很輕鬆,還是見到你道義世界的一脈相承。
吳:(提起他曾粉墨登場有點腼腆)哈哈。
問﹕《追捕》現在出來,整體你滿不滿意?
吳﹕唉……(長嘆一聲),應該可以更好的,如果不是困難重重及急趕,又超預算。愛情戲不是太足夠,現在還可以。還有剛才說的溪流雙雄救美若能拍到,整齣戲兩人鬥爭及友情的建立就很強。現在影片給觀眾應有一定吸引力,整個設計、剪接、音樂、節奏,觀眾會有追看的感覺,已經算ok喇。
訪問及整理//家明
攝影//楊柏賢
編輯//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