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2-家明:《情迷聲色時光》 歲月留影
家明:《情迷聲色時光》 歲月留影
20161002
人老精,鬼老靈,活地亞倫新作一年一部,期待已成習慣。絕對值得守候,因為都妙趣橫生,捨不得它終場,《情迷聲色時光》(Café Society)沒有例外。
像《情迷午夜巴黎》,《情迷聲色時光》再次回到迷人的舊時代,這次是上世紀的三十年代荷李活,片廠、有聲片、類型片、明星制度如日中天。金光燦爛得很不真實,「電影」就是「Larger than Life」。《情迷》甫開始已作荒誕對比:荷李活名牌經理人Phil的派對豪華,泳池邊衣香鬢影,Phil與賓客誇誇其談,傭人說有來電,Phil說準是大明星珍姐(Ginger Rogers)了。怎料電話一接,那邊廂平凡得可以;致電是他的紐約姐姐,住得草根、色調平淡,她說外甥Bobby預備來荷李活投靠他。Phil的口脗有點不想相認,他本來滿心歡喜,卻被澆了一盆冷水。
沒有人比活地亞倫更知道荷李活了,《聲色時光》裏的西岸名利場,什麼都跟「電影」有關。派對、豪華餐廳盡是影圈名人,紐約來的律師乃電影行檔的幕後操盤;少女都在發明星夢,很多人老遠跑來碰運氣,但成名談何容易?只好退而求其次的當秘書、接待甚至援交。明星則不用說了,所到之處必成眾人焦點。活地亞倫明智在,不用強調荷李活的who's who,大費周章找人飾演嘉寶(Greta Garbo)、嘉蘭(Judy Garland)或歌羅馥(Joan Crawford)什麼的。「看不見更美」嘛,影片領觀眾遊遊大觀園,參觀一下明星的社交場合、比華利山豪宅,已夠凡夫俗子遐想。「看」與「被看」的欲望——「荷李活」與「電影」,說來說去不過這麼一回事。
浮華世界小人物
在星光燦爛的時代,《聲色時光》把重心放在一對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Bobby(Jesse Eisenberg)是布克林區猶太人,不想再從事父親的首飾行業,選擇離鄉別井,來到人生路不熟的荷李活;Vonnie(Kristen Stewart)由中部內布拉斯加州來到,從前念戲劇,然而學非所用,只能當個小秘書。憑二人名字可知(by跟nie),他們少不更事(長輩跟前仍是小孩),Vonnie頭上的絲帶亦說明她清純。Bobby與Vonnie的夢想十畫未有一撇,「西征」的首個意外收穫竟是彼此,他們同世代、同聲同氣,跟浮華世界格格不入,很快便變成了交心良朋。Bobby甚至一早襄王有心,奈何Vonnie說她心有所屬了,對象是個新聞記者(新聞記者那時候可是顯赫行業)。
為免影響看官雅趣,《聲色時光》的故事不多講了。中段錯摸、博弈的設計巧妙,尤要留意「衣帽間」幾乎一模一樣的兩場戲。第二次衣帽間的戲完後,二話不說溶接布克林大橋,故事頃刻到東邊,結果不說自明。千萬別說老人家糊塗,活地亞倫王今仍然精準乾脆。
必須說,看《聲色時光》非常愉快:全片配以輕快爵士樂,人物趣怪鮮明(Bobby的大佬是殺人不眨眼黑幫、姐夫是「左膠」知識分子!);荷李活段落的攝影分外奪目,色調煦和;這次亞倫還親配敘事旁白(對上已是1987年的《歲月留聲》),不徐不疾,好像別離與生死都給這位敘事者看化了。《聲色時光》最厲害的是,輕輕的來、輕輕的走,看它是賞心樂事,然同時又包含了成長、戀愛、命運的苦澀五味,舉重若輕、莊諧並重。角色最後,到底是「有緣無分」、「世事難盡人意」還是「得不到始終最好」?永誌難忘的舊情人,怎樣分戀愛的贏家、輸家?很難三言兩語辨清了。《聲色時光》落幕之時,不經意的淡淡哀愁,叫人看着心翳。
活地近年攝影最可觀之作
談《聲色時光》焉能不提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事實證明,這是活地亞倫近年攝影最可觀之作。很多場面燈光、前後景、線條及空間的佈局好看得不得了,大有最上乘古典荷李活的風味。長鏡頭不少,但不賣弄,攝影機每每一個細微走位,前後的構圖、景別即變化多端。其中一例,Vonnie推掉Bobby「寒舍」約會,匆匆來到高級餐廳跟男友見面,先是她步進餐廳一個遙遠剪影,前景為鋼琴;鏡頭順着她的腳步向右橫移,來到餐廳較幽靜角落。一個簡單影機運動,畫面的色調(由素白到紅艷)、構圖(由遠景到中鏡)一下子全變了。更重要是,這一移,讓觀眾看到「真命天子」廬山面目。《聲色時光》充滿了類似的匠心獨運調度,另一例子像Bobby姐姐跟姐夫談鄰居失蹤一幕,從姐姐捧着衣籃下樓開始,景別隨演員的動態不停變化,光線、構圖突出畫面重點,整場戲一氣呵成。
荷李活花花世界,《聲色時光》有沒有對入世未深的小情人特別眷顧?憑光線亦知一二。Bobby與Vonnie的情愫互生,往往在大自然,或沒那麼人工化的環境。如故事前段的海灘,風和日麗;或後段的中央公園,晨光初露,兩個主角很清麗,「魔術時光」並非虛言。即使一場在Bobby家的室內戲,也因電力不穩,窗外光線造就情人剪影,加上燭光,浪漫又親密。戲中三十年代的荷李活,顏色暖和(像Storaro跟貝托魯奇合作的幾部影片),惟似乎只有那家墨西哥餐廳,才配用上對稱構圖。小情人在前景並掛(two shot),一對尖頂的拱門在後。同一張桌子、同一個坐姿,第一次他大膽牽她手,第二次再見已有點恍如隔世——餐桌作見證,兩人重逢到了此時,已放下了荷李活大染缸的虛張聲勢身段,回到昔日「少不更事」的坦誠相向了。我們對成長的焦慮、對往昔的不捨,也源於懼怕自己喪失本來面目吧?
男主角很「活地亞倫」
活地亞倫淡出幕前後,他故事的男角成了他替身。他是怎樣令一眾演員蛻變的?如出一轍的小男人,喋喋不休,缺點不少但仍可愛。眾「替身」中,Jessie Eisenberg算是很得真傳,Bobby打發應召女郎一幕,真的很「活地亞倫」。Eisenberg在《聲色時光》少了在其他片子的天才氣質,多了幾分惹人憐憫的稚氣。Kristen Stewart則守得雲開,那時演《暮光之城》常被批評木口木面,現憑《坐看雲起時》(Clouds of Sils Maria)及《聲色時光》已吐氣揚眉了。好奇一問,Eisenberg與Stewart的默契是由《特務傻的孖》(American Ultra)開始建立的麼?那片打到飛起,這片溫婉細膩。荷李活最優秀的八九十後演員,就是如此戲路縱橫,獨當一面。
香港的發行公司有心,幾年下來為亞倫影片命名策略,組成「情迷」系列,以茲觀眾識別。不過本片除了叫「情迷」,還可呼應《歲月留聲》(Radio Days),由「電台」到「電影」,都是瘋魔一時的老媒體。《情迷聲色時光》搞不好可叫「歲月留影」,特別是小情人倩影。當然無論聲影,活地亞倫略帶荒誕的故事,留下的終究是情。
文:家明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161002
人老精,鬼老靈,活地亞倫新作一年一部,期待已成習慣。絕對值得守候,因為都妙趣橫生,捨不得它終場,《情迷聲色時光》(Café Society)沒有例外。
像《情迷午夜巴黎》,《情迷聲色時光》再次回到迷人的舊時代,這次是上世紀的三十年代荷李活,片廠、有聲片、類型片、明星制度如日中天。金光燦爛得很不真實,「電影」就是「Larger than Life」。《情迷》甫開始已作荒誕對比:荷李活名牌經理人Phil的派對豪華,泳池邊衣香鬢影,Phil與賓客誇誇其談,傭人說有來電,Phil說準是大明星珍姐(Ginger Rogers)了。怎料電話一接,那邊廂平凡得可以;致電是他的紐約姐姐,住得草根、色調平淡,她說外甥Bobby預備來荷李活投靠他。Phil的口脗有點不想相認,他本來滿心歡喜,卻被澆了一盆冷水。
沒有人比活地亞倫更知道荷李活了,《聲色時光》裏的西岸名利場,什麼都跟「電影」有關。派對、豪華餐廳盡是影圈名人,紐約來的律師乃電影行檔的幕後操盤;少女都在發明星夢,很多人老遠跑來碰運氣,但成名談何容易?只好退而求其次的當秘書、接待甚至援交。明星則不用說了,所到之處必成眾人焦點。活地亞倫明智在,不用強調荷李活的who's who,大費周章找人飾演嘉寶(Greta Garbo)、嘉蘭(Judy Garland)或歌羅馥(Joan Crawford)什麼的。「看不見更美」嘛,影片領觀眾遊遊大觀園,參觀一下明星的社交場合、比華利山豪宅,已夠凡夫俗子遐想。「看」與「被看」的欲望——「荷李活」與「電影」,說來說去不過這麼一回事。
浮華世界小人物
在星光燦爛的時代,《聲色時光》把重心放在一對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Bobby(Jesse Eisenberg)是布克林區猶太人,不想再從事父親的首飾行業,選擇離鄉別井,來到人生路不熟的荷李活;Vonnie(Kristen Stewart)由中部內布拉斯加州來到,從前念戲劇,然而學非所用,只能當個小秘書。憑二人名字可知(by跟nie),他們少不更事(長輩跟前仍是小孩),Vonnie頭上的絲帶亦說明她清純。Bobby與Vonnie的夢想十畫未有一撇,「西征」的首個意外收穫竟是彼此,他們同世代、同聲同氣,跟浮華世界格格不入,很快便變成了交心良朋。Bobby甚至一早襄王有心,奈何Vonnie說她心有所屬了,對象是個新聞記者(新聞記者那時候可是顯赫行業)。
為免影響看官雅趣,《聲色時光》的故事不多講了。中段錯摸、博弈的設計巧妙,尤要留意「衣帽間」幾乎一模一樣的兩場戲。第二次衣帽間的戲完後,二話不說溶接布克林大橋,故事頃刻到東邊,結果不說自明。千萬別說老人家糊塗,活地亞倫王今仍然精準乾脆。
必須說,看《聲色時光》非常愉快:全片配以輕快爵士樂,人物趣怪鮮明(Bobby的大佬是殺人不眨眼黑幫、姐夫是「左膠」知識分子!);荷李活段落的攝影分外奪目,色調煦和;這次亞倫還親配敘事旁白(對上已是1987年的《歲月留聲》),不徐不疾,好像別離與生死都給這位敘事者看化了。《聲色時光》最厲害的是,輕輕的來、輕輕的走,看它是賞心樂事,然同時又包含了成長、戀愛、命運的苦澀五味,舉重若輕、莊諧並重。角色最後,到底是「有緣無分」、「世事難盡人意」還是「得不到始終最好」?永誌難忘的舊情人,怎樣分戀愛的贏家、輸家?很難三言兩語辨清了。《聲色時光》落幕之時,不經意的淡淡哀愁,叫人看着心翳。
活地近年攝影最可觀之作
談《聲色時光》焉能不提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事實證明,這是活地亞倫近年攝影最可觀之作。很多場面燈光、前後景、線條及空間的佈局好看得不得了,大有最上乘古典荷李活的風味。長鏡頭不少,但不賣弄,攝影機每每一個細微走位,前後的構圖、景別即變化多端。其中一例,Vonnie推掉Bobby「寒舍」約會,匆匆來到高級餐廳跟男友見面,先是她步進餐廳一個遙遠剪影,前景為鋼琴;鏡頭順着她的腳步向右橫移,來到餐廳較幽靜角落。一個簡單影機運動,畫面的色調(由素白到紅艷)、構圖(由遠景到中鏡)一下子全變了。更重要是,這一移,讓觀眾看到「真命天子」廬山面目。《聲色時光》充滿了類似的匠心獨運調度,另一例子像Bobby姐姐跟姐夫談鄰居失蹤一幕,從姐姐捧着衣籃下樓開始,景別隨演員的動態不停變化,光線、構圖突出畫面重點,整場戲一氣呵成。
荷李活花花世界,《聲色時光》有沒有對入世未深的小情人特別眷顧?憑光線亦知一二。Bobby與Vonnie的情愫互生,往往在大自然,或沒那麼人工化的環境。如故事前段的海灘,風和日麗;或後段的中央公園,晨光初露,兩個主角很清麗,「魔術時光」並非虛言。即使一場在Bobby家的室內戲,也因電力不穩,窗外光線造就情人剪影,加上燭光,浪漫又親密。戲中三十年代的荷李活,顏色暖和(像Storaro跟貝托魯奇合作的幾部影片),惟似乎只有那家墨西哥餐廳,才配用上對稱構圖。小情人在前景並掛(two shot),一對尖頂的拱門在後。同一張桌子、同一個坐姿,第一次他大膽牽她手,第二次再見已有點恍如隔世——餐桌作見證,兩人重逢到了此時,已放下了荷李活大染缸的虛張聲勢身段,回到昔日「少不更事」的坦誠相向了。我們對成長的焦慮、對往昔的不捨,也源於懼怕自己喪失本來面目吧?
男主角很「活地亞倫」
活地亞倫淡出幕前後,他故事的男角成了他替身。他是怎樣令一眾演員蛻變的?如出一轍的小男人,喋喋不休,缺點不少但仍可愛。眾「替身」中,Jessie Eisenberg算是很得真傳,Bobby打發應召女郎一幕,真的很「活地亞倫」。Eisenberg在《聲色時光》少了在其他片子的天才氣質,多了幾分惹人憐憫的稚氣。Kristen Stewart則守得雲開,那時演《暮光之城》常被批評木口木面,現憑《坐看雲起時》(Clouds of Sils Maria)及《聲色時光》已吐氣揚眉了。好奇一問,Eisenberg與Stewart的默契是由《特務傻的孖》(American Ultra)開始建立的麼?那片打到飛起,這片溫婉細膩。荷李活最優秀的八九十後演員,就是如此戲路縱橫,獨當一面。
香港的發行公司有心,幾年下來為亞倫影片命名策略,組成「情迷」系列,以茲觀眾識別。不過本片除了叫「情迷」,還可呼應《歲月留聲》(Radio Days),由「電台」到「電影」,都是瘋魔一時的老媒體。《情迷聲色時光》搞不好可叫「歲月留影」,特別是小情人倩影。當然無論聲影,活地亞倫略帶荒誕的故事,留下的終究是情。
文:家明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