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20170430-品味蘋果︰九十風華~白雪仙:有戲則生

品味蘋果︰九十風華~白雪仙:有戲則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30/20006057 7:16 30/4/2017 從來嚴謹的白雪仙有一句語錄:「不容許自己在台上有一次半次出錯。」人到九十,仍努力教導後輩的仙姐,溫馨提示伶人要多讀書,做好當下。 年屆九十的白雪仙坐在我面前,雍容的仙氣躍然而出。我不可思議地告解:「仙姐,小時候我對着電視粵語長片俊逸的任劍輝,曾發誓長大後要嫁給男神。」 仙姐吃吃地竊笑,送上一闕更詼諧的gag:「唓,單是這房間,就有幾個想嫁任劍輝。」我舉目一瞄「情敵」們,劇評人張敏慧、小思老師、仙姐閨蜜高太等人相對而笑,仙姐忘年之交、著名經理人陳善之第一個舉手:「唔好同我爭。」 我不禁莞爾,頇着臉時顯得冷若冰霜的仙姐,其實是個熱情笑匠。她愛名牌、擅鳩嗚,閒時邊吟誦納蘭性德的《飲水詞》邊翻看時裝雜誌《Vogue》,是個文青型潮爆港女。 為力撐七月陳寶珠與梅雪詩合演唐滌生名作《蝶影紅梨記》,紀念唐哥100歲冥壽,白雪仙除當上藝術總監,更罕有地接受專訪,百無禁忌的談生論死,記實說虛。 唯美的仙姐透露,劇本刪繁就簡改了七稿,每次排練她基本上都在場指導眾人,成果好壞交由觀眾定斷。 《蝶》是當年唐滌生看元曲《紅梨記》,見吳友如所畫的一幅芙蓉花神謝素秋圖,而神推鬼擁改編出來的,牽繫着幾許催人的生生死死斷腸與相思。任劍輝演「無半點塵濁性」的書生趙汝州;仙姐演謝素秋,嫵、媚、嬌、弱四而兼之。 唐滌生在任白的「仙鳳鳴」班,真是嘔心瀝血,單是1956至1959便撰寫了估計逾35個劇本,不少都是流傳至今的名劇,地位超然。「不只說取代他,取代他四分之一的人,到現在我敢講見不到。」仙姐纖手托腮,微微的嘆息道。 談到與千秋詞匠成就粵劇史上巔峯之作,墨鏡也遮蔽不了仙姐的黯然。 任白經常結伴遊山玩水,在世界各地留倩影。 當年《蝶影紅梨記》「窺醉」一幕堪稱經典,而當謝素秋讚美趙汝州「佢真係生得好俊秀㗎。」我總覺得是仙姐的真實心聲。 1959年,《再世紅梅記》開鑼鼓首晚,唐滌生猝逝於觀眾席。台上的李慧娘借屍還魂,台下的唐哥卻斷魂利舞臺,「仙鳳鳴」上下同感世界末日,帶着悲痛演出餘下三十多場。 「當時我不知所措,你不可以不做因為票已沽清,何以賠償損失?那時真是……現在難以言喻當時的痛...

20170420-星期日專題:批評政府遭打壓,欲尋政治庇護。星洲社運女,忍辱走更遠的路

星期日專題:批評政府遭打壓,欲尋政治庇護。星洲社運女,忍辱走更遠的路 7:15 30/4/2017 ■韓慧慧慨嘆政府打壓異己是民主運動的倒退。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不凡的人,心願只是活得平凡。社運戰場近年烽火連天,看不見希望的孩子不再盲目去等,紛紛連結行動;只是獨裁政權容不下異見,把挺直脊樑打至屈膝凋零,當中新加坡僅餘的民運人士韓慧慧榜上有名。這位年輕女子因公開批評政府,面臨最高入獄18年的重罪,最終不單要公開道歉,更要尋求政治庇護。最願意為家園挺身的人,下場竟是成為永遠的遊子,無法在家鄉生根。 記者:趙雅婷 韓慧慧2008年開始寫博客,2010年半工讀大學,擁有了第一個公積金戶口,驚覺新加坡政策疏漏處處,遂於博客撰文,分析政策利弊。2013年,她因在博客批評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被當局以誹謗罪名起訴,最終庭外和解,談到首次與政府交手的經歷,她當時「還很小,很害怕」。 自此,韓慧慧每個月都會到新加坡唯一合法公開集會的芳林公園(Hong Lim Park),參與不同主題的集會,由教育硂房屋硂醫療,到一向被政府推崇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韓慧慧批評政府以國民公積金投資,卻無把利潤回饋人民,因此在2014年9月27日組織「還我公積金」集會,多達6,000人參與。 被控6罪無奈刪文道歉 韓慧慧因此被控公開召集民眾參與非法集會硂發表反對政府政策言論而構成公眾滋擾罪,去年6月被判罪成。今年2月,她到高等法院申請上訴被拒,被要求即時繳交罰款坡幣3,100元,又因未能即時繳交,被還柙8個小時。 被囚禁的8小時裏,韓慧慧換了5次囚室,原因是她違反規定,不斷與其他人聊天,「裏面很多人跟我說,他們偷東西是為了進監獄吃牢飯」,她認為新加坡經濟發達,卻遲遲未訂定最低工資,導致罪案率高企,「這樣的國家不是很可悲嗎?」 其後韓慧慧在facebook上載多篇文章,批評被當局政治迫害(political persecution),及指法庭裁判不公正。新加坡總檢察署向她發信,針對其中6篇文章中「政治迫害」的字眼,要求她把6篇貼文刪除,又要她發出7篇文章,分別懺悔道歉硂澄清法官公正及否認政治迫害等,否則將以6項藐視法庭罪起訴她,每項控罪最高罰款10萬元坡幣,及入獄3年。 面對重刑控罪,韓慧慧慨嘆政府為打壓異己不惜一切,形容是民主運動的倒退,卻又無力反抗,只能選擇道歉及刪除...

20170428-方俊傑:【西遊記】為甚麼香港不可以擁有Britney Spears?

方俊傑:【西遊記】為甚麼香港不可以擁有Britney Spears? 21:51 28/4/2017 Britney Spears低胸短裙,勁歌熱舞,曾令血氣方剛的男孩迷戀。 王馨平早前因一件性感歌衣而受抨擊。 【文化籽:西遊記】 Britney Spears首次來港開演唱會。記憶突然飛回二十年前。十幾歲的學生妹,低胸短裙,勁歌熱舞,《...Baby One More Time》、《Oops!…I Did It Again》,是Britney Spears最火紅的時間。同期出道還有旗鼓相當的Christina Aguilera。那時還未有iPod,我部mp3機,日播夜播這兩位新人王。 很正常吧。我好歹曾經是個血氣方剛的異性戀男孩,怎可能不對性感尤物產生好奇?香港女歌手卻從來不流行尤物型。最紅的,我由梅艷芳說起,葉蒨文、林憶蓮、王菲、鄭秀文、陳慧琳、楊千嬅、容祖兒,到謝安琪,有哪一位主打驕人上圍誘人姿態?沒有。販賣性感風情的,如葉玉卿、李美鳳、陳雅倫,全部是樂壇過客。日本有AKB48,部份主力的身材勁到一出寫真必熱賣;南韓有少女時代,個個MV都盡情展現纖腰長腿。香港是Twins,彷彿身材越平平無奇,人便越紅。 要列舉原因,總可以數出一大堆。香港流行唱K,跳舞歌不及慘情歌容易發洩情緒?香港市場太細,沒有足夠成本請舞蹈員應付快歌需要?香港的作曲人、編曲人比較擅長創作慢板抒情歌,改編外國歌曲又會受到歧視?香港根本沒有能歌善舞的性感尤物?寫出來也覺得勉強。不如說,我們都太過習慣虛偽。 梅艷芳還可以紅出《壞女孩》,林憶蓮還可以唱《滴汗》,鄭秀文還可以推出《十誡》,都未計劉美君的《午夜情》,或者葉德嫻的《我要》。那個時候,我們還不太吝嗇表達七情六慾。梁雁翎詩情畫意地哼着《像霧像雨又像風》之際,許志安可以在床單上《翻騰》。你告訴我,在Britney Spears出道後的近二十年,還有哪一首粵語流行曲,紅到可以說得出名字,而又直接跟性慾扯得上關係?有時,我真會懷念動不動便有禁歌出現的日子,好像還開放過今天。 當王馨平穿上極低胸的晚裝在電視節目登場,露出很大個乳房的很大部份面積,自然又有家庭觀眾跑出來投訴教壞細路。同一件衫,穿在平胸女星身上,我們又會接受得到。引得起性聯想的,是原罪呀。如果一個香港女歌手,年約三十歲,身材勁爆,在黃金時段,露出深不可測...

20170428-劉細良:【讀書好×果籽】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甚麼?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甚麼? 21:49 28/4/2017 作者通過分析日本電視台的雜聞秀,指出電視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文化籽:讀書好】 有線電視終於找到新買家,台前兩位香港商人做keeper,另搭內地商人,表明裁員一成,調動人手做財經資訊,又話要在廣東落地,雖然沒有說出口,但大家對有線新聞台的下場,應該知道會是王征主政亞洲電視時代的翻版。免費電線只剩下一家,收視率大幅下滑,每天仍努力不懈製作低水平電視劇,Viu TV當初好像有創意,但一年下來,又是胡鬧死路。至於收費電視,也經營困難,舉步維艱,有線電視步入「亞視化」。電視觀眾萎縮,很多人認為是新媒體崛起,取而代之,我認為曾幾何時輝煌的香港電視業之步入夕陽工業,四個字:「咎由自取」。 今天我介紹一本關於日本電視工業轉型的書,書名叫《電視低能,我們損失甚麼?》作者是曾任職富士電視台國際部的台灣人陳弘美。我們對日本電視節目的認識,主要是兩大類:以木村拓哉為代表的日劇及藝人綜藝show,但對於另一類主流節目「雜聞秀」(日本稱為wide show),所知甚少,因為這些節目很本地化,即八卦、雜誌式資訊節目,因有文化差異難向亞洲其他地區輸出。作者就是以「雜聞秀」自九九年富士電視台大改革起,分析這類節目的社會、政治影響力。 反對黨領袖蓮舫受惠於電視「雜聞秀」而人氣高企。 知識化 香港也有類似的晨早、中午時段節目,那是上班時間,在家看電視的不是家庭主婦,就是退休人士,如果有朋友告訴你會看《都市閒情》,欣賞安德尊,你會想:「係咪有病!」傳統電視台照顧大媽師奶口味,節目多以娛樂、明星八卦、家事常識、煮餸、健康等軟性資訊為主。同樣在日本也不例外,但隨着退休及女性教育水平提高,戰後嬰兒潮所謂「團塊世代」經已退休,他們打開電視,見到《今日睇真D》重複又重複又重複地解剖外星人,或一個你不知是誰的二打六藝人在面前懺悔並宣佈與小三分手,定必會選擇關電視。由於收視率下跌,電視台必須改革,而富士電視台是首先將晨早時段改為硬性雜誌式新聞節目,大幅刪走無聊、浪費時間的娛樂藝人八卦,增加硬性新聞內容。傳統晨早及中午節目,由於時間長,動輒兩小時,為了充塞時間,將藝人狗仔隊新聞片拖長播放,一分鐘片硬撐到半小時,結果被觀眾唾棄。但富士電視台製作人發現晨早新聞清談,長時間成為了優點,可以將政策及政治事件來龍去...

20170428-安裕:法國五月再風暴

安裕:法國五月再風暴 東西南北 21:49 28/4/2017 ■馬琳勒龐在初選中獲第二高票,下月會與馬克龍競逐法國總統寶座。資料圖片 不分左中右,法國主流媒體像左派的《解放報》、中間偏左的《世界報》、右派大報《費加羅報》,在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前後都呈現一種共同聲音:全力防止極右國民陣線馬琳勒龐奪得高票。這只是僅僅阻止馬琳勒龐高票而不是阻止她當選的卑微,道出英國脫歐與特朗普上台後,法國傳統主流政黨的失心慌。對於5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儘管第一輪之後左中右異口同聲要堵住馬琳勒龐入主愛麗榭宮之道,然而她在第一輪投票幾與中間派馬克龍的得票並駕齊驅,隱然告訴法國人,49年前的五月風暴,今年將以另一種形態重來。 1968年的法國,戰後長期的經濟起飛來到樽頸階段,年輕一代尤其大學生面對嚴峻就業危機;政治上,美國越戰中共文革,在另一重切面拉動法國左翼學運迅速膨脹。當然,更大的背景是二戰英雄戴高樂1958年成立第五共和之後,卻在此刻與年輕一代側身兩個不同空間──戰爭年代與登月世代的比對,是戴高樂落後於時代,在總統職位上待得太久,年輕的法蘭西已經等不及了。1968年5月底,百萬工人罷工以示支持學生,是為法國五月風暴(Mai68)最高潮。戴高樂突然失蹤,原來尋求軍方支持,之後糾集保守派民眾上街還以顏色。儘管在隨即舉行的選舉戴高樂派大勝,可是時不與我,翌年公投政治改革失利,戴高樂黯然下野。 今年選前法國主流媒體的擔憂,終於在第一輪投票後顯露,四個主要候選人的得票率,排第一的馬克龍與第四的梅朗雄,相差只有四個百分點,客觀說明法國此刻佇立十字街頭不知何去何從。馬琳勒龐以次高得票殺入第二輪,更為國民陣線成立45年以來,一直沒有睡好的主流政黨平添失眠之夜。雖然民意調查指出,第二輪投票馬琳勒龐可能以大比數落敗,可是這個七十年代初由她老父創立的政黨即使未能一擊得手,然而由此晉身主流大黨,迫使馬克龍右轉調整,足為下次選舉添加火力,朝着愛麗榭宮轉進的目標始終不變。 法國第五共和的主流政黨,在今年大選首輪投票後雙雙出局,雖與馬克龍和馬琳勒龐差距不大,事實上輸一票就是輸,折射出第五共和到了必須深刻檢討的時候。法國,一如去年公投前的英國和大選前的美國,不知時代已然在行色匆匆之間變了顏色,六十年前的景氣帶來為法國經濟加力的外國勞工和非洲移民,一甲子之後被指摘為搶奪法國人飯碗的罪魁禍首。與...

20160421-安裕:從古巴到北韓

安裕:從古巴到北韓 東西南北 20160421 ■甘迺迪於處理古巴導彈危機的手法值得特朗普借鏡。設計圖片 事隔55年,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軌迹在今次北韓導彈危機清晰可見。美國以戰逼和與外交談判雙管齊下,不同的是當年甘迺迪政府一手包辦這兩樣,如今執大棒的是美國,紅蘿蔔則在中國手中。與甘迺迪下令海軍封鎖古巴的行動相比,特朗普政府不只一次警告北韓「不要測試美國的決心」。相對美國政府言行,北韓也多次聲言,若美軍來襲就要美國戰火焚城。特朗普與金正恩縱然言行出位,至少有一樣不敢做,那就是示人以弱。甘迺迪擺出不惜核戰架式,就是要向蘇聯領袖赫魯曉夫說「我不是孬種」;挑起危機的赫魯曉夫最後讓步拆彈,下場是被逐出蘇聯政治最高層,從此湮沒。 新政府或新政權上台,遇上危機已成測試新當家能耐的慣例,甘迺迪的是古巴危機,小布殊是九一一恐襲,特朗普是北韓核危機,中共建政後翌年是韓戰;於金正恩來說,如何應對特朗普亦是他的國際事務試卷之一。甘迺迪演辭撰稿人索倫森(Ted Sorensen)的《顧問:歷史邊緣上的人生/ Counselor: A Life at the Edge of History》道出古巴危機的起點:赫魯曉夫在古巴危機前一年的維也納𥧌會,認定年輕的甘迺迪是弱不禁風的孬種(weak),於是在古巴部署導彈,向華府示以蘇聯要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強硬姿態,並向長篇累牘狠批他是修正主義的中共與蘇聯國內政敵還以顏色。 2000年的美國電影《十三天/ Thirteen Days》講的是甘迺迪應對古巴危機最凶險的十三天。不過,電影畢竟是電影,戲劇色彩掩蓋了歷史真相。索倫森的書作補充了電影編劇的不足,特朗普會否依樣葫蘆繼續沿襲是他的自由,然而危機當中的百轉千迴,非常值得眼前這一代政客細讀。索倫森著作揭示,甘迺迪吃下政治老油條赫魯曉夫,靠的不是口舌之言或出海之後不知何去的軍艦如「卡爾文森號」,而是實牙實齒的準備開戰決心。1962年10月16日,甘迺迪與閣僚舉行緊急會議,所有方案都拿出來,從先發制人到完全不做都包括在內。書中其中一段,在今天時空之下重讀極有意義,特朗普、金正恩不妨用來參照當前局勢,再作計謀。 索倫森說,軍方提出「外科手術式」攻擊:美軍轟炸古巴導彈設施,之後脫離地面炮火安全返回美國。甘迺迪對此提出問題:如何保證做到這樣的效果。空軍將領老實回答,表示只能摧毀六成導彈...

20170428-李怡:掃清所有反對派

李怡:掃清所有反對派 21:49 28/4/2017 ■在立法會,大量對自決派進行司法覆核,務求禠奪他們的議員資格,使民主派議席少於三分一,這就創造出一個有利23條立法的環境也。圖為梁國雄及劉小麗到庭旁聽禠奪立會議員資格一案。資料圖片 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這段懺悔文許多人都熟悉: 「起初他們(納粹)抓了所有的共產黨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接着他們抓了所有的社民黨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社民黨人。 然後他們抓了所有的工會成員;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後來他們抓了所有的天主教徒;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現在他們衝我而來;到這時,已經沒有人可以替我說話了。」 但納粹之類的強權之所以會陸續有來而且肆無忌憚,就因為人們儘管知道也同意尼莫拉的話,面對現實卻像是患了健忘症。於是: 檢控旺角抗爭者,我不會出聲,因為那些人使用暴力,而我是主張非暴力的抗爭者。 檢控燒垃圾桶者,我不會出聲,因為我反對破壞社會秩序。 檢控主張港獨人士,我也不會出聲,因為我主張民主,根本反對港獨。 檢控還沒有被褫奪資格的當選議員進入立法會會議室,我當然不出聲,我根本討厭這兩個既是鬼又夠蠢的年輕人。 檢控向中聯辦示威的人,我也不出聲,因為我沒有去中聯辦示威。 檢控參加佔領運動的人啦,我不能不出聲了。不過,林鄭不是說要修補撕裂嗎?那麼,能不能大和解呢? 林鄭要如何修補撕裂?她講得很清楚,就是在「『8.31』框架下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社會氛圍」,「嘗試創造有利(23條)立法的社會環境」。社會氛圍如何營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如何創造?她稱之為「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的梁振英,已在她上任前,為她努力營造和創造了:在社會氛圍方面,全面檢控反對派,先是年輕人,被指為港獨的人士,繼而就是佔領運動的中年人,主張和理非非的抗爭者,把所有街頭運動不管是勇武的還是和平的,全面肅清,就營造出一個沒有撕裂的社會啦。在立法會,大量對自決派進行司法覆核,務求褫奪他們的議員資格,使民主派議席少於三分一,這就創造出一個有利23條立法的環境也。 這就是從梁振英到林鄭一脈相承的解決社會撕裂之道,其實也是中共政權的維穩之道。鬍鬚解決社會撕裂是要團結不同政治光譜的團體和他們的支持者,從689到777是要通過毀滅反對勢力來達致社會在強權下做順民的奴...

20170427-安裕:朝鮮半島對峙難對戰

安裕:朝鮮半島對峙難對戰 23:05 27/4/2017 朝鮮半島局勢逐漸進入另一階段:北韓沒有核試,建軍節沒有發射導彈,美國以戰逼和初見成效。但是,仍不能根除北韓未來在這兩方面的威脅,今年不核試,不等於明年不核試;同一道理,發射導彈可以不在建軍節,平日照樣亦可進行。對特朗普來說,如何做到永無後患,或者說,在他任內北韓問題暫時解決,是白宮面對的外交難題,難度大於敘利亞問題。 這個星期,特朗普有兩個動作很值得留意。一是邀請聯合國安理會15個國家的大使到白宮,二是安排全部100名國會參議員到白宮聽取北韓情況匯報。前者的動機明顯,就是國際級的施壓,總統親自出手。後者比較少見,執筆之時是美國時間周二深夜,若按原定安排進行,特朗普的計算是甚麼? 美國國會支持制裁北韓,這點不必懷疑,可是把舉足輕重的參議員請來白宮之舉,可能是特朗普的另一張心戰牌。按美國憲法,對外戰爭的宣戰權,屬於國會而不在身兼三軍總司令的總統。不過,近幾十年的美國總統,幾場大戰都是打了才說,包括韓戰越戰,國會在米已成炊之後只得接受。以特朗普競選時的行事取態,「打了才說」是他的本質,「不要國會說三道四」是其本色,如今這一着棋,不免奇怪一些。 特朗普實是藉此聚集一種氛圍,即「我已取得國會議員支持動武」,構建對北韓的壓力。在航空母艦壓境,核子潛艇抵埗之時,加上「國會批准動武」的臨戰壓力,逼使北韓回到談判桌,否則的話,請參議員到白宮聽匯報這類行為,作用實在不大。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幾天的一番話,或可從另一角度揭示朝鮮半島當下還未到戰爭狀態。他在與特朗普的電話會議中,共同要中國對北韓施加更大壓力。當母艦潛艇到位,政治領袖繼續討論施加政治及經濟壓力,可見仍未到動武這刻。請記住,1991年波斯灣戰爭,美國是在聯合國通過第一個譴責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議案後,足足用了五個月時間組成反伊拉克外交戰線,美國為首60萬聯軍大軍駐紮沙特阿拉伯,萬事俱備,才打響第一槍。 安裕

20170425-安裕:法國牽引西歐未來

安裕:法國牽引西歐未來 2017-04-25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束,中間派的馬克龍和極右國民陣線瑪琳勒龐雙雙殺入第二輪,下月七日決勝負。儘管有民調指馬克龍可望在第二輪擊敗瑪琳勒龐,然而不論誰勝誰負,這次法國大選影響深遠,西歐未來一段相當長時間,都無法走出今次選舉的影響。 法國主流左右兩派今次選舉早早失利,政治這回事,沒有新意就會遭到選民唾棄。瑪琳勒龐現象始是當下西歐探究的趨勢,父親老勒龐1972年成立極右政治組織國民陣線時,被法國及西歐視為少數派中的少數派。想不到四十五年之後,女兒一躍成為競逐總統的熱門人選之一。 說到老勒龐,就會想起六十年代西歐出現的排拒外來移民浪潮。論及受注意程度,老勒龐比一海之隔的英國還稍為遲了幾年。1968年,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鮑威爾(Enoch Powell)公開發表演說,狠批英國的移民政策,矛頭直指由英聯邦國家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入境的移民。儘管他立即遭到在野保守黨黨魁希斯革除其影子國防大臣職務,但民意調查顯示,高逾七成受訪民眾支持鮑威爾的說法。鮑威爾得此聲援更是「壯心不已」,幾年後提出極為大膽的建議:每個移民家庭給一筆金錢,打發他們回去原居地。 當然,鮑威爾的做法沒有獲得國會支持,不過觀乎這一條歷史之路,英國近幾年冒現的反移民思潮,實是其來有自,至於老勒龐則是鮑威爾的法國同路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英國和法國,都是英鎊法郎大跌年代,通脹嚴重,民生受到衝擊,於是有人把部分責任算在外來移民頭上,這股風潮至今一直未有平息;背景誘因沒有變化,變的只是政客名字和年份。 法國總統大選投票結果,對於隔岸觀戰的英國選民六月八日大選如何投票,必有影響。更重要的是,今秋德國國會大選,勢受到西歐三巨頭的其餘兩強英國和法國牽引。有法國民調說,馬克龍可望在第二輪投票輕取瑪琳勒龐,但必須承認的事實,密封的盒子打開之後,再也不會容易關上;未來的西歐,右翼思潮只會滋長而不會熄滅。 安裕

20170420-安裕:中國女乒是時候醒一醒

安裕:中國女乒是時候醒一醒 2017-04-20 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日本17歲小將平野美宇,一口氣橫掃中國三女將丁寧、朱雨玲和陳夢,奪得女單冠軍。亞洲賽向是中國天下,有評論更說亞洲賽變了中國的全國賽,直到這屆殺出一個平野美宇,打破中國女將壟斷局面。 平野美宇個子不高,橫拍兩面拉,正手反手大角度橫枱出,技術戰術都是世界女乒的最先進打法。平野美宇決賽輕取陳夢,在本屆女子團體賽曾擊敗平野美宇的中國名將劉詩雯,在觀眾席聚精會神觀戰,間中搖頭不語。主席台上的昔日中國名將,徐寅生、李富榮、蔡振華都木無表情,看來這個00後日本小將實在不易打。 日本乒乓球五十年代領先世界,六十年代中國崛起,日本隊天下被中國逐一取代。文革期間,中國退出世界錦標賽,日本女將小和田敏子1969年奪得女單世界冠軍,這是日本對上一次的女單世界冠軍,自此一直無緣獎盃。平野美宇的出現給日本帶來希望,尤其是三年後的東京奧運,寄望甚大。 中日乒運淵源甚深,五十年代中日雖無邦交,但日本一流好手經羅湖橋造訪中國,帶來「三文治海綿板」及弧圈球。男單世界冠軍荻村伊智朗、女單世界冠軍松崎君代,與中國總理周恩來關係極佳。今次中國三女將同一賽事輸給同一對手,有稱是七十年代以來僅見,中國大陸近年反日情緒高漲,對平野美宇奪標卻鮮見惡言,反而認為中國女將技術戰術落後,乒隊教練能力不彰。此外,有心水清網民指,中國女將手腕手指頸上是戒指金鏈,平野美宇只有幾個黑色髮夾,以此相比,頗有批評中國隊員精神面貌不如人之意。 日本乒乓七十年代失勢之後,有一段時間排名低於南北兩韓,可是日本乒界從無放棄,默默埋頭耕耘,引入中國教練訓練日本球手,福原愛和石川佳純都能說流利的中國話,便是與此有關。日本體壇着眼長遠,早已把目標放在東京奧運,以戰代練,終於培育出比福原愛和石川佳純更強的平野美宇。奧運團體賽要有三人出場,日本女隊不夠中國選手兵多,但單打是一對一的廝殺,平野美宇奪金機會不比中國選手低。 安裕

20170418-安裕:上半場特朗普領先一球

安裕:上半場特朗普領先一球 2017-04-18   外國遊客比軍事分析家似乎更內行:朝鮮半島三八線兩邊又是核武又是大軍駐紮,照去首爾不誤,明洞遊客處處,似是看穿美國北韓這回合不欲開戰,於是購物飲食玩到最高點。如今連美國副總統彭斯也去了南韓訪問,側面說明,兩邊還未至於想立即開火。 北韓沒有在四月十五日核試,一般認為,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的「先發制人」講話結果。當然,所謂「四月十五日核試」,北韓從來沒有說過有這個方案,然而美國已經劃下紅線,只要核試,美軍就打。從這一角度而言,北韓至今仍未核試,可說是特朗普先入一球,問題是這場比賽只是上半場剛完,還有下半場四十五分鐘未踢。 美國今次可以阻北韓核試於一時,卻不能阻北韓核試於永遠。雖說未來幾天美國將有三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集結朝鮮半島水域,可能是越南戰爭之後,其中一次最大型的西太平洋美國航空母艦集結。相比於1991年波斯灣戰爭,當時美國為首聯軍兵力達66萬,美軍出動六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現在是當年的一半,可見美國沒有半點小覷北韓的實力。 對兩方來說,難踢的是下半場──若果北韓一直沒有核試,卻又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明示或暗示「或會核試」,就像上周北韓副外長韓成烈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只要領導人認為「時機成熟」,任何時間都可以核試,那末,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留在朝鮮半島水域抑或開走,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因為儘管三艘航空母艦都是核動力,糧水等各樣補給絕不能斷,無論如何都是巨大後勤負擔。 北韓也無法跳出這一困局──一直不核試可以一直拖着美國,但在國際舞台呈現「被美國壓倒」的局面。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不核試,倒過來會對北韓領導層構成壓力,拖住了美國的同時,像雙刃劍那樣自損八百。 也許最痛快是大打一場,然而美國和北韓此刻是否都有這個決心,實是疑問。若是這樣,吆喝兩聲舞刀一輪之後,就要看看中間人的中國,能否拉線讓華府平壤對話。拋棄人多聲雜的六方會談,三口六面講清講楚,這將是一條出路。 安裕

20170411-安裕:擋不住的新世代

安裕:擋不住的新世代 2017-04-11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周日晚上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電視直播之後,想到的是這段話。 這屆電影金像獎看到了香港電影新一代的群起,社會討論最熱烈的幾部電影,《樹大招風》、《一念無明》和《七月與安生》,都是年輕導演的作品。片種不同,但細膩之處遠超上一代「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成見,年輕一代對社會對世界、對個人對群體的心有所感躍然而出。這與七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影人崛起幾是如出一轍:學有所專的新一代電影人,以他們的專業和投入寫下新頁。 香港是一個夢工場,於任何意義而言俱是。這一夜,我們從頒獎禮的座上與台上嘉賓,重溫香港電影過去以來的美夢──關心社會的許鞍華,警匪片的陳欣健,喜劇的許冠文,新藝城麥嘉石天,德寶的岑建勳。這些人很大程度就是我城曾經的歲月,回首前塵,人們在清涼漆黑的電影院,與他們的作品共渡忘我的一百分鐘。 香港沒有計劃經濟,準確而言,從港英年代到今天,政府對電影工業的支持,僅限於口惠而實不至。香港電影便是靠電影人在無垠的空間當中創作,拍出心中所想。從五十年代寫實主義的中聯,六十年代財雄勢大的邵氏,七十年代一手包辦李小龍許氏兄弟成龍的嘉禾,到八十年代的新藝城和德寶,不論立場不管片種,卻構建而成一道明媚多姿的香港特色。 一代接一代,新一代影人陸續湧現,今年的欣喜是大面積的年輕一群豐收。《一念無明》的導演黃進28歲,《七月與安生》的曾國祥37歲,《樹大招風》三位導演大概應是三十出頭。最佳導演五佔其三是四十歲以下的一代,他們生於八十年代的香港,那是當下一代中年人最是縈繞心間的日子。前途談判,回歸中國,歷史與文化變化,大時代的巨變,點滴之間,養成常在我心間的關注身邊的人與事。 平情而論,周日晚頒獎禮有一段時間很是沉悶,可是越到最後越見鮮活泉水注入,睡意驅走,喜意襲來。周日那夜,人們看到了香港電影的未來。 安裕

20170406-安裕:改朝換代

安裕:改朝換代 2017-04-06 林鄭月娥(右)正為新一屆政府組班。 特首選舉之後,接着就是官員開始大執位之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說,七月一日之後,他這個職位將會「另有其人」。各奔前程各行各路,反正政務主任出身的高官一向有出路,類似情況想必陸續有來,只是誰會是第二或第三第四個譚志源而已。 改朝換代政府換屆,官員更迭,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想到的是美國大選尤其換屆之後,華盛頓同一時間幾千人遷進搬出,生意最好是搬屋公司和物業經紀。有一年,同學找到一份工作,準備從紐約南下搬到華府,可是碰巧政府換屆,約經紀睇樓難於登天。到了後來,華府像樣的地方被人租光,結果落腳毗鄰的馬里蘭州,每天開車來回雖然耗時,卻省下不少房租。 說回林鄭月娥組班,換走舊人實屬正常,否則何以稱得上是「新」?至於要換多少人,沒有準則,但大致要換上七八成,否則仍是舊瓶舊酒,民眾期待落空,一哄而散,連所謂「百日蜜月」一併扔到垃圾筒。1988年美國大選,參選總統的老布殊是時任副總統,八年之間跟着列根出出入入,之後勝出大選坐正,老布殊可說是「列根2.0」。但他上台後把列根班底換走一大堆,留下的前朝官員只有幾個。 至於日本的所謂換屆更是空話一場,倘是同一派系的「禪讓」,就連換人也懶做。日本印刷媒體有一共同做法,每換首相就會刊出新任內閣官員表格,有幾次換班,舊表改一兩個人便可以繼續再用。日本政治一潭死水多年,與派閥政治下的了無生氣直接有關——甲乙丙丁當首相都一樣,反正都是自民黨掌權,橫豎都是那幾號人,民眾還會有甚麼期待? 林鄭月娥新班底將會是耳目一新抑或蕭規曹隨,社會對此必有觀感。她早前在電台說「噩夢」是七月一日不夠人宣誓,或許這是說笑,然而也許說溜了心中所煩——換人是必然,然而客觀的現實是,一個選前民望低的特首上台,施政前路料會舉步維艱,潛在人選未必願意到熱廚房工作,可是不想要的人說不定再三叩門,候任特首的「噩夢」,看來一時三刻不會消去。 安裕

20170330-安裕:只是一場公關戰?

安裕:只是一場公關戰? 2017-03-30 特首選舉落幕,過去三個月的選戰是時候總結。俗語「熱飯不可熱食」有其民間智慧,如今選舉已是明日黃花,從較遠距離檢視短兵相接的相搏,香港社會從中得到的啟示,相信比過往四屆特首選舉都深、都大。 命題一:這只是一場公關戰? 個人不同意這一判斷。儘管曾俊華團隊(圖)的公關比林鄭月娥團隊做得出色,卻不可就此認定曾俊華只是靠着公關團隊獲得民意支持。社交媒體年代,曾俊華團隊的工作不僅快(入門要求之一)、不僅有feel(入門要求之二),更重要是曾俊華團隊明白社會此刻訴求。當然,明白訴求不等於能夠回應訴求,但在民心紛亂時局,嘗試明白民心所向,是足以在民調佔先的獨門武器。 近期重讀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的幾部書,包括城山三郎的《官僚們的夏天》和長谷川慶太郎的《再見,亞洲》,謙卑到自滿盡在其中。誠然,日本戰後三大景氣,推手是1950年爆發的韓戰,日本成為聯合國部隊後勤基地,經濟從戰後凋敝一躍重現生機,大批退役軍人找到工作,解決了溫飽,也令社會穩定下來。韓戰三年後停火,日本慢慢走上經濟振興之路,至六十年代初經濟全面起飛。當時的首相是池田勇人,池田是戰後四度拜相吉田茂的弟子,兩人對日本前路看法相若,「重經濟,輕政治」,日本傳媒把二人合叫「吉田勇人」。 池田勇人接過首相職務是1960年,當時第一次「安保鬥爭」學生及警察打得天昏地暗,全國混亂,首相岸信介下台。池田在如斯局勢上台,政治風險極大,他大膽提出「國民收入倍得計劃」,不談政治,在電視機開始成為日本家庭必需品時,以「低姿態」、「寬容與忍耐」取態,乘着電視世代東風,打開了與別不同的池田時代。日本傳媒評價極高,喻為「庶民派」風格、「從政治季節轉換到經濟時代」,與之前一些自民黨政權的反庶民及高壓形象大為迥異。 電視機和互聯網只是中性介體,重要的是搭載的低姿態政治身段。兩者誰是主誰是客、最後的結果是甚麼,回首種種,不言自明。 安裕

20170328-安裕:難關仍在前頭

安裕:難關仍在前頭 2017-03-28 選戰結束,未來五年香港前景如何,相信最樂觀的人,都是心頭一塊大石難放下。說到底,五年來的香港已經撕裂,破鏡重圓覆水重收,這些都是難度極大的事。這次選舉,三個候選人儘管在個別議題立場不同,但都指出必須修補撕裂。現在全港七百萬人都盯着林鄭月娥:修補撕裂的重任,全在她的肩上。 坦白說,此刻難以樂觀。大氣候影響小氣候,事事有其局限,未必可以隨心所願。也許人們記得,上屆有「香港營」之議,後來的事都寫在歷史:香港營沒有出現,倒過來香港落入撕裂困局。香港撕裂不僅源於對政策的立場分歧,更是兩種截然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撞。這種深入土壤的撕裂,不可能通過主觀的行政措施補救,更無特效藥一舉拆解。 撕裂的社會如何重新融合,人所共知的是美國七十年代越戰創傷後遺症的經驗。1975年越戰結束,但撕裂早於六十年代開始,越戰結束只是整個撕裂過程的中途站。尼克遜下台,接任的福特以及1977年上台的卡特,都採取政治休兵做法,不攪動不亂來,平平凡凡過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到九十年代逐漸平復,前後三十年、歷經至少六任總統。 美國的經驗,修補撕裂不在於哪一方作出主動,而是另一代人的另一種價值冒起,逐漸取代上一代的分歧。美國是通過社會運動推動新氣象,像是環境保護、婦女權益、反核等,社會關注焦點轉移,歲月沖刷之中靜靜換了人間。 問題是,香港未來一段日子有沒有融和氛圍?未來有沒有具爭議的社會或政治議題?這兩個命題,前者的答案如果是「沒有」、後者的答案若然是「有」,林鄭月娥甚或她之後的特首,「團結香港」隨時會變成空白名詞。事實上,具爭議的議題多的是,政改、《基本法》廿三條都可能在未來五年冒現,睽諸過去經驗,這些絕對是棘手事題。 五年前的三月,第四屆特首選舉,那時人們根本想不到撕裂就在前頭。香港經此一役,着實很難回到從前,未來必須輕身走過薄冰;否則的話,一踩進窟窿,就再無翻身之力。 安裕

20170323-安裕:幸好還有司法獨立

安裕:幸好還有司法獨立 2017-03-23 朴槿惠上台,朴槿惠下台,權力之間的轉換只是一天的事。憲法法院一致通過之後,朴槿惠只得從總統官邸搬出,回到平民世界。人們無法預測她被檢察部門盤查之後的命運,但司法獨立在這事上很清楚。南韓可以由昔日獨裁者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掌權,但南韓不會回到朴正熙年代的不民主和獨裁。 司法獨立在南韓這次彈劾事件飾演極為重要角色,這就更加確認30年前南韓民主化的巨大貢獻。行政部門領導人從此不可上下其手,就算掌控國會的執政黨,也無法串通法院作出有利本身的裁決。 三權分立,或者更準確的說,司法獨立,可說是到目前這一刻,足以證明最能防止行政部門濫權的制度。像朴槿惠濫權案,如果她可以並實行一手遮天,今天南韓的政體會亂成甚麼模樣,不難想像——不要說憲法法院的裁決,連傳媒也不可大事報道。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腐敗,這是必然的歪路,南韓對朴槿惠的盤查剛開始,有何結果現時言之尚早,但事實是南韓通過彈劾給了自己另一次生命。 美國更不用說,尼克遜在未有彈劾時已經辭職下台,若不是接任總統的福特動用總統特赦權,尼克遜離開白宮之後,下一個住處就是監房而不是加州老家。克林頓任內經濟暢旺,可是桃色醜聞的彈劾令他名譽掃地,賺大錢不能解決道德頹敗。兩宗事件帶來的結果是,三權分立之下,美國總統更加規行矩步。儘管有人說特朗普上台後亂來一通,但他在三權分立之下沒能發飆。他提出對7個穆斯林國家國民的入境禁令,被聯邦巡迴法院駁回,他確是吵了幾句,但也只能乖乖遵行,縱是不滿,建國精神不敢有違。 說回南韓,由獨裁到民主,30年在歷史長流當中只是很短暫的時期,但這條路畢竟是走了過來。說到南韓民主道路,我常說的是1986年的漢城記憶:催淚彈和「白骨團」,前者大家都知是甚麼,後者是警方抽調警隊跆拳高手,以「最低武力」殺入學生群,打得學生骨折傷殘。30年之後,朴槿惠周二去檢察部門途中對民眾說「對不起」,這一句話,代表了太多的意義。 安裕

19890426-人民日報: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人民日報: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19890426 人民日報社論 在悼念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活動中,廣大共產黨員,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解放軍和青年學生,以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的哀思,並表示要化悲痛為力量,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貢獻力量。在悼念活動期間,也出現了一些不正常情況。極少數人借機會製造謠言,指名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蠱惑群眾衝擊黨中央、國務院所在地中南海新華門;甚至還有人喊出了打倒共產黨等反動口號,在西安,長沙發生了一些不法分子打.砸,搶、燒的嚴重事件。 考慮到廣大群眾的悲痛心情,對於青年學生感情激動時某些不妥當的言行,黨和政府採取了容忍和克制態度。在22日胡耀邦同志追悼大會召開前,對於先期到達天安門廣場的一些學生並沒有按照慣例清場,而是要求他們遵守紀律,共同追悼胡耀邦同志。由於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證了追悼大會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順利進行。 但是,在追悼大會後,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繼續利用青年學生悼念胡耀邦同志的心情,制造種種謠言,蠱惑人心,利用大小字報污蔑、謾罵、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公然違反憲法,鼓動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在一部分高等學校中成立非法組織,向學生會「奪權」,有的甚至搶佔學校廣播室;在有的高等學校中鼓動學生罷課、教師罷教,甚至強行阻止同學上課;盜用工人組織的名義,散發反動傳單;並且四處串聯,企圖制造更大的事端。 這些事實表明,極少數人不是在進行悼念胡耀邦同志的活動,不是為了在中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也不是有些不滿發發牢騷。 他們打著展主的旗號破壞民主法制,其目的是要搞散人心,搞亂全國,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 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擺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 如果對這場動亂姑息縱容,聽之任之,將會出現嚴重的混亂局面,全國人民,包括廣大青年學生所希望的改革開放,治理整頓,建設發展,控制物價,改善生活,反對腐敗現象,建設民主與法制,都將化為泡影;甚至十年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都可能喪失殆盡,全民族振興中華的宏偉願望也難以實現。一個很有希望很有前途的中國,將變為一個動亂不安的沒有前途的中國。 全黨和全國人民都要充分認識這場鬥爭的嚴重性,團緒起來,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堅決維護得來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維護憲法,...

20161115-劉進圖:【人大釋法】評釋法風波(四)

劉進圖:【人大釋法】評釋法風波(四) 20161115 人大常委會就公職人員就職時如何依法宣誓一事解釋《基本法》,制定了多項香港原來法律沒有的新規定。到底這些新規定是否適用於過去已經發生的宣誓個案?換言之,人大釋法有沒有追溯力?獲立法會主席准許再度宣誓並成功進入立法會的民選議員劉小麗等人,會否因為首次宣誓無效被人大釋法效力影響而喪失議席? 贊成「人大釋法有追溯力」的法律觀點認為,釋法是解釋基本法條文的涵義,並非修改條文,因此應該追溯至基本法生效時(即1997年7月1日)便作如此解釋;按照基本法第158條,只有在釋法前已作終局判決的司法案件不受影響,其餘案件則要跟從釋法決定來作裁決。從這個角度看,法院若判斷劉小麗等人首次宣誓時不符合釋法決定羅列的準則,包括「真誠、莊重、準確、完整」地念完法定誓辭,便應宣告他們宣誓無效及喪失資格。立法會主席雖准許他們再度宣誓,但這准許違反了釋法決定,因此是無效的,釋法的追溯力會導致他們失去議員資格,其議席須補選。 倘沒「禁止反言」原則 會有何後果? 反對「人大釋法有無限追溯力」的法律觀點則認為,參照終審法院在吳嘉玲居留權案的先例,就算終審裁決後人大釋法,令終審法院的判決無法成為先例,及後新的居留權官司須按人大釋法決定來判案,但與吳嘉玲案同期的已入禀而性質相若案件,則應與吳嘉玲案作同樣處理,不受釋法追溯力影響,以免造成明顯的不公平。若法院參照這個先例,則劉小麗的司法覆核入禀在釋法前發生,便可不受影響,其他再度宣誓才成功的議員若在釋法後才遭遇司法覆核,則可能受釋法影響。 反對「人大釋法有無限追溯力」的另一法律原則是「禁止反言」(estoppel)。這是普通法制度裏一項很重要的根本原則。這個原則一方面承認司法機構對成文法例的解釋可以追溯至法例生效之時,另一方面則保護所有在司法解釋出現前的無辜行為。舉例來說,如果今次人大釋法羅列的宣誓準則,是由香港終審法院在判案中作出,法院毋須因此宣布過去所有不符合新解釋的宣誓行為都違法無效,因為過去宣誓和監誓的公職人員都是按照當時他們對適用法律的理解行事,倘若他們的理解是真誠而合理的,法院便不應該因為對法例有了新的解釋,而把過去合法的行為變成非法。 如果沒有「禁止反言」原則,釋法決定有無限追溯力,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非但今年9月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可能因首次宣誓無效而喪失議席,就...

20161114-劉進圖:【人大釋法】評釋法風波(三)

劉進圖:【人大釋法】評釋法風波(三) 20161114 如果人大常委會不釋法,特區法院會如何處理梁頌恆、游蕙禎兩人宣誓的司法覆核?人大常委會釋法後,法院對這宗官司和較早前梁天琦等人參選被阻的司法覆核,又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沒有釋法,高等法院對行政長官通過律政司長提出的司法覆核,有兩個可能的處理辦法,其一是尊重三權分立原則,不推翻立法會主席容許兩人再度宣誓的原來決定,因為立法會主席當時諮詢了法律顧問,是參照高等法院之前的判決先例,以及過去兩屆主席對宣誓問題的處理方法。換言之,是把球踢回立法會主席的場,讓他決定維持原判或改變立場。 高等法院另一個可能的做法,是接納律政司一方意見,認同梁游兩人的宣誓涉及故意侮辱宣誓效忠對象,與過去的誓辭「加料」個案不同,足以構成拒絕宣誓,按照《宣誓及聲明條例》宣布取消兩人的公職資格,立法會因出缺進行補選。這個做法比較符合大多數港人的意願,法律界也不會有很大意見,對其他已成功宣誓的議員也沒影響,本來是一個最適當的解決辦法。 高院已無法把球踢回立會主席 然而,人大常委會不願意給特區法院這個機會,搶先釋法,有基本法委員會港方委員認為,北京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律政司長不幸敗訴,便無法阻止梁游兩人進入議會。另一個解讀是,中央領導人要傳達強烈的信息,表明中央的底線,絕不容許宣揚港獨者進入立法會行使公權力,所以就算相信特區政府會勝訴,也要藉釋法展示立場,阻遏與梁游立場相近的人藉立法會傳播港獨思想。 不管是哪一種解讀,在釋法已成現實下,高院已無法不處理梁游兩人宣誓是否有效的問題,單單把球踢回立法會主席的場;但高院亦無法處理釋法引起的各種憲制與法理疑問,這些重大問題很可能要留待終審法院去梳理。現階段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况,就是宣布不論是按照釋法決定或宣誓及聲明條例,梁游兩人的宣誓都屬於「拒絕宣誓」,依法喪失議員資格。既然殊途同歸,就不用對釋法作過多解讀。 釋法決定改變梁天琦案前景 梁天琦案與梁游宣誓案不同。如果沒有釋法,梁天琦成功覆核選舉主任取消他參選資格決定的機會本來頗大,這是因為《立法會條例》雖然規定了參選人須簽署法定聲明,承諾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但沒有明確授權選舉主任去審查提交聲明的人是否真誠,也沒有列出審查聲明有效與否的準則,亦沒有訂出處理聲明引發爭議的程序。過去歷屆選舉都沒有發生...

20161112-劉進圖:【人大釋法】評釋法風波(二)

劉進圖:【人大釋法】評釋法風波(二) 20161112 為什麼人大常委會要就香港兩名立法會議員的宣誓問題釋法?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替釋法決定做說明時表示,個別議員「在宣誓時擅自篡改誓辭或在誓辭中增加其他內容,蓄意宣揚港獨主張,並侮辱國家和民族,被監誓人裁定宣誓無效。香港社會以至於立法會內部、立法會與特區政府之間,對上述宣誓的有效性、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宣誓產生了意見分歧和爭議,並由此影響到立法會的正常運作。鑑於上述情况……為有效打擊和遏制港獨活動」,人大常委會決定釋法。 就算有合理目的 仍要講究程序時機 所謂「蓄意宣揚港獨主張」,相信是指宣誓時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標語;「侮辱國家和民族」,相信是指用英文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名字時扭曲發音,「People's Republic」變了「People's Re-fxxking」、「China」變了「支那」。這正正是梁頌恆、游蕙禎兩名民選立法會議員首次宣誓無法生效並引發廣泛批評的原因,也是特首入禀高院尋求司法覆核的依據。換言之,人大常委會這次釋法,主要是為了阻止梁游兩人宣誓就職,藉此傳達中央絕不容忍港獨主張和侮辱國家民族。 梁頌恆和游蕙禎的幼稚及不負責任行為,相信大多數香港市民都不認同。中央政府對兩人的挑釁和侮辱強烈不滿,需要以嚴厲的表態來回應,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堂堂中國政府的身分,跟兩名「小學雞」議員截然不同,就算有了正當合理的目的(阻遏港獨主張和辱華言行蔓延),仍然要講究行事的手法、程序和時機,權衡利弊得失,經過廣泛諮詢、取得大眾支持後才實行。人大釋法對特區的法治影響深遠,是否必須使用人大釋法的手段來阻止梁游就職,值得商榷。 時機不對 過程倉卒混亂 首先,釋法的時機不對。高等法院因應特首入禀覆核立法會主席容許梁游再宣誓的決定舉行聆訊,案件已完成庭審階段,正等候法官頒布裁決。人大常委會選擇在這個時刻釋法,客觀效果是阻止香港法院依照普通法制度判案,強迫法院按照釋法決定來判案。這和《基本法》第158條有關解釋權的條文精神上有牴觸,也和過去4次釋法決定的做法不相符,對香港的司法獨立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基本法第158條的規定是特區法院在審案時可以解釋整部基本法,但對關於中央政府管理事務或中港關係的條文,在終局判決前要提請人大常委會解釋。人大常委會對特...

20150909-蔡增家:這是日本國力強大的根本原因:尊重專業

蔡增家:這是日本國力強大的根本原因:尊重專業 2015/09/09 開設政大超人氣通識課「從漫畫看日本」的蔡增家教授,在其著作《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 》中,從日本漫畫深入探討了日本人對於「尊重專業」的精神。「工匠精神」最是台灣該學習的。 尊重專業的工匠精神 日本是極度尊重專業的國家,不論你是在任何職位,從事任何工作,只要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做到頂尖,在日本社會便會得到相當崇高的地位,因此,日本便把具有特殊專長的專業人士,稱為「工匠」。 到過日本旅遊購物的人,一定會大加讚嘆日本服務業的貼心與無微不至。當你買完東西,不論價格多寡,店員一定會幫你把物品提到門口,親自把物品交給你,之後再深深的一鞠躬,直到你離開他的視線,這種讓人深感尊重及窩心的服務方式,頓時讓人忘記日本的高物價,也免除了血拼的罪惡感,這也難怪台灣赴日本旅遊的人數,雖然只居赴日觀光的第二位,但是若以人均消費數量,台灣卻是高居第一,遠遠地把韓國及中國大陸拋之在後。 而日本之所以能把服務業以人為本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並不在於管理,也不在於制度,主要在於日本人對於「專業」的尊重。日本是極度尊重專業的國家,不論你是在任何職位,從事任何工作,只要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當中做到頂尖,在日本社會便會得到相當崇高的地位,因此,日本便把具有特殊專長的專業人士,稱為「工匠」。 為了要尊重「工匠」的專業,在日本,不論是製作和服的裁縫師,製作木屐的木匠,亦或是演奏三味琴的琴師,或是表演能劇的演員,他們的收入與薪資都比一般行業要高出許多,以高收入、高社會地位來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傳統文化,以延續傳統的工匠精神。試問在台灣,有多少人能夠以表演布袋戲及歌仔戲維生?這也難怪台灣傳統文化的延續,顯得岌岌可危。 制服下的專業精神 而為了要凸顯每個行業的專業,日本發展出所謂的「制服文化」,在日本各行各業都會有其專屬的制服,連工地的建築工人都要統一在頭上綁上白色毛巾,穿著寬口的燈籠褲,而「制服文化」也顯示出從業人員對於自己工作的高度尊重。但是在台灣,除了白領階級及從業人員之外,又有多少勞動階級會以穿著制服,來顯現出對自己工作的尊重。 而一個國家到底尊不尊重專業,我們其實可以從該國的鈔票可以清楚看出。在過去台灣的鈔票上的肖像,大多是政治人物,不是蔣介石,就是孫中山,最近才將千元大鈔改為三個小孩。反觀日本,萬元...

20170425-石琪:《伊朗式遷居》心理奇案

石琪:《伊朗式遷居》心理奇案 2017/4/25 — 9:52 繼《伊朗式分居 (A Separation) 》和《伊朗式離婚 (The Past) 》後,伊朗名導演法哈迪 Asghar Farhadi 這部新作又在歐美得獎,包括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劇本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這是法哈迪第二次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第一次是六年前《伊朗式分居》,成為歷來首部伊朗片得奧斯卡獎,在美國政府和伊朗官方長期敵對之下別具意義,他領獎致詞亦表達和平訊息。今次他拒絕赴美參加頒獎禮,但由別人代讀領獎講詞,抗議特朗普的排外政策。 其實《伊朗式遷居 (The Salesman) 》受美國啟發。此片原名「推銷員」,向美國阿瑟米勒名劇《推銷員之死》致敬,戲中戲就排演該劇。法拉迪還聲稱,今日德黑蘭急劇發展,發生很多社會問題,近似阿瑟米勒時代的美國。 至於劇情本身,跟法哈迪上兩部影片同樣環繞着夫妻關係和家庭煩惱。特別的是今次還有血腥奇案,尋兇之謎。 片中夫妻都是比較西化的伊朗文藝人士,丈夫當教師兼演員,妻子亦是劇團好戲之人。由於舊居變危樓,搬往新居,那知太太被不速之客侵襲。編導以細緻寫實手法,描述兩夫婦的生活與心態都受到嚴重打擊。 男女主角演得出色。開明美麗的太太遇襲後失魂落魄,逐漸恢復正常。丈夫細心體貼照顧愛妻,然而內心非常痛苦,私下千方百計追查兇徒,要進行大報復,比受害妻子更不能釋懷。結果找到仇人,郤又陷於深重的道德矛盾。 《伊朗式遷居》的侵襲案,和保羅韋浩雲導演,伊莎貝雨蓓主演的法國片《烈女本色》差不多,但拍法完全不同。《烈女》是不道德對不道德,你變態我更變態!這部伊朗片則保持傳統道德觀念,施襲者也不是壞蛋,只不過意外出事失控,最後慘受「報應」還很可憐,弄到男女主角都於心不忍。 此片刻劃兩夫妻的心理變化最可觀,尤其微妙的是男女主角在劇場演出《推銷員之死》,然而實際上施襲者才是瀕於死亡的推銷員。不過,案情吞吞吐吐,交代不大清楚。那個施襲者的年齡與體能是否足以施暴?亦成疑問。整體來說,我覺得此片導與演都好,但劇本未夠完善。 相比之下,去年逝世的基阿魯斯達米就真是伊朗電影一代宗師,後輩法哈迪目前尚未及得上他豐富多采。當然,法哈迪的心理寫實手法和引導演員發揮方面,都值得欣賞。而伊朗社會跟其他回教徒眾多地區同樣,面臨現代化發展與傳統道德的演變,情...

20170424-紐約時報中文網:流亡富翁郭文貴被Facebook短時禁言

紐約時報中文網:流亡富翁郭文貴被Facebook短時禁言 2017年4月24日 孟寶勒 2016年,郭文貴在倫敦。 香港——郭文貴是目前住在美國的中國出生的億萬富翁,他最近公開指責中國共產黨高級官員的家屬腐敗。上週,中國政府要求國際刑警組織發出逮捕他的通報。 週五,Facebook暫停了郭文貴的帳戶。在郭文貴公開抱怨了這個舉動之後,Facebook表示,暫停帳戶是個錯誤,他的帳戶已被恢復。 這件事發生的時候,中國政府正展開全面攻勢,以回擊這個行為古怪的億萬富翁。事情凸顯了Facebook不斷面臨的一個問題,這家公司必須在擁有近20億用戶的網站上管理各種各樣的情況,從沒有禮貌,到高利害關係的政治鬥爭等。 Facebook一直在長期公開地向中國獻殷勤,雖然中國屏蔽了這個社交網路,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用戶數。《紐約時報》去年曾報導,作為其進入中國市場努力的一部分,Facebook已經開發出一種讓第三方審查社交網路的工具。 週五的午夜剛過不久,郭文貴在Twitter上發了一個帖子,說他在Facebook上的公開帳戶已被暫停。 「這是什麼意思.Facebook給屏蔽了?」他在推文中寫道。「這真是把他們嚇壞了!這能阻止我爆料嗎?這真是無法無天了!這個很有意思.他們的恐懼與擔心讓我覺得我的各種證據的價值比我想像的還要大!」 有些人在郭文貴帖子下面的評論中張貼了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中國政客高姿態會面的照片。 Facebook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公司自動化的審查系統錯誤地暫停了郭文貴的帳戶,在及時對這一錯誤進行調查之後,很快恢復了他的帳戶。該發言人說,暫停帳戶的確切原因很難確定,她還說,公布原因可能會讓一些人操縱公司的審查系統。 郭文貴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郭文貴也是川普總統擁有的馬阿拉歌度假莊園的會員,他在一週中吸引了眾多的關注。郭文貴於上週三接受了美國之音的採訪,他曾表示會在採訪中提供「核彈級」的腐敗爆料,就在採訪前的幾小時,中國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逮捕這位億萬富翁。美國之音的一名官員說,中國政府曾向他們施壓,要求他們不播放採訪。 自從兩年前收購一家證券商的買賣沒做成之後,郭文貴一直在中國境外居住。據來自《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中國政府指控他向前高級安全官員行賄6000萬...

20170424-BBC:朝鮮建軍節之際習近平就半島危局警告誰?

BBC:朝鮮建軍節之際習近平就半島危局警告誰? 2017年 4月 24日 特朗普和習近平美國時間4月7日在佛羅里達棕櫚灘的海湖莊園首次見面。之後4月12日及4月24日都通了電話。 朝鮮在建軍節之際可進行新的核和導彈試驗,半島危局再度升溫,中美元首第3度通話之際習近平罕見發出警告。俄國批評朝鮮。 本周二(4月25日)朝鮮將迎來建軍節,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是朝鮮是否會在此前後實施第6輪核試或者試射導彈,使得朝核危機進一步升級。 在這一形勢之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4月24日)通電話,就朝鮮半島情勢"交換意見"。 特朗普批評朝鮮繼續窮兵黷武,平壤的行動破壞朝鮮半島局勢穩定。 習近平也警告說,"中方堅決反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行為,同時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做加劇半島局勢緊張的事"。 到底誰的行為"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誰在"做加劇半島局勢緊張的事"? 習近平特朗普就朝鮮緊張情勢再次通電話 耀武揚威 近幾個月以來,朝鮮核和導彈危機不斷升溫,影響到了東北亞地緣格局的平衡。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是否會改變過去美國政府政策,以武力應對朝鮮問題,成為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參觀養豬場圖片版權AFP PHOTO/KCNA VIA KNS 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際,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參觀養豬場。 在這一危局之下,朝鮮半島對立雙方不僅沒有實際降低敵對嗓門,反而以言辭或行動加強了對抗態勢。 在朝鮮方面,朝核和導彈試驗不僅沒有因為聯合國制裁加強有所收斂,其政府和軍方的高級領導人反而強烈批評"針對美韓"軍事動作。其官媒甚至不點名指責中國經濟制裁。 朝鮮官方的朝中社引述 "金日成金正日主義青年同盟中央委員會"發言人23日發表聲明說,對於"美國和韓國此前聲稱的'先發制人打擊'",朝鮮500萬青年會"拼死維護朝鮮的尊嚴"。 "炸成碎片" 聲明稱,若敵人稍有挑釁動靜,"用核炸彈武裝起來的500萬青年大軍一旦大怒,便將其炸成碎片"。 近期朝鮮高級官員也一再對外聲稱"核戰對核戰"...

20170425-李怡:羅素的自由十定律

李怡:羅素的自由十定律 2017年04月25日 世道人生 2005年,曾任財長的經濟學家Lawrence Summers,在一次午餐會上說女性數學能力低,不適合做科研。他非常認真地用各種數據支持自己的看法,但惹惱了女權主義者,一位女教授當場退席抗議,聲稱拒絕任何解釋。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James Watson2007年在訪問中說:「對非洲的未來,(我)覺得十分悲觀,因為我們的政策都基於非洲人智力和我們是一樣的,但所有的實驗都證明這個假設是不正確的。」他指的實驗,來自一本由兩位學者寫的書《The Bell Curve》,書中指稱,從過去心理學家所作的IQ試驗中,黑人平均落後白人IQ約15點。因碰觸到種族禁忌,Watson的話引起強烈抗議,這位79歲的重量級科學家被迫離開由他擴建的實驗室,提早退休。 女權主義、種族平等主義這些在社會已凝固成不可碰觸的「政治正確」觀念,變成言論的誡條。說女性數學能力差,並沒有否定女性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女性的溫柔、細致、感性在從事藝術等工作可能較男士優勝。說黑人平均IQ較低,也不否定黑人在體育運動或歌唱方面有長處。總之,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不應該受政治正確限制,否則就會使人的思想設限,無法發揮創意。最極端的情況,是我們看到一些沒有自由的國家或地區,在涉及「因時制宜」的黨政策的所謂研討會上,都變成眾口一詞的自慰同樂會。 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被諾獎稱為「言論自由最勇敢的君子」,他提出自由的十大定律,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一、凡事不要抱絕對肯定的態度。 二、不要試圖隱瞞證據,因為證據最終會被暴露(另方面,對任何人的指控或標籤,都需要提出確實證據)。 三、不要害怕思考,因為思考總能讓人有所補益。 四、有人與你意見相左時,即使這些意見來自你的親人,也應該用爭論去說服他們,而不是用權威去征服,因為靠權威取得勝利是虛幻而自欺欺人的。 五、不要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六、不要用權力去壓制你認為有害的意見,因為如果你壓制,其實只說明你自己受到了這些意見的壓制。 七、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恐懼,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八、與其被動地同意別人的看法,不如理智地反對,因為如果你信自己的智慧,那麼你的異議正表明了更多的贊同。 九、即使真相不...

20170424-風傳媒:不靠石油了!?石油大國急轉型另謀財路 沙國積極推動「願景2030計畫」

風傳媒:不靠石油了!?石油大國急轉型另謀財路 沙國積極推動「願景2030計畫」 韓亞庭 2017年04月24日 09:16 風傳媒 自從1938年在阿拉伯沙漠發現石油以來,沙烏地阿拉伯就當仁不讓地坐上「石油大國」的寶座,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裡呼風喚雨,讓沙國王室過著優渥的生活,在全球買地置產,甚至是蓋城堡,但自從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讓他們嚐到預算赤字的苦頭後,沙國決定主動出擊,讓一直以來的國營石油公司在2018年上市,吸引外商投資,沙國國王也因此在今年大動作到亞洲各地出巡。 。。。。。。 http://www.storm.mg/article/254859 韓亞庭 風傳媒

20170421-BBC中文網:人民的名義:戲外有戲,現實比劇情更精彩

BBC中文網:人民的名義:戲外有戲,現實比劇情更精彩 2017年 4月 21日 郭文貴之前爆料多次引起中文網絡轟動 《人民的名義》這部寫實風格的反腐電視劇在中國熱播引起轟動,在中國這個缺乏共識的社會中"反腐"似乎成了輿論共識少有的幾個"公約數"之一。劇中的許多精彩台詞也被廣為流傳:"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壞事,現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好事","一些幹部,其素質已經遠低於一般國民素質了"。 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這部反腐劇似乎成了揭秘官場神秘和黑暗的教科書。由於作品突破了以前的尺度,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官場政治,所以還有人說這部戲簡直就是一部官場入門必讀。 觀察:郭文貴「爆料」風波的看點 這部吸引中國觀眾眼球的熱劇也受到英國媒體學者戴雨果(Hugo de Burgh)的關注。他認為《人民的名義》提供了很多信息,讓大家知道中國政府如何運作,揭示了普通人,富人和高級官員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及這個體制的弊端。 他認為該劇還揭示社交媒體的巨大力量,其具有的顛覆,犯罪以及控制潛力。戴雨果還說,看過這部劇,你就不能說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掩蓋社會的真相。 比劇情更精彩 就在《人民的名義》在國內火播,富商、高官和官二代互相利用巧取豪奪的劇情吸引觀眾的時候,海外也開始了一場揭黑幕的大戲。神秘富商郭文貴在美國之音中文直播視頻採訪中把揭秘矛頭指向中共最高領導層,觸及中共反腐最高領導人王岐山的親戚同擁有億萬資產的中國公司的關係。 就在郭文貴播放"音頻證據"揭秘中共高層「黑幕」時候,這部海外"反腐劇"出現劇情反轉,美國之音突然未加說明中斷了計劃3小時的直播,引發諸多猜測。有人說壓力來自中國,美國之音高層屈服。還有人要抓美國之音內部的中共特務。 在美國之音預告要視頻3小時全程現場直播郭文貴爆料,說這位富豪要有「核爆」級的爆料的時候,中國向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知,要通緝郭文貴。與此同時,中國釋放網絡視頻,香港鳳凰網也作了報道,借所謂知情人之口大揭郭文貴的"劣跡"。他被指向前國家安全部副部長馬健行賄6千萬元人民幣,但郭文貴否認了對他的指控。 之前兩次視頻轉播郭文貴爆料的明鏡網的負責人何頻在美國之音短播後發推特評論說:...

20170425-呂秋遠:我們來談「做自己」— 有時候聽起來很矯情的三個字

呂秋遠:我們來談「做自己」— 有時候聽起來很矯情的三個字 2017/4/25 — 9:41 資料圖片:日劇《四重奏》劇照 律師你好,我是一個高二生,平常都有關注您的發文!我現在好困惑。我常常被說成「幼稚」,因為我不會刻意去陪笑臉,或者是刻意跟不認識的人裝熟等等(舉例),因為我覺得好虛偽。我們的高中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小型社會了。同學告訴我「這個世界你不虛偽,你活不下去。」請問律師,我常常聽到人說要保有真心,不要怕做自己,這種人是怎麼在現實生活中活下去的?我現在好想去隱居,現實真的這麼可怕嗎?如果真的想存活,有辦法做自己而不虛偽嗎? *   *   * 我現在回文都以國中生與高中生為優先,是因為他們比起成年人,更需要別人的傾聽。況且,對於這個陌生人釋放壓力,是不會有負擔的。有些事情,當文字寫完,就會發現自己的思緒變得更清明。 我們來談「做自己」。這句聽起來很容易白目,有時候聽起來很矯情的三個字。 「當你開始學會說謊的時候,歡迎進入成人的世界。」 這世界並不是要虛偽才能活得下去,而是需要實力。不然你問問川普,他現在會不會對希拉蕊虛偽?他不會,因為他贏了。你有實力,你不會需要虛偽,而是別人會對你虛偽。你可以任性的要誰滾蛋、不想見誰、隨時下班、不想賺錢。你很真實,因為你有實力。 而那些人對你虛偽,是因為他們懼怕你、逢迎你,想要從你身上得到什麼利益,所以他們會稱讚你好,你的所有決策都是對的,天縱英明、不可一世,所有的恩寵,都會聚焦到你身上,因為你行,而他們可以從你的喜怒中,得到許多好處。 另一種做自己,則是根本不在意後果。他沒有實力,但是不負責任。不在意後果,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無欲則剛,另一種是欲壑難填。無欲則剛,他什麼都不怕,所以管別人去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另一種則是他以為可以掌控一切,所以他不擔心任何事。他不用虛偽,當然別人也不會對他虛偽,這時候就會到處撞牆,但是仍然直拗的認為在「做自己」,只是這個自己,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所以,我在告訴你,要讓自己強大,然後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當然不是。孔尚任的《桃花扇》裡是這麼說的:「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永久的強大。你可以在某段時間騙過所有...

20170425-陶傑:失序資本主義的時代

陶傑:失序資本主義的時代 2017年4月25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 狂人總統杜林普上台、英國退歐,歐洲右翼愛國勢力復辟,2017 年有如上世紀俄國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 1917 年,百年後回顧,將會是歷史關鍵的一年。 杜林普和退歐公投,皆英美兩國平民向精英、以及二十年來的「全球化」宣戰。英國工業經濟學家穆禮(Robin Murray)最新宣佈:英國經濟已經進入「後福特時代」(Post- Fordism)。密集的工業生產,包括科技管理,以 20 世紀初福特汽車為代表、以工業商品為經濟主導的傳統資本主義正式結束,世界進入一個所謂「失序資本主義」(Disorganized Capitalism)的時代。換句時髦的話:當二百年來的西方資本主義「碎片化」之後,資本主義的面貌和性質又是甚麼? Disorganized Capitalism ,簡稱 DC,是全球化造成的後遺症:工業革命之後,出現了資本、中產專業、產業工人和知識份子的「階級」(Class)。一百年來,世界經濟的動向,都由工業化之後的「階級」來劃分決定。 但在全球化之後造成的「失序資本主義」,就是 iPhone 手機和電腦網絡,已經搗破了本來的 Class Structure。階級不再是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分類。 新的社會動盪和衝突,換言之,不再是由馬克思到香港長毛標謗了一百多年的「階級鬥爭」為主流,而是換了一種結構面貌,成為「身份鬥爭」:性別、性取向、種族、宗教、環境。以上五大元素決定了世界以「身份」(Identity)類別,而不再是上流資本社會、中產階級、工人和貧民社會的階級之分。 「階級」的分線界模糊了,轉而「身份」的認同意識更強烈。這是二十年來地球一體化帶來的影響。左派和「政治正確」思想運動,已經將全世界的人類意識改組。1945 年後出生的嬰兒潮,在 60 年代進入青年期,現在「戰後嬰兒潮」世代已經年老,面臨被邊緣化而退位的前景。 戰後嬰兒潮世代,以克林頓和貝理雅為意氣風發的代表。但隨著希拉莉的敗選,貝理雅備受批判,二十年間網絡發達,高科技發展神速,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崛起,「工業」兩個字已經漸成為歷史名詞。「身份認同」取代了「階級意識」。 而香港五年來,梁振英雖然一手掀起「港獨」,但錯有錯著,他在不知不覺之間激發了香港年輕一代的「本土意識」。隨著「本土意識」...

20170405-李美:【影評.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帶笑的純樸,含淚的邪惡

李美:【影評.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帶笑的純樸,含淚的邪惡 發佈日期:2017-04-05 18:45最後更新日期:2017-04-17 15:56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2433 一看劇照,便被畫風吸引。由柔和的色彩、到唯美的畫面,《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乃一齣純樸的治癒電影; 然而,隨著故事發展,則愈是想治癒、就愈是感覺痛,電影絕對笑中有淚,淚都在心裡淌。導演片渕須直不愧為宮崎駿愛徒,本片甚至青出於藍,勝過師父近年好些作品。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日語《この世界の片隅に》,或譯《這個世界的角落》)並不令人大笑大哭,也沒甚麼官能刺激,一切都是那麼細膩,一切都是點到即止;當今世代,要找如斯拒不煽情、只求引起內心悲憫的電影,無疑不易。看過電影之後,難免會為故事中的人與事,嘆息一句:何必如此?倘若真有時光倒流的話,這才真箇必須重頭來過! 另一超越時空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人氣絕對遠勝《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單計票房收入便已超出10倍(這乃暫時數字。前者較後者早了2個半月在日本公映,也早了4個半月在香港公映)。不過,叫好與叫座或是永遠敵人,《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非但被選為日本年度觀眾滿意度第一動畫,還在日本電影學院大獎贏得最佳動畫,更是繼《龍貓》之後第二套獲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的動畫,迄今為止累積獎項多達26個之譜。 確然,《你的名字》有齊各項賣座元素,理所當然地超前領先《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惟論其他方面,後者到底未必輸蝕;這或非大眾口味之選,卻必然是齣成熟的、讓人回甘(或回苦)的電影。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雖是一套以愛情掛帥的電影,但毫無疑問,主軸其實圍繞在「反戰」二字。 必須一讚的是,反戰電影往往煽情,但本片卻刻意避免催淚。兩個最佳例子,莫如主角鈴的姪女晴美慘被炸死,電影選擇以側寫交代而沒血肉模糊、悲天憫人的畫面,以及到了核爆一刻,亦僅用一個閃光鏡頭帶過,不見甚麼屍骸遍野、痛苦悲鳴的情景。然而,以上兩例僅屬個別例子,更加重要的,乃整齣電影的主調氣氛都是輕鬆的、詳和的,由角色們的對白、到角色本身的設定皆然,正所謂笑中含淚,都冀透過治癒手法止住觀眾淚水。 鈴的角色設定,...

20170424-陳韋安:宗教改革與香港教會系列(三)宗教改革留下甚麼信仰遺產給今日教會呢?

陳韋安:宗教改革與香港教會系列(三)宗教改革留下甚麼信仰遺產給今日教會呢? 22:32 24/4/2017 宗教改革留下甚麼信仰遺產給今日教會呢? 容許我直截了當的說:宗教改革其實沒有留下甚麼實質遺產給今日教會。 我的意思是:就內容而言,宗教改革對今天教會沒有很大值得參考或反省的地方。最少,宗教改革所提出的「四個唯獨」——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今天大概沒有一個新教教會違反以上四個原則。無論教會有多麼的不濟,她們都輕易符合以上宗教改革的「四個唯獨」。因此,我要說,思考宗教改革對今天香港教會的反省,不是將昔日的處境、昔日的改革、昔日的內容,套用到今日的處境作為答案。這完完全全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宗教改革的精神正是對舊有傳統作反省與更新——我們若是依仗五百年前留下來的傳統,這豈不是一件很不「宗教改革」的事嗎? 《機動戰士高達》亞寶的金句:「人類總要重複犯上同樣的錯誤。」究竟這句話對教會來說是真的嗎?教會會犯上同樣的錯誤嗎?我要說,從本質上來說:「是的。」但是,從錯誤的內容而言,教會卻不會重複犯上同樣的錯誤。 教會是一個很特別的羣體。當問題出現,教會解決這問題以後,她就會將問題的解決方法變成「教義」,然後教會就以這教義提防自己再犯錯。舉一個例子,宗教改革就是如此。過往天主教犯的錯誤是強調人的行為,新教就以「因信稱義」作為解決方法。然後,「因信稱義」就成為新教的核心教義。因此,可以這樣說:「放心,教會是不會重蹈覆轍的。」教會不會犯上昔日的錯誤。不過,雖然教會不會重蹈覆轍,但是教會卻永遠會遇上另一個錯誤。這「另一個錯誤」,卻弔詭地不容易被發現,甚至一直被公認為「真理」。因此,或者可以說,教會只會重蹈覆轍地以為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沒有錯誤。 這正是教會的問題。今日教會不會再重覆犯上宗教改革的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信心。最大的問題卻是這個:今天教會以為,只要自己沒有犯上過往的錯誤,就以為自己沒有犯錯誤。 因此,「宗教改革」這四個字,唯一能夠應用於今日的,只有「改革」這兩個字。除了「改革」以外,宗教改革在內容上沒有甚麼值得我們今天反思的地方。除了「改革」以外,今日香港教會沒有任何改革的參考。教會只能再次回到聖經的基礎、聆聽聖靈的聲音,勇敢地發現新的問題。很弔詭:歷史告訴我們——歷史不能完全幫助我們。這一代的問題,只有這一代...

20170420-陳韋安:宗教改革與香港教會系列(二)教會永遠是最後一個醒覺自己犯錯的人

陳韋安:宗教改革與香港教會系列(二)教會永遠是最後一個醒覺自己犯錯的人 20170420 正如前文所述,宗教改革不只是「更新」或「量與質」的加強,而是徹徹底底的改變。這意味着宗教改革必然是一場神學上的改革——關乎真理的改革——教會審視自己,並且推翻自己一直宣告為「真理」之事,並將這「真理」宣告為「錯誤」。 因此,一場作為真理改革的宗教改革,它註定是一項無比艱鉅的任務。艱鉅,並非因着改革內容的複雜性或難度,而是因着「宗教改革」正與「真理」對着幹,它要拆毀一道前人建立的「真理之牆」。 宗教改革是一場對抗「真理」的過程。宗教改革不是純粹、簡單、表面「真理」與「錯誤」的對立,而是一場真理與「真理」的對立。這個加上引號的「真理」,正暗示了這「真理」的詭異。它是真理的「部分」,卻不是真理本身;它過去一直被認定為「真理」,卻並非上帝的永恆真理;它與真理極度相似,卻並非真理。因此,教會的錯誤並非以「錯誤」的姿態出現,而是以「真理」的姿態出現。它是「真理」的錯誤。因此,宗教改革作為真理的改革,正是從這恍如真理的「真理」之中,重新分辨、修正與更新。 五百年前的馬丁路德,正在進行如此的事情。馬丁路德反對贖罪券,正是將教會本來一直被認定為真理、屬靈之事重新判斷為「錯誤」。說贖罪券是「屬靈」的,因它當時乃是關乎信徒靈魂之事。說贖罪券是「真理」,因它是當時教會最高權威所發動之事。然後,我們問:為甚麼當時只有馬丁路德走出來指出贖罪券的問題?難道只有他一人看得懂聖經嗎?難道只有他懂得神學嗎?當然不是。 因此,宗教改革提醒我們:教會永遠是最後一個醒覺自己犯錯的人。為甚麼?正如先前所說所說,教會的錯誤永遠與「真理」藕斷絲連。教會的錯誤總是隱藏於真理的宣講內;教會的錯誤總是帶有屬靈的外貌;甚至,教會的所犯的任何錯誤永遠都有看似是權威般的「聖經支持」。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 讓我們回到聖經的教導。聖經記載有關「金牛犢」的故事,正正說明了教會錯誤的陰晦性。金牛犢的故事是個怎樣的故事呢?它其實是關乎於敬虔、屬靈、委身的故事——卻蘊藏教會巨大的問題。亞倫對以色列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出32:2。)整個金牛犢敬拜是一場敬虔運動,並且源於人們的敬虔與委身——他們都將自己的金器奉獻了!它源於屬靈的權柄——阿倫。更重要的:金牛犢的敬拜其實是「耶和華的敬拜...

20170419-劉天賜:一生都在講故事

劉天賜:一生都在講故事 20:49 19/4/2017 人類的咀巴果然了不起,其他動物可言,但不能說(講)故事。這是創作的一種表現。創作、須表達的,手舞足蹈、身體語言、肢體表達,用手寫、用手畫(結繩)以至拍成硬照、拍成活動畫面,發出聲響等等,都不及說出來直接。我們一生都在說,且是說事情。 我們必要學好這種表達意思的方法。記得五十年代唸幼稚園及小學階段,課程中便有『說話』堂,講故事課。老師教學生講動聽的故事,其實教導組織一段表達方式。老師們也在講故事,說得很動聽。那時,並末有電視,只有收音機,大家靠耳朵和腦袋的幻想力、聯想力享受。而實際上也從中偷師學了說故事,學了怎樣表達自己。 現在,無論大人物或升斗小民皆不能簡簡單單說幾句得體及達意的話。不能及懼怕站在眾人面前表達,更不知措辭了。 金庸先生交帶編輯編副刊有『五字真言』:『短、趣、近、物、圖』適用於講述上的表達。 短,不要長篇大論,表達意思須要言簡意賅,這便是閣下的修辭學修養了。懂得運用合適的詞語,成語,俚語,無論是四言,五言,七言皆一句話包含了千字的意思。運用合適,令受眾倍覺言之成物,感受到幽默感。當年,鄧碧雲大老倌問我有關劇集《季節》何時完結,不能透露,答了一句『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乃一例。 趣,表達並不一定要如『楝篤笑』,句句話都令受眾發笑的。決不能悶。我給電臺同仁的忠告是,廣播節目非上課授業,乃要聽眾感到開心,必要『生鬼』,即是活潑。榕樹頭講古佬說書乃一盆生意,聽者稍悶即離開,故此,表達方式便生鬼有趣。可惜,很多同仁太過『保衛自己的身段』,不願生鬼。曾有食古不化之徒更謂:『君子不重則不威』,誤解了先師之意。 近,即取材靠近之事。洋人交際喜用今天的天氣開啟話盒子,取『近事』也。愈近身邊的事愈有感情,愈有一己之意見。容易產生共嗚,即使聽者竟見不同,卻引起了興趣欲知多一些,較為細心聆聽了。近事,無論國際或本土時事、花邊、都市流行語等,都須緊貼。今人說是『不離地』也。 物,言之有物。此『物』即是普眾大眾認識的東西。表達意思,切不可『脫離群眾』。大教授不在授課,不必說其科學的術語,不必拋其術語之書包。例如:說到『內容』,不必說『文本』,很多人不知『文本』是什麼?不必說理論,理論很悶的,令受眾傷腦筋,如我們向普眾大眾表達,便要『雅俗共賞、深淺共融』,不可深,寧可淺。 圖...

20170423-【世界閱讀日】數碼洪流裏,我們何以戀棧實體書?

【世界閱讀日】數碼洪流裏,我們何以戀棧實體書? 撰文:黃珮瑜 發佈日期: 2017-04-23 07:00 最後更新日期: 2017-04-23 13:34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5966/?utm_content=buffer50c6a&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hk01&utm_campaign=buffer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大家最近一次拿起書本又是何時? 對於科技的演進,我們甚少抗拒。不過我們熱切擁抱新科技的同時,卻又因循守舊地不肯轉投電子書的懷抱,到底這種紙本書情意結是怎麼一回事? 實體書帶來的多元感官如翻頁聲和紙香,都是電子書無法模擬的。(Getty Images)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資訊數碼化勢不可擋,不少人都預視紙媒將會沒落,實體書亦勢必成為夕陽產物。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2014年的一份報告甚至預測,實體書將於2018年全面被電子書取代。不過預測歸預測,在現實中,實體書不但沒有消失殆盡,其市場地位還愈趨穩固。美國去年首三季度的實體書銷售額,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1.6%,佔市場份額的68.6%。相反電子書的銷量則大跌18.7% ,佔市場份額的17.6%。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實體書的主要消費群是18至29歲的讀者,足見紙本書在年輕人心目中仍佔有重要地位。 《金融時報》評論員John Gapper分析實體書回歸背後的玄機,他認為與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商亞馬遜的營銷策略有關。亞馬遜當初為了推銷電子書閱讀軟件Kindle,以9.99 美元(約 78 港元)的低價出售暢銷書,令不少書迷轉投電子書的懷抱。這個做法引來不少出版商不滿,投訴亞馬遜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後來亞馬遜與五大出版商達成協議,將電子書零售價的定價權交還予出版商,亞馬遜不能再為電子書「大打折扣」催谷銷量。電子書加價,導致部分讀者轉而購買實體書,更重要的是,電子書閱讀器無法重現紙本閱讀帶來的觸覺經驗,而這些經驗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尤關重要。 目前亞馬遜已經開設了五間實體書店,未來還計劃開設更多。(網上圖片) 實體書提供的多重感官體驗令平面的文字多了一份立體感,例如翻書頁時的聲音,拿起書本會嗅到紙香,拿上手可感受到書的實質重感,逛書店也是...

20170423-郭梓祺:世界閱讀日:少時與此獨無緣

郭梓祺:世界閱讀日:少時與此獨無緣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插圖﹕Wilson Tsang 【明報專訊】那是「翰墨軒」的寫字樓,在銅鑼灣一幢舊式大廈二樓,走上去的樓梯頗別致。在門口的書架一下就找到了《臺靜農詩集》,見旁邊還放着一排排書畫冊,當然不會買,在圖書館借來借去又嫌重,接待小姐似乎不會理我,便坐下逐本翻。其中《四妙堂藏中國近代名家書畫》,有齊白石一幅「書卷」,只隨意畫了本線裝書,一行題字:「少時與此獨無緣」。哈哈笑了出來。接待小姐抬抬頭。 黎佩芬來電提起,才知道周日是「世界閱讀日」。想了想,與其談書,不如寫寫自己的閱讀經歷。此生頭二十年,書就是教科書,讀書當然只為考試。由少時與書獨無緣,到今天會寫文章談閱讀,已移居加拿大的母親,一定最覺得荒謬。 從小到大,母親都擔心我讀書不成。中三學期末,學校有淘汰試,考二百以後的都給踢走。結果我考一百九十六,沒事,捱了兩年,到中五開學不久,知道會考成績差,找學校又要填表又要影證件相又要用膠水剪剪貼貼,想起就煩,心中一驚,覺得應暫別NBA、《男兒當入樽》和籃球場,《至Goal無敵》、《實況足球》和足球場,把考試當成唯一戰場。 書桌 母親見我用心,大概覺得終於良心發現,安慰之餘,認為我在家中應有一個溫書的地方。家不大,連阿嫲和伯父住了六人,電視當然佔據正中, 我沒房間,母親覺得唯有近大門處放雜物櫃的地方不對着電視,有天又在樓下家俬舖看見上身是櫃、下身拉出是書桌的蔗渣板組合,書桌不用時也可摺起省地方,便落訂。父親沒說什麼,只是書桌來了,跟我一起把舊雜物櫃抬到垃圾站,放下時輕輕說了一句:「仲咁新淨,真浪費」。 那是「改善生活」與「節儉生活」的對揚,各有各偉大,只是有時並不相容。安置書桌後發現,不相容的,還有溫習的安靜,與日常的吵鬧。書桌離電視還是太近了,阿嫲的主要活動又是邊坐着晃動身體邊看電視。我很小就明白,地少人多,單是聲量,已不知可製造多少麻煩。母親常頭痛和失眠,偏偏阿嫲又有點撞聾,早就注定了無可挽救的婆媳糾紛。阿嫲是用柴生火一代的人,懂得用遙控把電視音量降低,本來已很神奇,但電視聲音太小,她其實聽不到,總不能只看着公仔走來走去。碰巧,那時知道有幾個同學會到牛池灣圖書館的自修室,而且其中一個很美,周六日便跟着一起去。 自修室 牛池灣圖書館設計有點怪,成人圖書館在六樓,但須先乘升降機...

20150202-吳老拍:愛情的美好與殘酷──專訪《推拿》導演婁燁

吳老拍:愛情的美好與殘酷──專訪《推拿》導演婁燁 2015/02/02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4/article/2349 (編按:本文將透露劇情,讀者請斟酌閱讀) 《推拿》是描述一群「盲人推拿師」靠自己過活的故事。這看似平淡不過的題材,才氣縱橫的婁燁導演卻將其拍成充滿戲劇張力的好片。盲人,被明眼的觀眾「看見」他們的生活,如同發生在你我周遭看得見的日常生活,觀眾投入其中,感受到真實情感的力量。不僅如此,婁燁更克服技術的重重障礙,用實驗電影的精神,運用像說書人的口白,開場演職員表是口白,片中角色動作與心理狀態,也都有旁白,搭配演員的日常對話,用心拍出「給盲人看」的電影。 ● 電影提醒觀眾:「他們,其實也是我們,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盲人眼睛看不到,我們忽略了他們,盲人眼盲但心眼亮,反倒是一般人眼不盲心盲。盲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片中寫實呈現出盲人們赤裸裸與毫無保留的慾望,讓明眼的觀眾感受到盲人與明眼人一樣,都渴望被愛與被需要。《推拿》講的是人性,是友情、是親情、也是愛情,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美好與殘酷。 《推拿》取材自作家畢飛宇的同名小說,他將常去南京家旁的盲人推拿店做推拿的經歷與感悟寫成小說,婁燁導演讚譽:「《推拿》小說是一幅微型的《清明上河圖》。」由《頤和園》編劇、也是婁燁的妻子馬英力改編為劇本,將小說散點透視的文字群像,改以影像敘事來傳遞文學精神。 ● 寫實與寫意之間,從容不迫 婁燁導演成熟的執導火候是成功的關鍵,就如同老子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各個角色關係戲分恰到好處,演員表現精采,職業演員演技逼真寫實,素人演員演出自然生動,不論攝影、燈光、美術、音效、配樂等環節也十分到位,展現全方位的調度功力。全片不浮誇,不躁進,如行雲流水,卻富有節奏感。鏡頭有著十分寫意的詩意影像之美,婁導在寫實和寫意的分寸拿捏游刃有餘,從心所欲。 《推拿》片中的生活場景,寫實描繪出盲人對情感的執念。王大夫(郭曉東飾)為了留住自己和小孔(張磊飾)的結婚基金,不被追討弟弟債務的黑道奪走,不惜以刀割肉痛苦自殘,以死明志的堅決,瞎子愛錢,連命都可以不要,背後是為了拼命守護和愛人得來不易的感情;推拿店老闆沙復明(秦昊飾)苦求不得的「美」的本質,不就是都紅(梅婷飾)一個始終沒有對小馬說出口...

20170304-鄺穎萱:【小企鵝×果籽】Leave me alone!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Leave me alone! 20170304 《Leave Me Alone》藉故事主人翁的故事,說明以厭惡的眼光看待身邊事物,只會變得苦上加苦。 今天介紹一本來自俄羅斯作者Vera Brosgol的繪本《Leave Me Alone》,故事主人翁是一名居於村莊小屋內的老婆婆,她有個大家庭,共有三十個孫子。冬天來到,她決定開展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為每人編織毛衣,要為三十人造衣服,當然不簡單。她從早到晚忙得團團轉,孩子呢?嬉戲打鬧吵個不休,有的隨手拿冷球來當波,拋來拋去,有的拿來當麵條餵小弟,有小鬼更離譜,拿毛冷來跳繩……。煩擾不堪的婆婆實在按捺不了,跳起來大喝一聲:「Leave me alone!」,就收拾行裝離開。她朝着森林方向,一路往前,終於找到一個不錯的地方,坐下來生火保暖,然後開始編織,這個時候熊人一家來到,對老婆婆感到很好奇,小熊更二話不說就拿起冷球把玩,大熊則想嚐嚐冷球的味道,婆婆以為自己在森林中總可以找到一方樂土,放心完成毛衣,卻遇上好奇的熊人一家,結果婆婆又是怒氣沖沖的收拾離開。 她努力翻過一座大山,找到一個光線充足的山洞,只要生柴火暖身,就可以專心繼續編織工作,未幾,遠處走來一群山羊,對到訪稀客十分感興趣,在她身邊擾擾攘攘,老人忍無可忍大喝一聲:「Leave me alone!」後又再次上路。走了頗長的一段路,越過高山後終於到達了月亮,幾經辛苦找到石椅,坐下來準備開工之際,一群綠色月球人發現了老婆婆,這班從未見過地球人的傢伙,居然拿來探測器在婆婆身上掃描,企圖發掘「怪物」身上的特徵,婆婆不勝其擾,再次大叫:「Leave me alone!」火大婆婆最後走入了漆黑一片的蟲洞,這兒絕對寧靜,讓她安安靜靜完成了編織小毛衣,之後她決定收拾行裝回家去,踏入家門,情況依舊,孩子們仍然嬉鬧追逐,一切沒有改變。 故事很簡單,面對日常生活種種無奈,很多時候我們無能為力,但是可以藉由心境的改變,讓自己豁然開朗,問題每每在於詮釋的角度,這決定了你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反之,如果你以厭惡的眼光看待身邊事物,只會變得苦上加苦。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曾經講過:「事物沒有好壞之分,是思想使其有好壞之別!」 讓我們覺得難過的,是自己這顆心;讓我們覺得愉悅的,也是同樣這顆心。當你了解,這顆心如何讓自己吃盡苦頭,同樣的一顆心也能讓我們離苦得樂。 ...

20170421-BBC中文網:人民的名義:戲外有戲,現實比劇情更精彩

BBC中文網:人民的名義:戲外有戲,現實比劇情更精彩 2017年 4月 21日 蒙克 《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寫實風格的反腐電視劇圖片版權XINHUA 《人民的名義》通過塑造反腐的好領導的形像給人帶來反腐信心。但在海外爆料中,郭文貴一直在現身說法,指中國的反腐是以黑反腐,以貪反腐…… 《人民的名義》這部寫實風格的反腐電視劇在中國熱播引起轟動,在中國這個缺乏共識的社會中"反腐"似乎成了輿論共識少有的幾個"公約數"之一。劇中的許多精彩台詞也被廣為流傳:"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壞事,現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好事","一些幹部,其素質已經遠低於一般國民素質了"。 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這部反腐劇似乎成了揭秘官場神秘和黑暗的教科書。由於作品突破了以前的尺度,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官場政治,所以還有人說這部戲簡直就是一部官場入門必讀。 財新傳媒赴港狀告郭文貴與港媒 那些曾捲入政治麻煩的中國商人 這部吸引中國觀眾眼球的熱劇也受到英國媒體學者戴雨果(Hugo de Burgh)的關注。他認為《人民的名義》提供了很多信息,讓大家知道中國政府如何運作,揭示了普通人,富人和高級官員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及這個體制的弊端。 他認為該劇還揭示社交媒體的巨大力量,其具有的顛覆,犯罪以及控制潛力。戴雨果還說,看過這部劇,你就不能說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掩蓋社會的真相。 比劇情更精彩 就在《人民的名義》在國內火播,富商、高官和官二代互相利用巧取豪奪的劇情吸引觀眾的時候,海外也開始了一場揭黑幕的大戲。神秘富商郭文貴在美國之音中文直播視頻採訪中把揭秘矛頭指向中共最高領導層,觸及中共反腐最高領導人王岐山的親戚同擁有億萬資產的中國公司的關係。 就在郭文貴播放"音頻證據"揭秘中共高層「黑幕」時候,這部海外"反腐劇"出現劇情反轉,美國之音突然未加說明中斷了計劃3小時的直播,引發諸多猜測。有人說壓力來自中國,美國之音高層屈服。還有人要抓美國之音內部的中共特務。 在美國之音預告要視頻3小時全程現場直播郭文貴爆料,說這位富豪要有「核爆」級的爆料的時候,中國向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知,要通緝郭文貴。與此同時,中國釋放網絡視頻,香港鳳凰網也作了報道,借所謂知情人之口...

20170421-谷德昭:天使的笑容

谷德昭:天使的笑容 2017/4/21 — 12:27 神,有神嗎?神存在嗎?寧願選擇相信沒有神,如果有的話,你為何那麼殘忍?你為何那麼狠心?讓那麼可怕的事情發生? 神父來探望,我緊捉著他的手:「人生為何那麼痛苦?神是否不愛我及我的家人?」神父了解我們的傷痛: 「神當然愛你們,神有祂的意旨。」「我不明白!」我怒吼,「我們是好人,為何讓我們受這樣的痛苦?」神父把我擁抱:「聖若瑟與聖母也是好人,他們也受了失去至親的痛苦。」我哭得聲音已經沙啞:「這不幸的事情對我做人的信念造成至大的打擊,我已失去了信念。」神父肯定地說:「當然不會,你當然不會失去信念。」 神父替我親愛的侄兒祖堯祝禱,臨離去前,他緊握著我雙手:「保重,神愛你及你的家人。」 人生的最痛苦莫過於此,痛苦充塞了身體每一吋空間,痛苦中想起侄兒的笑容,他曾說過他是天使,當時聽了便聽了,沒啥反應,但今天想起祖堯的笑容,近年他笑得並不多,但每次笑,都是發自內心真心的笑。祖堯已是昂藏六呎的青年,但他的笑仍如初生嬰兒般天真純潔,那是天使的笑容。 自身的痛苦,教我想到了別人的痛苦,世上還有很多像祖堯一樣善良而有愛心的人,因為他們的善良,總是把不開心往內心深處藏,於是容易受到情緒困擾,生活變得不開心。受到情緒困擾者的家人,同樣痛苦無助。 中國人社會,向來視情緒困擾病為忌諱,受困擾者本身及家人都有不讓別人知道的傾向,也有覺得情緒困擾病並不是病,無需看醫生服藥,自會痊癒。這種「逃避」、「自欺」的觀念,是正視情緒困擾病的大障礙。必需動搖這種舊觀念,改持開放科學的態度,面對情緒困擾問題。政府醫療體制當中,在情緒困擾病這課題上,也應與時並進,務求令病患者及早得到適當的協助。 現代都市人生活壓力何其大,為數不少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情緒困擾,如果不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後果非常嚴重。癌症是看得見的頭號殺手,情緒困擾是更可怕的無形殺手,奪去寶貴生命。 未來的日子,我與家人希望能夠為情緒困擾病這課題盡點力,分享一些經驗和體會,不敢說喚醒,但希望能製造聲音,令社會多關注情緒困擾病的嚴重性。   祖堯在世上的一生雖短暫,但若然能夠幫助別人,生命將會變得永恒。我將想到的跟家人分享,家人像看到曙光,也像是看到祖堯在天上綻放天使的笑容。祖堯走了,離開了,但精神卻在驅策我們。來!將傷痛變成力量,幫助有需要的人,讓...

20170422-劉天賜: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劉天賜: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19:01 22/4/2017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裡,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蝟法則: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

20170422-鄺穎萱:【小企鵝】貓樣哲學

鄺穎萱:【小企鵝】貓樣哲學 19:02 22/4/2017 中譯本名為《他們都看見一隻貓》。(蘋果日報) 從狗的角度,貓是又瘦又醜的怪物。 每年美國童書繪本界都會頒發凱迪克獎,這獎項不經不覺已超過五十年歷史,這個獎項是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知名繪本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1846-1886)。 今年的銀牌獎作品《THEY ALL SAW A CAT》,中文譯本《他們都看見一隻貓》亦已經面世,這本給孩子「看」的書,以插畫為主。故事創作源於作者布蘭登.溫佐(Brendan Wenzel)教授兒童美術的經歷。他曾經在尼泊爾教授兒童繪畫,班上的孩子很多時對自己創作成果不滿,總會認為可以做得更好,向老師說自己畫得這裏不似、那裏需改善,諸如此類。但在老師眼中,孩子作品根本就不應拘泥於畫得「一模一樣」的概念,因為作者深信藝術創作,每個人所表達的手法不同、想法亦可以有異。如果我們相信繪畫是人的一種自我表達方式,那麼不同的人與貓相處,自然各有體驗,人與動物之間有不同的互動、觀察,最後所呈現出來的貓。作者為了向孩子傳達這概念,就創作了《THEY ALL SAW A CAT》這繪本。 故事主角是一頭貓,裏面重重複複一句「這隻貓帶着他的鬍鬚、耳朵和爪子在世界行走……,加強了貓具有的特徵和一直在行走的動感。貓與十二頭不同品種的動物遇上,但在大家眼中的貓卻又完全沒有一處相同的地方。孩子眼中的牠既溫馴可愛更擁有一雙大眼睛,但從狗的角度,貓反變成了一頭身形不合比例,又瘦又醜的怪物,狐狸最愛追捕貓,所以牠們眼中的貓變成只懂東躲西藏、無故躍動、忽冷忽熱的傢伙;金魚從魚缸玻璃外望,所以這位兄弟面目模糊,在金魚的記憶裏,貓面相真的叫人說不清楚;至於世世代代都視貓為宿敵的老鼠,貓從來都是不安好心、面目猙獰,不管你是帝皇級品種,魔頭就是魔頭,改不了!與生俱來一雙複眼的蜜蜂,眼睛由許多個小眼構成,通過眾多小眼的晶狀體投射出來的影像,就像拼貼畫一樣,所以蜜蜂眼中的貓就是由不同顏色圓點拼湊而成的東西;雀鳥在天空飛翔,大部份時間只看到貓的背部;躲在貓背上的跳蚤,看到的是不同顏色的毛髮;還有蚯蚓、蝙蝠、蛇、臭鼬、牠們單靠感覺,感受到「貓」只是個溫度,或是以音波構成的外形。故事的結局,輪到貓看到水影照出的自己,究竟自己是甚麼的模樣呢? 其實,貓還是貓,可是在大家眼裏出...

20160531-徐承恩:讓六四記憶與大中華觀念脫鈎

徐承恩:讓六四記憶與大中華觀念脫鈎 2016年5月31日 在近幾年的六四前夕,總會爆發本土派與「大中華膠」之間的罵戰。今年港大學生會會長失言,又再觸動各界的敏感神經。六四是香港集體回憶中的大事,當然不能輕易的劃上句號。但我們必須先回顧1989年前後的往事,方能讓年輕人認同悼念六四的意義。 必須回顧1989前後往事 在70年代,香港可以說是一個準國族國家(Quasi-nation state)。麥理浩年代的社會改革,似已說明香港在管治上乃與中國區隔的空間,同時香港普羅大眾亦已建立獨特身份認同。新成立的廉政公署鼓勵港人舉報貪官,更令港人產生已享有政治權利的錯覺,覺得香港政府為香港人服務的政府。 但當時大部分香港人仍未有公民意識。以上種種皆不是香港自己爭取的。升斗市民以為只需為自己家人努力賺錢,就能享受現代文明之好處,卻不知道香港政府當時之善政,只是英國外交政治之籌碼。英國已暗中就香港前途與中國接觸,並修改國籍法斷絕香港人之退路。 當中國於1982年提出「十六字解決」,香港人才如夢初醒,驚覺其小天地是多麼的脆弱。之後的前途談判,是大國之間的角力,中國橫蠻地拒絕讓港人參與其中。香港人只能寄望於「民主回歸」的承諾,期望民主化能令香港人於中國的特區中當家作主。 但中國在簽訂《聯合聲明》後,反倒是拉攏權貴,要讓香港淪為替親中新貴服務的中國殖民地。中國阻撓香港政府引入代議政制,終令港府擱置於1988年引入立法局直選議席。《基本法》之起草,亦為中國官員及保守權貴主導,最終按查濟民的建議為民主進程設限。在切爾諾貝爾事故後,中國又無視香港人的請願,堅持按原計劃在香港旁邊興建大亞灣核電廠。一切都是中國說了算,自始至終都沒有香港人置喙之地。 香港人洩氣了,有以十萬計的港人決定遠走他方。就是最積極的民主派,也無力再動員大規模抗爭。那是1989年初的事。 但此時天安門學運展開了。在文革過後,中國出現過短暫的文藝復興,年輕一代對自由文明甚為神往,就如《河殤》所展示的那樣。學生藉胡耀邦之死,留守天安門廣場抗爭,為的是對公義的渴求、對自由和民主的嚮往。面對政府的抹黑,學生強調他們都是愛國的。但歸根究底,公義、自由、民主,才是運動的主線。 北京學生的熱情鼓舞了心灰意冷的香港人,燃起他們對自由的期盼,香港人同情學運,上街、集會、籌款,全民都激活起來。香港人基於樸素...

20170418-阮穎嫻:終身年金計劃的男女論爭

阮穎嫻:終身年金計劃的男女論爭 2017年04月18日 【明報文章】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將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計劃」),讓退休人士繳付一筆過保費後,終身提取年金。計劃為有相當儲蓄的退休人士包底,強化了世界銀行退休保障第三支柱個人儲蓄的保障(註)。 公營年金為何與私營爭飯碗 現時香港除生果金外無劃一無審查的退休保障,有資產者需靠自己籌謀退休生活。在環球投資環境動盪的低息環境下,計劃可令有相當能力的人士退休得到更佳保障。比起全民派錢,政府的荷包更鬆動。這個做法新加坡已實行一段時間,與公積金扣連。政府推出計劃,與逆按揭並駕齊驅,而且不強制購買,令退休人士有更多選擇。 右派會質疑為何計劃要公營,因私人市場已提供類似的年金計劃。私人計劃有一些分保證回報和投資回報,市况差整體回報就會下跌。要一次過或按年向保險公司繳交費用再逐年領取小部分的方式需要消費者對私人機構有相當信任,不信任致客戶少,參與者少則沒有效益,也不能承載風險,加上利潤和行政費令回報減少,亦是造成「市場缺塊」的原因。 傳統觀念令預繳的年金從來不受歡迎,很多保險公司的所謂年金產品其實是與人壽相連的分紅式儲蓄保單,有些是可以一定年期後拿回本金的。政府此計劃幫助推動年金普及,令大眾接受。 不過,私人市場產品較有彈性,五花八門,例如可贖回本金應急、每幾年就會有一筆小錢「回塘」、可月供20年也可退休時一筆過買、與保險相連等等。為何政府要踩進私人市場裏做供應者、究竟市場是否失效、透過規管是否已可改善,仍有待商榷。 年金計劃歧視女性? 莊耀洸律師提出年金計劃涉性別歧視,原因是同是65歲投保,女性的回報率較男性低。本文不從法律角度而從精算及福利角度討論。 從精算角度,由於女性平均壽命較長,以同一回報率計,同一本金,每月領取的金額較小。因此問題不是回報率較低,而是預期領取年期較長,攤長來算,每月得到的錢自然較少。原理跟供樓一樣,息率不變,年期愈長,每月供款愈少。在精算角度不存在不公平,因為最後有生之年的預期收益,兩個性別應該一樣。保險公司跟客戶計風險,一樣會考慮性別這個因素。 若計劃視作自願購買財金計劃的一種,這個所謂性別不公平就較不明顯。分開計是避免要男投保者補貼女投保者,導致較少男人投保,最後還是要推出一個只限男人投保的保險。 年金是財金計劃還是社會福利? 但計劃不同的地...

20170421-呂大樂:中年人看一國兩制:回應80年代焦慮的未來藍圖

呂大樂:中年人看一國兩制:回應80年代焦慮的未來藍圖 2017年04月21日 【明報文章】跟不同年齡的朋友談「一國兩制」,強烈地感受得到代與代之間的差異。對年輕的朋友來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憑着那內容簡單的《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而竟然可以在一個極不安定的環境裏,令當時的港人暫且放心,實在很難理解和想像—— 一名年輕人對我說:「你們那一代的腦袋肯定是有點問題!」至於對很多已屆中年的朋友而言,則他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時下青年人會對國家充滿戒心、諸多抗拒。他們都是開放改革(或應說是已深化的開放改革)以後才出生的一代,理應見到國家進行改革的成績,而對它的未來十分樂觀才是,何以情况卻剛好相反呢? 不同世代 不一樣的理解和想像 理由很簡單:那確實是不同世代在經歷上,以及他們所要面對的問題性質有所分別的結果。簡單的說,不同世代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完全不同,各有很不一樣的問題意識、理解和想像。而在香港,說來諷刺,從來沒有一個單位、機構,會正面面對來自不同社會背景、年齡群的各種各樣的提問,並從不同角度來解釋基本法、「一國兩制」的成就、矛盾與問題。20年來沒有認真的在這方面做工作,效果自然是相當失敗——無論對持哪一種見解的人來說,都會覺得(基於完全不同的考慮)令人失望。 年輕的朋友覺得很奇怪,為什麼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那不就是表明香港再無其他選擇,一定要回歸中國嗎?)能紓緩當時的集體憂慮?當時香港作為懂得「生金蛋的鵝」,香港人不是應該乘中共要搞「四個現代化」、經濟特區的機會,而提出更多要求嗎?但現實反而是大量中產階級移民走人、以尋找「太平門」作為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眾多年輕朋友之中,部分是不了解曾幾何時很多香港人會擔心中英談判失敗,有可能出現北京單方面宣布收回香港的局面。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的確是確定了九七回歸的事實,但這也表示1997年7月1日之前,香港社會不會一下子發生制度上的突變。在這個意義上,它為當時的憂慮,提供了一個答案。至於九七之後,亦有基本法來保證香港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這並不一定是大多數人會認為是理想的安排,但它確實是在各方妥協下相當實際的安排。 政治妥協的結果 「一國兩制」是政治妥協的結果,這表示沒有任何一方取得絕對的優勢,能將它的意願完全加諸於其他人的身上。對...

20170421-Timothy:鹿兒島馬拉松——首次破五的喜悅

Timothy:鹿兒島馬拉松——首次破五的喜悅 22:05 21/4/2017 繞著世界跑: RTW編輯部 今年春季,我連跑四馬,香港、京都、姬路城到後一站的鹿兒島。只要慢慢跑,四連馬還是可以完成的,我還成功在鹿兒島馬PB,首次在5小時內衝線! 鹿兒島馬拉松的賽道平坦,起伏不過20米。頭10公里在市中心繞一圈,穿過隧道後,沿海岸線向北跑26 km到姶良市,再折返至終點。」賽前一天陽光充沛,似乎不如天文台所預期,我還擔心比賽日會很曬、很熱,怎料周日一起床已天色灰暗,起步時還開始下雨,而且雨勢愈來愈大,幸好問了工作人員拿一個垃圾袋穿上身保暖,要不然很難在橫風橫雨下完走! 一如日本其他馬拉松,市中心沿途都有途人打氣,但穿過隧道後的公路後,大會亦安排了啦啦隊,當中不乏穿着單薄短裙甚至夏威夷裝的小女孩,不畏風雨打氣,打氣的認真,跑的也不敢怠慢啦。到了姶良巿,有當地出生的小提琴家大迫淳英,在帳篷內演奏大會主題曲。可惜滂沱大雨下,折返時啦啦隊也要收隊了。 這7年間跑過十多個馬拉松,但往往因操練不足,只能把目標定為「但求完賽」,每次跑到中途總要放慢腳步休息。這次四連馬的最後一站,反而是準備最好的一次,因為已跑了3個馬拉松的「長課」,加上父母已在終點等候,全身盡濕之下,就連水站也變得多餘,只希望盡快跑完就快快解脫! 跑了4小時到35公里處,雨勢終於開始減弱了,我亦驚喜自己竟然仍在跑,只要繼續頂住,應該可在5小時內完賽PB了,惟一只是擔心突然抽筋,只好心裡懇切禱告,求上帝保祐,千萬不要在這時賣老抽! 出了隧道後,藉著下坡發力追一些時間,過了小橋後終點在望了。5小時的配速員在兩旁吶喊催促,終於在大鐘顯示4:59:00前衝線,成功破五了。當然少不了拿著獎牌、證書、完賽毛巾,與等候多時的父母合照,以及把握機會和5小時的配速員合照,紀念這難忘的一刻。 我終於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馬拉松「跑」手,時間也總算「見得人」了! 文:Timothy (RTW由一群愛去外國跑馬拉松的作者組成,藉著跑步觀光及體驗外地風土人情) FB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arathonscenery/

20170420-蔡子強:列根領導學的啟示

蔡子強:列根領導學的啟示 20170420 已故美國總統列根,不單是戰後最受國民愛戴的其中一位總統,也是最有作為的其中一位總統。但有趣的是,用我們今天流行的話語說,這位總統其實有點「hea」。 列根其實有點「hea」 列根不單是其中一位放假放得最多的總統,有關他貪睡,以至開會時打盹的新聞,一直不絕於耳。 有一次碰上午夜時爆發了一個外交危機,他的左右手Meese選擇不去吵醒熟睡中的列根,後來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醜聞風波,結果列根選擇如此自我解嘲:「我已經向一眾同事交代清楚,從今以後,如果有大事發生,無論是一天當中的哪一個時刻,都要把我從睡夢中喚醒——哪怕是正在開着內閣會議。」 當列根卸任總統在即,被問到之後會做些什麼時,他說:「我會回到加州老家,躺下來,擱上雙腳,然後睡上長長的一覺。亦即是說,與今天的生活其實沒有多大分別。」 正如其文膽Peggy Noonan所說:要是你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要是你搞不清楚自己作為總統的真正角色,你會不會有膽識如此拿自己開玩笑? 列根的要訣:領袖要懂得用人而非事事躬親 那麼,為何一個如此「hea」的人都可以做好總統呢? 《華盛頓郵報》在撰文分析列根的領導風格時,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工作量負荷過重的總統,會更易亂發脾氣,放縱他的狂妄行動;更嚴重的是,這將營造一個令人心理不平衡的空間環境。列根對這種分析十分同意。 列根如此說明自己的領袖學:「一個偉大的領袖並不需要凡事親力親為,由自己親手完成所有偉大的工作;而是,他應該是找來合適的人,成就這些偉大的事。」 列根進一步闡釋:「我不認為一個領導應該緊盯組織內每項雞毛蒜皮的細節。相反,他應該專注於制訂大方向和大原則,告訴下屬自己想他們成就些什麼,以及出現問題時,能夠與下屬並肩作戰,又或者必要時校正方向。我不認為一個領導應該站在下屬背後,緊盯他們在做些什麼,並且每分鐘都提醒他們應該怎樣做。」 列根的白宮團隊,被譽為戰後其中一個夢幻團隊,諸如左右手Meese和Deaver,心思細密,後者更是駕馭傳媒高手;白宮幕僚長是鼎鼎大名的貝克(James Baker),到了10多年後,小布殊仍對他十分倚重;曾經被海內外奉若神明的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便是由列根引入聯邦儲備局,後來當上聯儲局主席;國務卿舒爾茲(George Shultz)、國防...

20170421-楊千嬅:丁子高拯救了我 彭浩翔:感情要經歷互救

楊千嬅:丁子高拯救了我 彭浩翔:感情要經歷互救 21:33 21/4/2017 一段萌生於後巷「港式打邊爐」的姊弟戀,煲足8年,余春嬌和張志明決定戒煙,卻戒不掉《志明與春嬌》系列,經歷七年之癢,《春嬌救志明》面臨分與婚的抉擇,癢在成長不同步,未熟男如何解救中女危機?早在戲外已經上映,楊千嬅與余春嬌難解難分,角色貼心入肉,她回想仍是單身的中女歲月,在台上縱有萬千寵愛,台下卻是自卑不安,直至遇上丁子高,「其實是他拯救了我,讓我知,我的真身需要甚麼。」救人同時也是被救,導演彭浩翔語重心長地說:「一段感情的經歷是互救,若能令一個男仔變成男人,都是一種拯救。」說的是張志明。 文:許惠敏 圖:林俊源、蘇文傑 髮型:Vic Kwan@wecut.asia(楊千嬅) 化妝:Ling Chan @ ZING the makeup school (楊千嬅) 場地:J Plus Hotel by YOO 迷失於人生導航 在觀眾心目中,余文樂跟張志明一同成長,楊千嬅與余春嬌更已劃上等號,《志明與春嬌》的愛火點燃於「煲煙」時;續集《春嬌與志明》各自北上覓愛,卻藕斷絲連,餘燼最終復燃;來到第三集《春嬌救志明》(下稱《救》)「拖」足七年,婚前抉擇,要讓愛火燒不盡,是信心的考驗,千嬅形容為春嬌的醒覺,「她不可任性下去,要長大,面對現實,處理一直逃避的問題,其實她和張志明在人生的導航裡,站在甚麼位置?為這段感情定位,確定他和春嬌的步伐,是這集的主旨。雖然志明喜歡跳跳紮跳來跳去,但他一直都能夠為自己定位,其實他是個好男人,反而是余春嬌迷失,因為自己的成長和童年陰影,無法為自己定位。」當發現年輕的男友跟自己不同步,在「熟女」市場價值偏低的主流論述底下,春嬌陷入極度焦慮和恐慌之中,「很矛盾,以前覺得他很醒目,即使賴皮也很可愛,但因為自己的迷失,將他的可愛變成自私,成為爭吵的理由,全是自己的心理反射。」 不婚 做女王 春嬌與志明的話題性,離不開千嬅真人版的姊弟戀,今日婚姻美滿的她,在單身的歲月,也曾經陷於中女的疑惑,甚至成為不婚主義者,「當我大約30歲左右,便決定自己不需要結婚!」此語一出,彭導甚為驚訝,「我以為你沒有這些階段……」千嬅毫不猶豫地回應:「當然有!當時『好堅』,很強悍,何需結婚?後來自己拆解,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覺得不如自己做女王。」彭導好奇追問:「你有...

20170421-月巴氏:要記得的始終都會記得

月巴氏:要記得的始終都會記得 21:13 21/4/2017 若要書寫香港電影史,有需要劃一條分水嶺:「《阿飛》前」與「《阿飛》後」。 愛情引致的傷痛,在今時今日可能只如蚊叮蟲咬;在60年代,則是一場大病。 1.著名病人,例如蘇麗珍。她自從(被迫)跟旭仔成為「1分鐘朋友」後,好快,就愛上對方。當她一心以為跟他可以長相廝守,他卻離她而去。 2.然後她病起來。病,令她不知點算好,只能每一晚在街上亂逛。那是60年代的香港街道,街上冇乜人,只有一個孤獨的差人。 3.差人開始陪蘇麗珍在街上逛,不知是基於甚麼原因(他其實知道的)。閒逛時,差人說起自己過去。小時候的他從不認為自己窮,直至見到身邊的細路都有新衫著。他悟出一個道理:做人,千祈唔好比較。 4.有一夜差人跟蘇麗珍說:如果妳想搵人傾偈,可以打電話去電話亭——反正他每一晚都會經過這裡。不知道是蘇麗珍唔鍾意傾電話,還是未想搵人傾偈,差人一直聽不到電話亭的電話響。然後,他劈炮,走去行船。 5.旭仔跟LuLu一起。LuLu跟蘇麗珍完全不同。蘇麗珍總是把所有嘢都擺喺心度,LuLu就選擇乜都宣之於口。LuLu自以為好明白旭仔,事實是連旭仔本人都不明白自己。 A:最不劉華的劉華。 B:劉嘉玲的LuLu,真的呈現了甚麼是性感。 6.旭仔最不明白:Why老母生得佢出但又唔要佢?問題一直纏繞他,纏繞了好多年,纏繞到一個地步是:恍如成為一種遺傳性隱疾,逐忽逐忽蠶食他——他身光頸靚,有靚車揸,住在一個舒適單位,而最重要是:唔使Do,但他不因為這些(唔使Do就唾手可得的)物質享受而興奮——Yes,由頭到尾,我們都不太看見旭仔有甚麼喜怒哀樂的展示(唯一較激動是代養母出頭去夜總會兇那個小白臉,亦因此遇上LuLu),他就像一個活死人。死因是:他由被拋擲到這世上那一天開始,同時被完美地拋棄。為了找出答案,旭仔終於放低香港一切(包括LuLu),前往菲律賓,找他的生母,他的根。只是對方不願見他,連一眼都不願見。他頭也不回,穿過椰林,一直走,這時候響起了Los Indios Tabajaras的《Always in My Heart》…… 7.然後,旭仔跟那個苦等電話卻一直等不到結果去了行船的差人,在異鄉重遇——他們早在香港就(因為蘇麗珍)見過對方,只是扮唔記得……到最後,在那不知駛往哪裡的火車上,中了槍的旭仔,跟中了...

20170421-素黑:兩種出軌兩種處理

素黑:兩種出軌兩種處理 21:27 21/4/2017 近日接過兩個要求治療的客人,個案同樣是婚外情,都是女的出軌,不知所措。 一個,我叫她馬上停止不倫關係,要花餘生好好彌補對丈夫的忽略和傷害。另一個,我叫她認真想想為何會出軌,為何不離開丈夫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愛情,為何不早一點脫離失去自己、無法自由表達自己的關係。 同樣是出軌,同樣是自己做錯了,處理的方式卻並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 最近在大馬出書,當地媒體訪問我時都喜歡問關於出軌的道德問題。記者代表讀者提問,出軌是否都不好,是否都需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不過是情慾惹的禍,要迷途知返。 假如路真的是走錯了,當然應知返。但也有走對路的個案,要視乎情況,不能以偏概全給一個道德定案,判出軌者有罪。有的,都是處理關係不當和不慎的問題,並不一定是罪。 假如明知是出於貪戀、好奇和追求刺激的出軌,那是貪戀的任性,不可取。應先處理好自己現有的關係,才去貪你想貪的情慾,要對伴侶負責任。假如是和伴侶的關係早已變爛,或者一直啞忍著痛苦不敢反抗從來沒尊重和愛過自己的伴侶的話,那考慮離開伴侶是應該的,遇上適合伴侶發生感情也是合情合理的,處理好原來的關係就好了。這種出軌,不過是提醒自己原來一直因婚姻而失去自己,應果斷地離場。當然,貪戀和追求解脫之間不過是一線之差,很多人未必有悟性能看穿。 素黑

20150723-謝金魚:【才女的故事】薛濤:妓女、女道士與傳說中的女官

謝金魚:【才女的故事】薛濤:妓女、女道士與傳說中的女官 20150723 http://gushi.tw/xue-tao/ 清代小說《鏡花緣》中,塑造了一個才女如百花齊放一般的唐朝,事實上,《鏡花緣》中循規蹈矩卻又才華洋溢的女性,乃是明清江南的才女文化的投射。 真實的唐代,只有極少數的女性能公開顯示自己的才華,她們若不是上層的后妃女官,就是下層的妓女或女道士,而後面的兩種身分,往往是相通的。 在許多著名的唐代才女中,先是官妓、後為女道士的薛濤,雖然身在蜀中,卻才氣過人、名動公卿,甚至被中唐的詩人們稱為『薛濤校書』,甚至傳說她曾經擔任過「校書郎」一職。她的崛起、與詩人們之間的情愫和最後的歸隱,也充滿傳奇色彩。 但是,當我們仔細查考薛濤的生平時,發現她的故事在後代的渲染中雖然更加豐富,卻有太多脫離唐代社會的說法,究竟真實的薛濤是什麼樣的女子呢? ------

201704514-石琪:《狂野時速 8》猛搞綽頭

石琪:《狂野時速 8》猛搞綽頭 2017/4/14 — 10:51 《狂野時速 8》劇照 由 2001 年開始,十多年來《狂野時速》系列拍來拍去,離不開飛車和武鬥,只是公式化動作片,前後幾位導演都拍到厭了。奇在影迷似乎不會厭倦,尤其是廿一世紀的電影市場,好像越公式越有票房保證。只要落本加料,特技動作越搞越誇張,續集片或舊片重拍往往賣座鼎盛,勝過創新之作。 這系列由最初成本有限的警匪飛車,越拍越大型,加強國際化和特技化,亦越叫座,頭七集全球總收三十九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華人導演貢獻不少,第三至第六集由生於台灣的林詣彬 Justin Lin 執導(第三集《東京飄移》顯著受改編日本漫畫的港片《頭文字 D》影響)。兩年前第七集最賣座,林詣彬監製,導演是大馬出生的溫子仁 James Wan ,全球收入高達十五億美元,成為全球歷來第六大賣座片。 現在《狂野時速 8 (Fast and Furious 8 = The Fate of the Furious) 》,林詣彬和溫子仁都不再參與,改由美國資深黑人導演加利格雷掌舵。拍得好不好看呢?其實重重複複太多,對我來說實在見慣見熟,不及第七集「天馬行空」,竟然炮製出「天降飛車」的絕招,離譜得總算過癮。 只能說,第八集確實不惜成本,奇情動作落足綽頭,一百三十六分鐘內沒有冷場。以通俗娛樂性來說,觀眾應該不會失望。 每集選景都有變化,今次開頭是在古巴夏灣拿,建築與車輛都「古色古香」,鬥車鬥到變成「烈火戰車」。然後鬥到倫敦和紐約,還鬥到天上飛機和冰海潛艇,出齊飛彈、核武器和很科幻的電磁阻隔器,十分鐵金剛占士邦化。 故事構思也有些花樣,飛車黨老大哥雲迪素忽然「變節」,協助女魔頭進行危害全球的奸惡大陰謀,與愛妻米雪洛迪格斯、大隻佬戰友迪威尊遜及飛車黨好友們作對。加上舊死敵積遜史達譚,更要和雲迪素算帳。當然,雲迪素不會真正變奸,始終是救世大英雄。 今次最突出是查莉絲花朗飾演女魔頭,艷麗又高智,做了「Cyber 恐怖分子」。她出場後,劇情就多了智謀和科幻。動作場面亦越搞越犀利。另一突出新角色是可愛男嬰,笑容十分討好。積遜史達譚帶着這男嬰在飛機上大打大鬥,等於三國趙子龍「百萬軍中藏阿斗」的現代空中版,驚險又惹笑。 還有老牌男星卻羅素助陣,演他助手的史葛伊士活也值得注意,他是美國大明星大導演奇連伊士活的兒子...

20170421-林兆榮:移民三部曲

林兆榮:移民三部曲 2017/4/21 — 9:30 https://thestandnews.com/art/%E7%A7%BB%E6%B0%91%E4%B8%89%E9%83%A8%E6%9B%B2/ 李泳麒、唐景鋒、鄭瑋玲作品 大城市的人總是不停流動。 本年度WMA大師攝影獎以「動」為主題 — 入圍攝影師李泳麒,唐景鋒與鄭瑋玲的作品,正是不約而同地勾劃著幾個從城市中穿梭進出的移民故事。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暖 ——達明一派  今天應該很高興 我們經歷過九七前後的移民潮,但離鄉別井也不是近二十年的故事。李泳麒的作品《曾老飄流記》,記錄了一位居住在北倫敦老人院的伯伯,在生活中繪畫的手稿。 這位六十年代隻身坐船到英國,只懂廣東話的老人,獨自在這片土地上,有甚麼新打算呢? 李泳麒:老人和他的太空船 「北倫敦?好悶的地方啊!」 「只有華人才抵得住北倫敦的悶,所以在北倫敦有一個華人社區。」 訪問李泳麒時,他為我們展示了一系列屬於曾老平日所繪畫的草稿。曾老於六十年代隻身來到利物浦開餐館,自此便長居英國,現時則居於北倫敦老人院。「起初只是去探訪一位老人,一位只懂廣東話,居住在北倫敦十多年的老人,沒有創作的想法和意圖。和他交談時,我發現他家中一個抽屜裡滿是紙張。見面幾次以後,他從抽屜中拿出這些飛船草稿和我分享...」 這些草稿,字體東歪西倒,稿中的建造說明也非常簡陋:紙面上繪出一個正方的空間,就說是登月太空船;一紙黃色的買賣合約中,「計算出」「航空艦」售價為九千六百萬英鎊,更保證「核彈導彈轟炸本艦不沉」。 李泳麒的作品,除了把草稿呈現於畫面之中,更攝下曾老的房間中一些陳設;他們交談時沉默的片刻;烏蠅貼;被遺棄的床褥,還有老人院外朦朧的雨景。彷彿為天馬行空的草稿添加一種平穩,現實的感覺。 「最初當然覺得荒誕。 誰都不會相信這些草圖真的能建造一艘登月太空船吧?」 「回到自己房間,閱畢這三十多張草圖,再細看他的文字,我開始明白這是一個信念。我不會去批判這寫草圖是真還是假,但我可以選擇相信他的信念。」 李泳麒作品《曾老飄流記》 這就跟悶與多姿多彩,現實與妄想無關了。太多的現實判斷,使我們忘記了甚麼驅動這位老人繪畫這些草圖。「他可能藉著設計飛船去逃脫這個空間。設計飛...

20170421-林兆彬:民主運動何去何從?

林兆彬:民主運動何去何從? 2017年4月21日 【明報文章】無可否認,現時香港的民主運動已經進入了低潮,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困局。而最近發生的兩件事,都反映出「溫和民主派」與「勇武本土派」兩條路線的局限,實在值得我們反思。 第一,獲得北京「欽點」的林鄭月娥以低民望的姿態當選特首,還未上任,民望淨值就已經跌至2個百分點。這看似是一個民怨沸騰、抗爭的大好時機,可是,林鄭當選已經接近一個月,「薯粉」、民主派、「本土派」以至整個民間社會至今仍未能提出任何抗爭論述去回應時局,反而有泛民人士「棄械投降」,曾經提出所謂的「和解論」。 第二,「本土派」領袖黃毓民撰文宣布退出政壇,同時呼籲年輕人冷靜沉着,不能盲動,不作無謂犧牲。 勇武論述破產 溫和派反撲失敗 過去30多年來,泛民主派以「又傾又砌」的方式爭取民主和民生。透過選舉進入不民主的議會,在體制內發聲;同時在建制以外發動群眾運動,例如遊行和集會,嘗試製造民意壓力,迫使政府回應訴求。可是,當政府變得愈來愈厚顏無恥,視民意如浮雲,傳統社運方式也開始失效。 而在大約10年前開始,街頭運動和議會抗爭有激進化的明顯趨勢。以黃毓民為首的社民連在2008年贏得3個立法會議席,再加上隨後的反高鐵和五區公投運動,都標誌着政治運動激進化的趨勢。近年,更有「本土派」的冒起,激進路線開始與溫和路線分庭抗禮。 過去10年以來,激進派從質和量兩個方向把行動不斷升級,同時間傳統泛民也開始走向激進。除了合法的遊行和集會的人數不斷上升之外,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別發生了長達79日的佔領運動(公民抗命)和「本土派」推崇的旺角騷亂(類似暴動),這些都是社會運動在質性上的改變,但兩者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去年,青年新政兩名立法會議員被褫奪議員資格,但「本土派」竟然沒有發動大型抗爭行動,是「勇武本土」退潮的先兆。直到最近,參與暴動的人被判刑,「本土派」亦欠缺聲援。最近,黃毓民更宣布退出政壇,叫年輕人不能盲動。這些事件均反映出「無底線抗爭」的論述已經走到盡頭,因為參加這類抗爭的成本實在太高,沒有太多香港人願意承擔,難以形成一場持久的運動。 當「勇武」失去市場,「淺黃」勢力聯合中間派和「淺藍」勢力,進行最後的反撲——在特首選舉中支持曾俊華。可惜,儘管曾俊華的民望極高,臉書專頁獲得超過29萬個「讚好」、網上眾籌計劃獲得2.6萬人捐款、數千人...

20170419-練乙錚:一男子的恫嚇志業,真漢子的急流勇退

練乙錚:一男子的恫嚇志業,真漢子的急流勇退 20170419 氣短集 ■黃毓民宣佈退出政壇。資料圖片 一男子最近當了國家領導人,新的志業似乎是出律師信,並特別以提起UGL事件的人為對象,連筆者也受牽連遭恐嚇,只能提醒自己「臨危不亂、處變不驚」。不驚其實是理性的,因為很可能到處發律師信的這個人,自己現在很驚慌。好在,除了一男子,這裏還有真漢子。黃毓民宣佈退出政圈,上周五發表告別政治書;急流勇退,騰出空位給年輕人上,絕對值得稱道,筆者給個讚! 一男子 跛腳鴨政府一般無甚作為卻會前瞻。某些領導人會想盡辦法讓自己引以為傲的業績發揚光大、政策得以延續。另一些無心戀戰,則是要盡力為一己前途作打算。等而下之者,恐怕是那些幹了壞事的人,顧忌一旦失去權力的保護作用,會被政敵乘機攻擊或給人民清算,以致身敗名裂。後者如毛澤東,死前最後一次打倒鄧小平,就是因為認為後者總想否定文革:「說不翻案,靠不住。」 如今香港也有一隻跛腳鴨──還有三個月不到就要下台的梁振英。此公在連串僭建醜聞中開業,其後更有揮之不去的UGL事件纏身,為防民口,一再針對公開提及此案的人,或發律師信或悍然興訟,最近還把火燒到筆者頭上,如此為UGL事件尋釁滋事凡四次,十分令人費解。俗語說,天理自在,清者自清;大家不妨猜猜此鴨屬於上述的哪一種。 無獨有偶,梁先生因各種原因公開針對筆者,這次也是第四次。頭一次是在他上任之前,事緣坊間流行梁乃地下黨員之說,梁先生大概那時已有問鼎之意,非常緊張要「闢謠」,筆者遂以「高度自治非自治、地下黨員非黨員」一語諷之,梁以為找到目標,大事攻擊筆者,但筆者擺事實講道理,沒兩三個回合,梁就掛了免戰牌。 第二次發生在他上任之初,事緣劉夢熊在文章中寫了一些談政府和黑道內幕的文字,筆者按之發表〈誠信問題已非要害 梁氏涉黑實可雙規〉,敦促媒體追查。梁特震怒,卻不直接針對筆者,而是在律師信的上款寫上刊登文章的《信報》,《信報》堅稱沒向梁特道歉,最後梁特不了了之自己打圓場,未動筆者分毫。 第三次是一起「私報公仇」。事緣「禮賓府事件」中的梁女齊昕境況可憐,筆者有感而發,寫了〈梁齊昕的處境不就是香港人的一個縮影嗎?〉;梁特乘機指筆者逾越公私分際,擾及梁女療程。如此訴諸父女親情,的確擊中筆者軟肋,遂不待梁氏開口,即向梁女道歉。誰料後來梁特形格勢禁無法爭取連任,公開解釋下堂求去不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