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3-【世界閱讀日】數碼洪流裏,我們何以戀棧實體書?

【世界閱讀日】數碼洪流裏,我們何以戀棧實體書?
撰文:黃珮瑜 發佈日期: 2017-04-23 07:00 最後更新日期: 2017-04-23 13:34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5966/?utm_content=buffer50c6a&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hk01&utm_campaign=buffer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大家最近一次拿起書本又是何時?

對於科技的演進,我們甚少抗拒。不過我們熱切擁抱新科技的同時,卻又因循守舊地不肯轉投電子書的懷抱,到底這種紙本書情意結是怎麼一回事?
實體書帶來的多元感官如翻頁聲和紙香,都是電子書無法模擬的。(Getty Images)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資訊數碼化勢不可擋,不少人都預視紙媒將會沒落,實體書亦勢必成為夕陽產物。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2014年的一份報告甚至預測,實體書將於2018年全面被電子書取代。不過預測歸預測,在現實中,實體書不但沒有消失殆盡,其市場地位還愈趨穩固。美國去年首三季度的實體書銷售額,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1.6%,佔市場份額的68.6%。相反電子書的銷量則大跌18.7% ,佔市場份額的17.6%。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實體書的主要消費群是18至29歲的讀者,足見紙本書在年輕人心目中仍佔有重要地位。

《金融時報》評論員John Gapper分析實體書回歸背後的玄機,他認為與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商亞馬遜的營銷策略有關。亞馬遜當初為了推銷電子書閱讀軟件Kindle,以9.99 美元(約 78 港元)的低價出售暢銷書,令不少書迷轉投電子書的懷抱。這個做法引來不少出版商不滿,投訴亞馬遜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後來亞馬遜與五大出版商達成協議,將電子書零售價的定價權交還予出版商,亞馬遜不能再為電子書「大打折扣」催谷銷量。電子書加價,導致部分讀者轉而購買實體書,更重要的是,電子書閱讀器無法重現紙本閱讀帶來的觸覺經驗,而這些經驗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尤關重要。
目前亞馬遜已經開設了五間實體書店,未來還計劃開設更多。(網上圖片)
實體書提供的多重感官體驗令平面的文字多了一份立體感,例如翻書頁時的聲音,拿起書本會嗅到紙香,拿上手可感受到書的實質重感,逛書店也是另一種享受。但電子書既不能給你翻書聲和紙香,而且不管書的頁數多少,每本的重量都是一樣。

再者,媒介並非單純傳遞訊息、知識的載體,本身亦有其特性,會影響訊息的傳播。例如,報紙是以文字敘事,電視則是以畫面和聲音說故事,如果硬要將文字報道,放上電視熒光幕,便會過於冗長,恐怕觀眾亦會覺得受罪。同樣,印刷書是引發人深入思考的媒介,電子產品則鼓勵參與和互動。將書本放進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器,即使內容不變,但感覺始終不一樣。如果你看的是宗教書籍,差別就更加明顯了。

英國的Pete Phillips神父認為,用手捧着厚厚的《聖經》,跟在電子熒幕上讀經,感覺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當你看着熒光幕,你會傾向直接吸收資訊,忽略所有感性事物。這是平面的閱讀方式,《聖經》不應這樣閱讀。最終好像看維基百科般,而非神聖的文本。」
電子版聖經雖然方便,但不少人認為跟閱讀紙本始終有出入。(網上圖片)
自1980年起,不同學科的研究、民調和消費者報告,都比較過人閱讀紙本和電子書的速度和理解能力,結果是一面倒的:相比起看實體書,我們在熒光幕閱讀時需要更多心神,效率和理解能力亦較遜。想知道紙本閱讀與熒幕閱讀為何有這些不同,就先要了解腦袋怎麼閱讀文字。Maryanne Wolf是美國塔弗茲大學閱讀及語言研究中心的主管,擅長研究讀寫障礙的神經機制。她指出人腦會將整個文本視為一幅真實的風景,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建構地圖,就像我們走過一座山時,腦海中會建立出一幅地圖,知道哪裏是山徑,哪裏有農田,哪裏有樹林。因此當我們嘗試尋找書中某段落時,通常能夠回想起那段文字出現在文本何處。

實體書往往比電子書更能提供明顯的「地理指標」,讀者翻開書本會看到清晰的疆界──左頁和右頁,每邊有四個角落作為判斷位置的參考點。你甚至可以用一隻手感受自己讀了多少頁,另一隻手感受還剩下多少頁。這些特質都讓讀者更容易畫出一幅「文本地圖」,有助閱讀和理解。雖然電子書也有progress bar顯示讀者看了多少,但始終遠比直接感覺已讀和未讀頁數,模糊得多。

儘管電子閱讀器具有搜尋功能,能馬上找出特定句子或字詞,但已跟整個文本脈絡脫離,難以聯繫起來。試想像如果Google地圖容許你瀏覽指定街道,也可以跳到任何特定位置,但就是無法綜觀瀏覽周遭街道、縣市和國家,而電子書就是這個狀況了。


黃珮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