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0413-紐約時報:做高齡媽媽,也許是一件好事

紐約時報:做高齡媽媽,也許是一件好事
2017年4月13日


第一次懷孕時,就我所在的群體——25歲、醫學院學生、身邊的同學大部分都還沒生孩子——而言,我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媽媽。到11年後第三次懷孕時,我已經過了35歲了。按照我在醫學院學到的產科術語,我屬於「高齡經產婦」(elderly primigravida),即在35歲之後生孩子但不是第一個孩子的人(如果是第一個孩子,那就是「高齡初產婦」——即便作為一名醫學院的學生,我也強烈地覺得發明這個術語的人不是女性)。

因此,按照某些標準,我既有作為比較年輕的母親,又有作為年紀較大的母親的經歷,儘管在這兩個方面都不算極端。

1月公布的《國家生命統計報告》(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的出生率發生了變化:青少年中的出生率跌至每1000名15到19歲的女性生育22.3個孩子,創下美國歷史最低水平。而在30到44歲的女性中,出生率達到了60年代嬰兒潮時期以來的最高點。

隨著出生率向年紀較大的母親轉移,研究人員繼續研究這意味著什麼——關於什麼人在什麼時候懷孕,以及這對孩子的表現的影響,尤其是在認知能力方面的影響(最近也有關於父親年齡的有趣研究,但這些研究的重點卻是母親)。
近年來,發達國家的趨勢是,更多女性會在年齡大一些的時候要更多的孩子。美國生第一個孩子的年齡中位數從2000年的24.9歲增大到了2014年的26.3歲。無論是不是第一個孩子,在35歲及以上的年紀生孩子的女性增加了。這些人依然被歸為「高齡產婦」(advanced maternal age,好吧,advanced好歹比elderly好一點)。

在2月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來自英國三項不同的大型縱向研究的證據。這三項研究分別是在1958年、1970年和2000~2002年之間進行,各自都有大約1萬名兒童參加。他們研究了母親生孩子時的年齡,和孩子在10到11歲時所測得的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
 前兩項研究顯示兩者呈負相關;孕母年齡在35至39歲之間,孩子於十年後接受認知測試,分數較低;孕母年齡在25至29歲之間,孩子的分數較高。另一方面,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兩者的關係出現了逆轉,孕齡在35至39歲之間的母親生下的孩子參加認知測試時的表現,大大好於較年輕的母親生下的孩子。

是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把母親的社會經濟特徵納入考量,可以解釋這種逆轉;在年歲較大時生孩子的,是有著不同條件的不同女性。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以及德國羅斯托克的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擔任研究員的艾麗斯·寇希斯(Alice Goisis)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齡母親的特徵發生了巨大變化。」她說,在早前的研究中,那些在30多歲的年紀生孩子的女性,更有可能育有多個子女且較為貧窮,而在後一項研究,也就是於2000至2002年開展的千禧世代研究中,大齡母親更有可能受過良好教育,有著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在35至39歲之間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女性佔比26%,相比之下,在1958年的研究中這一比例是11%。

「我經常被問及,這些研究結果是否意味著女性應當推遲生育,以便擁有更聰明的孩子,我的答案是,我們的研究結果不能回答該問題,」寇希斯說。「這些女性往往生活優越」,能在孕期更好地照料自己,她說;比起較年輕的母親,她們吸煙的可能性更小,以母乳餵養嬰兒的可能性更大。

「現如今的大齡母親生下的孩子平均而言表現較好,是由傾向於在年級較大時生育的那些女性的特徵決定的,」寇希斯說。

其他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問題是:隨著母親年紀變大,其管教態度和方法有何變化。在一篇於去年12月發表在網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以丹麥的4741個家庭為樣本,探討了管教方法以及孩子的成長髮育狀況如何因孕母年齡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他們發現,年紀較大的母親以訓斥或體罰的形式嚴厲對待7至14歲子女的可能性較低,其子女出現行為、社會和情感問題的可能性也較低。
「年紀較大的母親似乎能更好地養育子女,」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心理學助理教授迪·特里林斯戈德(Tea Trillingsgaard)說。「這些母親有著更強的心理適應能力,更強的認知能力,更能包容來自子女的複雜情緒刺激。」

研究人員又一次評估了能否用另一個因素,也就是教育程度或社會經濟地位來解釋這些差異,但即便是在剔除了其所掌握的所有人口統計學和社會經濟因素後,他們仍然發現,較高孕齡本身仍然和這些較為積極的結果之間有關聯。「情緒狀態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得到改善,」特里林斯戈德博士說。「年齡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我們都知道,大齡生育會帶來更多生育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為了滿足那些或許會遭遇更多困難的大齡生育女性的需求,龐大複雜的生育產業才會不斷發展。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生育子女是一項重大而又複雜的決定,涉及種種關係、社會經濟因素、地理影響,以及大致可以被歸結為生活的所有個人因素之和,因此在決策過程中,你往往無法簡單規劃要在這個或那個年齡生孩子。
有一點很清楚,女性如果得到更多支持、擁有更好的健康習慣,其子女的認知能力會更強,因此給予母親支持是很重要的,不論她們處於哪個年齡段。你在心智和情感上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或許有助於應對照顧你自己的子女這一複雜的工作。不管怎麼說,成長以及幫助人成長,生活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翻譯:陳亦婷、李瓊


新知PERRI KLASS, M.D.
紐約時報
本文內容版權歸紐約時報公司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翻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