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陶傑:桃花源——婦女節也說初心
陶傑:桃花源——婦女節也說初心
2018-03-08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觀乎當今西方女權主義的潮流,實有必要重提。
婦女節是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的象徵,運動的目標是為女性爭取就業、教育機會和投票權,要求平等、自由和尊重。因為在漫長的過去,男女地位極不平等,女人的教育、經濟、權利都比男人低一等,先天受制度限制,首先是高等教育,牛津、劍橋等高等學府只收男生,醫學、科學等領域長期為男性壟斷,導致管治國家的中上階層,幾乎沒有女性的一席之地,普通女性的職業選擇又極度缺乏,幾乎無法自立。
這一切從工業革命開始打破缺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的貴族統治徹底瓦解,男人上前線打仗,傷亡無數,女人才得到機會填補工作空缺,甚麼司機、消防員,甚至裝配炮彈,包括受高等教育,選舉參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左右,西方的女權運動就已經成功了。包括同時候的中華民國,至少士大夫家庭的女兒,都有讀書甚至留學的機會,女人只要有受高等教育和經濟獨立的可能,平等、自由和尊重就不再是口號。
直到今天,全世界還有數以億計的女人,沒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更加沒有經濟獨立的可能,只能淪為受剝削的廉價勞工,或充當婚姻和家庭的奴隸,經常受到性暴力的威脅,被迫半途輟學打工供養兄弟,不能自己開車,不能獨自外出,不能自由戀愛,否則可由父兄以「榮譽謀殺」處死等等,為這些女人爭取平權,才稱得上女權運動。
但西方的女權主義視野狹隘,無視現實,在今天的西方包括「西化」的國際大城市如香港、上海,女性受高等教育、出任高等職位,經濟獨立、參政議政,管治國家,都已經得到平等機會。女權運動爭取的平等,是機會平等,而從來不是平等分配,否則和共產主義有甚麼分別?難道所有職位都必須男女人數各半才叫平等?如果是,則變性人、或甚麼自我認同性別的族群,又要佔多少比例才算平等?
當年的「婦解先鋒」,英文Suffragette,而不是甚麼「女性主義者」,不惜坐牢,甚至犧牲性命,是為了所有成年女性的投票權,不是因為她們自己在日常生活裏受了委屈,被人冒犯。今天的女權主義喜歡強調女性的特殊,將性格缺陷包裝為個性自由,將個人失敗標籤為制度歧視,動輒上綱上線,用「性別歧視」為擋箭牌,甚至反過來視男性為敵,必須東風壓倒西風,革命奪權,她們要的只是單向的平等和尊重,這和近年來西方的外來移民只要求其他文化包容自己,但絕不包容其他文化,用「種族歧視」為萬能藉口,有甚麼分別?
女權運動已經超過一百年,西方的女權思維居然還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在強調男女競爭,只為了證明女性毫不遜色或者優於男性?到了高科技互聯網的今天,每一個人都應該獨立自由,彼此尊重,不分男女。
陶傑
2018-03-08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觀乎當今西方女權主義的潮流,實有必要重提。
婦女節是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的象徵,運動的目標是為女性爭取就業、教育機會和投票權,要求平等、自由和尊重。因為在漫長的過去,男女地位極不平等,女人的教育、經濟、權利都比男人低一等,先天受制度限制,首先是高等教育,牛津、劍橋等高等學府只收男生,醫學、科學等領域長期為男性壟斷,導致管治國家的中上階層,幾乎沒有女性的一席之地,普通女性的職業選擇又極度缺乏,幾乎無法自立。
這一切從工業革命開始打破缺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的貴族統治徹底瓦解,男人上前線打仗,傷亡無數,女人才得到機會填補工作空缺,甚麼司機、消防員,甚至裝配炮彈,包括受高等教育,選舉參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左右,西方的女權運動就已經成功了。包括同時候的中華民國,至少士大夫家庭的女兒,都有讀書甚至留學的機會,女人只要有受高等教育和經濟獨立的可能,平等、自由和尊重就不再是口號。
直到今天,全世界還有數以億計的女人,沒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更加沒有經濟獨立的可能,只能淪為受剝削的廉價勞工,或充當婚姻和家庭的奴隸,經常受到性暴力的威脅,被迫半途輟學打工供養兄弟,不能自己開車,不能獨自外出,不能自由戀愛,否則可由父兄以「榮譽謀殺」處死等等,為這些女人爭取平權,才稱得上女權運動。
但西方的女權主義視野狹隘,無視現實,在今天的西方包括「西化」的國際大城市如香港、上海,女性受高等教育、出任高等職位,經濟獨立、參政議政,管治國家,都已經得到平等機會。女權運動爭取的平等,是機會平等,而從來不是平等分配,否則和共產主義有甚麼分別?難道所有職位都必須男女人數各半才叫平等?如果是,則變性人、或甚麼自我認同性別的族群,又要佔多少比例才算平等?
當年的「婦解先鋒」,英文Suffragette,而不是甚麼「女性主義者」,不惜坐牢,甚至犧牲性命,是為了所有成年女性的投票權,不是因為她們自己在日常生活裏受了委屈,被人冒犯。今天的女權主義喜歡強調女性的特殊,將性格缺陷包裝為個性自由,將個人失敗標籤為制度歧視,動輒上綱上線,用「性別歧視」為擋箭牌,甚至反過來視男性為敵,必須東風壓倒西風,革命奪權,她們要的只是單向的平等和尊重,這和近年來西方的外來移民只要求其他文化包容自己,但絕不包容其他文化,用「種族歧視」為萬能藉口,有甚麼分別?
女權運動已經超過一百年,西方的女權思維居然還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在強調男女競爭,只為了證明女性毫不遜色或者優於男性?到了高科技互聯網的今天,每一個人都應該獨立自由,彼此尊重,不分男女。
陶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