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蘋果:【專題籽】聖詩本地化二創好啱音,新世紀福音鬥士

蘋果:【專題籽】聖詩本地化二創好啱音,新世紀福音鬥士
7:46 24/12/2015


廟街檔主跟三位CantonHymn音樂人Jam歌,鏡頭外其實引來很多街坊圍觀。


【專題籽:港情講趣】
唔准諗,即刻答,唱聖詩報佳音,諗到乜。唔啱音!傳統詩歌繙譯自英文詩歌,為了貼近原著,惟有唔啱音都監粗嚟。「主能夠」變「主××」,「慈愛主」變「癡呆豬」,「驚」過那些年,今日「高登」或「食字系」教徒已覺騎呢唔肯唱,非教徒聽親都喪笑。網上有教徒自發為聖詩譜上廣東話新詞,二次創作保證啱音,部份歌曲兼送抵死啜核港式內容,務求化恥笑為歡笑,更絕不獨享,在平台上開心share。把聖詩本土化的還有一群「福音粵曲」的教徒,平喉子喉齊聲同唱的再不是鳳閣恩仇未了情,而是耶和華恩典,唔唱唔知啱「合尺」。香港聖誕,老少都已進入福音新世紀。

油麻地廟街十年如一日的喧鬧嘈雜,這一晚,各個賣唱檔口依舊有三數個熟客在等唱歌。這樣的平民卡拉OK檔口在廟街大約有五個,街坊只要付出$20,便可在街頭開一場幾分鐘的演唱會,還有琴師現場伴奏,出谷黃鶯或聲如技安的,都可華麗轉身成為「靚聲王」。在《天涯歌女》、《月亮代表我的心》等金曲中,突然冒出了一首改了詞的《上海灘》,「救你贖你,讓主幫你」歌詞(原曲:愛你恨你,問君知否),個心離一離。這樣的二次創作屬陳斯紹(Benny)與拍檔「好好姐」湯桂好檔口的特色,每逢周二晚七時開場。一班在附近教會的教友特別為經典金曲譜新詞,還會帶同結他、投影機前來大唱特唱,聖詩穿上了流行外衣,配以廟街的獨特氛圍,連外國人都會駐足觀賞。


(左起)CantonHymn填詞人關道恒、結他手何俊榮及召集人李浩然把曲放上網,即有來自歐亞的粵語填詞人齊發功改新詞。

這種開放式的平民夜總會,曾得到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嘉許。

改編的歌詞收在大文件夾內,像飛圖年代的卡拉OK點唱簿。


唱歌檔口只有一把電子琴、幾個咪及一個擴音器,設備簡陋,但街坊就是喜歡這種庶民風情。


哈利路亞 廟街檔口唱詩歌金曲

檔主Benny看來龍精虎猛,原來數年前曾是第三期腸癌患者。「喺呢個檔口唱歌係我動力來源。」幾年前遇上教徒到附近派飯,彼此認識了覺得很投契,後來Benny確診患癌,詩歌成了他的打氣歌,教友於是來檔口唱歌,每周來報到,更帶同改了詞的樂譜,有時正經唱,有時搞笑唱,陪他捱過開刀、手術後胡思亂想的晚上。「唱那些改了詞的流行曲,街坊有共鳴會一齊唱。個世界都好似和諧啲。」響起旋律,Benny便會手舞足蹈,每次都不忘在開口唱前說一句:「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哈利路亞!」看似脫口說的祝福,卻最真切。
唱改裝版《上海灘》的教友逢周二才出現,採訪當晚星期六,「CantonHymn詩歌粵語翻譯網絡」成員路過此地,與Benny一同合唱,今夜又變得不一樣。
昔日的福音歌忠於英文原著,充滿「唔啱音」的歌詞,不時有走音危機的粵語福音歌夾硬唱了幾十年,連麥兜都笑我們。近10年普通話越趨普及,外界又多方推廣,許多教會,特別是在周六的年青輕人崇拜上,多唱國語詩歌。CantonHymn召集人李浩然(Anthony)說:「潮流啦,好似𠵱家流行韓風咁。近年國語福音歌無論填詞內容,音律都做得好。」這代年輕人國語好,好多教會明明教友全是港人,但八成都唱國語歌。「嗰啲走音怪字詩歌,好似《主能夠》唱成『主××』,班細路真係唔唱喺到奸笑!教會咪揀晒國語歌囉!潮流文化就係咁樣,𠵱家粵語樂壇都式微啦!」噢,福音歌明明用來傳達訊息,多年來唱慣唱熟的走音歌竟成為代溝、世代的分水嶺,訊息傳不了,變了膠歌,然後變相杯葛粵語,「我哋覺得應該用本土母語唱,要做啲嘢。繙譯得好啲,以前四大天王都係咁樣譯歌。」
於是2010年起,CantonHymn開始製作繙譯版本,也有改編版本,「取經自高登網,誰有靈感就把歌放上網,一人一句,好快就集大成填好。」至今已有粉絲3,100多人,三、四百個填詞人,感性的、認真的、如許冠傑般內容道地的福音歌多不勝數,例如以「神領我,離險阻」取代「主能夠,主能夠」;改編自《我的燈需要油》的「Iphone6需要電,你叉爆未呀!」(原曲:我的燈需要油,求主常賜我)以手機叉電來比喻人對神的指引的渴求,新鮮親民,時代氣息滿瀉。粵語詩歌的市場萎縮厲害,像10年前敬拜者使團推出的CD最搶手,賣到25,000隻,現在許多人出碟都賣不了1,000隻。轉到網上高登式自由發展,也許真是一條出路。


網絡23條殺到 教會改歌也怕踩界

網絡23條殺埋身,改歌、改詞明顯「犯法」。我天真地以為繙譯聖詩,主內一家,政府忙於打壓牟利侵權與政治創作,那有閒管你?誰知Anthony說:「係,但牧者或教會負責人一來對法律條文不熟悉,二來他們身份不能帶頭犯法,沒有清清楚楚的法律條文豁免,惟有選擇唔做唔錯。」自我審查的結果,可能是多年心血就此白廢。


教友志華(左)每逢周二都會到檔口邊彈邊唱,還會把改編的歌詞投影到牆上,讓大家可跟着唱。

CantonHymn不時在通洲街橋底,為露宿者獻唱詩歌。

在他們的網頁,近4,000首改編詩歌歌詞任擇。


二胡配馬槽 詩歌粵曲字正腔圓

在聖潔十字架之下,堆叠的《聖經》面前詩班獻唱,男的穿着黑色中山裝,女的單襟外衣上繡着中式牡丹;音樂一起,木魚聲噠噠,咦?粵曲來的?
是的,YouTube上看網民自製的福音粵曲MV,畫面上聖誕鐘、天使、聖嬰誕生馬槽的圖畫,配合二胡、木魚伴奏的粵曲,總覺古古怪怪。以前的粵劇多在神功戲戲棚演出,現在搬了在十字架下。今晚,甚至能聽到街頭粵曲報佳音。查實福音粵曲始於香港七十年代,已故的九十年代粵劇編劇潘焯寫曲填詞,福音粵曲正式興起,近年越來越多人參與演出,許多教會還已開班練唱。
羅厚德自小愛粵曲,現在是福音粵曲的填詞人兼導師。年初的時候,羅厚德參與了港台舉辦的社區參與廣播時段,邀請了一些粵劇界名人,包括潘焯的女兒,製作電台節目《粵曲?福音?福音粵曲!》電台節目,細說福音粵曲來龍去脈,「粵劇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我們可否透過粵劇、粵曲去把福音傳出去?」今日五、六十歲的教友,小時候只能從收音機聽到粵曲或英文歌。當他們聽到熟悉的旋律,套入福音歌詞,不覺得風格相異古古怪怪嗎?羅厚德笑言:「其實粵曲本身包容力好強,起源於明清,到五、六十年代,舊曲新詞,甚麼題材都有㗎!」當中福音粵曲多取用粵劇中的小曲來改詞,貪其旋律比較穩定,易鑄新詞。
學粵曲過程嚴格人人知,戲棚內尊卑觀念極重,大老倌地位超然,受人尊敬。惟在教會主內下一家人人地位平等,拜師學藝茶都唔使斟一杯。然而練歌時咬字清晰,卻是羅厚德最低要求,一粒粒字同你執,「唱粵曲要字正腔圓嘛。你現在唱福音傳達訊息,怎麼可能錯!」特別是粵曲愛拖長高低起伏的「嗯」意作變化,但若遇上「主愛你」變成「主~嗯(唔)~愛你」就大件事了。羅厚德每星期都到不同教會授課,教會以外就去醫院、老人中心或社區中心獻唱,「試過有躺在病床上吽吽哣哣的老人家被推來聽歌,聽了一會就笑笑口,用手打拍子跟着唱。」也有教友專登學藝,回家唱給老父母聽,引導他們入教。常說音樂無邊界,查實音樂最早融入人心,成為記憶底層最熟悉的回憶。適當時候,變成心中支柱。


羅厚德在北角有粵劇教室,也寫福音粵曲作侍奉。

粵曲詩歌以木魚伴奏,跟教堂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教友每星期在崇拜時,穿着整齊唐裝在大禮堂獻唱福音粵曲。

要為粵曲鑄新詞唱聖詩,必先熟讀《聖經》內容與故事。


記者:陳慧敏、葉青霞
攝影:陳永威、許先煜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