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3-盧凱彤: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盧凱彤: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2015/11/3 - 11:48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7%9B%A7%E5%87%B1%E5%BD%A4-%E5%94%94%E4%BF%82%E8%97%A5%E4%BB%A4%E6%88%91%E5%A0%85%E5%BC%B7-%E4%BF%82%E9%81%B8%E6%93%87%E4%BB%A4%E6%88%91%E5%A0%85%E5%BC%B7/
盧凱彤說,病發早期的徵兆,始於情緒大起大跌,暴飲暴食。
她舉起面前的水瓶,說自己忍不住吃東西,會吃下瓶內儲水一樣多的腰果、曲奇。
每次她吃了太多東西,便會情緒低落,憎恨自己。接下來兩天都不吃東西,怒跑十公里後,終於忍不住肚餓,又再狂吃東西,扣喉不得,失望而哭。如是又再禁食兩天,又再失控暴食,自鄙自責,往復循環,長達兩年。
朋友俱以為她少吃,但底蘊其實是她已吃過太多,不敢在人前顯露,如是體重和情緒一樣起伏。事後回思,其實是病發的潛伏期,但當時以為只是怕肥。
情緒高漲時,她會處於亢奮狀態,瘋狂地追FB動態,網上購物,唱歌跳舞,曾試過一天買四萬蚊衫,而且因興奮地按掣,重買兩套衣服。接著隨即頹喪,身體如在浸在蜜糖之中,躺在地板上,動也不動,由兩個鐘到兩日不等,於是失聯兩日,不見影蹤。情緒就像坐過山車,高峰低谷的差距難以想像,卻身不由已,情難自控。
而且情緒難以計量,還有更令她討厭的混合狀況。又失落又亢奮,似在夢遊。曾多次渾渾噩噩地半夜離家,漫無目的地亂逛,試過凌晨三點去到長沙灣熟食街市,甚至赤柱,到清晨落寞地還家。
有回演唱結束,她滿心以為,既然放假,自必開懷放鬆,心滿意足。但到頭來依然沒精打采,了無生氣,不知所從。她驚覺出事,決定找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判斷她患抑鬱,追索她的過去,尋找她不安的源頭;著她邊聽莫扎特,邊用左手畫畫。療程挖出她黑暗、極端的情緒,開始有失眠、狂躁傾向。情況愈趨嚴重,本是工作狂的她愈發意志消沉;而且開始打牆踢牆。
他向明哥(黃耀明)透露情況,明哥建議她看精神科。初時她很抗拒,覺得癲了才要看精神病,而且家人有精神病史,更令她諱疾忌醫。
明哥開解她:不過攞安眠藥瞓覺,多睇一個醫生冇壞。盧終於肯看醫生,但打定主意,一定不會吃藥。
患病期間她做了很多功課,看了好多躁鬱症的書。到後來她出現幻覺,便清楚自己並非見鬼。
事過境遷,她說時曾忍俊不禁。但強調親歷其境,是可怕的事。
當時她正喃喃自語,有男人在她面前出現,走到她身後。她本不以為意,但赫然回頭,卻空無一人。她肯定沒人存在,不禁潸然淚下。「好驚,有埋依瓣添」,自知病重,已去到幻覺的地步。
甚至試過滿屋都是「人」,環境擠迫;也嘗與幻覺中人「共處」,對話。不過後者比安詳,她一直清楚對方是幻覺,攀談完畢,對方便會消失。
她順道向攝影師致歉,定時定候她必須告退,不能逾時。不是因為大牌,而是精神無法承受。病重時她甚至受不了聲浪,要戴耳塞。既沒法去演唱會,街上的車聲也能嚇得她躲進後巷,為此流淚。
她終於決定不看心理醫生,正式接受精神治療,如實交代病況,吃醫生開的藥。兩星期後便根絕幻視,至於幻聽則容俟一段時日,終亦克服。
她發覺自己好乖,只要自己坦白,願意接受治療,病就有藥醫。
她說不少病友,經歷病情反覆,不堪纏擾,放棄服藥。她強調此病不是一時就可斷尾,各人對藥物的反應都有不同。她一樣經過反覆嘗試,不斷向醫生報告,哪些藥令她手震頭痛,哪些藥過當有副作用。九個月後,她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藥和份量,有些病人甚或需一兩年。
服藥已一年半,她每天仍要吃六種藥。吃藥好灰好辛苦,她在中段也想過放棄,不時嚷著要減藥。但她畢竟和醫生合作,終使病情安定下來。「唔係食緊藥等於你未好番;只要你一日 stable,都代表你康復緊。」
好多精神病患的難關,就是抗拒食藥。她說:「我選擇食藥,因為我選擇要成為堅強的人。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病摧毀了我好多,但我搵方法控制到。回思自己失控的日子,點都好,而家一定好過以前。」
例如去年為「一點粉紅」義演,唱歌後她立即在後台痛哭;但在今年情緒已經平復。
「過去別說做歌手,普通人都冇能力做到。曾想過退出這行,甚至不能在社會自處。病情曾令我不停手震、抽筋、眨眼、失去社交能力。而家係大大躍進。」
她說抑鬱最乞人憎之處,是病情蒙蔽病患的心。無論朋友如何規勸,她清楚是好建議,但身在抑鬱之中,無法聽得入耳,覺得個世界沒有光,沒有明天。
她說身處抑鬱的人,都不會自愛,但依然愛人。為了愛她的人,是患者願意留下來的最後力量。他們的勸慰十九沒用,最重要是他們的存在和倍伴。「講嘢聽唔入耳,冇乜用,但我知道佢地係度。」捱過難關,光就能如星火聚成日光。
她說社會對精神病的認識依然封閉,常以此開玩笑,卻少認真看待。她希望新的意識能夠普及,精神病和情緒病,同傷風感冒都是自然現象,可以醫得好。患者不應擔憂、逞強、或自覺小事而抗拒就診。
她說公開病情後,不止歌迷,很多不認識她,不聽她唱歌的人,也寫信給她,透露自己有相似病歷,卻因害怕歧視,不敢看病;或不敢說出病情,得不到適當治療。
盧強調看病不等於就要吃藥。先走出第一步,才能夠確定病況,才能夠對症下藥。
2013年本是她事業成功之年,開演唱會,得到提名,她卻在這時候崩塌。她慶幸自己敢於面對,肯看醫生,否則她可能已經不在這裡。
***
講座中段,前商台節目,絕情谷 DJ 谷祖琳亦加入討論。她的弟弟因思覺失調離世。
初見弟弟患病,她也不知所措過,病急亂求醫,求神問卜。但很快便明瞭沒用,應該專注於治療。
她說患者身在病中,篤信自己所見的幻覺,深以為苦。不要和患者爭拗,妄圖指正對方,不過惹怒患者,適得其反;也不宜空勸患者「多喝女,多散心,多做運動」,正視病因,幻覺不會因此消失。最重要是陪伴患者身旁,讓患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谷祖琳說經過切膚之痛,令她一家人反思人生,不必追求太多,就算事業成功,頂多換到大幾百尺的房。人生的煩惱就是因為太多選擇,不如簡化人生。工餘時候,她和朋友轉投精力,成立思覺基金,協助同路人。
至於盧凱彤,她說病前自己很好勝,追求完美,現在不用了。
但她笑說,儘管鬱躁症給了她難忘的經驗,使她的人生截然不同,但她絕不想套用陳腔濫調,說受過的苦有什麼意義。當記者問她願否再經歷一次--「梗係唔係啦!啋!就算我可以再捱一次,身邊人都不可以,太痛苦了。」
「但我希望分享經驗,能令其他人少受一次苦,或者令一個人早點永診,那就值得。」
***
問答環節,有女士分享經歷,患者是她一生最在乎的人,已經離去。問當年如有機會,應該說什麼話才能挽回。說到後來,她失聲哽咽。
盧勸對方不要自責,作為過來人,她清楚抑鬱之際,患者自我封閉。沒有人能夠像電影橋段,說一句話能夠拯救對方,唯有一點一滴,涓滴成流,才見亮光。
關鍵就在最艱難一刻,想起自己所愛的人,就靠這一剎那,存乎一念之間。端賴家人朋友,平素全心支持,長伴左右。讓患者動妄念之際,仍能感受到愛。
女士的分享,激發兩位患者,都願意道出過往。另一位女士,正是病發尋死之際,想起座談的病友,求助而得救;另一位男士,雖因病遭家人鄙夷,卻得妻子不離不棄。病發自了之際,他想起全家福而挽回," not today "。
最後盧感激最好的朋友,初時她未向父母透露病情,唯有最信任的朋友知悉。患病時她自知開到荼蘼,動極便會披靡。所以她 high 的時候,會先去錄音室找人「墊底」,到失落之際便有人相陪。「讓患者知道,有需要時可以找你,讓他知道還有選擇。」
***
盧病患期間,百無聊賴時創作了無數作品,包括中英文的詩和畫。回顧自己作品,不時難為情地哈哈大笑。
她說自己從未學過畫畫,但患病時聽不了歌,聽從醫生勸喻,以畫畫排遣失眠,渲洩暴力和自殘傾向。當時下筆毫不猶豫,現在已不可復。
盧凱彤
2015/11/3 - 11:48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7%9B%A7%E5%87%B1%E5%BD%A4-%E5%94%94%E4%BF%82%E8%97%A5%E4%BB%A4%E6%88%91%E5%A0%85%E5%BC%B7-%E4%BF%82%E9%81%B8%E6%93%87%E4%BB%A4%E6%88%91%E5%A0%85%E5%BC%B7/
盧凱彤說,病發早期的徵兆,始於情緒大起大跌,暴飲暴食。
她舉起面前的水瓶,說自己忍不住吃東西,會吃下瓶內儲水一樣多的腰果、曲奇。
每次她吃了太多東西,便會情緒低落,憎恨自己。接下來兩天都不吃東西,怒跑十公里後,終於忍不住肚餓,又再狂吃東西,扣喉不得,失望而哭。如是又再禁食兩天,又再失控暴食,自鄙自責,往復循環,長達兩年。
朋友俱以為她少吃,但底蘊其實是她已吃過太多,不敢在人前顯露,如是體重和情緒一樣起伏。事後回思,其實是病發的潛伏期,但當時以為只是怕肥。
情緒高漲時,她會處於亢奮狀態,瘋狂地追FB動態,網上購物,唱歌跳舞,曾試過一天買四萬蚊衫,而且因興奮地按掣,重買兩套衣服。接著隨即頹喪,身體如在浸在蜜糖之中,躺在地板上,動也不動,由兩個鐘到兩日不等,於是失聯兩日,不見影蹤。情緒就像坐過山車,高峰低谷的差距難以想像,卻身不由已,情難自控。
而且情緒難以計量,還有更令她討厭的混合狀況。又失落又亢奮,似在夢遊。曾多次渾渾噩噩地半夜離家,漫無目的地亂逛,試過凌晨三點去到長沙灣熟食街市,甚至赤柱,到清晨落寞地還家。
有回演唱結束,她滿心以為,既然放假,自必開懷放鬆,心滿意足。但到頭來依然沒精打采,了無生氣,不知所從。她驚覺出事,決定找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判斷她患抑鬱,追索她的過去,尋找她不安的源頭;著她邊聽莫扎特,邊用左手畫畫。療程挖出她黑暗、極端的情緒,開始有失眠、狂躁傾向。情況愈趨嚴重,本是工作狂的她愈發意志消沉;而且開始打牆踢牆。
他向明哥(黃耀明)透露情況,明哥建議她看精神科。初時她很抗拒,覺得癲了才要看精神病,而且家人有精神病史,更令她諱疾忌醫。
明哥開解她:不過攞安眠藥瞓覺,多睇一個醫生冇壞。盧終於肯看醫生,但打定主意,一定不會吃藥。
患病期間她做了很多功課,看了好多躁鬱症的書。到後來她出現幻覺,便清楚自己並非見鬼。
事過境遷,她說時曾忍俊不禁。但強調親歷其境,是可怕的事。
當時她正喃喃自語,有男人在她面前出現,走到她身後。她本不以為意,但赫然回頭,卻空無一人。她肯定沒人存在,不禁潸然淚下。「好驚,有埋依瓣添」,自知病重,已去到幻覺的地步。
甚至試過滿屋都是「人」,環境擠迫;也嘗與幻覺中人「共處」,對話。不過後者比安詳,她一直清楚對方是幻覺,攀談完畢,對方便會消失。
她順道向攝影師致歉,定時定候她必須告退,不能逾時。不是因為大牌,而是精神無法承受。病重時她甚至受不了聲浪,要戴耳塞。既沒法去演唱會,街上的車聲也能嚇得她躲進後巷,為此流淚。
她終於決定不看心理醫生,正式接受精神治療,如實交代病況,吃醫生開的藥。兩星期後便根絕幻視,至於幻聽則容俟一段時日,終亦克服。
她發覺自己好乖,只要自己坦白,願意接受治療,病就有藥醫。
她說不少病友,經歷病情反覆,不堪纏擾,放棄服藥。她強調此病不是一時就可斷尾,各人對藥物的反應都有不同。她一樣經過反覆嘗試,不斷向醫生報告,哪些藥令她手震頭痛,哪些藥過當有副作用。九個月後,她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藥和份量,有些病人甚或需一兩年。
服藥已一年半,她每天仍要吃六種藥。吃藥好灰好辛苦,她在中段也想過放棄,不時嚷著要減藥。但她畢竟和醫生合作,終使病情安定下來。「唔係食緊藥等於你未好番;只要你一日 stable,都代表你康復緊。」
好多精神病患的難關,就是抗拒食藥。她說:「我選擇食藥,因為我選擇要成為堅強的人。唔係藥令我堅強,係選擇令我堅強。」
「病摧毀了我好多,但我搵方法控制到。回思自己失控的日子,點都好,而家一定好過以前。」
例如去年為「一點粉紅」義演,唱歌後她立即在後台痛哭;但在今年情緒已經平復。
「過去別說做歌手,普通人都冇能力做到。曾想過退出這行,甚至不能在社會自處。病情曾令我不停手震、抽筋、眨眼、失去社交能力。而家係大大躍進。」
她說抑鬱最乞人憎之處,是病情蒙蔽病患的心。無論朋友如何規勸,她清楚是好建議,但身在抑鬱之中,無法聽得入耳,覺得個世界沒有光,沒有明天。
她說身處抑鬱的人,都不會自愛,但依然愛人。為了愛她的人,是患者願意留下來的最後力量。他們的勸慰十九沒用,最重要是他們的存在和倍伴。「講嘢聽唔入耳,冇乜用,但我知道佢地係度。」捱過難關,光就能如星火聚成日光。
她說社會對精神病的認識依然封閉,常以此開玩笑,卻少認真看待。她希望新的意識能夠普及,精神病和情緒病,同傷風感冒都是自然現象,可以醫得好。患者不應擔憂、逞強、或自覺小事而抗拒就診。
她說公開病情後,不止歌迷,很多不認識她,不聽她唱歌的人,也寫信給她,透露自己有相似病歷,卻因害怕歧視,不敢看病;或不敢說出病情,得不到適當治療。
盧強調看病不等於就要吃藥。先走出第一步,才能夠確定病況,才能夠對症下藥。
2013年本是她事業成功之年,開演唱會,得到提名,她卻在這時候崩塌。她慶幸自己敢於面對,肯看醫生,否則她可能已經不在這裡。
***
講座中段,前商台節目,絕情谷 DJ 谷祖琳亦加入討論。她的弟弟因思覺失調離世。
初見弟弟患病,她也不知所措過,病急亂求醫,求神問卜。但很快便明瞭沒用,應該專注於治療。
她說患者身在病中,篤信自己所見的幻覺,深以為苦。不要和患者爭拗,妄圖指正對方,不過惹怒患者,適得其反;也不宜空勸患者「多喝女,多散心,多做運動」,正視病因,幻覺不會因此消失。最重要是陪伴患者身旁,讓患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谷祖琳說經過切膚之痛,令她一家人反思人生,不必追求太多,就算事業成功,頂多換到大幾百尺的房。人生的煩惱就是因為太多選擇,不如簡化人生。工餘時候,她和朋友轉投精力,成立思覺基金,協助同路人。
至於盧凱彤,她說病前自己很好勝,追求完美,現在不用了。
但她笑說,儘管鬱躁症給了她難忘的經驗,使她的人生截然不同,但她絕不想套用陳腔濫調,說受過的苦有什麼意義。當記者問她願否再經歷一次--「梗係唔係啦!啋!就算我可以再捱一次,身邊人都不可以,太痛苦了。」
「但我希望分享經驗,能令其他人少受一次苦,或者令一個人早點永診,那就值得。」
***
問答環節,有女士分享經歷,患者是她一生最在乎的人,已經離去。問當年如有機會,應該說什麼話才能挽回。說到後來,她失聲哽咽。
盧勸對方不要自責,作為過來人,她清楚抑鬱之際,患者自我封閉。沒有人能夠像電影橋段,說一句話能夠拯救對方,唯有一點一滴,涓滴成流,才見亮光。
關鍵就在最艱難一刻,想起自己所愛的人,就靠這一剎那,存乎一念之間。端賴家人朋友,平素全心支持,長伴左右。讓患者動妄念之際,仍能感受到愛。
女士的分享,激發兩位患者,都願意道出過往。另一位女士,正是病發尋死之際,想起座談的病友,求助而得救;另一位男士,雖因病遭家人鄙夷,卻得妻子不離不棄。病發自了之際,他想起全家福而挽回," not today "。
最後盧感激最好的朋友,初時她未向父母透露病情,唯有最信任的朋友知悉。患病時她自知開到荼蘼,動極便會披靡。所以她 high 的時候,會先去錄音室找人「墊底」,到失落之際便有人相陪。「讓患者知道,有需要時可以找你,讓他知道還有選擇。」
***
盧病患期間,百無聊賴時創作了無數作品,包括中英文的詩和畫。回顧自己作品,不時難為情地哈哈大笑。
她說自己從未學過畫畫,但患病時聽不了歌,聽從醫生勸喻,以畫畫排遣失眠,渲洩暴力和自殘傾向。當時下筆毫不猶豫,現在已不可復。
盧凱彤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