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明報:《十年日本》一灰到底:現實與劇情雙軌推進的低壓想像
明報:《十年日本》一灰到底:現實與劇情雙軌推進的低壓想像
16 Nov 2018
撰文: 關震海
攝影: 周耀恩、劇照由電影公司提供
《PLAN75》劇照
「為何這樣灰,何不樂觀一點?」《十年日本》在當地上映兩周後,有觀眾向新導演反映。
《十年日本》由《PLAN75》、《惡作劇同盟》、《DATA》、《無色的空氣》與《美麗國家》五齣短片組成,題材觸及安樂死、AI(人工智能)教育、輻射污染與日本徵兵的議題。題材直入核心,劇情露骨程度,在近代日本電影鮮見,在東京三十多間戲院正在刺激日人眼球。
去年,日本監製高松美由紀在電影節看罷香港《十年》,決定把概念引進日本。她希望說服是枝裕和參與計劃,是枝裕和起初反應不大,及後看過香港版,又想及提拔新人,決定加入。一眾新晉導演磨刀霍霍,寫了三十多個劇本,描繪新一代對日本的想像,團隊最後敲定五個開拍。《十年日本》有金棕櫚奬得主的是枝裕和當監製,籌集資金仍有阻滯,多間電影公司拒絕注資,一波三折,11月3日終於在日本上演,在香港則22號正式公映。
生存,是一種恥辱嗎?
《十年日本》是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電影之一,《惡作劇同盟》導演木下雄介與《PLAN75》導演早川千繪匆匆來港宣傳,他們向記者讚嘆《十年》香港版有電影力量,敢於流露對未來的恐懼。早川與木下甫下機到香江,剛巧遇到小說家馬建被大館取消講座與《金融時報》記者馬凱被拒入境的風波,近距離嗅到這城市的恐懼,他們都驚訝:在香港,我感受到《十年》那種擠壓感。
如果《十年》香港版的主軸是追問香港人何去何從,那《十年日本》是問這個世界沉淪的底線在哪裡?電影疑真疑假,在現實上築構劇情,緊貼日本社會。早川千繪作品《PLAN75》講述十年後人口老化,生育率低,政府批准七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在家人同意下安樂死,提早了結生命。《PLAN75》中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有可能「被決定」安樂死,臨終前一點也不「安樂」。
世人藐視長者,年輕人同時在蒼涼之境製造生命。《十年日本》上映兩周,日本觀眾都反映調子太灰。早為《PLAN75》寫長篇故事的早川千繪先解畫,她說電影的灰沉無可避免,因為這正是她內心對未來「爆發的不安」,「活在當下, 我才刻劃了這樣灰的畫面」。
早川千繪在日本讀攝影,曾在美國深造電影。
電影講的安樂死政策是虛構,受長壽折磨的感傷正撲向每一個人,這一陣蕭瑟卻十分真實。《PLAN75》點出社會當下難言的迷思——「生存,是一種恥辱嗎?」這不代表早川千繪執意討論安樂死。「我不是討論『安樂死』好與不好。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生存變得沒有價值,『沒有用』的人就要被取去,《PLAN75》是在詰問這樣的社會,我們能否接受嗎?」早川用力的說。
現實為《十年日本》添寫實感
十年對於日本新一代導演,並不遙遠,因為新聞都在上演電影情節,電影卻又似在預告明日的日本。早川說,《PLAN75》的故事構思,源自一宗在安老院發生的駭人殺人事件。兩年前橫濱一名護士放毒藥殺害廿名長者,理由是「世界上沒有用的人都要死」,護士亦不想照顧他們,有些輿論竟同情兇手,因為「兇手都在這樣的社會育成」。早川跟大眾為此事深呼吸,慨嘆今日社會竟淪落至此。兩年過去,真實新聞好像為電影鋪劇情線,殘酷的福利制度令《PLAN75》的劇情更真實。
日本出現「老後破產」,孤獨死,最近更有建議引入外勞照顧長者,長者尊嚴蕩然無存。
日本出現「老後破產」與孤獨死現象,最近更有建議引入外勞取代護理員照顧長者,長者尊嚴蕩然無存。
今年日本政府宣布,建議將退休年齡延至七十歲,另一方面將「介護」(護理) 工作貶為「單純勞動者」(意即只需勞動的工種),正考慮引入大量外勞取代「介護」的工作。長者與照顧者變成社會底層的弱者。當長者退休金未能應付退休生活,孤獨死又成為常態,早川說深深感受到「長壽不像以前值得祝賀,不再是一件美事,而是折磨,今日生存在世上是痛苦的。」由制度連結到人性的墮落,早川千繪眼前風景不能像傳統的日本電影,可以擠出一點空間淺畫彩虹。
洗腦教育 正在上映
《十年日本》第三齣短片作品是木下雄介的《惡作劇同盟》,講述一個校園科技試驗區,小學生耳邊戴着閃爍發光的人工智能耳機。人工智能如《西遊記》觀音,時刻管束孫悟空,一旦犯錯,耳機發出令學生頭痛萬分的音頻。在小孩繪本閱讀到的道德問題,諸如動物應否人道毁滅,或受欺凌時反抗的對與錯,在《惡作劇同盟》均由人工智能用痛楚去傳授。木下雄介說希望藉電影反問社會,「當人工智能變作神,連道德上的對與錯也託付機器教授,這種教育還能接受嗎?」
木下雄介說十年後,希望兒子看他的電影會明白箇中意思。
編寫《惡作劇同盟》時,木下雄介說兒子剛出世,政府決定將道德科變成必修科,自此小學生每天捧着道德科的教科書上課。木下雄介坦言,道德科的存在不能接受。「 教科書教學生這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這些那些都是國民為了國家而要做的。如果AI變了神,人生都不用自己思考,變得漫無目的,我想學生連基本的道德觀都會失去。」木下雄介說拍這齣電影,是為了告訴一歲的兒子「價值觀是經個人思考後的行為」,應該由人去決定,黑白之間不應由教科書設定答案。
《惡作劇同盟》一幕講人工智能一時失靈,小孩放逐將要給人道毁滅的馬匹到森林,人馬難得放縱奔馳片刻。木下雄介的鏡頭下,做人做馬都很可悲。
電影中人與馬同樣的悲。
十年,遙遠嗎?
記者問兩位導演,「十年」對於他們的人生有多遙遠。
十年這個單位,令空氣變得沉寂。「外在環境可能沒有變,但人的內在會變的。」導演木下雄介深思片刻說,難言「十年」時間長短,怕的只是人心麻木。早川想了良久,說這很難答,答不下去。她說只希望《PLAN75》只是警世預言,為時未晚,不希望這是十年後的景況。
畢竟,現實咄咄進逼,推進《十年》的情節。我們實在不知十年有多長,因為邪惡不會預約,那一天降臨就是「從那天起」。綜觀而言,低壓槽吹到日本,《十年》都是樂觀不了。
鳴謝:Eaton Hotel
撰文: 關震海
16 Nov 2018
撰文: 關震海
攝影: 周耀恩、劇照由電影公司提供
《PLAN75》劇照
「為何這樣灰,何不樂觀一點?」《十年日本》在當地上映兩周後,有觀眾向新導演反映。
《十年日本》由《PLAN75》、《惡作劇同盟》、《DATA》、《無色的空氣》與《美麗國家》五齣短片組成,題材觸及安樂死、AI(人工智能)教育、輻射污染與日本徵兵的議題。題材直入核心,劇情露骨程度,在近代日本電影鮮見,在東京三十多間戲院正在刺激日人眼球。
去年,日本監製高松美由紀在電影節看罷香港《十年》,決定把概念引進日本。她希望說服是枝裕和參與計劃,是枝裕和起初反應不大,及後看過香港版,又想及提拔新人,決定加入。一眾新晉導演磨刀霍霍,寫了三十多個劇本,描繪新一代對日本的想像,團隊最後敲定五個開拍。《十年日本》有金棕櫚奬得主的是枝裕和當監製,籌集資金仍有阻滯,多間電影公司拒絕注資,一波三折,11月3日終於在日本上演,在香港則22號正式公映。
生存,是一種恥辱嗎?
《十年日本》是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電影之一,《惡作劇同盟》導演木下雄介與《PLAN75》導演早川千繪匆匆來港宣傳,他們向記者讚嘆《十年》香港版有電影力量,敢於流露對未來的恐懼。早川與木下甫下機到香江,剛巧遇到小說家馬建被大館取消講座與《金融時報》記者馬凱被拒入境的風波,近距離嗅到這城市的恐懼,他們都驚訝:在香港,我感受到《十年》那種擠壓感。
如果《十年》香港版的主軸是追問香港人何去何從,那《十年日本》是問這個世界沉淪的底線在哪裡?電影疑真疑假,在現實上築構劇情,緊貼日本社會。早川千繪作品《PLAN75》講述十年後人口老化,生育率低,政府批准七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在家人同意下安樂死,提早了結生命。《PLAN75》中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有可能「被決定」安樂死,臨終前一點也不「安樂」。
世人藐視長者,年輕人同時在蒼涼之境製造生命。《十年日本》上映兩周,日本觀眾都反映調子太灰。早為《PLAN75》寫長篇故事的早川千繪先解畫,她說電影的灰沉無可避免,因為這正是她內心對未來「爆發的不安」,「活在當下, 我才刻劃了這樣灰的畫面」。
早川千繪在日本讀攝影,曾在美國深造電影。
電影講的安樂死政策是虛構,受長壽折磨的感傷正撲向每一個人,這一陣蕭瑟卻十分真實。《PLAN75》點出社會當下難言的迷思——「生存,是一種恥辱嗎?」這不代表早川千繪執意討論安樂死。「我不是討論『安樂死』好與不好。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生存變得沒有價值,『沒有用』的人就要被取去,《PLAN75》是在詰問這樣的社會,我們能否接受嗎?」早川用力的說。
現實為《十年日本》添寫實感
十年對於日本新一代導演,並不遙遠,因為新聞都在上演電影情節,電影卻又似在預告明日的日本。早川說,《PLAN75》的故事構思,源自一宗在安老院發生的駭人殺人事件。兩年前橫濱一名護士放毒藥殺害廿名長者,理由是「世界上沒有用的人都要死」,護士亦不想照顧他們,有些輿論竟同情兇手,因為「兇手都在這樣的社會育成」。早川跟大眾為此事深呼吸,慨嘆今日社會竟淪落至此。兩年過去,真實新聞好像為電影鋪劇情線,殘酷的福利制度令《PLAN75》的劇情更真實。
日本出現「老後破產」,孤獨死,最近更有建議引入外勞照顧長者,長者尊嚴蕩然無存。
日本出現「老後破產」與孤獨死現象,最近更有建議引入外勞取代護理員照顧長者,長者尊嚴蕩然無存。
今年日本政府宣布,建議將退休年齡延至七十歲,另一方面將「介護」(護理) 工作貶為「單純勞動者」(意即只需勞動的工種),正考慮引入大量外勞取代「介護」的工作。長者與照顧者變成社會底層的弱者。當長者退休金未能應付退休生活,孤獨死又成為常態,早川說深深感受到「長壽不像以前值得祝賀,不再是一件美事,而是折磨,今日生存在世上是痛苦的。」由制度連結到人性的墮落,早川千繪眼前風景不能像傳統的日本電影,可以擠出一點空間淺畫彩虹。
洗腦教育 正在上映
《十年日本》第三齣短片作品是木下雄介的《惡作劇同盟》,講述一個校園科技試驗區,小學生耳邊戴着閃爍發光的人工智能耳機。人工智能如《西遊記》觀音,時刻管束孫悟空,一旦犯錯,耳機發出令學生頭痛萬分的音頻。在小孩繪本閱讀到的道德問題,諸如動物應否人道毁滅,或受欺凌時反抗的對與錯,在《惡作劇同盟》均由人工智能用痛楚去傳授。木下雄介說希望藉電影反問社會,「當人工智能變作神,連道德上的對與錯也託付機器教授,這種教育還能接受嗎?」
木下雄介說十年後,希望兒子看他的電影會明白箇中意思。
編寫《惡作劇同盟》時,木下雄介說兒子剛出世,政府決定將道德科變成必修科,自此小學生每天捧着道德科的教科書上課。木下雄介坦言,道德科的存在不能接受。「 教科書教學生這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這些那些都是國民為了國家而要做的。如果AI變了神,人生都不用自己思考,變得漫無目的,我想學生連基本的道德觀都會失去。」木下雄介說拍這齣電影,是為了告訴一歲的兒子「價值觀是經個人思考後的行為」,應該由人去決定,黑白之間不應由教科書設定答案。
《惡作劇同盟》一幕講人工智能一時失靈,小孩放逐將要給人道毁滅的馬匹到森林,人馬難得放縱奔馳片刻。木下雄介的鏡頭下,做人做馬都很可悲。
電影中人與馬同樣的悲。
十年,遙遠嗎?
記者問兩位導演,「十年」對於他們的人生有多遙遠。
十年這個單位,令空氣變得沉寂。「外在環境可能沒有變,但人的內在會變的。」導演木下雄介深思片刻說,難言「十年」時間長短,怕的只是人心麻木。早川想了良久,說這很難答,答不下去。她說只希望《PLAN75》只是警世預言,為時未晚,不希望這是十年後的景況。
畢竟,現實咄咄進逼,推進《十年》的情節。我們實在不知十年有多長,因為邪惡不會預約,那一天降臨就是「從那天起」。綜觀而言,低壓槽吹到日本,《十年》都是樂觀不了。
鳴謝:Eaton Hotel
撰文: 關震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