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蔡子強:九西補選:當鐘擺效應並沒有出現
蔡子強:九西補選:當鐘擺效應並沒有出現
2018/11/29 — 13:19
前言:原本以為,三月補選泛民輸了九龍西,今次或多或少都會有「鐘擺效應」出現,上次沒有出來投票的泛民支持者,總會有點危機感,讓今次這些選票重新回流。但結果無論投票率或泛民得票率,基本上都無變,沒有怎樣改善,顯示這些原先的支持者,並沒有歸隊,他們對泛民的生死似乎已經再「無感」。連續兩次選舉都是如此,已經不能把之視作個別和偶發事件,泛民有些選票,尤其是年輕票和中間票,可能已經持續流失,若然真的如此的話,泛民與建制的選舉版圖已經可能改寫,甚麼「六四黃金比例」,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甚至跌至五五之比。
上次流失選票今次並沒有回流
選前我一直跟記者講,三月補選九龍西的投票率是 44.3%,如果今次投票率相若,那麼李卓人選情就凶多吉少。結果,今次投票率是 44.5%,與上次相若,遠低於換屆時的 58.1%,就算李卓人(93,047 票)加上馮檢基(12,509 票)的總得票,仍要輸給陳凱欣(106,457 票)。
李卓人能否為泛民在今次補選翻盤,關鍵一直在於能否把投票率推高,令到上次沒有出來投票的泛民支持者,今次重新出來投票,尤其是青年人。
較早之前,我在本欄指出,三月補選投票率大跌,固然是老中青選民都少了人投票,但當中又以青年(18-39 歲)投票率跌幅至為突出,以九龍西為例,竟然下跌了 22 個百分點(58% 下跌至 36%)﹗以往泛民與建制在青年組別的得票是 8:2,泛民佔壓倒性優勢,所以青年人不出來投票,對泛民選情打擊頗大。
結果,今次投票率還是沒有起色,鐘擺效應沒有出現,上次流失了的支持者,今次並沒有歸隊,他們對泛民的生死似乎已經「無感」。
四個原因逐一看
那麼,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至低投票率呢?三月補選投票率大跌,泛民流失大量選票,我曾經在本欄總結過四個原因,包括:
1. 政府民望仍高,泛民難以催谷出抗議票;
2. 「政治光譜碎片化」讓選民拒絕「含淚投票」;
3. 選舉工程不善,催票無力;
4. 不少泛民選民心淡和意興闌珊,當中尤其是年輕人。
那麼今次這些原因情況又如何呢?
天氣不佳,整天下雨當然是一個因素;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民望比較起三月已經明顯回落,但始終仍然不差,不像 2016 年換屆選舉時全港反梁振英情緒高漲,讓 protest votes 不多,是另一個因素;此外,正如我之前在本欄的選前分析寫過:李卓人的勞工背景,不利吸引中產票;而年紀偏高再加上支聯會色彩濃厚,又不利吸引後生仔票,在一個要 catch-all 的單議席補選中,有著相當局限,也是一個因素,當然這個因素也關乎到政治光譜碎片化,選民不願意「含淚投票」的問題。
至於選舉工程,泛民今次其實已經出盡九牛二虎之力,選舉工程比起三月姚松炎那一趟要周詳得多。先是出動到李柱銘、余若薇、梁家傑等泛民大老幫手拉票,尤其是希望能藉此催出支持泛民的中產票;到了後來,又請出了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等對年輕政治人物幫手拉票,希望藉此催出後生仔票,而李卓人也十分勤力,勤於洗樓和掃街,做番足基本功。但初步從結果來看,似乎還是徒勞無功,這對自覺已經全力以赴的泛民,士氣打擊不可謂不大。
年輕票及中間票的兩頭流失
連續兩次補選敗北,投票率和得票率連續兩次都萎靡不振,鐘擺效應並沒有出現,顯示泛民有很多支持者,尤其是年輕票以及中間票的持續流失,沒有出來投票,香港選舉版圖很有可能已經改寫。
雨傘運動無功而還、政府連番 DQ 和打壓、北京對港政策愈來愈「以我為主」等原因,或許已經令泛民很多支持者,尤其是年輕人心淡、意興闌珊、政治無力感很重,再也提不起勁出來投票,覺得反正都難以扭轉大局,亦覺得泛民太過軟弱。
而另一方面,很多中間選民,又因覺得(我必須強調是「覺得」)泛民只識終日「吵吵鬧鬧」,「為反而反」,因而生厭。舉個例,當日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反拉布時,民意調查顯示,贊成的有 49.4% 受訪者,反對的只有 30.1%,正反是 5 對 3 之比,這種與民意的對立,其實早已為泛民響起了警號,更不幸的是,拉布並不是近年泛民輸了民意的唯一一仗。其實這些都預示了中間選民的流失。
Mission Impossible 與改革之難
於是,年輕票以及中間票,各因不同原因離棄泛民,但最令人頭痛的是,要同時挽回兩者,又仿如 mission impossible,你為了爭取中間票而轉趨務實、溫和,年輕票就會嫌你不夠激,太過溫溫吞吞;相反,當你太過激太過抗中,中間票又會給你嚇怕。於是,最後落得兩面不討好,兩頭不是人,泛民亦因此苦於選票兩頭流失,選舉版圖亦因而改寫。
可惜,泛民在新的政治形勢下,卻拿不出對公眾有說服力的對策和方略,尤其是如今在議會中的第二代,並沒有大刀闊斧調整和改革的威望和魄力,能為泛民創造出新的氣像和精神面貌。因循,反而成了他們最保險的做法,亦因而遭綁架。
天氣因素、選舉工程、政府民望等因素,都是一時,今次差下次可以好,惟獨選民心態出現根本轉變,選票持續流失,選舉版圖重寫,這才是深遠的影響,比起失落一個議席,比起續失立法會內分組點票的否決權等,這才是泛民的更大夢魘。
至於今次補選的票站選票數據分析,留待明天再談。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香港公共知識份子
2018/11/29 — 13:19
前言:原本以為,三月補選泛民輸了九龍西,今次或多或少都會有「鐘擺效應」出現,上次沒有出來投票的泛民支持者,總會有點危機感,讓今次這些選票重新回流。但結果無論投票率或泛民得票率,基本上都無變,沒有怎樣改善,顯示這些原先的支持者,並沒有歸隊,他們對泛民的生死似乎已經再「無感」。連續兩次選舉都是如此,已經不能把之視作個別和偶發事件,泛民有些選票,尤其是年輕票和中間票,可能已經持續流失,若然真的如此的話,泛民與建制的選舉版圖已經可能改寫,甚麼「六四黃金比例」,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甚至跌至五五之比。
上次流失選票今次並沒有回流
選前我一直跟記者講,三月補選九龍西的投票率是 44.3%,如果今次投票率相若,那麼李卓人選情就凶多吉少。結果,今次投票率是 44.5%,與上次相若,遠低於換屆時的 58.1%,就算李卓人(93,047 票)加上馮檢基(12,509 票)的總得票,仍要輸給陳凱欣(106,457 票)。
李卓人能否為泛民在今次補選翻盤,關鍵一直在於能否把投票率推高,令到上次沒有出來投票的泛民支持者,今次重新出來投票,尤其是青年人。
較早之前,我在本欄指出,三月補選投票率大跌,固然是老中青選民都少了人投票,但當中又以青年(18-39 歲)投票率跌幅至為突出,以九龍西為例,竟然下跌了 22 個百分點(58% 下跌至 36%)﹗以往泛民與建制在青年組別的得票是 8:2,泛民佔壓倒性優勢,所以青年人不出來投票,對泛民選情打擊頗大。
結果,今次投票率還是沒有起色,鐘擺效應沒有出現,上次流失了的支持者,今次並沒有歸隊,他們對泛民的生死似乎已經「無感」。
四個原因逐一看
那麼,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至低投票率呢?三月補選投票率大跌,泛民流失大量選票,我曾經在本欄總結過四個原因,包括:
1. 政府民望仍高,泛民難以催谷出抗議票;
2. 「政治光譜碎片化」讓選民拒絕「含淚投票」;
3. 選舉工程不善,催票無力;
4. 不少泛民選民心淡和意興闌珊,當中尤其是年輕人。
那麼今次這些原因情況又如何呢?
天氣不佳,整天下雨當然是一個因素;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民望比較起三月已經明顯回落,但始終仍然不差,不像 2016 年換屆選舉時全港反梁振英情緒高漲,讓 protest votes 不多,是另一個因素;此外,正如我之前在本欄的選前分析寫過:李卓人的勞工背景,不利吸引中產票;而年紀偏高再加上支聯會色彩濃厚,又不利吸引後生仔票,在一個要 catch-all 的單議席補選中,有著相當局限,也是一個因素,當然這個因素也關乎到政治光譜碎片化,選民不願意「含淚投票」的問題。
至於選舉工程,泛民今次其實已經出盡九牛二虎之力,選舉工程比起三月姚松炎那一趟要周詳得多。先是出動到李柱銘、余若薇、梁家傑等泛民大老幫手拉票,尤其是希望能藉此催出支持泛民的中產票;到了後來,又請出了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等對年輕政治人物幫手拉票,希望藉此催出後生仔票,而李卓人也十分勤力,勤於洗樓和掃街,做番足基本功。但初步從結果來看,似乎還是徒勞無功,這對自覺已經全力以赴的泛民,士氣打擊不可謂不大。
年輕票及中間票的兩頭流失
連續兩次補選敗北,投票率和得票率連續兩次都萎靡不振,鐘擺效應並沒有出現,顯示泛民有很多支持者,尤其是年輕票以及中間票的持續流失,沒有出來投票,香港選舉版圖很有可能已經改寫。
雨傘運動無功而還、政府連番 DQ 和打壓、北京對港政策愈來愈「以我為主」等原因,或許已經令泛民很多支持者,尤其是年輕人心淡、意興闌珊、政治無力感很重,再也提不起勁出來投票,覺得反正都難以扭轉大局,亦覺得泛民太過軟弱。
而另一方面,很多中間選民,又因覺得(我必須強調是「覺得」)泛民只識終日「吵吵鬧鬧」,「為反而反」,因而生厭。舉個例,當日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反拉布時,民意調查顯示,贊成的有 49.4% 受訪者,反對的只有 30.1%,正反是 5 對 3 之比,這種與民意的對立,其實早已為泛民響起了警號,更不幸的是,拉布並不是近年泛民輸了民意的唯一一仗。其實這些都預示了中間選民的流失。
Mission Impossible 與改革之難
於是,年輕票以及中間票,各因不同原因離棄泛民,但最令人頭痛的是,要同時挽回兩者,又仿如 mission impossible,你為了爭取中間票而轉趨務實、溫和,年輕票就會嫌你不夠激,太過溫溫吞吞;相反,當你太過激太過抗中,中間票又會給你嚇怕。於是,最後落得兩面不討好,兩頭不是人,泛民亦因此苦於選票兩頭流失,選舉版圖亦因而改寫。
可惜,泛民在新的政治形勢下,卻拿不出對公眾有說服力的對策和方略,尤其是如今在議會中的第二代,並沒有大刀闊斧調整和改革的威望和魄力,能為泛民創造出新的氣像和精神面貌。因循,反而成了他們最保險的做法,亦因而遭綁架。
天氣因素、選舉工程、政府民望等因素,都是一時,今次差下次可以好,惟獨選民心態出現根本轉變,選票持續流失,選舉版圖重寫,這才是深遠的影響,比起失落一個議席,比起續失立法會內分組點票的否決權等,這才是泛民的更大夢魘。
至於今次補選的票站選票數據分析,留待明天再談。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香港公共知識份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