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4-王偉雄:悼金庸,還家夢繞江湖闊,流盡繁華只此聲
王偉雄:悼金庸,還家夢繞江湖闊,流盡繁華只此聲
2018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查良鏞先生辭世,相信金庸小說迷莫不傷感難過,他們難過的,是這位武俠小說巨匠最終還是告別人間。雖然「金庸」與「查良鏞」這兩個名字指稱同一人,但金庸小說迷哀悼的對象,可以只是金庸。我就是這樣的一個金庸小說迷。因此,以下不談報業,不談政治,只論金庸武俠小說。
有論者認為金庸小說乃通俗作品,文學價值不高,難登大雅之堂,但作品的文學價值應該由誰來評定呢?是那些自以為文學專家、滿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的學院中人?還是那些搞現代(或後現代,或後後現代)文學、也是自以為文學專家的創作者?前者不靠譜的居多,因為他們很多不過是被流行的現成理論牽着鼻子走,而且為了出論文和出書,不得不大做文章。至於後者,只要想想大廚未必是食家,便明白他們也是不可靠的,更何况他們很多都不是大廚(其中一些有大廚之名卻無大廚之實)?
我看還是留待時間來評定好了。壞作品會被時間淘汰,文學價值高的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傳世的機會高很多。據說金庸曾經在一個訪問中說:「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了。」不知是否屬實,無論如何,我深信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甚至更後,只要一日有人看中文小說,便一日有人看金庸小說,並且為之着迷。
令人反省自身的武俠世界
跟其他作家一樣,金庸寫出的作品,水準不一,但其中最好的,卻是好得無與倫比。當然,即使是金庸最精彩的作品,要挑缺點,一定挑到,例如他筆下有些人物過於簡單和平面。金庸了不起之處,是創造了一個既不真實卻又真實的武俠世界,讓讀者可以在一個安全的心理距離反省自身和人世。說它不真實,因為這個武俠世界有很多東西是現實世界沒有或不可能有的,例如各門各派及各種奇異武功;說它真實,因為它反映了在現實世界裏我們最關心的一些人際現象和人生問題。年少時讀金庸小說,大概只懂得欣賞故事情節和武打描述,但隨着人生經驗和歷練逐漸豐富,如果再看金庸小說,甚至只是回想一些書中的人物和情節,自有一番感悟;中年以後尤其如此,由風波險惡的江湖,想到何時忘卻營營,甚或有江海寄餘生之歎。
也許有人會質疑:其他武俠小說家不也是寫武林、寫江湖嗎?金庸小說只是情節更引人入勝,武打描述更多采多姿而已。這樣說不全錯,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金庸小說涉及的人生面向特別豐富,因此更能刺激讀者思考人際現象和人生問題。以下是一些比較明顯的例子:「什麼是真愛?」(段譽和王語嫣)、「一個人可以同時愛兩個或以上的人嗎?」(段正淳)、「虛偽有多可怕?」(岳不群)、「為什麼人會自我蒙蔽?」(郭芙愛楊過)、「什麼是真徹悟?」(鳩摩智)、「貪財有止境嗎?」(凌退思和戚長發)、「宗教對人有什麼束縛?」(儀琳)、「人生在多少程度上是自主的?」(虛竹)、「有缺陷又如何?」(楊過)、「外貌有多重要?」(程靈素)。
不是因為我是讀哲學的,才看出這些問題來;只要有反思能力,看金庸小說,很難不被刺激而有類似的思考。這個思考上的潛在蘊藏,是金庸小說可堪一讀再讀三讀的原因。對我這個讀者來說,悼金庸,是悼一位豐富了我的思想、並且是獨一無二的作家。
(本文標題用的詩句出自查慎行的《寒夜次潘岷原韻》和《鄴下雜詠》。)
文//王偉雄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18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查良鏞先生辭世,相信金庸小說迷莫不傷感難過,他們難過的,是這位武俠小說巨匠最終還是告別人間。雖然「金庸」與「查良鏞」這兩個名字指稱同一人,但金庸小說迷哀悼的對象,可以只是金庸。我就是這樣的一個金庸小說迷。因此,以下不談報業,不談政治,只論金庸武俠小說。
有論者認為金庸小說乃通俗作品,文學價值不高,難登大雅之堂,但作品的文學價值應該由誰來評定呢?是那些自以為文學專家、滿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的學院中人?還是那些搞現代(或後現代,或後後現代)文學、也是自以為文學專家的創作者?前者不靠譜的居多,因為他們很多不過是被流行的現成理論牽着鼻子走,而且為了出論文和出書,不得不大做文章。至於後者,只要想想大廚未必是食家,便明白他們也是不可靠的,更何况他們很多都不是大廚(其中一些有大廚之名卻無大廚之實)?
我看還是留待時間來評定好了。壞作品會被時間淘汰,文學價值高的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傳世的機會高很多。據說金庸曾經在一個訪問中說:「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了。」不知是否屬實,無論如何,我深信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甚至更後,只要一日有人看中文小說,便一日有人看金庸小說,並且為之着迷。
令人反省自身的武俠世界
跟其他作家一樣,金庸寫出的作品,水準不一,但其中最好的,卻是好得無與倫比。當然,即使是金庸最精彩的作品,要挑缺點,一定挑到,例如他筆下有些人物過於簡單和平面。金庸了不起之處,是創造了一個既不真實卻又真實的武俠世界,讓讀者可以在一個安全的心理距離反省自身和人世。說它不真實,因為這個武俠世界有很多東西是現實世界沒有或不可能有的,例如各門各派及各種奇異武功;說它真實,因為它反映了在現實世界裏我們最關心的一些人際現象和人生問題。年少時讀金庸小說,大概只懂得欣賞故事情節和武打描述,但隨着人生經驗和歷練逐漸豐富,如果再看金庸小說,甚至只是回想一些書中的人物和情節,自有一番感悟;中年以後尤其如此,由風波險惡的江湖,想到何時忘卻營營,甚或有江海寄餘生之歎。
也許有人會質疑:其他武俠小說家不也是寫武林、寫江湖嗎?金庸小說只是情節更引人入勝,武打描述更多采多姿而已。這樣說不全錯,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金庸小說涉及的人生面向特別豐富,因此更能刺激讀者思考人際現象和人生問題。以下是一些比較明顯的例子:「什麼是真愛?」(段譽和王語嫣)、「一個人可以同時愛兩個或以上的人嗎?」(段正淳)、「虛偽有多可怕?」(岳不群)、「為什麼人會自我蒙蔽?」(郭芙愛楊過)、「什麼是真徹悟?」(鳩摩智)、「貪財有止境嗎?」(凌退思和戚長發)、「宗教對人有什麼束縛?」(儀琳)、「人生在多少程度上是自主的?」(虛竹)、「有缺陷又如何?」(楊過)、「外貌有多重要?」(程靈素)。
不是因為我是讀哲學的,才看出這些問題來;只要有反思能力,看金庸小說,很難不被刺激而有類似的思考。這個思考上的潛在蘊藏,是金庸小說可堪一讀再讀三讀的原因。對我這個讀者來說,悼金庸,是悼一位豐富了我的思想、並且是獨一無二的作家。
(本文標題用的詩句出自查慎行的《寒夜次潘岷原韻》和《鄴下雜詠》。)
文//王偉雄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