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0的文章

20200329-花園街,有備而來的沙啞叫賣聲

花園街,有備而來的沙啞叫賣聲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彼岸的蘭桂坊出現了新型冠狀肺炎爆發的「酒吧群組」,現時生意淡靜,街道冷清;此刻另一香港地標「花園街」卻看似運作如常,檔主和客人如何防疫呢? 灰濛濛的下雨天,花園街本已減少的人流更顯稀疏,問到最近的生意如何,大部分的檔主都表示現時花園街「人影都無隻」,少了遊客,有部分檔主靠街坊及熟客維持生意,推銷的阿姨用沙啞的聲音說自己叫賣了一個早上也只有幾百元的收入,也有檔主一整天只賣出兩條小童褲子。人少了,不少檔主選擇晚點開店然後早點關店,水果店的黃小姐說自己平日八時開店,現時十時才來到花園街;賣零食的檔主說有些攤檔待午飯時間,大約中午十二時才開店,自己以往晚上十時才關店,現在七時左右已收起貨物歸家。 防疫 問他們如何抗疫,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戴口罩囉!」據筆者所見,整條花園街的確只有兩三家攤檔的店主沒有戴口罩,或者只是脫下口罩吃零食,筆者正正捕捉了這樣一個時刻,問零食檔主不害怕客人傳染自己嗎?他們立刻向筆者解釋並隨即戴上口罩,還向筆者展示了兩大支消毒藥水,「一支是消毒酒精,用來洗手,另一支是稀釋了的噴劑,定時抹拭消毒貨物」。另一邊廂賣遮的檔主說會留意客人的舉動,「掂多兩掂我都唔畀呀,揀完又唔買,都唔知係咪『播毒』」。做生意之外,賣肥皂的梁先生說自己收舖了就會回家,明白「開工」有危險,但也要營業「搵租」,希望賺取的金錢能夠抵回租金。 另一位檔主郭小姐直言現時人心惶惶,「今日唔知聽日事,自求多福」,疫情之外生意大減,原本賣牛仔褲的她現時也賣布口罩,但布口罩也不是太暢銷,而她入貨時也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態,希望可以「幫補」一點生意額。零食檔主補充,「鬥跌價囉,你睇吓嗰邊,又減啦,梗係想盡快散咗啲貨啦」。筆者望向對面的攤檔,店主正掛起一個新的價錢牌,「生意難做呀」。 蝕硬 前日政府公布了新措施限制餐廳及娛樂場所的營業方式,筆者問檔主們如果有更嚴厲的措施出台,例如禁止他們營業十四天,這樣可以嗎?大部分店主都表示會無奈接受,「無辦法啦」,「全球都係咁」,「要睇惡劣程度囉,可能停一段時間」;當然也有店主會害怕政府限制他們的營業以達至防疫效果,「怕平衡唔到開支囉」,「蝕硬㗎啦,不過開舖蝕少啲」,「梗係唔支持,但任何人都唔想,都會配合的;所以睇大圍,我又唔係最有需要嗰個,咪見步行步,慳啲使囉」...

20200329-由老蘭到花園街,思考生存

由老蘭到花園街,思考生存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外遊人士和海外生推進了新一波疫情,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最新一篇網誌,以現時新增確診個案的升幅推算,下周日便會發展至病人擠滿香港1400張隔離病牀,為本港醫療的承載力帶來巨大挑戰,他於是懇請所有人遵守社交距離要求,斬斷病毒傳播鏈。政府亦剛宣布立例禁止聚集和規管食肆等娛樂設施等措施,加強防疫。 攝記到酒樓餐廳巡訪,發現不少本已門庭冷清之餘,亦合作地作出相應改革,例如重新編排座席,保證每枱距離達1.5米。至於爆發群聚感染的蘭桂坊,一度引發禁酒的爭議,網上又讀到前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柏賢提到「抗疫鬥志」,讚賞太子旺角一帶攤檔的基層市民繼續開工之餘,有盡力做好防疫,他認為防疫措施要顧全市民的基本生計,才可持續並維持到投疫鬥志。 到底攤販們做了什麼,讓梁醫生有這番深思?胡筱雯昨午去現場走了一圈,交來了文章,她想到,在瘟疫蔓延時,除了思考生存,也無法繞過生活。 無論如何,在可見的將來都無法回復舊日,甚至有言今次危機會帶來末日,許寶強老師今期文章思考了我們是否就要與資本主義同歸於盡的問題;另邊廂,立會選戰熱身,竟也在說到立法會末日來臨去。 好在,吳靄儀的文章依舊激情洋溢,如果你也憂心公正和公義的問題,不要錯過。 編者話//黎佩芬 攝//林靄怡 美術// SIUKI 編輯//蔡曉彤 sunday@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200329-留守好讀:全球資本主義的終極危機?

留守好讀:全球資本主義的終極危機?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站在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前的無畏女孩雕像(法新社) 【明報專訊】疫症全球擴散之際,也是危機論述蔓延之時。 由COVID-19引發的危機論述,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公共健康:疫情除了奪命傷身以外,還會令醫院診所不勝負荷,攬炒現代社會的醫療系統;第二個層次是社會文化,包括與病毒源頭、命名和傳播載體緊密相關的種族/國族矛盾或歧視,以至因封城閉關、居家隔離所造成的孤獨,以及長期緊張而引發的身心焦慮和社群生活解體;最後一個層次是政治經濟,指涉的除了是全球商業、貿易、金融的收縮所引起的經濟衰退和失業上升外,還觸及國家政權的管治能力和認受性危機。 其中一種包含這三層次的綜合性論述,是依據左翼視野而提出的資本主義終極危機。有關資本主義終極危機的論述,一般都蘊含兩個部分,也就是「危」和「機」。前者包括類似上述的三個層次所指向的困境,後者則強調置諸死地而生,聚焦於超越資本主義的機會。不過,這次由新冠病毒引發的資本主義終極危機論述的最新版本,側重的仍然是描述及分析政治經濟制度之「危」,如何切實地走出困局,於絕境中重生,則仍有待更仔細和系統地展開。 資本主義的終極危局?還是發災難財的機會? 資本主義的終極危機論,跟一度流行於香港的「支爆」想像類似,久不久就會循環回歸——近的是在1998和2008年的兩次金融崩盤之後,遠的由上世紀30年代的大衰退觸發。然而,每次的「終極」危機過後,論述中的「資本主義」總是能夠重新恢復,等待下一次「終極」危機的來臨。 這種永恆回歸的危機論述所反映的,其實是法國已故歷史學家布羅岱爾(Fernand Braudel)所指的資本主義無限彈性。與視「資本主義」為建基於私有產權和僱傭勞動生產關係的馬克思主義不一樣,布羅岱爾認為,起源於13、14世紀歐洲、歷史上實際存在的資本主義,其實是大企業和跨國金融等壟斷力量的領地,規則像「大富翁」(Monopoly)遊戲的邏輯一樣,勝者全取、敗者通輸。去年8月離世的華勒斯坦(I. Wallerstein)則補充,這個制度所圍繞的,是一個以不斷累積資本作為目標的運作原則。倘以19世紀工業英國為藍本的馬克思主義定義來作判斷,建基於「私有產權」和「僱傭勞動」的「資本主義」制度,大概早已完蛋(可參閱McKenzie Ward的Capit...

20200331-安裕:普京又出來了

安裕:普京又出來了 20:21 31/3/2020 安裕札記 上星期俄羅斯總統普京變成網絡世界紅人,他到當地醫院視察的一段影片,成為熱論焦點:片中的他在一間醫院裏,二話不說脫下運動外套,當着眾人(當然還有攝影機)面前換上全身保護衣,戴上防毒面具護具,穿上保護鞋套,之後走進一間病房,與其內戴口罩的病人傾談。回到外邊後,普京脫去手套換走衣服一氣呵成,拿回先前的外套往身上一穿,輕輕鬆鬆離去。 網上有人討論,有指這是「一場戲」,這大概只有當事人或片中各人才能證實。然而這一段影片裏的普京,脫去外套顯出的是結實的肌肉,穿的是短袖白色T shirt,二頭肌三頭肌一應俱全。有網民留言說,普京不愧柔道高手;也有人說,做特務出身的,說到底還有功底。普京今年67歲,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領袖當中,他比特朗普小6歲,比中英法三國領袖都大。 葉利欽當年把大位交給普京,想不到KGB出身的他,從總統做到總理,又從總理做回總統。最新的情況是,歐美傳媒說,只要他想,可以做到2036年。上台這二十年間,普京在俄羅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控制一切,梅德韋杰夫與他搭檔,都是為了普京大帝永續。此中關鍵是,憲法等等都可以修改、調整到最適合他為止,但要老百姓都覺得非普京不可,就要下點苦功。 普京的賣點是「強人」。赤裸上身展示肌肉是早幾年的事,武漢肺炎(編按︰即新冠肺炎)疫情中全身保護裝備走進病房,則是另一種實力顯示。兩年前冬季奧運,俄羅斯運動員只可以中立者身份參賽,以國際奧委會旗幟為標記。運動員結束比賽回國,普京在莫斯科一個運動場舉行幾萬人歡迎大會,帶頭唱起俄羅斯國歌,把愛國主義推到最高峰。由此可見,普京在樹立個人形象的能力,比不少國家領袖高明得多。 蘇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倒台,可是俄羅斯還能與美國較勁到今天,靠的就是普京。不能不提的是,俄羅斯國土不比從前,經濟實力有所下降,但蘇聯的底子畢竟不能小覷,爛船仍有三斤釘。歐美把蘇俄喚作北極熊,今天這頭龐然大物或許比以前瘦了點,但仍足以一掌打死不少對手。不信?不妨試試。 安裕

20200326-安裕:中國駐美大使

安裕:中國駐美大使 2020-03-26 安裕札記 在美國記者訪問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問答當中,崔天凱說,「我在這裏代表的是中國國家元首和中國政府,不是某一個人」。崔天凱官式職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既是「特命」又是「全權」,崔天凱說他代表國家元首和政府,字面上完全成立。 崔天凱是資深外交官,到美國之前已經官至外交部副部長。他的履歷不簡單:做過聯合國中文翻譯,曾是駐日本大使,又做過亞洲司司長,如今是以六十八歲之年,擔任駐美大使。 北京一向重視對美國外交,在中美尚未建交的七十年代初,中國駐華盛頓聯絡處主任是黃鎮。到華府上任前,黃鎮是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是北京在西歐第一個全面建交的大國,時維六十年代,及至駐美聯絡處成立,黃鎮就調去美國。一九七九中美建交之後,派駐華府的中國大使,從柴澤民到章文晉、韓敘、朱啟楨等,尤其是章韓兩人,當時在華府外交圈甚為矚目。 中美關係密切的年代,應是指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九年這十年。那時中國大使要與美國討論外交問題或交涉一些事務,見到的最起碼是國務卿或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建交之後初段時期,一些長駐白宮的同行憶述,中國大使要見就是見總統,不會到國務院那邊去,直接把車開到賓夕法尼亞大道一千六百號白宮就可以。 兩國關係順風順水的年代,互駐首都的大使,工作自然水到渠成。前面說過,中國駐美大使是華府外交圈令人羡慕的人物,要見美國總統、國務卿或是國家安全顧問,一個電話就能安排。黃鎮剛到美國之時,基辛格設宴接風,說有事可隨時找他或總統尼克遜。其他國家大使要見美國官員,一般只能見到負責相關區域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總統則要遞交國書才能見到。 近年中美關係惡化,這種關係形態不復見。去年初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美國到北京參加記念活動的是老布殊之子尼爾布殊。崔天凱在華府主持記念建交活動,到來的美國最高級官員是商務部長羅斯。一葉而知秋,中美關係實況如何,由此可見;駐在北京的美國大使,想必情況亦相差不遠。 安裕

20200327-安裕:相隔24年的3月台海

安裕:相隔24年的3月台海 20200327 東西南北 有關台灣的新聞,3月以來成為另一個焦點。這個星期三,美軍導彈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同一天,美軍一架偵察機在台灣西南外海上空出現;前幾天,美軍另一艘導彈驅逐艦在印太海域發射導彈。台灣的立法委員和戰略專家都說,美軍之前從未在這一海域的演習發射導彈,立委王定宇更形容是「在中國大門口發射導彈」。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資源與產業研究所長蘇紫雲則指,早前美軍航空母艦及兩棲部隊在南海演習期間發射快炮,這次的中程火力展示,對中國來說具有很明顯的意義。蘇紫雲說,美國此舉顯示,即使美國本土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美軍仍準備好對應任何狀況。 維持現狀是美國利益 蘇紫雲的話可謂一語中的。美軍第七艦隊在Facebook發放軍艦發射導彈消息時附有兩個Hashtag,一個是「美國海軍」(#USNavy),另一個是「海軍準備就緒」(#NavyReadiness)。最近幾天,美軍太平洋艦隊和第七艦隊,接連主動發放美軍在西太平洋演習及行動的消息,包括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到演習發射導彈。美軍的舉動,正如蘇紫雲和美軍Hashtag所言:我們準備好了。 美國對台灣政策過去70年雖有變化,然而美國在台海的最大利益,就是美國的利益不容侵損。5、60年代,美軍協防台灣的同時,力阻蔣中正反攻大陸,這是公開的秘密。及至美中1979年元旦建交,美國國會快速通過《台灣關係法》,總統卡特隨即簽署執行,以「民間關係」形式保持與台灣的民生經濟以至軍事關係。北京指美國此舉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華府每遇指摘即聲明「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逾一甲子以來,美國改朝換代,兩黨輪換不知凡幾,這套政策則是恒久不變。箇中原因,便是台海維持現狀不戰不和,便是美國最大利益所倚。 台灣反攻大陸美國不點頭,大陸威脅台灣美國也不坐視。過去兩個月,台海內外風高浪急,使人想起同樣也是3月,不過是1996年3月的台海危機。當年3月,台灣首次直選總統,解放軍在台海周邊試射導彈及大規模軍事演習。當年3月8日,美國調動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進入台灣附近海域,3天之後,再下令在波斯灣的另一航空母艦尼米茲號火速馳往西太平洋,也進入台灣周邊一帶。這是越戰1975年結束後,美國軍力在區內的最大規模集結。台灣《中國時報》駐美特派員傅建中提到,據當時參加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時任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

20200331-紐約時報中文網:消失的任志強:中共為何容不下一位忠誠的批評者

紐約時報中文網:消失的任志強:中共為何容不下一位忠誠的批評者 2020年3月31日 JIALUN DENG 袁莉 69歲的前地產大亨任志強的消失,令朋友和支持者擔心,他已經被中國當局帶走。而就在他消失前的幾週,他曾經把自己關了起來。 去年12月,任志強舉辦了一個他的木雕作品展覽,這是他退休後的晚年愛好,越來越嚴格的審查制度使他無事可做。他把自己關在一個臨時搭建的小工作室裡,參觀者只能通過一個小窗或開放的房頂看到他。 任志強跟朋友們解釋,這是行為藝術,在政府禁止他使用社群媒體和發表演講後,他以此表達他的孤立。當朋友們問起政府會如何回應,他臉上浮現出挑戰當局時常有的壞笑。 現在,任志強的行為可能已經超出了當今領導人允許的範圍。 朋友們說,他在寫了一篇批評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文章後,於本月失蹤。這篇文章在網上的私人聊天群裡被廣泛分享,文章並沒有提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名字。但文章說,一個渴望權力的「小丑」和共產黨對言論自由的鉗制加劇了疫情。它宣稱中共應「在這種愚昧中清醒」,並像1976年「打倒四人幫」那樣打倒阻礙它前進的領導人,結束文革動亂。 已退休的房地產開發商任志強,攝於2014年。他的朋友說他本月失蹤了。 任志強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政府的批評者,他的失蹤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即中國正在倒退,並放棄將其從極端貧困和國際孤立中拯救出來的改革。任志強不是激進分子——他是有幾十年黨齡的忠誠的共產黨員,是一家國企的前領導人,而且是中國一些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的朋友。他活躍於1980年代到習近平上台之前的時期——感覺那已經是很久以前了——那時中共不允許任何人挑戰它的統治,但允許部分人質疑它的某些選擇。 任志強的命運仍不明朗。但是如果他因言論而受到懲罰,這表明現在的中國領導層不會容忍批評,無論它多麼合理。 像習近平一樣,任志強也出生於中共權貴家庭。他的父親曾任商務部副部長。根據他的社群媒體帖子和媒體採訪,他的母親與朝鮮獨裁者金日成是同學,在一張照片中,金日成抱著襁褓中的任志強。 他的人脈非常廣泛。他和中國副主席王岐山從初中以來就一直是朋友。任志強在2013年的自傳中寫道,王岐山有時會在深夜打電話給他並聊上幾個小時。 任志強曾雇劉鶴為兼職研究員,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劉鶴,現在已經是中美貿易戰中的主要談判代表。曾為中共最高政治機構中央政...

20200330-陳家洛:立法會選舉的「操控菜單」23式

陳家洛:立法會選舉的「操控菜單」23式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中文大學的黃偉豪教授上星期在本欄分析9月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的危與機,當中特別指出國家機器操控選舉過程和結果的手法層出不窮,叫大家不要低估「操控菜單」(menu of manipulation)在選舉中發揮的破壞力。 思考拆招  不要只為參選資格收斂言行 無疑,在習近平時代對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權」的指導思想下,沒有什麼可以勸阻北京的政治鬥爭路線。假使民主運動取得過半議席,惡劣的情况不會止於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委任「臨時立法會」來執行北京指派的任務,包括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取締立法會內不聽話的議員,很可能還包括北京宣布緊急狀態,直接接管香港。但因為一些極端的鎮壓手段必然會引起大力反彈,因此引發的反效果令局面更難收拾。所以,這個終局會不會發生,還要視乎北京在其他方面的部署和香港政府操控選舉的能力。本文把選舉分開4個階段(見表),以便大眾思考如何拆招,不要只是為了個別的參選資格去收斂一點言行,改一點口號用詞,而是在於增加政權為了操控這次選舉要面對被發現的風險。 「操控菜單」的定義必須包括可以合法或不合法地進行的操控,不過始作俑者通常都選擇用法律賦予的權力和職能來包裝其政治操作,如果沒有其他辦法,在北京的人大常委會自是隨時候命。其實,我們只需要回顧過去幾次選舉,這「操控菜單」23式中部分已經有事實和案例的根據了。 靠公民敏感度  捍衛民主選舉 香港人對選舉公正公平的要求絕不含糊。試想如果公民社會組織和訓練一個2000至3000人的民間選舉觀察網絡,便可以辨認和記錄各種跟自由選舉背道而馳的行徑,及時發出警告,讓香港人及國際社會知悉香港的選舉狀况。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2019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報告書》指出,在處理投訴期內有破紀錄的44,947宗投訴,再查看附錄6至8,當中接近一半投訴涉及點票安排(21,335宗),其次是選舉廣告(8983宗),接下來是與投票有關的欺騙行為(2629宗)、投票安排(2313宗)、刑事毁壞及暴力行為(1456宗)。但在投訴結果方面,截至2月7日,在48,739宗投訴當中,成立/部分成立/被檢控的只有4455宗,已作轉介的有4515宗,7245宗仍在調查中,包括513宗由廉政公署調查的個案,絕大部分的投訴已經列作毋須跟進。可...

20200330-白彤東:在新冠疫情下看劣質文化與劣質制度(下)

白彤東:在新冠疫情下看劣質文化與劣質制度(下)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本文承接3月27日在本版刊登的上篇。 三、劣質制度 要充分回應意在歸罪中國的「武漢肺炎」與「中國病毒」的說法,我們要考察,中國為此次疫情應負多大責任?練乙錚指出此次疫情在中國爆發的另一原因是對吹哨人封嘴,而封嘴是中國傳統。他提到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說法,就說中國傳統如何,太過隨意。並且,他引用的「明哲保身」,出自《中庸》。同為先秦儒家經典的《論語》裏面,就有殺身成仁等說法。筆者曾撰文解釋為何先秦儒家會有這兩個看似矛盾的面向。練文只及一點,不及其餘,論證偏頗。 儒家也可支持言論自由信息公開 並且,筆者還曾論述過,對儒家來講,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於服務人民,而人民是否滿意要由人民決定,這就要求人民可以自由表達意見。如果儒家接受賢能之間對政策的公開討論更可能導向給人民提供良好服務的政策的話,他們就有了支持言論自由的另一個原因。並且,因為「人皆可以為堯舜」,所以要讓人民接受全面的信息,為他們成為君子提供可能。同時,儒家不認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嘴巴是負責的,但是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所警示的,堵住人民的嘴巴,反而加劇他們的不滿,不再相信政府而去相信謠言,情况會更糟。所以,儘管不像現在主流的民主思想家一樣相信人民,相信言論自由的神聖,但是儒家依然可以認同和支持言論自由、信息公開。 但中國政府確實在疫情開始的時候,封了吹哨人的嘴,並且最近大陸的微信和微博封號比防疫還要激烈,筆者的微信號也因為「惡意傳播謠言」被封掉,投訴無門,並因為大陸的微信綁定了很多日常生活必須的應用,封號給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麻煩。但是,中國反傳統反了150多年,現在大陸還有多少事情(包括這次封嘴)與傳統相關,很值得懷疑。 歐美主要責任在自己 不管根源是什麼,人為判斷失誤、言論遏制與政治控制,讓中國錯過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時機,這毋庸置疑。但中國是否應該為美國現在疫情擴散負責,包括接受「中國病毒」的叫法呢?與國內的遏制不同,中國政府去年12月底至1月初就通報了世衛組織和美國。1月23日武漢封城以後,這一病毒的危害廣為人知。對中國常有批評的記者Ian Johnson 3月13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中國付出了封城乃至鎖國的巨大代價,為西方爭取了兩個月的時間,但這個時間被西方白白浪費掉了。他還指出,中國政府1月初...

20200327-白彤東:在新冠疫情下看劣質文化與劣質制度(上)

白彤東:在新冠疫情下看劣質文化與劣質制度(上) 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 龍振邦與袁國勇2020年3月18日在《明報》評論疫情的文章(下簡稱「龍文」),雖然隨後正式撤稿,但已引起很多共鳴與爭論,並觸及諸多重要話題。本文乃對這些話題不同意見的表達,分為上下篇。 一、流行病與劣質文化 龍文指出,此次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之前練乙錚(Yi-zheng Lian)在《紐約時報》上發文(下簡稱「練文」),也將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的原因之一歸於進補的飲食文化。美國得州參議員John Cornyn也指摘中國人什麼都吃,導致了各種流行病。但《華盛頓郵報》3月1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Cornyn提到的幾種流行病中,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和2009年的H1N1並非起源於中國,而後者更是起源於墨西哥和美國。他提到中國人吃狗肉和蛇肉,與幾次流行病根本無關。更諷刺的是,得州一些城鎮也有吃蛇的風俗,Cornyn自己還撰文驕傲地提到過! 劣質文化非中國獨有  得州也盛行吃蛇 吾之蜜糖,汝之砒霜,這很正常。僅僅因口味差異去指摘別人,這只能是偏見,尤其在忘了自己也吃着「砒霜」(比如吃蛇)的時候。這種偏見近乎種族主義,哪怕雙方屬於同一種族。我是北京人,很多北京人對外地人有偏見,比如覺得廣東人和香港人只要能動的都吃,說的是鳥語,無愧為南蠻,這都與種族主義異曲同工。民眾有此偏見,並不奇怪。但若是政客或學者把它當真來說,我們就不得不懷疑其居心或判斷能力。 龍文還指出,中國人的劣質文化不人道地對待動物,不尊重生命,濫捕濫食。但其根據何在?《論語》裏講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孟子講「食之以時,用之以禮」,朱熹將其解釋為「不身翦,不暴殄」,這都是反對濫捕濫殺。宋哲宗年幼之時,春日戲折柳枝,程頤斥責道:「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折。」這是對植物都表達出了人道。除了儒家,中國佛教更是反對殺生。中華文化如此博大,隨口說它不尊重生命,這是不尊重文化之生命。 也許龍文講的是中國文化的劣質部分。但是哪個文化沒有劣質部分、劣質的人?中國人因為進補吃野味不好,那麼按Cornyn的說法,得州人出於表現膽識吃蛇,難道就好了嗎? 新病原危險  不局限於吃野味     並且,上述說法,將類似疫情爆發歸罪於野味,但最近流行過的禽流感和豬流感源自於家禽家畜,並...

20200329-陳詠燊:【奮鬥房】香港電影,沒有離地

陳詠燊:【奮鬥房】香港電影,沒有離地 2020.03.29 影視雙收的劉俊謙,在評論學會頒獎禮上就曾說過:「今次唔係指向我個人成功,唔單止新一代演員,而係新一代開始起來。」 一直以來,香港電影界無論台前幕後,都讓人有離地萬丈的感覺。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是8、90年代,那時候香港是全亞洲的舞台,只要你能在香港得到成功,你的名與利就會從全亞洲送到你的手上,於是在那個年代的電影工作者,都賺了很多很多的名氣,很多很多的錢。 他們是出色的嗎?當然是出色的,他確是在那個年代,為香港拍下了不少精采的電影,也為某些類型寫下了一套香港的風格,讓全世界對「港產片」留下了一個強列的印象。 然而他們的所得到的名與利,同時間亦讓他們變得離地萬丈。他們去到哪裏都受到尊敬,他們隨便的一個指指點點大家都會言聽計從,他們由有人認識開始已經不愁衣食,一桶又一桶的金放在地產與股票中錢搵錢,電影早就不是主要的收入。 有趣的是,創作就是源於生活,「甚麼人就拍出甚麼戲」,當生活一離地,你就要找方法去重新了解這個世界究竟發生甚麼事,否則你永遠拍不出好電影。 終於見真章的是,很多8、90年代的電影人,他們的創作力都過不了千禧年。2000年過後,他們仍然利用着知名度去搞電影,但拍出來的卻是一套又一套的爛片。因為合拍片我們才覺得爛?別自欺欺人了,他們拍出來的合拍片,是連內地人也一樣覺得爛的級數。不過,他們就是有錢,當年拍下的東西仍然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走出來仍然被人「哥前哥後」,所以自我感覺永遠良好。 他們的價值觀經常與主流香港人有差異?其實他們並不是壞人,而卻是離了地的人,一直活在屬於自己的平行時空之中。他們也會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幫助電影界的下一代發展,開拓更多機會,但同時間,他們的離地行為,離地發言,離地舉動卻讓很多人對電影界感到很遙遠──他們就是電影界的代表了吧,原來香港電影那麼離地! 坦白說,他們早不能代表最前線的電影工作者。近十年真真正正拍着香港電影,創作着香港電影的電影人,其實都貼地得很,都與香港人同步呼吸着。很簡單,這一代別說靠電影發達,連維生都成問題,怎會不貼地?就算付出一樣的努力,一樣的才華,大家所得到只有那個年代的十分一,甚至百分一;不過,大家就是這樣的堅持着,因為我們都仍然很愛電影,很愛香港電影。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是這個時代被選中的香港人。 礙於...

20200330-素黑:原來男女客人偏差那麼大(一)

素黑:原來男女客人偏差那麼大(一) 23:17 30/3/2020 想分享一個做個案的有趣現象,它反映了兩性在在處理困局、接收和理解信息上的強烈差異。 臨床經驗告訴我,做男客人的個案遠比做女客人的容易、輕鬆和省時,需要額外跟進的問題也少很多。原因是,男人要麼絕不尋求治療,要是決心尋找諮詢便會目的清晰,在表達自己時較理性,少喋喋不休或被負面情緒主導。在接收信息和理解時也較精準,聽得懂理性、有理據和清晰的邏輯分析,不急於回答問題,通常會思考清楚才回應,離題率較低。搶著自說自話,未聽清楚提問便胡亂作答、九唔搭八的情況較少。 相反,女客人十之八九都被情緒主導,感情用事先於理性聆聽的現象較男客人多很多倍。幻想和離題率高,更多是想把壓抑良久的情緒垃圾借個對話缺口大爆發,強逼你聽她認同她預設的分析甚至虛構的事實,因此需要反覆求證,耐性地替她「去程式」(deprogram),誘導她返回或認清主題,回歸事實,停止沉溺的「獨白」模式。 還有,糾正女客人的問題的時間也特別多,因為她提出的問題大多是錯置的,如「到底我是否不應再相信男人」或「為何我總是遇到傷害我的人」,自製陷阱。需要細心解釋問錯在哪,問了是否令她變得更蠢。由於女客人多理性思維能力不足,能讓她明白已很費勁,要漫長的路才能找對方向,提升智慧看清楚真正的問題,為困局重新定位和改寫,才能進入下一個自療環節:學習具體的調校方案。 素黑

20200325-素黑:男人如何平息鬧情緒的女人

素黑:男人如何平息鬧情緒的女人 2020-03-25 找我做個案的男人,很多都不懂和女友或妻子溝通。我通常都會先告訴他們一個事實:別期望太高,放下你一直相信的對話邏輯或科學程式,學習另一套語言,可以不惹她們便請別惹。 是不是廢話?不,只是講事實。相反也一樣正確。女人永遠覺得男人是拒絕溝通、不講理和需要再教育的一方。大家對秤「理」的尺度、溝通要求的清晰度存在根本性的分歧。雙方想溝通好,可能要先放下對溝通預設的標準,改用其他方式讓彼此好過。所謂溝通沒有「本來」的目的,別以弄清楚問題和事實為前提。可能先緩和彼此的情緒或敵意更重要,有時息事寧人反而是目標。 在快要或已起紛爭時,男人最忌「直接」和「講理」,如直接指出她的錯和說出自己的想法。女人需要男人先「體諒」。你要先關顧她的感受,視她的感受比一切都重要,因她們會以此確診你是否愛她,愛得夠不夠。你毋須很認同,但這是很多女人的溝通價值。讓她知道不同意見下她還是你最重視的人,你沒否定她。這時別說甚麼,改用身體語言如抱一下,親一口,拖住手,低音耳邊哄一下。給她送杯水,遞紙巾,掃掃頭,讓情緒降溫,萬事容後談。 下一步要先說認可她的話,如「我是你可能也會發怒」,「其實你也不容易啊」。她要感受你站在她那邊不敵對,不是你說的算時才會下氣,硬碰雙方都會輸。過一兩天才平心靜氣討論未了事,成功率較高。 素黑

20200323-素黑:沒朋友不一定是社交障礙

素黑:沒朋友不一定是社交障礙 2020-03-23 她原以為自己有交友障礙,要麼知己或老友疏遠她,要麼難以融入人群交不到朋友。 曾有一「知己」是個公關,特別喜歡帶她參加派對,眼裡全是人脈。她去了卻不舒服,那些圈子不是她想融入的。知己常埋怨幫她拉了關係她不珍惜,最後疏遠了她。她難過,問我是不是她的問題。 其實問題可能是這個知己有「介紹癮」,像很多師奶一樣熱衷散布購物情報和拉團購一樣。這種朋友有關心你真正的需要嗎?你不搭理她便和你斷,這種朋友是真朋友嗎? 她另一個「知己」是大學同學,以前總是和一班同學相約聚餐,可近年她們私下聚餐不約她,她又質疑是不是她的問題。細問下原理很簡單,一來親密高峰期已是十多年前了,人會變;二來她們近年聊的話題跟她格格不入,講名牌和煲劇她都沒興趣,聚會時她不投入,大家自然不想叫她出來受罪。沒有誰錯了,為何要執住不再投契的朋友不放呢? 「我想交朋友,但總是交不到。」這可能不是你的問題。 假如不是你把所有的門都關上,那就是緣分的問題多一點。有些人太戀舊,活在「本來好好的為何現在都變了」的惋惜裡,困在「一定不能和好朋友分開」的難過裡,像個因留戀幼稚園同學而不想升小學的孩童,是不是幼稚?人會大,也會變。交友重質不重量,要修「沒有」和「放手」的智慧。 話要投機心要近,能交到和自己共振的朋友,一個已足夠,隨緣就好。 素黑

20200330-CUP:意大利死亡數字何以高企?

CUP:意大利死亡數字何以高企? 2020年3月30日 BY BILLY TONG 在意大利貝加莫省的市鎮塞里亞泰,有市民正出席武漢肺炎死者的喪禮。 圖片來源:路透社 短短不足半年,意大利就由全歐洲最健康的國家,淪為中國以外最嚴重的武漢肺炎疫區。有評論歸咎是政府反應太慢,低估疫情,有人認為是醫療系統不堪重負,亦有人認為是因為意大利人口老化嚴重,而這次疫情中老人的死亡率特別高。不過,統計方法也可能是箇中一個原因:「死亡數字」這個概念看似科學中立,但各地的計算方法可以大不同。 截至 3 月 29 日,意大利的確診數字逾 9 萬宗,死亡數字超過 1 萬,死亡率超過 10%,而港大在 3 月初推算武肺死亡率約 1.4%,無論是死亡數字和死亡率,意大利的數字也不合理地遠超於世界水平。可是,這種直接比較並不嚴謹,其中一大主因是方法學上的不同。羅馬聖心天主教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 Walter Ricciardi,就提出兩個可能原因,第一個是大家熟悉的人口結構因素,第二個就是方法學的問題。 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訪問中,Ricciardi 形容意大利的死亡數字計算方法極為寬鬆(very generous)。政府會把所有帶武漢病毒的死者,都計算在武漢病毒的死亡數字之中。這個計算方法看似很合理,但其實破綻百出,因很多死者本來就身患其他重症,例如末期癌症。作為政府資深醫學顧問的 Ricciardi 教授更不諱言指,意大利的國家衛生院(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重檢過數字,發現只有 12% 的患者死因,與武漢肺炎有直接的因果關係(causality),當中有 88% 的死者,在生時身患一種或以上武肺以外的疾病,同時患有兩至三種也不罕見。不過 Ricciardi 教授也補充,這不代表他們的死亡與武漢肺炎完全無關,只是人們分析時,要考慮死者生前的身體狀況。有其他專家就指出,各國統計死亡數字的方法,存在差異,作出直接比較的話,會有誤導性。 除了死亡數字,死亡率也是一個具爭議性的議題。死亡率的計算方法看似簡單,就是死亡數字除以確診數字,但其實背後有各種因素。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 Martin McKee 就向「每日電訊報」表示,很多國家未有清晰指揮統計和辨識症狀輕微,乃至沒有病徵的患者,故此確診數字的計算方法也存在很大差異。舉中國為例子,...

20200330-CUP:孤星淚 —— 以前偷麵包,家陣偷口罩

CUP:孤星淚 —— 以前偷麵包,家陣偷口罩 2020年3月30日 BY 鄭立 電腦大爆炸 「孤星淚」中,尚萬強因為偷麵包而被重囚 19 年;圖為電影劇照。 如果你有看過「孤星淚」,你一定會記得主角尚萬強是因為偷了麵包而被人關進監獄,沒有了 19 年的光陰,只因為偷了麵包。現在的我們聽到這一段,總會覺得為了一件小事而關 19 年太過誇張,覺得現在的世界好像好多了,至少我們應該不會再有人因為偷個麵包就被關十幾年。 因為在我們的社會,得到麵包太容易了,偷麵包自然是一件小事,所以我們總是難以理解。可是去到近期,香港開始經歷口罩荒的時候,很多人才第一次感受到物資短缺。我們生於物資豐足的年代,連窮人都鮮有真的買不到食物,卻沒想到平時微不足道,供應充足的口罩,會變成需要爭奪的商品。 一樣是每天需要消耗的民生用品,一樣是短缺,一樣是看起來微不足道。嚴格來說,口罩還可以重用,但食物可不能重吃。只要把尚萬強偷麵包的事情,想像成偷口罩,你就能理解偷麵包會被重罰的世界是怎樣的。 在故事裡,尚萬強是為了家人而偷麵包,有沒有令你聯想到,很多人之所以去撲口罩,並非單單為了自己,其實更多的是為了家人和朋友?因為疫病,戴口罩被視為猶關性命的行為,那你也可以感受到,尚萬強偷麵包並不是貪吃,而是他的家人需要靠這點營養去活命。 原著裡的尚萬強,身處在一個糧食供應短缺的冬天,大概就像今天的口罩一樣,不僅價格比平常貴很多,而且有錢也未必找得到貨源。當初我們看到有人偷口罩搶口罩,覺得有點荒謬時,現在口罩在寄送途中被偷掉也一點都不罕見。 你可以想像尚萬強的麵包,不會像我們現在落樓下就可以買到那樣,而是一個漲價的要搶奪的商品。他偷麵包給家人的舉動,只要想像成一個草根家庭出身的窮人,被要求去張羅口罩不果,最終跑去藥房偷。短缺的時代就會發生這種事,我們今天經歷的時代,雖然搶的東西不同了,但人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可能尚萬強當年之所以會偷麵包,是因為在外面買不起或買不到,又害怕空手而回令家人失望,於是有了那樣的衝動,今天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吧? 而當短缺出現時,政府就會出手干涉,可能是禁售,禁止囤積,對於盜竊的情況會額外重罰。麵包也好,口罩也好,當短缺時就會變得珍貴。沒有口罩使你難以外出工作,沒有糧食也使你難以有體力工作。當物資會直接影響到經濟命脈的時候,政府的態度就和平時完全不一...

20200330-劉細良:無恥中共的口罩外交

劉細良:無恥中共的口罩外交 22:53 30/3/2020 有在美港人發起送口罩物資到紐約給當地醫護,香港人應該支持,過去大半年反送中運動,香港人得到美國朝野及主流媒體支持,今次回饋是應有之義。武漢肺炎下中美角力已經白熱化,雖然特朗普同習近平通電,駐美大使崔天凱亦同戰狼趙立堅割席,指美軍武漢播毒之說是瘋狂言論,暫時平息了雙方罵戰,但中共背後正操控抗疫物資來對付美國。特朗普致電南韓文在寅,尋求對方協助,美國大佬今日要向幫中小頭目求助,顯示了今次美國武肺危機嚴重。韓、台、日、港、新加坡等應該幫得幾多得幾多。 中共目前的對外形象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除了諉過於美軍播毒外,共黨官員正仿效普京網絡戰,利用美國社交媒體Twitter、Facebook、IG的五毛水軍,有計劃有組織地宣傳中共抗疫已經成功,並且發揮全球抗疫領袖角色,無償提供抗疫物資予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日本等地,美國這邊廂正受疫情急促擴散所煎熬,中共這邊卻勝利打敗疫症,且協助全世界對付武肺,這形象反差不是說明中共模式的優越性嗎? 早前《紐約時報》引述特朗普政府的高級貿易官員納瓦羅說,美國將反對中國把為美方提供物資變成宣傳資本、以提升自己在國內外形象的任何努力。他說:「我們不需要的是在危機期間搞某種宣傳活動,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行動已經讓這場危機變得比本來會有的程度嚴重得多。」所以,大佬寧願向幫中小頭目求助,也不願向敵對「字頭」開口。 納瓦羅指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中共早期的掩藏隱瞞,錯過了撲滅和阻止病毒擴散的黃金窗口,強國人繼續全球播毒,意大利就是受害者,中共協助其他國家抗疫,其實不是甚麼大國風範有承擔,而是「贖罪」,為中共禍延世界而懺悔反省,但至今中共不單未有向世界人民說一句Sorry,反而製造假新聞指美軍播毒,更可恥是計劃利用「蛇齋餅糭」;即口罩、消毒、PPE、呼吸機四大醫療物資來進行國際政治鬥爭。 全球將脫鈎中國 反觀台灣蔡英文政府,早早看透中共流氓本色,疫情未爆就自力救濟,口罩、保護衣、呼吸機全部國產,甚至有能力出口,多年被中共及世衞奴才封殺打壓,成為國際社會的孤兒,台灣人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成為奮發圖強動力。若台灣需要中共物資,恐怕國台辦屆時又抬出認同「一國兩制兩岸統一」作條件來屈辱台灣人。今天台灣有足夠產能製造口罩及保護衣、韓國有量產比中共可靠的快速測試劑、香港人也可以用自己力量去...

20200323-劉細良:大疫之下,港共仍在玩政治

劉細良:大疫之下,港共仍在玩政治 2020.03.23 本地武漢肺炎確診數目急升,何栢良及梁卓偉等專家均指香港到了武肺爆發以來最危急的關頭,陳肇始指香港正處於戰爭狀態,林鄭月娥也宣佈公務員實施在家工作、押後DSE公開試四星期,政府被罵多時,今次總算能作較快速回應。 「左」只會令建制再大敗 周日不少人登高避疫,在山頂廣場附近忽見多名軍裝警員站崗,心想難道又有自我隔離的「手帶族」逃走要緝拿歸案?這時一位大媽沒戴口罩,遞上了一張23條立法的單張,原來是何君堯及其背後支持者在動員,簽名支持23條立法。我望着這位女士,心想究竟是甚麼人會在香港疫爆時刻,仍將心思放在政治鬥爭?是何君堯本人?他是一位靈活走位的紅色政客,也是中聯辦自2012年起極力栽培的一位悍將,去年元朗7.21事件的幕前幕後「英雄」,憑常識也知目前根本不是23條立法的政治窗口。周六元朗7.21事件紀念活動,防暴警又再大舉出動,襲擊現場記者,民主黨資深議員黃偉賢是元朗區議會主席,現場用手機拍攝警員被無理拘捕,究竟是誰下的指令,在疫爆時刻,心思仍放在同「黃屍曱甴」的鬥爭?是鄧炳強本人?但他剛剛表示要處理好傳媒關係,憑常識也知這些悼念活動,只要警察不主動拉人,最後是和平散去。 再早幾日,袁國勇在《明報》發表文章,指叫武漢肺炎並無不妥,而諉過美軍播毒更是荒謬,一切源於中國人食野味的愚昧劣質文化,最後文章受到政治壓力要撤回。究竟是袁本人「淆底」嗎?他是中共重視的抗疫專家,施壓撤回文章定必引起政治風波,認為李文亮之後中共仍死不悔改,影響了習近平改造自己成「抗疫領袖」的公關大計。 還有驅逐美國三大報記者,刻意連香港也波及,在美國CECC正審議是否延續香港獨立關稅地位這敏感時刻,無端擺香港上枱,簡直不可理喻。這連串事件揭露在香港人命危急存亡之時,仍有一條極左政治路線,指揮特區武裝部隊、何君堯、五毛小粉紅、《大公報》,在香港進行政治鬥爭!看來撤換了王志民,貶了張曉明,是要向更極端、強硬、更左的方向進發,以期保住中共在港政權,打贏9月立法會選舉這場政權保衞戰。 從中共角度而言,「左」如果可以保住9月選舉,那就沒有甚麼值得爭辯;但實情剛好相反,「左」只有令建制大敗。本來林鄭計劃借成功抗疫為9月選舉創造有利空間,社會怨氣減少,對淺藍回歸建制派有利,所以正全力協助建制派生產口罩送抗疫物資,親身落場挺工聯會。依...

20200316-劉細良:中共武肺假新聞宣傳戰

劉細良:中共武肺假新聞宣傳戰 2020.03.16 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前,成功以假新聞、親俄KOL人為地煽動製造烏克蘭東部的分裂,為俄羅斯偽裝民兵的特種部隊入侵作好準備,普京成功吞併克里米亞一役,成為全方位網絡戰經典案例,中共一直致力仿效俄羅斯的網絡戰手段,包括製造KOL、假新聞、五毛,再配合官方的外交言論。如果武肺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嚴峻的疫情,是中共政權保衞戰,從這高度看,不難發現中共已經開始使用假新聞宣傳戰。 最近中共對外宣傳眾口一詞指稱武漢肺炎疫情雖然最先在中國出現,但不一定發源於中國。首先是由專家鍾南山指稱病毒可能源自外地輸入,然後輪到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主動回應有關肺炎病毒的提問,指需要「聽取科學、專業的意見」方可判斷,又希望「有關方面不要藉此做文章,也不要藉此對其他國家污名化」。一日之後,同為外交部發言人的趙立堅在Twitter轉發美國疫情的新聞片段,質問美方「零號病人何時出現?」、「幾多人已受感染?」、「哪些醫院用於應付疫情?」他又宣稱,「可能是美軍將疫病帶到武漢」,要求美方要透明向公眾公開數據,最後更稱「美國欠我們一個交代」。 與俄聯手針對美國 最先指摘美國乃冠狀病毒黑手的其實是俄羅斯,美國國務院負責歐洲與歐亞事務的署理助理國務卿瑞克(Philip Reeker)在2月底公開表示:「俄羅斯的意圖就是搬弄是非,從內部破壞美國機構和同盟,包括透過秘密且脅迫的惡意影響力運作。」「藉着散佈冠狀病毒的錯誤資訊,俄羅斯惡意行為者再次選擇干擾全球衞生因應作為,來威脅公共安全。」美國官員指俄方利用Twitter、Facebook及IG的鬼賬戶有計劃地散佈假新聞,俄方則發表官方回應,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指是蓄意造假的指控,大家拳來腳往。 武肺假新聞宣傳戰整個過程是有計劃部署,俄羅斯之後就到中共專家及外交部接力,由於世衞升級為全球大流行,各國人民受害,武肺成為一個全球的blame game,中俄正合力用假新聞轉移視線。指控美軍將病毒帶入中國的趙立堅,未升官前出任駐巴基斯坦代辦,也曾戰狼上身,為中共新疆集中營政策辯護,指美國也歧視黑人,黑人入住地區樓價下跌,他的種族主義言論令西方外交界發笑,但卻獲官媒力挺,最近還成為外交部新聞司發言人,在Twitter繼續做其戰狼外交。 而在這場假新聞戰中,中共奴才世衞總幹事譚德塞一直噤聲,但原...

20200322-未來城市:無錢借無錢還,政府應出手救企業?

未來城市:無錢借無錢還,政府應出手救企業?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地封關之下,航空業首當其衝。(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有誰料到新冠肺炎會令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哀嚎?連德國總理默克爾都說今次疫情是德國二戰之後的最大挑戰。 我們現在面對這樣的困局:因為前10年借錢成本太低,企業紛紛借錢發展,到期還債時又再借錢還。但肺炎疫情令一切經濟活動近乎停止,無人消費、無人旅遊,令到企業無錢還債,於是破產;銀行擔心企業無錢還債,於是不肯借錢,變相又令到更多企業破產。因為更多企業破產,銀行更加不願意借錢予企業……如此這般,便墮入無限輪迴的惡性循環。 於是,雖然全球各大央行極速放水救市,但投資者仍然恐慌,繼續拋售股票、搶美金。德意志銀行分析今次股災主因是市場擔心企業流動性出現風險,和2008年金融海嘯擔心銀行資金不足不同,也因此央行的放水行動大多只是針對銀行,卻無法強迫銀行借錢給企業,所以放水措施無效。 究竟在今次疫情,哪類行業的公司手頭現金最緊張?除了放水還有什麼方法解決? 難搞過金融海嘯 德意志銀行全球貨幣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發表報告,指出在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停擺,經過各地央行大規模放水之後,各間銀行資金雖然比2008年充裕,但卻繼續累積美元,不敢貿然向外借錢,是因為擔心借錢予企業後,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無力償還債務。財經界對前景不單悲觀,更憂慮觸發比2008年金融海嘯大得多的金融危機。2008年當時銀行擔心同業出現債務違約,因此不敢借貸,然而,Saravelos指出,金融海嘯時資金壓力雖然嚴峻,但是對央行而言是較易處理,因為壓力集中於銀行內部的資金短缺,因此只需要確保銀行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和政府願意擔保支持銀行體系,就可以即時紓緩市場恐慌。「但今次的挑戰更為深層,是隨着企業面臨緊迫的流動性緊縮、美元的短缺源於實體經濟。」由於今次流動性緊張的真正原因是基於「真正」的企業和市民,但央行從來都只是和銀行有資金往來,因此較難處理。他建議央行和政府必須介入保證企業信譽,令銀行願意借錢予企業或個人度過危機。 預計有大規模債務違約 企業資金流動性風險,簡而言之是企業即使坐擁資產,但手頭上的現金或可供快速變現的資產不足以應付日常現金支出和償還債務。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為刺激經濟推行量化寬鬆多年,市場經歷長期...

20200322-街知巷聞:探索海岸線的隱世景點,秘道出發,逃離鬧市,走進避風塘

街知巷聞:探索海岸線的隱世景點,秘道出發,逃離鬧市,走進避風塘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世貿停車場「秘道」(黃宇軒提供) 圖10之1 - 世貿停車場「秘道」(黃宇軒提供) 【明報專訊】飄呀飄,「呀媽」快要上岸了。 銅鑼灣避風塘的水上天后廟飄盪半世紀,傳出最快年底就會移駕至岸上。 水上人把天后叫作「呀媽」,祈求祂保祐日子風調雨順,飄呀飄,不知娘娘可有留意對面的怡東酒店已然消失在綠幕中? 從這裏走到灣仔,今天是怎樣一彎海岸線? 不久前我們再走一遍維園,在疫情籠罩下到「城市之肺」放放風,偌大園地設置許多運動設施,近避風塘的一邊比較似返個公園,可以舒心閒蕩,今次跨過天橋,以避風塘為起點,由綠色路線轉一條藍色路線。 即使在周末,這邊海濱依然人影疏落。這次從「秘道」出發,從世貿中心鑽進停車場,像密室遊戲,一入去會有顏色醒目的指示牌一直提示往「午炮」的路,引人走進簡潔灰白隧道,短暫的刺激探險,盡頭見白光灑進一道樓梯,幼螺旋形狀的優雅扶手,往上穿出就擺脫銅鑼灣鬧市,船艇與波堤互相都靠得近,滿眼是親切水景。 偶爾盪來一隻駁艇靠岸兜客,除入廟拜神之外,還能選擇上堤壩。堤上連接遊艇會的一頭,樹長得青綠,像素淨美女頭上斜斜插上一支髮簪,工人張先生來到小散步,說在等海裏帆船比賽完結時回航,綁好船就收工,這堤雖似隱世景點,不過張先生知道是熱門日落打卡位,只是因疫情少了人。另一邊盡頭,只有一人靠在燈塔背後默默面向對岸,偷看一下原來在掃電話屏幕,如果我們不上來,他幾乎包場獨享寧靜海風,這樣即使無特別樂子都是樂事? 富豪玩樂之處閒人勿進,抬頭賞過遊艇會建築的漂亮流線,便向會展方向走,到新灣仔渡輪碼頭。2014年啟用的新碼頭,不玩懷舊漁港老把戲,外形丫叉交錯的設計以石牆樹為靈感,閘外是日式、台式飲品店,氣氛零落,不過走到頂層觀景台,是個可以盡覽海景的小公園。 和風閱讀 已退休的劉先生拿本《唐詩三百首》坐椅上吹着風細讀,看他一派隨意,其實看上這個地方並非隨便,「這裏不像中環那邊,天台好多都是酒吧」,他不是住附近,是黃大仙居民,見我前來搭訕拉起口罩蓋好口鼻,指指膝蓋做過手術的大疤痕,說獅子山爬不到多少,個個走去行山,他選在這裏避人潮,遊客都不認識這個公園,落雨可以遮、下層有廁所、面前是海景,一切剛好。 碼頭是政府發展灣仔海濱大計的一部分,目的是...

20200322-無定向學堂:疫境當前 打工仔如何保權益?

無定向學堂:疫境當前,打工仔如何保權益?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蒙兆達(職工盟總幹事)(資料圖片) 圖1之1 - 蒙兆達(職工盟總幹事)(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疫症令百業蕭條,為削減經營開支,各行各業老闆奇謀盡出,最「方便」的莫過於向員工埋手。打工仔面對老闆提出無薪假、八折出糧等等要求,答應或拒絕,都應該先好好了解自己的權利,再衡量得失。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指,近月的確收到很多相關求助。為此,我們製作以下簡單問答。 ※月薪員工篇 一. 無薪假(No Pay Leave) Q1:老闆可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嗎? 當生意大減,人浮於事,老闆不免想到讓員工放無薪假,藉以減少固定開支。蒙兆達指,月薪僱員在僱傭合約保障下,雙方早已在簽約時達成按月計算固定薪酬的共識,因此不論生意旺淡,薪金理應不變。正因不能單方面要求員工放假,一些僱主會要求僱員簽署同意書,蒙兆達提醒,一旦簽署,僱員則喪失日後追討無薪假期間工資的權利。 Q2:不同意放無薪假,可以怎樣? 員工即使因為公司實際情况而無法如常上班,並不代表默認無薪假安排。蒙兆達指,當員工向老闆清晰表達不同意的意向後,即使沒有上班,責任在於僱主未能提供工作,而不在員工,所以僱員一樣有權追討這段期間應得工資。若僱主要求不同意的僱員自行辭職,蒙提醒,千萬不要簽自願離職信,否則會失去所有解僱補償,包括長期服務金、代通知金、按個別合約規定發放的雙糧、做滿兩年或以上而被解僱本可獲得的遣散費等。 另一方面,僱員須衡量被解僱的風險。蒙兆達解釋,香港沒有不公平解僱法,僱主毋須提出原因都可解僱員工(懷孕、工傷、正放取有薪病假、參與從事工會活動、出席法律程序擔當證人等情况才可獲特定僱傭保障),僱主按法例或合約要求作出解僱補償即可。 Q3:無奈答應,還能爭取什麼? 蒙兆達指,僱員即使為保飯碗無奈答應無薪假安排,仍可集合起來,透過集體談判提升議價能力,減少收入下降幅度,維護自己的權益,起碼爭取較明確的安排。 A. 無薪假期限 市面上許多無薪假安排並無了期,當僱員詢問復工日期,老闆往往回應需要視乎實際情况才能決定。蒙兆達提醒,僱員仍可要求共同協定一個日子,屆時可再商討延續、復工,還是減少無薪假日子。 B. 休息日薪金 無薪假期間,原定有薪休息日的工資如何計算,僱員亦應與老闆明確協議。另外,按《僱傭條例》規...

20200322-ways of seeing:玩電玩建圖書館,解放被禁新聞

ways of seeing:玩電玩建圖書館,解放被禁新聞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Minecraft是玩家可用磚塊砌成自己的虛擬世界的電腦遊戲,但今次圖書館則已建成,玩家只可瀏覽。(無國界記者提供) 圖6之1 - Minecraft是玩家可用磚塊砌成自己的虛擬世界的電腦遊戲 . . . . . . (無國界記者提供) 【明報專訊】中國外交部周三宣布禁止3間美國報社的駐華美籍記者日後在包括港澳的中國境內採訪,被質疑干預新聞自由。無國界記者(RSF)指出全球新聞自由狀況持續惡化,2019年全球有49名記者被殺,目前有348名記者被監禁。為突破政治審查界限,RSF在電子遊戲Minecraft建造巨型虛擬圖書館The Uncensored Library,擺放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墨西哥、埃及與越南五國被封鎖資訊,圖書館在上周四對外開放。 但為何沒有中國?RSF代表Kristin Bässe接受電話訪問時解釋,圖書館的目的雖然是提醒人們新聞自由的重要,但終極目標是希望身處封閉國家中的下一代能夠接觸到真實的資訊,利用知識與強權抗爭。但可惜的是中國內地現時無法玩國際版Minecraft,無法達到利用遊戲接觸內地年輕人的效果。 電子遊戲 突破審查缺口 RSF今次和英國遊戲工作室BlockWorks合作,找來全球16個國家共24個玩家,耗時逾250小時在Minecraft一座島嶼上,利用超過1250萬件磚塊砌成The Uncensored Library。圖書館被廣闊花園包圍,入口佇立一座緊握筆桿的拳頭雕像,象徵文字力量。圖書館建築物呈「凸」字型,中心是長達300米的半圓穹頂大廳,側面設有6個場館,包括RSF場館,以及5國場館,存放了在當地被封鎖的新聞資料。這些設有原文和英文翻譯版本,部分附設記者錄音。玩家可以線上閱讀這些資料,但無法修改內容。 RSF新聞稿指出,現時仍然有許多國家的民眾無法獲得自由資訊,不過RSF找到突破審查的缺口,發現部分國家雖然嚴厲審查報紙、網站和網誌,但電子遊戲世界尚未淪陷,而今次圖書館所覆蓋的5個國家民眾仍能自由地玩Minecraft。 為何中國無份? 2019年RSF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在180個國家/地區之中,越南排第176名,是今次被挑選的5國中新聞自由最受限制的。但為何圖書館不包括排名第177位的中國...

20200322-歐陸煮意:葡式薯蓉青菜湯配沙甸魚多士,溫暖的撫慰

歐陸煮意:葡式薯蓉青菜湯配沙甸魚多士,溫暖的撫慰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疲累的生活就是需要一點溫暖,最好是一碗喝起來濃厚綿滑的熱湯,一喝下去後整個腸胃都彷彿被溫暖覆蓋,舒服極了。葡式薯蓉青菜湯就能給人這種感覺。最初接觸這道湯,是在澳門生活時,有澳門朋友煮了這湯給大家喝,而在當地的葡國餐廳都能點到。薯蓉湯裏還有切絲芥蘭葉,看起來深綠,吃起來也在綿滑之外,多了點爽脆咬口。然後還能撈得幾片葡國腸,這是調味的精髓,濃鹹肉香,小咬一口細嚼,又再喝一口湯,齒頰留香。 葡式薯蓉青菜湯(Caldo verde)據說來自葡萄牙北部省份Minho,是很家庭的菜式。在一些節慶日子、婚宴,都會見到Caldo verde,通常被視作前菜,最常配上「Broa」,它是葡萄牙一種傳統玉米麵包(cornbread)。我沒吃過Broa,不知道味道是怎樣,所以這次食譜就沒有做了。 comfort food 品嘗薯仔原味 葡式薯蓉青菜湯的確可被視為comfort food,無論材料和味道,都簡單樸實到令人十分心安。簡單的做法,最主要材料就是薯仔和清水,甚至不加雞湯或高湯,不想加入太過複雜的味道,好好品嘗薯仔的原味,讓澱粉質發揮甜味,給身體補充一點營養。另外,再在湯中加入一點蔬菜,除了芥蘭葉,還很常加入羽衣甘藍(kale)或椰菜,都是纖維很充足、對身體很好的蔬菜,吃起來也有清爽感覺。 有葡國腸 毋須加鹽提味 這道湯調味也簡單,就是兩片月桂葉,可以加添溫和的香味。最後就是加入葡國腸(Chouriço),葡國腸有如我們的中式臘腸,味道濃烈鹹香,帶點不以為意的微辣,可讓肉香微微滲進湯裏。如果喜歡清淡的話,因為葡國腸已有鹹味,甚至可以不加鹽提味,而素食朋友還可以索性不要葡國腸了。葡國腸可在香港的西式超市買到,我這次用的則是從澳門超市買回來的,一般是罐頭油浸,五六十元一罐約八條。 配沙甸魚多士 喝湯的時候都想配麵包,所以再做一道沙甸魚多士。愛吃沙甸魚的葡萄牙人,喜歡把烤過或罐頭沙甸魚放在麵包上,讓麵包吸收魚油的香味精華。沙甸魚也被視為營養食物,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因為想清爽一點,所以再在多士上加了浸過鹽水的紫洋葱、小燈籠甜椒,灑上紅椒粉去腥。喝一口溫暖薯蓉湯,吃一口沙甸魚多士,是我們在非常時期很需要的撫慰。 ※葡式薯蓉青菜湯 ◆材料 葡國腸……1...

20200322-大眾達人張小鳴,獨立出版,把小眾聲音帶進主流

大眾達人張小鳴,獨立出版,把小眾聲音帶進主流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大眾達人張小鳴(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早在疫症來襲前,獨立出版社dirty press出版總監張小鳴已是個居家工作高手,印象中他時時看書,日間偶爾煲劇並分享心得,卻總是能好好完成手上似乎密鑼緊鼓的出版工作;臉書上偶然發一張窗外遠景,在雨後的天色變化中永遠悠然自得。書店退潮,小鳴窗外起伏山勢與平靜小河不一定有預兆,但靜觀其變的身影依舊,駐足十二年,他對香港出版生態有點意見。 大眾書店結業後遺 一天之內,一早一晚,傳來了台北國際書展停辦和大眾書局全線倒閉兩則出版業界的壞消息。張小鳴的獨立出版社dirty press往年都會與52Hz出版聯盟的盟友一同參展,今屆早在付報名費之時,聽到幾年來緊密合作伙伴里人文化結業的打算,便急忙煞車,打消參展的打算,否則會如許多參展商一樣大失預算。 早前里人結業清倉之際,文化界好些朋友都湧往購書,順道與老闆陳國華道別。這種場合,遇到過寫作的朋友推住車仔取回自己作品,小鳴也同樣需要收回他的出版,「我們這些獨立出版社,書話少唔少,每本可能印幾百本,里人比較慷慨,絕大部分可以存放在它的倉裏,當宣布結業,就要再找地方存放」。他慶幸一早決定退展,因貿然再為台北書展印一批新書,又會增加須存放的書量。沒了里人,更要臨急再物色新的發行商,因此他手上兩本已完成編輯,甚至幾乎校對好,準備付印的書要臨時叫停出版,放慢進度。至於七月的香港書展能否如期舉行,他也不看好,聽到一些同行打算放棄參展。 城市展示書籍空間減少 自去年六月反修例運動,零售業受到重挫,小鳴說,重災區之一的旺角,許多漫畫店都捱不住了。而一些勉強運作的書店終於也抵不過致使「無人出街」的疫情,「有宗教背景的出版社尚且可以呼籲奉獻捐助,沒背景的就更難了」。洪流下站不住腳的有大眾書局,「大眾多在商場開,租金貴,加上流行讀物其實沒什麼忠心讀者,序言就話有忠心顧客,大眾可能因此率先結束了」。落閘後漆黑得無法探視的店面照片一夜間在網上瘋傳,而翌日,財雄勢大的商務印書館也緊隨宣布屯門和佐敦兩間分店將於四月結業。 或鞏固三中商壟斷 大眾這大型的連鎖書店全線倒閉的消息來得突然,不少人卻在平復後開始「醒覺」它入書的品味並不那麼好,回想多年來倒是沒怎麼光顧過,書店的存在意義不過在於等人時讓人消磨時間,...

20200329-蘋人誌:增肥45磅玩命式平反~鄧月平

蘋人誌:增肥45磅玩命式平反~鄧月平 22:26 29/3/2020 作者:方俊傑 很多人以為鄧月平模特兒出身。包括我。最記得她穿上藍色bra top戴上毛毛狐狸耳替某啤酒品牌拍攝的硬照,去打邊爐去打冷去大牌檔,見到海報,總會幫襯一兩支,吸引力遠勝同一品牌安排外籍男女去森林冒險之類的廣告片。「為賺錢啫。」鄧月平強調,她不是模特兒,她是一位演員。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我看到她的年輕貌美甜美笑容,陳果導演肯定看出另一面。拍攝新片《墮胎師》,居然要求以好身材聞名的鄧月平增肥40幾磅。「我像餓狼見到一塊肉。太多人看扁我,對於為自己平反,絕對有意欲。」即使,增肥期間,以為不過是見到食物會反胃也要堅持放入口再咬再吞再消化;到減肥過程展開,才明白自己原來一直在玩命。「是要有這一種衝動,才算人生。」 攝影:郭永強 服裝提供:SNIDEL 再戇居也不是戇居 鄧月平的入行經歷,值得參考。19歲,在餐廳做侍應,有人偷拍她的工作神態放上討論區。不是甚麼星探發掘,不是甚麼陪朋友去參加面試,透明度高得多。「我驚。本來是透明人,做甚麼也沒人理會,突然多了一大班陌生人關注,有人說我IG的followers數量升得快過恒生指數,壓力好大。尤其引來很多毒舌批評。」 做人夠麻木的話,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也不會聽入耳放上心,像林鄭月娥。鄧月平還年輕,耿耿於懷。「在學校,我有演話劇。想做演員?很多人跟我說很困難很困難,像潛移默化,我也覺得做演員太大諗頭,只可放在一邊,不敢想太多。何況,很多人說自己想做演員,一說出口,便會被批評發明星夢,便縮。我也是縮的一個。」 可是天生麗質,12、13歲已有星探叫她入行。試過做臨時演員,等候十幾小時,只行過幾秒出了半邊面也沒有,更讓她理解到要當上一個演員,實在難若登天。到自己成為討論區熱話,在IG收到《小男人週記3》的副導演私信邀請試鏡,可以想像鄧月平當時有幾興奮,有幾難以抗拒。 在《小男人週記3》,鄧月平飾演鄭丹瑞女兒,入圍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我很清楚自己是陪跑。」那一屆,《黃金花》凌文龍勝出,同樣獲得提名的,包括好像更似演員的《藍天白雲》梁雍婷。「我很清楚自己不止觀眾眼中的鄧月平,但觀眾不可能百分百理解你。別人看輕我?你們睇住嚟,我一定會拿到足夠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作品出來。未有作品之前,無話可說,只可繼續努力。事實上,未有成績拿...

20200329-月巴氏:【娛樂專題】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

月巴氏:【娛樂專題】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 22:25 29/3/2020 《無痛斷捨離》女主角阿靜要斷捨離,眼前擺滿一堆塵封舊物,每件舊物原來都不只是死物,還是一段段記憶的載體。 人有煩惱係因為記性太好。《東邪西毒》的黃藥師曾經這樣總結。 這一句,大概也可套用在《無痛斷捨離》以及大部份與記憶有關的電影上。 撰文:月巴氏 舊物可斷,昔情難捨,過去不離。《無痛斷捨離》絕不甜美,反而有點殘忍。女主角阿靜,要為自己為屋企斷捨離,眼前擺滿一堆塵封舊物,每一件舊物原來都不只是死物,還是一段段記憶的載體。她決定將一些舊物還給相關的人,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歡喜,是因被喚起某一段愉快記憶;有人愁,則因為一些明明已經收得好埋、以為早就忘記了的痛苦記憶又再浮面,重新纏繞自己,阿靜舊男友阿安,便是這種不幸的人。當阿靜以為將舊物歸還就是負責任,阿安只覺得她自私,只想自己個心安落啲。 阿靜以為將舊物歸還是負責任,舊愛阿安只覺得她自私,觸痛了他的痛苦舊記憶。 面對記憶而深感矛盾的人辦,還有《阿飛正傳》的蘇麗珍。因為這分鐘,蘇麗珍愛上旭仔,也因此而受了愛情重傷。 人有煩惱因記性太好 有人選擇忘記痛苦往事,有人就算明知痛苦都寧願記住。像阿靜的媽媽,明知眼冤,明知逝去感情留不住,死都要留住無情老公的舊鋼琴。阿靜用了一個殘忍手法,褫奪媽媽記憶。 人有煩惱係因為記性太好。但,有好過冇。 《半支煙》的下山豹,由巴西回到廟街,只為找尋記憶中的「她」;「她」多年前留下的半支煙,成為支撐自己着草後活下去的力量;如今回來,就只為再見「她」一面──在自己記憶終將失去前,因為他患了老人癡呆。你如何肯定過去的那個「你」,跟現在的這個你是同一個人?有哲學家認為,記憶,是一個重要憑藉。注定喪失記憶的下山豹,注定跟過去的自己永恒割裂。 人有煩惱係因為記性太好,《東邪西毒》的黃藥師曾這樣總結。 在葉錦鴻的電影宇宙,跟下山豹一樣深受記憶所困的不幸人士,還有《飛一般愛情小說》的女警李麗珊,以及《薰衣草》的香薰治療師Athena──李麗珊忘不了大哥成,忘不了他唱的《喜歡你》,這首歌甚至成為了她這段記憶的主題曲;Athena則不能忘記男友Andrew身上的味道,儘管Andrew已死去多年,她惟有努力調製出Andrew專有的味道……忘不了Andrew的還有住在Athena單位對面Ch...

20200329-彭秀慧:愛情的英雄主義

彭秀慧:愛情的英雄主義 22:19 29/3/2020 很多人在小孩子的時候,都有幻想過自己是超人;可以保衛地球,可以儆惡懲奸,可以拯救世人。然後不知道哪一天,你驀然發現,你有自己的夢,有自己的理想,你滿腔熱誠願意不惜一切去嘗試實現。又過了一些時間,你終於發現現實並不如你所想,你需要生活,你需要滿足生活基本需要,我不是說這叫向現實低頭,只是,你選擇了把你的人生投放在你認為比較重要的事情。年少無知時,那個拯救世界的夢,你沒有忘記。你身體內流着的英雄血,令你仍然覺得自己有旁人不會理解的能力,於是,你決定拯救愛情路上每一個失落的靈魂。 我見過不少人,總是覺得自己是愛情世界裏的救世主,認為自己的出現是為了改變某人的一生;每次遇上喜歡的人,享受的是自己被需要,欣賞的是對方被改變--就好像一個新入職的公司高層一樣,看見公司短時間內因應自己提出的政策而出現盈利,自己就是功臣--這種人往往對情人有很多要求,期望對方作出改變,要在對方身上看到「效果」;同時也希望照料對方一切感覺,總之情人不能有問題,有問題的話解決問題的人就是他。你每次以試探方式提問這種人為何願意留在一段關係,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對方不能失去我。」而不是「我愛這個人。」 你也許有過人之處令對方傾心,但別忘了對方的出現也為你帶來學習。只看自己在對方身上立下幾多豐功偉績,在意自己有多偉大,原來滋潤着你愛情生命的,是你在工作裏找不到的成功感和優越感。征服不了地球,至少馴服一個愛人也好;統治不了天下,至少在二人世界裏獨裁也不錯。小時候的夢,如今終於實現,你就是超人--任務正是拯救愛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愛人着想,但你愛的是關係裏的自己。 然而,始終有些人天生願意臣服於情人之下,甘心被牽着鼻子走一生,在關係中一直低下頭來,哪怕自己愛人從來只用一種「俯視」的角度;如果對方是電影裏的超級英雄,這邊就是缺乏求生能力,等待被拯救的市民;兩者其實相隔很遠,關係也不對等。這樣的故事不一定爛尾,不過愛情已經變質。 彭秀慧

20200320-彭秀慧:先偷後騙

彭秀慧:先偷後騙 2020.03.20 整個歐洲之旅的唯一遺憾,竟然是在離開倫敦前最後一小時,手機被偷。把記憶重組,知道應該是在一間服裝店發生,當時沒有為意一個女人奇怪地靠近,如無意外,應該就是她。和很多遺失手機的人一樣,當時我立刻借用我朋友的手機啟動「尋找手機」模式,企圖從失機的定位發現手機位置。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因為我有不少朋友都曾經以此尋回手機,或起碼追蹤到偷竊者行蹤。而且,你還可以發出一個顯示在屏幕的信息,通知「拾獲」你手機的人如何聯絡你。可惜,我的失機已經顯示為「離線」,證明已被關機,沒有上網。於是,我輸入了一位英國朋友電話,還有我香港助手的電話,並且告知對方交還電話可有酬金,希望動之以「錢」。 回到香港,一個朋友告訴我,她上星期在倫敦同樣不見了手機,啟動了「尋找手機」模式後收到了一些「詐騙」的信息,警告我如果發生同樣事情,千萬不要上當。為此我立刻做了一點資料搜集,後來果然遇上和朋友一樣的遭遇,絕對值得和各位分享。 當天晚上,我收到電郵,告訴我的失機終於上線–證明了賊人已經把我的手機啟動–手機也已經遠離我遺失手機的位置,去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古怪的事情發生了,我的助手還有我英國的朋友同時收到短信:「親愛的顧客,你所遺失的X色手機型號XXX已經找到,並且短暫地連結到雲端,請按連結檢視位置:(一條看似十足來自蘋果的連結)」根據我一個在這個品牌工作的朋友說,這裏先有兩個疑點:1)遺失手機後,系統只會通過電郵或「尋找手機」程式聯絡我,而現在我這兩個朋友收到短信,明顯是手執失機的人看到屏幕顯示號碼所發的信息。2)這個品牌是從來不會用「親愛的顧客」來稱呼顧客的!也不會以你的手機型號和顏色來指示你的手機,而是會直呼你為你手機所改的名字!好了,那個連結又是什麼呢? 原來只要你一按連結,就會去到一個看來是官方的網頁,要求你輸入帳戶號碼和密碼,急於尋找手機的你不虞有詐,但只要你一輸入,對方就得到你的帳戶資料,就可以直接登入你的手機,查看你的記憶資料,或撤銷所有系統連結,最後洗掉所有內容,這部「乾淨」的手機的市場價值就更高。這種要求你輸入資料的短信,還在之後幾天以不同說法連接出現,我當然沒有理會。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雖然手機不見了是事實,但力保不讓對方入侵我們的賬戶,進一步盜竊更多,也是我們受害者的最後防線。被偷後,還要再被騙?悲劇就是雙倍了。各位朋友,希...

20200314-彭秀慧:看戲不單是看戲

彭秀慧:看戲不單是看戲 20200314 如果你喜歡劇場,有曾經在紐約或倫敦看過戲,你一定會發現,在這些地方入劇院看演出的感受,絕對不單是「看戲」那麼簡單,還是一次體驗。 就以倫敦為例,這裏有超過二百三十多間大小不同劇院,當中大部分是商業性劇院,主要通過商業化運作經營持續,和香港最大不同的是,經營劇院的人,也是熱愛戲劇的人。最近我在倫敦分別去了三個劇院看了三個演出,有非牟利經營的Old Vic Theatre (創建於一八一八年)的End Game、英國三大公營劇院之一National Theatre 的 The Seven Streams of River Ota和私營劇院Palace Theatre 的 Harry Potter,三個劇院各有特色,當中尤以Palace Theatre的古老建築最叫我嚮往。這家一八九一年開始營業的劇院,已經差不多一百三十年歷史,但無論劇院的外貌和內裏裝修依然保留着歷史原貌;從牆壁上的雕刻、樓梯、燈光,還有幾層不同酒吧和衣帽間,都讓你感覺自己回到十九世紀。我對上一次到訪是一九九七年,在這個劇院觀看《孤星淚》,當時劇院老闆是音樂劇界紅人Andrew Lloyd Webber,他也曾經對劇院作出改動,但不是如何翻新,反而是拆去一些後加的油漆,回復更古老的樣子。 作為一個劇場工作者,每次進出於這些古老的劇院,感受到戲劇文化氣氛如此濃烈,動輒過百年的劇院歷史就在眼前,我只能羨慕這些國家對劇院文化的尊敬。想想在香港的眾多舞台表演場地,大部分都是屬於政府,沒有太多建築特色,更遑論歷史痕跡;從建築素材以至燈光的運用,感覺就是那麼冷冰冰,看演出就像是一次社區會堂活動,有些文娛中心還附設在街市樓上,看戲的觀眾和買餸的太太擦身而過,而要回劇院工作的演員或工作人員早已習慣街市的市場魚腥味,這種文化對碰,你說是香港特色,我說是香港可惜。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大家都嘆息當年把位於銅鑼灣、以十九世紀末法國和意大利式歌劇院設計的利舞臺劇院拆掉,是本地表演場地發展史中一個最大遺憾。 即使現在西九文化區積極發展,新開的戲曲中心也由名師設計,但仍然無法取代歷史建築那獨有的味道。香港的劇場觀眾從來很少因為劇院建築而流連忘返,真正能吸引觀眾的,大概就只有舞台上的表演,戲落幕,散場後還是盡快和朋友商討去哪裏宵夜好了。 彭秀慧

20200307-彭秀慧:巴黎的米高和麥當娜

彭秀慧:巴黎的米高和麥當娜 2020.03.07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我對巴黎情有獨鍾,但如果問我第一次去巴黎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巴黎鐵塔,不是法式麵包,卻是米高積遜。 一九九七年六月,我第一次去巴黎旅行,短短幾天竟然遇上米高積遜剛好在這裏舉行《HIStory》世界巡迴演唱會。那時的我對演唱會不很熱衷,但還是覺得機不可失,應該捧場。那天本來和朋友們的重點節目是登上巴黎鐵塔,我竟然離隊,自行衝到王子公園體育場碰運氣,竟然真的在門口遇上黃牛票黨,以可以負擔的價錢買到即場票,成為四萬五千觀眾的一分子。 我買到的是站立票,幾個小時擠在人羣當中,間中有窒息感覺;因為不夠高,要全程踮着腳才能看清楚整個舞台,以致小腿幾乎抽筋;但我早已被身邊其他瘋狂粉絲感染,一起向着米高尖叫狂呼;在唱着《You are not alone》時全場觀眾取出火機的情景叫我和其他人一起激動落淚;可惜當日帶着的相機在入場時已被保安沒收(當時還未有手機拍照這回事啦),所以整個演唱會我沒有任何相片保存記憶;但很多畫面卻一直記在心中。 這個也是米高積遜最後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我常對朋友說,有幸看過「King of Pop」的現場演出,是人生重要回憶之一;但如果也可以看一次「Queen of Pop」──麥當娜的演唱會,就更完美啦。 緣份,竟然再次在巴黎發生。 麥當娜的《X夫人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去年九月開始,有朋友非常幸運地買到門票在巴黎捧場。雖然入場前已聽到不少消息,例如之前在巴黎有兩晚演出無故取消,還有超夜開場等等,但我和朋友們依然興奮得要命──尤其是這次她選擇在只有二千多觀眾的劇院演出! 與預期一樣,本來八點半開場,觀眾一直到十點都未能完全入場。保安也非常嚴密,除了必須逐個搜身,我們還把手機或相機放進一個由大會鎖上的密實袋,也就是說,從踏入劇院開始,你不單不可以拍照,基本上是和外間完全失聯,連時間都看不到。入座後,等待了一個多小時還未開始,等得我開始有點眼睏……差不多十二時女王才正式出場,名副其實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這一晚麥當娜的狀態明顯失準,腳步不穩,開場不久她就因為動作失誤跌坐在台上,雖然感覺不是大受傷,卻叫她在唱完這首歌後痛哭起來。幸好這完全沒有減低觀眾的熱情,畢竟娜姐已經六十歲有多,大家都會體諒包容,最後她也慢慢回勇,順利完成整晚演出。過了兩天,麥當娜宣布因為受傷而取...

20200228-彭秀慧:下一個「突然」

彭秀慧:下一個「突然」 20200228 愈來愈不喜歡「突然」這個詞語。雖然「突然」和「忽然」都是形容事情發生得急速,但「突然」似乎代表事情更讓人措手不及,情況更嚴重,而且通常不是好事。某某突然發病,某某突然被解僱,某某突然知道被背叛,某某突然離世……同樣,「突然」也可以是我們知道事情後的反應,這些突如其來的消息,當中尤其以關於死亡的最難招架。然而人愈大,似乎要接受這些「突然」而來的情緒考驗愈來愈多。 有一齣泰國電影,中文片名為《哪一天我們會死》(Die Tomorrow),是以死亡突然來臨為命題的六個單元小故事,以偽紀錄片形式記下一些人物在死亡前一天的日常生活片段。例如第一個故事,一開始導演先以文字開宗明義告訴你一單新聞,一個女大學生在便利店買啤酒卻被一輛貨車意外撞進店舖而身亡,鏡頭一轉,看到一家酒店房內幾個明天即將舉行大學畢業禮的女生在慶祝着這最後一晚,大家拿着星座雜誌在讀着,天真爛漫地互相訴說對將來的期盼,不過是輕鬆平淡又無聊的對話;說到興起,幾個女生逐一離開畫面,有人發現雪櫃內沒有飲料,有人提議要落街買啤酒,最後鏡頭只剩下一張沙發……觀眾彷彿感受到死神即將降臨的恐怖。高手的是,導演最後沒有讓我們知道是誰落去買啤酒,誰是死神要找的人,更顯死亡和每個人都可以如此接近。 的確,死亡這回事從來無人能逃避,我們也無法量度自己或身邊人與死亡的真正距離;我們如常生活之際,可能這正是我們人生的最後一天。既然如此,當下就變得更為重要。我「忽然」想起小時候到菲律賓旅行,當時那地方還是有點落後,經常停電,好幾次在餐廳晚餐,忽然停電,我們遊客的反應肯定在他們眼中是大驚小怪;因為當地人都很習慣這種「突然漆黑」的場面,認為晚上有電是賞賜,停電是必然。把漆黑比喻作死亡的話,既然它隨時發生,原來重點是它(停電或死亡)沒有發生時,你沒有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永恆,反而你應該懂得抓緊可以善用的時間。 以前,要為人生做好計劃,就以「下一個十年」為單位去盤算一下十年後自己要在哪裏,會在哪裏。但換個角度,也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在「下一個突然」來臨之前,你正在做什麼,你已經完成什麼;還有對那個你其實非常在乎的人,有沒有做過什麼,有沒有抓緊了你們可以共享的時光。因為人生的經歷一直告訴我們,「下一個突然」,無論多不願意,真的可以很突然。 彭秀慧

20140327-陳詠燊:《金庸告訴你:港女是怎様煉成的》

陳詠燊:《金庸告訴你:港女是怎様煉成的》 2014年3月27日 港女的始祖,應該是金庸<神雕俠侶>中的郭芙。 她刁蠻任性,對裙下兩隻觀音兵呼呼喝喝,更可以因為一時老羞成怒,將楊過的手砍下來。 好端端的一個小女孩,為甚麼長大後會變成一個讓所有人都嗤之以鼻的一代港女?其實全都有根有據。 大家從旁觀者角度去研究身邊的港女,未必能夠全面了解,但郭芙在小說裏那一頁頁的成長,就甚有替港女們完補過去的參考價值。⋯⋯ 郭芙的父母是郭靖與黃蓉,外公是黃藥師。她成長於名門望族,是偉人之後。她於是就在這種純粹因為血統而得到的掌聲與仰望中成長,遺憾的是,不知就裹的她,一直以為這種欣賞是天賦的,永遠都應份得到的。 這位金枝玉葉後來遇上浪蕩的楊過,被他的挑皮不羈吸引住,但楊過就是對她沒興趣。郭芙自覺尊貴,不願承認愛上了身份卑微的楊過,同時間又想得到他,惟一懂得做的,就是天天作弄他,對他冷嘲熱諷,目的其實只是想引他注意。楊過受軟不受硬,於是更討厭她。楊過越反抗,郭芙越老羞成怒,惡性循環下,二人不停互相傷害。 命運注定,郭芙就是永遠不會得到楊過。 那麼,她得到甚麼?就是兩隻她根本不愛的兵──武修文、武敦儒兩兄弟。他們愛她,她卻看不起他們,然而又不能失去他們,因為裙下沒有兵的話,誰來成就公主? 於是郭芙惟有天天與兩個根本不愛的男人在一起。終於,傳說中的港女形象就成形了。 為甚麼你心儀的那位女神總要對你呼呼喝喝,你對她痴心一片,她當你黐X了線? 就因為你在她心裏,只是那位她愛不上,但又不願拋進垃圾箱的武氏兄弟。 她越與你們一起,尊貴的她就越覺自己委屈。為了平衡心理,於是不停呼喝、指點你們,當你們工人一般使唤。這樣,她才會覺得好過,覺得自己沒有對不起真正心愛的楊過。 一位女生會成為港女,其實與一位男生為何會成為一隻兵一樣,只因為──她/他愛上了一個注定不會得到的人。 而更可悲的是,她/他早就比任何人都看清這個事實,但仍然把頭摏了下去,拔不回來。 陳詠燊@Sunnyhahaha

20200329-鄺穎萱:【小企鵝】邯鄲學步

鄺穎萱:【小企鵝】邯鄲學步 19:44 29/3/2020 戰國時代燕國壽陵的一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姿勢特別好看,便決定去邯鄲學走路。他備足了乾糧,跋山涉水,風塵僕僕來到這趙國首都。 某天這壽陵少年站在邯鄲街頭,人來人往,感覺四周環境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在他眼中的邯鄲人,走路各有特點:小孩蹦蹦跳跳,姑娘步履輕盈,小夥子矯健,一把年紀的老人走路都是步伐穩重。即使同樣是少年人,走路的姿勢也不盡相同:富家子弟昂首闊步,文弱書生腳步優雅,就算是店裏的夥計,每踏一步都予人神清氣爽的感覺。看得壽陵少年滿心期待,學懂人家風姿。看到路人甲的走路姿勢,便跟在後面走幾步;一會兒又考量路人乙的步姿,模仿人家的一舉手一投足。 努力了幾個月,少年感覺根本沒有學會邯鄲人的步法,他心想一定是自己的惡習太深。未有徹底拋棄老步法,所以自然學不好新姿勢。於是,他從頭學起,每跨出一步都會仔細推敲下一步的腳法,強記手腳如何擺動,腰腿應該向左扭還是向右拐,還得想着每步距離……結果,顧得上身,四肢又不配合,記得手腳如何擺動,又忘了步距。 蜂擁回港 本末倒置 每天廢寢忘食,但依然沒有學會人家「有型有款」的走路姿勢,模仿讓他感到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很快,盤川用盡,不得不折返家鄉,故事結局也不用說了。 叫我想起「邯鄲學步」這四字成語其實是目睹這星期一群蜂擁回流的出國學生,中國武肺,爆發寄宿學校中港學生的鄧寇克式大撤退,傳媒洗版式報道他們支付高昂機票的「慘況」。 其實,除了捲蓆鋪速逃之外,真的沒有其他辦法嗎?外國不少名牌寄宿學校其實大部份都是位處小鎮地方,學校宿舍已經是一種最有效的隔離,比起搭十二、三小時長途機而隨時中招不是安全得多嗎?一場風波,中港學生第一時間帶頭走人,這群學子自顧能力如何,人家都看在眼裏。 留學生 勿做壽陵少年 有一個傳說每逢鼠年必有大禍!過去一個世紀,多個鼠年都出現過天災或戰禍,上一次鼠年?汶川地震,1960是大躍進失敗的三年饑荒餓死三千萬人,1900年的鼠年發生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回顧以上資料,並不為了填滿版位,而是告訴這群預備疫情完結後又再到外國當留學生的,或者要有定心理、思想準備,下一波鼠年來臨,你會計劃撤退到哪裏?因為你到時大可能已經不再有直升機父母幫忙搶機票了! 留學外國訓練精英階層的學府,最後的產物會不會只是一群會說英語的壽陵少年...

20200329-【飲食男女】:上高樓呷情

【飲食男女】:上高樓呷情 19:03 29/3/2020 即使新鮮豬肉現時來貨昂貴,但老闆都堅持不用冰鮮肉。 「飲茶」在香港蔚然成風,漫漫數個世代,港人持續流行這種地道飲食文化,港人客氣相邀「閒時飲茶一聚」,當然並非單純品茗,這個「茶」字沉澱了數百年的粵式文化歷史,蘊含了不少珍貴的回憶片段。 茶居是酒樓的雛形,指以飲茶為主的小屋。後來,漸變成三層高的茶樓,再有酒樓和香港的酒家。「上高樓」是清末民初上茶樓飲茶的一種古雅說法。那時,茶樓主要是飲茶和吃點心的地方,並不會有其他菜式供應,卻有設置曲藝茶座,不同愛好之茶客聚腳不同處,或下棋,或賞曲,或撚雀。 香港人上酒樓「飲茶」,喝茶吃點心,不只是填滿肚子那麽簡單。一份報紙、一壺茶,幾款點心,已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每個不同生活習慣的港人,都會找到他們喝茶的時間,夜貓子的夜茶、公公婆婆晨運後的早茶、上班族的商務午茶、太太們的休閒下午茶。呷一壺剛沏好的熱茶,自是心曠神怡,不過,除了熱茶,還有讓人垂涎的美味點心,才可充分滿足口腹之慾,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卻萬萬不可缺少。粵式酒樓御名軒的負責人李家裕,現時已屆不惑之年,對於酒樓有種情意結,在其紛飛的回憶細絮中,想起兒時在酒樓樂極忘形的「醜事」,現在聽起來卻是無傷大雅的「趣聞」。他笑說:「酒樓係唔可以無,有好多童年回憶,以前酒樓好大型,好多小朋友一齊玩,父母點菜飲茶,我哋一班小朋友就四周圍亂跑。諗起細個嘅時候,一個壞經歷,我細個就比較百厭,喺酒樓通處跑,突然踢腳,一隻鞋飛咗出去,跌喺人哋枱面一碟腸粉上面,茶客竟然無鬧我,所以到而家都仲好記得。」 李家裕事事親力親為,連樓面都兼顧。 老闆為人開朗,最喜歡茶客喊他「李老闆」。 非連鎖式酒樓都自設點心工場,朝朝製作新鮮點心。 牽繫兒時 不乏上了年紀的茶客光顧御名軒,清晨時分,老人家喜歡到茶樓度過悠閒時刻。七時正酒樓開門,很多時候,首名進門光顧的茶客都是公公婆婆,他們原是早市及午市的常客。尤其在早上,甫開門,老茶客竟自行斟茶執位,毋須假手於人,當第一輪點心出爐,他們就理所當然地跟夥計說,「知道我要食咩嘛,照舊啦。」長者互相為對方添茶時,有一個習以為常的小動作,是約定俗成的文化符號,是粵式傳統餐桌禮儀,總會以三根手指輕敲桌面,這暗示式動作等同說「謝謝」,代表向倒茶的人致謝。追本溯源,這個有趣的粵式飲食...

20200329-吳靄儀:香港警察的「煽動意圖」

吳靄儀:香港警察的「煽動意圖」 2020年03月29日 警方深夜上門拘捕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鄭麗琼,據稱是因她在Facebook轉發一名「起底」警員的個人資料,但折騰了半天也弄不清楚究竟她涉嫌犯了什麼罪。先時說是「煽動謠言」,教人摸不着頭腦。後來又稱說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的「煽動意圖」──「煽動意圖」根本不是罪名,要以該意圖作出第10條列出的種種行為才是罪名,為何警隊無知到這個地步? 根本第9條的煽動罪已是過時已久的典型殖民地罪名,早為民主國家所廢除,香港未形式上廢除,但在人權法及基本法第39條之下已因違憲而無法實施。2003年董建華欲推23條立法也不敢照抄,尤其因該條「以言入罪」,碰也不願碰,連「法律適應化」的手術也不做,因此「煽動意圖」的條文有「意圖引起憎恨或藐視女皇陛下本人、其世襲繼承人或其他繼承人……」、「激起女皇陛下子民……企圖不循合法途徑促致改變……」等等非常政治不正確的字眼,倒也不怕貽笑大方。連「武漢」肺炎也犯禁,「女皇陛下」居然也不避忌?誠然,第9(f)條有指「煽惑他人行使暴力」,但上文下理,這也必然指涉及危害殖民地統治的暴力,如果要告鄭女士「煽惑」他人行使暴力,有證據的話,何不直接以這罪名告她?第11條訂明,以第10條告人,須得律政司司長書面同意,到時鄭若驊及其手下必定哭笑不得。 然後又閃閃縮縮指鄭女士違反了法庭的禁制令。現時滿街都是懂得違反禁制令是民事而非刑事,要由律政司入稟,警察無權拘捕人──經歷過幾十宗旺角刑藐案,還不一清二楚嗎? 然後又拉上私隱條例!都無謂浪費紙張數落了。在印尼女記者案,警方明明已知哪名警員在場開槍而拒絕披露,令苦主無法尋求公義,已是違反公義了,如今有人查出誰是涉嫌者,傳出他的姓名、相貌和警察編號作打官司用,那根本是他執法時須披露的資料,為何是侵犯私隱?鄭女士貼文勸他自首,為何自首是「暴力」?「以眼還眼」是聖經舊約對公義的說法,為何聖經也可以是罪證? 今次警方明顯「蝦碌」,意在報復,路人皆見,意在威嚇其他人不得對警察不恭恭敬敬,其實只有反效果,招人恥笑。不但如此,惡意檢控、非法拘捕,是民事侵權。一般而言,前者很難告入,因為「惡意」不易證明,但今次不同,先有仇口,然後千方百計,明知罪名已過時、不適當、不能成立也照拘捕和扣留,故意侮辱和滋擾,甚為明顯。其實警察拘捕人的一刻,已須告知以何事、何...

關鍵評論網:《五夜講場》推手羅志華:知識無涯,願學術清談能為人領航

關鍵評論網:《五夜講場》推手羅志華:知識無涯,願學術清談能為人領航 2018/04/05, 藝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去年《五夜講場》開播,掀起一股知識普及浪潮,近日第二季講場揭幕,除了當紅的主持和嘉賓外,你對幕後的策劃人認識幾多?《五夜講場》的靈感來自歐洲和南美的節目,你又知道嗎? 去年《五夜講場》一開播,整個面書被洗版。哲學問題如生死、美醜;文學題材如瘋狂、孤獨;歷史話題如革命、華夷民族等,不時浮現面書動態,吸引你點擊觀看,用一小時穿梭於理論、書本和激辯之間。一時間,學術變得輕鬆入屋,茶餘飯後也不愁沒話題。 乘住這股知識普及的浪潮,主持人如鄧小樺、劉保禧、曾卓然急促火紅起來,但幕後發起及策劃節目的監製——羅志華,卻鮮有人談及。 羅志華是港台老臣,效力二十餘載,紀錄片《華人作家》、《文化長河》、社會實況劇《獅子山下》,都是由他精心策劃。2014年港台開台,高層說要做成本低的清談節目,他立刻說做文史哲:「文化學術這塊無人做,我們就去做,你可以叫港台特色嘅。」 想必文史哲是他的專長?他搖頭一笑:「我咩都識少少,有睇書但唔叻。你叫我講飲食,我可以講少少,文學又識少少,科學都識少少!」這位自稱「周身刀,冇張利」的通才,出身傳理系,行走江湖廿幾年仍然充滿好奇心。今年,他索性把兩性講場斬掉,為學術維度加碼,換上科學、經濟兩科,實行「全方位與你看世界」。 羅志華對策劃節目主意多多,為人亦很率真鬼馬。 歐洲、南美流行哲學和文學清談,香港何不效法? 電視台一向支持做清談節目,貪其直截了當:一個主持夥拍幾位嘉賓,就著某個議題聊個天南地北,便是一集。請演員、搭佈景、寫劇本、後期剪接,這一大堆錢和人力物力,全都省下。 2014年港台高層下指令,開台必做清談,也抱同樣心態。但羅志華抓住這機會,開創了香港首個學術清談節目《五夜講場》,對比起坊間以性愛、八掛、娛樂、鬼怪、兩性為主題的夜間talk show,算是開拓了新景象。夜闌人靜不一定要講私密事,也可趁機補補腦。 以往香港文化節目以訪談、紀錄片、改編小品為主,讓知識份子自由討論的平台則一直欠奉。羅志華推動學術清談,某程度上參考了歐洲的節目。同是公共廣播媒體的英國「第四台註」(Channel 4)致力製作高質素知識型節目,以前一個叫「Voices」的清談節目大熱一時,曾邀得藝評家John Be...

20200322-星期日文學‧淮遠:詩人嫉惡如仇,見證時代風雨

星期日文學‧淮遠:詩人嫉惡如仇,見證時代風雨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詩人淮遠於艺鵠書店。(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蟄伏多年,淮遠終於出版了他第二本詩集《特種乘客》,寫詩、出版詩集在香港都是小眾之事,但淮遠的新書理應是今年香港文學的其中一件大事。讀淮遠的詩和散文,盡是生活裏的不吐不快要在格子裏找到出口,人間醜惡在詩人的字裏行間連串成快意恩仇,因為一場反送中運動,重燃起寫詩的欲望,網絡上連環爆發,詩與香港的現况無法分離,在是非價值顛倒的時代,詩人說要重拾他寫詩的本能,不能再讓自己做個混蛋,要做一個大喉嚨的多產詩人。 那淮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詩人和散文家?沒有比近作《記你老母頌》更清楚他的態度和方法,詩作寫於6.12大遊行後,當天有記者向警察表明身分後依然被警察隨即大喝,阻礙記者採訪之餘還揮棍粗暴推撞,一句「記你老母」侮辱記者,也一時間成為網絡潮語。淮遠多年來都是傳媒人,教授媒體寫作為業,詩人把玩語言之餘把自己不同階段的身分套上,將警察對記者的粗言穢語轉化成對對方的回禮。 「我曾是記你老母的學生/我曾是記你老母/我曾是一些笨到要當記你老母的無畏青年的老師。/做過一天記你老母/永遠都是記你老母。」 激進詩人的樣式 寫詩不一定故作風雅和抒發情懷,淮遠的文字也感情用事,將社會事件感受到的衝擊、內心沉積再表達出來,在他詩裏,你不會看到山明水秀,歌頌美善,也不會搬出理論來說教,他寫的生活,寫的旅遊見聞不寫名勝反寫遇到的醜事,文字和為人共通,愛恨分明的性格在散文中尤見突出,連詩人黃燦然讚譽他的散文一開始就「入無人之境」。「太太常說我性格分裂,我這個人並不正義,但又嫉惡如仇,看不過眼的事都會出聲。」中三時已經寫詩,17歲參與青年自主刊物《70年代雙周刊》,當文學版編務,邱剛健的色情詩、癌石的激進書寫都能在這兒發表,淮遠不認為自己稱得上詩人,相對詩作,一直以來更多見是散文創作,1979年出版了散文集《鸚鵡韆鞦》,首本詩集《跳虱》直到1987年才自資編印,從此成為其他詩人們口中的品詩指標。說起來,兩本詩集相距已有33年。 近年他擔任過不少文學評審,根據他的說法,做評審,報酬少,花時間,小說或詩每次就要看過百篇,只因感到有種責任,眼見不少評審都不稱職,因為不想由亂來的人做,也不想亂發獎項給不應得的人,選錯會對創作者、特別是年輕創作者心裏有打擊。 ...

20200322-家明雜感:《陽光普照》憐惜青春生命

家明雜感:《陽光普照》憐惜青春生命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阿和出冊,囚友合唱《花心》歡送。 【明報專訊】幾天前,陳健民從壁屋出來了,他為香港人坐了十一個月牢獄。希望不久將來,此地會還他及其他政治犯公道。他在獄中這段期間,外頭的警暴及瘟疫肆虐,香港名正言順的換了人間。他出獄那刻,我留意臉書的直播,開心見到他精神飽滿。陳不失學者本色,打扮官仔骨骨,左手公文袋之餘,右手提着兩本書,一本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門羅(Alice Munro)的小說。與自由的空氣闊別將近一年,他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把髮妻緊緊摟進懷抱。 他的髮型也令人特別留意,理得時髦、醒目。有人在直播留言,說懲教署對他不薄。後來讀報道才知道,不是的不是的,其實是一名髮型師囚友為他剪的。十一個月的牢獄生活,陳健民準認識到很多不同階層及背景的人、聽過不少故事。他的「社交圈子」突然與幾十年來截然不同,聽說他還是獄中囚友的英文老師。囚友都叫他什麼?「陳sir」?「教授」?「KM」? 我又聯想到電影了。不知怎的,邊看直播,邊想起去年台灣片《陽光普照》一場非常著名的出監戲。天啊,這麼巧!該場戲的主角,名為陳建和(巫建和飾演),與陳健民如此相近。陳建和在戲內慣被稱為阿和。我腦海不禁天馬行空,不知陳健民出來當天,囚友對他的送別,有沒有像阿和那麼戲劇性?很多年前我們看《監獄風雲》,都只學到什麼別回頭、別講「再見」之類習俗。《陽光》的,來得詩意得多呢。 阿和當然不是因為公民抗命而成階下囚。他與朋友菜頭(劉冠廷飾演),暴雨夜在火鍋店斬傷他們的眼中釘。《陽光普照》的序幕,出其不意的血腥暴力、斷掌被火鍋湯淹沒,立即震懾住觀眾的神經。菜頭拿刀,判刑六年。阿和開機車協助行兇,也得坐三年。他大概未成年,所以進的是少年感化院。首度嘗牢獄滋味,即使是出來混的,進去難免戰戰兢兢(影片對懲治機關的考據及重現非常真實)。阿和甫進去慘被同囚室的囚犯欺凌。可幸他夠硬淨,軟硬兼施,慢慢適應下來,與囚友的關係似乎不錯。《陽光》片長兩個半小時,戲放到一半,囚犯某天午飯時候,獄卒(畫外音)宣告,阿和飯後可出院了。 阿和被突然而來的通知,弄得有點不知所措。他背後逆光射進來,此時畫面特美。囚友別過臉來瞧瞧他,然後一人帶頭,眾人竟然高唱周華健的《花心》去歡送他:「……為何不,牽我的手,共聽日月唱首歌,黑夜又白晝,黑夜又白晝,人生悲歡又幾何。...

20200322-電影潭:生命與制度的距離——《3cm》

電影潭:生命與制度的距離——《3cm》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最近有一個說法,認為香港人在2019年6月之後開始變得不一樣。不論是投向哪方陣營,大家的社會意識和政治意識都提高了。與此同時,更多人反思的是,在2014年尾至2019年6月前之間社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你和我當時正在做什麼?不少人一時間都答不出來。香港在2014至2019的數年間固然沒有停過一分一秒,相反,各個單位都忙於各自的agenda,一份又一份政策強行過關,一個又一個訴求被回絕,一次又一次不見公義彰顯,不勝枚舉。但是大家在那段日子都被陰沉而濃厚的無力感籠罩住,即使意識到持續有各種不公義事情在社會發生,但我們的關注力未夠高,對新聞時事的敏感度也不足,最終未能提起責任,一起堅持一起分擔一起抗爭。 回到今日,看黃肇邦導演的新作《3cm》,第一個鏡頭是灰濛濛的維港景色,然後打上了年份「2017」,好像要在接着的88分鐘裏,提醒我們在那段容易被人遺忘的年月裏,其實有一班不應被香港人忽略的人,僅僅為生存的權利而在竭力奮戰。 電影畫面踏前到香港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在大樓內發言的人是池女士,她並不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或是專橫的政府高官,而是一名患上罕見疾病結節性硬化症(TSC)的病人。她在會上向官員申訴,自己及女兒皆患上同一罕見疾病,主要病徵是身體各個器官都會生出大大小小的腫瘤,每當腫瘤脹大到一定程度,便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現今醫學其實已經發明了藥物mTOR可以控制病情,如果年輕時就開始用藥更有機會痊癒。無奈mTOR格價昂貴,每月數以萬計的藥物支出成為不少病人家庭的重大經濟負擔。有些基層家庭更無法承擔高昂費用,「有藥無錢醫」。香港醫管局制定了一份藥物名冊,如果某類藥物被列入名冊內,病人便可以獲取政府資助購買藥物。然而跟不少罕疾一樣,因為TSC的患者不多,受到的關注遠比其他常見疾病為低,所以mTOR一直沒有納入名冊之中。在立法會內,池女士懇請醫管局及政府官員關注罕見疾病患者,把他們所需要的藥物納入名冊,使這群被孤立的病人得到適切治療。立法會會議十二日後,池女士病逝,終年36歲。這是《3cm》的開首。 腫瘤要夠大 才可申請藥物 生活在香港,大家或者不難想像這班罕疾病人及其家屬有多無助。我們的社會從來都很功利,我們的政府連一百萬、二百萬人的訴求也不理會,試問區區數百人,甚至只有數十...

20200322-movie chic movie style:我的電影和書店時光

movie chic movie style:我的電影和書店時光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珈琲時光》 【明報專訊】有一種再見,是永遠不會再見的,就是書店結業。書店一旦無法再經營,多數都從此走進歷史迴廊。近來有不少連鎖書店倒閉,是時代選擇了它們,還是它們選擇了時代? 時代之下,我們經常慨嘆,噢,現代人不喜歡看書了,但又不明白為什麼每年香港書展還是人山人海。灣仔當然是逛書店的好地方,三聯書店樓高三層,走過幾條街,又有天地圖書,上下兩層中英書齊備,轉個路口,還有大眾書局,兼賣文具唱片。早前有劫匪在街頭搶劫廁紙,成為人性醜陋大新聞,書展每年也有不少雅賊。雅賊不知是要響應馬克吐溫說不偷書的人不會有出息,還是景慕馬格斯朱薩克在《偷書賊》筆下的猶太青年在納粹德軍焚書時大膽偷走書本。 一九九○年代上大學時,景慕一本本厚疊疊的英文學術書。這當然是精神式景慕,多於真正閱讀後的仰慕。大學書店不好逛,於是跑到尖沙嘴辰衝上上落落,學術書拿上手翻兩翻又放下,翻了當看了,看了當買了。有些社會學書、文研書、電影書總是無法在辰衝找到,學友提議不如去灣仔曙光試試看。上到曙光,連帶青文,兩間中英書店併在一起,奇奇怪怪,但,書店又真的有種氣場,叫人要老老實實買一本學術書,努力看完它,後然記住它。 逛書店固然為了尋書,但純粹只為尋書,又浪費了處身書店的人文風景。所謂人文,首先是人。看書同時也看人。看人看什麼書,看人有什麼舉動,一切都悄悄收在眉梢眼下。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語》(1998),其實是書店物語。但松隆子每次溜到書店,有哪一次是真正看書呢。當一個女孩在書店不是在看書只看着你,她就是喜歡你。她待在書店,光線透過書架夾縫映照臉上,折射出她期盼的,是幻想中的戀之風景。 中環柏道的Books & Co.,是最可能遇到松隆子的書店。昔日家住荷李活道,中午後,我這個無聊廢青就會步行三十分鐘到Books & Co.,一待就是半天。書店主要賣英文小說,一手二手都有,小小空間像小迷宮,拐個彎轉個身,就可以躲在書架後無人發現。我想過,真的想過,在這裏打工,就算是志工都好,因為每到四五時放課後,附近英華或港大女生就會到來看書吃茶點,我樂意跟她們談關於電影的二三事。假若天空忽然下雨,我會把客人留下來的雨傘,交給她,要她好好走回家。 誠品敦南店 一道風景 台灣人想念誠...

20200325-童軍跳彈牀:百載殖民變解放,九七年教訓盡忘

童軍跳彈牀:百載殖民變解放,九七年教訓盡忘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辛丑冬,抵佔領角。丁丑夏,主權移交,城內悲者六百萬餘,悅者三千。 民不聊生廿載未遏,惟暴政已外傳。一四年,一帶一路,世界後知,以財以地事中共,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諸國如斯里蘭卡,未察中共之大慾,迅被掏空。台灣免於大疫,蓋因早知中共本質。惟零星投共者不絕,尚未失守。 英人以為解殖之大義,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大患自始而起。解殖之義,在於人民當家作主。二戰後諸國解殖,獨立後國運未必昌隆,仍為自主政體。惟香港一地,移交予獨裁集團。故是次移交,官方名曰「回歸」,又曰:「全港市民熱烈慶祝回歸」掩耳盜鈴,早於未回歸之際,已騎劫民意。蓋因此獨裁共產政權,屬獨裁殖民主義之姊妹。民間及媒體則稱之為淪陷,直接簡單,亦無不可。 世界大患 始於獨裁 丙寅虎年,蘇聯西部一地名曰普里皮特(Pripyat),市內有一核電廠名曰「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發生意外爆炸,放射線物質旋即覆蓋鄰近地區,輻射雲散發至歐美及蘇聯境內各地。蘇聯刻意隱瞞,放射物質污染整個地區。北歐瑞典後而察覺,為時已晚。三十餘萬人緊急疏散,四千人歿。此為一例。 己亥豬年冬,疫發武漢。庚子鼠年春,湖北大疫,國內疫者八萬餘,死者三千。當局刻意隱瞞,吹哨者無力回天,鬱鬱而終。至三月中旬,竟稱無半本地感染,防控工作成功。黨宣傳機器之強大,不下於大躍進時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某某省某某縣某某鄉稻米產量三萬六千九百斤。此又為一例。 中國已是獨裁暴政之宿主。 庚子三月,香港大夫袁國勇、龍振邦於明報刊登文章〈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道武漢肺炎之原起,蓋因中共未於沙士獲得教訓:國人嗜食野味之劣根;政府毫無監管。文未及一日而撤,原因不明。 獨裁抗體 九唔搭八 武漢肺炎,疫發武漢,湖北大疫,傳世界。 歐美以為武漢肺炎乃新型感冒,以用面罩為恥。英相以國人感染而獲社群免疫力(Herd immunity)為防疫之本,置國人性命之不顧。其思維邏輯,實與香港「回歸」同出一轍:先感染獨裁,而後獲得抗體。港人抗命經年,元氣大傷,以武犯禁者下獄;以文亂法者禁言。廿三年矣,世人完全忘記西藏香港教訓,讓言而無信之獨裁政體立足於自己國家之中心,表面通商,實與虎謀皮,仍甘之如飴,令人側目。 世人遙...

20200326-程翔:舉國造謠的劣根性

程翔:舉國造謠的劣根性 撰文: 程翔 | 發佈日期: 26.03.20 | 最後更新: | 2020-03-27 06:50:40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28272/%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8%AC%A0%E8%A8%80-%E5%81%87%E6%96%B0%E8%81%9E-28313/%E8%88%89%E5%9C%8B%E9%80%A0%E8%AC%A0%E7%9A%84%E5%8A%A3%E6%A0%B9%E6%80%A7

20200319-程翔:中共錯誤,禍延全球(下)

程翔:中共錯誤,禍延全球(下) 撰文: 程翔 | 發佈日期: 19.03.20 | 最後更新: | 2020-03-22 03:49:29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28054/%E6%AD%A6%E6%BC%A2%E8%82%BA%E7%82%8E-28059/%E4%B8%AD%E5%85%B1%E9%8C%AF%E8%AA%A4%EF%BC%8C%E7%A6%8D%E5%BB%B6%E5%85%A8%E7%90%83%EF%BC%88%E4%B8%8B%EF%BC%89

20200318-程翔:中共錯誤,禍延全球(中)

程翔:中共錯誤,禍延全球(中) 撰文: 程翔 | 發佈日期: 18.03.20 | 最後更新: | 2020-03-22 03:49:29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28011/%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9%9A%B1%E5%8C%BF%E7%96%AB%E6%83%85-%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28011/%E4%B8%AD%E5%85%B1%E9%8C%AF%E8%AA%A4%EF%BC%8C%E7%A6%8D%E5%BB%B6%E5%85%A8%E7%90%83%EF%BC%88%E4%B8%AD%EF%BC%89

20200322-程翔:中共錯誤,禍延全球(上)

程翔:中共錯誤,禍延全球(上) 撰文: 程翔 | 發佈日期: 18.03.20 | 最後更新: | 2020-03-22 03:49:29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27985/%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9%9A%B1%E5%8C%BF%E7%96%AB%E6%83%85-%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27985/%E4%B8%AD%E5%85%B1%E9%8C%AF%E8%AA%A4%EF%BC%8C%E7%A6%8D%E5%BB%B6%E5%85%A8%E7%90%83%EF%BC%88%E4%B8%8A%EF%BC%89

20200311-眾新聞:【武漢肺炎大爆發】 我做錯什麽了?「發哨子的人」艾芬醫生重述事件,訪問網上遭刪除

眾新聞:【武漢肺炎大爆發】 我做錯什麽了?「發哨子的人」艾芬醫生重述事件,訪問網上遭刪除 撰文: 眾新聞記者 | 發佈日期: 11.03.20 | 最後更新: | 2020-03-11 12:49:29 艾芬醫生接受《人物》雜誌訪問。網上圖片 武漢肺炎爆發初期,第一個把真相發出去的武漢中心醫院醫生艾芬說,她當時遭到前所未有的嚴厲斥責,指她「沒有原則沒有組織紀律造謠生事」,如今回想,「我做錯什麽了? 」不過,艾芬接受內地《人物》雜誌訪問的這篇8000字報道,周二在內地網上全面遭到刪除。 艾芬工作的武漢中心醫院,至今已有4名醫生因感染武漢肺炎去世,包括眼科醫生李文亮。醫院有超過200名醫護感染,目前還有多名科室主任以人工心肺機維持生命。 《人物》雜誌3月號封面故事「武漢醫生」,其中有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的專訪。這篇文章周二在《人物》微信公號被刪除,但有關內容仍不斷被轉發。有網民指出,「本文於北京時間3月10日上午9點,發自《人物》公眾號。後被迅速刪除,疑因和『習近平親訪武漢』的新聞撞檔期了」。 武漢肺炎爆發初期,有8人因為在微信討論疾病而遭到警方約談或訓誡,包括李文亮醫生在內。當時他們在微信所傳的病人病毒檢測報告截圖,都是由艾芬拍下、並特別在「SARS冠狀病毒、綠膿假單胞菌」等分析字眼上畫上紅圈。去年12月30日,艾芬把這張照片拍下後,傳到微信的醫生群組,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防範,結果因此傳開。艾芬說,她不是吹哨人,而是「發哨子的人」。 艾芬在群組貼出照片後,當天晚上,醫院就轉達武漢市衛健委的通知,要求不要隨意對外發布有關不明原因肺炎的訊息,避免引起群眾恐慌。1月2日,艾芬被醫院監察科約談,指她「沒有原則沒有組織紀律造謠生事」,艾芬說「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常嚴厲的斥責」,還被要求對200多人一一傳達不能用簡訊或微信談論這個肺炎。 艾芬認為,和同行間討論病人的情況很正常,何況發現了很重要的病毒,怎麼可能不說,這是醫生的本能。艾芬說這次約談的打擊很大,「感覺整個人心都垮了」,一度還決定不幹。後來,所有的人再問她,她都不能說,一直到1月20日鍾南山說此病毒會人傳人後,她才告訴丈夫發生了什麼事。 那段時間,有醫生提議穿隔離服,醫院開會後說,隔離服穿在外面會引起恐慌,於是她只好讓急診科的人把隔離服穿在白袍裏面,「很荒謬」。 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