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劉進圖:中美交鋒,須保香港窗口
劉進圖:中美交鋒,須保香港窗口
2020年3月24日
中國和美國就冠狀病毒疫情展開了尖銳的文宣戰,並且互相驅逐對方的記者,香港不幸被捲入漩渦,成了外交鬥爭上的棋子和戰場,這個發展態勢非但對香港不利,也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保住香港這道連繫國際的橋樑、善用香港這一制對國際輿論的影響,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中美在防疫上都錯漏百出
新型冠狀病毒源頭為何,應該科學論證,美國總統故意使用「中國病毒」一詞,政治意圖至為明顯,罔顧全球華人受歧視風險,行徑卑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妄稱病毒由美軍帶入中國,卻無憑無據,貽笑大方。客觀事實是,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在防疫上都錯漏百出,中國早階段隱瞞疫情,令湖北省成爆疫重災區,美國則掉以輕心,應變遲緩,讓病毒長驅直入,如今紐約和矽谷災情慘重。
可藉港抗疫經驗推介亞洲模式
相較之下,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台灣、香港、澳門和韓國等,在防疫抗疫上取得了國際公認的成績,把確診數字和死亡病例都控制在相對低水平,公立醫院維持有效運作,以致國際媒體不斷大篇幅報道「亞洲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以此模式制訂防疫政策。這個模式的優勝之處在於,主要倚靠資訊透明、密集檢測、認真追蹤、有效隔離,動員全民減少社交防疫,毋須像中國內地那樣徹底封城幽禁,犧牲民眾自由,也不會像英國初期那樣放任自流,拿國民性命作賭注。
中國在抗疫文宣中,大肆宣傳中國模式,這或許可以令內地官民自我感覺良好,但在國際層面卻極難推銷,除了俄羅斯和朝鮮,有多少國家可以照搬中國模式?反而香港和澳門的抗疫經驗,在國際上甚受歡迎,許多地方願意借鏡,尤其香港的傳染病專家,在國際上享負盛名,以香港經驗為實例,向國際推介亞洲模式,對於北京倡議的「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可能更有實際幫助,更有利於制衡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行徑。
逐美記者不明智 網開一面更有利
從這個角度看,北京決定驅逐《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傳媒駐華記者時,表明禁令適用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並非明智之舉,網開一面反而更有利於合縱連橫。同樣道理,港大袁國勇教授師徒在報刊撰文,痛批內地食野生動物陋習,縱使政治敏感度不足,用語和時機略有失當,但愛國陣營上綱上線,把他們批鬥為賣國賊,還呼籲港大予以懲處,這些政治鬥爭掛帥的愚蠢行徑,雖成功迫使袁國勇撤回文章,卻嚴重損害了香港的學術自由風氣,在國際上亦損害了中國的形象,削弱了中國的抗疫文宣,假如安排鍾南山等教授就袁的文章理性切磋,辨疑釋惑,效果肯定較佳。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2020年3月24日
中國和美國就冠狀病毒疫情展開了尖銳的文宣戰,並且互相驅逐對方的記者,香港不幸被捲入漩渦,成了外交鬥爭上的棋子和戰場,這個發展態勢非但對香港不利,也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保住香港這道連繫國際的橋樑、善用香港這一制對國際輿論的影響,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中美在防疫上都錯漏百出
新型冠狀病毒源頭為何,應該科學論證,美國總統故意使用「中國病毒」一詞,政治意圖至為明顯,罔顧全球華人受歧視風險,行徑卑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妄稱病毒由美軍帶入中國,卻無憑無據,貽笑大方。客觀事實是,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在防疫上都錯漏百出,中國早階段隱瞞疫情,令湖北省成爆疫重災區,美國則掉以輕心,應變遲緩,讓病毒長驅直入,如今紐約和矽谷災情慘重。
可藉港抗疫經驗推介亞洲模式
相較之下,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台灣、香港、澳門和韓國等,在防疫抗疫上取得了國際公認的成績,把確診數字和死亡病例都控制在相對低水平,公立醫院維持有效運作,以致國際媒體不斷大篇幅報道「亞洲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以此模式制訂防疫政策。這個模式的優勝之處在於,主要倚靠資訊透明、密集檢測、認真追蹤、有效隔離,動員全民減少社交防疫,毋須像中國內地那樣徹底封城幽禁,犧牲民眾自由,也不會像英國初期那樣放任自流,拿國民性命作賭注。
中國在抗疫文宣中,大肆宣傳中國模式,這或許可以令內地官民自我感覺良好,但在國際層面卻極難推銷,除了俄羅斯和朝鮮,有多少國家可以照搬中國模式?反而香港和澳門的抗疫經驗,在國際上甚受歡迎,許多地方願意借鏡,尤其香港的傳染病專家,在國際上享負盛名,以香港經驗為實例,向國際推介亞洲模式,對於北京倡議的「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可能更有實際幫助,更有利於制衡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行徑。
逐美記者不明智 網開一面更有利
從這個角度看,北京決定驅逐《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傳媒駐華記者時,表明禁令適用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並非明智之舉,網開一面反而更有利於合縱連橫。同樣道理,港大袁國勇教授師徒在報刊撰文,痛批內地食野生動物陋習,縱使政治敏感度不足,用語和時機略有失當,但愛國陣營上綱上線,把他們批鬥為賣國賊,還呼籲港大予以懲處,這些政治鬥爭掛帥的愚蠢行徑,雖成功迫使袁國勇撤回文章,卻嚴重損害了香港的學術自由風氣,在國際上亦損害了中國的形象,削弱了中國的抗疫文宣,假如安排鍾南山等教授就袁的文章理性切磋,辨疑釋惑,效果肯定較佳。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