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安裕:革命尚未成功
安裕:革命尚未成功
2020.03.06
東西南北
必須承認,在美國這個國家,一個政治人物開口「革命」閉口「社會主義」,於選舉政治而言無疑是大忌,甚至是政治自殺。這兩個早就在社會及政治語境定義為左翼與親共的名詞,在桑德斯口中說出來,而且還是連續兩屆總統選舉都亮出,確不容易,更不簡單。桑德斯四年前寫了一部《我們的革命 / Our Revolution》賣得很好,替這位參議員賺了一筆。美國聯邦參議員寫書寫到書名上有「革命」這字的,之前也有一位,那是80年代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人莫尼罕(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美國上過近代政治這門課的都知道這位著作等身的學者型議員,他在1988年著有《革命來了 / Came the Revolution》。莫尼罕在共和黨和民主黨政府都當過官,他曾是哈佛大學教授,做過駐聯合國大使。60年代,莫尼罕是詹森總統的助理勞工部長,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勾勒「向貧窮作戰」的具體政策。
「超級星期二」當晚,在之前初選表現突出的桑德斯,14個州當中只贏得4州,比起一舉打了個翻身仗的前副總統拜登少6個州,黨代表票也比拜登少逾50張。那天晚上電視現場直播,在洛杉磯的拜登顯露出幾個月以來難得的意氣風發,走上講台一開口就不停說了幾十分鐘。這一夜,民主黨內部的溫和派終於得睹他們的核心支柱,砸下五億美元參選的彭博亦找到下台階,正式宣佈退出選舉,改為支持拜登。誠然,「超級星期二」是拜登的選戰再生推力,但是戰果在另一個側面說明,聲聲「革命」的桑德斯並不是全無巿場,當晚取勝加州就是一個很好例證。隨着其他參選人陸續退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戰,業已成為拜登與桑德斯之爭,此刻已是殆無疑問。
「社會主義」在美被負面定形
拜登勝出「超級星期二」,民主黨溫和派幾乎要用「奔走相告」形容這次遲來的勝利。民主黨內建制一系,長久持有一個信念:社會主義在美國沒有巿場。這種取態,在1972年麥高文大敗於尼克遜之後根深柢固,因此,即使當年替麥高文競選當跑腿的克林頓1993年上台,亦無復他當年尊崇備至的麥高文左翼理念。有一種說法是,克林頓來自中部阿肯色州,立場保守的白人政客本質未洗。也許這是原因,但只能說是原因之一,更大的因素,當美國經歷了列根/老布殊的共和黨連續執政12年王朝,恐怕沒有誰有政治能量推倒這一個朝代的各種遺產。特別是在這12年間,美國是冷戰的勝利國,蘇聯不僅是失敗終場,俄文簡寫CCCP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此灰飛煙滅。此一政治遺產流傳下來的影響力,到特朗普上台依然清晰可辨,不妨翻查特朗普的言行,自有答案。
桑德斯接下來的選舉之路,會否有機會超越拜登,從而在7月中旬的全國代表大會獲得總統提名,這必須視乎「超級星期二」的戰果,能否撼動左翼選民或是更多年輕選民的內心深處。只在4州獲勝,表面來說是失敗收場,但正面一些看,桑德斯雖然丟失包括東北麻省,南部阿拉巴馬、田納西與德州,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羅來納及北鄰維珍尼亞,以及明尼蘇達等州分,可是他最終硬是扳下加州這個太平洋邊上兵家必爭之地。不要小覷加州,桑德斯競選總部「超級星期二」之後自覺底氣仍在,便是在加州壓倒拜登之故,認為現時毋須長嗟短嘆自慚形穢,知音人還是有的。克林頓八年不敢觸碰、奧巴馬兩任保持距離的民主黨進步派社會主義理念,桑德斯擎起大纛繼續走下去,亦毋須想像與溫和派合流拉票,因為拜登就是黨內最大的溫和派。
兩度參選推動左翼政治起步
四年前,希拉莉敗於特朗普手下,當時美國社會有一種分析,倘若出戰的是桑德斯,特朗普未必可以入主白宮。這種理論今年繼續出現:桑德斯對特朗普,勝算可能高於拜登對特朗普。原因是桑德斯至低限度是一張新面孔,而拜登則是見慣見熟的舊電池,選民在面對選項之時,四年前希拉莉的局面或會重臨:新人勝於回鍋政客。這套理論支持者,往往拿出奧巴馬和克林頓做樣辦,不過,若是進步派克林頓或社會主義奧巴馬,1992年和2008年兩次大選,會否便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結局?畢竟,在美國政治,戴着社會主義帽子或身上有左派標籤而進入白宮者,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社會主義者在白宮掌權,2020年的美國準備好了沒有?
桑德斯的「我們的革命」發軔於四年前的2016年,延續並壯大於四年後今天的2020年。單從籌款數字來看,桑德斯的支持者比以前多,不過,社會主義理念在美國能否在公眾的意識形態認知上,順利進入主流政治而且是總統選舉政治,這興許需要一個過程。桑德斯在此一進程當中,毫無疑問扮演極其重要的歷史角色,憑個人之力推動左翼政治的起步,這一步,為美國左翼政治擘劃出一個從未想過會成為現實的可能,給美國選民多一個選擇。這一過程,或者說,這一個革命,以後還須面對陰暗不明的崎嶇長路。美國版本的社會主義,將是曇花一現的一閃而過,抑或是改良為更加人性化的左翼思潮,這不可能是一蹴即就,同志仍須努力。
安裕
2020.03.06
東西南北
必須承認,在美國這個國家,一個政治人物開口「革命」閉口「社會主義」,於選舉政治而言無疑是大忌,甚至是政治自殺。這兩個早就在社會及政治語境定義為左翼與親共的名詞,在桑德斯口中說出來,而且還是連續兩屆總統選舉都亮出,確不容易,更不簡單。桑德斯四年前寫了一部《我們的革命 / Our Revolution》賣得很好,替這位參議員賺了一筆。美國聯邦參議員寫書寫到書名上有「革命」這字的,之前也有一位,那是80年代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人莫尼罕(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美國上過近代政治這門課的都知道這位著作等身的學者型議員,他在1988年著有《革命來了 / Came the Revolution》。莫尼罕在共和黨和民主黨政府都當過官,他曾是哈佛大學教授,做過駐聯合國大使。60年代,莫尼罕是詹森總統的助理勞工部長,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勾勒「向貧窮作戰」的具體政策。
「超級星期二」當晚,在之前初選表現突出的桑德斯,14個州當中只贏得4州,比起一舉打了個翻身仗的前副總統拜登少6個州,黨代表票也比拜登少逾50張。那天晚上電視現場直播,在洛杉磯的拜登顯露出幾個月以來難得的意氣風發,走上講台一開口就不停說了幾十分鐘。這一夜,民主黨內部的溫和派終於得睹他們的核心支柱,砸下五億美元參選的彭博亦找到下台階,正式宣佈退出選舉,改為支持拜登。誠然,「超級星期二」是拜登的選戰再生推力,但是戰果在另一個側面說明,聲聲「革命」的桑德斯並不是全無巿場,當晚取勝加州就是一個很好例證。隨着其他參選人陸續退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戰,業已成為拜登與桑德斯之爭,此刻已是殆無疑問。
「社會主義」在美被負面定形
拜登勝出「超級星期二」,民主黨溫和派幾乎要用「奔走相告」形容這次遲來的勝利。民主黨內建制一系,長久持有一個信念:社會主義在美國沒有巿場。這種取態,在1972年麥高文大敗於尼克遜之後根深柢固,因此,即使當年替麥高文競選當跑腿的克林頓1993年上台,亦無復他當年尊崇備至的麥高文左翼理念。有一種說法是,克林頓來自中部阿肯色州,立場保守的白人政客本質未洗。也許這是原因,但只能說是原因之一,更大的因素,當美國經歷了列根/老布殊的共和黨連續執政12年王朝,恐怕沒有誰有政治能量推倒這一個朝代的各種遺產。特別是在這12年間,美國是冷戰的勝利國,蘇聯不僅是失敗終場,俄文簡寫CCCP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從此灰飛煙滅。此一政治遺產流傳下來的影響力,到特朗普上台依然清晰可辨,不妨翻查特朗普的言行,自有答案。
桑德斯接下來的選舉之路,會否有機會超越拜登,從而在7月中旬的全國代表大會獲得總統提名,這必須視乎「超級星期二」的戰果,能否撼動左翼選民或是更多年輕選民的內心深處。只在4州獲勝,表面來說是失敗收場,但正面一些看,桑德斯雖然丟失包括東北麻省,南部阿拉巴馬、田納西與德州,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羅來納及北鄰維珍尼亞,以及明尼蘇達等州分,可是他最終硬是扳下加州這個太平洋邊上兵家必爭之地。不要小覷加州,桑德斯競選總部「超級星期二」之後自覺底氣仍在,便是在加州壓倒拜登之故,認為現時毋須長嗟短嘆自慚形穢,知音人還是有的。克林頓八年不敢觸碰、奧巴馬兩任保持距離的民主黨進步派社會主義理念,桑德斯擎起大纛繼續走下去,亦毋須想像與溫和派合流拉票,因為拜登就是黨內最大的溫和派。
兩度參選推動左翼政治起步
四年前,希拉莉敗於特朗普手下,當時美國社會有一種分析,倘若出戰的是桑德斯,特朗普未必可以入主白宮。這種理論今年繼續出現:桑德斯對特朗普,勝算可能高於拜登對特朗普。原因是桑德斯至低限度是一張新面孔,而拜登則是見慣見熟的舊電池,選民在面對選項之時,四年前希拉莉的局面或會重臨:新人勝於回鍋政客。這套理論支持者,往往拿出奧巴馬和克林頓做樣辦,不過,若是進步派克林頓或社會主義奧巴馬,1992年和2008年兩次大選,會否便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結局?畢竟,在美國政治,戴着社會主義帽子或身上有左派標籤而進入白宮者,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社會主義者在白宮掌權,2020年的美國準備好了沒有?
桑德斯的「我們的革命」發軔於四年前的2016年,延續並壯大於四年後今天的2020年。單從籌款數字來看,桑德斯的支持者比以前多,不過,社會主義理念在美國能否在公眾的意識形態認知上,順利進入主流政治而且是總統選舉政治,這興許需要一個過程。桑德斯在此一進程當中,毫無疑問扮演極其重要的歷史角色,憑個人之力推動左翼政治的起步,這一步,為美國左翼政治擘劃出一個從未想過會成為現實的可能,給美國選民多一個選擇。這一過程,或者說,這一個革命,以後還須面對陰暗不明的崎嶇長路。美國版本的社會主義,將是曇花一現的一閃而過,抑或是改良為更加人性化的左翼思潮,這不可能是一蹴即就,同志仍須努力。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