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通識導賞:油價大戰或釀金融海嘯?
通識導賞:油價大戰或釀金融海嘯?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本來希望和俄羅斯一同減產,以抵銷疫情對油價影響,可是如意算盤打不響。(路透社)
【明報專訊】環球股市剛經歷恐怖一周,美股在過去的周一和周四暴瀉,兩度觸發需要停市15分鐘的熔斷機制。除了是受到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拖累,亦因為俄羅斯拒絕減少石油產量,惹來沙特阿拉伯報復式開打油價戰兼增產夾擊。做了33年外匯和商品分析師的盧楚仁大表驚訝,以往油價大多因為地緣政治局勢起伏,但上個周一油價暴跌三成,卻是史上首次因為石油大國談判破裂而導致暴跌。究竟油價大戰開打,會否釀成金融海嘯?
一、俄羅斯、油組談判破裂 引發油價大戰
3月6日(星期五),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組)就額外減產150萬桶原油的談判破裂,連帶原定到本月底屆滿的減產協議亦取消,4月1日起各國可以自行決定產量,等同宣告2016年起OPEC+減產同盟瓦解。
油組龍頭國家沙特阿拉伯隨即反擊,在翌日(7日)宣布對4月出口原油每桶大減價6至8美元,折扣幅度是20年來最大。外電同時引述消息,沙特有意增加石油產量由每日出產970萬桶增至1000萬桶,並可隨時增至1200萬桶,勢要拖低油價,向產油成本較高的俄羅斯報復。
油價創波斯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沙特阿拉伯的報復,導致3月9日(周一)國際油價錄得自1991年1月波斯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紐約期油一度低見每桶27.34美元,跌34%;布蘭特期油曾低見每桶31.02美元,跌31%,兩者價格都是2016年初以來最低。
談判破裂是預期中事嗎?盧楚仁表示,原先預期有一半機會談判成功,因為俄羅斯和油組目標一致,都是想支持油價上升,原以為只差技術性問題要再討論,「但估不到俄羅斯拒絕減產,沙特會這樣報復,今次真的是黑天鵝事件」。
二、俄羅斯為何拒絕減產?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曾解釋,現時不願意承諾減產,是因為需要多一點時間來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因為疫情衝擊令全球旅遊和燃料消耗需求減少,已令紐約期油價格自去年底的每桶約61美元下跌逾兩成至3月約45美元。
盧楚仁批評,俄羅斯以疫情推搪減產,解釋非常牽強,「俄羅斯一直都想『走精面』,只想油組其他成員國減產,支持油價上升。而俄羅斯自己卻不減產,坐享漁人之利」。
不欲市場被美國石油佔有
另有分析指出,俄羅斯拒絕減產,是不想市場佔有率繼續被美國頁岩油企業取代。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發言人曾說自2016年俄羅斯和油組一起減產之後,全球市場被美國頁岩油迅速取代。
三、沙特報復 一舉兩得?
盧楚仁和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都相信,在這次油價戰上,沙特因為原油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比起俄羅斯更處於上風。
沙特和中東一帶石油蘊藏量大,不用深海鑽採已可採到原油,盧楚仁指出,沙特原油生產成本僅約每桶8美元,俄羅斯約20美元,而美國頁岩油開發則需要約30美元,因此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沙特油企仍然有錢賺,相反俄羅斯和美國必須減產,美國頁岩油甚至是被迫停產。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Fatih Birol表示油價一旦跌穿每桶25美元,美國或會停止開發新頁岩油。
盧楚仁認為今次報復行為對於沙特來說是一舉兩得,因為一方面可以逼俄羅斯屈服,促使總統普京重返減產談判桌。另一方面,沙特可以藉此薄利多銷,乘機搶佔市場佔有率。林少陽亦補充,減價戰可以迫使一些毛利低的小型美國頁岩油企倒閉,推動市場自行修復平衡機制,鞏固沙特作為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地位。
四、油價戰難持續?
兩個石油大國的戰線暫時未見緩和迹象,3月11日沙特國營油企沙特阿美宣布收到能源部命令加碼,4月起須將每日產能進一步提升到1300萬桶,比目前每日生產的970萬桶大增34%。而油組其他成員國也準備增產,油組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下月擬增加每日出口量35萬桶,尼日利亞亦將增加逾10萬桶。
雖然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不排除與油組討論採取聯合措施穩定油價,但亦透露短期內仍可能將日產量增加50萬桶,令每日產量增至1180萬桶創新高。俄羅斯和油組原定周三(18日)舉行技術官員視像電話會議,不過有傳沙特不打算參與,會議可能取消。
但盧楚仁相信今次油價戰是短暫的,因為兩國都是依靠石油出口維生的國家,尤其相信處於下風的俄羅斯只要找到落台階,求和機會很高,因此相信油價進一步跌穿每桶27美元的機會不大。而且,他提到沙特威脅增產其實是由4月開始,相信美俄有時間和空間與沙特斡旋。
沙特石油收入約佔
全國收入87%;據俄羅斯財政部初步資料,去年油氣收入佔政府收入39.3%。
五、油價大跌為何拖累美股?
美國近年憑藉頁岩油生產,在去年9月開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但隱憂是很多頁岩油企都是依賴發行垃圾級別高息債融資,這些油企佔美國高息債券市場11%。市場憂慮一旦這些油企倒閉,債價大跌會引發環球信貸危機的骨牌效應。
白宮在3月10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就油價戰通話,但就未有透露是否促成任何承諾。
不過盧楚仁認為,頁岩油企倒閉造成債務毁約風險暫時仍低,而周一油價暴瀉造成股市大跌的最直接原因是,全世界重量級油公司股票無論在美國還是香港股市都是重磅成分股,因此油公司股價和油價大跌,連帶拖累美股表現。但他相信油價對股市影響已經浮現得八八九九,現時對環球金融和股市最大風險始終是疫情。
六、沙特收入減 如何影響環球金融?
林少陽認為,油價大冧對環球金融仍然存在驚人破壞力,因為沙特政府主要收入來自石油,當油價下跌,石油收入減少,就需要從其他地方抽調資金,可能會沽售美國和中國的企業債券,對債市造成震盪。
不過,林少陽相信油價戰不會造成2008年金融海嘯的破壞程度,因為美國石油產業佔股市比例不是太大,以標普500指數為例,能源股票約佔3%,而能源公司不止是石油,還有天然氣和煤等。相比起金融行業現時在標普500指數仍佔11%,「在2008年的時候,金融行業比例一定更大,因為你都見到這幾年大型環球金融機構,如跨國銀行業務都萎縮中。整個金融行業始終是百業之母,所以當年金融機構信貸崩潰對市場衝擊好大」。
油價下跌 消費者受惠?
「而且在某程度上,油價冧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林少陽續說,當油價下跌,交通、旅遊成本下跌,他形容其實是變相減稅,會帶動其他消費和投資活動。因此,他相信油價大跌最主要是令部分產油國經濟受嚴重打擊,例如委內瑞拉在2014年油價暴跌後,經濟崩潰,貨幣急劇貶值,但對於整體全球經濟來說不全然是壞事。
七、油組名存實亡?
石油在戰後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以沙特為首的油組自1960年成立。現時油組13個成員國佔全球石油產量約四成,蘊藏量佔全球七成,對全球油價有關鍵影響力。自1980年代開始,油組成員國通過協議減少石油產量令油價上漲,維持成員國的利益。
但全球石油勢力版圖,因為2014年美國頁岩油革命產生變化,美國原油產量提升,開始大量出口石油。林少陽解釋,美國政府自2008年改變能源供應政策,以往甚少開採石油,全部依賴入口。相信是由於當年中國和印度對石油需求增加,令油價在2004年從每桶40美元急升至2008年7月145美元的歷史高位,各方發現石油業有利可圖。
加上,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事件,「令美國發現那裏海域的石油供應不太穩定,故開始大力發展頁岩油」。
但另一邊廂,林少陽指出原油需求雖然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年年上升,但因為新替代能源科技逐漸成熟,令石油需求升幅其實比以往減慢。因此,在2016年,連非油組國家俄羅斯都加入油組減產行列,組成OPEC+,企圖令油價維持高位。
疫病肆虐 原油需求大減
而近月受累於新冠肺炎,國際能源署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將面臨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萎縮,推算今年原油每日需求量只有9990萬桶,比去年下跌9萬桶。因此,油組意欲進一步與俄羅斯一起削減產量,令油價上漲,不過遭俄羅斯拒絕。
盧楚仁不諱言:「油組不是好團結的組織,令人擔心油組其實已經名存實亡。」林少陽表示有讀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所有cartel(由多家公司為控制價格和限制競爭而聯合組成的同業聯盟)是不穩定的組織,「因為當其他組織的人都遵守規則,自己反口是會獲得最大利益的」。林少陽認為在油組團結的時候,油價長遠可以維持在較高水平,但眼見近年油組成員國印尼、卡塔爾和厄瓜多爾相繼退出,相信油價要回升到80美元是遙不可及的事。
文//彭麗芳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本來希望和俄羅斯一同減產,以抵銷疫情對油價影響,可是如意算盤打不響。(路透社)
【明報專訊】環球股市剛經歷恐怖一周,美股在過去的周一和周四暴瀉,兩度觸發需要停市15分鐘的熔斷機制。除了是受到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拖累,亦因為俄羅斯拒絕減少石油產量,惹來沙特阿拉伯報復式開打油價戰兼增產夾擊。做了33年外匯和商品分析師的盧楚仁大表驚訝,以往油價大多因為地緣政治局勢起伏,但上個周一油價暴跌三成,卻是史上首次因為石油大國談判破裂而導致暴跌。究竟油價大戰開打,會否釀成金融海嘯?
一、俄羅斯、油組談判破裂 引發油價大戰
3月6日(星期五),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組)就額外減產150萬桶原油的談判破裂,連帶原定到本月底屆滿的減產協議亦取消,4月1日起各國可以自行決定產量,等同宣告2016年起OPEC+減產同盟瓦解。
油組龍頭國家沙特阿拉伯隨即反擊,在翌日(7日)宣布對4月出口原油每桶大減價6至8美元,折扣幅度是20年來最大。外電同時引述消息,沙特有意增加石油產量由每日出產970萬桶增至1000萬桶,並可隨時增至1200萬桶,勢要拖低油價,向產油成本較高的俄羅斯報復。
油價創波斯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沙特阿拉伯的報復,導致3月9日(周一)國際油價錄得自1991年1月波斯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紐約期油一度低見每桶27.34美元,跌34%;布蘭特期油曾低見每桶31.02美元,跌31%,兩者價格都是2016年初以來最低。
談判破裂是預期中事嗎?盧楚仁表示,原先預期有一半機會談判成功,因為俄羅斯和油組目標一致,都是想支持油價上升,原以為只差技術性問題要再討論,「但估不到俄羅斯拒絕減產,沙特會這樣報復,今次真的是黑天鵝事件」。
二、俄羅斯為何拒絕減產?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曾解釋,現時不願意承諾減產,是因為需要多一點時間來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石油需求的影響。因為疫情衝擊令全球旅遊和燃料消耗需求減少,已令紐約期油價格自去年底的每桶約61美元下跌逾兩成至3月約45美元。
盧楚仁批評,俄羅斯以疫情推搪減產,解釋非常牽強,「俄羅斯一直都想『走精面』,只想油組其他成員國減產,支持油價上升。而俄羅斯自己卻不減產,坐享漁人之利」。
不欲市場被美國石油佔有
另有分析指出,俄羅斯拒絕減產,是不想市場佔有率繼續被美國頁岩油企業取代。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發言人曾說自2016年俄羅斯和油組一起減產之後,全球市場被美國頁岩油迅速取代。
三、沙特報復 一舉兩得?
盧楚仁和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都相信,在這次油價戰上,沙特因為原油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比起俄羅斯更處於上風。
沙特和中東一帶石油蘊藏量大,不用深海鑽採已可採到原油,盧楚仁指出,沙特原油生產成本僅約每桶8美元,俄羅斯約20美元,而美國頁岩油開發則需要約30美元,因此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沙特油企仍然有錢賺,相反俄羅斯和美國必須減產,美國頁岩油甚至是被迫停產。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Fatih Birol表示油價一旦跌穿每桶25美元,美國或會停止開發新頁岩油。
盧楚仁認為今次報復行為對於沙特來說是一舉兩得,因為一方面可以逼俄羅斯屈服,促使總統普京重返減產談判桌。另一方面,沙特可以藉此薄利多銷,乘機搶佔市場佔有率。林少陽亦補充,減價戰可以迫使一些毛利低的小型美國頁岩油企倒閉,推動市場自行修復平衡機制,鞏固沙特作為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地位。
四、油價戰難持續?
兩個石油大國的戰線暫時未見緩和迹象,3月11日沙特國營油企沙特阿美宣布收到能源部命令加碼,4月起須將每日產能進一步提升到1300萬桶,比目前每日生產的970萬桶大增34%。而油組其他成員國也準備增產,油組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下月擬增加每日出口量35萬桶,尼日利亞亦將增加逾10萬桶。
雖然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不排除與油組討論採取聯合措施穩定油價,但亦透露短期內仍可能將日產量增加50萬桶,令每日產量增至1180萬桶創新高。俄羅斯和油組原定周三(18日)舉行技術官員視像電話會議,不過有傳沙特不打算參與,會議可能取消。
但盧楚仁相信今次油價戰是短暫的,因為兩國都是依靠石油出口維生的國家,尤其相信處於下風的俄羅斯只要找到落台階,求和機會很高,因此相信油價進一步跌穿每桶27美元的機會不大。而且,他提到沙特威脅增產其實是由4月開始,相信美俄有時間和空間與沙特斡旋。
沙特石油收入約佔
全國收入87%;據俄羅斯財政部初步資料,去年油氣收入佔政府收入39.3%。
五、油價大跌為何拖累美股?
美國近年憑藉頁岩油生產,在去年9月開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但隱憂是很多頁岩油企都是依賴發行垃圾級別高息債融資,這些油企佔美國高息債券市場11%。市場憂慮一旦這些油企倒閉,債價大跌會引發環球信貸危機的骨牌效應。
白宮在3月10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就油價戰通話,但就未有透露是否促成任何承諾。
不過盧楚仁認為,頁岩油企倒閉造成債務毁約風險暫時仍低,而周一油價暴瀉造成股市大跌的最直接原因是,全世界重量級油公司股票無論在美國還是香港股市都是重磅成分股,因此油公司股價和油價大跌,連帶拖累美股表現。但他相信油價對股市影響已經浮現得八八九九,現時對環球金融和股市最大風險始終是疫情。
六、沙特收入減 如何影響環球金融?
林少陽認為,油價大冧對環球金融仍然存在驚人破壞力,因為沙特政府主要收入來自石油,當油價下跌,石油收入減少,就需要從其他地方抽調資金,可能會沽售美國和中國的企業債券,對債市造成震盪。
不過,林少陽相信油價戰不會造成2008年金融海嘯的破壞程度,因為美國石油產業佔股市比例不是太大,以標普500指數為例,能源股票約佔3%,而能源公司不止是石油,還有天然氣和煤等。相比起金融行業現時在標普500指數仍佔11%,「在2008年的時候,金融行業比例一定更大,因為你都見到這幾年大型環球金融機構,如跨國銀行業務都萎縮中。整個金融行業始終是百業之母,所以當年金融機構信貸崩潰對市場衝擊好大」。
油價下跌 消費者受惠?
「而且在某程度上,油價冧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林少陽續說,當油價下跌,交通、旅遊成本下跌,他形容其實是變相減稅,會帶動其他消費和投資活動。因此,他相信油價大跌最主要是令部分產油國經濟受嚴重打擊,例如委內瑞拉在2014年油價暴跌後,經濟崩潰,貨幣急劇貶值,但對於整體全球經濟來說不全然是壞事。
七、油組名存實亡?
石油在戰後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以沙特為首的油組自1960年成立。現時油組13個成員國佔全球石油產量約四成,蘊藏量佔全球七成,對全球油價有關鍵影響力。自1980年代開始,油組成員國通過協議減少石油產量令油價上漲,維持成員國的利益。
但全球石油勢力版圖,因為2014年美國頁岩油革命產生變化,美國原油產量提升,開始大量出口石油。林少陽解釋,美國政府自2008年改變能源供應政策,以往甚少開採石油,全部依賴入口。相信是由於當年中國和印度對石油需求增加,令油價在2004年從每桶40美元急升至2008年7月145美元的歷史高位,各方發現石油業有利可圖。
加上,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事件,「令美國發現那裏海域的石油供應不太穩定,故開始大力發展頁岩油」。
但另一邊廂,林少陽指出原油需求雖然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年年上升,但因為新替代能源科技逐漸成熟,令石油需求升幅其實比以往減慢。因此,在2016年,連非油組國家俄羅斯都加入油組減產行列,組成OPEC+,企圖令油價維持高位。
疫病肆虐 原油需求大減
而近月受累於新冠肺炎,國際能源署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將面臨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萎縮,推算今年原油每日需求量只有9990萬桶,比去年下跌9萬桶。因此,油組意欲進一步與俄羅斯一起削減產量,令油價上漲,不過遭俄羅斯拒絕。
盧楚仁不諱言:「油組不是好團結的組織,令人擔心油組其實已經名存實亡。」林少陽表示有讀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所有cartel(由多家公司為控制價格和限制競爭而聯合組成的同業聯盟)是不穩定的組織,「因為當其他組織的人都遵守規則,自己反口是會獲得最大利益的」。林少陽認為在油組團結的時候,油價長遠可以維持在較高水平,但眼見近年油組成員國印尼、卡塔爾和厄瓜多爾相繼退出,相信油價要回升到80美元是遙不可及的事。
文//彭麗芳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