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未來城市:無錢借無錢還,政府應出手救企業?
未來城市:無錢借無錢還,政府應出手救企業?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地封關之下,航空業首當其衝。(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有誰料到新冠肺炎會令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哀嚎?連德國總理默克爾都說今次疫情是德國二戰之後的最大挑戰。
我們現在面對這樣的困局:因為前10年借錢成本太低,企業紛紛借錢發展,到期還債時又再借錢還。但肺炎疫情令一切經濟活動近乎停止,無人消費、無人旅遊,令到企業無錢還債,於是破產;銀行擔心企業無錢還債,於是不肯借錢,變相又令到更多企業破產。因為更多企業破產,銀行更加不願意借錢予企業……如此這般,便墮入無限輪迴的惡性循環。
於是,雖然全球各大央行極速放水救市,但投資者仍然恐慌,繼續拋售股票、搶美金。德意志銀行分析今次股災主因是市場擔心企業流動性出現風險,和2008年金融海嘯擔心銀行資金不足不同,也因此央行的放水行動大多只是針對銀行,卻無法強迫銀行借錢給企業,所以放水措施無效。
究竟在今次疫情,哪類行業的公司手頭現金最緊張?除了放水還有什麼方法解決?
難搞過金融海嘯
德意志銀行全球貨幣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發表報告,指出在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停擺,經過各地央行大規模放水之後,各間銀行資金雖然比2008年充裕,但卻繼續累積美元,不敢貿然向外借錢,是因為擔心借錢予企業後,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無力償還債務。財經界對前景不單悲觀,更憂慮觸發比2008年金融海嘯大得多的金融危機。2008年當時銀行擔心同業出現債務違約,因此不敢借貸,然而,Saravelos指出,金融海嘯時資金壓力雖然嚴峻,但是對央行而言是較易處理,因為壓力集中於銀行內部的資金短缺,因此只需要確保銀行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和政府願意擔保支持銀行體系,就可以即時紓緩市場恐慌。「但今次的挑戰更為深層,是隨着企業面臨緊迫的流動性緊縮、美元的短缺源於實體經濟。」由於今次流動性緊張的真正原因是基於「真正」的企業和市民,但央行從來都只是和銀行有資金往來,因此較難處理。他建議央行和政府必須介入保證企業信譽,令銀行願意借錢予企業或個人度過危機。
預計有大規模債務違約
企業資金流動性風險,簡而言之是企業即使坐擁資產,但手頭上的現金或可供快速變現的資產不足以應付日常現金支出和償還債務。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為刺激經濟推行量化寬鬆多年,市場經歷長期的低息時代,令企業瘋狂發債,據《華盛頓郵報》去年報道,美國企業債總額逼近10兆美元,佔整體經濟的47%,打破歷史紀錄。貸款成本低,令依賴借錢營運的「殭屍企業」愈來愈多。墨爾本澳洲債券基金公司Jamieson Coote Bonds聯合創辦人Angus Coote便指,過去10年息口持續低企,而銀行又願意借錢的時候,企業大可繼續借錢還債,繼續營運,現在銀行不願意借錢,可能即將引爆大型債務泡沫。
在各國接連傳出封鎖邊界下,近日不斷傳聞旅遊業風聲鶴唳,航空業更恍如末日倒數中,傳出要員工放無薪假甚至大幅裁員,甚至預期至5月會出現倒閉潮。Coote以航空業為例,「以維珍澳洲航空為例,公司市場價值今年將會減半至5億美元,但負債卻達50億美元,沒有人會再借錢給他們」。標普全球評級信用研究全球首席Alexandra Dimitrijevic預期,市場好可能會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美國非金融公司的違約率將升至逾10%。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出,新冠肺炎中斷全球實體經濟活動,酒店、零售、航空業最受打擊,尤其是各地封關,航空公司完全沒有生意,資金流動性風險自然最大。英國廉價航空Flybe在本月5日宣布進入破產程序,成為疫情中最先倒下的航空公司。總部位於澳洲悉尼的航空顧問機構CAPA(Centre for Aviation)警告,受疫情拖累,5月底前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將會破產或出現嚴重債務違約情况,除非政府和行業出手打救,但就相信中國、美國和中東的大型航空公司能夠倖免,因為有政府幫助和老闆支持。
或大量航空公司破產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提醒,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都背負高債,因為飛機都是以租賃形式營運,可以說是「餐搵餐清」,因此一旦全球航空停擺,意味航空公司資金鏈完全斷裂。交銀國際交通運輸及基建行業分析師尤璐雅指出,航空公司的特性是大部分成本都屬固定成本,例如飛機停泊等費用,即使沒有生意仍需要支付。她提到一般中小型航空公司只儲備不足兩個月的流動資金,因此一旦收入跌到零,好大可能短期內倒閉。
她相信國泰航空流動資金足夠支撐到6月底,「但如果疫情延續到8、9月就難說了」。國泰直至去年底,可動用的無限制用途流動資金為200億港元。其去年全年營業開支大約1036億港元,即每月開支約86億港元;另外,去年借款淨額830億港元。
國泰早前宣布,今年2月蝕逾20億港元,客量按年跌64%。尤璐雅預計第二季才會見到國泰取消長途國際航線的收入影響,但幸好是中國國內航線乘客量應該會回升,而且經歷了肺炎在1、2月嚴重打擊生意的經驗之後,預計國泰在3、4月能夠更有效控制成本,控制虧損幅度。「國泰2月份的虧損比較大,相信是因為還未摸清疫情影響的需求程度。」
但她提到,香港航空可能沒那麼幸運,港航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好多營運問題,亦不清楚公司背後的財務狀况,「說穿了港航很可能會被買下」。溫天納指出各國政府必然會努力守住該國最大的航空公司,方法可以從股權方面入手,亦可以是幫忙償還債務,市場亦傳聞內地國營企業或會收購航空公司。溫傑相信疫情之後將迎來航空行業大洗牌,出現大規模收購合併情况。
倡政府直接幫中小企
由本月初開始,多國央行大劈息率、兼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溫傑表示今次減息的速度和力度比2008年更快,相信可以緩解流動性問題。但之後還有沒有招數可用呢?溫傑和溫天納持相反意見,溫傑相信央行仍有好多招數可用,「首先利率是可以負的(美聯儲現已將利率減至0至0.25厘),而2008年時見到各國央行創造了好多招數,例如商業票據、量化寬鬆加大、買資產方面,連ETF和股票都可以買」。
但溫天納卻稱,美國仍未完全走出10年前金融海嘯陰霾,早前才慢慢步向量化寬鬆正常化,仍然未能成功令資金回復正常,「所以我覺得美國進一步量寬和減息的空間好細,除非大幅買債和幫助定點企業」。
溫傑指出,雖然個別行業受到疫情特別致命的打擊,但資金流動性的充裕程度仍然視乎各公司情况,因此除了看行業,政府更應該直接支援中小企。「單是香港中小企,如果無生意,但仍然要交租,要向供應商找數,而且中小企向銀行借貸的能力細,影響好大。」因此政府出手幫助企業向銀行借錢是可行做法。另外,溫天納建議可以參考內地模式,即各國考慮提升政府支出和基建,擴大財赤谷消費等招數。
解鈴還須繫鈴人
不過,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二人都相信要真正解除今次金融危機,首要還是處理疫情。溫傑指:「現在就算再放水,甚至如香港政府直接派一萬元,但當市民見不到疫情終止的一天,連收到一萬元都不會消費,而是選擇存起。」但溫傑暫未見到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即無論做任何政策,持有流動資產的人都不願意投資。他留意到縱使美股已經從高位向下調整了好多,仍然見到投資者有入貨,而且樓市仍未大跌。
溫天納總結,解決今次危機的關鍵仍然是研發疫苗、改善檢測方式等,各國政府繼而公布疫後重建的時間表才能實質恢復投資者信心,「但問題是疫情沒有可見的時間表」。
料網購未因禍得福
除了航空業,零售業都一片愁雲慘霧。溫天納提到對於製造業來說,本身2020年就是差的一年,因為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現在又經歷新冠肺炎,對市場衝擊更明顯,內需和外需都受影響。
不過,正所謂有危就有機,會否有行業因禍得福?有不願具名的中資券行互聯網分析員就提到手機遊戲和電腦遊戲受惠疫情。「但內地手遊企業騰訊的業務有部分online、有部分offline,就算遊戲收入增加,但網上遊戲的廣告商其實好多都是線下商店,而且當少了人消費購物,就不用微信支付,亦抵消了遊戲增加的收益。」
當人人都留在家中,網上購物會否大賺?他卻認為不會,因為好多市民都手停口停,而且不知道未來經濟狀况如何,就算留在家中,都只會買便宜貨。他舉例說,即使大如淘寶網,都因為封關令物流暫停,無法順利出貨,預計收入大受打擊。
【經濟嚴冬篇】
文 // 彭麗芳
圖 //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地封關之下,航空業首當其衝。(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有誰料到新冠肺炎會令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哀嚎?連德國總理默克爾都說今次疫情是德國二戰之後的最大挑戰。
我們現在面對這樣的困局:因為前10年借錢成本太低,企業紛紛借錢發展,到期還債時又再借錢還。但肺炎疫情令一切經濟活動近乎停止,無人消費、無人旅遊,令到企業無錢還債,於是破產;銀行擔心企業無錢還債,於是不肯借錢,變相又令到更多企業破產。因為更多企業破產,銀行更加不願意借錢予企業……如此這般,便墮入無限輪迴的惡性循環。
於是,雖然全球各大央行極速放水救市,但投資者仍然恐慌,繼續拋售股票、搶美金。德意志銀行分析今次股災主因是市場擔心企業流動性出現風險,和2008年金融海嘯擔心銀行資金不足不同,也因此央行的放水行動大多只是針對銀行,卻無法強迫銀行借錢給企業,所以放水措施無效。
究竟在今次疫情,哪類行業的公司手頭現金最緊張?除了放水還有什麼方法解決?
難搞過金融海嘯
德意志銀行全球貨幣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發表報告,指出在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停擺,經過各地央行大規模放水之後,各間銀行資金雖然比2008年充裕,但卻繼續累積美元,不敢貿然向外借錢,是因為擔心借錢予企業後,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無力償還債務。財經界對前景不單悲觀,更憂慮觸發比2008年金融海嘯大得多的金融危機。2008年當時銀行擔心同業出現債務違約,因此不敢借貸,然而,Saravelos指出,金融海嘯時資金壓力雖然嚴峻,但是對央行而言是較易處理,因為壓力集中於銀行內部的資金短缺,因此只需要確保銀行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和政府願意擔保支持銀行體系,就可以即時紓緩市場恐慌。「但今次的挑戰更為深層,是隨着企業面臨緊迫的流動性緊縮、美元的短缺源於實體經濟。」由於今次流動性緊張的真正原因是基於「真正」的企業和市民,但央行從來都只是和銀行有資金往來,因此較難處理。他建議央行和政府必須介入保證企業信譽,令銀行願意借錢予企業或個人度過危機。
預計有大規模債務違約
企業資金流動性風險,簡而言之是企業即使坐擁資產,但手頭上的現金或可供快速變現的資產不足以應付日常現金支出和償還債務。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為刺激經濟推行量化寬鬆多年,市場經歷長期的低息時代,令企業瘋狂發債,據《華盛頓郵報》去年報道,美國企業債總額逼近10兆美元,佔整體經濟的47%,打破歷史紀錄。貸款成本低,令依賴借錢營運的「殭屍企業」愈來愈多。墨爾本澳洲債券基金公司Jamieson Coote Bonds聯合創辦人Angus Coote便指,過去10年息口持續低企,而銀行又願意借錢的時候,企業大可繼續借錢還債,繼續營運,現在銀行不願意借錢,可能即將引爆大型債務泡沫。
在各國接連傳出封鎖邊界下,近日不斷傳聞旅遊業風聲鶴唳,航空業更恍如末日倒數中,傳出要員工放無薪假甚至大幅裁員,甚至預期至5月會出現倒閉潮。Coote以航空業為例,「以維珍澳洲航空為例,公司市場價值今年將會減半至5億美元,但負債卻達50億美元,沒有人會再借錢給他們」。標普全球評級信用研究全球首席Alexandra Dimitrijevic預期,市場好可能會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美國非金融公司的違約率將升至逾10%。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出,新冠肺炎中斷全球實體經濟活動,酒店、零售、航空業最受打擊,尤其是各地封關,航空公司完全沒有生意,資金流動性風險自然最大。英國廉價航空Flybe在本月5日宣布進入破產程序,成為疫情中最先倒下的航空公司。總部位於澳洲悉尼的航空顧問機構CAPA(Centre for Aviation)警告,受疫情拖累,5月底前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將會破產或出現嚴重債務違約情况,除非政府和行業出手打救,但就相信中國、美國和中東的大型航空公司能夠倖免,因為有政府幫助和老闆支持。
或大量航空公司破產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提醒,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都背負高債,因為飛機都是以租賃形式營運,可以說是「餐搵餐清」,因此一旦全球航空停擺,意味航空公司資金鏈完全斷裂。交銀國際交通運輸及基建行業分析師尤璐雅指出,航空公司的特性是大部分成本都屬固定成本,例如飛機停泊等費用,即使沒有生意仍需要支付。她提到一般中小型航空公司只儲備不足兩個月的流動資金,因此一旦收入跌到零,好大可能短期內倒閉。
她相信國泰航空流動資金足夠支撐到6月底,「但如果疫情延續到8、9月就難說了」。國泰直至去年底,可動用的無限制用途流動資金為200億港元。其去年全年營業開支大約1036億港元,即每月開支約86億港元;另外,去年借款淨額830億港元。
國泰早前宣布,今年2月蝕逾20億港元,客量按年跌64%。尤璐雅預計第二季才會見到國泰取消長途國際航線的收入影響,但幸好是中國國內航線乘客量應該會回升,而且經歷了肺炎在1、2月嚴重打擊生意的經驗之後,預計國泰在3、4月能夠更有效控制成本,控制虧損幅度。「國泰2月份的虧損比較大,相信是因為還未摸清疫情影響的需求程度。」
但她提到,香港航空可能沒那麼幸運,港航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好多營運問題,亦不清楚公司背後的財務狀况,「說穿了港航很可能會被買下」。溫天納指出各國政府必然會努力守住該國最大的航空公司,方法可以從股權方面入手,亦可以是幫忙償還債務,市場亦傳聞內地國營企業或會收購航空公司。溫傑相信疫情之後將迎來航空行業大洗牌,出現大規模收購合併情况。
倡政府直接幫中小企
由本月初開始,多國央行大劈息率、兼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溫傑表示今次減息的速度和力度比2008年更快,相信可以緩解流動性問題。但之後還有沒有招數可用呢?溫傑和溫天納持相反意見,溫傑相信央行仍有好多招數可用,「首先利率是可以負的(美聯儲現已將利率減至0至0.25厘),而2008年時見到各國央行創造了好多招數,例如商業票據、量化寬鬆加大、買資產方面,連ETF和股票都可以買」。
但溫天納卻稱,美國仍未完全走出10年前金融海嘯陰霾,早前才慢慢步向量化寬鬆正常化,仍然未能成功令資金回復正常,「所以我覺得美國進一步量寬和減息的空間好細,除非大幅買債和幫助定點企業」。
溫傑指出,雖然個別行業受到疫情特別致命的打擊,但資金流動性的充裕程度仍然視乎各公司情况,因此除了看行業,政府更應該直接支援中小企。「單是香港中小企,如果無生意,但仍然要交租,要向供應商找數,而且中小企向銀行借貸的能力細,影響好大。」因此政府出手幫助企業向銀行借錢是可行做法。另外,溫天納建議可以參考內地模式,即各國考慮提升政府支出和基建,擴大財赤谷消費等招數。
解鈴還須繫鈴人
不過,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二人都相信要真正解除今次金融危機,首要還是處理疫情。溫傑指:「現在就算再放水,甚至如香港政府直接派一萬元,但當市民見不到疫情終止的一天,連收到一萬元都不會消費,而是選擇存起。」但溫傑暫未見到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即無論做任何政策,持有流動資產的人都不願意投資。他留意到縱使美股已經從高位向下調整了好多,仍然見到投資者有入貨,而且樓市仍未大跌。
溫天納總結,解決今次危機的關鍵仍然是研發疫苗、改善檢測方式等,各國政府繼而公布疫後重建的時間表才能實質恢復投資者信心,「但問題是疫情沒有可見的時間表」。
料網購未因禍得福
除了航空業,零售業都一片愁雲慘霧。溫天納提到對於製造業來說,本身2020年就是差的一年,因為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現在又經歷新冠肺炎,對市場衝擊更明顯,內需和外需都受影響。
不過,正所謂有危就有機,會否有行業因禍得福?有不願具名的中資券行互聯網分析員就提到手機遊戲和電腦遊戲受惠疫情。「但內地手遊企業騰訊的業務有部分online、有部分offline,就算遊戲收入增加,但網上遊戲的廣告商其實好多都是線下商店,而且當少了人消費購物,就不用微信支付,亦抵消了遊戲增加的收益。」
當人人都留在家中,網上購物會否大賺?他卻認為不會,因為好多市民都手停口停,而且不知道未來經濟狀况如何,就算留在家中,都只會買便宜貨。他舉例說,即使大如淘寶網,都因為封關令物流暫停,無法順利出貨,預計收入大受打擊。
【經濟嚴冬篇】
文 // 彭麗芳
圖 // 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