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安裕:一場選舉,一個新局
安裕:一場選舉,一個新局
2020.01.17
東西南北
剛結束的台灣總統大選,有稱為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對決,有說是獨派統派之爭,亦有指是新老世代比拼。這些說法都沒錯:從政黨政治來說,今次確是兩黨之爭;於兩岸關係,可稱是對統獨兩條路的表態;世代之爭則更明顯,投票人口的年齡分佈固然可以看到,選後國民黨中常會有人喊「老賊下台」側面說明年輕一代的反彈。不過,台灣選民面對的還有另一個抉擇:在「親中」與「親美」之間二擇其一。他們要的是一個立場傾向中國的總統,抑或是親近美國的領袖?
蔡英文以817萬票拿下另一個四年任期,比四年前的689萬票多,超越2008年大選馬英九的765萬票。四年間得票增加128萬,要解讀大勝,政治立場不同就可能出現迥異的詮釋,然而說到底這就是支持者的增加,是任何解說都不能無視的客觀事實。增長出來的選票,未來將會兌現在具體政策之上。想不到的是,選舉結束翌日就看到這些兌現:1月11日深夜選舉結果揭盅,1月12日一早,蔡英文會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Christensen)。蔡英文在會面中說,過去三年多,台美在安全經濟、共享價值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台美之間已從雙邊的夥伴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未來會在過去三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台美在全球議題合作」。
美確認台印太戰略成員
美國在台協會,是1979年中美建交後,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設立的對台「非官方」辦事處。非官方三個字要用引號,因為縱使美國官員都要從國務院「辭職」,才可轉到美國在台協會工作,但這全是裝模作樣擺個架式,其實做的就是一個正式美國大使館的工作。酈英傑的身份,公文上是累贅不堪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駐台地下大使。蔡英文挾着選舉大勝會晤酈英傑,說的絕非一般客套話,而是具體到「全球合作夥伴」和「不斷加強台美在全球議題合作」。這幾句話不可能隨便說說,而是有的放矢,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蔡英文勝選後以官方名義發表的聲明,隔着太平洋遙遙呼應。
蓬佩奧在美國國務院網頁發表的聲明全文只有三段,卻是意涵重大。聲明先說「祝賀蔡英文博士在台灣總統選舉連任」,旋即接上「我們並祝賀台灣再次展示其生機勃勃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這種民主制度,加上自由市場經濟和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使台灣成為印太地區的一個典範,並且是世界一股良善的力量」。第二段:「美國人民和台灣人民不但是合作夥伴,還是同一個民主大家庭的成員」。第三段雖有收筆之勢,但有這一番話,「美國感謝蔡總統在發展與美國牢固的合作夥伴關係方面發揮的領導力,並讚揚她面對冷酷無情壓力堅持維護海峽兩岸穩定」。
把蔡英文對酈英傑的講話與蓬佩奧聲明對照,就能看出今天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和默契。蔡英文的「未來會在過去三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台美在全球議題合作」,與蓬佩奧的「使台灣成為印太地區的一個典範」絲絲入扣。美國把台灣從特朗普上台前所在的亞太,轉移到如今的印太戰略,蓬佩奧這篇聲明,就是台灣已是美國印太戰略成員的確認書。美國近年通過支持台灣的法案,出售F16V戰機和M1A2坦克,說明美國重視台灣在第二次圍堵中國裏的戰略角色。上世紀50年代美國說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經過70年,這一說法重現西太平洋。睽諸歷史,美國從40年代末杜魯門一度想過棄守台灣,到韓戰爆發驚覺台灣的巨大戰略作用。後來即使70年代中美融冰,台灣始終是美國用以制衡北京的一張牌。
台灣不沉航母升火待發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的各走一邊,美國對中國的新圍堵戰略也不必處處藏掖,毫不避忌把針對中國的扇形戰略進行到底,台灣以及沖繩這一線,便是扇的主骨所在。也是選後第二天的1月12日,蔡英文會見酈英傑之後,跟着接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她說,新的一年希望與日本在各領域有更多交流合作,相信台日關係可以更上一層樓。大橋光夫稱,衷心期盼蔡英文注意身體健康,為台灣全體發展、亞洲全體發展,乃至全世界的發展,持續發揮高度的領導統御能力。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是美國在台協會的日本版,即是日本在台灣地下大使館。蔡英文選後最先會晤美日駐台官員,談話之間滿是戰略合作況味,美日則說出對台關係的主調,相比之前為了不欲觸怒北京的低調,美日如今則是走向另一個新局。
因此,當蔡英文對英國廣播公司以英語說出「我們已是獨立的國家」,特別這一句「情況已經改變,模糊化再也不能達到當初的目的」,這顯然不是隨口說說的套話。40年來,美國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比對最近兩年美台關係躍進以及美日在台灣大選後的言行,毋庸置疑,美國把戰略模糊丟進歷史故紙堆,並且賦予美台關係另一種意涵。新的美台關係,必會成為未來美國西太平洋戰略核心。形勢出現根本變化,台灣不沉航空母艦升火待發,冷戰2.0就在我們身邊。
安裕
2020.01.17
東西南北
剛結束的台灣總統大選,有稱為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對決,有說是獨派統派之爭,亦有指是新老世代比拼。這些說法都沒錯:從政黨政治來說,今次確是兩黨之爭;於兩岸關係,可稱是對統獨兩條路的表態;世代之爭則更明顯,投票人口的年齡分佈固然可以看到,選後國民黨中常會有人喊「老賊下台」側面說明年輕一代的反彈。不過,台灣選民面對的還有另一個抉擇:在「親中」與「親美」之間二擇其一。他們要的是一個立場傾向中國的總統,抑或是親近美國的領袖?
蔡英文以817萬票拿下另一個四年任期,比四年前的689萬票多,超越2008年大選馬英九的765萬票。四年間得票增加128萬,要解讀大勝,政治立場不同就可能出現迥異的詮釋,然而說到底這就是支持者的增加,是任何解說都不能無視的客觀事實。增長出來的選票,未來將會兌現在具體政策之上。想不到的是,選舉結束翌日就看到這些兌現:1月11日深夜選舉結果揭盅,1月12日一早,蔡英文會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Christensen)。蔡英文在會面中說,過去三年多,台美在安全經濟、共享價值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台美之間已從雙邊的夥伴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未來會在過去三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台美在全球議題合作」。
美確認台印太戰略成員
美國在台協會,是1979年中美建交後,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設立的對台「非官方」辦事處。非官方三個字要用引號,因為縱使美國官員都要從國務院「辭職」,才可轉到美國在台協會工作,但這全是裝模作樣擺個架式,其實做的就是一個正式美國大使館的工作。酈英傑的身份,公文上是累贅不堪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駐台地下大使。蔡英文挾着選舉大勝會晤酈英傑,說的絕非一般客套話,而是具體到「全球合作夥伴」和「不斷加強台美在全球議題合作」。這幾句話不可能隨便說說,而是有的放矢,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蔡英文勝選後以官方名義發表的聲明,隔着太平洋遙遙呼應。
蓬佩奧在美國國務院網頁發表的聲明全文只有三段,卻是意涵重大。聲明先說「祝賀蔡英文博士在台灣總統選舉連任」,旋即接上「我們並祝賀台灣再次展示其生機勃勃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這種民主制度,加上自由市場經濟和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使台灣成為印太地區的一個典範,並且是世界一股良善的力量」。第二段:「美國人民和台灣人民不但是合作夥伴,還是同一個民主大家庭的成員」。第三段雖有收筆之勢,但有這一番話,「美國感謝蔡總統在發展與美國牢固的合作夥伴關係方面發揮的領導力,並讚揚她面對冷酷無情壓力堅持維護海峽兩岸穩定」。
把蔡英文對酈英傑的講話與蓬佩奧聲明對照,就能看出今天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和默契。蔡英文的「未來會在過去三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台美在全球議題合作」,與蓬佩奧的「使台灣成為印太地區的一個典範」絲絲入扣。美國把台灣從特朗普上台前所在的亞太,轉移到如今的印太戰略,蓬佩奧這篇聲明,就是台灣已是美國印太戰略成員的確認書。美國近年通過支持台灣的法案,出售F16V戰機和M1A2坦克,說明美國重視台灣在第二次圍堵中國裏的戰略角色。上世紀50年代美國說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經過70年,這一說法重現西太平洋。睽諸歷史,美國從40年代末杜魯門一度想過棄守台灣,到韓戰爆發驚覺台灣的巨大戰略作用。後來即使70年代中美融冰,台灣始終是美國用以制衡北京的一張牌。
台灣不沉航母升火待發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的各走一邊,美國對中國的新圍堵戰略也不必處處藏掖,毫不避忌把針對中國的扇形戰略進行到底,台灣以及沖繩這一線,便是扇的主骨所在。也是選後第二天的1月12日,蔡英文會見酈英傑之後,跟着接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她說,新的一年希望與日本在各領域有更多交流合作,相信台日關係可以更上一層樓。大橋光夫稱,衷心期盼蔡英文注意身體健康,為台灣全體發展、亞洲全體發展,乃至全世界的發展,持續發揮高度的領導統御能力。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是美國在台協會的日本版,即是日本在台灣地下大使館。蔡英文選後最先會晤美日駐台官員,談話之間滿是戰略合作況味,美日則說出對台關係的主調,相比之前為了不欲觸怒北京的低調,美日如今則是走向另一個新局。
因此,當蔡英文對英國廣播公司以英語說出「我們已是獨立的國家」,特別這一句「情況已經改變,模糊化再也不能達到當初的目的」,這顯然不是隨口說說的套話。40年來,美國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比對最近兩年美台關係躍進以及美日在台灣大選後的言行,毋庸置疑,美國把戰略模糊丟進歷史故紙堆,並且賦予美台關係另一種意涵。新的美台關係,必會成為未來美國西太平洋戰略核心。形勢出現根本變化,台灣不沉航空母艦升火待發,冷戰2.0就在我們身邊。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