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楊志剛:我們選擇抗疫還是抗爭

楊志剛:我們選擇抗疫還是抗爭
2020年1月30日


面對大規模傳染病爆發,最重要的抗疫必需品不是疫苗口罩和醫院牀位,而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合作,以及上下一心團結抗疫。但7個多月的政治動亂,使香港人不信任政府、不配合政府抗疫措施,更把肺炎抗疫與政治抗爭掛鈎,使香港在抗疫路上舉步維艱。


抗疫剛起步  人心卻滿目瘡痍

疫情爆發今天只是初期,抗疫亦只是剛剛開始,香港最需要的是鬥志高昂,團結一致,利用香港信息自由、醫療先進、公務員高效,和市民教育水平高的優勢,打一場勝利的抗疫仗,成為全球抗疫的典範。更進一步的理想狀態,是透過抗疫的和衷合作,使黃營藍營和政府重拾互相尊重,重新認識「香港只有香港營」,把疫情爆發轉化為政治團結的契機。但事實卻是剛剛相反,抗疫剛剛起步,港人的團結和人心卻已是滿目瘡痍。

世界衛生組織於多宗大型國際傳染病和2003年沙士爆發後總結了大量經驗和研究之後,確定了高效的信息傳播是成功抗疫的核心策略工具,這不單是為了滿足理論化的公眾知情權,而是成功調動一切資源和動員全民配合抗疫的必須條件。而抗疫傳播的首要基礎,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連續7個月的政治抗爭,使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跌至谷底,使政府的抗疫措施頻遇阻力。

武漢肺炎初期,已有網民發動「和你咳」行動,呼籲抗爭者前往酒樓食肆商店街頭等到處進行咳嗽大行動,以作為抗爭手段。他們打響了抗疫抗爭一體化的第一炮。然後是一群醫護人員要求政府封關,否則罷工。罷工限期未到,有抗爭者在明愛醫院放置土製炸彈,並表示可能會把炸彈行動升級。

既然把抗疫和政治抗爭掛鈎,特區政府當然難逃被批鬥的命運。翻開主流媒體,盡是對政府不留情面的謾罵:「港府被斥把關散漫衰過沙士」、「政府失信釀災難」、「抗炎大開門戶市民死活不顧」、「廢官避事令人扯火」、「醫護擬下月初分兩階段罷工」。政府在四方八面都被罵得六神無主。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在記者會表示:符合呈報機制的非本港居民患者,按政策可獲豁免醫療費用。他解釋,相關病人求診對患者自身有益外,對港人亦有重要利益,因此舉有助防止社會傳播。他的解說合乎情理、有科學根據,亦按現行政策,但卻換來「冇眼睇」的謾罵,認為他的說法會導致各省市病者「湧來香港」,最終政府要改為向這類病人收費。


政府須重拾港人信任  取決於三大關鍵

香港地小人多,醫院擠迫,為了應付疫情需要而尋求適當地點作必要時隔離用途,此舉亦合乎科學。但在抗疫專業團隊動輒得咎的情况下,政府原本擬定將粉嶺尚未入伙公屋改裝作隔離用途,卻因為附近居民縱火堵路和破壞,令政府放棄該計劃。這正應驗了世衛組織的結論:公眾的信任,是有效防疫的基礎。抗疫只是剛剛開始,政府必須重拾港人信任。

港人的信心不會自動歸來。重拾港人信任,責任在特區政府。重建信任毋須求任何創新舉措,惟靠行之有效卻沒有貫徹落實的方法。疫情爆發時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取決於三大關鍵:公眾對政府「動機」的感知、公眾對政府「誠意」的感知,和公眾對政府「能力」的感知。這三方面說的是感知,涉及的不單是客觀上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主觀的感覺。特首林鄭月娥從來是擅長於解決認知爭議,短板於解決感知議題。這方面的短板,她必須檢討。

港人對政府抗疫的目標當然不會懷疑。但對個別政策舉措背後的動機可能會有不同解讀。例如政府對全面「封關」的猶豫,可能令部分港人覺得是出於內地與香港關係的政治考量,而非純粹基於科學和醫學的考慮。內地史無前例的封城封省,主要是力守孤城以防疫情向外擴散,是負責任的利他表現;香港如果封關則是預防病疫流入的利己行為,內地與香港的關係,自然應該有所顧及,否則是失職,但同時對港人亦影響深遠。政府在此議題和其他涉及與內地關係的議題,必須作出清楚而強而有力的解說,為何在顧及所有因素後,政府的決策是最有利於香港。如果公眾對政府的動機亦有所懷疑,豈能奢望他們配合政府的舉措?


林鄭短板:用認知的態度  回應人民的感知

公眾對林鄭政府「誠意」的感知如何?讓我們先看看林鄭如何回應醫護人員威脅罷工以催逼政府全面封關。她說:「我回想17年前沙士期間,我係社會福利署署長,當時大家都是全情投入,不會因為社署會做多咗工作而叫醫院自己搞掂,而是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專業朋友都行多一步。」她希望,如果有醫護人員擔心工作量及裝備是否足夠等,應開心見誠與政府商量,「而唔係下下都要用激烈行動,可能在過去7個月,大家習慣了用激烈行動」。

這是林鄭一向的短板:用認知的態度,回應人民的感知。她需要的,是對自己思維方式來一個重新認知。她從求學時期到成為特首的畢生學習所得,都清楚告訴她:她是對的,這群醫護是錯的。這可能是認知上的客觀事實。但同樣是客觀事實的區議會選舉結果顯示香港逾一半選民會認同這群醫護。這160多萬選民之中不乏智商情商高過林鄭的人才。他們為何居然認同暴力抗爭,這一點林鄭永遠不會明白,亦毋須明白,但必須時刻緊記和接受:160多萬選民自有他們的原因。正如這160多萬選民永遠不會感知為何會有逾120萬選民反對「崇高」的抗爭。有了這樣的感知,林鄭便當戒掉她的語帶譏諷,拿出「我不明白但會緊記和接受」的誠意,讓重拾信任成為可能,讓抗疫能夠得以成功。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