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5-一流人:研究顯示:幸福夫妻的特徵是「友情」
一流人:研究顯示:幸福夫妻的特徵是「友情」
2020-01-25
編按:根據最近研究顯示,幸福夫妻的特徵是「友情」(Friendship)。當火熱的情感逐漸消失,就會出現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堅固關係,就好似長久摯友之間,更能感受到彼此的情緒,這就是幸福夫妻的特徵。(本文摘自《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一書,以下為摘文。)
若想讓愛情不變質成憤怒,必須注意兩件事情,那就是要能夠區分愛上某個人之前所需要的事情,與愛上某個人之後所需要的事情。
首先是在愛上某個人之前,要明確知道自己的關係模式,也就是要知道移情。所謂知道移情有許多含義,首先是要讓過去的經驗不會隨意支配現今的自己,前述提及許多人都因為父母的婚姻而容易被特定人格特質的人吸引。
不過所謂過去的影響,不見得就是父母的婚姻,也可能因為初戀的深刻印象,而決定往後相戀的人的類型,也可能深受幼時兄弟姊妹之間的影響,不論那起始點為何,都要仔細檢視自己喜歡的類型。
那麼,該如何確認自己的移情狀況?有一個方式是想想自己到目前為止,有過的親密關係,可能是戀人、可能是摯友,想想與他們的關係,同時整理下列的提問:
• 跟這個人在什麼地方認識?
• 基於哪一點對這人有好感?
• 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彼此的關係如此親密?
• 為了什麼事情有過爭吵與衝突?
• 那衝突又是如何展開與結束?
• 分手的理由與契機是什麼?
以上問題一個個整理出來的話,會驚訝於自己曾經的戀愛對象都是有一相似的過程,從相愛到憤怒,最後導致分手。再者,若將這些與過去的自己連結起來,就會發現自己為何會出現那樣的關係歷程,若無法自行整理的話,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
確認移情的情況後,接下來該怎麼辦?是要找與移情不同的人嗎?還是明知自己的移情,還是繼續與吸引自己的人交往?不論你做出何種選擇,當你確認了自己移情的情況後,就不會再將對方當成過去的某個人,也就是不會將對方當成自己的救世主,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對方的救世主,而是能夠認真的看到對方這個人。如果想要的話,也可以找到一位與自己的移情毫無相關的人,或是若想不斷的嘗試確認自己對對方的期待,是依據移情、還是依據現實情況,也可以依據移情的情況,與吸引自己的人交往也沒關係。
若說為了不陷入愛情悖論中,必須在愛上某個人之前要先確認移情這件事情很重要的話,那麼愛上某個人之後,什麼又是最重要的呢?若你陷入愛情悖論之中痛苦不已,也請不要擔心,這還不是結束,有個方法可以讓你與過去曾經深愛,而今令你深惡痛絕的那個人的關係回復到過往,那就是溝通,溝通是確認彼此的心的整理過程。
嚴格說來,是不讓過去的經驗成為情感的根據,也就是沒有移情的情緒在內,因為我們的記憶會不斷引導我們想起過去,除非罹患記憶喪失症,否則肯定會感受到與過去毫無相關的情緒。從這一點看來,相較於認識移情,更要緊的是我眼前的這個人、我愛的或是我曾經愛的人不是我的救世主,我也不是他的救世主,而是必須一起溝通的人。
同樣的在心理諮商中,來談者(按:前來諮詢的人),總會將諮商者(按:諮商心理師)視為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姊妹、過往戀人,期待以移情作用來解決這件事情。然而移情會妨礙我與眼前這個人的溝通,若對諮商者產生移情作用,就會扭曲諮商者的話與行動,此時就會以過去的經驗看待諮商者,這也是諮商者必須不斷要求來談者看看現在的自己,並嘗試對話的原因。
當對諮商者產生移情作用後,來談者會期待諮商者是完美的,不用說半句話,諮商者也能完全懂自己的心,所以會認定諮商者不是對自己很好,就是相反的非常討厭自己。但這並非諮商者的真正面貌,而是來談者將過去的經驗投射到諮商者身上的假象。
事實上諮商者並不完美,來談者不說出口,諮商者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諮商者既不需要親切對待來談者、更不會討厭來談者,不過就是一位可以溝通的人而已。所以諮商者敞開心胸,嘗試讓來談者打開心房的話,來談者就能認知到諮商者的身分,來談者獲取到這一經驗之後,就能夠影響其周邊人,專注與眼前的人溝通。
我們有認為自己還是小孩的傾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孩子面是從小到大都沒變過的,但在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時,卻認為對方不是小孩,而是成人,所以都會期待成人的對方可以照顧依然年幼的我。有趣的是,對方也帶著相同的期待,將自己當成小孩,卻認定對方是個成人。
結果所謂愛情,就是兩個小孩的交往,耍賴著期待對方擔任成人的角色,所以當對方沒有做到自己的期待,或者是就算已經達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只有一部分沒有做到時,就會生氣互相咒罵、吵架。在這一情況下,不但自己不像個小孩、就連對方也不像個大人。
為了脫離這一移情作用,就必須詢問對方的心意,同時要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只是自己想要的、對方想看的,而是澈底看清自己,相同的,對方也必須這麼做。
看看周圍交往已久的戀人或是夫妻,他們多數不直接詢問對方的心意、也不與對方聊聊自己的想法,完全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對方,因此產生的衝突就會日益加深。不過就算有衝突,也不要互相迴避,確實告知自己的心情、並詢問對方的心情,一同溝通,這樣一來,就算夫妻或是戀人之間已經少了初戀時的火花,卻也依舊能夠互相關懷、互相理解。
根據最近研究顯示,幸福夫妻的特徵是「友情」(Friendship)。當火熱的情感逐漸消失,就會出現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堅固關係,就好似長久摯友之間,更能感受到彼此的情緒,這就是幸福夫妻的特徵。朋友之間比戀人之間長久的原因在於朋友不會有移情的情緒,而是擁有現實的期待,每當出現誤會與衝突時,能夠透過對話溝通解決,所以夫妻與戀人也應該要學習這一方式,不該為了想填滿自己過去的缺憾,而加諸對方許多非現實的期待,因為只有溝通,才能面對同時擁有各種優、缺點的不完整的我們。
就這點看來,真正的愛情不只有火熱的情感,還要互相理解、相互溝通才是正確的。溝通,是能夠將愛情轉換成憤怒的最佳特效藥。
《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一書,姜賢植著,陳聖薇譯,大是文化出版。圖/《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一書,姜賢植著,陳聖薇譯,大是文化出版。
2020-01-25
編按:根據最近研究顯示,幸福夫妻的特徵是「友情」(Friendship)。當火熱的情感逐漸消失,就會出現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堅固關係,就好似長久摯友之間,更能感受到彼此的情緒,這就是幸福夫妻的特徵。(本文摘自《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一書,以下為摘文。)
若想讓愛情不變質成憤怒,必須注意兩件事情,那就是要能夠區分愛上某個人之前所需要的事情,與愛上某個人之後所需要的事情。
首先是在愛上某個人之前,要明確知道自己的關係模式,也就是要知道移情。所謂知道移情有許多含義,首先是要讓過去的經驗不會隨意支配現今的自己,前述提及許多人都因為父母的婚姻而容易被特定人格特質的人吸引。
不過所謂過去的影響,不見得就是父母的婚姻,也可能因為初戀的深刻印象,而決定往後相戀的人的類型,也可能深受幼時兄弟姊妹之間的影響,不論那起始點為何,都要仔細檢視自己喜歡的類型。
那麼,該如何確認自己的移情狀況?有一個方式是想想自己到目前為止,有過的親密關係,可能是戀人、可能是摯友,想想與他們的關係,同時整理下列的提問:
• 跟這個人在什麼地方認識?
• 基於哪一點對這人有好感?
• 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彼此的關係如此親密?
• 為了什麼事情有過爭吵與衝突?
• 那衝突又是如何展開與結束?
• 分手的理由與契機是什麼?
以上問題一個個整理出來的話,會驚訝於自己曾經的戀愛對象都是有一相似的過程,從相愛到憤怒,最後導致分手。再者,若將這些與過去的自己連結起來,就會發現自己為何會出現那樣的關係歷程,若無法自行整理的話,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
確認移情的情況後,接下來該怎麼辦?是要找與移情不同的人嗎?還是明知自己的移情,還是繼續與吸引自己的人交往?不論你做出何種選擇,當你確認了自己移情的情況後,就不會再將對方當成過去的某個人,也就是不會將對方當成自己的救世主,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對方的救世主,而是能夠認真的看到對方這個人。如果想要的話,也可以找到一位與自己的移情毫無相關的人,或是若想不斷的嘗試確認自己對對方的期待,是依據移情、還是依據現實情況,也可以依據移情的情況,與吸引自己的人交往也沒關係。
若說為了不陷入愛情悖論中,必須在愛上某個人之前要先確認移情這件事情很重要的話,那麼愛上某個人之後,什麼又是最重要的呢?若你陷入愛情悖論之中痛苦不已,也請不要擔心,這還不是結束,有個方法可以讓你與過去曾經深愛,而今令你深惡痛絕的那個人的關係回復到過往,那就是溝通,溝通是確認彼此的心的整理過程。
嚴格說來,是不讓過去的經驗成為情感的根據,也就是沒有移情的情緒在內,因為我們的記憶會不斷引導我們想起過去,除非罹患記憶喪失症,否則肯定會感受到與過去毫無相關的情緒。從這一點看來,相較於認識移情,更要緊的是我眼前的這個人、我愛的或是我曾經愛的人不是我的救世主,我也不是他的救世主,而是必須一起溝通的人。
同樣的在心理諮商中,來談者(按:前來諮詢的人),總會將諮商者(按:諮商心理師)視為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姊妹、過往戀人,期待以移情作用來解決這件事情。然而移情會妨礙我與眼前這個人的溝通,若對諮商者產生移情作用,就會扭曲諮商者的話與行動,此時就會以過去的經驗看待諮商者,這也是諮商者必須不斷要求來談者看看現在的自己,並嘗試對話的原因。
當對諮商者產生移情作用後,來談者會期待諮商者是完美的,不用說半句話,諮商者也能完全懂自己的心,所以會認定諮商者不是對自己很好,就是相反的非常討厭自己。但這並非諮商者的真正面貌,而是來談者將過去的經驗投射到諮商者身上的假象。
事實上諮商者並不完美,來談者不說出口,諮商者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諮商者既不需要親切對待來談者、更不會討厭來談者,不過就是一位可以溝通的人而已。所以諮商者敞開心胸,嘗試讓來談者打開心房的話,來談者就能認知到諮商者的身分,來談者獲取到這一經驗之後,就能夠影響其周邊人,專注與眼前的人溝通。
我們有認為自己還是小孩的傾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孩子面是從小到大都沒變過的,但在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時,卻認為對方不是小孩,而是成人,所以都會期待成人的對方可以照顧依然年幼的我。有趣的是,對方也帶著相同的期待,將自己當成小孩,卻認定對方是個成人。
結果所謂愛情,就是兩個小孩的交往,耍賴著期待對方擔任成人的角色,所以當對方沒有做到自己的期待,或者是就算已經達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只有一部分沒有做到時,就會生氣互相咒罵、吵架。在這一情況下,不但自己不像個小孩、就連對方也不像個大人。
為了脫離這一移情作用,就必須詢問對方的心意,同時要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只是自己想要的、對方想看的,而是澈底看清自己,相同的,對方也必須這麼做。
看看周圍交往已久的戀人或是夫妻,他們多數不直接詢問對方的心意、也不與對方聊聊自己的想法,完全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對方,因此產生的衝突就會日益加深。不過就算有衝突,也不要互相迴避,確實告知自己的心情、並詢問對方的心情,一同溝通,這樣一來,就算夫妻或是戀人之間已經少了初戀時的火花,卻也依舊能夠互相關懷、互相理解。
根據最近研究顯示,幸福夫妻的特徵是「友情」(Friendship)。當火熱的情感逐漸消失,就會出現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堅固關係,就好似長久摯友之間,更能感受到彼此的情緒,這就是幸福夫妻的特徵。朋友之間比戀人之間長久的原因在於朋友不會有移情的情緒,而是擁有現實的期待,每當出現誤會與衝突時,能夠透過對話溝通解決,所以夫妻與戀人也應該要學習這一方式,不該為了想填滿自己過去的缺憾,而加諸對方許多非現實的期待,因為只有溝通,才能面對同時擁有各種優、缺點的不完整的我們。
就這點看來,真正的愛情不只有火熱的情感,還要互相理解、相互溝通才是正確的。溝通,是能夠將愛情轉換成憤怒的最佳特效藥。
《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一書,姜賢植著,陳聖薇譯,大是文化出版。圖/《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一書,姜賢植著,陳聖薇譯,大是文化出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