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陳景祥:中美「新冷戰」?

陳景祥:中美「新冷戰」?
2020年1月22日


中美在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96頁的英文文本中,有幾十處使用中國應(China shall)如何如何,或「中國同意」什麼;美國「應該怎樣」則只有幾處,更多是「確認」(affirms)中方的承諾。評論界認為以此比較,是中方作出承諾遠多於美方,屬於「不平等條約」,北京要硬吞華府開出的條件。

按照協議規定,中方承諾增購2000億美元貨物,而美國則維持對36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直至第二階段談判達成協議為止。

除此之外,中方亦承諾懲罰入侵或竊取公司商業機密的中國公司;中國政府也會停止引導中國公司通過收購獲得精密的外國技術。同時,中國已同意不強迫公司轉讓技術,以作為在華開展業務的條件。


美全盤棋局遏中國冒起

表面上看,中方在協議內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處處向美國「讓利」。簽署協議當天,代表中方出席的是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美方是總統特朗普;兩人的身分並不「對等」、不符外交禮節,然而從照片所見,特朗普拿着協議笑得燦爛,劉鶴則一臉嚴肅。特朗普看來並不介意「降級」親自簽署協議,而從兩人表情釋出的信息,誰是贏家應不言而喻。

中國官媒在協議公布後,強調中美是雙贏,新華社的報道否認中國重大讓步!事實上,中方在第一階段協議也並非全輸——雖然拿到的東西不多,但中方守住了幾個關鍵陣地,包括政府補貼、國企改革和網絡盜竊。前兩項涉及中國經濟體制的基礎,牽一髮動全身;第三項中方代表認為非關貿易,拒絕納入談判。美國當然知道這些都是中方的「死穴」,第一階段談判未有成果,還可以留待第二階段談。

貿易談判還會繼續下去,中美之間的惡鬥就更看不見盡頭;兩強相爭,結局將改變全球政經格局。貿易戰由美方主動挑起,但貿易不平衡只是切入點,美國的全盤棋局還有金融戰、科技戰,目的是要遏制中國冒起。

從揭開貿易戰序幕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美國對華在三方面已取得成果:中國大陸對外經貿發展的勢頭受到遏抑,由擴張轉成收縮,甚至令全球產業鏈出現重整(世界工廠由中國大陸轉移到越南、印度、台灣等);科技發展方面,美國在知識產權和人才培訓上着手,打擊中國的科技企業,又為中美科技交流設下諸多關卡;中國被描繪成盜取先進科技的國家,中方科研人員成為科技發達國針對目標。更重要的是,經過貿易戰之後,美國喚起了全世界要防範中國的戒心,一條反華國際陣線已隱然成形(參考何清漣:〈美國之勝:將中國從進攻態勢逼回防禦狀態〉,2019年12月20日)。


中美關係跟冷戰是另一回事

對當前的中美關係狀態,學者Niall Ferguson形容為「一場與中國的新冷戰已經開始」(The New Cold War? It's With China, and It Has Already Begun,《紐約時報》,2019年12月2日)。曾幾何時,這位當今最「當紅」的歷史學者和經濟學家Moritz Schularick共同創造了「中美共同體」(Chimerica)一詞,形容中國和美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伙伴關係,現在Ferguson直認,這種伙伴關係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次冷戰已經開始!

用「冷戰」去形容現在的中美關係,其實並不恰當。我們認識的冷戰是二戰之後美國蘇聯對峙,形成兩大集團,一邊是美國與北約為主導的資本主義陣營,另一邊是蘇聯與華約主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當年無論在意識形態、軍事、政治經濟以至社會文化,美蘇之間都各有自己的壁壘,只有對抗,沒有合作。

當前的中美關係完全是另一回事。跟蘇聯不同,中國背後並沒有一個「集團」,大陸的改革開放一直強調是要融入現今以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和機構,成為其中一員,並遵守遊戲規則行事(暗地裏有沒有違規是另一回事)。中國的對外擴張並不是蘇聯式的輸出革命,而是「一帶一路」以借貸援助和基建工程計劃為主;即使引起爭議的南海島礁,也是為了爭奪資源,與意識形態無關。

中美對抗主要在資源和經濟實力
中國現在對美國的挑戰,主要在經貿和科技。蘇聯在經濟上對美國從未構成挑戰,冷戰時期蘇聯的經濟規模從未超過美國經濟的44%,但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值,中國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參考Ferguson文章)。

政治小說家George Orwell形容冷戰是「不和平的和平」(見You and the Atomic Bomb),核武器可以起互相阻嚇作用,令熱戰不會爆發,但超級大國會轉而走向互不相容的世界秩序,互相孤立並試圖打敗對方。美蘇冷戰主戰場在意識形態和軍事,中美的對抗主要在資源和經濟實力,是傳統的大國崛起之爭,中國實力上升本身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Stephen Wertheim: Is It Too Late to Stop a New Cold War With China?,紐約時報,2019年6月8日)。


縱特朗普不能連任  情况也不會變

美蘇冷戰導致兩大陣營互不相容,但核威懾(阻嚇理論)卻能保住和平;現在中美對峙是爭奪資源、爭領導權,利之所在,爆發熱戰的機會是否反而更高?

以捍衛美國利益為號召對抗中國,得到美國民意支持,已經成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共識,故此即使特朗普不能連任,換一個民主黨人上台,情况也不會改變。換句話說,不管中國如何釋出友好姿態,都不能滿足美國的要求。


新冷戰將成香港最大潛在風險

說過了,美國要遏制中國崛起,金融和科技兩大領域是熱點,因為大陸尚未成氣候,而香港在這兩大領域恰好正是接通大陸與世界的樞紐。

美國要對付中國,香港可說是無法置身事外。北京擔心美國插手香港,對港將會「管」得更嚴。中美新冷戰,將成為香港未來最大的潛在風險。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