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6-健吾:説離愁

健吾:説離愁
2015/03/26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13667-20150326.html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有日本手機網路商做了一支廣告,講述日本年輕人「上京」(即到東京生活、打拼)的狀況。網路商找了那位上京的年輕人的家人、朋友、老師,拍了一條簡單的短片,陳述那些人「不能説出的感受」。

        有一個上京的女生,叫Chihiro。她的媽媽的日語腔口,大抵是關西腔。那位媽媽説:「當我聽到小Chi要上京,我都覺得很驚訝。説真的,我真的不想你去。如果可以,我也想你在我的附近……但後來,都是給你去了。及後,我又發現,原來,小Chi有擔心我。我想説……真的不用擔心,意外地,我也覺得真的不用擔心。」

        這些「心底話」,不少日本人看完,都會很感動。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叫「以心傳心」。不是什麼事情都會言溢於表。而大部份時間,關乎人間關係的説詞,都會變成「不知所言、以表涕零」。大抵是,一個人習慣用眼淚、情緒去告訴另一個人,他們會想念或不捨。而不少人亦會覺得,太直白的「説話」,會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為了不改變子女的想法,不少父母即使不捨,都不會直接跟孩子説不要走。

        畢竟,上京,是很多日本年輕人覺得一生人一定要做一次的事。每次新幹線開通,都有電視節目訪問年輕人,他們會否想「上京」。鐵道,令人「更容易」回家,也有一種「更容易」走出去的憧憬。住在鳥取、金澤、茨城,不是不好。鄉下也有鄉下發生的事,「地元」也有「地元」的朋友、食物、環境和家人。只是,在電視、在報章、在雜誌看到東京,五光十色,花花碌碌,城市生活的引力,比平靜安穩的鄉下大得多。就好像小説《東京鐵塔~我的父親母親》的起首語一樣:東京,就像一個巨型的吸塵機,把所有東西都吸進去。

        集結日本全國的人,大家都希望在東京幹一番事業。離鄉別井,人離鄉賤,這種情懷,我相信香港人很難明白吧。

這陣子,不少香港人也有「離開」香港的念頭或行動。年輕的學生就聽父母之命,到澳洲、英國、美國、紐西蘭唸書。無他的,不少香港大公司的人事組,都以為「外國大學畢業」比「本地大學畢業」優秀,他們認為,那些從澳洲的三流野雞大學畢業找工作的「年輕人」,都會比在香港大學頂尖學系畢業的香港人「優秀」。那些人事部的主管都會認為,「至少他們英文會好一點」。過去十年,不少大公司大機構迷信外國畢業,結果現在不少跨國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幾年前或十年前入職,從外國回來的 Loser outside Hong Kong(LOH)。他們什麼都不會,只是因為少年時家境還可以,送了他到外國讀書,就一直到現在。現在的家長,看到自己的上司,這麼不濟,就憑一紙外國大學畢業證書就可以溷在他們上頭,當然氣上心頭,就無論如何辛苦,都要把孩子送出國去。不要留在香港。反正,香港人,就最賤視香港人。

        而中層的,就想辦法移民,去工作假期。總之,離開香港,是鍍金的最好方法。

        這支手機網路供應商的廣告,賣的,叫「離愁」。是浪漫,也是骨氣。一個人願意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安全區),向外冒險,尋找未知的可能性,方叫活過。這個手機網路供應商的廣告,最後那些為上京的年輕人打氣的聲音,會集結成一個禦守(護身符),放在手機,天天帶著。年輕人,就帶著那些支持自己的朋友,親人的祝福,一直打拼。

     
 不少離開香港的人,不論是工作假期或是留學的朋友,總是天天和香港聯繫。他們看香港的劇集、讀香港的新聞、只跟留學生圈子溷。我的學生有不少雖説自己留學日本一年,但基本的日語會話都搞不成。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精神上,沒有離開過香港。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