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6-何靜瑩:聆聽自己、面對自己
何靜瑩:聆聽自己、面對自己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5 年 3 月 26 日
有一位中國傳媒總裁到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當訪問學者,為期一年,我鼓勵他旁聽研究院裏最有名氣的領導力課程。不消兩週,他要打退堂鼓,我以為是語言問題,再三追問下他才承認:「你們這些學生太強了,我待不下去。」他寧願逃避面對自己當下的所謂「弱勢」,也不想爭取機會放眼世界,為自己增值。
很多年前,有一位同事轉行加入我的公司,她適應不了高競爭的新環境,終日滿臉愁容,她怕遲早會被高層「發現」自己不及同事那麼聰明和能幹。其實每個人都帶着她這種心情,時刻戰戰兢兢地工作,不同的是,她尋求別人的安慰和肯定,令自己感覺良好,卻沒有着手處理自己的適應問題。
面對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我每天給自己的操練,是在現實的紛擾中,騰出一點獨處時間,聆聽來自其他人和自己的聲音,重新與自我打個招呼。
培養接觸心靈的方法之一,是學習獨處和聆聽自己。我從前也像很多都市人般害怕獨處,以為怕的是孤獨,其實真正的恐懼,是安靜下來後內心浮現的各樣聲音,令我坐立不安,甚至會把我逼瘋。
不要誤會我有幻聽或精神分裂症,我指的是每個人心裏總有一個怨婦、委屈男、怒漢、鴕鳥、小氣鬼、自卑仔、自大狂、牢騷王、是非精、受害者、憂鬱小生、陰謀論者、道德高地人…… 這些真我的黑暗面,通常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溜出來,想要向我伸冤;我愈不理睬或用力壓抑,它們的反抗愈大,吵得更厲害。
不知何時開始,我提起勇氣聆聽這些聲音,剖析自己的心情,接納每個人都有陰暗面,並學習面對自己的軟弱、不足、醜陋。從那時起,我開始認識自己,發現真正的我。
現代社會強調正向思維,於是我們從小便排斥內心那些負面的聲音,怕影響了自己的積極態度和人生觀。弔詭的是,我們愈要打造大好人或受人愛戴的形象,那些被長期壓抑的情緒愈要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爆發,既嚇壞別人,也令自己無比羞愧── 被人發現自己的陰暗面還是其次,最難熬的是要面對自己。
我們的自我防衛機制就是把朋輩不認同的陰暗面收藏起來,專心經營一副天使模樣,日子久了,連自己也騙倒。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對自己坦白,與自己的惡形惡相來一個面對面的交談?
然而,一個與自己疏離的人,根本無法處理發自內心的深層次問題,也很難與其他人接軌,只會時刻吶喊「由得我吧」。我在職場裏經常遇到這類人,如果他們的工作表現每況愈下,或影響團隊的協作能力,我會忍心地提出不中聽的話,請求他們面對自己的不足,停止責怪別人;世界沒有人欠他們甚麼,而是他們欠自己一個交代。
過去幾年,不同類型的機構找我作員工培訓,邀請我的老闆都特別強調要燃點員工的熱情和使命感。這確實是一個極高難度的要求,因為熱情是發自內心對生命的追求,不是坐着聽講座所能燃點的。
無論對象是商界、社工、校長、老師或大專學生,我都堅持不做令大家感覺良好的演講。我喜歡拋出一些衝擊,令大家反思自己的軟弱。
讓內心正面積極的聲音(如和平使者、樂觀達人、開心果、不倒翁、尋夢者、愛人、智者、俠士)與黑暗面進行對話,才能培養出真正的正向思維,燃點心裏的一團火。
機構培訓往往都離不開專業技能和行業知識,卻忽略了自我反思的栽培。不少員工告訴我,他們一直接受的培訓,主要是聽取其他部門的工作報告,或業內的安全守則、產品研發、服務技能或溝通技巧,關乎自我反思之類的軟技能培訓實屬罕見。也有家長說家教會舉辦無數的子女教養講座,或組織許多親子活動,但有關個人反思的培訓,可能怕沒有叫座力,便鮮有花心思組織。
不能與自己親近的人,很大機會都不懂得處理與同事、與子女、與學生的關係。不懂得處理內心洶湧波濤的人,會帶着疲憊和鬱怨的軀殼上班,以致情緒不穩定;自己辛苦,旁人更辛苦。
我們都渴望做一個活人,那就要提起勇氣,聆聽自己、面對自己,真誠地與自己對話。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5 年 3 月 26 日
有一位中國傳媒總裁到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當訪問學者,為期一年,我鼓勵他旁聽研究院裏最有名氣的領導力課程。不消兩週,他要打退堂鼓,我以為是語言問題,再三追問下他才承認:「你們這些學生太強了,我待不下去。」他寧願逃避面對自己當下的所謂「弱勢」,也不想爭取機會放眼世界,為自己增值。
很多年前,有一位同事轉行加入我的公司,她適應不了高競爭的新環境,終日滿臉愁容,她怕遲早會被高層「發現」自己不及同事那麼聰明和能幹。其實每個人都帶着她這種心情,時刻戰戰兢兢地工作,不同的是,她尋求別人的安慰和肯定,令自己感覺良好,卻沒有着手處理自己的適應問題。
面對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我每天給自己的操練,是在現實的紛擾中,騰出一點獨處時間,聆聽來自其他人和自己的聲音,重新與自我打個招呼。
培養接觸心靈的方法之一,是學習獨處和聆聽自己。我從前也像很多都市人般害怕獨處,以為怕的是孤獨,其實真正的恐懼,是安靜下來後內心浮現的各樣聲音,令我坐立不安,甚至會把我逼瘋。
不要誤會我有幻聽或精神分裂症,我指的是每個人心裏總有一個怨婦、委屈男、怒漢、鴕鳥、小氣鬼、自卑仔、自大狂、牢騷王、是非精、受害者、憂鬱小生、陰謀論者、道德高地人…… 這些真我的黑暗面,通常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溜出來,想要向我伸冤;我愈不理睬或用力壓抑,它們的反抗愈大,吵得更厲害。
不知何時開始,我提起勇氣聆聽這些聲音,剖析自己的心情,接納每個人都有陰暗面,並學習面對自己的軟弱、不足、醜陋。從那時起,我開始認識自己,發現真正的我。
現代社會強調正向思維,於是我們從小便排斥內心那些負面的聲音,怕影響了自己的積極態度和人生觀。弔詭的是,我們愈要打造大好人或受人愛戴的形象,那些被長期壓抑的情緒愈要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爆發,既嚇壞別人,也令自己無比羞愧── 被人發現自己的陰暗面還是其次,最難熬的是要面對自己。
我們的自我防衛機制就是把朋輩不認同的陰暗面收藏起來,專心經營一副天使模樣,日子久了,連自己也騙倒。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對自己坦白,與自己的惡形惡相來一個面對面的交談?
然而,一個與自己疏離的人,根本無法處理發自內心的深層次問題,也很難與其他人接軌,只會時刻吶喊「由得我吧」。我在職場裏經常遇到這類人,如果他們的工作表現每況愈下,或影響團隊的協作能力,我會忍心地提出不中聽的話,請求他們面對自己的不足,停止責怪別人;世界沒有人欠他們甚麼,而是他們欠自己一個交代。
過去幾年,不同類型的機構找我作員工培訓,邀請我的老闆都特別強調要燃點員工的熱情和使命感。這確實是一個極高難度的要求,因為熱情是發自內心對生命的追求,不是坐着聽講座所能燃點的。
無論對象是商界、社工、校長、老師或大專學生,我都堅持不做令大家感覺良好的演講。我喜歡拋出一些衝擊,令大家反思自己的軟弱。
讓內心正面積極的聲音(如和平使者、樂觀達人、開心果、不倒翁、尋夢者、愛人、智者、俠士)與黑暗面進行對話,才能培養出真正的正向思維,燃點心裏的一團火。
機構培訓往往都離不開專業技能和行業知識,卻忽略了自我反思的栽培。不少員工告訴我,他們一直接受的培訓,主要是聽取其他部門的工作報告,或業內的安全守則、產品研發、服務技能或溝通技巧,關乎自我反思之類的軟技能培訓實屬罕見。也有家長說家教會舉辦無數的子女教養講座,或組織許多親子活動,但有關個人反思的培訓,可能怕沒有叫座力,便鮮有花心思組織。
不能與自己親近的人,很大機會都不懂得處理與同事、與子女、與學生的關係。不懂得處理內心洶湧波濤的人,會帶着疲憊和鬱怨的軀殼上班,以致情緒不穩定;自己辛苦,旁人更辛苦。
我們都渴望做一個活人,那就要提起勇氣,聆聽自己、面對自己,真誠地與自己對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