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7-鄺英豪:《十年》引發的抗爭空間

鄺英豪:《十年》引發的抗爭空間
21:44 27/1/2016

■《十年》這部以本土為題材的電影票房取得不錯的成績。資料圖片

獨立電影《十年》上映後,掀起訂票熱潮,幾乎場場爆滿。上映一個多月,已突破350萬,連續數星期高居香港票房十大。電影近日更獲2015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成為學會年度推薦電影之一。
《十年》的成功當然歸功於現時的港陸關係:書店老闆被失蹤、一帶一路報告、消滅廣東話等事件,每每觸及港人的底線,電影的題材夠本土、夠貼身,自然吸引大量觀眾入場。
近十年來,香港人熟悉的明星、藝人,紛紛北上「掘人仔」,純港產片已經買少見少。電影於大陸市場上映,票房動輒過億,香港藝人當然趨之若鶩,亦因此,一群「天朝中國」扶植的爪牙,囂張跋扈,化身「網絡公安」,抽絲剝繭,只要藝人講聽不順耳的說話,或做看不順眼的事,便要向上級檢舉,要求封殺,斷其「米路」,製造白色恐怖,甚至迫令藝人表態效忠。
《十年》帶有指控性,又包含港獨、自焚等政治字眼,單純本地製作,必定不能踏足中國,但同樣面對這種白色恐怖。導演周冠威指在單元故事〈自焚者〉開鏡前,有演員接到劇本,看到裏面的敏感字眼,要求轉換角色,擔心「返唔到大陸做嘢」。近日甚至有戲院,於連場爆滿的情況下,仍然將電影下架,惹來院商自我政治審查的質疑。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亦加入戰團,炮轟電影是「思想病毒」,指港人有自虐的傾向。


群眾力量對抗中共封殺

有趣的是,回顧近期有關《十年》的訪問,各個媒體定必關心導演及演員,有否擔心被秋後算賬?有否擔心被封殺?有否擔心人身安全?為甚麼電影工作者安守本份,拍好電影,卻要擔心政治後果,會否令「天朝宗主」不悅?這種白色恐怖的氣氛,如果繼續蔓延,甚至可能有一日,連觀眾都不敢入場,怕被認出,怕被舉報,這還是香港嗎?
當台灣發生周子瑜被欺凌事件,不少港人羨慕當地人團結反抗,有公司表明為她贖身、又將黃安歌曲下架、甚至杯葛行動,最後以選票顯示團結。相反,當香港藝人被封殺,大客戶立即避之則吉,只能自生自滅。
面對「天朝中國」的白色恐怖,港人定必發揮生存智慧,擴大在地抗爭的想像,支持為民主、為公義發聲的藝人戰友。現時的抗爭不只是傳統遊行、示威,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群眾活動的組織變得容易,市民可以透過群眾集資(Crowdfunding)、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等模式,集結群眾力量,實踐民間自治,支持藝人的作品。最重要當然是群眾購買,真金白銀的支持,抵抗「天朝中國」的封殺。某程度上,電影《十年》正是顯示群眾力量,一套小小電影,連場爆滿,票房大賣,正要向白色恐怖說不。
其實只要每人踏出一小步,買張唱片、買首歌、買張電影門票,都可以創造一個成功,保衞自家出品。
「你睇咗《十年》未?」
(《香港革新論》: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鄺英豪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