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20170331-陳詠燊:別要讓自己栽在「盛情難卻」手上

陳詠燊:別要讓自己栽在「盛情難卻」手上 21:35 31/3/2017 我們東方人都有份劣根性,就是太重視人情世故,輕視道理邏輯。面對愛情,有時也一樣。 女孩T被一個舊友追了很久,她其實對他沒有很大的感覺,但他就是很努力,任勞任怨,初時T覺得人生中多了一隻兵也很不錯,可惜她後來發現自己不是「港女」底,久而久之就覺自己好像欠了人家很多,終於在某個頗浪漫的晚上,她接受了這個男生。 之後呢?這個男生真的愈來愈好,但她就是怎也說服不了自己去深愛他,但他們的關係又已經通天了,與他分手又好像很絕情,因為他真的甚麼也沒有做錯,但繼續下去又難為自己,人生完全夾了在進退兩難之間。 我們經常都會栽在「盛情難卻」手中,朋友也好,工作也好,面對盛意拳拳,我們都不懂得推搪,到答應過後,我們又會後悔。 既然如此,不如我們試試掉換一個心態去想吧。「盛情難卻」的根源是甚麼?就是對方一廂情願地付上超乎你所需要的誠意與人情,去逼迫到你覺得你自己好像欠了他,從而由欠疚變成內疚,之後就被迫接受。一廂情願去迫你接受,這是甚麼行為? 綁架勒索。 很誇張?其實不,因為根源都是一樣:他們綁架了你的人情,勒索你去接受他的要求。 所以,他們其實都只是綁匪,你幹嗎還要因為賣帳給綁匪,而讓自己身陷困境? 人情世故當然重要,但若然能在當中平衡道理邏輯,讓我們自己可以做回自己最想做的決定,人生也會過得有邏輯一點吧。 陳詠燊

20170331-素黑:過一種Hygge生活(二)

素黑:過一種Hygge生活(二) 21:35 31/3/2017 上星期接見一個治療客人時,她道出了對前度的不捨其實不是因為還愛著出軌的他,而是因為自己沒有可親的家人,捨不得和他的家人已建立的親密家人關係。我告訴她,家人般的親密感覺不一定需要靠伴侶提供,你也可以自己建立,多結交能親密的朋友,喜歡熱鬧家庭的朋友,多到他們的家聚會,他們的家人就是你的家人了,不用執著必須某個人來給你。先打開自己,在同事、朋友間都可以建立互相給暖的親密愛。 伴侶未必能常在身邊給你溫暖和愛的感覺,朋友或許更適合滿足你希望締造一個溫暖和熱情的家的願望。這正是Hygge生活的根。與其約朋友到外邊靠高消費打發時光和發洩負能量,不如約三五知己回家做飯,舒服地光著腳躺在沙發上喝酒聊天,播放稱心如意的音樂,幸福值自作主,自己創。 抱一束鮮花,帶兩瓶紅酒,各自帶一道菜,帶上親密伴侶或好友一同到朋友的家作客Hygge,分享笑聲和溫度,不亦樂乎,這是我和好朋友在香港早已經常做的事情,不再眷戀消費場所,感覺更自在,能加深彼此的感情,聊到更深入的話題。在那個放鬆的家裡,不用再隱藏甚麼,有甚麼不快樂也不用太在意。能在一起,還能相見,已是隔世修來的緣分,樂在當下珍惜和享受,比上甚麼身心靈課程、見甚麼治療師更能調好心情。原來你並不孤單,生命中有好朋友跟你在一起,應該知足感恩。 素黑

20170327-素黑:過一種Hygge生活(一)

素黑:過一種Hygge生活(一) 2017-03-27 時下流行追求過小確幸的生活。遠在北歐,卻流行著一種快樂生活哲學,叫Hygge。 Hygge是個丹麥字彙,讀音hoo-ga,去年是個紅遍全球的關鍵字,也令丹麥成為榮登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它可以解作對溫暖、舒適生活的著迷與追求。你可以想像幾個朋友在一個北歐的家,點著蠟燭、分享紅酒和自家製私房菜及甜品的溫暖聚餐。 Hygge是一種自愛自在的生活態度和方式,懂得為自己創造快樂,同時為身邊人製造親密交流的溫馨時光,更是一種懂得為自愛創造幸福和滿足感的自我療愈。 為生活提升溫度是重點,即是說,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你會重視和對方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各自各在玩手機群聊或看電視。你會喜歡親自下廚做健康美食,而不是叫外賣送餐吃垃圾食物,製造大量塑膠廢物。 Hygge生活的一個重點是回家,回到家裡製造可親可戀的感覺。它的淵源是來自北歐寒冷的取暖方式。當戶外是長年的冰冷,沒有比回到佈置溫感自然木家具的溫暖的家,做喜悅的事情如種種盆栽,泡泡咖啡,讀本好書,烹煮美食更享受人生。不作多餘無謂的消費,回家過好日子,邀請朋友到家裡聚會,分享在家的一切美好,這是對北歐抑鬱症最好不過的心理自療,能拉近隔膜的人情關係。這種美好比自得其樂的小確幸更多一點的親密感,正是近代城市人嚴重流失的溫度。 素黑

20170331-樂思:山不在高渡,明媚的茅園山

樂思:山不在高渡,明媚的茅園山 21:35 31/3/2017 AM730 屯門以西的一列山脈,有如屏風把屯門與后海灣隔開,南面是香港有名的青山,北面是圓頭山,各有古剎杯渡寺及靈渡寺,所以青山亦因而別稱杯渡山,而圓頭山亦叫靈渡山。兩山之間山巒起伏,旅界早已將兩山之間的山脊線叫作杯靈雙渡,當中連接了之間各個大小山峰。 茅園山上一睹青山全貌。 屯門大峽谷景致。 茅園山是當中的一個小峰,高 275米,軍用車路經過良田坳後,繞道茅園山西面再蜿蜒下降往白泥。所以但凡經過良田坳的行人,皆同時經過旁邊的茅園山,可惜在政府地圖上並無標示,所以大眾所知不多。茅園山雖矮小,景觀卻是一絕。 登上茅園山,最簡單是從良景邨沿軍用車路到良田坳,再由旁邊的小徑走10分鐘便成。不過,若大家走厭了石屎路,亦有純天然山路直達山頂,就算是慢慢登山,也不用1小時的功夫。這段山路的入口在良華樓附近,先是一小段護土牆的石級,然後向左轉,走過一座電塔,山路亦開始變得十分陡峭崎嶇。有些泥級之間差距甚大,腳力差的人會走得十分吃力,不過累得出一身汗也是一種暢快。 山頂是一塊大平地,是休息的好地方,可以好好欣賞四周的風景。在山頂上觀賞青山的角度剛好,從蝴蝶灣至良田坳之間,整個青山尖削巍峨的一面就在眼前,一覽無遺。從茅園山北望,乾山登山的嶙峋小徑也盡現眼前,東臨屯門市鎮,西眺后海灣一個又一個的蠔排魚排。 登茅園山的小徑陡峭崎嶇。 山頂有一分岔路,往左走可下降至良田坳,往右走接往整段軍用車路的最高點。從軍車路最高點往稔灣路,是一直下降的大斜路,長2.5公里,當中不少斜路坡度誇張,落山也不容易,當中會走過一處大型沖溝,因沙土帶紅色,與美國大峽谷的顏色相近,很多人叫它做屯門大峽谷,這裡特別的景色近幾年成了熱門打卡地點。 之後繼續沿車路急降,很快便到達稔灣路,穿過下白泥村路,便可以到達下白泥村公所。附近有一座石屋叫白泥碉堡,與青山紅樓同樣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遺跡之一,對現代中國的意義十分重大。若時間配合,可以往海邊欣賞出名的白泥日落。 白泥碉堡 路線:良景邨 → 茅園山 → 屯門大峽谷 → 稔灣路 → 下白泥 難度:3星(最高5星)   景觀:4星(最高5星) 起點交通:屯門良景邨(輕鐵良景站/輕鐵接駁巴士K58/九巴58M、58X/專線小巴44A) 終點交通...

20170329-世界日報:新研究:馬拉松影響肌肉、心腎,對人體極損耗

新研究:馬拉松影響肌肉、心腎,對人體極損耗 2017-03-29 11:36 世界日報 記者周耘╱即時報導 研究顯示,馬拉松對人體極耗損。 圖/ingimage授權 雖然常跑馬拉松的人普遍被視為很健康,但新研究顯示,每跑完26.2哩的馬拉松,對人體的負擔相當重,除了會耗損肌肉、骨頭和心臟,對腎臟也有影響;「就像剛接受開心手術」,研究報告說。 由耶魯醫學院所做的新研究發現,80%剛跑完馬拉松的人的腎臟狀態和剛做完心臟手術的病人相似。研究的主要作者、耶魯大學腎病專家帕瑞克(Chirag Parikh)表示:「我們無法辨別剛跑完馬拉松的跑者和剛接受過心臟手術的患者的區別。」 這份於28日刊登在「美國腎臟疾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上的研究,以22名(9男13女)跑了五年以上馬拉松的跑者的血液和尿液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跑者在跑完馬拉松後的肌酸(creatine)和炎性蛋白質(inflammatory protein)水平,和患有急性腎損傷的病人類似。 帕瑞克表示,劇烈慢跑在好幾個方面都可能會損害到人的腎臟,脫水會讓腎臟承受沉重的壓力。跑步本身也會提升人體的溫度,造成人全身性的發炎和肌肉的過勞。這些都導致人們的血液產生更多需要被過濾掉的蛋白質,致使腎臟過勞。 之後,人體為了防止過熱和雙腿無法正常活動,會將發揮降溫功能的血液輸送至皮膚和肌肉的表層,減少對腎臟的輸血。連續數小時的劇烈活動、缺水和血液供給的減少,幾乎必然會傷害人的腎臟。 這項新研究對馬拉松跑者而言並非是個噩夢,一般馬拉松跑者的身體狀態在跑完馬拉松的兩天內,能夠恢復正常。就算是那些超級馬拉松賽職業選手的身體,只要沒有什麼潛在的身體問題,最終也能夠完全恢復正常。 帕瑞克指出,倒是那些在熱帶地區、每天要在炎熱天氣下工作10至12小時的人處境令人擔心。這些工人通常都會承受和馬拉松跑者類似的生理負擔,比一般人更容易患得慢性腎臟病。 世界日報

20170327-馬傑偉:沉默

馬傑偉:沉默 2017年3月27日 http://wp.me/p8iPwg-h9I 奧斯卡遺珠,馬田史高西斯的《沉默》,差不多三小時的長片,沉重的時代,壓在故事人物的肩頭。 馬田的電影,亮刀露劍,見血見骨。今次收斂沉鬱,殺頭虐待雖然有,但更多的是走投無路、屈辱卑躬;耶穌會教士在日本受難,千刀萬斬,死傷無數,被迫叛教棄主。酷刑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你屈服再踐踏自己的信仰。 荷李活電影,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到近年的Unbroken,美國人在異邦,酷刑之下,壯志不屈。施暴者麻木不仁,最終敵不過電影主人翁的赤子初心。今次《沉默》裏,施刑者言行乖僻、陰陽怪氣,按照荷李活的俗套,最終必是正義伸張,施虐者低頭、受虐者重新直立於天地。但今次不同,受虐者被打被厭,倒下來後,還要再倒,最後不得不五體投降、放棄尊嚴與信念。人不能與時代對抗,神父還俗,還做奴才,為日本人抽出信徒聖物,娶了個日本老婆,學日語、穿和服,定時寫悔過書,一次又一次確認耶穌不是神人。 電影談宗教,但人生之終極,已經超越信仰。起題「沉默」,人在水深火熱的痛苦深淵,為何上帝不發一言,正義不張、苦罪橫行,受苦的人追問蒼天,卻像面對一幅冰冷的石牆。 這種教人窒息的無奈,不限於宗教。有信念、守尊嚴的人們,有時生於亂世,強權之下,偷生忍辱,連自我也失去了。仁義道德,站在道德高地,說說沒什麼代價。但若時不我與,信念連說出來也有被迫害的燃眉危險,選擇不做烈士,而是活下來,不容易。 馬田自言這部電影是他半生感悟。天道難測,但他似乎參透耶穌道成肉身的深意——衪走過苦路,也明白人生的種種苦痛,就算叛教者心裏的罪疚煎熬,衪都感同身受…… 文:馬傑偉 原文載於《明報》副刊(2017年3月25日)

20170331-樊詩琪:《情繫海邊之城》:總是冬天new

樊詩琪:《情繫海邊之城》:總是冬天new 2017-03-31 01:13 http://www.filmcritics.org.hk/%E9%9B%BB%E5%BD%B1%E8%A9%95%E8%AB%96/%E9%9B%BB%E5%BD%B1%E6%96%B0%E4%BA%BA%E9%A1%9E/%E3%80%8A%E6%83%85%E7%B9%AB%E6%B5%B7%E9%82%8A%E4%B9%8B%E5%9F%8E%E3%80%8B%EF%BC%9A%E7%B8%BD%E6%98%AF%E5%86%AC%E5%A4%A9 除了第一幕,Lee 和 Patrick 出外釣魚,那天看似暖和一點,之後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是冬天。這與電影所表達的,是一致的,故事需要以冬天作為背景。我們常以為,季節更迭,寒冬總會過去。人生的寒冬亦如是,縱管蓋上厚厚積雪,但總會放睛,積雪會融化,然後,我們便能繼續前進。可是,這電影是一貫的寒冬,一如 Lee 的人生,他的寒冬不曾完結,亦不一定會完結。那沉重的罪疚感,有如積雪,難以清除;連綿不斷的雪落,好比無盡的自責,這正好回應 Lee 多次剷雪的動作。 電影成功引起觀眾的懸念。第一幕,Lee 與侄兒在遊艇上嬉戲,那時候的他是多麼健談、風趣、調皮。鏡頭一轉,Lee 已是一個技工,沉默、孤僻,空洞的眼神透露出永恆的失落。及後,Lee 重回 Manchester-by-the-Sea,每個細節都勾起過去。電影以插敘方式交代往事,敘事的穿插彷彿是 Lee 遇見了某事某人後頓時出現的回憶,這些片斷鋒利無比,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在他的記憶中、夢魘裡死去。亦因如此,那個寒冬,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I can't beat it." 那是多麼無力的宣告,亦正正就電影最有力的地方。寒冬未有過去,人生不如勵志故事般發展。Lee 一直尋找的,不是救贖,而是懲罰。錄完口供,警察說,沒有蓋好暖爐不是刑事罪行。他問道:這樣就可以走了?他甚至想搶槍以結束生命。Lee 無法接受犯下如此大的錯誤,竟沒有社會性的懲罰,他決意要懲罰自己。最明顯的是,到處撩是鬥非,就是以肉體的痛楚來懲罰自己。以致住在狹小的空間,讓自己一無所有、做著厭惡性的工作,讓他人瞧不起自己等等。正正因為他希望被懲罰,而非被救贖,前妻的原諒並沒有令他釋懷。...

20170330-呂秉權:777 還欠乜?

呂秉權:777 還欠乜? 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 http://wp.me/p8iPwg-hcz 以777票當選新一屆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按照慣例,4月上旬將會到北京接受中央任命。到時,總理李克強會簽署並頒發《國務院任命令》,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會接見林鄭月娥,對其發表「重要講話」及期望,預料有關講話將會透露重要信息。 林鄭當選後,從中央有關部門的公布,已經可以看到北京對港今後5年的政策,起了一些轉變。 中聯辦負責人在新華社的通稿,在祝賀林鄭月娥當選之餘,還希望她「聚力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驟眼看來,這些說法好像舊調重彈、無甚特別。但如認真考究,它正正缺了一些東西。 對內地政策的解讀,除了要看它「說什麼」之外,有時更重要是看它「沒說什麼」。 「消失的政策」 5年前梁振英當選時,同一篇通稿,字眼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任命時,當時總理溫家寶基本重複了有關字眼)。 但新華社對林鄭的通稿,正好缺了「推進民主」一項,可能預視了中央對港政策的調整,香港民主不會有任何發展空間(前輩何亦文較早前在商台節目《串》道出這點)。 可能大家會認為,梁振英當選時有政改任務,所以才有「推進民主」一說;既然政改已經觸礁,所以大可對林鄭刪去這些字眼。不過,多年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這4點,幾乎是中央對港工作要求的必然之說,是一個「全包宴」,希望香港得到全面的發展,就算是2015年6月政改方案遭否決後,中央有關講法仍然多次應用,甚至寫入國策。 有關例子包括: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共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及港澳政策時,重申「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2016年3月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2020)》的港澳篇章有如此論述:「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此外,2012年11月,習近平仍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和十八大報告起草組組長,十八大報告的港澳部分有這樣的內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 由此可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本身就是中央對港發展的整體要求,清楚寫明在橫跨至2020年的「...

20170327-家明:《瘋劫》終於被看見

家明:《瘋劫》終於被看見 2017年3月27日 http://wp.me/p8iPwg-ham 又得感謝科技之賜,數碼修復令電影還原本來面目。許鞍華的首部電影,1979年《瘋劫》,剛過去的周五晚在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映修復版本。 多少年來,戲迷之間流通的《瘋劫》,是幾翻複印的錄影帶版,重點只是能「看到」,但其實是「看不到」:戲裏極重要的場景西環羲皇臺,因為夜戲甚多,在畫質差勁的錄影帶裏幾乎無法辨析。是夜重看新版,舊街景、建築、樓梯及山坡(曾楚霖角色被疑似女鬼嚇到滾下山),陰森可怖的氣氛一目了然。《瘋劫》錄影帶我看過多次,之前沒法為意,影片首尾原來有兩個蝴蝶鏡頭(到底是怎樣拍的?)。黎灼灼演失明的嫲嫲,在幽幽的舊唐樓愁容滿臉,她記掛孫女李紈(趙雅芝)。片初,一隻蝴蝶停駐在她左肩;差不多到結尾時,蝴蝶又靠在她額頭,她把手一揚,蝴蝶飛走。不用對白旁白,兩次化蝶歸來,對孤伶仃的老人家意義深遠。 「香港新浪潮」作品不流通 《瘋劫》的放映,為電影資料館「再探新浪潮」節目之一。是的,又是「香港新浪潮」的老生常談;但坦白說,放映、談論似乎仍不夠,因為作品都不流通。那代人由電視到電影,在七十年代末陸續拍出平地一聲雷的處女長片,嚴浩《茄喱啡》,徐克《蝶變》,方育平《父子情》……可悲的是,今天的「電影台」不播放,坊間找不着稍好影碟。別都依賴YouTube了,良莠不齊,太多像上述影帶翻錄的鬆朦影像,顏色、aspect ratio全錯,看多了只怕習非成是,覺舊片無甚足觀。「找到」不等於「看到」,更何况電影始終屬於影院,尤其是昔日經典。識途的觀眾深明此理,看電影節每年數碼修復環節大受歡迎可知。 所以《瘋劫》再出台真好,修復效果不俗,從沒見過如此漂亮乾淨。加上場地是堂皇的文化中心;資料館往日在西灣河主場放映,有不少街坊觀眾,看見白燕、張活游不免喃喃自語,《瘋劫》現場較少這些熟悉聲音。首映儀式簡單體面,沒敦請什麼高官貴人,資料館館長略略說明新浪潮來由。最意外是邀請了影片演員、從映四十年的萬梓良上台(鄰座影評人L君禁不住低聲說「so what」,不是不敬而是致敬,我輩TVB觀眾自明),萬說那年他廿二歲,很感激一眾前輩提攜。正片放映前,資料館還製作短片,介紹影片修復前後聲畫比對,訪問香港及意大利的修復專家,除了技術,更重要是對舊片的尊崇。是夜我為一家人買了票,家母到小女兒均在座...

20170328-BBC:香港觀察:一場認真走過場的選舉

BBC:香港觀察:一場認真走過場的選舉 2017年 3月 28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hong-kong-review-39418094 林貢欽 自由撰稿人 林鄭月娥在無驚無險,無意外,無懸念中當選香港女特首。 2017年3月26日,第五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在無驚無險,無意外,無懸念中塵埃落定,由1194名委員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林鄭月娥為新特首,以777票勝選,擊敗了365票的曾俊華和21票的胡國興。 無驚無險無意外無懸念 這場香港特首選舉可以歸納為:無驚無險無意外無懸念,一切都在預料掌控之中;比起去年底美國大選的驚天動地,簡直是天壤之別。 按照香港基本法規定,香港特首由選舉委員會1200名選舉委員(按資格和條件實有1194位)選舉產生。在選舉委員會中泛民主派可控制320票左右,建制派控制800票左右,剩下一些是遊移票。 建制派如果像上一屆特首選舉那樣推選兩人入閘選舉,由於票源平均和分散,有可能發生意外,讓泛民主派坐收漁翁之利。因此,這屆建制派勸阻了葉劉淑儀、曾鈺成等有意參選者,只推一人即林鄭月娥入閘參選,選票集中,確保萬無一失的當選。從選舉的結果來看,集中了選票的絶對優勢,林鄭當選,得票率為65%,選舉策略奏效,取得了勝利。 反觀泛民主派,內部意見分歧大,沒有領軍人物,似乎蜀中無人;怯戰,不願參加一場不可能取勝的戰鬥;連有意參選的長毛都入不了閘,只能把所有的選票都投給本屬建制派但不聽勸阻執意參選從而出走的曾俊華,雖然民意很高,但因選票不高敗北,得票率僅31%。 林鄭月娥與曾俊華都是建制派 特首梁振英施政作風強硬,樹敵不少,不連選連任,名義上是因女兒生病要費心照顧,實際上是特區政府施政管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央決定換馬。這使林鄭和曾俊華都有了參選特首的機會,雖然曾俊華比林鄭早表達參選意向。 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都是梁特首施政管治團隊的重要閣員,分別坐特區政府的第二和第三把交椅。他們三人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政治依存關係。北京一早規定今屆特首的四大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管治能力、港人擁護。常識上,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都符合這些條件,特別是四大條件中的"中央信任",這雖是這一屆新增的主觀評價,但對於林鄭和曾俊華來說,中央對他們的信任程度只會是稍微...

20170329-馬嶽:每一次「選舉」,都可帶來一次倒退

_:每一次「選舉」,都可帶來一次倒退 2017-03-29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329-opinion-mangok-ce/ 回歸20年,第五任特首,香港人可能只是想要一個能通過「黃子華測試」的特首…… 林鄭月娥勝出特首選舉後,與丈夫林兆波以及長子林節思一同合照及見傳媒。 攝:陳朗熹/端傳媒 特首選舉劇目閉幕,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曾俊華是最大的贏家 曾俊華自然是最大的贏家。他輸了權位,但贏了群眾支持。作為政治人物,這兩個月可說把他捧上了人生的最高點。很多人對曾俊華的熱潮大惑不解,我覺得這熱潮主要是因為他在這個時空盛載了某種希望,很多香港人想帶來改變的希望。這種希望的內容不很清楚,他可以怎樣達致這希望的路徑也不清楚(希望很多時都是這樣的),有時看來這種希望有點虛妄,如同絕望一般的虛妄,但在後雨傘的失落無助和不少人對香港前景的悲觀情緒中,他整個選舉工程的確成功讓很多人有一種寄託,有一種「仍然會相信,這裏會有希望」的寄託。 如果用他的智囊羅永聰的說法,"It’s about how people will remember you",他當不上特首,其實是一種對他個人而言最好的結局,因為他可以停留在某個想像,某種希望,讓很多支持者腦海中有一個 ”what if” 的想像。反之,如果他真的當上特首,我看不到他怎樣可以真的讓支持者願望成真,希望和個人形象都可以很快破滅。 林鄭輸的可不小 林鄭贏了權位,但是輸了。輸的可不小。篇幅關係,這裏只寫一段。 林鄭兩個月的「選舉工程」帶來的,差不多都是負面形象和聯想:高高在上不諳民情、不聽民意和反對聲音、和年輕人距離很大。更重要的是連本來「好打得」的「能吏」形象也大大受損。她在整個選舉過程不斷犯錯,不斷說錯話要在下一階段補救,如果是踢足球大家都會懷疑是「打假波」,反映她沒有公務員系統支持個人能力有限,無法帶領一支團隊打一場仗,也無力自行爭取公眾支持。最後階段前高官的匿名公開信,更令很多人對她是否好的領袖有很大質疑,相信是中央所始料不及。「選舉工程」的不濟令「中央信任」成為唯一選委支持的理由,徹頭徹尾暴露制度欽點的本質,也部分拯救了民主派。 進退失據的泛民 這本來就是一場「死馬當活馬醫」,「不做白不做」的抗爭,...

2017329-石琪:《一念無明》慘痛而有情

石琪:《一念無明》慘痛而有情 2017/3/29 — 9:36 https://thestandnews.com/art/%E4%B8%80%E5%BF%B5%E7%84%A1%E6%98%8E-%E6%85%98%E7%97%9B%E8%80%8C%E6%9C%89%E6%83%85/ 《一念無明》宣傳照 這是香港新導演黃進首部長片,並不賞心悅目,局部簡直慘不忍睹。但的確拍出水準,把人生悲苦刻劃得細緻真切,令人感動。 《一念無明》主要描述精神病人的病況。余文樂飾演優皮白領,但因躁鬱症出事。故事開始時,父親曾志偉奉醫院之命接他出院,帶到舊樓分租的狹小板間房,各睡碌架床上下格,相依為命。 關於精神病問題的影片很多,香港過去也有《癲佬正傳》、《何必有我》,《神探》等。西片更多不勝數,例如《飛越瘋人院》、《手足情未了》,以及數月前沙也馬蘭的精神分裂變態奇案片《思.裂》,各有不同。《一念無明》跟上述那些奇情戲劇化的影片頗有分別,寫實感特強。 片中余文樂出院後表面正常,溫文有禮,與隔房小男童結成好友,還積極求職見工。但他的精神病紀錄令人畏忌,他更在舊同事婚禮上闖禍,與舊女友欣然重逢又是吉是凶呢?只有老豆曾志偉對他不離不棄,同時也小心防範,恐防兒子隨時狂性再發。 余文樂和曾志偉演得非常好。余文樂把正常與失常的狀態做到很傳神,又難以捉摸。曾志偉則把失敗丈夫、失敗爸爸、失敗貨車司機表現得很貼地。無仇不成父子,兒子怪責老豆抛棄家庭,弄到老母金燕玲身心俱殘,由極孝順的余文樂傾力照料,但也因而失控釀成慘劇。這段往事是故事關鍵。 此片使黃進接連得獎,亦使金燕玲在台灣贏得最佳女配角金馬獎。不過我覺得片中母子情很可怕,那個老母其實精神失常最嚴重,對孝子也亂打亂罵,令人很難忍受。我最怕看這種怨天尤人的「瘋婦」。 方晧玟演余文樂舊女友好得多,最精采是她在教會傾情分享經歷,自述由情天霹靂,喪失一切希望,而至信教「得救」,演得淋漓盡致。余文樂在這場教會戲大受刺激,也表現得旗鼓相當。 全片最重要是失敗老豆與躁鬱兒子的微妙關係,因家庭慘劇才共同生活。到了互訴真心話,才建立真正父子情。這個悲慘故事因而有了比較可喜的結局。余文樂被列為男主角,曾志偉是男配角,其實兩個都是出色男主角。 黃進過去的短片,我只看過去年《GOOD TAKE》其中一段 Good Take 。...

20170329-羅永康:中學生看課外書的「壞處」

羅永康:中學生看課外書的「壞處」 2017年3月29日 http://wp.me/p8iPwg-hbe http://www.pentoy.hk/%E3%80%8A%E7%98%8B%E5%8A%AB%E3%80%8B%E7%B5%82%E6%96%BC%E8%A2%AB%E7%9C%8B%E8%A6%8B/ 以往,政府有宣傳片,提出「閱讀增知識,開卷真有益」。誠然,閱讀可增廣見聞,精煉寫作技巧,但凡事有正必有負,今在下便談談在畸形教育制度下的「壞處」,由於鄙人以往讀文科,故會以文史為主要例子。 首先,同一史事,每個史家,觀點不同,而以不同方法研究,有不一樣結論,理所當然。歷史人物如李鴻章,用不同角度看,有正有負。太平天國,是宗教,還是農民革命,眾說紛紜。我們沒有時光機,甲午黃海海戰,只能靠史家還原「真相」。以往曾撰文講述西力東漸,非全負面。這些不一而足。 上大學,必要考公開試,在現制度下,一試定生死,往後見工面試,如有重考,僱主見到履歷,必會質疑能力。討好閱卷員,為任何考試常識。 今天考試,除了通識,多講求標準答案,選擇題其實最為困難,因為不能讓學生有自己見解,局限自身。歷史理論上重「分析」,但實際上,所謂的分析史事,「全部皆是書本給你的」,不容講出其他觀點,「分析」,是「標準分析」,逃不出死記硬背傳統。怪不得每年有二千左右高中生退修中史科。不用當局殺,此科正在「自殺」。 聽聞中文會重用範文,但文言文常識,就是一句說話,可以有不同翻譯。基本上白話文跟上文下理,也可以有不同解釋,即使問回作者,他也可能不記得,白先勇教授便曾講過,想不到他的《驀然回首》,害苦了中學生。 閱讀當然可以增加知識,但在講求標準答案,機械式的填鴨制度下,閱讀海量資料,隨時答題時引火自焚。沒有辦法,閱卷員不認識你們,要討好,只能給予「最理想」答案。會考時,經濟老師便曾言:「作文的題目千萬別選,你們不知道Marking怎樣寫。」 文:羅永康

20170328-劉細良:薯粉們不用抑鬱

劉細良:薯粉們不用抑鬱 2017/3/28 — 15:03 當國家將任務交給阿柒那天, 薯粉 心情都不好,但其實回心細想,我們沒有輸,共產黨也沒有嬴。 看電影學政治 對於這場欽點鬧劇,大家不妨重溫幾套電影。我曾經說過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父皇周潤發要殺死太子,本來權力遲早會交給他,但當太子試圖迫他交出政權時,結果出現一場大火併,對獨裁者而言,除卻我主動交給你,但絕對不容你問我要!受西方教育的曾俊華,就是問北京要權的人,至於林鄭就如小媳婦,是乖乖守候在旁等欽點。在所謂特首四大條件當中,說來說去就只有:欽點!所謂中央信任丶愛國愛港丶有管治能力及得到市民支持,全是謊言,只要你是共產黨欽點的,你就自動符合條件,否則會被視為勾結外國勢力的敵人看待,因為誰也不能開口問共產黨要權! 第二套電影是 薯粉 杜琪鋒拍的兩集《黒社會》,借老牌社團「和聯順」選「坐館」,帶出小圈子選舉中叔父們利益掛帥的貪婪一面, 社團中人的所謂義氣,背後亦只是利益,唐營及工商界為了利益完全不顧香港福祉,甚至刻意踐踏民意,言行醜態與電影中的社團叔父無異。在電影的第二集中,縱然當上話事人的Jimmy仔,即使厭倦打殺,一心只想搵錢,但內地公安堅持要他繼續為國家維穏,Jimmy仔表面風光,實則痛苦不堪。 曾俊華在敗選宣言中説:「有人說,今次這場選舉,我好像和全香港人一齊發了一個夢,直至今日,我們終於夢醒了。我好相信,我們一齊發的這一個夢,一個令香港可以變得更加民主、更加包容、更加繁榮、所有人可以活得更好更快樂的夢,已經實實在在地改變香港,也改變每一個香港人同我們的下一代,令到他們願意和我們繼續去發這一個夢,直至我們的夢想,有一天成真。」這個追夢過程,既觸動人心,結局也不如人意。 他抓住了過去幾年香港市民糾結情緒──面對種種禮崩樂壞、喪失程序公義、有權用盡、鬥爭不絕,針對性提出休養生息及大團結。在後梁振英時代,大家需要治療集體心靈創傷,曾俊華絕對是個「治癒系」候選人。結果,「 薯粉 」猶如雪球愈滾愈大,成功爭取到一班由淺藍到深黃光譜的支持者,打破了建制派欠缺自發群眾基礎的宿命,一方面令他民望急升,大幅拋離林鄭,而薯粉也成功迫使泛民 all in 曾俊華。沒有薯粉,在在這一切是不可能發生。香港人只能繼續做花生友丶而泛民選委則依然四分五裂。是薯粉們令大家走在一起的。 曾俊華承認落敗時,...

20170327-劉細良:香港跨媒體時事評論員

劉細良:林鄭月娥當選與中共官僚集團利益 2017年03月27日 香港特首「欽點」鬧劇終將落幕,獲共產黨欽點成為唯一可接受的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成首位香港女特首,另一受香港人支持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365票落敗,他在民調拋離對手一半,6成對3成,但在小圈子選舉中得票剛好相反,比林鄭月娥少一半。 今屆欽點是自1996年以來最醜陋及令香港人反感,因為過去3屆共產黨都是在最後支持民望最高那一位掌權,令黨中央與香港人的意志統一起來。但今次卻是例外,林鄭月娥一開始民望就落後,競選工程展開後她不斷犯錯,而曾俊華就成功爭取民心,尤其兩場電視轉播辯論後,大幅拉開民望支持度。共產黨為了確保林鄭月娥當選,用盡各種手法,已經去到置一國兩制的形象不顧的地步。 首先是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吹出「中央不任命論」,公然違反法例,指曾俊華當選中央也不會任命。然後用黨報宣傳系統攻擊及抹黑曾俊華,迫使一直盛傳支持曾俊華的李嘉誠父子公開表態或暗示支持林鄭。用盡洪荒之力才拿到777票,表面看是共產黨的勝利,但實際上是大敗局的開始。 林鄭月娥是梁振英路線的繼承者,而梁的管治方式是搞政治鬥爭,拉高政治矛盾,既迫香港人歸邊,也迫中央力挺。但梁同時是中共主管香港事務官僚集團的代理人,他任內最大特色是湧現一群紅色群眾組織及引入黑色勢力,這些現象在董建華及曾蔭權任內均未有出現,這是內地在港建立的維穩機器。 這些紅色群眾、紅色媒體及黑勢力已經成為特區政府的盟友,也是過去5年令香港人反感的根本原因,這些紅色群眾當日亦在投票會場內外支持林鄭月娥。今屆兩個候選人同屬建制陣營,兩人也並非共產黨系統栽培出來,而是港英政務官出身,照理中央應該可以容納由香港人自由的選出民望最高的曾俊華,這豈不是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面嗎? 但共產黨用人最重要不是能力、民望,而是忠誠,有民望的人反而最不獲重用,因為這搞不好會變地方主義,反制中央。於是親共政客及黨媒大力攻擊曾俊華勾結泛民,明明是獲共產黨信任的財政司,今天卻被打成西方顏色革命勢力代表。而林鄭月娥沒有民望,靠共產黨在背後威迫利誘才取得777票,這個弱勢政府上場對誰人最有利?當然就是過去5年當特區大上皇的共產黨官僚利益集團。 這個被曾俊華指為低民望丶低能量及低認受性的三低特首,只有靠這個共產黨維穩機器才可運作。低民望令她無法駕馭立法會,行政立法關係繼續惡化,議會內惟有靠...

20170327-邢福增:還能活過來嗎?

邢福增:還能活過來嗎? 2017/3/27 — 14:41 大齋期第五主日經課 (結卅七1-14、約十一1-45、羅八6-11) 面對2.0時代,還有希望嗎? 昨天,新一位特首已經誕生了,林鄭月娥一如預料當選,獲得777位選委支持,成為未來最少五年的香港特區領導人。五年來梁振英管治終於可以結束,這無疑令人感到興奮,但如果只是換人而不換路線,那麼,香港人仍要面對CY2.0或撕裂2.0,再加上背後全力「祝福」林鄭的「中央」與「西環」,那不禁問:香港人未來還有甚麼希望? 2017年3月《信報財經月刊》有一個關於「移民潮」的專輯,其中有一篇〈改變社會徒勞,90後灰心抽綠卡〉的文章,訪問了一位名為Cherry的女生。她在2014年在加拿大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親歷雨傘運動後決心重振社區價值和本土人情味,建設屬於香港人的香港。她的信念是「一間屋壞了燈膽,你應該修理燈膽,而不是搬屋。香港壞了,就要努力修理它,而不是移民!」對她來說,社區就是壞燈膽。「抗爭之後,也要在社區有具體行動,才會帶來實質改變。」於是她在工餘和朋友組織社區行動,在石籬舉辦二手交易平台,並成立地區報,指導中學生採訪舊區小店。她又關心現居的東涌,加入大嶼山聯盟。「東涌有兩邊,一邊是有錢人區,有會所、交通方便;另一邊是我住的逸東邨,連基本的康樂設施也沒有,區內住了很多南亞裔人,他們幾乎不出街,因為車費貴。」但是,熱情漸漸被磨蝕,政府重經濟輕民生,可以花幾百億發展大嶼山、建港珠澳大橋,但最基本的社區設施就不理。我寄過幾次信給規劃署,但改變不到什麼。」她坦言:「不是我不想改變社會,而是這個政制不容許我改變!誰做特首都一樣,就算曾俊華也只能做精神領袖,不能改變什麼,因為制度向大地產商、鄉事派傾斜。」她和男友談到未來:「他很想留下來,幫手解決香港的問題,但當我們談到下一代,就有共識要走,不想未來的小朋友在這裏生活。」[1] 讀了這篇報導,內心的感受十分複雜。在上周我與劉進圖一起在循道衛理香港堂主講了一個關於特首選舉的講座,其中有一位職青表達了想移民離港的意願……昨天也不少人在FB留言表示要趕快移民……其實,三十年多年前,「九七」問題浮現,後來又有「六四」衝擊,「移民潮」對香港人而言並不陌生。回想那些日子,自己完全沒有一點移民的念頭,但今天聽到人說要離開,心裡卻是理解。移民雖是個人決定,但當一個地方呈現...

20170327-劉細良:特首選舉落幕,四回合勝敗盤點

劉細良:特首選舉落幕,四回合勝敗盤點 2017-03-27 這次遊戲本質上不屬選舉,而是一場中港之間的角力,而參與博弈的有多股勢力,這得先由梁振英不獲中央支持連任説起。 【編者按】:本文作者在此次特首選舉中支持曾俊華。 3月27日,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行政長官梁振英會面。 攝:陳朗熹/端傳媒 在香港人心中,曾俊華敗選是意料中事。林鄭月娥拿到777票,她說是自己一票一票拿回來的,香港人也知道是謊言。其實一開始大部分市民就相信,最後當選的會是林鄭月娥,大家彷彿早就看透了這是場欽點遊戲,連小圈子選舉也不是,只是不願相信。現在一切塵埃落定,但究竟這場所謂的特首選舉,勝負是否就如表面所見呢? 博弈第一回:ABC 這次遊戲本質上不屬選舉,而是一場中港之間的角力,而參與博弈的有多股勢力,這得先由梁振英不獲中央支持連任説起。梁退出角逐當日可説十分突然,正當梁營人馬四出吹風表示梁振英反港獨有功獲中央領導支持,準備角逐連任,但話口未完就召開記者會,以照顧家庭為理由退出。不少港人包括筆者當時估計,是梁挑起矛盾搞政治鬥爭的管治手法惹來中央不滿,北京希望吹和風,所以一方面發還回鄉證予泛民,另一方面放棄梁振英,可以說是正面回應泛民兩大訴求。於是,香港人期望在下屆特首人選問題上,北京也一樣會轉向支持溫和開明建制派人士,而財政司曾俊華在當時,正是不二之選。 可是,這似乎只是香港人的一廂情願,北京棄梁的真正原因,據建制派資深人士估計,是以本土工商界為主力的唐營(上屆支持唐英年的選委陣營),堅決拒絕支持梁振英連任,即所謂 ABC 策略(Anyone But CY),而唐營主力與曾俊華雙方是有默契的,所以曾早在半年前已開始備選。因此,當北京派人來港就12月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委員選舉進行摸底,一摸之下便發覺形勢不妙,泛民將在專業界別大勝,加上唐營選委,只要兩大陣營結盟,就有足夠票數造王。北京是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棄梁,因為他們沒有信心可以保送梁當選,所以由始至終根本不存在否定梁治港路線,而這條強硬路線背後其實是北京中央領導。第一場博弈,以香港工商界反梁勢力勝利告終。 博弈第二回:拆散工商界 對北京來說,中央主導特首選舉的角色及權力是不容挑戰的,棄梁之事北京已經失去了主動權,如果由香港本地工商勢力主導推出的曾俊華當上特首,那中央權威何存?於是棄梁之後,北京立...

20170325-王迪詩:我不是父母2.0

王迪詩:我不是父母2.0 2017/03/25 08:41:20         網上傳聞指「Baby-Kingdom討論區」有家長不滿六歲兒子去TVB的MyTVsuper重溫兒童節目卻去了MyAVsuper,全部都是成人片,這位母親很氣憤。也難怪,很多港媽千方百計保護孩子,點知會中伏?         與此同時,世上卻也有些父母不管不教,任由孩子「自由發展」。我朋友的兒子六歲,拜年見面他第一句:「我要打死晒你哋!」然後翻遍別人的家,用筷子、廁紙筒、間尺之類的東西綁起來造「武器」,他認真地解釋說那是用來「打死你哋」。         我上一次見這個孩子是三年前,當時他已相當邪惡,出盡力扭一個手抱女嬰的臉,遭長輩責備後,他垂下頭來表示十分後悔,懇求大人讓他跟女嬰道歉,大人同意了,於是這小鬼走過去友愛地摸摸女嬰的頭,接着竟突然用兩隻手指直插女嬰雙眼,之後場面一片混亂,夾雜女嬰的哭喊聲和大人的尖叫聲,男孩則倚在牆角陰笑。我想他長大後只會去兩個地方:一、監獄。二、特首辦公室。或兩個地方都去。         這孩子無論眼神或言行都很暴戾,開口埋口都是殺人,他的父母卻不把這事放在心上,總覺得所有孩子都是這樣的,長大了就會懂事。插完眼,母親還維護說:「他是不小心而已,不是故意的。」兒子做了「武器」,父親還讚他聰明。這孩子從一兩歲起就可隨意上網打機睇片,父母完全不管。         常說有些怪獸家長管得太嚴,令孩子承受莫大壓力。那到底做父母應不應該「管」?如果要管,又該管到甚麼程度?我沒有孩子,但作為女兒的我可以從「用家」角度去談談這件事。小孩是一張白紙,他們需要的不是管,而是教。老實說,很多人生孩子是為了自己,因為「人人都結婚生仔,所以我也一定要結婚生仔」,不惜一切務求將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型,有些家長視孩子如機械人那般按掣啟動各種「模式」。孝順父母,不等於要成為父母想我變成的人,我是我,我不是父母2.0。孩子需要怎樣「教」?身教就不用我多解釋了,我覺得同時也需要給孩子一些人生方向,比如正直、誠實。我寫的小說《我沒忘記那年的你》有個少女名叫蘇止歧,其...

20170318-王迪詩:補鐵美食

王迪詩:補鐵美食 2017/03/18 08:41:29         我是一個很貪吃的人,可恨的是所有好吃的食物都是無益的,就如靚仔都沒有本心。當然,每次我這樣說總有女生激動地喊:「樣衰嘅男人咪一樣無本心!」可見港女灰到一個點……         為了「可持續地貪吃下去」,我得設法延長自己的壽命,因此我同時也會吃些有益的食物來「平衡」一下,但我就是怎麼也沒法為了健康而吞下難吃的東西,比如西芹汁,眾所周知對身體有益,我試過一次,飲到嘔。如果每天只吃這些沉悶難吃的東西,就算活到三百歲又有甚麼人生樂趣?         改喝檸檬水         我是個意志力薄弱的人(尤其在Shopping的時候),但我對吃卻十分堅持原則,四個字講完─必須好味。那如何能既好味又有益呢?有次我去捐血,一驗就發現血紅素過低,那次捐不成。在這裏寫出來是希望各位讀者注意一下,其實很多現代人(尤其女生)都有血紅素過低的問題,通常因為鐵質不夠,長期下去會導致貧血、掉頭髮、免疫力下降。我起初感到有點奇怪,因為我一星期有五天吃牛或羊,這都是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後來想想應該是我喝太多茶和咖啡的緣故,阻礙了鐵質吸收。為此我決定飯後兩小時內不喝茶,改為喝檸檬水,維他命C對吸收鐵質很有幫助,例如吃一個橙或一個奇異果,就能將鐵質的吸收提升二至三倍。         重點是醬汁         我又去查了一下哪些食物含豐富鐵質。「動物性」之中最厲害是豬肝,以每一百克已煮熟的食物來說,豬肝有十七毫克的鐵質,蠔有十點二毫克,牛肉有二點八。「植物性」當中,芝麻有十點四,腐竹有十六點五,黑木耳超勁,多達四十六毫克!至於人們常說菠菜含鐵質,其實只有一點六。         於是我試着自己做涼拌黑木耳,沒想到第一次做竟出奇地好吃,關鍵是醬汁。我在網上看見有人說新鮮黑木耳浸泡太久會有毒,不知是否真的,但為安全見我就用了乾黑木耳,也方便儲存。用熱水泡半小時就變成軟身,再用熱水煮五分鐘就可以上碟,我在旁邊放了有機豆腐,不用...

20170311-王迪詩:永遠永遠是對的!

王迪詩:永遠永遠是對的! 2017/03/11 08:41:25         最近在facebook做了一次直播,與讀者們暢談「如何對付辦公室人渣」,若然錯過了,不要緊,我興致到的話分分鐘會搞個續集,請留意www.facebook.com/daisywonghk。         覺得自己好叻         在當日的直播,我談到世上有一種人,那可能是老闆、同事、客,或丈夫、太太、父母、高官,他們認為自己永遠是對,別人則永遠是錯,因此別人的意見總是連半句也聽不進去,你身邊有這種人嗎?他們大部份時間都很惹人討厭,但有時乞人憎到一個點就會變得好funny。好像那天我路過尖沙咀美麗華附近,聽見一個大叔對老婆說:「我想去木村拓哉。」老婆不解地問:「咩木村拓哉?」大叔:「搞錯呀,你係咪老人癡呆呀!都話你無鬼用啦,咁冇記性,靠你就死得啦!早幾日先去過木村拓哉。」老婆:「都唔知你講乜。」大叔:「前面食雪糕嗰間舖頭呀,咪木村拓哉囉,咁出名你都唔識!」老婆:「中村藤吉呀懵佬!木村拓哉!」         Well,你可以話同樣是四個字,同樣是日本男人名,不知這位大叔會否覺得林鄭月娥等如葉劉淑儀。世上就是有這樣的人,像石頭一樣堅持己見,覺得自己好叻,看不起別人,但其實連小小意見也不肯聽,叻極都有限啦,真正超凡的人最願意聆聽意見,因為有胸襟氣度,曾獲諾貝爾獎的英國哲學家羅素有句名言:「IwouldneverdieformybeliefsbecauseImightbewrong.」(我絕不會為我的信念而奉獻生命,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老闆通常是負資產         這種堅持己見的人若出現在辦公室,將會是公司的負資產,應該盡快剷除掉。可惜這種人通常都是老闆,老闆自己不會剷除自己,只會剷除異己,結果所有好員工最終都會頂唔順辭職,所以他們一聽見員工要辭職就會180度轉變,突然由魔鬼變成天使,以輓留員工,因為他們心知肚明好難再請到人來做「沙包」供老闆發洩,但只要員工一答應留低,老闆又會變回魔鬼! ...

20170304-王迪詩:安全感

王迪詩:安全感 2017/03/04 08:41:25         Candy深夜來電,哭得淒厲。         「Daisy……我再也受不了他這般對我……可是我怎麼也無法離開他啊!你能教我怎樣做嗎?」         Candy遇上的男人,大概很多女生都曾經遇過。一開始的時候,男人主動對她關懷備至,她卻對這個男人不感興趣,但過了一陣子,她還是抵擋不住甜言蜜語,愈來愈喜歡這人,開始一起逛街、看電影、拖手、親熱,做齊了所有情侶會做的事情。直至有次在餐廳碰見朋友,男人即時甩開Candy的手。「跟女朋友來吃飯嗎?」「才不是呢!她不是我的女朋友。」Candy頓時晴天霹靂。         永遠不認女友         除此以外,Candy還發現這個男人的facebookstatus永遠都是Single,後來甚至不回覆她的WhatsApp。「到底你當我是甚麼?我是不是你的女朋友?」Candy忍不住問,男人不理,繼續經常在不同女生的facebook留言,「好索呀!」「同你拍拖一定好幸福!」「追到你就發達啦!」有些女生會回應,在facebook你來我往,就變成公開flirt。這種男人就是享受同時跟多個女人曖曖昧昧,所以永遠不會承認自己有女朋友,以免阻住他「揾食」。         自我價值低落         其實理性上,Candy也清楚知道即使這個男人承認了她「女朋友」的身份,也會一邊跟她拍拖,一邊跟其他女人眉來眼去。漸漸,她開始忍不住偷看男人的手機,每當他細細聲講電話就會疑神疑鬼。終於,Candy徹頭徹尾變成一個自己以前最鄙視的那種女人—小器、多疑、全無自信。「以前我很喜歡自己,但自從跟他交往以後,我感到自己的價值變得好低好低,我常常照鏡,不斷問,為甚麼我長這麼醜、這麼胖?如果我漂亮一點,也許他就會把我當成女朋友了。」         最終,Candy發現這個男人的生活裏有很多個Candy。然而她已經泥足深陷了,付出了...

20170225-王迪詩:超齡公主病

王迪詩:超齡公主病 2017/02/25 08:41:35         見過瑪莉婆婆和玲子婆婆超過十次,想都沒想過她們居然是姊妹。         為免她們的身份曝光,我在這裏用了虛構的名字,並將事情的細節修改了一下,但基本上都是真人真事。這兩位婆婆七十多歲,從外貌完全看不出半點血緣關係,五官和身形相差很遠,個性南轅北轍。她們其中一人幸福快樂,另一人抑鬱厭世。         幸與不幸         瑪莉婆婆有Cancer,做過化療,經歷過好轉、復發、再治療。她的兩個女兒都不是讀書材料,大女兒曾經吸毒,小女兒是文員,本來是個安份的乖女孩,卻被上網認識的男人騙光了積蓄,從此自信心崩潰,不再上班,整天躲在家裏不肯見人;婆婆的丈夫從前在印刷廠工作,公司倒閉的時候他五十出頭,之後一直失業。         相比起來,上天超級優待玲子婆婆。丈夫對她千依百順,結婚幾十年從未讓她做過家務,未洗過一隻碗;三個兒子都是專業人士,每年總有一兩次陪父母出外旅行,就連兩個媳婦都十分孝順玲子婆婆,經常給她做美味又有營養的飯菜,幫她按摩。要是我告訴你抑鬱厭世的是這位玲子婆婆,幸福快樂的是際遇坎坷的瑪莉婆婆,你能相信嗎?但事實正是如此。         「玲子不過是患上超齡公主病罷了。」她們一位親戚這樣說。「玲子自小被寵壞了,偷懶不做功課,瑪莉就幫她做完,出外購物買一大堆東西抱怨累,瑪莉又替她拿,婚後丈夫也把她寵到不行,可她就是覺得丈夫不夠好,怎麼別人的丈夫是醫生、律師,自己則只能嫁個低級公務員,一直覺得『屈就』。兒子和媳婦呢?陪我去旅行又怎樣?每星期來看我三四次又如何?別人的兒子跟父母同住的,那才叫孝順!」         充滿負能量         這就是玲子,總是充滿負能量。瑪莉呢?每次見面她都是笑笑口的,彷彿剛發生了甚麼開心事,但事實上她可能病得很苦,女兒也令她憂心,可她做人的方針就是簡單,肚餓就吃飯,生病就看醫生,地板髒了就去抹...

20170218-王迪詩:不過乳房

王迪詩:不過乳房 2017/02/18 08:41:22         朋友的母親是婦科醫生,她說行醫這麼多年,見盡無數夫妻離合。「十個切除了乳房的女人,有八個的丈夫最終都會離開她。」我很震驚,若說十個裏面有三、四個這樣無情無義的男人,我不會感到奇怪。但十個當中有八個,那就是「大部份」啊!         十個男人八個走         一個男人到底有多少時間會看見妻子的裸體?就當他有心有力,每天一小時?兩小時?除非這對夫婦是專業AV演員,否則準不會日日超過三粒鐘吧?男人絕大部份時間需要面對的反而是老婆在外面是否見得人,帶她去公司AnnualDinner是否穿着得體,談吐是否大方,跟老爺奶奶相處是否「識do」,教導子女可有智慧,是否一個聊天的好伴侶,能否跟她分享與分憂……但原來這一切都敵不過兩個字—乳房。         我不想形容這些男人「膚淺」,因為這樣有點貶低了「膚淺」兩個字。如果妻子裸體的外觀這麼重要,那就算她沒有因為乳癌而需切除乳房,也會老,即是說總有一天也會被丈夫嫌棄。我並不是說所有離太太而去的都是賤男,說實話,一個男人要離開太太有很多原因,有些原因我頗能理解,例如男人認識一個女生時很欣賞她,婚後她卻變成另一個人,那又怎能怪他變心?我認識一位女士拍拖時穿衣很有品味,對生活有要求,也拉得一手很好的大提琴,時常公開演奏。        婚姻觸礁有原因         當年丈夫第一次看見她在台上演出,一見鍾情。婚後她生了兩個孩子,變成怪獸家長,終日監視外傭有否偷懶,大提琴封了塵,衣着時常不修邊幅,徹頭徹尾像個師奶。丈夫問她為何不再打扮,不再拉琴,她總是說忙。這段婚姻維持了五年,丈夫搭上了女下屬,提出離婚。「我點解會變成師奶?為咗邊個?咪又係為咗頭家!」這個藉口是萬能Key,每凡婚姻觸礁,就能大派用場。         然而有些女人,從前是好女友,現在是好老婆,由始至終都沒變過,只是身體裏多了一點癌細胞,丈夫卻無法接受切除了乳房的妻子。生命何等寶貴,如...

20161013-葉一知:梁耀忠是沙僧,議會要的是悟空

葉一知:梁耀忠是沙僧,議會要的是悟空 20161013 議員的職責,是議政。沒錯,這是最理想的,我都希望香港的議會可以好好議政,但可以嗎? 過去十來年,特別是梁振英上台後,這個議會能夠議甚麼政?市民支持的,議會不議;市民反對的,議會照通過,包括:用一千億興建一條廢的高鐵,通過;「捍衛新聞自由」議案,否決;高官囤地涉利益衝突,唔查;特首涉嫌收授五千萬利益,唔查;鉛水影響全香港人,小朋友中鉛毒,又唔查;旺角爆發騷亂,都唔查。基本上,只要政府想過的,有建制派護航,都可以過;政府想逃避責任的,有功能組別護航,都可以逃避。政府簡直近乎為所欲為,議政?這個立法會還有甚麼政可議? http://yipyatchee.blogspot.hk/2016/10/blog-post.html ------------ 梁耀忠教書出生,所有事理想化咁做,但從政不可以,而且不只是議政能力問題,是議會氣候不同了,形式也不同。如果今次不是梁君彥被受質疑選主席,建制那邊也不用這方式,選出主席。而且藉著梁耀忠這些資深議員,突顯建制手段之高明,成長到什麼地步。 很多人鬧,但很多人不明轉變中的氣候,怎影響一些一味服務社群的人,服務社群好基本,再有議政能力,往後是從政能力。香港人以往不問政事,不問社會問題,不是一四年開始,都仍然是過去一樣,怪誰?香港人過去對政府,議員有要求咩?其實選完今屆立會已有人說,轉變議會氣候會好大,但想不到立法會秘書處和法律顧問,已沒有能力保持中立。可能就是立法會秘書處秘書長換了陳維安之後,秘書長職能要政治化開始。

20170315-黃香:在信與疑中實踐信仰:一本小說兩部電影《沉默》

黃香:在信與疑中實踐信仰:一本小說兩部電影《沉默》 2017-03-15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演員  安德魯·加菲爾德、亞當·崔佛、連恩·尼遜、窪塚洋介、淺野忠信 出品  美國/2016 發行  CatchPlay 遠藤周作的《沉默》於1966年發表,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也引起諸多批評;1996年遠藤歸天,家人謹遵其遺言,將《沉默》及另一著作《深河》放入靈柩伴隨作者長眠。1971年導演篠田正浩與遠藤周作共同編劇,將小說改編為同名電影,入選當年電影旬報十大日本電影,高居第二深受好評。1988年導演馬丁˙史科西斯收到總主教保羅摩爾(Paul‭ ‬Moore)所贈小說《沉默》,1991年取得電影版權,卻延宕多時,前後歷經28年終於在2016年拍攝完成上映。一本原著小說,兩部改編電影,三個文本,兩種媒介,呈現16、17世紀日本幕府時代的黑暗史:掌權者出於政治考量禁止天主教、虐殺教徒,神職人員與日本平民如何在信與疑中追索信仰的過程。將兩部電影對照小說脈絡,並考量兩位導演拍攝時的年紀,篠田版或可以形容為「青年神父洛特里哥還俗驚世的畫像」;馬丁版或可名之為「棄教神父洛特里哥證成信仰的後半生」。 小說《沉默》雜揉三種敘事觀點。開篇前言採全知觀點描述日本禁教慘烈,殘酷對待神父教徒的現狀,並交代三位青年司祭為何遠渡重洋尋找神學導師費雷拉神父的前因後果;一至四章是洛特里哥書信集,採第一人稱敘事,除了向教廷報告現況,思考信仰本質,也記錄了洛特里哥與同儕卡爾倍、日本教徒諸多互動對話。五至九章回歸全知敘事,第九章篇末附上「長崎出島荷蘭商務館員約納遜日記」節錄。最後是六頁附錄:「天主教住宅官吏日記」,這一附錄充滿奇怪的字眼與難記的細節,讓人讀來索然無味容易誤讀,甚至略過不讀。然而,正是在這看似瑣碎不起眼的末篇附錄中,遠藤暗自密織全書中心意旨,他說過:「洛特里哥被迫必須不斷的證明自己棄教,我要讀者明白他還保有信仰」。讀者如能慢讀細想:作者為何要在書末加上類似法院文件、遺物清單的附錄,就會看出極度客觀的文字表象下所映現的深層事實。多重敘事觀點,多樣文字風格,既私人又整體,以奇異成就歧義,要改編為聲色影像談何容易。隔著近半世紀的時空,東西方文化的觀點差異,兩大導演用各自的方式,讓《沉默》不再沈默,被聽見,被看見。 遠藤周作與導...

20170324-孖九:九龍仔奇遇記

孖九:九龍仔奇遇記 23:03 24/3/2017 孖九每次回港,都會找機會到九龍仔公園練跑,貪其離老家紅磡不遠,又有免費田徑場任用。這個習慣,已經維持了五、六年。早前的一個周六早上,孖九如常來到九龍仔練習,先做幾組虎卧撐、引體上升等動作,然後計時跑幾圈400米。休息其間,突然有位穿著運動服的大叔走過來搭訕。 「你身形唔錯,做乜職業㗎?消防?」大叔滿頭白髮,但精神奕奕,說話時中氣十足。 孖九見是長輩,不敢怠慢,於是簡略地向大叔介紹自己在悉尼一間運動診所工作,閒時跑步健身。聽到「診所」和「跑步」四字,大叔登時雙眼發光。 「我係跑步教練,專門研究正確跑步姿勢。」原來大叔叫陳國輝,七十年代贏過多場5千米和萬米比賽,曾經代表香港到外國參賽,之後在康體署和業餘田徑總會擔任長跑教練。陳教練本來已經退休,但近年跑步風氣流行,望著因為姿勢不正確而受傷的跑友愈來愈多,他忍不住要「出山」重執教鞭。 「用腳踭都可以跑得好快,但唔襟玩。」陳教練認為,跑友受傷的最常見原因是用腳踭著地,身體承受的衝擊比用前掌落地大得多。「用前掌的話,落地時的重心成一直線,發力更有效率。我今年68歲,跑咗咁多年,從未受過傷。如果姿勢正確,你話喇,我點會受傷?」 見陳教練講得興起,於是孖九硬著頭皮,向陳教練請教一招半式。「好,你跑幾步俾我睇下。」他爽快答應。3分鐘後,陳教練說:「我見到你嘅問題喇。你姿勢唔錯,但左右腳發力唔平均,動作唔夠協調。」 孖九花了幾年時間改善的問題,陳教練在3分鐘內便一語道破。接下來30分鐘,陳教練熱心地向孖九展示鍛練腳尖的方法和擺手動作,對跑步和教學的熱情溢於言表。 「你記住今日我講的說話,多點練習,習慣成自然。」他說。「一堂講唔晒。你再嚟搵我。」 孖九後來回家Google,才發現陳教練不時舉行跑步講座,又在Youtube和Facebook上分享對跑姿和跑鞋的心得,香港不少跑友都是他的徒子徒孫。孖九今次回港來去匆匆,未有機會再拜會陳教練,下次回來一定會再向高人指教! 陳國輝教練網頁:www.facebook.com/EddyChanRunning

20170324-陳詠燊:妻子的美貌,丈夫的自信

陳詠燊:妻子的美貌,丈夫的自信 23:03 24/3/2017     有讀者問,作為丈夫,會喜歡自己的妻子每天都漂漂亮亮,猶如婚前一樣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反應是:誰不想妻子每天都漂漂亮亮的?幹嗎需要問這樣的一個問題?之後,我想深一點,還是明白了,因為確是有一種丈夫,是對妻子的美貌與打扮存有介心的,那就是──自信心比較低的男人。 美,是一件很容易被誤解的事。人為甚麼要追求美?很多目光比較窄的人,會把一切事情都變成動機化。打扮,一定是出於原因的,而對於自信比較低的男人來說,首先想到的,就一定是──為了吸引異性。 既然婚都結了,為甚麼還要去吸引異性?就算不是已經有目標去主動出擊,因為美貌而惹來狂蜂浪蝶也不是一件好事。一切,都是源於不安全感。 然而,只要一個男人的自信強一點,目光遠一點,世界大一點,就會明白到,美,其實是源自內心的追求,是可以完全不需要動機的。 愛自己,就會想自己每天都昂首挺胸,步步春風的上街。難道男人不愛美嗎?當然不是,如果可以選的話,人人都想成為劉德華、吳彥祖、彭于晏,只可惜我們最後都只是一個麻甩佬而已,於是當男人的外表只值30分,他就覺得身邊的女人50分就已經夠了,若然每天都90分的上街?那個差距,你叫男人情何以堪? 所以,當一個男人的自信充足,知道自身的價值隨了外表,還有內涵與知識(OKOK,我承認,還有金錢,好未?),就會明白,甚至期望身邊的人也是一個每天都擁有自信,對美好事情有追求的人。 能夠一起昂首闊步,才是真正的美麗人生吧。 陳詠燊

20170324-素黑:把清潔變成規律

素黑:把清潔變成規律 23:02 24/3/2017 和直播課學生討論放手的難處。放手難的同義詞其實就是執著,可以是工作、愛人、家人、朋友、物慾、名利、權力甚至是壞習慣如囤積東西。到底那種執著最難放手?其實每種都難,因為每個人都有特定的盲點和死穴。 我們常常為自己的執著找藉口,說我是想放手的,就是做不到,推出種種的藉口,把放不下的責任推卸在他人身上,順理成章把改善的動力也推卸到對方身上。這不過是逃避責任的假邏輯,我們才是製造痛苦的元兇。 我們更會假裝想走出來,尋求所謂自療,但每每以不同的理由覺得自療無效,做不到效果,因為無法放手而令負面情緒不斷重複和反彈,然後為自己結案:我是真的想放手,我也努力過,就是做不到。 放手也有因為貪慾導致。你覺得必須擁有某個人、某件東西、某種關係,經常需要靠擁有很多來製造虛假的安全感。於是你不斷買東西、囤積東西,覺得都不能失去,說都有紀念價值。可問心,你平時連一眼也沒有看,到要丟棄時才說很珍貴,很重要,說穿了,那些東西早已被你遺忘,不再親密。要斷離時候,就是重整關係的時候,你其實真的不需要它們。 當你想斷捨離走出困局時,應先從清理身邊物件開始。寺廟裡的僧人張開眼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掃,持續地去做,做好它,把清潔變成生活中最堅持的規律,這就是真正的修行,能把你的問題、煩惱和執著一點一滴地調校好。 素黑

20170324-安裕:奇妙歷程

安裕:奇妙歷程 23:01 24/3/2017 東西南北 ■曾俊華兩個多月的選舉工程,為香港市民帶來一絲盼望。資料圖片 兩天後的特首選舉投票,與1,194人以外的香港社會沒有物理上的直接關係;就算是間接關係,也只是選委所屬界別的選民,距離走進投票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這麼近那麼遠。即使如此,香港社會過去兩個多月倒是經歷了本來不屬於他們的一次奇妙歷程──貼地的民意召集例如網上街上的志同道合,貼身的選舉議題像是重見久違的融和氛圍。兩個來月之間,過去五年的撕裂時空換回有傾有講的時代。這是充滿想像的60多天。 充滿想像這種特質曾是香港的城巿之光,可惜在過去一段不短時間,這一香港本色,在政治和社會低氣壓底下,擠壓變成午夜夢迴驀然醒來的汗涔涔與淚潸潸。昔日的活潑精靈和生氣蓬勃倒退至舉步維艱踟躕不前,少了的是意態昂揚,多了的是搥胸頓足。這幾年一些老資格泛民建制多少都心有所感,只是論述不同,心意也許相通:把曾經熟悉的香港還給大家,唔該。 社會撕裂早是跨黨派共識,三名特首候選人曾俊華、林鄭月娥、胡國興都同意這是香港面對的難關。巨大的社會裂縫無法以行政措施填補,七十年代富裕如美國亦無力即時修補出兵越南引爆反戰浪潮後的社會崩潰。尼克遜1969年上台後被媒體及精英階層批評得體無完膚,遂而推行後世政客抄襲至今的玩忽政治伎倆:號召「沉默的大多數」支持執政當局,二戰前出生世代的聲援如雪片飛至,對上了決心和建制劃清界線的反戰嬰兒潮。截然迥異價值觀的兩個世代,爆發不止口舌而是付諸行動的衝突。 六、七十年代在美國左翼「革命聖地」麻省劍橋巿的麻省理工上學的曾俊華,對何謂「社會撕裂」應有第一身經歷。麻省的天主教愛爾蘭裔色彩,帶動與新教為主的美國大部份地區的扞格特色。用今天香港的慣用語,麻省的「左膠」傳統遠比香港所能理解的更要「進步」。當自由主義與保守思潮互撼,寫下美國撕裂的源頭,此役以美軍敗退越南與尼克遜下台的美國通輸告終。同一時間,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引發美國經濟危機,人疲馬乏的花旗雪上加霜──政治低氣壓加經濟不振,就業大戶汽車工業兵敗如山倒,流水作業生產線始祖敗於二戰手下敗將日本;油價高企聯邦基金利率狂飆,列根入主白宮時直撲二十厘大關,失業一群與退伍軍人嬗變成為社會不穩根源。七十年代越戰最烈之時及至八十年初的後越戰年代,疲憊、混亂、無助、迷惘,四大元素投射大眾文化,電視劇《光頭神探...

20170322-家明:《沉默》的千錘百鍊

家明:《沉默》的千錘百鍊 2017年3月22日(星期三) http://wp.me/p8iPwg-h4r (一)改編 套句評論俗話,馬田史高西斯的《沉默》的確很「忠於原著」。由故事、結構到視點(時而信件,時而全知),皆承繼小說精神。史高西斯素來認真,這次好像更不敢怠慢。不但親身參與編劇(對上已是《賭城風雲》),據說拍片現場時刻保持寧謐,姿態十分虔敬。事實上劇本很早就有,1991年《沉默》原作者遠藤周作仍在世,史高西斯曾跟他見面洽談。遠藤於1996年去世,《沉默》電影版二十年後出來,除了可說致敬,亦有千錘百鍊的味道。 但電影及小說畢竟是兩種媒體,文字可供想像,影像卻是具體的。比較《沉默》的原著跟電影,可以看出電影人(合編的還有《紐約風雲》的Jay Cocks)的心思。 好像井上筑後守的角色設定。此德川幕府重臣真有其人,是十七世紀日本打壓天主教傳播、對付神父及信眾的關鍵人物。在《沉默》中井上跟司祭(Padre)Rodrigues(Andrew Garfield真是可造之材!)有好幾場對手戲,是對神職人員軟硬兼施、不斷想逼令他們棄教的幕後主腦。影片對白妙語連珠,全來自小說——如井上說某男人有四個妻室,她們搬弄事非、終日雞犬不寧,來比喻歐洲四國教會對日本之虎視眈眈。Rodrigues以一句我們相信「一夫一妻制」化解。 《沉默》是六十年代小說,1971年曾由導演篠田正浩拍過日本版。篠田的《沉默》,井上由岡田英次(《廣島之戀》日本男星)飾演。岡田眉粗、目光銳利,他演的井上頗具威嚴。史高西斯版本的井上則陰陽怪氣,貌似詳和父母官,實則笑裏藏刀,懷柔的連消帶打;看久了,才知是城府極深,極有外交手腕官場高手。第二次看《沉默》時,經鄰座的四維出世提醒,才醒起演陰聲井上的,正是楊德昌遺作《一一》中的大田先生,演員叫尾形一成。尾形君不簡單,在《一一》的角色討好,是亂世的清泉(楊導自比的孤芳),在《沉默》則完全蛻變成另一人。井上戲分不算多,但舉手投足,扇子不離手(同樣沿自小說),着隨從攙扶,笑的滑稽相等,都非常搶鏡。 當然,我們可說「井上」在兩部《沉默》電影的形象不一,不過是編導對文字詮釋的結果。從改編的角度,史高西斯《沉默》更大的突破,是在故事裏加入一枚小得不能再小(暗比內心深處)的十字架木雕。這十架物輕情義重,呼應首尾,甚至點出影片的主題。 結局細節暫且不...

20170324-方俊傑:【西遊記】馬田史高西斯點睇特首選戰

方俊傑:【西遊記】馬田史高西斯點睇特首選戰 22:59 24/3/2017 馬田史高西斯新片《沉默》(Silence)票房差到無朋友。 【文化籽:西遊記】 大導演Martin Scorsese的新片,叫《沉默》(Silence)。好慘,票房差到無朋友,似乎連天主教徒都不太捧場。走去看《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的,多好多。故事發生在十七世紀的日本,全國天主教徒有成三十幾萬人,好似越來越受歡迎,勢力不容忽視。當權者開始淆底,覺得政權穩定有可能會被動搖,於是將天主教定性為邪教,是外國勢力,需要趕盡殺絕。葡萄牙教會收到風,一早去日本做開荒牛的神父A,強權之下,已經棄教變節,有個日本名字,仲娶日本妹做老婆,有埋仔女,做了當權者的走狗。神父A兩個徒弟神父B同神父C死唔信邪,堅持偷渡到日本以身犯險,意圖查明真相。不幸,到埗一排,神父B已經被教徒出賣,被當權者生擒。 阿爺,呀,唔係,我意思係個當權者,同神父B講:「細路,你有好多粉絲,我唔like。家陣畀兩條路你揀:一係你就將對腳踩落耶穌幅畫像上面,畀你班𡃁睇,輕輕力就可以,做個樣嘅箒,唔使太認真。咁我就立即放你出冊,還你自由。唔制的話,我唔會殺死你,但係會將跟隨你嗰班信眾逐個折磨到死。」神父B的內心很糾結,睇住班教友因為相信自己,搞到被火燒被放血被斬頭被掛在十字架,上帝連少少表示都無,火都嚟埋。這個時候,神父A出現了,勸神父B接受現實,唔好害人害己。神父B終於feel到上帝傳話,明白真正的教義不在形式,在惻隱,立即踩住耶穌塊面行兩步,救出幾名無辜市民。 這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角力。神父B覺得天主教義是超越時空的真理,一如自由民主或者全民普選,根本是普世價值,引入日本,百利無一害。現實是,阿爺,呀,唔係,我意思係個當權者,即係有刀有兵有錢有勢力嗰個,唔認同嘛,唔信耶穌只信太陽,覺得你傳教等於搞革命,唔出盡全力像阻止港獨思潮蔓延般阻止,唔得。當然,神父B可以像神父C,寸步不讓,死咪死囉,咁就連入閘去同當權者見個面傾場偈的機會也沒有。好似好有骨氣,實際上極大機會一事無成。也可以學神父A,背負反骨仔的污名,表面上聽教聽話,跟當權者盡量保持良好關係,內心毋忘初衷。你話可唔可以明刀明槍反抗當權者的決定,少少陽奉陰違都不屑,但係又期望埋到當權者的堆得到當權者的祝福?你係當權者個親生孫都未必得...

20170324-劉細良:【讀書好】余杰解構,天下大一統史觀

劉細良:【讀書好】余杰解構,天下大一統史觀 23:00 24/3/2017 余杰仿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敍事方式,寫成《1927民國之死》。 【文化籽:讀書好】 中國人的歷史就是政治,初中歷史教程就是國民政治教育的「變種特攻」。其實,大家不必將這種歷史政治化,歸咎於共黨意識形態洗腦,他們一套建基於黨國體制的史觀其來有自:根源在於蘇聯列寧主義布爾什維克病毒,黨國意識形態凌架於政府之上,追查來龍去脈,實始於1927年北伐後建立的國民黨南京政權。「國學大師王國維聽到黨軍北伐節節勝利的消息,毅然赴頤和園昆明湖投湖自盡。此前,王國維可以忍受北洋政府的統治;此刻,卻不願忍受即將到來的國民黨的統治。他留下「以共和始,以共產終」的預言,未來中國政局的走向被他一語成讖。發人深省的是,北伐軍即將打到北京的消息,在清華園引起兩極反應:青年學生欣喜若狂,國學院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壠超、陳寅恪和趙元任卻個個憂心忡忡」。余杰在《1927民國之死》如是說。 北洋大軍閥 國共兩黨均執迷於天下歸於大一統,所以九七前香港傳承之國民黨史觀,對蔣介石武力統一全國加以肯定,不敢稍加批評,這種凡大一統必好,分裂必亂的「政治正確」,已經成為華人思想DNA。為了否定分裂,我們自小便接觸各種醜化北洋時代的大眾娛樂,例如以張宗昌為原型的電影《大軍閥》,這些大帥滿身勳章、目不識丁、鹹濕貪財,總之就是「冇個好人」。但究竟1927年建立的南京政權,是代表進步,還是帶領中國陷入往後九十年的歷史深淵呢?余杰這本書提供了另一個角度,解讀北洋及南京時代,他認為一九二七年是誕生了十六年的中華民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甚至是其滅亡之時。這一年中華民國已經夭折了! 他認為若以1927年為分界線,這一年之前與之後,可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民國」。「一九二七之後的南京政府,拋棄北京中華民國政府之法統,國旗、國歌均被變更。蔣介石雖然血腥清共,南京政權仍亦步亦趨仿效蘇俄體制,以黨國一體化、黨軍一體化、黨政一體化為依歸。在其冠冕堂皇的五院制當中,具有獨立立法權的國會和具有獨立司法權的最高法院,是不存在的;民選各級官員、代議士的制度和程序,也是不存在的。南京政權實質上是一黨獨裁,卻以『軍政、訓政、憲政』之『三部曲』欺世盜名。」換命話說,今天大陸獨裁統治及暴力是源於九十年前的南京政權的黨國體系。 民國版《萬曆十五年...

20170324-練乙錚:民望不振何來威望,三矢一鵰唐派獨贏

練乙錚:民望不振何來威望,三矢一鵰唐派獨贏 23:01 24/3/2017 氣短集 ■上屆特首選舉與梁振英競爭的唐英年今屆支持被視為梁振英2.0的林鄭月娥。資料圖片 民意京意背馳,今天看到的,乃九七以來最嚴重。例如,本月14日港大民調錄得梁振英上任以來最差的聲望數據,民望淨值為「19%支持-77%反對=負58%」;評分則只有39.4。筆者翻查05年董伯下台之前最後一次民調數字,民望淨值為負51%、評分是47.9。比起梁特,董簡直優秀。 然而,如此不堪的本地政治生物,卻給捧上了「國家領導人」的層次,當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在中南海袞袞諸公眼中,異常珍貴,「威望」極高,習氏與他握手40餘秒,哪似港人當他地底泥、鞋底屎。對同一個政治人物評價如此南轅北轍,正正反映「一國」與「兩制」之間,不是簡單差異,而是水火不相容。毋怪以孔慶東為代表的大陸人罵香港人是狗,以本土派為極品的香港人則封大陸人為蝗。如此,港陸焉能不撕裂? 金翅大鑊鳥 西環心寒 梁已是跛腳鴨,有多少人反對他任特首本來不重要,問題是還有一位以「梁振英2.0」入閘的特首候選人在爭位。這位仁姐在西環不斷加持之下,得到的提名票(580),距決戰達標數601只一步之遙。但提名票是記名票,西環擔心的是:在最後不記名投票時,會有多少選委斗膽「棄明投暗」,搞不好讓林鄭陰溝翻船? 拿齊頭數簡單計算,具「廣泛代表性」的千二選委當中,300是民主派,餘下的900是保皇派人數上限。假設反對梁振英1.0任特首的人,也同樣反對「梁振英2.0」,則從上述民調結論可導出,保皇派選委只有一半即不超過450人支持「梁振英2.0」。也就是說,按理(自由意志/民意)投票的話,林鄭得票只能低於450(37.5%),小圈子選舉極有可能要進入第二輪。 孤證不立,有必要用另外的、完全獨立的數據作比較。上周有四項民調出爐,分別由香港01、now新聞台、新論壇和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發表,錄得林鄭任特首的毛支持度分別是33%、32.5%、36.7%、43.3%。四組支持度的平均是36.4%。這和上一段得出的「低於37.5%」的結論脗合。 問題是,如果進入第二輪投票,胡既出局,他的票主要流向曾。林鄭金翅珍氏大鑊鳥!大家說西環心寒不心寒?要不要出盡喫奶之力、用上「民望不振威望補足」之類的哄騙術保奶媽上位? 民望不振 「威望」補足? ...

20170323-蔡子強:信仰,就是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寫在特首選舉投票前

蔡子強:信仰,就是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寫在特首選舉投票前 22:58 23/3/2017 【明報文章】「為何在無盡的苦難,以及人們反覆的禱告下,上帝仍一直沉默?」這是無數人心裏有過的疑問,以至吶喊。 近日有一部由大師馬田史高西斯所導演的電影上畫,片名叫《沉默》。片中探討一個十分莊嚴的問題,那就是信仰的意義。 為何上帝總是一直沉默? 這部電影緣起於1988年,當時他的另一部作品《基督最後的誘惑》上映,他收到大主教保羅摩亞(Paul Moore)所贈予的一本書,那就是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歷史著作《沉默》。這位大師看過這本書後,感到十分震撼,因為書中所探討有關信仰的深層問題,其實不就都是他所時常面對的嗎?於是便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磨劍28年之後,終於拍成這部心血結晶,他如此形容這部作品: 「《沉默》是關於一個人從痛苦中明白到神的愛比他所知的更神秘,祂為人留下的道路比我們所知的更多,而祂一直都在……即使祂沉默。」 故事講述,17世紀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嚴禁國民信奉從西洋東渡的天主教,違者會慘遭酷刑。在葡萄牙的耶穌會,傳回來了消息,說一位派往日本傳教、向來虔誠的神父費雷拉(Ferreira),被捉拿並向強權屈服,背棄了教會,讓教會震驚和蒙羞。他的兩名弟子——洛迪格斯(Rodrigues)和加路比(Garupe)——對此難以置信,為了還老師一個清白,兩人苦苦懇求許可,讓他們可以親赴日本查明真相。在尋訪恩師與傳教的過程中,兩位神父遭遇日本官兵追捕和殘酷打壓,甚至牽連當地信徒,兩人的信仰因而受到極大考驗。 當時的德川幕府以十分殘暴的方法來對待傳教士和教徒。當他們被官兵捕獲後,一是要他們「踏繪」,那就是踐踏繪有耶穌基督或聖母瑪利亞的圖像,或索性叫他們向十字架吐口水,以通過瀆神的方式來迫使他們棄教,否則的話,就會遭受酷刑。 難道大家只是向一片虛空禱告? 酷刑之一,是在潮退時,於海邊豎起木架,將受刑者綁在木架上。當潮漲時,你便得飽受海浪冲擊,直至幾天後筋疲力盡而死。 至於另一種更殘忍的酷刑,則叫「穴吊」。受刑者被五花大綁,並倒吊進一個幾乎與身體等寬的狹窄地洞中,穴底堆積着排泄物,一片惡臭。為了不讓受刑者因腦溢血而馬上死亡,會在他耳後開個小洞,讓倒流的血液慢慢流出,這會讓其痛苦大大延長,甚至要掙扎好幾天才會死去,過程中他會意識混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20170324-區家麟:順嫂.刺針.豆沙包

區家麟:順嫂.刺針.豆沙包 2017/3/24 — 10:11 有線電視大樓 香港電視新聞行業,有一個傳奇人物,叫「牛頭角順嫂」。 「順嫂」是上世紀八十年初  TVB 處境劇《香港八二》、《香港八三》中的「草根師奶」角色,善良但無知。自此不少新聞機構主管編輯常以「牛頭角順嫂」訓誡記者:「你寫條稿,牛頭角順嫂睇唔睇得明先?」 本來,不扮高深,清晰表達,屬溝通要旨,簡單不代表膚淺;複雜抽象的事情,可以動動腦筋,用精準易明的方法說故事,令牛頭角順嫂都看得明白兼有得着。不過,不少中高層新聞工作者,會把「順嫂標準」詮釋為避開難明話題,浮光掠影簡簡單單就可以,「順嫂」成為平庸的美妙藉口。 記得一位行家慨嘆:「整天在說牛頭角順嫂,我們要提升順嫂的水平,而非被她拉低水平啊!」 「順嫂標準」不只是寫作心法,近年更演變成一種內容類型。新聞機構不肯花錢做調查報道、嚴肅新聞買少見少;一方面說無人無資源,卻抽調大量人手,迎合傳說中的牛頭角順嫂口味。 政治新聞怕有爭議,就催谷人力大做財經新聞講炒樓炒股;調查報道怕有風險,就做多些軟性新聞談談情說說愛遊遊埠;嚴肅新聞難以賣錢,就製作節目教人家居裝修、講講周末好去處。沉重的話題,影響購物慾,易入口的軟性資訊節目,總有廣告商真金白銀來贊助。 軟性資訊節目不一定不可取,社會政治矛盾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當電視台的節目,已經日日夜夜娛樂至死玩玩玩食食食之時,新聞部不須再摻一腳。優秀而有抱負的記者們,若心力都花費於能吸引廣告商的軟性節目,情何以堪。 難得,有線新聞多年來,不放棄深度調查與中國報道;只可惜,好的東西,總不易留住。 有線新聞的口號是「走在事實最前線」,說得出,也一直努力在做。 追尋事實、探求真相、監督政府,本是記者天職;現時新聞界有一股怪風,事事講「中立」「平衡」,中立平衡沒有問題,但那是當真相未知、眾說紛紜時,退而求其次,才講中立平衡;黑白分明的事情,不需扮中立。沒多少認真的新聞工作者,會把「中立」「平衡」,當作崇高理想或最高目標掛在口邊,「中立」「平衡」只是手段,探求真相、逼近真實,才是目標;試想想,若有人聲嘶力竭打着旗號上街呼喊「我要中立」、「堅持平衡」,那是多麼的滑稽。 但是,調查報道談何容易,從新聞管理角度而言,很多變數,不容易處理: 一,偵查報道的努力,可能會失敗,有記...

20170323-陶傑:為甚麼要讀林語堂?

陶傑:為甚麼要讀林語堂? 2017年3月23日 http://www.cup.com.hk/2017/03/23/lin-yutang/20150531122319_qlrfrb 20 年代最看得通中西文化的現代中國知識份子,有人說是胡適,有人說是林語堂。 胡適是安徽人、林語堂是福建人。兩人都精通英文,對英美的民主自由思想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但福建臨海面對南洋,對海洋的見識,畢竟比內陸的安徽強一線。 林語堂不像胡適,不向中國人硬銷西方的議會民主。林語堂走另一個方向,將中國文化的精華,用通俗的英文文筆向西方民間情懷推介。 林語堂高於胡適的一點,是胡適過於嚴肅,而林語堂則學通英國人的幽默。懂得幽默則自然隨和,語帶輕鬆,一切以快樂為本,不會來憂國憂民那一套,以開心欣賞、冷靜旁觀為專。 林語堂選擇了蘇東坡為中國文化精華的典範人物,向西方推介,此一眼光,經得時間考驗。 蘇東坡性格寬和,為人幽默精趣,政治則取態中庸,卻又以知識份子的身份不至於不關懷疾苦。1,000 年前,蘇東坡不但是中國最早的「自由知識份子」,即所謂 Liberal,而且在蘇東坡身上有邱吉爾的文采和情趣,有英國人的中庸和幽默。 蘇東坡是一個旅行家,他對政治的得失看得開,得罪王安石和宋神宗,其處境也一如邱吉爾,30 年代的所謂 “The Wilderness Years”,邱吉爾在自我放逐鄉間之時遊山玩水,以油畫寫生為樂,結識差利卓別靈,都有一份「博弘」(Magnanimity)的大器度,其情懷和眼界,也與流放嶺南和杭州與山水為樂、動物為友的蘇東坡相同。 林語堂深切認識中國人民族性的弊端,卻以半嘲諷、半憐憫的姿態輕鬆剖析。林語堂話中有話,意在言外,深得英文寫作 Understatements 和中國藝術留白之精妙。晚年時他第一個研究中文打字,遠在電腦發明之前,林語堂絕不拒絕西方科技,以理性融入人文情懷,更開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典範。 正因如此,林語堂受英國殖民地政府賞識,新加坡創辦南洋大學,請林語堂為創校校長。但林語堂在南洋維持士大夫和知識份子的地位,要求南洋大學的校長官邸有所優遇,與南洋華僑和拉黃包車捐獻建校的基層人士發生了一點磨擦。這一點似乎是中國知識精英的特性:功成名就,總想過一點權力精英的日子,最終或與大眾脫節,有如今日的歐盟官員。 21 世紀再讀林語堂,跨中西、...

20170324-學謙:Hike~南丫險岸,圓角探奇

學謙:Hike~南丫險岸,圓角探奇 23:03 24/3/2017 在遠足熱潮下,近年不少山頭就像被攻陷似的,總是人山人海,若想避開這些喧鬧的環境,靜靜享受郊外,就只剩下一些難度較高的冷門路線。之前走過深灣石河,今次就介紹在深灣石河對岸的圓角海岸,這段海岸充滿挑戰,沿途經常都需攀到崖頂避開高崖絕壁,對遠足者的體力及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雖然路途艱辛,但沿途怪石滿佈,崖壁的氣勢更是相當震撼,若有能力及經驗,圓角海岸絕對值得一遊。 再次來到索罟灣碼頭起步,同樣走上天后廟旁的山路到達陰菱坳,之後直走到達東澳村,這次要穿越村落,到達石排灣後,從石排灣的沙灘盡處步往岩岸,開始向圓角東岸綑邊。越過岸邊的岩石群後,便開始踏上石坡,經過短短的路程,就已經見到怪手石及鬼面岩。怪手石十分有趣,同行的都爭相走到岩石底下給怪手懷抱著,而鬼面岩就在背後的崖壁上,岩石侵蝕得像被強酸溶掉似的,眼睛位置更形成一個破洞,外貌十分詭異。不過,岩岸初段有著大量由水流帶來的垃圾,香港郊野不論是山上還是海岸,都變得像垃圾崗一樣,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欣賞怪石後,岩岸便開始險要起來,前方已有斷崖擋路,需要沿石坡往山脊上攀,由巨壁頂開始,便要一直在高處行走,到海灣前返回岸邊,但海灣過後,又有另一幅巨壁阻路,要再次攀到壁頂。東岸這一段海岸所花的氣力,幾乎是全日路程中最辛苦的,但不少險要位置都在高處避開了,即使身處險地,亦總算能全身而退。最後來到圓角盡處附近的岩岸,眼前已見到96號燈塔旁的小碼頭,雖然只有數步之遙,卻再次被崖壁阻擋,不能從岸邊綑遊而過,幸好所在地背後是山脊位置的最低處,此時便要走上脊頂的隱密小徑前往燈塔,到達96號燈塔,才算真正到達圓角的盡處。跟行山「Kill標」的行為一樣,不到達標高柱不算是到達山頂,綑邊亦是要見到燈塔,才算是真正到達目的地,這種看似無意義的行為,大概只有愛好遠足的同道中人,才會明白吧! 從燈塔原路返回山脊處,回程會從西岸綑回深灣,這裡堆砌著的巨岩很有石城的感覺,細心留意的話,岩石的形態比東岸更加有趣。先來一座巨鯨岩,再來一隻石兔,有趣的是,這些岩石都在適合的地方刻畫上一顆眼睛,像賦予岩石生命似的;石兔更加有一對大耳朵,十分生動。隨後的西岸路途,大部份都較東岸易走,但當中都有險位,其中一處稱為斷橋溝的險位,這個海溝除了飛躍而過之外別無他法,是一個十分考驗膽量的位置。...

20151210-風傳媒:「大法官應自我節制,但政治人物未必」桑思汀讚歐巴馬大膽改革

風傳媒:「大法官應自我節制,但政治人物未必」桑思汀讚歐巴馬大膽改革 傅莞淇 吳典蓉 李忠謙 2015年12月10日 19:38 風傳媒 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R.Sunstein)談起他最廣為人知的「司法最小主義」,細膩而謹慎的談吐讓人印象深刻。(陳明仁攝) 近年來,每當國內發生重大爭議,台灣社會往往將釋憲視為終極手段,但信奉「司法最小主義」(judicial minimalism)的重量級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Sunstein)卻主張大法官應自我節制,理由是司法做得少一點,就能留給民主更多空間,不過即使如此,他也不排斥大法官偶爾當一次英雄;而換到政治人物,「最小主義」則未必適用,桑思汀以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例指出,對於一個大膽採取進步作法的領導人來說,只要他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大主義」也不壞。 在美國法學界享有盛名、同時也是歐巴馬政府智囊的桑思汀於12月9日至12日來台訪問,除了在中央研究院與台灣大學等地舉行講座之外,他的中文版著作《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Conspiracy Theories and Other Dangerous Ideas)也在台出版。《風傳媒》在桑思汀來台的首日上午對他進行專訪,儘管訪談時間不長,但桑思汀細膩而謹慎的思考風格與談吐,依舊讓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20151209-人物專訪.美國學者凱斯.桑思汀 Cass R.Sunstein(陳明仁攝) 桑思汀遠道來台,歷經長途飛行卻依舊神采奕奕。(陳明仁攝) 雖然才剛抵達台灣沒有幾個小時,當桑思汀在約定時間走進福華飯店的小會議室時,依舊神采奕奕地與記者握手寒暄,絲毫看不出長途飛行的疲態。當記者詢問訪談內容是否方便錄音時,這位歐巴馬政府的前「管制沙皇」則是簡單俐落地回應:「Yes, thank you.」而且附帶問了一句:「XieXie means thank you? XieXie, I don't mind.」(「謝謝」是「thank you」的意思嗎?謝謝,我不介意。)現場稍嫌生澀的氣氛頓時輕鬆起來,在笑聲中開始了對桑思汀教授的專訪。 學而優則仕 曾入白宮輔佐歐巴馬 桑思汀是一位極為多產的法學教授,在長達3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出版了包括超過30本專書、200篇以上的期刊論文,主題包括言論自由、審...

20170323-風傳媒:桑思汀專訪:如果操作陰謀論的是國家……

風傳媒:桑思汀專訪:如果操作陰謀論的是國家…… 傅莞淇 吳典蓉 李忠謙 2015年12月10日 19:41 風傳媒 19:48 23/3/2017 重量級的美國法律學者凱斯.桑思汀(Cass R.Sunstein)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民主自由是化解陰謀論的最好良方。(陳明仁攝)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並不是第一位正視陰謀論的美國學者,美國知名的歷史學者霍夫斯達(Richard Hofstadter)早在1964年出版《美國政治中的偏執》(The Paranoid Style in American Politics)一書,探討美國根深蒂固、不信任當權者的陰謀論。事實上,不論是美國或是全世界各地,不論是民主或威權國家,陰謀論從未消失,我們該如何看待陰謀論,陰謀論一定有害嗎?或者,即使有害,陰謀論也該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是民主社會的必要之惡? 桑思汀同意,並不是所有的陰謀論都是有害的,例如,一到聖誕假期,小孩子被告知,神祕的聖誕老公公將送來禮物,這是父母善意的陰謀論,讓小孩以為聖誕老公公真實存在,這樣的陰謀論當然無害。 另外的一種陰謀論,則常見諸民主社會的討論,例如,即使有人誇張的相信,歐洲領導人同謀為惡,但這樣的討論是自由社會容許的;再如,美國2007、2008年遇到金融風暴,有人認為是金融界或小布希總統設計,這當然是錯的,但這些言論都是自由社會的一部分。 「陰謀論像色情行業 可能愈治愈糟」 桑思汀承認,陰謀論有時就像色情行業,或甚至是空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徹底消除,其實有可能會治療不得法,愈治愈糟糕(the cure worse than the disease)。處理陰謀論,言論自由仍是最高原則。 桑思汀形容,陰謀論像一扇窗戶,提供我們一個視窗來看人們如何形成他們的信念。有些人認為金融風暴是金融界的陰謀,有些人認為911是美國政府攻擊自己,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有趣的是,為何理性的人會相信這些事,桑思汀認為,假的事情常常是在人民交流時產生,人們受這些沒有根據的事影響。事實上,所有的社會面臨政治分歧,有些是民主社會的健康辯論,但有些則是憤怒情緒的反應,陰謀論可提供一個視角,來觀察這些現象。 反制陰謀論 就靠言論自由 然而,確實有些陰謀論是危險的,桑思汀特別關注的是,某...

20151029-沈旭暉:淺談李天命的國際關係觀

沈旭暉:淺談李天命的國際關係觀 2015年10月29日 本文章本來數周前已發給編輯,不過自我回收了,原因是不希望捲入無謂的本地政治。現在事情暫告一段落,不妨讓其重見天日。 從小到大,無論學術、政治或音樂方面,筆者欣賞的人雖很多,崇拜的人卻很少,李天命博士大概是其中一位,他的著作深深影響了中學時代的筆者,以及那一代人。他近日出山月旦世事,引來不少爭議,反映網絡時代與九十年代的根本差異,教人唏噓。作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人,不得不簡單談談李天命博士的國際關係觀。 從李博士的最新分享看來,他對國際政治的認知,屬典型的現實主義(Realism)思想,他說「政治對決決於實力」及「這個超過13億人口的大國,綜合國力世界排名第二。如果美中發生核戰,美國可以摧毀中國n(n>1)次,中國可以摧毀美國一次,結果同歸於盡。這個格局使得雙方無一膽敢發起核戰。在這樣的『小衝突有,大戰不敢有』的形勢中,美國不久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 另一方面,他的言論也屬典型的發展主義(Developmentalism),他稱:「從清朝後期到南京大屠殺到文革,是國人最悲慘屈辱的一段近代史。從開國初期跳到鄧以平民身份指導大方向兼定立大決策再到江、胡、尤其習……是近代以來國家最興旺的時期。」 世上是無一種主義能放諸四海皆準的,本人從來認為主義之爭沒對錯,觀點都能參考。問題是,把任何一個框架變成唯一思考框架,便很可能出現自身不為意的盲點。例如單就「中國綜合國力世界排名第二」(其實按不同定義有不同排名)及「中美雙方都不敢發動核戰」(即所謂「恐怖均勢」── Balance of Terror),是不會得出「美國不久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結論,否則蘇聯發展勢頭也一度很好,軍備更是遠遠強於今天的中國,蘇聯應該不會崩潰的。蘇聯為什麼崩潰?不少中國學者近年認為,關鍵並非「硬實力」不夠,而是失去話語權,失去意識形態的高地。他們看見中國走到目前國際地位,看見美國前對手們的先例,只會戰戰兢兢,不敢驕傲,驕傲只是做給老百姓看。 再說,什麼是「興旺」並無劃一定義,但很多數據是有客觀標準的,例如人均GDP、經濟發展數據等。這些方面,目前中國所得應為近代最高評分,假如官方數字無太多水分,便是客觀事實,即使是很多不喜歡中國政府的批評者也難以輕易否認。問題是,這是否等於「興旺」,卻是主觀判斷。例如根據部分經濟學者...

20170211-王迪詩:最女人——為何港女總是遲到

王迪詩:最女人——為何港女總是遲到 2017-02-11   當你聽到有些女人說「好快好快」,你最好預備等一個鐘頭。   我承認,這是我有史以來寫過最廢的文章,因為我在文章標題提出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何港女總是遲到─這是宇宙的奧秘,很遺憾大部份宇宙奧秘都跟女人有關。我今日純粹在這裏寫一通廢話來發洩,因為我確實已受夠那些老是遲到的港女! 轉彎轉了兩個鐘   就以我的舊同學E小姐為例,她最早到那次僅僅遲了個半鐘,我視為神蹟。後來我們若要五點鐘開始活動,就會約她三點,這樣她通常會在五點二十分左右到達。令人費解的是,究竟這些女人遲到那兩三個鐘頭在幹甚麼?像灰姑娘那樣被後母奴役因而逃不出來?為了監聽恐怖份子的通訊以保人類安全而行不開?然後就是遲到的理由,她們會歸咎於塞車、升降機故障、列車出軌、胃痛。也有人說:「我轉個彎就到了!」結果那個彎轉了兩粒鐘。   這樣的話,她們在遲到那兩三個鐘實際上做了甚麼?Hea。悠然打開衣櫃揀衫,望着天花板冥想,襯襯不同鞋子,慢慢貼上假眼睫毛,整整頭髮,遲兩三個鐘不算多。那為甚麼不提早啟動這個「無痛整容」程序?為甚麼非要等到約會時間到了才開始動手不可?各位觀眾,這就是宇宙的奧秘。到底是吉時未到?還是M到所以心情不好?我身為女人,卻完全無法理解這些女人。 以為世界圍着她轉   說到底,經常遲到是因為公主病,以為全世界圍着她轉,所有人都在為她服務,別人等候是天經地義,別人的時間沒有價值,然而她也同時在浪費自己的時間,那hea掉的兩三個鐘本來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啊。因此,當你看見這些女人很多年後在事業、愛情、品格等各方面全無進步,甚至倒退,也絕對不會感到意外。不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不會珍惜她。   常常在餐廳、車站看見一些男人哭喪着臉,頻頻望手錶、看手機,有時我花兩個多小時吃完整頓飯準備埋單,他等着的女人才悠然來到,男人還是敢怒而不敢言。為乜?我向他投以一個憐憫的眼神。拍拖,對某些人來說是一件教人摸不着頭腦的事,為乜要等,為乜沒有做錯也要被罵,為乜要做奴隸,為乜要忍受這一切。因為愛?哈。哈哈。 王迪詩

20170204-王迪詩:最女人——京都紀行

王迪詩:最女人——京都紀行 2017-02-04   Philip見我一日到黑忙個不停,就問:「Daisy,其實你點解咁努力賺錢?」我:「去日本囉。」「咁你點解要將工作排到密成咁呢?」我:「賺錢去食日本嘢囉。」「點解你凌晨三點仲要趕稿?」我:「去日本浸溫泉囉。」係,好港女,但我過年還是要去日本。 必到嵐山一遊   對上一次去日本是九月初,跟今次一樣也是飛到大阪再去京都。以往多次在大阪機場過移民局時都要排隊等候一段時間,今次快得多了,入境處增加了十幾個職員,操流利普通話,在正式過櫃台前先替旅客掃指紋和拍照。如今在機場、車站和百貨店都能聽到普通話廣播。其實也不只日本,現在去到世界各地,我總會有些時刻以為自己在內地。   我去京都,必住嵐山。很多人覺得不方便,我卻感覺自在。由京都搭阪急電鐵或JR到嵐山在半小時內,坐巴士要四十五分鐘,但我一路上都很enjoy,搭巴士很舒服呢。有時我不去京都,乾脆待在嵐山,這兒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喜歡去竹林散步,踏單車,看渡月橋。這裏有天龍寺等好幾間寺廟,白天店舖和餐廳開滿街道兩旁,有數之不盡的雪糕店,但這些店舖只做午市,一到晚上猶如死城,漆黑程度近乎伸手不見五指。當然還可以乘嵐山嵯峨野小火車,四季都有好風景,但現在小火車暫停服務進行維修,讀者若前往最好先上網查一下。 白川鄉要去兩次   香港人都是很受電視節目影響的,TVB介紹昇龍道之後,在白川鄉聽廣東話多過日文。十二月的時候還在社交網站facebook看見有人Post了跟Ben Sir的合照,在白川鄉碰見Ben Sir。話雖如此,白川鄉確是值得去的,一生之中能去兩次就完美了,第一次去看遍地白雪的童話世界,第二次去看眼目翠綠的世外桃源,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不過電視介紹的金澤近江町市場,我個人卻認為名不副實,試了很多檔,也試過市場內的餐廳。多種海鮮,生的熟的都試過了,沒有一樣好吃,價錢也並不便宜。倒是在火車站胡亂撞進了一間快餐店,點了港幣九十元十件的壽司,好味到流淚。   我一直覺得奇怪,為甚麼日本人好像不吃蔬菜?大部份日式餐也不包括特定份量的蔬菜,兩片酸瓜總不夠吧。在京都,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到JR Kyoto station的伊勢丹,那兒的地庫有多種沙律發售,全都非常美味。我常常邊吃邊發夢,如果我家附近開一間伊勢丹,地庫售賣這...

20170121-王迪詩:最女人——蛇王的藝術

王迪詩:最女人——蛇王的藝術 2017-01-21   那天在中環吃完午飯,在Landmark門口碰見舊老闆,姑且在這裏稱他「Gordon」,他堅持用車送我。一看,那是一部新落地的名貴房車,按劇本我應該說:「嘩!老細你部新車好靚啊!真係你呢種氣質先襯得起呢部車!」但我早已不是他的下屬,擦他的鞋對我毫無好處。 做司機就是要等   我謝過他就上了車,很快就開始後悔。Gordon由上車到下車那十分鐘的路程,沒有一刻停止責罵司機。「你點解轉右?那邊好多燈位!」「喂,爬佢頭啦,你識唔識揸車?」我好想叫他閉嘴,煩到頭都爆,那大叔被他罵得十分沮喪,怪可憐的。但Gordon畢竟是長輩,再說那是他聘請的員工,我當然不便開口。   下車之後,他向我抱怨:「大拿拿萬幾蚊月薪請個司機回來由朝坐到晚,每日只是短短幾程車,大部份時間都是坐着等,佢等我時就睇報紙、食下午茶,最叻蛇王!你話,佢做我司機係咪執到?」我想說,「等」正是司機工作的一部份。出糧給他,就是買他隨時stand-by等你。如果的士真的可以代替私人司機,那為何他不老早炒掉司機改搭的士?等的時候不看報紙,難道應該罰企直到「主人」出來? 大家都要識做   在我自己認識的人當中,愈有錢的人往往愈計較,付出一蚊就要得到十蚊回報。好像Gordon的司機月薪一萬多,單是受氣就值九千。莫說等候的時間看報紙不算「蛇王」,就算真的蛇王,做老闆的有時也得適度「隻眼開隻眼閉」,做人何必去得太盡?看表現最實際,只要員工把工作做好,偶爾「蛇」一下就由得他吧。問心,老細放假那幾天,你食lunch食到幾點?我以前在一間公司打工,眼見老細放假,員工就會好忙,又要上網補看昨晚錯過了的劇集,又要看facebook,有人還要急着完成秘撈的工作,很多人忙到五點才收工。所以當你去了旅行,你應該也能諒解家裏外傭的心情。   但老闆懂得「隻眼開隻眼閉」的同時,員工也要識做。蛇王是一種藝術,不能越界。甚麼叫做「越界」?我一位朋友的外傭趁她全家出門旅遊,帶了一班鄉里回家玩cosplay,還在派對上拍了大堆照片放在facebook,cosplay「模特」還在主人房的睡牀和浴缸擺甫士,如此明目張膽,就叫「越界」。人與人相處,無他,留幾分薄面給對方,好來好去。不珍惜我給予的情面,fine,我們的關係也就到此為止。Delete這種人,我的人生會更美滿。...

20170114-王迪詩:最女人——女追男太cheap?

王迪詩:最女人——女追男太cheap? 2017-01-14   有天突然收到這個訊息:「有沒有男人可以介紹給我?我三十歲了,好想結婚呀!如有男人介紹請立即與我聯絡!」當這是妓院?還是繼「入境處」來電之後的新騙案? 過於急進嚇跑男人   後來我跟朋友們吃飯時聊起這事,才知原來大家都收到同一個訊息。「那不是騙案,是Irene發來的呀。」席間一位朋友說。我想了很久誰是Irene,終於想起我上次再上次打工那間公司的一位女同事,當時並不熟絡,後來更完全沒有聯絡,她竟然翻出電話簿裏所有人,我不是開玩笑,的確是所-有-人,由秘書、茶水阿姐到CEO,她都發了這個訊息。大家都覺得好詭異。   常有讀者問我女生應否採取主動,女追男是否好cheap,是否即使追到男方也會覺得這女生不矜貴而不會珍惜。我認為女生可以採取主動,但「主動」不是叫你做恐怖份子,拿着機關槍,身繫手榴彈,大喊一聲「殺呀!」衝進去見男人就飛撲擒獲。我真的見過有女生第一次見就兜口兜面問對方:「你有女朋友嗎?你想不想結婚?打算生多少個孩子?」有更多港女第一次見就問「你有無樓」,但我今天不討論那種沒出息的女人,讓我們集中談那些真心誠意想找男朋友、只是用錯方法的女生。人與人相處有所謂etiquette,即基本禮節,比如尊重,第一次見面,三唔識七就查家宅,明顯帶着「目的」和「企圖」去交朋友只會令對方反感吧,即使這「企圖」不一定是貪對方有車有樓,而是誠心想找一個背景相近、合得來的伴侶,這種過於急進的攻勢還是會把男人嚇跑。 明白便別浪費時間   當然,光是守株待兔,歲月也許就這樣一天天流逝,最後只能孤獨終老了,想到這裏不如豁出去,給全人類發個訊息博一鋪,面子實在顧不得那麼多了。試想,假如有男士對她感興趣,得知她向全宇宙徵友之後還敢約會她嗎?   女生遇上心儀對象該怎麼辦?我贊成行動,但不要抱着期望,因為一有期望就會用力拼,太用力往往適得其反。找個藉口邀約他喝杯咖啡,要是此後他就沒再找你,或更常見的是說會找你卻沒有,那就太明顯了吧,他對你根本不感興趣啊,那就別再浪費時間在此人身上了。Keep住靚,抬起頭做人,待遇見下一個合適的人,再行動。 王迪詩

20170107-王迪詩:最女人——去港女化

王迪詩:最女人——去港女化 2017-01-07   聖誕期間忙着籌備新書沒時間看電影。如今戲癮又起了,看見Collateral Beauty(《最美麗的安排》)預告片,二話不說買了戲票,故事講述男主角在女兒病逝後對人生絕望,寫信給愛、時間和死亡控訴,同事們偷偷找來演員假扮愛、時間和死亡跟他「真人對話」,企圖解開他的心結,構思本來很有趣啊,可惜對白都是老生常談,無甚驚喜。至於Passengers(《太空潛航者》),入場純粹因為喜歡Jennifer Lawrence(有誰不喜歡她?),電影則一般。只有一部電影讓我深深震撼,那就是Land of Mine (《十個拆彈的少年》)。 德國少年冒死相救   改編自真人真事: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丹麥像許多國家一樣被德國害到雞毛鴨血,如今德國輸了,還不有仇報仇?但卻是報在一班德國細路身上。丹麥迫令一班只受過簡單訓練的德國少年拆地雷,這跟送死無異。電影中十四個少年的小隊,最終死剩四人。歷史上有千多名德國戰俘在丹麥負責拆掉數以十萬計的地雷,大部份是十幾歲的孩子,一半人炸死或重傷。丹麥人覺得這些孩子抵死,那是德國人自己埋下的地雷。少年因為太餓而偷飼料吃,卻不知那是老鼠糞,結果嚴重嘔吐幾乎喪命,丹麥女人卻笑了,因為終於折磨了德國人。但當她的女兒跑到地雷陣玩耍,卻是這些吃糞的德國少年冒死救了她啊。   我從戲院出來時久久不能釋懷,卻聽見其他女觀眾大呼「好悶」、「由頭瞓到尾」,這麼出色的電影居然換來這種反應,實在讓我看儍了眼。 慈善演講了解人生   也在這裏跟各位讀者分享一則消息:繼早前為兒童癌病基金籌款,我將於一月十五日(星期日)在城市大學舉辦慈善演講,捐款一百元以上的讀者可獲贈門票一張,先到先得,捐款百分百贈予香港世界宣明會,報名方法在此:www.facebook.com/daisywonghk。唔好以為講題係「改變我的十本書」就會好悶喎!其實我是藉看書來講戀愛、工作、迷失、成長、我點解貪錢、點解別人受苦又關我事、做人到底為乜……看書本來就是為着了解人生嘛。例如金庸小說讓我明白偏執是最糟的缺點,楊過擺明不會喜歡郭襄,可她偏要等,就如在巴士站等飛機,等到死那天也是不會等到的。也會談村上春樹、英國文壇小鮮肉的絕命英倫詩、寫下經典名著《簡愛》、《呼嘯山莊》的勃朗特(Bront) 三姊妹活不過三十九歲的「家族...

20161004-陶傑:「聰明」不是「智慧」

陶傑:「聰明」不是「智慧」 政經趨勢, DAVID HALBERSTAM, 奧巴馬, 智慧, 李嘉誠, 聰明 2016年10月4日 http://www.cup.com.hk/2016/10/04/intelligence-and-wisdom/ 圖片來源:路透社 「聰明」(Intelligence)和「智慧」(Wisdom)有何區別? 例如為甚麼我們會說:這個人有「政治智慧」,而不是這個人在政治上很聰明? 為甚麼只有「小聰明」,襯托「大智慧」,而不是相反? 美國名記者兼歷史學家夏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對此定義精警。他評論甘迺迪的年輕智囊團聰明而缺乏智慧,因為聰明是對「抽象理念的快速領悟、言詞鋒芒流利」( The abstract quickness and verbal facility), 而智慧,則是「艱辛累積的痛苦經驗的結晶」( The product of hard-won, often bitter experience)。 換言之,聰明是充滿動感的現在進行式 (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而智慧,是一切靜下來之後的「現在完成式」( Present Perfect Tense)。 智慧是 Perfect 的,從來不須表演,而聰明,畢竟要不斷做騷一樣表現出來。所以凡間俗世,比較能欣賞高姿態的聰明人,但往往忽略低調的智者。 而且聰明在年輕時表現出來,但智慧,一定要等到成熟和年老。譬如,人人都說鋼琴家郎朗很聰明,但沒有人說郎朗智慧。東野圭吾聰明,松本清張智慧。拍「奪寶奇兵」和 ET 的史匹堡聰明,但莎士比亞、黑澤明智慧。 或者也可以說:李嘉誠在投資決策時幾十年都聰明,但是四年前當「選委」收到中國臨時改變指令,仍對記者公開表示堅持投唐而不投梁,那十秒鐘,就是基本的智慧。 今日西方許多聰明的政治領袖:奧巴馬、金馬倫、貝理雅,全部年少有為, 40 多歲上位至巔峰,然後退位,如前財相歐思邦,去美國演講一場,收費起點七萬五千英鎊。 但 20 年來的世界,變得如何?夏伯斯坦說:「一百年來,幾許一時公認能力最出眾的,加入了政府,到頭來卻令我震驚,他們製造了自英國內戰以來最慘烈的悲劇。」(Men who were said to be the ablest to serve in...

20170319-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有線媽媽林夫人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有線媽媽林夫人 2017年3月19日 (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去年10月中一個晚上,有線新聞部運作如常,海洋公園傳來消息,38歲的大熊貓佳佳病逝。負責這宗新聞的記者打了一通電話,不到一分鐘,佳佳生前片段便迅速送到剪片師手上。如此利落的流程,有賴整理資料片段後勤人員的功架。這名記者說:「10年前我已到海洋公園拍攝大熊貓,你問我,我也認不出哪隻是安安、哪隻是佳佳,廿四小時新聞沒可能停下來考究,要快而準,不能有錯,是靠長年累月精心記錄逐格畫面的成果。 」 今日新聞資料庫井井有條,資料充足,全賴一位幕後功臣。有線新聞部上上下下都知道「林夫人」,她在開台不久已加盟,服務了17年,至4年前退休。其上司趙應春形容,林夫人是「新聞部寶貴的資產」。 這位「畸寶之寶」(有線人愛用「畸寶」暱稱自己公司,取其英語Cable諧音)有如記者心中的定海神針。當新聞人扯高嗓子粗口橫飛,她像一名小學校長,正氣而嚴肅。當新聞人狂躁冗奮,她像母親般溫婉,把情緒過盛的新聞部冷靜下來。林夫人不止像母親般安撫大家,她那「靠得住」的資料室,令記者在外衝鋒陷陣而無後顧之憂,因為記者們知道,辛苦拍攝的寶貴片段,她會珍而重之保存,某天記者急call,她就能從千萬格影像裏,將一段10年前某領導人的一個揮手身影,以九秒九召喚出來。當別人小看新聞資料庫這個「後援」職位,林夫人用百分之二百的熱誠去經營:「我退休之後,才知道好多記者唔捨得我,哈哈,可能我知道怎樣去『湊記者』。」對,她不是以「打份工」心態去上班,她把記者照顧得像孩子一樣無微不至。 筆者曾於有線新聞部做記者,也是林夫人湊大過的「女兒」,那時後輩多喚她為「林太」。今次再相遇,林太打扮仍像當年,一派辦公室儷人的造型:領口有珠片的絲質恤衫,深色外套配西褲,平底皮鞋,齊肩髮型,化了淡妝,緩慢的語調裏夾雜着殖民地風英語。她愛用「Patten」形容前港督彭定康,「Kai-Tak」來稱呼舊機場。這些英文字,是電視新聞界的日常術語,看到她,像看到新聞採訪的good old days。 慢係會死 快而不準亦無用 記者多是衝動派,豪邁爽快急性子;林太剛相反,滋油淡定,如同淑女般高貴優雅,做事有條不紊。為了這個訪問,她帶來一疊電腦打印筆記,把她入行到退休的大事年表詳列出來。訪問後,她不斷以短訊送上資料,邀約她訪問也毋須花唇舌。「...

20170322-劉天賜:迄HEA

劉天賜:迄HEA 23:20 22/3/2017 這個字原來有得寫。可能不夠十年間的詞彙也,只在香港或澳門(廣州)風行。最近,因曾俊華參選特首,引來閒語,說他從事公務多年都『迄做』。即說他並非認真地工作,或者悠悠閒閒不上心做。曾君反駁道,做了這麼久高職公務員而可能『迄做』者,其人功力可謂『奇』矣! 今天,很多家長都慨嘆:子女自少好食好住,中產之家,子女都有外佣照顧,以至長長大後,不懂自己結鞋帶,好些十歲小孩子還要外佣幫洗澡,古代太子亦不致如此。家長們,反而對其能進入他們心儀的『名牌小學』出盡八寶,扭盡六壬。務使面試之老師感覺良好。如一早已帶孩子世界遊歷,考了初級音樂或芭蕾舞試,也懂多國初級語言,細細個已教了大人的社交禮儀,如紳士淑女般心態。這一切一切本來出於父母愛子女之心,希望在此『唯利是圖,拜金掛帥』的社會出人頭地機會,『贏在起跑線』,一路扶遙直上,至到大畢業,有個『打不爛的飯碗』,一生永無憂! 然而,天下間偏偏有利便有弊。盡管孩子被迫格入這個『學習模式』,也迫住過如此『生活模式』,最後,到了完結學習階段後,(大學畢業碩士博士畢業)或一早已從內心不經意,不由自主地生出『迄』心了。此心態出於一種『反抗』,大好無憂無慮,理應歡歡樂樂的童年,被所謂『怪獸家長』迫到每天憂心默書、測驗、考試。更受到他們威迫利誘,恐嚇,賞勵兼施的趨策。最壞的是:扭曲了人生價值,一切快樂源頭都是:以金錢物質換取過來的。 也有人不同意。子女不迫,不施壓則惰性便生。所謂『施壓』過猶不及都不好。 壓力產生反壓力。有些直接反抗,反叛的,也有些是間接的、消極的。『迄』的表現,便是間接反抗的一種種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發動越戰徵兵,很多年輕人被送上無謂的戰場,國內年輕人怎反抗?吸食大麻,興起頹廢的希疲士生活,這就是那一代的『社會行動語言』,正正老實地告地告訴社會,他們心中的話。(佔中也是某部份年輕人,告訴社會的行動語言。)『迄』(Hea),是某些年輕人的社會行為語言,他們對某些工商業、金融業大都會中價值作出了回響。壓力要求加速『贏在起跑線』嘛,我們便減速甚至停步,不跑! 晉朝出現『竹林七賢』,他們『迄』生活,乃針對於士人必科舉而後出仕,亦有其因。 然則,我們下一就此以消極『迄』的生活態度(抗議)發展下去,頹廢一生嗎?積極的人生態度並不同意。施『壓力』的一代,知道人生該有目標...

20170321-安裕:北韓是戰是和待習特會

安裕:北韓是戰是和待習特會 23:11 21/3/2017 安裕札記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一口氣訪問日本、南韓和中國,議題只有一個:北韓。短時間訪問、小範圍內容,這種訪問形式以前見過:1991年波斯灣戰爭前夕,美國國務卿貝克頻密出訪,拉攏各國組建聯盟。美國那時因六四事件制裁北京,但為了中國不會在聯合國投否決票,美方專門約晤到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會的中國外長錢其琛。那一次,北京大霧,錢其琛的班機延誤多個小時,貝克帶着大隊人員在錢其琛下榻的酒店等到深夜,我們一批駐美記者也在等,印象極為深刻。最後中國投了棄權票,美國為首的聯軍師出有名。 蒂勒森一周內遍訪3國,官方的說法是「交換意見」,可是蒂勒森訪問南韓時放了狠話,說對北韓的忍耐已到極限,不排除必要時對北壤採取行動。這些話,放在北韓近期動作頻密的時空,必須予以重視。當然,說了這些話,不等於立即就要攻打北韓,但至少可以給北韓一個警告,也為日本及南韓兩個盟友「打底」。 美國要對北韓採取行動,事前除了向日、韓透露風向,也要對區內大國中國通聲氣,以免一旦美軍出動,引起中國誤會,那就大件事了。另一個要通報的是俄羅斯,若然美國高級官員近期閃電訪俄,應該就是為了北韓。 回到中國這邊,美國傳媒盛傳4月初習近平訪美,可能到佛羅里達州會晤特朗普,若此行屬實,眾多議題之中,美國對北韓的底牌就會翻出來。特朗普下令出兵並不為奇,他上台後一直無法打出新天,日日罵傳媒、傳媒日日罵他;他具體政事做得不多,要找機會「揚刀立威」或「揚名立萬」,否則上台百日無建樹,便會極為不堪。 北韓未來是戰是和,極可能是在習近平特朗普會晤之後有個大概。中美合作以談判解危機當然最好;若要兵戎相見,定下限期,事先知會並無不可。1979年中國攻打越南前,鄧小平訪美,向美國總統卡特透露風聲,鄧小平並對美國傳媒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嘍!」有這一段歷史,所以習特會全球矚目,不單在於中美關係,而在於東北亞會否重見硝煙。 安裕

20170320-鄺俊宇:愛一個人是包容

鄺俊宇:愛一個人是包容 2017-03-20 兩個人相處總會有磨擦,這是愛一個人必經的過程,從前或許你不懂,但隨著你長大的時候,你自然要學習怎包容,包容他壞情緒時的脾氣、包容他偶爾沒認真看待你感受。 為什麼你會願意包容他?是因為你愛他,也渴望他同樣地愛你,有時候就算他做錯,你都會有不同的藉口平復自己的情緒,以免因一時之氣而傷了彼此的關係。若他感受到你的包容而感抱歉,這當然很好,因為你的氣沒有白受,只不過若他一直沒為意,他的粗心就在消磨這愛情的養份。 包容一個人不是必然,被包容也不是一種必然,我們必須要感受包容的存在。若他自知有些缺點總是改不掉,但你每次都微笑著包容他,是代表你真的很疼他,用一種慢的方式來取代即時痛罵他,痛罵當然痛快,但大多問題不是罵就能改變,相反若有一天,他察覺你一直願意為他忍,他或許會感到抱歉,因而會下定決心改掉某些不好的地方。 他會知道嗎?有不少人一直在等待這一刻,等待那一個人終於下定決心去改變,最後是否能改變?不重要,最重要是他有這一顆心,願意去為對方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你看在眼內會感動,其實他改與不改,你都會是如此的愛他,都一起了那麼久,你又怎會不懂他?只是當他下定決心為你做一點改變的時候,不管改變是多大或多瑣碎,這都是令人感動的畫面。 你也自知你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為了與他走更的路,你願意為他改善,這過程需要點時間,但願他也會學習包容你,包容從來是雙方的,也不應該無止境的,為了更好去愛一個人,我們既要練習包容人,也練習不需要對方太多的包容。 這是愛一個人必經的過程。 鄺俊宇

20170321-林兆彬:《美女與野獸》向自己致敬

林兆彬:《美女與野獸》向自己致敬 2017/3/21 — 18:58 《美女與野獸》宣傳照 1991年的迪士尼動畫長片《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成為了第一齣獲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動畫片,同時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兩項大獎,成為了迪士尼公主電影的經典之作。26年之後,真人版電影《美女與野獸》於全球上映,如果要簡單評論這齣電影的話,我會用「神還原」三個字去形容。 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講述一位傲慢的王子被女巫施下了魔咒,王子瞬間變成了野獸(Dan Stevens飾演)。如果想解開魔咒,他就必須在最後一瓣玫瑰掉落之前找到真愛。勇敢又好學的少女Belle(Emma Watson飾演)為了拯救父親而留在城堡內,同時間,野獸漸漸被善良的Belle所打動…… 今次真人版電影的傳媒焦點竟然落在同性戀角色LeFou(反派角色Gaston的手下)身上,但假如你有看過電影的話,相信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同性戀」情節實在極不明顯,只是一些被傳媒誇大了的曖昧情節。如果導演Bill Condon沒有公開透露這一點的話,觀眾其實也未必知道LeFou是同性戀者。 整體來說,不論在劇情、角色造型、服飾、場景、對白、歌曲和舞蹈方面,真人版《美女與野獸》都成功保留了1991年動畫版的神髓,向經典致敬,筆者將它形容為「神還原」也絕不誇張。特別是戲中那些華麗的場景、服飾和3D電腦動畫,都讓觀眾目不暇給。對筆者來說,滿足度甚至比《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更高。 演員方面,女主角Emma Watson演出用力,歌舞表現不錯,但筆者對她的印象並不深刻。反而,多個家具角色以及Ewan McGregor與Ian McKellen的演出,都讓我感到十分驚喜。 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為迪士尼公主動畫真人化打下了一支強心針,相信類似的電影在未來將會陸續有來,實在讓人期待。 林兆彬 時事評論員、影評人、註冊社工、業餘時事漫畫工作者、前學聯副秘書長、二次創作愛好者。夢想是希望能夠讓世界變得美好。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rochi.ben.lam

20170315-程思傳:《烈女本色》她的(顛覆/權力/慾望)遊戲

程思傳:《烈女本色》她的(顛覆/權力/慾望)遊戲 2017年3月15日 http://wp.me/p8iPwg-gYa (評台編按:內文有劇透) 《烈女本色》(Elle)的題材偏鋒,未談電影以前,單看電影的製作過程就略知一二──導演Paul Verhoeven提到,這本來一個發生在美國的故事;然而,不論是美國的投資者,抑或女演員,對這齣電影都顯得沒有興趣。直至,雨蓓(Isabelle Huppert)讀到劇本,接下這齣作品,美國故事自然變成法國故事。 電影的偏鋒,不在於畫面,而是在於整個意識形態──甫開場,神秘男子闖進Michèle的家裡,她反抗失敗,臉被打傷,也被侵犯。事後,滿地碎片,她養的貓站在後面看著主人,構成一幅奇怪的畫面;更奇怪的是,Michèle一反平日受害者的角色定型,沒有痛苦,沒有哭泣,沒有自卑;洗澡以後,彷彿一切照舊── 她是遊戲公司高層。事後回到公司,她跟同事討論遊戲的設計,強調當中性高潮的力度,也沒有拒絕情夫交歡的邀請,對性絲毫沒有半點的抗拒;與她前夫Richard(Charles Berling)、老朋友分享這事的時候,冷靜得似是另一個人的經歷,與其他人的反應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 她不是不恐懼,這一點見於她的準備。被侵犯以後,她依舊收到神秘人的短訊,連番挑釁──她心底知道,他隨時再出現。於是,她提升警覺(攻擊泊在她門外的陌生車輛),也做足準備(買了防狼用具)。只是這一點沒有被強調,而她的恐懼也不代表什麼,不是怯懦的求饒,而是拿著武器,準備報復的那一種。漸漸連繫上她小時候的經歷,那一次案發以後,她被拍得目無表情裸身站在門外,同樣的冷靜。 神秘男子的身份沒有隱藏多久。在另一次的施襲時,Michèle揭穿了他的真面目,而這次揭發則進入另一層的討論。若然事發後Michèle的反應有違常態,神秘男子的身份被揭以後,發展更是超乎了一直以來的想像。施襲者/受害者在權力上不平等,施襲者強,受害者弱,因為這是一種受害者不能控制,也是被動的狀態──不願意,但無法反抗。《烈女本色》的顛覆在於Michèle把受害者與施襲者的強弱關係推倒,她在這件事上佔有一個位置,而不是完全被人控制。所以,當他事敗之後,她會若無其事地向他求救,與他飲酒食飯,甚至再發生一次看似強弱懸殊的關係,他們處於一個無法讓人理解的狀態之中。 而這種不尋常的關係不只...

20170320-呂秋遠:張紅橋的愛情故事

呂秋遠:張紅橋的愛情故事 2017/3/20 — 13:45 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personal/%E5%BC%B5%E7%B4%85%E6%A9%8B%E7%9A%84%E6%84%9B%E6%83%85%E6%95%85%E4%BA%8B/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中國的詩詞史,大抵是男人的天下,比較有名氣的女詞人,大概都知道是李清照。不過在明朝初年,也就是七百年前,有另一個很厲害的女孩,名字叫做張秀芬,她的詩詞竟然也流傳到現在。張秀芬,比較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其實是張紅橋,因為她家就在紅橋旁邊,索性稱自己叫做紅橋。還好她家不住在愛河邊,不然不就要稱自己叫做張愛河?這倒也符合她的一生就是了。 她的一生,就是愛情「而已」。 張紅橋從小父母雙亡,就跟阿姨住在一起。兩個女人,一大一小,無以維生,只能以自己的才藝,招攬當地的名人雅士來喝茶聚會,有點類似現在的文藝咖啡店之類的。張紅橋「據說」才貌出眾,在福建這個地方逐漸小有名氣,也引起許多土豪哥、文青弟的青睞,紛紛向阿姨表示,願意把紅橋妹帶回家。然而,阿姨非常堅持必須要紅橋妹點頭,而紅橋妹開出的條件是,必須要以詩文得勝負。別人是比武招親,她是以文會友。 這件事情傳遍了閩中,當年有好幾個青年才俊,號稱閩中十才子,就是十個很帥又會寫詩詞的文青,紛紛向這個女孩發動攻勢,經常寫詩對她表示情意。但張紅橋始終沒有興趣,不是嫌棄人家太過直白,就是認為沒有誠意。直到號稱「閩北風流才子」的王偁出現,事情有了變化。 王偁這個人,文才當然不錯,但是更有謀略。他先在紅橋妹家隔壁租了房子,而且他租樓上,紅橋的房間在對面樓下,所以每天都可以看到紅橋午睡的可愛模樣。他這個癡漢,竟然寫了這首詩,託人送給紅橋: 「象牙筠簟碧紗籠,綽約佳人睡正濃;半抹曉煙籠芍藥,一泓秋水浸芙蓉。神游蓬島三千界,夢繞巫山十二峰;誰把碁聲忽惊覺,起來香汗濕酥胸。」 這首詩,大概有性騷擾的等級,當然被紅橋丟入垃圾桶裡。就在王偁無計可施,自以為風流,卻被當作色情狂的同時。第一才子出現了,王偁的好朋友林鴻來拜訪他,無意間看見紅橋妹,又驚為天人,也寫了一首詩給她: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花如水點銀屏;含情欲訴心中事,羞見牽牛織女星。」 跟前一首比較,等級差距實在太大,紅橋妹看完以後,就回了這一首...

20170321-曾俊華:願天佑我城!

曾俊華:願天佑我城! 2017/3/21 — 17:34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9B%BE%E4%BF%8A%E8%8F%AF-%E9%A1%98%E5%A4%A9%E4%BD%91%E6%88%91%E5%9F%8E/

20170320-素黑:求婚的男人

素黑:求婚的男人 21:41 20/3/2017 二十多歲的客人告訴我,她遇上一個年紀比她大差不多十年的男人,在一起後很快便要求結婚,說很愛她,可是她覺得彼此還未夠深入了解,自己還年輕,可以再多等幾年,可男人很快便等不了,看穿了她沒有馬上結婚之意,迅即找到新歡,連分手也沒說便在一個月後擺酒結婚了。 另一個男朋友也差不多,因為家人催婚,同樣是聽到她不想馬上結婚後,一個月內找到新女友,三個月後奉子成婚。她說:「原來不過是找個人馬上結婚,對方是誰並不很重要,那些海誓山盟不過是台詞,同樣一番話跟另一個女人說了,對方答應了事情就解決了,真有點噁心。幸好當初對他並非很認真。」 不是女人才很想結婚的,有些男人因為到了某個年齡,被需要找個伴侶結婚安定下來;也有因為前任妻子留下幼兒需要找個女人照顧;更有因為算過命,在某個年齡前必須找個女人結婚,才能保住財運,非常功利。 他們都喜歡找較年輕女伴,在追求期間對她們特別體貼和溫柔,因目的很清晰:希望盡快鎖定為婚姻對象,短期內完成結婚程序。對,拍拖擇偶是個程序,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甚麼是愛。跟女伴承諾很多,可他們其實早已有後備人選,在最快時間鎖定能閃婚的第二號伴侶,令剛分手不久的女友感到很受傷。當然婚後他已失去討好老婆的需要和興致,回復冷漠真面目。 求婚的男人可不是你想像中浪漫 素黑

20170315-斯洋:日本為什麼往南中國海派遣最大戰艦?

斯洋:日本為什麼往南中國海派遣最大戰艦? 2017年3月15日 http://www.voacantonese.com/a/japan-warship-20170314/3766625.html 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日本將派遣最大戰艦赴南中國海進行三個月巡航,這將是日本自二戰以來在這個區域最大型的海上兵力展示。有專家認為,日本此舉算是比較“大膽的”舉動,之所以這樣做,其實還是在擔心美國總統川普對亞洲的承諾。通過此舉,日本希望向川普政府表達,日本願意在軍事上多承擔一點,並以此鼓勵美國繼續留在亞洲。 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報導說,日本計劃派出日本最大軍艦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從5月開始在南中國海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巡航。對日本派軍艦巡視南中國海的舉動,中國外交部已經表示,正在等待日本官方給個說法。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中型軍艦都被稱為“護衛艦”,其中一些軍艦的英語名稱為destroyer,也就是“驅逐艦”。“出雲”號也稱為“直升機驅逐艦”,還被人們叫做“直升機航母”甚至“準航母”。這艘軍艦2015年服役,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現有兩艘同級艦中的第一艘。 “出雲”號艦長248米, 滿載排水量兩萬七千噸,超過一些國家的輕型航母。“出雲”號配備七架反潛作戰直升機和兩架搜救直升機,甲板和機庫最多可運載28架直升機。 “出雲”號巡洋南中國海三個月期間,將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停留。 路透社的報導還援引熟知這項計劃的消息人士的話說,派出“出雲”號直升機航母執行延長的任務,目的是要測試它的能力。他還說,“出雲號”將在南中國海與美國海軍一同進行訓練。不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發言人未予置評。 日本此舉展示日本願意擔負更多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肖夫( James Schoff)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日本希望通過此舉展示,日本不會從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地區完全退出。日本繼續在那個地區存在,但是又不是那麼咄咄逼人。 他說:“日本此舉雖然有些大膽,但是至少可以證明,日本是有堅持的,在共同的利益問題上,日本願意做出更多貢獻,也願意擔負責任。” 他說,這其實不是“出雲”號首次在南中國海地區出沒。這次的不同在於它比較高調,延續時間較長。 《悉尼先驅晨報》援引澳大利亞專家的話說,日本派出直升機航母到有爭議的海域,體現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