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蔡子強:信仰,就是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寫在特首選舉投票前
蔡子強:信仰,就是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寫在特首選舉投票前
22:58 23/3/2017
【明報文章】「為何在無盡的苦難,以及人們反覆的禱告下,上帝仍一直沉默?」這是無數人心裏有過的疑問,以至吶喊。
近日有一部由大師馬田史高西斯所導演的電影上畫,片名叫《沉默》。片中探討一個十分莊嚴的問題,那就是信仰的意義。
為何上帝總是一直沉默?
這部電影緣起於1988年,當時他的另一部作品《基督最後的誘惑》上映,他收到大主教保羅摩亞(Paul Moore)所贈予的一本書,那就是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歷史著作《沉默》。這位大師看過這本書後,感到十分震撼,因為書中所探討有關信仰的深層問題,其實不就都是他所時常面對的嗎?於是便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磨劍28年之後,終於拍成這部心血結晶,他如此形容這部作品:
「《沉默》是關於一個人從痛苦中明白到神的愛比他所知的更神秘,祂為人留下的道路比我們所知的更多,而祂一直都在……即使祂沉默。」
故事講述,17世紀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嚴禁國民信奉從西洋東渡的天主教,違者會慘遭酷刑。在葡萄牙的耶穌會,傳回來了消息,說一位派往日本傳教、向來虔誠的神父費雷拉(Ferreira),被捉拿並向強權屈服,背棄了教會,讓教會震驚和蒙羞。他的兩名弟子——洛迪格斯(Rodrigues)和加路比(Garupe)——對此難以置信,為了還老師一個清白,兩人苦苦懇求許可,讓他們可以親赴日本查明真相。在尋訪恩師與傳教的過程中,兩位神父遭遇日本官兵追捕和殘酷打壓,甚至牽連當地信徒,兩人的信仰因而受到極大考驗。
當時的德川幕府以十分殘暴的方法來對待傳教士和教徒。當他們被官兵捕獲後,一是要他們「踏繪」,那就是踐踏繪有耶穌基督或聖母瑪利亞的圖像,或索性叫他們向十字架吐口水,以通過瀆神的方式來迫使他們棄教,否則的話,就會遭受酷刑。
難道大家只是向一片虛空禱告?
酷刑之一,是在潮退時,於海邊豎起木架,將受刑者綁在木架上。當潮漲時,你便得飽受海浪冲擊,直至幾天後筋疲力盡而死。
至於另一種更殘忍的酷刑,則叫「穴吊」。受刑者被五花大綁,並倒吊進一個幾乎與身體等寬的狹窄地洞中,穴底堆積着排泄物,一片惡臭。為了不讓受刑者因腦溢血而馬上死亡,會在他耳後開個小洞,讓倒流的血液慢慢流出,這會讓其痛苦大大延長,甚至要掙扎好幾天才會死去,過程中他會意識混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時官兵會告訴傳教士和教徒,只要棄教就可被解開和釋放,否則就只有這樣折磨至死。
逃亡時的風餐露宿、被囚時的暗無天日,兩位神父都可以毅然忍受過去;但最讓他們痛苦,卻是目睹被自己牽連的當地信徒,為了堅持信仰,而慘遭這些酷刑對待。這些信徒很多都是出身寒微的村民,但卻擁有高尚的情操,不惜以身殉教。
看到信徒慘受酷刑折磨,神父心如刀割,不禁在心裏反覆詰問:
「我祈禱,但卻茫然若失,我是否只是向一片虛空和沉默禱告?」
後來,洛迪格斯神父,經歷過恩師同樣的心路歷程,最後走上了同一條路。在那關鍵一夜過後,天將快亮,隱約聽到雞啼聲,讓人想起,就像耶穌早已知道,伯多祿將在雞啼前3次不認主。
神父看似屈服,但是到了結尾,大家才知道,他其實至死不渝,只不過是換過了另一種對信仰的詮釋與實踐。其實,他一直把信仰牢牢的握在掌心。
信仰無關功利、交易和計算
雖然我不是一位信徒,但對於禱告和無助,也有過一番體會。
我曾經在一間教會學校讀小學、中學,也曾經以為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一個教徒。但之後,在一次又一次向上帝禱告,結果都未能如願以償的情况下,我漸漸便把信教一事擱在一旁了。
後來長大了,閱歷漸深,才明白到自己年幼時是多麼的膚淺。真正的信仰,無關功利、無關交易、無關計算、無關得失。
當所有抗爭和努力都如石沉大海
周日,特首「選舉」就會投票,產生新一屆特首。
但結果卻早已寫在牆上,無論大家如何在民調或社交媒體上不斷表態,以至走去參加民間公投,但這又有何用?我們似乎都只是向一片虛空和沉默來控訴,都影響不了結果。
5年過去,在雨傘運動中,上百萬人曾經參與。在79個日與夜,大家流過汗、流過淚,甚至流過血。但結果,撕裂社會、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的人,卻可以加官晉爵。
回歸已經20年,香港民主運動更經歷超過30個寒暑。我們試過50萬人上街;試過無數次在人權、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受到嚴峻挑戰的時刻,挺身而出;每年也風雨無改地走去維園,點燃那在神州大地上少數不滅的燭光。我們拒絕麻木、拒絕認命、拒絕犬儒。但普選和民主,卻仍然是那麼遙不可及。
為何上天始終沒有動容,且一直報以沉默?為何長夜始終漫漫無盡,且漆黑無光?
在漆黑中仍能看到 在沉默中仍能聽見
究竟何謂信仰?《沉默》一片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那就是:
「終汝一生,或許上帝依然一直保持沉默,但即使如此,你的所想所行,仍然無不為了彰顯祂,且在一片沉默中,你仍能聽見。」
在漆黑中仍能看到,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其實,何止對宗教,就是對民主運動的信仰,又何嘗不是如此?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22:58 23/3/2017
【明報文章】「為何在無盡的苦難,以及人們反覆的禱告下,上帝仍一直沉默?」這是無數人心裏有過的疑問,以至吶喊。
近日有一部由大師馬田史高西斯所導演的電影上畫,片名叫《沉默》。片中探討一個十分莊嚴的問題,那就是信仰的意義。
為何上帝總是一直沉默?
這部電影緣起於1988年,當時他的另一部作品《基督最後的誘惑》上映,他收到大主教保羅摩亞(Paul Moore)所贈予的一本書,那就是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歷史著作《沉默》。這位大師看過這本書後,感到十分震撼,因為書中所探討有關信仰的深層問題,其實不就都是他所時常面對的嗎?於是便決定要把它拍成電影。磨劍28年之後,終於拍成這部心血結晶,他如此形容這部作品:
「《沉默》是關於一個人從痛苦中明白到神的愛比他所知的更神秘,祂為人留下的道路比我們所知的更多,而祂一直都在……即使祂沉默。」
故事講述,17世紀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嚴禁國民信奉從西洋東渡的天主教,違者會慘遭酷刑。在葡萄牙的耶穌會,傳回來了消息,說一位派往日本傳教、向來虔誠的神父費雷拉(Ferreira),被捉拿並向強權屈服,背棄了教會,讓教會震驚和蒙羞。他的兩名弟子——洛迪格斯(Rodrigues)和加路比(Garupe)——對此難以置信,為了還老師一個清白,兩人苦苦懇求許可,讓他們可以親赴日本查明真相。在尋訪恩師與傳教的過程中,兩位神父遭遇日本官兵追捕和殘酷打壓,甚至牽連當地信徒,兩人的信仰因而受到極大考驗。
當時的德川幕府以十分殘暴的方法來對待傳教士和教徒。當他們被官兵捕獲後,一是要他們「踏繪」,那就是踐踏繪有耶穌基督或聖母瑪利亞的圖像,或索性叫他們向十字架吐口水,以通過瀆神的方式來迫使他們棄教,否則的話,就會遭受酷刑。
難道大家只是向一片虛空禱告?
酷刑之一,是在潮退時,於海邊豎起木架,將受刑者綁在木架上。當潮漲時,你便得飽受海浪冲擊,直至幾天後筋疲力盡而死。
至於另一種更殘忍的酷刑,則叫「穴吊」。受刑者被五花大綁,並倒吊進一個幾乎與身體等寬的狹窄地洞中,穴底堆積着排泄物,一片惡臭。為了不讓受刑者因腦溢血而馬上死亡,會在他耳後開個小洞,讓倒流的血液慢慢流出,這會讓其痛苦大大延長,甚至要掙扎好幾天才會死去,過程中他會意識混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時官兵會告訴傳教士和教徒,只要棄教就可被解開和釋放,否則就只有這樣折磨至死。
逃亡時的風餐露宿、被囚時的暗無天日,兩位神父都可以毅然忍受過去;但最讓他們痛苦,卻是目睹被自己牽連的當地信徒,為了堅持信仰,而慘遭這些酷刑對待。這些信徒很多都是出身寒微的村民,但卻擁有高尚的情操,不惜以身殉教。
看到信徒慘受酷刑折磨,神父心如刀割,不禁在心裏反覆詰問:
「我祈禱,但卻茫然若失,我是否只是向一片虛空和沉默禱告?」
後來,洛迪格斯神父,經歷過恩師同樣的心路歷程,最後走上了同一條路。在那關鍵一夜過後,天將快亮,隱約聽到雞啼聲,讓人想起,就像耶穌早已知道,伯多祿將在雞啼前3次不認主。
神父看似屈服,但是到了結尾,大家才知道,他其實至死不渝,只不過是換過了另一種對信仰的詮釋與實踐。其實,他一直把信仰牢牢的握在掌心。
信仰無關功利、交易和計算
雖然我不是一位信徒,但對於禱告和無助,也有過一番體會。
我曾經在一間教會學校讀小學、中學,也曾經以為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一個教徒。但之後,在一次又一次向上帝禱告,結果都未能如願以償的情况下,我漸漸便把信教一事擱在一旁了。
後來長大了,閱歷漸深,才明白到自己年幼時是多麼的膚淺。真正的信仰,無關功利、無關交易、無關計算、無關得失。
當所有抗爭和努力都如石沉大海
周日,特首「選舉」就會投票,產生新一屆特首。
但結果卻早已寫在牆上,無論大家如何在民調或社交媒體上不斷表態,以至走去參加民間公投,但這又有何用?我們似乎都只是向一片虛空和沉默來控訴,都影響不了結果。
5年過去,在雨傘運動中,上百萬人曾經參與。在79個日與夜,大家流過汗、流過淚,甚至流過血。但結果,撕裂社會、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的人,卻可以加官晉爵。
回歸已經20年,香港民主運動更經歷超過30個寒暑。我們試過50萬人上街;試過無數次在人權、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受到嚴峻挑戰的時刻,挺身而出;每年也風雨無改地走去維園,點燃那在神州大地上少數不滅的燭光。我們拒絕麻木、拒絕認命、拒絕犬儒。但普選和民主,卻仍然是那麼遙不可及。
為何上天始終沒有動容,且一直報以沉默?為何長夜始終漫漫無盡,且漆黑無光?
在漆黑中仍能看到 在沉默中仍能聽見
究竟何謂信仰?《沉默》一片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那就是:
「終汝一生,或許上帝依然一直保持沉默,但即使如此,你的所想所行,仍然無不為了彰顯祂,且在一片沉默中,你仍能聽見。」
在漆黑中仍能看到,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其實,何止對宗教,就是對民主運動的信仰,又何嘗不是如此?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