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李怡:參加過六七暴亂的人

李怡:參加過六七暴亂的人
22:27 17/3/2017
世道人生

■羅恩惠拍攝紀錄片《消失的檔案》還原六七史實,引發熱話。資料圖片

50年前參加過六七暴亂的人,今天如何回顧、如何鑑今、如何面向未來?
大致上有三種人。
一種是對當年跟從中共極左路線有所反省的人。當年中共駐港高幹願意作反省的,多認為六七事件是在中共文革的影響下,偏離「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執行錯誤路線,在香港煽動這一場所謂「反英抗暴」的大風暴。至於中央是由文革派,還是非文革派的周恩來參與指揮,儘管有爭論,但不是甚麼大是非,總之是由中央鼓動就是了。《消失的檔案》記錄的吳荻舟、廖一原、羅孚、金堯如等看法均如此,他們大都認為,文革極左路線損害了中共在香港的利益,對他們辛苦經營的工作成果造成難以修補的損害。

更深層次的反省,是對自身的心路作反省,如地下黨員梁慕嫻、劉文成,他們檢討自己的「反帝愛國」意識。我作為六七暴動的邊緣參與者,也是由六七的教訓而逐漸對自己的愛國和信奉社會主義的思想產生反思。黨有功有過,國無功無過,若愛國必須愛黨的話,那就寧可不愛國了。至於平等,必須是機會的平等,若是追求社會主義的分配平等的話,就必然陷入奧威爾所說的「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也就是必然滋生特權。六七在左派發動的思想基礎,就是左派學校、報紙與團體長期灌輸的「反帝愛國」意識。我在前兩文中已有論說。


參加暴動的第二種人,是暴動中的受害者。與中共駐港高幹受左傾思潮所害不同,他們是在參與暴動中,受港英逮捕、毆打、判刑直接傷害的。當時被捕下獄的約有300名未滿21歲被稱為YP的「少年犯」,大部份人出獄後前途都受影響。他們或則不願重提舊事,或則對英殖統治仍然心懷怨恨。而參與「反英抗暴」是他們生命中極重要一頁,他們不願否定人生這一頁,因為否定自己太痛苦了。因此,在「反英抗暴」團體成為建制派的今天,他們期盼自己人生中這一頁重獲肯定。

他們的遭遇自然值得同情,但卻不能由於同情而對破壞社會秩序的恐怖主義行為加以肯定。毛澤東說:「有革命就會有犧牲」。毛的革命犧牲了以千萬計的人,YP們既然在少年時代參加了毛文革的「反英抗暴」革命,犧牲了青春和人生的前段,只能說是不幸,今天應該在反省過去的年少輕狂中尋找生命的安寧,而不是祈求對當年的反社會行為獲得肯定。

參加暴動的第三種人,是當時被中共肯定並獲信任的左派高層,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團體,簡而言之就是今天的港共既得利益者。不論他們本人有沒有參與過六七暴動,他們依附的團體是絕不能夠否定「反英抗暴」的,於是種種否認當年暴行(比如說林彬不是左派所殺),以及淡化暴動、美化暴行、推卸責任給港英當局等奇談怪論都紛紛出現。對於他們來說,控制過去就是為了控制現在和未來。

「反英抗暴」沒有結束,記憶對抗遺忘和扭曲也會繼續。
(六七探源之三)


李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