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安裕:十號風球下的香港回憶
安裕:十號風球下的香港回憶
2017-08-24
安裕札記
鯉魚門一帶昨嚴重水浸。
颱風,在位處亞熱帶的香港是永恒的社會共同話題。幾百萬人的起居生活,同一時間受到同一因素影響;各行各業大致停頓,為了安全,大都留在家或蒙頭大睡或看電視打機或竹戰二十四圈。然而,曾幾何時,颱風於港人而言是兇猛甚於豺狼虎豹:木屋被狂風掀去屋頂,大雨如瀑布從天而降,低漥地區水深及膝,居民被大水沖走。一場風暴隨時奪命毀家,風暴猶如催命符,那是香港社會永遠不會忘記的悲慘一頁。
颱風除了是話題,也是電影題材,當中帶出巿民守望相助的鄰里精神。今天在高樓大廈家家不相往來的社會氛圍,這種互助文化,只有殘留在人們的記憶和電影菲林之間。1959年有一部《十號風波》,再早些是1953年的《危樓春曉》,都是講及大風大雨下的患難見真情。
《危樓春曉》吳楚帆飾演的士司機梁威,口頭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時一語風行。人們互相幫忙的劇情,可視為移續戰後意大利新寫實電影的彰顯。
颱風襲港更是一些人的懷舊之旅。六、七十後的一代,不少會提及童年打風停課在家吃午餐肉沙甸魚的記憶,也會有人述說屋邨小朋友冒著風雨在各座來回穿梭追逐,在平日本來應該上課的時刻在街上蹓躂。當年齡漸長、營營役役於工作與生活之間,颱風襲港毋須上班半躺沙發的寧靜半天,胸臆裏想起的是昔年風球下的小朋友,如今照鏡已是年事漸長。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香港早已不是戰後小城,社會經濟發展快速,有道是若然汲汲於往日一切,未免過於沉溺。然而,就在社會嬗變之間,人們回首前塵,成長過程的迤邐長路,其中仍有很多抽象與現實的人與事不能就此輕輕放下。客觀上,這或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為甚麼近十年香港社會對舊日香港的緬懷,從皇后碼頭到喜帖街不一而足,原因便是這些都曾經在人們的成長當中留下印記。窗戶外面狂風怒號,風球下的香港記憶自然重回腦海,絲毫不差的全部打印了出來。
安裕
2017-08-24
安裕札記
鯉魚門一帶昨嚴重水浸。
颱風,在位處亞熱帶的香港是永恒的社會共同話題。幾百萬人的起居生活,同一時間受到同一因素影響;各行各業大致停頓,為了安全,大都留在家或蒙頭大睡或看電視打機或竹戰二十四圈。然而,曾幾何時,颱風於港人而言是兇猛甚於豺狼虎豹:木屋被狂風掀去屋頂,大雨如瀑布從天而降,低漥地區水深及膝,居民被大水沖走。一場風暴隨時奪命毀家,風暴猶如催命符,那是香港社會永遠不會忘記的悲慘一頁。
颱風除了是話題,也是電影題材,當中帶出巿民守望相助的鄰里精神。今天在高樓大廈家家不相往來的社會氛圍,這種互助文化,只有殘留在人們的記憶和電影菲林之間。1959年有一部《十號風波》,再早些是1953年的《危樓春曉》,都是講及大風大雨下的患難見真情。
《危樓春曉》吳楚帆飾演的士司機梁威,口頭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時一語風行。人們互相幫忙的劇情,可視為移續戰後意大利新寫實電影的彰顯。
颱風襲港更是一些人的懷舊之旅。六、七十後的一代,不少會提及童年打風停課在家吃午餐肉沙甸魚的記憶,也會有人述說屋邨小朋友冒著風雨在各座來回穿梭追逐,在平日本來應該上課的時刻在街上蹓躂。當年齡漸長、營營役役於工作與生活之間,颱風襲港毋須上班半躺沙發的寧靜半天,胸臆裏想起的是昔年風球下的小朋友,如今照鏡已是年事漸長。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香港早已不是戰後小城,社會經濟發展快速,有道是若然汲汲於往日一切,未免過於沉溺。然而,就在社會嬗變之間,人們回首前塵,成長過程的迤邐長路,其中仍有很多抽象與現實的人與事不能就此輕輕放下。客觀上,這或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為甚麼近十年香港社會對舊日香港的緬懷,從皇后碼頭到喜帖街不一而足,原因便是這些都曾經在人們的成長當中留下印記。窗戶外面狂風怒號,風球下的香港記憶自然重回腦海,絲毫不差的全部打印了出來。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