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畢明: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畢明: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11:09 19/8/2017
“Let’s all be a feminist”,這句話如果在公眾場所高調呼籲,輕則令氛圍瞬間異樣,重則得罪人多惹來unfriend起哄。有說如果你想在一間酒吧撩交嗌,談政治或宗教吧,排行第三的自燃課題可能是:「女權主義」。
一個多麼充滿禁忌、貼滿標籤、勾引偏見的名詞。不單令男人抗拒,也令女人不安。我認罪,我也曾經對這四個字敬而遠之,怕怕,怕被視為「某種人」。
「讓我們都做個女權主義者吧!」此話一出,台下即時雷動歡呼喝彩,報以熱烈的掌聲。
說的是一位男性─Dr. Paul Thompson,在今年倫敦 RCA(Royal College of Art)的畢業典禮上,他是這著聞學府的校監。根據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RCA 在2015、16、17,連續三年獲評選為全球最佳藝術及設計大學之首。莊嚴的大禮堂內,座無虛席,致辭時他邀請台下台上所有師生賢達家長嘉賓,不論性別年齡種族國籍的每一個人,一起做個女權主義者。
大家笑了,心領神會了,表妹告訴我的,她是其中一個畢業生。
在Donald Trump正領導美國,常以言行侮辱和歧視女性的這世代,毋寧是一種反叛,一種挑戰,一種道不同之宣示。約五年前,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才因為爭取女性教育被槍擊,子彈穿過了她的大腦,她當時年僅15歲。
今時今日,還在廟堂之上,高尚學府,講女權主義。還需要講。
荷里活其中一個最偉大的犀利圖騰 Bette Davis曾說:”When a man gives his opinion, he’s a man. When a woman gives her opinion, she’s a bitch”,在那個年頭,她就是個不識抬舉,太有主見的bitch。
許多年後,麥當娜的名言:”I’m tough, I’m ambitious, and I know exactly what I want. If that makes me a bitch, okay”,誰叫你要做個硬淨有野心知自己要什麼的女人? 50年後,硬淨有野心知自己要什麼的女人還是bitch。Bette Davis 生於 1908,Madonna 生於 1958。
然後我在巴黎的Librairie Galignani書店見到一本小書,手掌般大,才52頁,看了書背,再翻讀一下內頁,這根本是必買給表妹的畢業小禮物,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寫的《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書背引述了內文一小段:「我想請大家開始夢想及計劃一下活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更公平,男人更快樂,女人更忠於自己的世界。以下是開始這件事的方法:我們一定要以不同的方法養育我們的女兒,我們一定要以不同的方法養育我們的兒子……」
輕鬆易讀,幽默抵死,思路清晰,情理並茂,小書根據作者一個非常成功的Ted Talk寫成,開章談笑間已掃蕩了一切對於女性主義的偏見。作者把自己形容為開心、愛扮靚、有男人愛等等等等的女權主義者。世人標籤「這類人」為上述的一切相反,定必憤世粗野憎男人唔戴 bra,但她很正常,塗口紅穿高跟鞋樂於做非洲女人。
這書成了暢銷書,拿下不同獎項,被英國《每日電訊報》譽為” the most important book you read all year”,不因為作者是個非洲女人,且年輕貌美,因為她心平氣和講她身邊的不平不公,而不咄咄逼人。在故鄉尼日利亞,因為是女生她連班長都不准做;長大了去高級酒店用膳,不是被以為是男人附屬品,就被認為是妓女。女人,高級場所,得兩個身份,沒有第三個可能。就算在文明國家,幾多女生,從小到大,對身體、對言行、對男女之間的相處,被灌輸了多少羞恥、鎖鏈、罪疚和被迫的柔順?男孩,一樣被困在框框內,不得流露情感,不可以溫柔,masculinity的窄狹定義是給男性住的劏房。太多傳統定形,讓男女都活得不自由快樂。所以,大家都做個女權主義者吧,扭轉世界的傾軋。
“Culture does not make people. People make culture. If it is true that the full humanity of women is not our culture, then we can and must make it our culture.” 有位哲人說過,教育一個男人,你便教育了一個男人;教育一個女性,你教育了一個世代。有一天,女性不再因為堅強自信進取而在辦公處或社交場合被視為bitch,或女性氣質太強威脅到男人縮陽,女權主義才算功成身退。
畢明
11:09 19/8/2017
“Let’s all be a feminist”,這句話如果在公眾場所高調呼籲,輕則令氛圍瞬間異樣,重則得罪人多惹來unfriend起哄。有說如果你想在一間酒吧撩交嗌,談政治或宗教吧,排行第三的自燃課題可能是:「女權主義」。
一個多麼充滿禁忌、貼滿標籤、勾引偏見的名詞。不單令男人抗拒,也令女人不安。我認罪,我也曾經對這四個字敬而遠之,怕怕,怕被視為「某種人」。
「讓我們都做個女權主義者吧!」此話一出,台下即時雷動歡呼喝彩,報以熱烈的掌聲。
說的是一位男性─Dr. Paul Thompson,在今年倫敦 RCA(Royal College of Art)的畢業典禮上,他是這著聞學府的校監。根據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RCA 在2015、16、17,連續三年獲評選為全球最佳藝術及設計大學之首。莊嚴的大禮堂內,座無虛席,致辭時他邀請台下台上所有師生賢達家長嘉賓,不論性別年齡種族國籍的每一個人,一起做個女權主義者。
大家笑了,心領神會了,表妹告訴我的,她是其中一個畢業生。
在Donald Trump正領導美國,常以言行侮辱和歧視女性的這世代,毋寧是一種反叛,一種挑戰,一種道不同之宣示。約五年前,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才因為爭取女性教育被槍擊,子彈穿過了她的大腦,她當時年僅15歲。
今時今日,還在廟堂之上,高尚學府,講女權主義。還需要講。
荷里活其中一個最偉大的犀利圖騰 Bette Davis曾說:”When a man gives his opinion, he’s a man. When a woman gives her opinion, she’s a bitch”,在那個年頭,她就是個不識抬舉,太有主見的bitch。
許多年後,麥當娜的名言:”I’m tough, I’m ambitious, and I know exactly what I want. If that makes me a bitch, okay”,誰叫你要做個硬淨有野心知自己要什麼的女人? 50年後,硬淨有野心知自己要什麼的女人還是bitch。Bette Davis 生於 1908,Madonna 生於 1958。
然後我在巴黎的Librairie Galignani書店見到一本小書,手掌般大,才52頁,看了書背,再翻讀一下內頁,這根本是必買給表妹的畢業小禮物,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寫的《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書背引述了內文一小段:「我想請大家開始夢想及計劃一下活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更公平,男人更快樂,女人更忠於自己的世界。以下是開始這件事的方法:我們一定要以不同的方法養育我們的女兒,我們一定要以不同的方法養育我們的兒子……」
輕鬆易讀,幽默抵死,思路清晰,情理並茂,小書根據作者一個非常成功的Ted Talk寫成,開章談笑間已掃蕩了一切對於女性主義的偏見。作者把自己形容為開心、愛扮靚、有男人愛等等等等的女權主義者。世人標籤「這類人」為上述的一切相反,定必憤世粗野憎男人唔戴 bra,但她很正常,塗口紅穿高跟鞋樂於做非洲女人。
這書成了暢銷書,拿下不同獎項,被英國《每日電訊報》譽為” the most important book you read all year”,不因為作者是個非洲女人,且年輕貌美,因為她心平氣和講她身邊的不平不公,而不咄咄逼人。在故鄉尼日利亞,因為是女生她連班長都不准做;長大了去高級酒店用膳,不是被以為是男人附屬品,就被認為是妓女。女人,高級場所,得兩個身份,沒有第三個可能。就算在文明國家,幾多女生,從小到大,對身體、對言行、對男女之間的相處,被灌輸了多少羞恥、鎖鏈、罪疚和被迫的柔順?男孩,一樣被困在框框內,不得流露情感,不可以溫柔,masculinity的窄狹定義是給男性住的劏房。太多傳統定形,讓男女都活得不自由快樂。所以,大家都做個女權主義者吧,扭轉世界的傾軋。
“Culture does not make people. People make culture. If it is true that the full humanity of women is not our culture, then we can and must make it our culture.” 有位哲人說過,教育一個男人,你便教育了一個男人;教育一個女性,你教育了一個世代。有一天,女性不再因為堅強自信進取而在辦公處或社交場合被視為bitch,或女性氣質太強威脅到男人縮陽,女權主義才算功成身退。
畢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