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楊懷康:史上五大金融危機
楊懷康:史上五大金融危機 2014年05月29日--1264--壹週刊 無定向風 插圖:詹震寰 《經濟學人》新近檢討了史上五大金融危機,總結經驗,指出幾百年來,金融系統一再陷入危機,究其根本,是一旦整個系統出了亂子,為免釀成恐慌,政府別無選擇要出手打救。既無後顧之憂,金融機構由是有恃無恐,不斷膨脹,炮製一場又一場的危機。 第一個危機 《經濟學人》描繪的第一場危機在 1792年爆發。事緣美國革命先驅、時任財長的韓美頓( Alexander Hamilton 1757-1804)要成立中央銀行(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更藉此刺激對國債的需求,以減低國家的借貸成本。他為這間新央企設計了個特別的招股辦法:認購股權,四分一用現金,四分三用國債。 這一招殺食。人們憧憬新國企的前景,搶購國債以認購新股。有個叫 William Duer的炒家覷準時機,發行票據( IOU)籌集資金購買國債。開業之初,中央銀行大肆放貸,但資金迅即枯竭。欠缺新資金入市, Duer獨力難撐,兩個星期間國債價格急瀉四分一,威脅國家的舉債能力。到了這個地步,政府被迫出手。 先救火再干預 如何出手?韓美頓開創「量寬」之先河,用公帑買債、給銀行提供資金。與此同時,國會通過法例禁止買賣國債期貨。《經濟學人》說私人投資者由是另起爐灶, 1792年四月在華爾街創立紐約證券交易所。 這兩招也就成為日後應付金融危機的板斧:先是開水喉救火,繼而立例禁制這、禁制那。然而市場往往另闢蹊徑,像創辦紐約證券交易所那樣,化解干預措施。故此這兩道板斧並無根治危機之效。 垃圾債券之祖 第二場危機在 1825年爆發,原爆點從美國走過大西洋到英國。那時曼徹斯特、威爾斯等地工業蓬勃,收入大增;資金欠出路,從歐洲的俄羅斯、普魯士以至拉丁美洲新興國家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墨西哥等莫不跑到倫敦舉債。 可是資訊不靈——從英國來回拉丁美洲一趟需時六個月——授不法之徒以機。有些發債的國家連名字亦屬子虛烏有,遑論其他,可以說是垃圾債券的老祖。不巧西班牙在 1823年陷入財困,有破產之虞,其國債價格大瀉;壞消息化作市場病毒四方散播,秘魯的國債首當其衝,其他債券亦不能幸免。 銀行家無須上身 結果?買了債券的銀行岌岌可危。到了 1826年,威爾斯、英格蘭有一成的銀行倒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