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4的文章

20140529-楊懷康:史上五大金融危機

楊懷康:史上五大金融危機 2014年05月29日--1264--壹週刊 無定向風 插圖:詹震寰 《經濟學人》新近檢討了史上五大金融危機,總結經驗,指出幾百年來,金融系統一再陷入危機,究其根本,是一旦整個系統出了亂子,為免釀成恐慌,政府別無選擇要出手打救。既無後顧之憂,金融機構由是有恃無恐,不斷膨脹,炮製一場又一場的危機。 第一個危機 《經濟學人》描繪的第一場危機在 1792年爆發。事緣美國革命先驅、時任財長的韓美頓( Alexander Hamilton 1757-1804)要成立中央銀行(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更藉此刺激對國債的需求,以減低國家的借貸成本。他為這間新央企設計了個特別的招股辦法:認購股權,四分一用現金,四分三用國債。 這一招殺食。人們憧憬新國企的前景,搶購國債以認購新股。有個叫 William Duer的炒家覷準時機,發行票據( IOU)籌集資金購買國債。開業之初,中央銀行大肆放貸,但資金迅即枯竭。欠缺新資金入市, Duer獨力難撐,兩個星期間國債價格急瀉四分一,威脅國家的舉債能力。到了這個地步,政府被迫出手。 先救火再干預 如何出手?韓美頓開創「量寬」之先河,用公帑買債、給銀行提供資金。與此同時,國會通過法例禁止買賣國債期貨。《經濟學人》說私人投資者由是另起爐灶, 1792年四月在華爾街創立紐約證券交易所。 這兩招也就成為日後應付金融危機的板斧:先是開水喉救火,繼而立例禁制這、禁制那。然而市場往往另闢蹊徑,像創辦紐約證券交易所那樣,化解干預措施。故此這兩道板斧並無根治危機之效。 垃圾債券之祖 第二場危機在 1825年爆發,原爆點從美國走過大西洋到英國。那時曼徹斯特、威爾斯等地工業蓬勃,收入大增;資金欠出路,從歐洲的俄羅斯、普魯士以至拉丁美洲新興國家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墨西哥等莫不跑到倫敦舉債。 可是資訊不靈——從英國來回拉丁美洲一趟需時六個月——授不法之徒以機。有些發債的國家連名字亦屬子虛烏有,遑論其他,可以說是垃圾債券的老祖。不巧西班牙在 1823年陷入財困,有破產之虞,其國債價格大瀉;壞消息化作市場病毒四方散播,秘魯的國債首當其衝,其他債券亦不能幸免。 銀行家無須上身 結果?買了債券的銀行岌岌可危。到了 1826年,威爾斯、英格蘭有一成的銀行倒閉。事...

20140531-王迪詩:老公偷食,老婆硬食

王迪詩:老公偷食,老婆硬食 2014-05-31            上星期寫了「五種最難頂老婆」,文章旋即在facebook瘋傳。不少男讀者都同聲一哭,卻沒料到讚好的很多竟是女讀者,可見有些港女的難頂行為,連女人都看不過眼!大家問我今期可否寫「五種最難頂老公」,我就說兩個字─彭順。         導演彭順背着老婆李心潔偷食,在圓方商場跟小三拍拖睇戲,公然接吻牽手。狗公之中,他算極品。不時在報章雜誌看見名人偷食被撞破,但那些人爆房會去偏遠地方,戴個口罩,也有高官專程飛去日本偷情。雖然偷食絕對是錯的,但他們至少還有點羞恥之心,盡點綿力企圖隱瞞。彭順薄有名氣,老婆更出名,稍有常識都曉得跑遠一點偷食。他卻連遮掩都懶得,大庭廣眾,要錫就錫,多麼的自由奔放。那代表甚麼?代表他根本不怕被人看見,就算被老婆知道,sowhat?如果是那麼慾火焚身等唔切,拿拿聲去開房吧,關上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必要公開表演發情記趣,讓妻子顏面無存。         都是老婆縱出來         再想想「極品狗公」是如何煉成的?絕大部份原因當然是他本身賤格,但他之所以連偷食也這麼囂張,某程度上還是老婆縱出來的。包容只在「有底線」的情況下才稱得上美德,做女人如果沒有原則,男人也不會尊重你。偷食咪偷食囉,就算被老婆發現了,又如何?你會離婚嗎?還不是死死氣留下來繼續硬食?而事實上,李心潔和彭順亦發表了聯名公開信,表示「未來是未知,但是我們會靜心聆聽自己的心走下去」,這不就等於「撐」那位偷食的丈夫?         大家都很同情李心潔,鬧爆彭順有這麼完美的老婆還出去偷食。我也覺得李心潔很可憐,如此漂亮有才,品性又好的女人絕對值得擁有一位好丈夫,我替她不值。據說這個男人結婚前已很花弗,傳媒以前也拍到他的偷情照。明知他是賤男一名,依然執意嫁給他,原因只有兩個:一、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這個男人。二、深信自己可以忍到一世。很多人看見李心潔的包容,都驚歎「點忍到?」丈夫是自己選擇的,堅決忍一世,也算是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後果,就算一輩子不會被丈夫尊重,他在外面搞女人闖了...

20140530-沈旭暉:當政變成為「民主模式」— 為何不少泰人撐軍方?

沈旭暉:當政變成為「民主模式」— 為何不少泰人撐軍方? 2014年5月30日 平行時空 泰國軍隊發動政變後,雖然西方表明不認同,政變卻似乎獲「民意認受」。據泰國萱律實大學在政變後進行的民調,有百分之七十五點九五受訪者贊同軍方戒嚴,認為軍方干政令問題惡化的不足一成五。若民調方法符合標準,相信這支持度代表支持者橫跨兩大陣營,不能按下不理。這和一般人心目中政變「破壞民主」的形象背道而馳,值得排除對「政變」的好惡而對之作探討。 「泰國模式」或「土耳其模式」的軍人干政,和好些非洲政變上台後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的軍頭不同,因前兩者並非要長期執政,承諾在「任務」完成後還政於民,也(被認為)沒太多直接利益滲入其中。不少泰土兩國人民相信,軍方發動政變就是為了捍衞「正常」民主政體,是「民主」一部分,作為民主制度難以自我解決缺陷時,拯救國家之最後力量。 換句話說,泰、土軍方政變有「理論基礎」,例如土軍政變多是為了捍衞國父凱末爾(Kemal Ataturk)的六點「凱末爾主義」,特別是對「世俗主義」的堅持,當民選政府打算走激進伊斯蘭路線邁向政教不分,軍隊便出手。泰軍政變的官方原因,一般也說是為了「捍衞國家團結統一」,近年選舉無論誰勝出,敗方都不服氣,軍隊認為單靠民主實現不了穩定,就要推倒重來。 西方學者一般相信,若政府做得不好,也應讓人民以選票懲罰,哪有靠軍隊政變的道理?但在泰、土軍方眼中,以上理由不成立。首先,正如不少亞洲學者近年強調,新興民主國家發展出成熟的公民社會、精英共識政治,乃至對國家身份認同有共識前,是不容易令選舉敗方接受結果的,也不容易讓選舉超越族群認同。軍方理直氣壯認為,其政變不過是「協助」國家找尋上述共識的「捷徑」而已。軍隊也憂慮民選政府通過「欺騙選民」當選,上台後才讓激進面目原形畢露,就如土國現政府那樣。他們認為不應白白看着國家邁向悲劇,擔心再等下次選舉,國家或已遭嚴重破壞。 因此,泰、土軍方雖不斷政變,其在民間的威望與認受性還是很高,甚至有比喻稱之為三權分立以外的「第四權」。若他們弘揚所謂「第四權」的方式不是政變,國際社會會否較易接受?這也是十分有趣的問題。假設兩國改寫憲法,賦予軍隊在關鍵時刻舉行全國公投的權力,公投內容可包括解散政府與修憲,只要真正獲民眾支持,依然可達政變的效果,一切卻在「制度」內進行。這也可防範軍方濫權,減少「不受歡迎的...

20140531-社會民主連線:致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教授、陳健民教授、朱耀明牧師

社會民主連線:致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教授、陳健民教授、朱耀明牧師: 8:25 31/5/2014 回應622公投加入第二道題目   近日驚聞和平佔中忽然決定,在622電子公投加入第二道題目,內容為「如果政府方案不符國際標準讓選民有真正選擇,立法會應予否決」。本會對此深感詫異,非常遺憾,並希望向和平佔中以至社會大眾,申述對此事的立場。 商討民主功虧一簣   和平佔中一直標榜商討民主,從去年至今的商討日安排,雖有未如人意之處,但大致上仍能遵照商討理念,讓參與者決定電子公投的題目。今天加入第二道題目的決定,卻是完全繞過主辦單位訂定的商討程序。和平佔中堅持商討民主一年有多,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令人嘆息。爾後戴耀廷教授重提商討民主,恐怕再難得到公眾信任。   自從商討日三結果出爐,主流媒體不斷渲染「激進派」騎劫佔中,一方面矮化2500名參與者的意志,一方面淡化(得到泛民跨黨派支持的)真普聯方案同告出線的事實,試圖否定商討日三的商討成果。和平佔中仝人,相信正面對很大壓力。如今作出這個決定,想必有許多苦衷。儘管如此,該說的道理,我們還是認為需要說清楚。 兩道題目結合理解   所謂「國際標準」,全由專家學者界定,佔中參與者無權置喙,本來只是選擇方案入圍商討日的權宜之計。如今加入第二道題目,客觀上無疑令公投的焦點,從已選定的三個方案倒退回十多個符合所謂「國際標準」的方案,削減了2500位佔中參與者在商討日方案的民意授權。此舉用意,大概會令很多人有如下誤解:三個方案只是假叫價,沒有公民提名的「國際標準」才是真底線,佔中運動遂淪為立法會議員按後者投票的下台階。   佔中運動所確認的普選方案,必須得到商討日三及622電子投票授權通過。基於其他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方案,早已在商討日三剔除考慮,也沒有得到足夠參與者支持在622電子投票出現。我們認為,只有已選出的三個方案,才是和平佔中所能確認的「國際標準」普選方案。換言之,622電子投票的兩道題目,只有結合理解方能得到合理詮釋:第一道題目決定,哪個才是最受歡迎的「國際標準」普選方案;第二道題目則決定,立法會議員是否須根據上述市民選定的「國際標準」普選方案來投票。若非如此,兩道題目的民意授權只會互相消減,無論屆時投票率多高,和平佔中也難以自圓其說。 提防和平佔中被騎劫   近日街工舉行社區公投,95...

201405310-周澄:張純如與拉貝日記

周澄:張純如與拉貝日記 2014年05月30日 適逢「法國五月」辦了特選放映,去看了五年前由中德法三國合資拍攝的傳記電影《拉貝日記》(圖、劇照)。當年的《南京!南京!》有著群像式的史詩感,沒錯是有點匠氣,卻不減震撼。 兩部電影裡同樣有一個人性未有泯滅的日本軍人,有一位善良的德國納粹黨員,無非都是希望呈現危難裡未有萎折的美善。在無所希冀的時刻,良知的呼喚縱或微弱,卻因生還而見證,自逝者身上尋得挺身佇立的勇氣。但這兩部或多或少旨在歌頌unsung hero的電影,皆沒有提及那個把拉貝的故事立傳發揚的人,那就是已故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 張純如當年著書,是因為她深覺英語世界無法漠視這場駭然與兇殘程度比納粹屠殺猶太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歷史悲劇與人道災難。在美國土生土長、不熟諳中文的她,傾盡心力,最終將這段二戰史實寫成巨著,副標題就是「被遺忘的大屠殺」。為研究奔走期間,她分別發現了兩本由拉貝和美國女傳教士Minnie Vautrin所撰的塵封戰時日記,這兩本重要文獻,成為了少數僅存紀錄關於南京「國際安全區」的原始資料。但拉貝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實業家,身為納粹黨員竟敢於向上級報告盟國侵略的暴行,乃至聯合其他政見各異的外交人員與外籍醫生促成安全區救助平民,到戰後回國又被逐出納粹黨落得一家赤貧,這樣的故事,自然更具人性,也更值得記取。 今日中國崛起,軍事擴張的野心昭然不止,威脅區域和平,成為亞洲鄰國敵視對象,是非常合理的發展。中共拿日本侵華煽動民族主義,令人覺得追究二戰責任,彷彿有點不合時宜。但我還是很清楚,債有主,冤有頭,主權爭拗即使再無謂,戰爭罪行卻並非隨便可以抵消抹去,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尊嚴,到底就是關乎反思與承擔。政治永遠複雜,對錯卻畢竟沒有合不合時宜之分。

20140531-馬傑偉:造假產業

馬傑偉:造假產業 明報2014年05月31日 偽造學歷,並非大陸獨有。英美富家子弟,請槍作假,偶有所聞。中東富二代,聘請影子書僮代課者,傳聞亦多。然而,國內造假之風甚為誇張。 大學城外,仿印成績單、文憑,代寫論文,各式小店林立,已是公開秘密。這一類小販模式的文書生意,是二十年前的事。今天學術造假,已經產業化而成大生意。 中國人富起來,小康之家與暴發大戶,把子女送到香港、英美紐澳,尤其是速成碩士班,一年修畢,刻薄的說,簡直係貨如輪轉、客似雲來。早年學生乖乖申請,尚算有規有矩。近年出現不少「顧問公司」,專門為學生申請國外大學,由成績單、個人介紹、研究提案、英語能力的各式考試證書,還有推薦信,一條龍服務,收費幾萬元,申請人乾手淨腳,靜候入學佳音。 這些年,看入學申請書,常常有形可疑的文件。其一,推薦信大都填上「最佳」選項。行文語態相近,內文打字是相同字體,有時簽名也是一個筆。其二,成績單似假似真,印章簽名俱在,就是覺得有點異樣的整齊。其三,研究提案寫得差,文法有點怪,反而可信性高一點。看見超水準的,文法perfect,行雲流水,引經據典,這一類超班之作,你信好?定唔信好?所以不時搞出大笑話,國內教授朋友質問:為什我們的高材生你不取錄,反而收了個次貨。其中原因,可能是中介公司夠專業、申請書企劃水準高!有個傳聞更搞笑,電話面試也可作假,那個在電話聽筒另一端的女生,說流利英語的,卻不是申請者本人。取錄了之後,才發覺貨不對辦。 [馬傑偉]

20140531-戴耀廷:尋求諒解

戴耀廷:尋求諒解 明報2014年05月31日 在商討日(三)之後,因選出的三個方案都是包含公民提名的方案,引發了支持民主普選的市民之間極大爭議,嚴重衝擊「和平佔中」的公信力。「和平佔中」運動的發展已到了一個關鍵時刻,若不能在此時此刻凝聚足夠的民意支持,運動將難以繼續走下去。最大的挑戰是2014年6月20至22日的「全民投票日」,若投票人數不高,「和平佔中」將難以向特區及北京政府施加足夠政治壓力,迫使他們交出一個能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 從香港民主運動的不同力量,包括來自一些核心支持者,都曾要求我們在「全民投票日」的表決題目中,在三個方案外加回一些商討日(三)落敗的方案。但因這是違背商討日(三)的結果及程序公義的要求,故我們都堅決拒絕這些建議。 但無論如何,「和平佔中」是一場民主運動,為了凝聚最大的民意,我們認為在此關鍵時刻必須採取行動以整合香港的各股民主力量和所有支持香港民主普選的市民。在不違背商討日(三)的結果及程序公義的要求的條件下,我們唯一的選擇是回到整個運動的基本點,就是我們在2013年3月發表,啟動這運動的信念書。在信念書中,我們提出運動的終極目標是要爭取2017年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必須符合國際標準。 現在,我們在「全民投票日」的投票中加入一項新的表決題目,向香港市民尋求更根本的授權,讓市民有機會表示是否支持「和平佔中」所要爭取的終極目標。加入新的表決題目能否增加投票人數及能增加多少投票人數,必然存在風險,但若我們現在不採取任何行動,那是坐以待斃。我們會鼓勵在「全民投票日」投票的市民,同時參與兩項表決題目的投票及盡可能不投棄權票。 但我們也知道提出此涉及運動終極目標的新表決題目,必然會令不同人士感到難過或引起一些誤解,但為了令「和平佔中」運動能繼續推展下去,我們認為這是在此非常艱難的時刻所必須做的決定。我們真誠為此而引起的混亂致歉,但我們深切期望能得到大家的諒解。 [戴耀廷]

20140531-陳智傑:旁觀者清?

陳智傑:旁觀者清? 8:24 31/5/2014 【明報專訊】你親眼看過人們當街便溺沒有?你親身接觸過梁振英沒有?你親眼看過公共交通工具發生血案沒有?無論有沒有,這些事兒大抵都成了香港人所感受到的現實:大陸人就是「通街屙屎」;梁振英就是很「奸」,整天玩弄語言偽術;台北的地鐵、大陸的火車站「立立亂」,要小心為妙。 生活在21世紀,我們即使足不出戶,每天也會被千千萬萬的影像「轟炸」,大千世界彷彿主動爬進大家的眼簾。社交網絡瘋傳「大陸人」的各種「不文行徑」,傳媒把台北捷運及內地各個火車站那些血淋淋的照片呈現眼前,各種對梁振英繪聲繪影的道報和評論,使這些畫面成為我們的生活經驗。從前,我們談「眼見為實」;如今,大家說「有圖有真相」—— 傳媒及社交網絡所呈現的「圖」,漸漸廣為人們接受為其眼見的現實。 資訊發達、影像氾濫,到底會使社會有什麼變化?文化評論人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其名著《旁觀他人的痛苦》中,提出一個矛盾的觀察。一方面,媒體影像(無論是新舊媒體)讓人對社會更有現實感。例如,透過社交網絡的影像和虛擬討論,社會抗爭和公共事務再不是「出面世界」的事,而成了恍如你親身經歷了的生活一般。無論是「看見」香港街道上的「黃金」、「目睹」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驚慌失措,以至「橫屍車站」的情况、以至於網上跟人談論及「互相攻訐」,都會加強人們對社會事件的現實感。當人們習慣把媒體影像當作社會現實,這些影像便成了左右輿情,以至是社會動員的重要因素。 感官天天受刺激以致麻木 不過,當社會的影像氾濫,讓大家目不暇接,讓人們的感官天天受刺激,以致飽和、麻木,則可能反過來減少影像對我們的衝擊力和現實感。數年前「巴士阿叔」罵人片段帶給人們無限刺激,如今互聯網上不少「惡人」片段已變為聊備一格的「八卦趣事」。當大家每天都收到北極熊很可憐、某戰地的小孩很可憐、某島國快因全球暖化下海水上漲而被淹沒,救救地球、某處很危險、危機快來了等資訊影像時,或會動之以情,但亦可能會漸感習慣,甚至開始煩悶(每天「炸」來的資訊也夠多了),繼而不時選擇當個「旁觀者」。 以上兩股趨勢加起來,使社會出現一個弔詭:「激進力量」與「沉默的大多數」同時並存,而且一起「壯大」。人們從媒體影像感受社會現實,加強了對公共事務及社會事件的投入感;但另一方面,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在提供平台讓人們「介入」社會...

20140531-黃莉莉:只是不合謀罷了

黃莉莉:只是不合謀罷了 8:24 31/5/2014 【明報專訊】拒絕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是為了對抗公安惡法,亦因遊行示威是基本權利。曾有人說,作為遊行示威的主辦團體不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是罔顧遊行群眾的安全。這樣說,「不反對通知書」成了保障,但這是我們真正的保障嗎? 與國家機器立約,你絕不應相信這約章是公平。「不反對通知書」口頭上承諾保障遊行示威人士的安全和權利,但警方在遊行示威同時既可使用武力,亦會阻止示威。在不公平的結構下,我們根本沒有方法制衡。就如《基本法》的糖衣包裝同號稱保障,但基本法之下我們沒民主制度,沒自主規劃,當權力出現不均的時候,我們沒有方法制衡他們,所以不應與暴力的壟斷者立約。 「特首梁振英早前高調宣稱,警方不會發出『不反對通知書』予佔中人士,所以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是挑戰及批評特首梁振英干涉警隊中立。」為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加添上這說法是短視和存在邏輯的謬誤。 1967年值港英政府統治時期頒布集會須預先向警務處申請。其後在1997年香港臨時立法會(臨立會)將遊行集會通知制度改為「不反對通知書」制度。但當時的臨立會是非法組織,臨立會成員甚至在深圳開會逃避責任。追溯「不反對通知書」歷史中,可見「不反對通知書」是當權者利用殖民時所遺下的方法以限制遊行示威權利。若只視挑戰梁振英及反中共為爭民主運動主要方向,會忽略了民主運動當中長久以來對我們局限的制度。再者,與其說梁振英干涉警隊中立,倒不如說梁振英只是揭示了警隊從來都沒有所謂的中立。不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是為了不與之合謀罷了。

201405313-健吾:多角度史觀

健吾:多角度史觀 8:24 31/5/2014 【明報專訊】報載,香港某些組織希望宣揚「多角度史觀」,如六四事件內也有「解放軍」光榮犧牲,如廣場內沒有死一個人。 一個故事,幾個說法,各執一詞,無從稽考,是現實,也是《羅生門》故事教我的事。 要多角度 就請徹底一點 既然要多角度,就請徹底一點。如,現在有些人認為,八國聯軍是國恥,但網路上廣傳的另一套觀點,是中國各大城市在八國聯軍「進入」(我們要學習不同的歷史字彙,如現在已不叫「六四屠城」,只是「六四事件」或「六四風波」,我是跟着香港偉大的免費電視台新聞部的步調走)中國的時候,中國仍沒有公廁和衛生的概念。中國人到處大小便,衛生狀况之差,令外國人側目。於是,八國聯軍就在中國的城市內興建「公廁」。德軍更對德租界的中國人立下規定:嚴禁居民在街巷裏大小便,違者重罰。 所以,大家要明白,要包容,為什麼中國人覺得隨處大小便是可以的。「自古以來」,隨地大小便是「可以」的。公德和衛生這種概念,都是外國人逼着中國人學的。 當然,網路上的消息也不可盡信。猶如那些認為「六四沒有死人」的信眾一樣,他們會質問那些認為六四是屠殺的人,你有親眼看過人被解放軍殺死嗎?你們只是在網路上看片段而已,即使以前殺人的解放軍都出來見證了,他們不信,就是不信。 因為電影《KANO》在台港兩地走紅,我對出版界如何看待「日治時期的台灣」這一塊史料有點興趣。那時候,日本對台灣做過什麼呢?除了建設嘉南大圳外,在文化層面上,日本都對台灣有所影響。比方說,根據1939年《大阪朝日新聞台灣版》的報道,編輯們訪問了200位當時稱為「台北高等女學校」(即現在的北一女)的畢業生,問她們對理想結婚對象的血統、健康、年齡、學歷、職業、收入、性格、嗜好、家庭收入、樣貌等條件。在現在,我們有反歧視的意識,不會問及血統。但當年,200個女高中畢業生中,有8個認為,要純種的日本人,有186位認為不可以有遺傳病。健康方面,女畢業生們也有很高的要求:要有強健體魄的有173個。只需要無病的,有12個。要符合「甲等徵兵檢查」這麼仔細要求的,有10位。要在結婚時交換健康診斷書的,有3位。在性格方面,要性格開朗的,100位。要正直熱心的,82位。要有決斷力的,15位。要沉靜而寬大的(我想我們的特首就不歸此項了),有64位。孝順的,有62位。思想堅定的,有57位。有139個台灣女高...

20140531-綠是彩色:大師如何生活?

綠是彩色:大師如何生活? 8:03 31/5/2014 那天下午,Mason Currey像我們大部份在家工作的人一樣,明明早上精神很好,卻上網看東看西去了。摸一摸這樣,執一執那樣,轉眼又要吃午飯。距離截稿時間越來越近,思緒卻越來越散漫……「那些大師、大作家、大畫家和大音樂家等,是如何工作的呢?」Currey居然(當然?)上網開了一個全新的部落格,收集大師們的工作習慣。他本來要寫的雜誌稿件,拖到最後一分鐘才交稿(好正常!),可是那部落格每天寫一個大師,一寫就是一年半,出版社邀約出書。「這種書也有人看嗎?」他很意外,結果這書不但受歡迎,還出了譯本包括中文版,並且推出再版。收集所有這些大師的生活習慣,其實是問:如何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出有意義的作品?要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還是可以每日撥出一段時間?不夠時間,要放棄甚麼?創作有生活可言嗎?但不能生活,如何能持久創作?──這是每位有心創作的朋友,都在反覆自問吧! ■大師們如何規劃時間,創作出偉大作品? 到底這幾百位大師如何兼顧創作和生活?從部格落原名"Daily Routines"(日常作息),改為後來的書名"Daily Rituals"(每日儀式),就會發現,原來創作生活幾乎是一種禮儀,簡直要恭敬地執行。很苦?書名的副題是:"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Find Inspiration and Get to Work"。絕大部份的大師,就是如此抓住時間,找到靈感,並且實踐成功。 英國畫家Bacon可以一天大吃大喝幾頓、晚晚尋歡作樂、畫室亂作一堆、牆上全是亂七八糟的油彩。可是終其一生,他清晨起床後第一件做的事,就是畫畫。女權作者西蒙波娃在上午十時獨自工作到下午一時,和精神伴侶沙特吃午過飯,便回他的家各自默默地由五時工作到九時。夜裏,波娃在自己的家和男友一起睡。作家村上春樹凌晨四時開始寫作,一寫就長達五、六小時。下午他會跑步或游水,然後辦雜事、看書或聽音樂,九時一定上床。他說:「這樣的重複本身很重要,是一種催眠,我為自己催眠以求更深入我的心靈。」 不是每位大師都早起,用一輩子寫下《追憶似水流年》的普魯斯特晚上六時才醒來,就在床上寫到天亮,日日如是。時間習慣可能會隨着年紀改變,小說家米勒年輕時由午夜寫到黎明,後來發現自己早...

204140531-Piers Darkins:育兒十誡(上)

跳出英語:育兒十誡(上) 8:14 31/5/2014 上星期,我和太太為我們新出的書舉行簽名會,席間我們還被問到不同的育兒問題,若遇到某些情況,我們會怎處理。當日能與各位讀者見面,我感萬分榮幸。然而,那天與各位交流後,讓我意識到我母親從小就薰陶的一套核心價值。這些理念助我處理了很多育兒問題。以下是我的育兒十誡與其解釋及應用。 1)保持冷靜 我媽常說孩子是我們的鏡子,反映我們的言行。若你發脾氣,孩子就會發脾氣;若你保持冷靜處理問題,孩子也會照着做。 2)「為甚麼要這樣做?」 我做任何事都會先想想這個問題。有甚麼理由我要這樣做嗎?如果因為你發脾氣而管教孩子,或他們做着你不喜歡的事但不能解釋,那還有甚麼意義呢?如果沒有原因,又何苦這樣做。冷靜下來,你會「活」得更久。 3)用行動支持你所說的話 若你因為孩子某些行為而威脅孩子要懲罰他,那麼你必須做出來。在學校,這意指若你跟孩子說,他不能放小息,那麼小息時你就要去找他。在家也是如此,若我說他們不能走進廚房,而他們仍走進來,我會拉走他們。我要維持孩子對我的說話的尊重。我的孩子和學生都知道我不是光說的,我會實行,所以他們都會聽命於我。若孩子無視你所說,那可能因為你沒有以行動去支持你說的話。 4)解釋為甚麼你要這樣做,和你正在做甚麼 簡單地說,如果人(兒童和成人)知道你希望他們做甚麼,他們會更樂意去做。要讓他人明白你的最好方法是解釋你想要的。 5)身教 就如我之前所說,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常會透過觀察去學習,而且效果很好。做好榜樣,做好身教。 (文章由英文原稿繙譯) Piers Darkins 三女之父,本地小學外籍資深英文教師;其妻為人氣博客Yennie,以一篇「不上Playgroup」網誌在媽咪界打響名堂。

20140531-康婷:爸爸是行政總裁,媽媽是營運總監(下)

愛的覺度:爸爸是行政總裁,媽媽是營運總監(下) 8:12 31/5/2014 我和丈夫的成長環境和文化背景有極大距離,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看法。在管教女兒這一環,我們經歷過無數次兩敗俱傷的戰果,於是才下定決心商討這事,希望在一些重要原則上達到共識。在公司裏大部份人也不想做前任職位的影子,希望憑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建立適當的管理理念。在家中我和丈夫也不想盲目跟隨自己受教那一套,希望用我們判斷為最合乎我倆價值觀的教導方式,我和丈夫的責任是愛護及管教女兒,希望她能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自信的人,勇敢探索這世界。我們不會將她收進籠裏像瀕臨絕種動物一般保護,然後期望18年後她會自動拍翼高飛。所以第一個訂立的原則是將女兒如平輩般看待,而非一個次等的下屬。這包括停止用高八度聲音跟她說話,停止呼來揮去的態度,對她多發問啟動思考而不單止做批審工作。例如當女兒問可否看卡通時,以前很快會給她答案,但現在會花點時間問:「今天是星期幾?是平日或假期?你覺得該看卡通嗎?為何不應該?」跟在公司訓練新同事一樣,起初在他熟習工作時可能會直接吩咐他做每個任務,但逐漸會放手,然後再問問題引導他自己發現答案,建立處事能力。 第二個訂立的原則是我們不在女兒面前說及她,有如將她當成一隻無知小寵物。就算孩子沒有明確地表示她明白,這不代表她不明白。我還記得小時候於親戚聚會中,大人之間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的事,好像孩子不在場一樣,我就很好奇為何不跟我們直接交談。所以現在當我們與一些朋友聚會時,若有人問我「女兒要不要吃東西」,我會邀請他直接問女兒。有時候當一些朋友關心地問我「女兒是否穿不夠衣服」,我也是邀請他們直接問女兒。我和丈夫不是女兒的代言人,她有足夠的能力回答簡單問題。 第三個訂立的原則是不在女兒面前為教導她的事情吵架。我和丈夫都不想女兒責備自己,以為她是令我倆吵架的原因。我們也不想女兒因為我倆在事件上的態度而錯誤判斷父母對她的愛。若我倆在其他話題上辯論,甚至吵架,女兒在場也無妨,還可以從中學習。上星期我和丈夫在晚飯時辯論一件時事,拗到面紅耳赤,雖然話題是女兒能理解之外,但她感覺到我們的情緒,用半說笑半擔心的口脗問:「你們為何儍乎乎的?」我解釋爸爸與我只是抱着很大的熱情表達自己的觀點,最重要是我安慰她這個辯論與她沒關係,女兒聽後便安心的笑。 我和丈夫用了很多時間與耐性商討才達到這些共識,這個過程也讓我倆加深...

20140531-蕭煒春:與死神擦身而過

悠遊芊陌:與死神擦身而過 7:56 31/5/2014 用九年時間、花掉超過七位數字的金錢,鍥而不捨地為在世僅26小時的兒子討回公道。這是一宗令人心碎的醫療事故,因事件主人翁──藝人劉美娟與張崇德夫婦的堅持,讓全港準媽媽懂得避開,那名聲稱自己所有決定均無問題的庸醫;兩年的停牌懲處固然輕得令人氣憤,但至少揭露了醫醫相衞的荒謬。 香港的嬰兒夭折率其實極低,平均每千名嬰兒中有1.5人不能踏入周歲,較諸美國約6人、台灣3.7、新加坡1.8,屬於十分先進的體系。但壞醫生不用多,只要不幸遇上一個,已叫人抱撼終生。然而更多時候,求診者根本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及資訊,去評估遇上的到底是華佗還是庸醫。 說一件十年前的往事。那時小悠只有兩歲多,我們一直希望多生一個弟弟或妹妹跟她作伴。好不容易終於夢熊有兆,就在證實懷孕的那天晚上,肚子突然痛得不得了,是連腰也挺不直的那種劇痛。小悠的爸把我送進私家醫院,當值醫生檢查後,神色凝重地說:「可能是宮外孕,處理不好會有生命危險。」 因為頭一胎生得很順利,對於產婦可能面對的風險,坦白說實在一知半解。但那句「會有生命危險」倒把我們嚇呆了,於是慌忙入院進行緊急手術。據小悠的爸事後憶述,手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後,主診婦產科醫生步出手術室,告訴他在開刀後才發現不是宮外孕,而是盲腸炎。因為病人正全身麻醉躺在手術枱上,希望他可以簽紙,同意在盲腸位置,立即再進行在當年尚未十分普及的微創手術……To do or not to do?真是活脫脫的肉隨砧板上。 無端開了一刀,加上手術後下身一直滲血,我們已「打定輸數」,這胎應該不保了。加上之前已有一次自然流產經歷,接連的打擊令人身心疲累,心想「算了吧!命中注定小悠是個獨生女。」往後的發展卻出人意表,一星期後,超聲波顯示小芊在肧胎階段,已表現出頑強的求生意志,終於在二百多天後呱呱落地。 這算不算醫療失誤呢?因為孩子保住了,我們在狂喜下沒認真追究,反正當年查問過一些醫生,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子宮與盲腸兩個部份很接近(這點很難同意吧),不容易證實失誤。」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現在回想,假若時光逆轉,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我們會如何呢?會像劉美娟夫婦般,忍受着巨大的傷痛與壓力,去為逝去的孩子討個公道嗎? 醫務委員會每年接獲投訴約三百宗,當中只有一成召開紀律聆訊,即使證實因醫生失誤而致病人死亡,處分也極輕微。劉美娟的長子因...

20140531-王貽興:幸福跟幸運的微妙差距

路中拾遺:幸福跟幸運的微妙差距 7:04 31/5/2014 王貽興 很多男女都愛嗟嘆自己情路不順,埋怨別人看來都比自己幸運幸福,有的甚至習慣一喝醉就大罵怎麼連身邊那些條件比自己差那麼多的都找到個那麼好的另一半,自己卻一直倒楣,每次都遇不到對的人…… 說實在,你以為比你幸運的那些人,其實不一定真的比你幸運,他們只是比你更加安分,沒你那麼挑剔,更懂得何謂感恩珍惜而已。 有時候不是你遇到一個怎樣完美的人,而是因為你愛他,所以他在你眼中是完美的。所謂幸運,不過是你遇到一個懂得愛你的人,而所謂幸福,就是你懂得去愛惜這個愛你的人。 我們常常埋怨幸福離我們這麼遠,不是我們不夠幸運遇不到對的人,而是我們不懂得珍惜這個可能是對的人,寧願相信接下來可以值得遇上一個更對的人,卻不知道對味的人不一定是對的人,對的人,原來也不一定對味。 沒有誰真的比誰幸運太多,拉開距離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看,有時候只是別人開始的時候比較順,卻虎頭蛇尾,我們先難後易,得不到頭彩,最終卻有個尾彩而已。 就算此刻我們不夠幸運,也不代表我們不夠幸福,只要你懂得珍惜感恩,認清誰才是真正愛你疼你、適合你的人,你也可以幸福,當這種細水長流的幸福持續下去,在別人眼中,你就莫名其妙地成了既幸運又幸福的人了……

20140531-李怡:抗爭精神凝聚記念六四最大公約數

蘋論:抗爭精神凝聚記念六四最大公約數 8:08 31/5/2014 名作家阿城1988年給《九十年代》寫了篇文章,記念他剛去世的父親鍾惦棐。他父親原是共產黨文藝幹部,1957年奉命大鳴大放卻被打成右派,於是全家陷入賤民的生活22年之久。阿城在文章開頭寫1979年「春節之前的某日,回到父親家裏,……母親說,組織部來人了,準備在春節前把全國的右派平反的事落實,這當中有你父親,你怎麼看?」阿城寫道:「我只想到,鍾惦棐這三個字前將要沒有形容詞了,但是,我沒有這樣說,我知道這件事對母親是非常重要的。」他想起十八歲那年,父親對他說:咱們現在是朋友了,於是「在這個晚上,我想以一個朋友的立場,說出一個兒子的看法。我說:如果你今天欣喜若狂,那麼這三十年就白過了,作為一個人,你已經肯定了你自己,無須別人再來判斷。要是判斷的權力在別人手裏,今天肯定你,明天還可以否定你。」 因這篇文章,筆者對中共的「平反」這件事有了覺悟。平反在中國,是掌絕對權力者出於政治權衡的政策取態,對個別人的處境有幫助,但不表示權力的絕對化結構有改變。如果判斷對與錯的權力不是在人民手裏,那麼今天肯定的明天仍然可以否定。 阿城這段論述,也說明在長期的東方專制主義浸淫下,一個人必須擺脫依附權勢的意識,才能有自己的獨立意志。否則,對自己的判斷都會被掌權者操控。 「平反六四」的含義就是要求中共掌權者去判斷對錯,而不是由人民去判斷。 對六四的另一個意識形態誤導就是「愛國」。中共起家的宣傳主軸是「愛國」,說「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當社會主義破產後,仍抓緊愛國不放,並獨攬愛國解釋權。儘管許多人說愛國不等於愛黨。但實際上,今天講誰愛國誰不愛國,不就等於愛黨的同義詞嗎? 香港走不出民主的困境,除了中共要牢牢掌握權力不肯還政於民之外,也是由於香港人在「愛國」「平反六四」的錯誤引導下,沒有走出依附權力的意識怪圈。 但越來越多人醒來了,在中共國政經社的侵凌下,知道要愛港就不能愛國,知道要求中共國平反六四沒有意義。但並不等於對六四冷漠。無論對那一段日夜流淚的日子的記憶,從香港固有的核心價值去感受,為凸顯香港與大陸不同而記念,香港人放不下六四情結是很自然的事。然而這不等於我們永遠被依附權力的意識所綁架。 如果保不住香港本土利益和價值,香港根本不可能每年悼念六四。在香港不斷淪落的情境下,今年連大陸的掌權者都不敢提的...

20130403-美國狗證上讓人心酸的10句話

美國狗證上讓人心酸的10句話 20130403 (1)我這一生大概能活10到15年,和你分別是件無比痛苦的事。  My life likely to last ten to fifteen years. Any separation from you will be painful for me. Remember that before you buy me. (2)在給我命令時請給我理解的時間,別對我發脾氣,雖然我一定會原諒你的,你的耐心和理解能讓我學得更快。  Give me time to understand what you want of me. (3)請把我閹割,這樣我會更健康。  Please send me castrated, so that I will be more healthy. (4)請好好對我,因為世界上最珍惜最需要你的愛心的是我,別生氣太久,也別把我關起來,因為,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工作和娛樂,而我,只有你。  Don't be angry for me for long and don't lock me up as punishment. You have your work,your entertainment and your firends. I have only you. (5)經常和我說話吧,雖然我聽不懂你的語言,但我認得你的聲音,你是知道的,在你回家時我是多麼高興,因為我一直在豎著耳朵等待你的腳步聲。  Talk to me sometimes. Even if I don't understand your words. I understand your voice when it's speaking to me. (6)請注意你對待我的好,我永遠不會忘記它,如果它是殘酷的,可能會影響我永遠。  Be aware that however you treat me, I'll never forget it and if it's cruel it may affect me forever. (7)請別打我,記住,我有反抗的牙齒,但我不會咬你。  Remerber before yo...

20140527-張莉莉:媽媽,我覺得補習姐姐好慘啊

張莉莉:媽媽,我覺得補習姐姐好慘啊 20140527 刺青雜誌 | Punch Magazine 電話又如轟炸機般響起來了。 想起來,補習姐姐來了不過十五分鐘,媽媽已經打了三次電話回來,催促姐姐要督促我做中文作文、公文英文、公文數學、專題報告和一個叫智激校園的網上功課。姐姐看來相當苦悶,她環視四周,左邊是我幼稚園參加田徑比賽的獎牌,右邊是上星期幼兒英詩朗誦比賽的錦旗,前方是一疊我不感興趣的英文故事書,後方是我想玩但又怕會被媽媽責罵的大富翁。 公文英文練習十分淺易,我花了十五分鐘,完成三個練習。我在班上的進度總是第一的,媽媽很高興,我也很滿意自己的表現。正因於此,媽媽又為我報讀了高階的公文英文班,內容艱深,不過,也許是以前看了為數不少的英文書吧,我能夠應付。 姐姐是一個大學生,而且還是來自最高學府的,聽起來很厲害,雖然我不知道那是什麼。補習,應該就是說當遇上不明白的地方時,就問姐姐吧。可是,我沒有任何不明白或不懂的功課,無窮無盡的補習班一早已為我解答了疑團了。所以姐姐只是坐在我身旁,陪我做一小時的功課。每完成一份功課,她就會問我:「有沒有什麼不懂的?」我總是搖搖頭,然後又繼續做那些做不完的功課。她看來更苦悶了。 也許是她太過無聊吧,竟然和我聊天起來,問我參加了多少補習班和興趣班?這個問題難倒我了,我思索好一會,也未能想出一個正確的答案。補習班麼?幾乎每天都要上。興趣班麼?究竟什麼是興趣呢?我想玩大富翁、飛行棋、煮飯飯啊,卻沒有這些興趣班能讓我參加。反過來,彈琴、游泳、網球、羽毛球、西班牙語班這些無聊的活動十分受歡迎,而我也是這些興趣班的常客。我的同學已經考取鋼琴八級了,我的水平比較低下,只有五級,我想我應該要努力一點,快快考取八級,那麼我便不用再學琴了。 此時,電話又如失控一般的響起來了。媽媽就像一個搖控,從遠處指揮姐姐做這做那。她不明白,其實學校的功課、補習班的功課,我全都懂得做,我根本不需姐姐的協助。噢,我忘了,媽媽還叫姐姐教我文言文,好像是之乎者也之類的,我摸不著頭腦,文言文什麼的,可能也是興趣的一種。可是,桌上還有一疊公文數練習,都是非常無聊的,不停重覆1+1、2+2、3+3諸如此類的計算,算得多了,算得快了,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明白當中的原理。1是什麼,2是什麼,看來都是不具體不實際的,這些數字令我感到很昏。 姐姐仍是苦悶得很...

20140529-沈旭暉:「加拿大的夏威夷」─ 兼併加勒比海群島大辯論

沈旭暉:「加拿大的夏威夷」─ 兼併加勒比海群島大辯論 2014年5月29日 平行時空 近日,加拿大朋友興致勃勃討論一宗與「擴張領土」有關的新聞,此間媒體雖鮮有報道,故事卻不無啓發。新聞主角是位於加勒比海的英國海外領地「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Turks and Caicos Islands),面積只比香港的一半略大,人口3萬多,當地總理剛訪問加國,那裏媒體乘機探討群島能否成為「加拿大第11省」的可能。表面上,加國和加勒比海風馬牛不相及,但前者兼併後者小島的念頭,卻有歷史背景和「理論基礎」。英聯邦成立前,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作為英國自治領,心態上都是英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也是為大英帝國作戰。 英國既然是殖民地遍全球的「日不落國」,管理不易,就興起把偏遠地方轉交給白人自治領管理的念頭,例如現在大洋洲獨立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巴布亞地區、微型國家瑙魯,都是由英國移交給澳洲,因此加方也提出接管英國在加勒比海的屬地。英國雖然婉拒,加國還是在加勒比海慢慢發展勢力,例如在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加國資本主導了島上經濟,也是遊客主要來源。 近年提出「兼併」群島的加國政客不多,也沒被嚴肅看待,但還是有個別國會議員不遺餘力,代表人物是保守黨議員戈德林(Peter Goldring)。支持一方認為,美國有夏威夷,加國也應有「自己的夏威夷」,假若國土擴張到加勒比海,就能宣示大國崛起、團結國民,有利國家統一,乃至抗衡諸如魁北克的分離主義。而且,有了加勒比海基地,加國便獲打進中南美洲經濟的橋頭堡;作為「負責任大國」,加國也可加強反走私、反海盜與反恐的角色。 最重要是,當地的陽光與海灘正是加拿大最缺乏的,只要成為正式國土,定會成為「國內」度假主要目的地。何況在英國剩餘的海外領地當中,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管治最一團糟,年前甚至因政府集體貪腐,被英國暫時終止自治權。要是群島加入加拿大這個被看作管理良好的地區大國,當地民意很可能支持(過去20年的民調顯示,當地對「入加」的支持度由60%至90%不等)。 擴大領土或得不償失 不過,這些理據在反方看來都十分牽強。目前加國遊客已常到當地,為什麼非變成領土不可?在全球化時代,投資中南美洲何須得到加勒比海群島主權?國界擴張到南方,難道法語區就更信服中央?而且一旦國家大了,問題也不少,例如出現一個黑人主導的省份,多少...

20140528-沈旭暉:當印度強人遇上中國強人

沈旭暉:當印度強人遇上中國強人 2014年5月28日 平行時空 剛當選印度總理的莫迪正式就職,這或是改變世界的一件大事,但本地媒體甚少報道,似乎不少華人對印度這強鄰的關注,及不上歐美日韓,也許還不及埃及和烏克蘭。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推廣「中國夢」、打貪行「新政」、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卻遇上印度強人崛起,足以構成微妙化學效果,值得仔細參詳。 莫迪不像國大黨的尼赫魯--甘地家族來自政治世家,也不像其所屬人民黨的前任總理瓦傑柏伊是高種姓「婆羅門」出身,而是來自基層、低種姓茶販之子,在階級森嚴的印度冒起,本身便具劃時代意義。 雖然尼赫魯、甘地夫人等均可被稱為強人,但從莫迪的競選活動可見,以其「人民」背景煽動民粹的能力更強;沒精英政治包袱,打擊敵人的手法或許更狠。莫迪一直被指要對二○○二年造成近千穆斯林死亡的大屠殺負責,他卻一直迴避,甚至連「語言偽術」也拒絕使用,這在政界頗不尋常。近年印度民間對華態度愈來愈差,北京雖不視印度為主要對手,印度人卻當中國是主要對手,莫迪要是把「基層」與「反華」結合,即使不會即時挑戰中國,也會成為印度民族主義的強心針。 莫迪強調印度教在印度復興的重要角色,這對中國並不陌生,但他嚴苛的個人紀律,卻不是中方打慣交道的那類政客可比。作為獨身主義者,莫迪聲稱終生禁慾,雖曾在家庭安排下盲婚,但結婚三個月後就逃婚,且從沒性行為。這樣經歷,相信甚少華人能理解。 他律己甚嚴,據說每天只睡三小時,修心方法就是做瑜伽,這樣一個終身奉獻給印度教的人,無論怎務實,都不可能在文化層面作太大妥協。當中印邊境問題、甚至西藏問題被演繹為文化議題,乃至被借題發揮為衝擊印度文明,莫迪就很難不明確表態。 但印度人壓倒性選擇莫迪,不單是因其出身、宗教與民族情懷,他擔任古吉拉特邦首長期間令經濟起飛才是王牌。有華媒稱古邦在莫迪統治下成為「中國廣州」或「中國深圳」,這些稱號反令人難以理解其獨特之處,還是印度本土學者一針見血,稱莫迪治下的古邦,是整個印度唯一真正實行市場經濟的地方。 莫迪雖為虔誠教徒,但對引入外資、讓市場取代傳統制度、減低中央調控等方面較少包袱,加諸外商的限制也不多,主張讓經濟超越政治,因此有西方經濟學家相信,當中國經濟發展放緩、民族主義興起、加緊箝制外商之際,要是印度新領袖能大刀闊斧改革,或令原本流向中國的外資轉流印度。雜誌《福布斯》因此...

20140526-沈旭暉:泰政變為何連學者也拘留?

沈旭暉:泰政變為何連學者也拘留? 2014年5月26日 平行時空 泰軍發動政變,民眾似早有心理準備,但這次打擊面之廣是意料之外。軍方不僅傳召大量政客「報到」及將他們拘留,連媒體人、社運人和學者都一併傳召,也就是把幾乎所有具影響力人士拘留,以免任何有號召力人物牽頭反政變。榜上有名的,包括遠在日本的泰國同行、國際關係學者帕文(Pavin Chachavalpongpun),這教筆者最感意外。 筆者並不認識帕文本人,但因曾在同一期刊發表文章,故有留意他關於泰國外交和泰緬關係的研究。他於英國亞非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京都大學副教授,任教東南亞政治和國際關係,經常在不同媒體撰文。帕文目前研究項目,便是二○○六年政變後的泰國民主進程,以及軍方、皇室在當地維持影響力的方法。按常理,即使他有若干影響力,畢竟身在日本,根本不可能自願回國「報到」,為什麼還是要把他點名? 真正原因要軍方才知道,但相信在他們眼中,帕文的研究同時專注國內,且對軍方角色持較批判態度。他年前曾組織運動,要求釋放政治犯Ampon Tangnopponkul(當地人稱他為「阿貢」,Akong),阿貢獲罪原因,正是帕文研究課題 ——冒犯皇室罪。官方聲稱的案情簡單,指阿貢發了四個短訊予政府內閣成員,內容冒犯皇室,但他堅稱根本不懂發短訊,最後被判監20年。帕文等學者組織的運動救不了阿貢,不久因癌症死於獄中。 問題是若軍方憂慮帕文影響群眾,傳召他回國只會適得其反,不但不可能令他就範,還會提升其國際知名度(也可為其研究帶來寶貴原始資料)。帕文雖研究軍方與皇室,但並無捲入數月來的政潮,若這樣的人也要防,軍方防範名單未免太長了。最合邏輯的解釋是,軍方不打算迅速交還權力,目前措施不僅為了穩定當下形勢,還有其他中長期打算,寧可使「不穩定元素」要麼在國內「收斂」,要麼留在海外,甚至連他信一旦組織流亡政府,也可能在政變者預算中。 說到底,這次軍方並非單要解決某個問題,而是對整個(他們眼中)產生國家撕裂的制度投不信任票,稱要避免泰國變成烏克蘭與埃及。換句話說,泰國朝野未想到解決辦法前,軍方恐會「被迫挨義氣」續掌權。還有一大變數就是泰皇健康,若說軍方憂慮一旦泰皇身故而亂局失控才先發制人,這並非不可能;甚或有否軍方要員暗中擔心王儲登機等同他信回朝,亦未可知。在這情況下,有辦法解決亂局的學者,早就成為國師了。

20140527-沈旭暉:烏克蘭新總統「朱古力大王」-- 誰的勝利?

沈旭暉:烏克蘭新總統「朱古力大王」-- 誰的勝利? 2014年5月27日 平行時空 烏克蘭亂局持續半年,終選出「朱古力大王」波羅申科為新總統,作為推翻亞努科維奇的「革命果實」。但究竟這代表誰的勝利?答案恐怕不是反對派、親西方陣營或「人民」,而是當地寡頭政治。 國際媒體對俄國寡頭較熟悉,因當中出了幾個影響時局的人物,卻對烏國寡頭較陌生。其實,他們都是以同一模式發迹,均利用蘇聯解體過渡到市場經濟之空檔,經關係巧取豪奪,化公家資源為私有產業,再把部分財富移至海外分散風險。 理論上,烏國寡頭富豪本應較親俄,他們為蘇聯解體既得利益者,並不習慣西方遊戲規則,加上他們的早期合作夥伴不少是俄商,令兩者關係密切。昔日「反顏色革命」過程中,不少寡頭支持親俄勢力,例如首富艾哈邁托夫(Rinat Akhmetov)是亞努科維奇同鄉,一直是亞努科維奇的「金主」。即使波羅申科本人,也是東部親俄政黨「地區黨」發起人之一,雖後來立場改變,但那些背後關係仍穩固。 但烏國寡頭絕非一面倒親俄。他們只是「親利益」,故一直有「對沖投資」,同時暗中支持反對派,大舉「engage」國會議員,收購媒體和球會,以提升影響力。艾哈邁托夫據報壟斷前朝三成的合同,但不會單靠亞努科維奇一人,他也是著名球會薩克達班主、無數礦工的老闆,有本身群眾基礎,且暗中和不少橙色革命起家的反對派保持關係。 由於普京心狠手辣對付俄國寡頭,烏國寡頭都不願國家徹底倒向莫斯科,而亞努科維奇自從被視為普京傀儡,特別是對加入歐盟態度曖昧,財閥就開始離他而去,因為「融俄」和「脫歐」都令寡頭失去商機。亞努科維奇倒台和寡頭倒戈關係至巨,首富在關鍵時刻支持新政府的表態,更令親俄武裝大為失望。 臨時政府執政期間,烏國寡頭已大有斬獲,新政府為穩定局勢,居然委任三大寡頭為東部三大州的州長,希望用利益換取他們合作。當中,既有亞努科維奇的舊盟友,也有前總理季莫申科的密友、第四大富豪科洛莫斯基。艾哈邁托夫也在最適當時機,支持其工廠工人「佔領城市」,甚至用工廠的工具就地取材,成功驅逐部分親俄部隊,這些「功績」不但令他免被清算,還能在新朝代成為功臣。 波羅申科以寡頭身份忽然「眾望所歸」,靠的正是其「利益立場」,既要加入歐盟,又要與俄方維持關係,加上來自烏東,就被群眾認為能維繫國家統一和長遠利益。大家不知道究竟「烏國長遠利益」能否保證,反正當...

20140530-湯家驊:二十五年

湯家驊:二十五年 明報2014年05月30日 二十五年等於四分一世紀,是一段頗長的時間。今天的年輕人當年很多也還沒出世。時代是改變了,人事是改變了,但六四的精神、政治的評價,以至官方的立場,卻絲毫沒有改變!六四所帶出的問題會否隨時間的消逝而日漸模糊淡化,甚至被視為完全不存在?你和我都怕想這個問題。因為答案太難以接受。 很多人在不同時段也會把六四民運與五四運動比較。靜心一想,兩者確有很多相近之處。特別是五四運動期間,於六月四日那天,北京學生也有上街演講,結果引至七百多名學生被捕,囚禁於北京大學三大院舍中。軍警還把北大重重包圍,進一步營造北京形勢嚴峻和社會緊張的氣氛。也因如此,學生被補引發了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而最後被囚禁的學生亦獲釋。學生雖然獲釋,但罷工示威行動卻仍是排山倒海。最終,學生反對簽署不平等條約的主要目的也達到了。 群眾運動成功與否,很多時取決於運動領袖的政治判斷是否準確及能否掌握談判的機會。群眾運動最危險的後果,是給予軍隊一個介入機會。從埃及、泰國便可借鑑一二。歷史上差不多所有當權者,皆不明白以軍權鎮壓民間運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只會種下社會繼續動盪的禍根。當權者犯的最大錯誤,是認為只要軍權在手,便不需作出妥協、不需正視歷史、不需尋求改革。他們更不明白,一時的得勢並不代表永遠的勝利。嚴格而言,政治是沒有絕對的勝利或失敗、對或錯,甚至恰當或不恰當之分,有的只是如何負起一己的政治責任,面對歷史。二十五年了,當權者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這根本道理? [湯家驊]

20140530-黎廣德:欺公滅祖,情何以堪

黎廣德:欺公滅祖,情何以堪 7:55 30/5/2014 【明報專訊】沙中線土瓜灣站的聖山古蹟愈掘愈多,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北大教授秦大樹上周接受《AM730》訪問時形容,香港今次發現的遺蹟規模相當罕見,「從目前的發現可以明顯看出,這是一個很大的民居遺址,出土的文物也包括很多南宋時代的瓷器,藝術已經很成熟。香港同類的發現並不多,對香港歷史認知非常重要,相當值得保護」。可惜政府和港鐵不但沒有加強保護古蹟的工作,過去幾天更以「搶救發掘」的名義移走古文物,破壞原址保育的機會。 梁振英政府從一開始便沒有向公眾坦白交代的誠意,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長陳茂波在4月20日的網誌上聲稱「發現了(宋元時期)方井,由於保存狀况良好,遂建議政府將之原址保留」。但港鐵考古隊以英文撰寫的中期報告在結論中清楚表示:「鑑於該古井位置不屬於施工範圍,所以建議原址保留。」這段文字不但揭破了陳茂波欺瞞公眾,更間接證實了為何其餘238個古蹟遺址被移走,並非全因它們「狀况不合格」,而是有人早已下令,凡屬施工範圍內的遺址必須在公眾知悉前移走。 上述結論並非推測,因為過去幾天港鐵又再次「先剷後奏」,把第二期考古範圍內的一口古坑(港鐵堅稱不是井,但是井是坑並非重點)在上周末移走,才於昨天向古諮會交代。有古諮會委員替政府保駕護航,聲稱這是「適當的破壞」。破壞千年古蹟竟然有「適當」之說,實屬千古奇談。 「搶救發掘」的緊箍咒 港鐵考古隊辯稱因古坑有木結構,所以移走化驗是最適當的做法。其實罪魁禍首是政府早已下達了所謂「搶救發掘」的緊箍咒:「在工程動工之前,或因動工而發現遺址之時,為避免遺址被全面破壞,考古學家對遺址進行範圍和重要性的評估及文物搶救。」若非如此,以現代科技而言,要原址保育木結構的方法很多;再退一步說,應用「謹慎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先把古坑以沙土掩埋再從長計議,是保存古蹟最穩妥的做法。考古隊對第一口方井也是用同樣方法保存,為何偏偏對這口古坑大開殺戒?說穿了,只是因古坑處於港鐵要開挖豎井施工的地盤內,所以不能留有活口。 政府容許港鐵在第一、二期考古範圍復工,不但摧毁古蹟,更破壞了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土層。環保專家溫石麟博士在今年初到考古現場視察,當時在宋元期土層內發現了古珊瑚,即場提醒發展局官員要注意保護。事實上,在港鐵移走的238個遺蹟中,包...

20440530-程翔:為了本土利益,更需悼念「六四」

程翔:為了本土利益,更需悼念「六四」 7:55 30/5/2014 【明報專訊】今年是「六四」屠城25周年紀念。25年來,香港人年復一年地通過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悼念六四,向中共展示出我們人民將會鍥而不捨地向腐敗的政權作出抗爭,直到真理戰勝強權為止。 對此,中共視悼念六四活動如針如芒,並不奇怪,所以建制派人士會出來呼籲市民放下對六四的所謂「愛恨纏結」,筆者可以理解。事實上這25年來都有不少建制派的朋友勸筆者放下六四包袱、放下六四情意結等等。然而,一些支援本土主義的朋友,最近也提出:「25年了,該放下愛恨交纏的六四包袱了」,筆者就覺得難以理喻了。 事實上,近兩年來,隨着本土意識的抬頭,開始有人提出要與大陸切割開來,所以本土派已經開始醞釀反對悼念六四的活動。支聯會成立伊始已經寫上的「愛國」一詞,如今竟然變成禁忌,更有人公開提出杯葛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維園燭光晚會,另起爐灶,通過另類的悼念方式來表達本土主義分離於中國大陸的訴求。 港人持續悼念六四的效果 我們不妨先盤點一下香港人持續25年悼念六四的效果。25年來,數以十萬計的市民的持續性的集體行動,已經產生一些獨特的效果。 第一,香港於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中國的良心」,這是持續悼念活動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正果,這是我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在大陸,當六四成為不能知、不能說、不能傳、更不能思考的禁區(從今年當局把在自己家中說、傳、思考六四的人以聚眾滋事為由入罪可見一斑),我們仍然能夠秉持良知悼念六四,自然而然地,香港就成為全民族的良心。所以,今天內地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在內地不能說的話,不能出版的書,都只能在香港說,在香港出版。 第二,香港市民的堅持,成為我們同強權鬥爭的重要武器。我們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當然無法同武裝到牙齒的強權硬拼。但是,在茫茫神州大地,微小的香港人僅僅憑着一點正義良知,就敢於挑戰強權者欲令全民失憶、從而抹去歷史罪行的企圖,為中華民族保存歷史的真相。正如捷克流亡詩人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名言:「人類與強權的鬥爭,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註1),我們同中共的鬥爭,也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君不見中共新貴習近平去年下達的「9號文件」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設定了「七不講」的禁區,其中一個不准講的正正是「黨的歷史錯誤」。可見,對六四的悼念,是我們對付強權的重要的思想、理論、乃至行動的武...

20140530-區諾軒:為斂財,港鐵可以去到幾盡?

區諾軒:為斂財,港鐵可以去到幾盡? 7:54 30/5/2014 【明報專訊】港鐵年年盈餘,單是去年已賺130多億,可是服務質素每况愈下,興建鐵路頻頻觸礁,一般服務更時有故障。或許我們還可以勉強接納天雨確會影響工程,也很難強求交通服務毫無失誤。但公眾對港鐵的怨懟忿恨,我想,是始於很基本的誠信問題: 無禮——鐵路工程延誤,卻又有所隱瞞。除了向立法會隱瞞高鐵挖掘進度,以南港島線延誤為例,在區議會報告中一直列明南風隧道工程預計於本年第二季完成,但現在已是第二季,才在最近一次區議會文件急急修改字眼,延遲至本年第三季完成。如果早知工程延後,為什麼不及早向公眾匯報進度?不尊重議會,是謂無禮; 無義——據高鐵事件文件,港鐵工程總監周大滄很早便向管理層及政府匯報工程延期憂慮,但其他港鐵高層仍向張炳良堅稱沒有問題,不單使政府低估高鐵延期的嚴重,恪守職分的周大滄更因此申請提早退休,一己利益終株連他人; 無廉——早有工會成員指出,港鐵縮減人手是事故頻仍原因。港鐵卻還好大喜功,回歸以來從英國、韓國製造的列車改為引進更貴的內地列車,質素卻新不如舊,至今仍沒解釋原因,有否利益輸送之嫌? 無恥——失誤頻仍,港鐵仍厚顏第5年宣布加價,同時宣布新優惠,意圖中和加價反響。但優惠被批評實用性低,已不止一次,好像這次推出的都會票,一般月票都是在指定時間任意乘搭,但它需要指定車站,限30天內用40次,除非天天過海,下班便回家,否則難言有什麼優惠。 上述種種行徑,不但與民為敵,更塑造港鐵彷彿只是漠視民意、唯利是圖的吸血鬼。上市公司為求財,但市民只為求存,公共交通運輸總該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港鐵欠缺的,正是這一點點責任心,連姿態,也沒有。 作者是南區區議員、民主黨中常委

20140530-王維基:寬恕壞人

王維基:寬恕壞人 7:54 30/5/2014 正在籌備網購,比以往經營電視台更投入,我不希望在人生中連續跌倒兩次,所以為了這門生意,比以往犧牲更多,不論是家庭或朋友。我不能後退,一定全力以赴。 正因如此,我沒有時間運動、看書,或接觸其他新事物,寫文章會愈來愈乏味、狹窄。 可幸的是最近看了一套電影,電影之前幾部曲,都講述這些天賦異能人士,例如擁有不斷變形能力、打不死的身軀……等各種特異功能。 電影到了這一集,帶出了兩個訊息。首先就是不論這些「英雄」如何厲害,也總會有更厲害的壞人出現將他打敗,所以這些「永不敗英雄」必須接受自己終有一天會被更強的敵人打倒;第二,如何做到真正無敵呢?電影的最後帶出,以寬恕的心原諒別人,甚至是要寬恕最壞的人,才是無敵的癥結。 美國人編寫這部電影,或是希望改變當地人對很多發展中和伊斯蘭國家的政策。這次的劇情並不如一貫美國電影中強勢不敗的做法,反而跟中國人傳統的包容、寬恕不謀而合。 電影的結局拯救了世界,人類及一群異能人。那些異能人選擇了寬恕而沒有殺掉最壞的壞人,因為他們知道殺了壞人將會帶來無盡更多更壞的反彈。 王維基

20140530-信報社評:「離保」法案不得民心,漠視民意自招惡果

信報社評:「離保」法案不得民心,漠視民意自招惡果 2014年5月30日 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民情沸騰的抗議聲中,昨天急忙宣布撤回特首及高官離職保障法案,及時化解一場管治危機。但事件顯然沒有完全畫上句號,因為政府被迫撤回法案,不僅暴露了未經諮詢、漠視民意強行立法的驕橫作風,而且政府權力缺乏有效監督的制度缺失,相信會激發起澳門市民追求普選行政長官的決心,步香港後塵,捲入政制改革的民主化浪潮之中。 多年來,澳門政治尚算風平浪靜,即使有不滿政府施政的聲音,也屬零星的異見之音,未足以凝聚成一股社會運動力量。一九九九年回歸之後,外勞威脅澳門人的生計,一度成為社會內部最大的矛盾。每年五一勞動節,澳門工人例必遊行,而遊行隊伍的抗議口號,從保民生、反貪污、到追求新聞自由與民主訴求都有,反映社會矛盾在不斷積聚。 二○○七年「五.一」遊行,發生警員在遊行人群開槍事件後,自此澳門政府年年派錢「維穩」。由此可見,今次萬人上街,其實只是在前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貪瀆案,以及多年來不斷積累的社會矛盾下,受「離保法」刺激,民憤來一次集中總爆發。 在這場澳門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群眾運動中,逾千人身穿白衣,在澳門立法會外靜坐,舉起要求政府撤回法案的標語,同時展示去年香港人反對「國民教育」運動期間,示威者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的手勢,反映政府踐踏民意所引發的群眾怒火,在不同地區同樣一呼百諾,示威模式存在強烈的「感染性」。 二○一○年底,北非突尼西亞一名青年不滿政府的政策,抗議自焚,觸發境內大規模街頭示威,爭取民主,隨即為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地群眾所效法,這場「茉莉花」革命,很快席捲整個北非和中東地區。前年九月,香港爆發「反國教」運動,今年三月,台灣因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太陽花學運」,如今澳門人也紛紛挺身而出,反對官員特權泛濫,港台澳三地的群眾示威交叉影響一浪接一浪。 過去予人「順民」印象的澳門人,民心思變,群起走上街頭,澳門政府提交立法會通過的「惡法」無疑是導火線。但這條「離保」法案讓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離職後,仍可領取大筆長俸和巨額津貼、特首在任期內更享有刑事豁免權,保障官員的利益保到這個程度,的確值得公眾質疑,究竟民意和公眾監督政府施政的權力,政府有沒有放在眼內。 清楚看到,如今港澳兩地追求民主的公眾訴求愈來愈強烈。誠然,民主選舉的政體不一定能夠保證官員善用權力、善盡...

20140530-洪忠閣:六四25周年:吃飯也算尋釁滋事只要你是知識分子,六四前夕誰被捕

洪忠閣:六四25周年:吃飯也算尋釁滋事只要你是知識分子,六四前夕誰被捕 明報2014年05月30日 六四25周年前夕,內地官方抓捕大批知識分子、維權人士:徐友漁、浦志強、郝建、高瑜……表面上,他們被捕的主要原因是參與民間六四研究會等活動。他們被捕後,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尤其是圍繞徐友漁和浦志強二人之受關注,內地民間與業內掀起熱烈討論。在六四25周年之際,中國會往何處去? 浦志強何許人也?在微博上,他是身經百戰的「轉世靈童」。數年來,帳號不斷被註銷,又不斷重新註冊,樂此不疲。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與六四有不解之緣,曾是當年在天安門廣場絕食的學生之一。1997年,浦志強成為律師。江湖上言,浦律師打抱不平,專門替人打吃力不討好的官司。例如,2011年重慶市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在網上發表敏感信息,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逮捕。浦志強隨後代理此案,直到2012年任建宇被釋放。又如,2000年作者蕭夏林發表〈文化中的文化〉一文,指散文家余秋雨在擔任深圳市文化顧問期間,不當地吹捧深圳文化。隨後,余秋雨起訴蕭夏林侵犯其名譽權,浦志強為肖夏林辯護並勝訴。 中國是「法治國家」? 浦志強有勇氣、講義氣,不求名利,所以在律師界、文化界好友眾多。2011年,他甚至實名舉報現已落馬的中央政治局前委員周永康,指其維穩方式破壞國家法律。更因為他對六四的念念不忘,始終堅持平反原則,精神為人欽佩。浦志強曾說:「1989年6月3日我在廣場,算是許個願吧,如果可以活出去,以後每年都要回來看看。」不知他今年是否依舊能如願?此次被捕,著名律師張思之自願擔任浦志強的律師。5月8日二人會面後,浦志強請張思之帶出他的5條意見:(一)我有「六.四」情結,或者說「心結」,而今25年過去,我應付出代價。完全應該,無怨無悔;(二)我不會因這次事件而改變初衷;(三)我在討論上的發言,也僅止於一些想法;(四)我的觀點不一定都對,但我堅持有表達這些觀點的權利,談不上「尋釁滋事」;(五)我不會因此而忌恨任何人;不會走極端。 張思之老先生亦是仗義之人。1927年出生的他,已經87歲高齡。1979年審判四人幫的時候,張思之就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辯護小組負責人,德高望重,被譽為「中國律師界的良心」,出山代理浦志強案,張思之已經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他對外表示,即便被「連坐」也在所不惜。 張思之是...

20140530-歐錦棠--【七筆思議】一言棠:憑歌寄意

【七筆思議】一言棠:憑歌寄意 7:38 30/5/2014 舞台劇《聖女·貞德》 我近來在公仔箱少見蹤影,頻頻被有心人「關心」去向,無他,因為香港人一句「手停口停」根深柢固,影響幾代人,加上演藝人一向予人生活風光印象,一旦消失幕前,即屬唔掂,電視行業一入侯門,回頭無岸,欲以轉行求生?又被人影你賣魚蛋、做老麥、sell胸圍、送冰鮮雞,見報牌頭話你奮鬥自力更生,牌底踩你不值一文,日日出街被新相識舊八婆指手劃腳,EQ低少少早就撼頭埋牆。 各位太監急於帝皇,對小弟前途及生計關懷備至,實銘感心中,首先,我秉承香港人多元發展兼捱得抵得玩得的核心精神,現在身兼多職,打緊五份工,但依然「他條」如故,衣食無憂;其次,托大家鴻福,小弟行內底子甚厚,所以無論三色台抑或無人歲月留金台仍然定時定候重播我有份參與之出土文物節目及劇集,可謂音容宛在,聊解各位相思之渴。或問曰:「世道艱難,何苦與錢作對?」則答曰:「大丈夫有所不為亦有所必為,有些事情,不是單純金錢或名利可以衡量,有時,老子就係愛為啖火就寧願同你死過,吹咩?」如果我向世俗眼光看齊,我只像被牧養的無知羊群;如果我不感恩於艱辛苦況,我便不配成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入行廿四年,見盡多少爭名逐利,嘗了不少世態炎涼,「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展雲舒。」這兩句座右銘陪我度了不少難關,所以與其坐定定等分餅仔,自怨自艾,倒不如自己搓麵粉造麵包,人定勝天。 「誠實會理虧醜惡當美麗」 我現身兼五份都為文化及藝術工作,當中自包括我喜愛的舞台藝術,而在此範疇內我涉獵最廣,除了演員,近年多執筆創作,撰寫劇本,既我手寫我心,何不我心導我劇,輾轉便當起導演來。在下月演出的最新創作《聖女·貞德》中,我更首度作曲及填詞,既手寫我心,憑歌可寄意,曲詞自非風花雪月,盼言中有物,在此先與大家分享開場曲《亂世》的歌詞: 「我痛恨現存亂世,我渴望遁逃避世,這世局如同混戰,怎可寄棲? 我冷漠扮成自制,我寄望尋求上帝,這世道疑人勿信,遍地惡鬼! 當尊貴可變爛泥,當奸險使眾着迷,當真理都已換成,作奸作弊! 凡誠實便會理虧,求寧靜扮作烏龜,完全是沒有法規,醜惡當美麗!」 希望歌詞能引發你們的共鳴,希望你們能聽到我的心聲。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20140530-毛孟靜:I’m a Hongkonger

毛孟靜:I’m a Hongkonger 7:36 30/5/2014 一個早上,西報記者來訪,謂牛津字典新加入了Hongkonger及Hongkongese等字。第一個反應,自是歡喜。香港人終自成一派,有我們的傳統特色與生活價值兼文化品味,在英文這全球語言中,正式受到認可。 我鍾意Hongkonger多一點,這-er,一襯Londoner倫敦人、New Yoker紐約人之類。而 Hongkongese發音沒那麼好聽之餘,會聯想geese,一排排的鵝,感覺麻麻。 而源起?經過百多年殖民地寄人籬下的日子,今日本市原應講究一國兩制高度自治──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d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但這些年下來,漸漸地,大家看到不管在經濟政治抑文化前線,香港都有大陸化的傾向,有企圖把這個國際都會變成芸芸一個大陸城市。於是就有了「拒絕大陸化」anti-mainlandisation的口號、信念及行動。 語言,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包含內在與外在美。我等Hongkongers最起碼要做的,是幫手保衞本土的正體字與廣東話,好好地將之擁攬。看,一個擁字,變成「拥」,就失了「雍」容,好肉酸。或說,語文不過溝通工具,有用就得,淨講functional,utilitarian就算。真的?當中包含的文化呢? 誠然,講與寫英文,都有「簡體」,像veterinarian(獸醫)通常簡作vet,而legitimate(合法合理的)亦會隨口縮成legit。還有網上花款,nvr即never、tmr等於tomorrow、btw係by the way之類。卻是,總的來說,都不過但求方便就手,就像我們做速記也都會用上簡體字,但就不會在正規的文字表達中,拿出來見人。 憂鬱,變了憂「郁」。聽,給簡化做「听」,但「廳」,卻又係「厅」! 亦非純粹追求文字的筆劃美,簡體字(好些香港人叫之做殘體字)與普通話,對香港來說,既屬統治語言,也是統戰工具。因為語文自有一套思維模式,會不期然去對號入座,來一咀甚麼「重中之重、方方面面、狼子野心、說三道四」。而「沆瀣一氣」,古文都有?當然,真係望字形都知啦。問題是,不論古今,共產語言就是有副特定腔調,就是更加不容附帶的扭曲精神,來對本土上下其手。 順帶一提,我有香港考試局普通話高級水平試文憑(注意「高級...

20140530-錢志健:Every vote counts

錢志健:Every vote counts 7:34 30/5/2014 ■英國歌手Kashy Keegan(右)為港人爭取「真普選」打氣,周日會在D100電台開咪。作者提供相片 有「真普選」的一天,would that be your dream?昨天,澳門特首崔世安宣佈,政府將會去函立法會,撤回高官保障制度法案,這也算是澳門人團結下的「小勝利」。關心香港時局的交易員在Chat Room說:「香港人算把啦!有能力的便再移民,無力的變認命吧!共產黨靠得住,歡迎一國一制在香港加速實現!」 六四發生前後,香港約有50萬人移民海外,是怕了共產黨;25年後的今天,中國叫做富起來? Well,內地的金融體系是一大問題,有其結構性危機,地下錢莊活躍……政經話題不可分割,中國的真正「病源」是甚麼?內地貧富不均極嚴重,中國的權貴「走資」活動蔓延全球:當中國權貴(現任或前任)因其特權身份方便他們在極「灰色地帶」賺取巨資、也賺取比別人多的「超額」顧問費,這些腐敗文化、中飽私囊的集團模式其實早已急速滲入香港,佔領中環。 你也可能問:六四和現在的「和平佔中」有沒有共通點?25年前,北京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悼念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訴求是中國民主化、要反貪腐。快閃到2014年的六四,除了悼念25年前的死難者,不同時代的人也希望擁抱民主、平等、言論及思想自由等普世價值。 把話題「降呢」,談「搵食」。中共要「殖民香港」,新移民住滿七年便成為真正的香港人,大勢是其中一撮人會成為香港的「精英」,是未來的區議員、立法會議員、特區官員,甚至有權做特首,感覺香港「被換血」,讓我也談及我的「無力感」。我回流香港已快14年了,金融市場曾「厚待」我,也曾令我弄得「一團糟」。去到最後,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以香港為家,也沒有打算「再移民」了。今次政改諮詢,中共「泰山壓頂」,其實很多事情也已「無商無量」。傳媒「微調」或「歸邊」,令一場「公民覺醒」運動更加難行。電視節目feed你「馬騮精」令你麻木,誰又再會關注虛無縹緲的民間投票活動?如果你認為活在香港,權力制衡、司法獨立、言論及出版自由等並不重要,在職場上認命,因為不公平的「下流力」是必然,請不要參與6.20-6.22民間投票,繼續當香港「沒有事發生過」。話雖如此,not for me,香港人絕對不能認命! 支持香港有公平競爭的金融人,過去數十...

20140530-黎則奮:澳門人勝利了

黎則奮:澳門人勝利了 7:32 30/5/2014 ■澳門特首崔世安昨日宣佈撤回「離補」法案,澳門人勝利了。資料圖片 澳門平地一聲雷,因為反特首和問責官員自保兼自肥的《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上周有二萬人上街示威抗議,創下回歸以來最高紀錄。周二民主派議員號召包圍立法會,要求政府撤回議案,雖然在建制派護航下無功而返,仍有七千人響應號召。結果在公眾壓力下,澳門特首崔世安不得不將法案撤回。 在中共眼中,回歸以來澳門的管治一直優於香港,不會為中央添煩添亂。今次事件充份說明,即使親中建制力量完全操控了澳門議會和傳媒,掌握主要經濟命脈,賭業一枝獨秀,社會表面繁榮;澳門政府自2008年起派錢收買人心,至今每名澳門永久居民合共獲取超逾五萬元;普羅市民尤其是中產和年輕一代對政府黑箱作業的獨裁管治,依然極度不滿。關鍵時刻,他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發出怒吼。因為敢於鬥爭,結果終於勝利。 崔世安政權今次突然推出「離補」法案,事先一反常態,全無諮詢,結果闖出大禍。低估民意反彈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因由恐怕是有逼切的現實政治需要。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和中旅集團主管先後被雙規,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前亞洲區副主席方方被廉署拘捕,涉嫌聘用大陸官二代獲取不正當利益,種種迹象顯示,習近平反貪腐的權鬥席捲國外,港澳已經無法置身事外。 前年香港政權易手,原為唐英年陣營主腦的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率先被揭發接受新鴻基郭氏兄弟賄賂,現正審訊;上周又突然傳出廉署調查曾蔭權案已掌握足夠證據,短期內可能正式起訴。論貪腐程度,早已淪為國際傳媒報道的洗黑錢中心之澳門,較諸香港,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歐文龍只是一名問責官員,可以獨攬大權,隻手遮天,操控澳門所有土地買賣權益,沒有更大的幕後勢力撐腰,孰能致之?因此,為求自保,如同何厚鏵傀儡政府的崔世安政權,不在法律上做足防禦工程,以防萬一,實在沒有道理。中共口口聲聲依法治港澳,倘若澳門的「離補」法案獲得通過,特首可獲豁免刑責,在任期間不准調查,那麼即使風吹草動,亦可有足夠迴旋餘地。 香港情況相若。回歸頭七年,江澤民絕對信任董建華,「港人治港」還似模似樣,當時中央嚴令禁止中資企業領導干預香港事務,國家領導人每次訪港,必召集中資巨頭訓話。但2003年七一遊行後,中共改變治港政策,加強中聯辦第二管治中心的角色,中港進一步融合,近墨者黑,香港的貪...

20140530- 林本利:霍大班請先顧好英國大停電

蘋論:霍大班請先顧好英國大停電 6:39 30/5/2014 政府正就未來兩個發電燃料組合方案作公眾諮詢,諮詢工作正進入最後階段。過去幾星期,大財團除了發動旗下公司員工及股東向政府提交意見外,還透過它們的喉舌,展開傳媒攻勢,透過報章專欄和電視訪問恐嚇市民,認為向內地買電會影響香港的供電可靠性,大停電會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 表現得最為肉緊的首推身兼港燈及電能主席霍建寧,他警告向大陸購電隨時會導致升降機、銀行系統及股市故障。又說向大陸買電數量大,會使香港失去議價能力,分分鐘好似東江水,別人要收多少錢也要支付。 聽到上述不盡不實的言論,實在叫筆者感到既可笑又可悲。大財團過去30年依靠港燈賺取過千億元利潤,幫助和黃填補部份3G業務虧損;今年1月又透過分拆港燈,出售近50%股權,套現二百多億元,兼且把四百多億元債務自動轉賬給港燈。既然港燈已經被大財團「出賣」,未來利息支出大增,剩餘價值有限,霍大班又何須如此肉緊,矮化大陸的供電公司。大陸供電不可靠,和黃又為何在深圳興建貨櫃碼頭,搶走香港生意? 十多年前,政府已委託過兩間顧問公司研究兩電加強聯網,互相輸送電力的可行性。當時港燈便指中電與內地電網聯結,內地電網若出現「震盪」,便會損害到港燈的供電穩定性,造成大停電。 但兩間顧問公司的研究結論都指聯網技術上可行,長遠對香港有利,不會損害供電可靠性。只因政府官員一再拖延兩電加強聯網,批准港燈投資過百億元興建「一台」到現在也沒需要的天然氣機組,才令用戶連續多年面對大幅加價,任由宰割,白白多付百多億元給港燈。 想不到十多年後,港燈的負責人重施故技,再搬出「大停電」作恐嚇,試圖阻止電力市場開放,繼續讓港燈壟斷市場,賺取暴利。香港對上一次大停電已是30年前(即1984年)的事,當時中電青山發電廠三組發電機出現故障,令九龍及新界區大停電。幸好當時港燈和中電在81年已經進行聯網,港燈迅速支援中電,讓中電的用戶恢復電力供應。 兩電在92年加強聯網,而中電在94年與內地聯網,開始從大亞灣輸入電力,自此之後香港便不再發生大停電。兩電聯網,再加上中電與內地聯網和購買核電,大大增加香港供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一旦港燈或中電的發電機組出現故障,便可以透過聯網系統得到支援,大大降低大停電的風險。 現在政府提出向內地購電的方案,主要是取代本地的燃煤機組。讓大批燃煤機組改作後備發電設施,將進...

20140529-徐緣:香江第一街霸Sales之謎

徐緣:香江第一街霸Sales之謎 2014-5-29 10:18:42 主場新聞 「香江第一街霸」,這個稱號不得了,有點江湖味道,實情是我亂起的一個花「朶」,配給我甚為佩服的一位八十後青年 - 馮錦強。 第一次接觸馮錦強這個名字,是讀到他在《信報》的一篇個人專訪「大學生寬頻街霸捱八年苦賺百萬創業」。文章寫得精彩,但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內裡的三組詞:「八十後。寬頻街霸。月入十三萬。」看完這十二個字,我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總結。錯,不是「葡萄」,是「勵志」。做寬頻街霸做到月薪高過特區政府政治助理,我總覺得有點幽默,試幻想政府邀請一些有為青年做政助,卻換來回應:「跟思歪?冇乜前途噃!做寬頻街霸冇咁嬲啦。」在今日的香港,同人講「香港寬頻介紹番!」,對比向人講「香港政府介紹番!」,或許活得更有尊嚴。 馮錦強苦賺百萬創業所設計的iSafe手機程式大受歡迎,背後故事當然值得一讀,但作為營銷人,我更有興趣想知道報紙上那位其貌不揚、老老實實的男子,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讓他成為一位Top Sales。 或許十三萬這個數太過誇張,報導中記者多次強調自己冇計錯數,開工開足三十日,每日簽到三張1000mb合約,佣金連花紅計便可達此數。 我嘗試從字裡行間,找出馮錦強的成功之道。文章中提到的第一個原因,是勤力。頭五年兼職不計,全職三年期間,馮錦強只放八至十日假,每天由中午十二點做到晚上十一點,兩餐在檔口解決,試過攰到在檔口瞓著覺。勤力固然重要,但我認為不是成功核心,因為若然工時夠長就可以月入十三萬,我相信應徵者會由屯門排到柴灣。 馮錦強提到他作為Top Sales,可以先選開檔位置。長期佔著黃金商場門口、旺角西洋菜街等戰略地段,當然有助拉攏生意,但問題是,他一開始是如何成為Top Sales,令他有選擇檔位的特權? 全文提到最關鍵的一點,我認為是他的「特別售後服務」,原來他會為不能上網的客人跟進約師傅,有需要時更會上門幫客人整電腦。這招殺手鐧,引來很多熟客主動介紹朋友找他。上門整電腦,超越他的工作範圍,一般Sales不會做,但正正是這個鮮為人知的細節,讓他與別不同。 美國知名演說家及暢銷書作者 Harvey Mackay,在其論及銷售的著作《The Mackay MBA of Selling in the real world》中,提到他早年成立的賣信封公...

20140328-鮑偉聰:小米之中 Three days(中)

鮑偉聰:小米之中 Three days(中) 2014年03月28日 近日傳來小米盒子原廠的視頻供應商,封殺大陸以外IP,即是也令香港用家看不到劇集,間接把「米盒」變成「石頭」,得物無所用。正所謂:「機械,你唔明㗎啦」,大家要買就買「破解版」,自命技術含量高,想省回幾十元,就自行安裝,至少我證實仲可以流暢追看《3 days》,究竟是何方神聖流出封殺IP消息,想香港人連網絡電視都不能看呢?  小米盒子是網絡電視其中一款播放器,雖然不受《廣播條例》規管,但劇集內容部分卻涉嫌侵權,有可能影響本港電視台利益,有電視台高層早前表示電視盒可以播放海外劇集,而公司購買正版節目播放又不及網上播映快,影響收入,促政府要進行監管。道理說出來十分有節有理,顧及電視台股東利益,不過,千千萬萬劇迷看劇捧星的利益,又放在哪裡呢? 網絡電視做的可是同步播映,每星期緊貼,並非等劇集播完了,冷卻後才等免費電視上,追劇的快感就是這樣,一天也嫌長,真正的劇迷即使在沒有小米盒子的年代,也不惜一切在外國網站找尋片源,再另配字幕,當年我追看HBO的《The Pacific》(血戰太平洋),就是如此逐星期追,不可能忍受等電視台買片。其實到了明珠台一年半載後播映時,我亦乖乖重看一次,所以,我肯定《來自星星的你》在免費台出街時,粉絲都會重看,收視率並不會因為在網絡播過而少了,反而可能更多觀眾慕名而看,那是多得之前網播的熱潮推動。 在網絡先看帶動下,我肯定,隨後買正版劇集播映的電視台,不單沒有蝕本,反而有著數。因為做生意看風駛𢃇,如果《星星》不是如此在網上火紅,電視台會購入嗎?網絡熱潮更令廣告價格叫得更高。高層他們口裡說的,和心裡想的,往往不是一樣,佔了便宜,還要對人訴苦,這種公關技巧,果然是做大生意的人物,我由衷佩服。 對觀眾而言,在網上追劇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地區的尺度標準不同,香港免費電視的版本往往有刪剪。以我所迷的《血戰太平洋》為例,明珠台就刪去不少戰爭血腥殘忍鏡頭,令我十分不滿,而且根本沒有事先聲明那是刪剪版,如果沒有看過原版,就會錯過了原味,以一齣剖析戰爭和軍人心態的劇來說,那是不能原諒的死罪。 還有,原來的版權持有者為甚麼不追究網播,除了因為有技術上困難,說穿了,也是跟電視台方面心態一樣,他們有不能告人的真正原因。眾所周知,劇集是文化滲透最有效方法,如果要...

20140321-鮑偉聰:小米之中Three days(上)

鮑偉聰:小米之中Three days(上) 20140321 不久之前,當香港女人在追看《來自星星的你》,即使本來鮮有看韓劇的,都要一窩蜂趕上潮流時,我想告訴各位,香港男人也悄悄追逐另一潮流。近來大熱的「小米盒子」成為新寵,大小電腦商場也在熱賣,據說賣了幾萬個,正所謂:「女人的啤酒炸雞,男人的小米盒子」,沒錯,男人都是追逐硬件至上的動物,一盒在手,天下我有,於是我也不例外,入了一部。 本欄不是「數碼王子」,沒打算僭越身份,分析「小米盒子」和其他影視播放盒之間的優劣,我只想分享一下,一個男子購物和看劇的經驗。我們喜歡硬件,沒有好東西,寧願不看,各位有否留意在地鐵和公司用手機看劇的多是女人嗎?我們男人最多用來打機,玩《神魔之塔》之類,對屏幕大小方面,男人總有點要求,我承認,大體上是愈大愈好,小屏幕煲劇不是男人的喜好。 問題來了,屏幕大,最好是家中上五十吋的電視機,但畫質就會打折扣,當然,有人懂得在電腦下載藍光電影播映,那是頗花時間,頗費周章的事,我懂也不願做。因為電腦不同電器,電器應用上要簡單直接,一按就有,不能等待下載,不能轉換格式,如果曾經給影視檔案格式折磨過的人,應該明白我說甚麼。還有,電器不能太貴,砌部一萬幾千的電腦來做幾百元電器能做的事,除了太富貴外,便是太笨。   當類似「小米盒子」的東西面世,而第二代能夠破解,一插即用,就開始有普及的機會;而價格方面,沒有觸及千元關口,更能降到五百元上下,男人躍躍欲試的心情起動了。別忘記,別小看還有家裡妻子或女朋友的一關,傳統的電器,像烏卒卒死實的一塊磚頭,香港地方小,多放一件東西,隨時會挑起家庭糾紛,還好,這小盒子只有丁方幾吋,周邊圓渾,明是衝著女人喜好而設計,目的是令男人較容易置入電視機旁,而不會被女人投訴又買了一件石頭回家,而男人亦大條道理說,那是給你用來看韓劇《星星》的,一時賓主盡歡,豈不快哉?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千辛萬苦,千算萬算,男人又少煲劇,盒子上功能,在電話和平板電腦亦有,那買來幹甚麼?嗯,問題十分好,一語中的,其實真是不必要的。有時候,為買而買,佔有和擁有是最原始的慾望,硬件亦如是。 那一天晚上,下班恰巧有個空檔,恰巧經過深水埗,恰巧路旁有位停車,又恰巧知道出了破解版,於是5分鐘後,便據為己有。回家後安裝,一插即用,測試畫質和流暢度,左搞右搞,也選不到一齣劇看。我...

20140522-蔡東豪:誰想殺死王維基

蔡東豪:誰想殺死王維基 2014年05月22日 1263--壹週刊--第壹流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計劃屢受阻撓,開台無期,商業事件演變成社會事件。這件事看似黑白分明,多一個電視台給公眾選擇,一定是好,但在今日香港,黑與白已變得陌生。不少朋友立場是,撇開喜歡王維基與否,在港視事件上,站在他一邊,一個創業者投資時間和金錢,當然值得支持。站在另一邊,除了政府,還有代表原有勢力的 TVB。很少人接受政府審批過程沒牽涉政治考慮,公眾遷怒於政府,合情合理。至於 TVB角色,卻較複雜。 幾十年來, TVB免費電視唯一競爭對手,是亞視,一直享受一台獨大位置,突然間可能要面對新對手,況且新對手是以破壞見稱的王維基,則是大件事。發牌過程中, TVB循法律途徑提出反對,並以其他手段打擊新對手,屬無可厚非商業行為,古今中外,各行各業也出現過。作為市民,被剝奪收看港視的選擇, TVB行為乞人憎;作為 TVB股東, TVB行為未必合情,但相當合理。 從港視事件看到,新對手除了面對正常商業挑戰,還須面對原有勢力阻撓,而這些阻撓的力度可以大至致命。原有勢力擁有大量資源,包括財力、政府關係、行業知識等,代表原有勢力堅固的防線。相反,新對手資源多數不及原有勢力,單是經驗這一環已差一截。 面對新對手,原有勢力使出無所不用其極手段打擊,歷史上屢見不鮮,我印象最深例子來自電動車發展。我身邊朋友都感奇怪,我不是車迷,卻將成為 Tesla車主,其實我是對電動車整個概念感興趣。我初次深入了解這課題,是幾年前看了一套紀錄片《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顧名思義,電動車曾被謀殺。 1990年,美國加州政府通過法例,強迫汽車生產商推出電動車。電動車不是石破天驚概念,自有車以來,便有人希望生產能普及化的電動車,但一直礙於各方面技術限制。既然電動車符合環保和其他需要,為何傳統車廠不一早發展電動車?答案是電動車破壞汽車工業的利益,原有勢力刻意壓抑電動車發展。加州立法後,由 GM為首傳統車廠不得不認真研究電動車,《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記錄這場母親殺親生仔的謀殺案。 1996年, GM率先推出 EV1電動車,當時只租不賣,主要供應加州市場。紀錄片訪問多位參與 EV1的工程師,這些落手落腳的工程師當然想 EV1成功,但當時他們也察覺到高...

20140529-蔡子強:從槍擊案想到利維坦

蔡子強:從槍擊案想到利維坦 11:19 29/5/2014 【明報專訊】上周五晚,美國又有校園區發生槍擊案,在加州,一名年僅22歲的大學生,雖然家境不錯,但卻患上自閉症,再加上因長年被女生拒絕,演變成對女性極度仇恨,因而策劃「報復」,結果釀成7死13傷的慘劇。 他們談槍支權,但我兒子的生存權呢? 其中一名無辜死者,是一名年僅20歲的男生馬丁內斯,他在超市中槍,他的父親在記者會痛斥反對槍械管制的美國步槍協會和政客不負責任,導致槍擊案無日無之,他流着淚控訴:「這種瘋狂事到底何時了?」「他們常常侃侃而談擁有槍支的權利,那麼(我兒子)馬丁內斯的生存權又如何呢?」 在記憶中,這位父親不是唯一一位如此無語問蒼天的家長,類似令人心酸的場景也不知出現了多少次,但悲痛還悲痛,歷史還是不斷重複上演。 槍擊案一再發生 美國實在是一個十分奇怪的國家,其國情往往讓外人難以理解。過往這麼多年,槍擊案已經發生過很多回,造成無數無辜者包括稚子的死傷,奧巴馬、小布殊、克林頓3位總統,分別在Tucson、弗吉尼亞理工、Columbine中學3次槍擊案,出席過受害者的悼念會,發表過情辭懇切的悼念演說,但演說歸演說,說得賺人熱淚都沒有用,問題卻始終無法解決,槍擊案始終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讓外人嘆息,也為這個國家的冥頑不靈,始終沒有痛下決心加強槍械管制,而不明所以。 改革始終原地踏步,一大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當地槍會這些既得利益太過財雄勢大,而共和黨又在背後為他們撐腰,批評支持改革的民主黨要通過取締民間擁有槍支的權利,來剝奪公民的自由和自衛的人權,在議會中拉着改革的後腿,於是改革始終步履維艱。 就像前述那位遇害者的父親一樣,對於很多美國民眾來說,他們其實是願意放棄擁有槍支的自由和權利,來換取免於因為槍擊威脅而惶惶不可終日的自由和權利,讓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就如前述這位父親所說。 政治學經典巨著:霍布斯的《利維坦》 這讓我想起一本政治學經典巨著,那就是英國政治哲學大師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著的《利維坦》(Leviathan)。利維坦原本是《舊約聖經》裏的一隻海上巨獸,霍布斯把牠用來比喻擁有強大力量的國家。 霍布斯說人類原本生活在「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之中,擁有無限制的自由,可以任意妄為,但弔詭的是,這樣的地方卻不是一塊樂...

20140529-余兒:世紀.Localization一切從九龍城寨開始,我開了一間出版社

余兒:世紀.Localization一切從九龍城寨開始,我開了一間出版社 明報2014年05月29日 編按:近日,本土漫畫《九龍城寨》在日本獲獎的消息不斷被瘋傳,本版請來《九龍城寨》原作者余兒,談談他的創作理想,並分享他開辦出版社的經歷,為今年香港書展關於本土話題的出版熱潮掀起序幕。 假期前夕,深宵時分到希慎誠品店購物,當時子夜已過,但見書店裏打書釘的人仍多,剎那間有種錯覺:香港人愛閱讀者眾||實情卻是,早在去年決定成立出版社前已深知不是那回事;記得讀過蔡東豪於二○一二寫的專欄文章:「很多人想知道,香港出版書的銷量,讓我告訴各位,除了小量特別暢銷的旅遊、命相、養生保健的書,銷量是三百多本(不是一年,是一生),出版社沒足夠倉存地方,餘書全送堆填區。賣到一二千本,可開香檳。這就是香港文化巿場。」擔任書刊發行的朋友甚至告訴過我更驚人的數字:「三百本?平均數吧!有些書的銷量是雙位數字。」 從創作夢到出版夢 在完全掌握如此這般的行情下,去年八月我創辦了「創造館」出版社,至今出版了六本文字作品,除了史兄的《婚姻這種邪教》是半小說半散文外,其餘的都是小說,以及一本改編自九把刀《殺手》小說的港漫作品;沾不上旅遊命相養生保健等暢銷類別。 我反覆思量,覺得搞獨立出版的原因或者有許多,但最簡單直接的理由,大概離不開「非常享受製作一本書過程、更迷醉於實體書捧在手心時的紙香墨香」吧。像「創造館」最新出版的《流浪人協會》,用了牛皮紙紙質做封面,出來的效果甚佳,我和作者梁彥棋都沾沾自喜良久;又像史兄與《我們怎麼了》的作者薛可正,兩個三十開外事業有成的男人,都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但當文字編排成書印好捧在手裏,當指尖摩挲書頁,他倆都如大男孩般雀躍。那種樂趣、熱誠、爽歪歪的滿足感,喜歡文字、喜歡書、喜歡寫作的人,自會明白;才會明白。 除了當出版人,之所以辦出版社,原因當然在於我本身也寫作。從事本地漫畫的創作工作十多年後,用了年多時間寫成小說《九龍城寨》,後來又寫了《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及《今晚打喪屍》,三本拙作都有幸能在暢銷小說家天航的幫忙下在其個人出版社推出。 如何搭上史兄 兄弟情誼,心照不宣,只是預視我的作品風格會朝比較偏鋒的路前進,於他的出版社風格難免不合,早晚總要分道揚鑣,故才有了獨立門戶之念頭。到真的成事,又不想做一人出版社,於是便又有了後來「搭上」上...

20140529-吳志森:別讓無知殺死我們

吳志森:別讓無知殺死我們 明報2014年05月29日 小童群益會屬下為年輕同性戀者服務的「性向無限」,被基右團體圍攻和滋擾,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備受壓力,機構社工更暈倒受傷,縫針留院,可見受困擾的情,相當嚴重。 基右團體的策略,不直接打擊服務同性戀者的單位,這樣會招來歧視的指摘。基右團體用的是陰招,透過手機短訊,散播耳語,混淆視聽,擴大打擊面,矛頭指向小童群益會,使「性向無限」,承受自上而下的壓力。 小童群益會的服務對象非常廣泛,有學校社工,有小朋友的定期興趣班,也有極受歡迎的青少年暑期活動,「性向無限」只是其眾多服務單位的其中一個。基右團體就是看準了這個關鍵,別有用心地把「性向無限」與小童群益會的活動混淆,警告家長「小心小童群益會的意識形態」「不要帶小朋友參加小童群益會的活動」。 這類抹黑耳語,不但有系統有計劃地散播,更有具體行動配合。與「愛字頭」走得很近的家長組織,到小童群益會連番衝擊,影響正常活動,搞得工作人員不勝其擾。 基右團體採用最陰險毒辣的手段,就是向「性向無限」的母團體小童群益會埋手,當母團體的其他單位受到影響,甚至被合作伙伴拒絕,參加人數減少,甚或贊助團體離開,無可避免地,壓力就會落在「性向無限」身上。基右接二連三的攻勢,目的只有一個:打擊「性向無限」,更要除之而後快。 小童群益會和「性向無限」的工作人員承受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要問的是,社會工作的初衷是什麼?是為社會上弱勢無助的人服務,更重要的是,不要懼怕社會主流的壓力,堅決守護小眾。 「性向無限」的社工姚佳樂在暈倒受傷後蘇醒過來,在面書寫道:「我問自己:我能為了自己過好生活而置其他更弱勢的人而不顧嗎?愈是變得中產,愈是生活安穩起來,我就愈提醒自己不要盲目不要忘記從前作為小數被人標籤的傷痛。我像拼盡生命中的最後一口氣,強忍身上的痛來訴說心中的難過,只求大家別扼殺其他人的生存空間,別讓歧視者得逞,別做事不關己的甲乙丙丁,別讓無知殺死我們。」 有血性的人,能不動容嗎? [吳志森samngx123@gmail.com]

201740529-馬家輝:當年的周恩來

馬家輝:當年的周恩來 明報2014年05月29日 內地有「周恩來」演員涉嫌強姦少女,一旦罪成,肯定罪加一等,因為在中國大陸有不成文的習慣規矩,凡在戲裡扮演過所謂偉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孫中山之類的演員,日常行為舉止最好加倍端正以保偉人形象,「生活作風」切忌犯錯,否則,承受的批評和懲罰都比普通人嚴厲,心理壓力遂亦更大。 在內地民眾心目中,周恩來的「生活作風」比毛澤東嚴謹得多,不好色、不貪財、不濫權,甚至連煙也不抽,如果沒有周公輔政,文革之亂或會更亂,慘劇悲劇或會更慘更悲。但當然有人不同意,說如果不是周公「助紂為虐」,如果周公勇於反毛抗毛,或可提早結束文革暴政;甚至,如果周公肯做蘇聯的戈巴契夫,今之中國恐必已非今之中國,青天重現,香港人不必再年年紀念六四了。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如果周恩來不這麼周恩來,搞不好早已在文革中做了第二個劉少奇,當了毛澤東和四人幫飯碗裡的「鍋巴」,被「切」被「俘」,不可能做得了什麼戈巴契夫。歷史永遠只能想像,沒法證實,此乃歷史之好玩,以及,悲哀。 周恩來是自重自惜的人,卻仍沒法阻止出現以他為題的黃色笑話。民間流傳一個段子,周恩來跟妻子鄧穎超洞房花燭,相擁上床,毛澤東和朱德等同志躲在門外偷聽,結果聽出如斯對白: 剛開始,兩人的對話是——「恩來同志,我愛你!」和「穎超同志,我也愛你!」。 三分鐘後,對話變成——「恩來,恩來,恩來」和「穎超,穎超,穎超」。連綿不絕,配上兩人的嗯嗯哼哼,非常纏綿。 再過三分鐘,對話又變成——「你來!來!來!」和「我超!超!超!」。纏綿已變激情,讓門外同志聽得血脈賁張。 在普通話裡,「超」音近「操」,床上肉搏,一名兩用,方便得很。 周恩來在南開大學讀書時曾用筆名「伍豪」寫文章,又跟曾德成一樣派發革命傳單,遭開除學籍,幸得有心人捐錢救助,放洋讀書,勤工儉學,開展共產一生。他不抽菸,據說生平抽過的唯一亦是最後一支菸是在一九三一年,共黨核心分子顧順章被國民黨抓了,高速叛變,出賣同志,周恩來知悉,手發抖了,向身邊的人要了菸,邊抽邊沉思,最後,壓熄菸頭,下令派出殺手到顧家滅門懲治,一家十二口,全死,只留下三歲女兒和兩歲侄子。 這是歷史事實,可不必依靠想像或如果。 [馬家輝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20140529-梁美儀:自由行減兩成,夠嗎?

梁美儀:自由行減兩成,夠嗎? 11:21 29/5/2014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日前在策略發展委員會上,主動詢問委員對削減兩成內地自由行旅客的意見。梁振英明顯是試水溫,就社會對減少自由行的「承受力」摸底。究竟減少兩成自由行旅客人次,是否足以紓緩香港被「迫爆」慘况,以至減輕港人反內地客的情緒? 2013年,本港訪港旅客有5400萬人次,當中2750萬人次為內地自由行旅客,佔訪港旅客的一半。若按梁振英所說的減兩成,即減少550萬人次,回到約2012年的水平。這是否足夠?筆者認為,恐怕未夠。 2012年,正正是香港與內地矛盾大爆發的年份,也是本港民間社會開始集體向自由行說:「夠了」的年份。 2012年1月,爆出尖沙嘴D&G服裝店禁止港人在店外拍照事件,之後所謂的中港矛盾事件接踵而來:雙非孕婦迫爆產房、社會強烈反對實施放寬予深圳非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政策、自由行客迫爆貝澳營地激起民憤,以至港人抗議內地水貨客迫爆上水車站事件。 從官方的數字分析,訪港自由行旅客過多的「罪魁禍首」,顯然是由2009年4月開始實施讓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所引起。2009年,自由行旅客只有1059萬人次,較對上一年增10%,但至2010年,自由行客急升三成半至1424萬,接着下來3年均以19%至29%的驚人幅度增加,4年來增逾一倍半達1691萬人次。現時一簽多行客已佔自由行客的四成半。 要紓緩香港被內地客迫爆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明顯是取消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日一行還是一日兩行也可。取消一簽多行,受影響的恐怕主要是水貨客而已,甚至為減輕衝擊,可分階段實施,商界人士不必「跌咗喺度」。讓港人恢復正常生活秩序,消弭對內地客的怨氣更是當務之急。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40529-陳景輝:一味「示威」的反常政府

陳景輝:一味「示威」的反常政府 11:21 29/5/2014 【明報專訊】香港政治為什麼烏煙瘴氣?因為政治人物經常不務正業。 例如,早前答問大會腰斬,事後卻爆出了所謂梁振英預謀的「政治劇本」。據報,梁先生老早計劃,待拉布三子「擲物」或「搗亂」,梁振英就會率領全體官員離場,主動腰斬大會。 後來,如你所知,梁振英沒有成功,因這由曾鈺成捷足先登了。 如若報道是真,也確實令人吃驚。原來,特首重視的根本不是答問大會,而是一心借刀來下馬威。畢竟,堂堂議事廳,答問代表問責,且有議員70位,但為了個別3位的行為,有人竟然不惜將之腰斬。可見答問大會的存在價值,是怎樣程度的可有可無,一切不過是梁特首「示威」的舞台。 只是弔詭,這裏的「腰斬」跟三子平日的「擲物」,都是「示威」,兩者無視大會的程度,猶如異曲同工,令人深思。 政府官員這種一心「示威」而反常的做事方式,愈演愈烈。近來的吳克儉也成了表表者。 吳克儉早陣子一反常態,警告老師和學生請勿「佔中」云云,實在令人費解。首先,和平佔中尚未發生,也根本不知採什麼形式發生,到現在為止是一個概念,而吳克儉又不是法官,教局更非法庭,這種先知式的警告,實在太沒根據了吧。 以往的反高鐵和反國教運動,也有很多老師或自發的中學生前來考察和參與,但卻從未見教育局這般反應。以往,這可說是由校方、老師和學生自主決定的,政府並未主動干預。但現在這麼恐嚇,無疑壓抑了學習和表達的自由。 以往反國教的連日佔領集會,基於行政署沒有受理申請,其實是違法的,但我們知道,這跟一般殺人放火的違法行為不同,這是弘揚公共精神的行動,這除了情有可原之外,也是公民教育課的上佳題材,正常人不會將兩者混為一談,但這個政府呢?卻以一切方式恫嚇。 時代失去了尺度,愈來愈瘋狂。

20140529-林泉忠:領土問題如何「換位思考」?——當中越南海衝突遇上中日釣島之爭

林泉忠:領土問題如何「換位思考」?——當中越南海衝突遇上中日釣島之爭 11:21 29/5/2014 【明報專訊】「換位思考」是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流行的用語之一。 在神州「崛起」的年代,當社會充斥着配合「主旋律」的宏大敍述、愛國主義等語境時,呼喚互相體諒、提倡客觀認識、追求社會協調、遏抑自我中心主義的「換位思考」概念無疑是一股清流。倘若將範圍擴大到兩岸三地,當「中港矛盾」不斷、兩岸互信觸礁的當下,「換位思考」同樣是難能可貴。 不過,有趣的是「換位思考」似乎是有國界的。筆者欲質疑的是:當國界成為領土問題時,還有可能「換位思考」嗎? 其實,只要領悟了「領土問題」的本質,或許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為什麽領土問題總是很容易觸動人們的敏感神經?為什麽每當領土紛爭發生時,群情洶湧的畫面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這是因為此時的「領土問題」已超越了領土問題本身,演變成了以領土為訴求的民族主義,即「領土民族主義」出現。重點是,「領土民族主義」是所有民族主義類型中最具煽情及爆發力的意識形態。而在「領土民族主義」面前,一切「客觀」、「體諒」、「同理心」、「將心比心」、「處身設想」、「換位思考」的理性思維似乎統統都要被迫退場。 因此,當外交部官員在痛批日本罔顧事實「不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的時候,轉身面對菲律賓卻能理直氣壯地稱「黃岩島不存在主權爭議」;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日前表示「前不久在越南發生的針對外國企業和人員的暴力打砸搶燒事件,給中方企業和個人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敦促越方盡快對此事件展開徹底調查,依法嚴懲不法分子,並且對中方有關企業和人員進行賠償。越方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中國在越南的機構、企業和人員安全。只有這樣,才能夠恢復國際社會對這個國家的信心」。這番話,似曾相識,正是2012年因釣魚島衝突導致部分中國城市爆發反日暴動,當時的日本官房長官所說的幾乎和秦剛一模一樣,只是把「在越南發生」換成「在中國發生」、「我們敦促越方」改成「我們敦促中方」、「確保中國在越南的機構、企業和人員安全」變成「確保日本在中國的……」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秦剛還進一步罕見地使用了鄙視性的言詞:「再次證明這個國家歪曲歷史、否認事實,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尤其是最後一句:「這個國家的國際信用等級很低」。姑且不論作為當今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兄弟國如此的惡言相向對世界社...

20140529-陳沛敏:《海闊天空》成「禁曲」

陳沛敏:《海闊天空》成「禁曲」 11:21 29/5/2014 ■前晚,七千澳門人在立法會前發起包圍行動,齊唱Beyond名曲《海闊天空》。資料圖片 澳門公民社會創造歷史,暫時推倒「離補法案」,民間媒體形容這是澳門的「光輝五月」。 昨日卻傳出,一群濠江中學的學生前日參與包圍立法會後,遭校方秋後算賬。多名曾舉「濠江恥辱」標語的學生被查問,學生在小息期間唱《海闊天空》,也被教師喝停,並警告再犯會被扣操行分。濠江中學是左派學校,副校長陳虹是澳門功能組別議員,對離補法案曾投贊成票,前日對民主派議員提出的撤回法案動議,投了棄權票。 校方矢口否認對學生秋後算賬,校長更形容是有人造謠中傷。我希望校長說的是真話,否則實在太荒謬。學生也是公民,放學後參加遊行示威就社會議題表達意見,何罪之有?學生休息時唱《海闊天空》,竟被老師責罵警告,那已迹乎有強權無公理的高壓手段。 《海闊天空》當年是家駒為Beyond十周年創作的,寫的是追尋理想之間的跌宕。沒想到家駒死後,「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會變成港、澳兩地「社運金曲」,常在集會、遊行響起,象徵對理想的堅持。 前晚,七千澳門人湧到立法會外,亮起手機燈光,高舉手上水樽,反射出一片燈海,照亮夜空,高唱《海闊天空》,大呼「撤回」、「撤回」。那是一道澳門少見的公民社會風景。 澳門的學校禁止學生唱《海闊天空》,我們在香港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若今天香港教育局可以為反佔中,恫嚇教師、學生,有一天當我們沒有民主的社會,公民權利被蠶食殆盡,澳門社會今日的匪夷所思,就會變成香港的日常生活。 最近,小女孩唱改編自《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問誰未發聲》紅遍網絡。和平佔中運動發起人陳健民昨日說,多謝「高手」製作這MV,因佔中運動邀請過不少演藝界人士演唱,都無人答允。陳健民還說,6.22公民投票若動員不到過十萬市民投票,他們就要思考,他們是否還有能力帶領佔中運動。 孩子問:「試問誰還未發聲,都捨我其誰衛我城?天生有權還有心可作主,誰要認命噤聲?」「人既是人,有責任有自由決定遠景。」香港人,這道理,難道到了今天還要小孩子來提醒嗎? 陳沛敏 記者

20140529-古德明:羅孚與曾德成

古德明:羅孚與曾德成 蘋果 2014年5月29日 香港老報人羅孚死了,全港輿論界對他贊譽如出一口。新中國作家劉再復更敬奉所謂輓聯:「受傷更明道,一生耿直正直,後期真精彩;落難成正果,止於大徹大悟,晚節顯輝煌。」今人作「對聯」,十九不知對仗,不知平仄,徒然見笑於大方之家,劉再復並不例外。而羅孚九泉之下,良心未泯,讀輓詞,一定會說:「此諛墓中人耳。」 羅孚一九四八年加入共產黨,大半生為黨効力,任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兼《新晚報》總編輯期間,為大躍進歡呼,為文化大革命吶喊。據趙紫陽手下陳一諮統計,大躍進三年,國民枉死者,達四千五百萬之譜;又據中共黨史研究室《建國以來歷史政治運動事實》統計,文革十年,冤死者和遭毆打成廢疾者,達一千萬之譜。那「一生耿直」四字,怎對得起那五千萬死者。 又一九六七年香港文革派「反英抗暴」,我當時不過十四歲,目睹一切,已會分辨邪正;羅孚當時年屆不惑,更是高級知識分子,却出任港共鬥爭小組組長,目睹小孩子遭炸死炸傷,大丈夫林彬遭活活燒死,還歡欣鼓舞。那「一生耿直」四字,又怎對得起我輩香港人。 羅孚後來據說覺悟了。但那是因為他一九八三年遭中共以「美國間諜」罪名,判處入獄十年。換言之,令羅孚終於動心的,不是全中國幾千萬細民的性命,而是他自己的十年監禁。這是甚麼心腸,我不想多說。 但說到羅孚,就不能不說曾德成。曾德成微時,獲羅孚賞識,大力提攜,終於得任《大公報》總編輯,從此扶搖直上,做了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對曾德成來說,羅孚可謂義兼師友。但是,羅孚死後,曾德成却若無其事,只是遣人送一個「風範猶存」花牌到靈堂,唯恐中共不高興。據說,羅孚入獄之後,勸他兒子羅海星和父親「劃清界線」的,就是曾德成。 東漢恒帝年間,權臣梁冀誅殺忠臣李固,陳屍通衢,還下令臨吊者死。李固門生郭亮不理禁令,前往慟哭,守喪不去,遭有司警告,了無懼意,從容說道:「亮含陰陽以生,戴乾(天)履坤(地),義之所動,豈知性命。」李固另一門生董班也星夜趕往哭喪,守屍十日不去。「恒帝嘉其義烈」,詔許襚斂歸葬。郭、董因此獲天下推許,朝廷也辟召二人,有意委以官職。那是舊中國官場,即使權姦當道,仍然時時看見人性,仁義之教始終不墜(《後漢書》卷六十三)。 新中國官場却是一點人性都不能容,一點禮教都不能有。中共很明白,不負父母師友的人,也會不負國家民族,所以不可能是優秀共產黨員。這道理...

20140529-程翔:25年來中共權貴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

程翔:25年來中共權貴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 信報網上論壇 2014年5月29日 筆者在上周本欄發表題為《天安門的坦克為貪腐開路----從25年前腦海裏的一幅圖像說起》,說:“25年前,當我看見坦克車滾滾開進天安門時,我腦海裏浮現出一幅圖像:‘天安門的坦克為貪腐開路,從此貪腐會一發不可收拾’。25年後看,當年腦海裏的影像今天不幸已經成為活生生的事實。 天安門的坦克,除了為貪腐開路,也同時為權貴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障礙。今天回過頭來看,權貴資本主義的發展完全可以追溯到25年前的那場屠殺。 25年來權貴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四步曲: 一,權力“贖買”政策 二,國有變黨有、黨有變私有 三,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扭曲 四,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歷程 現分述之。 一,權力“贖買”政策 “六四”後中共最高層之間(所謂”八老“)背著人民做了一宗齷齪的交易: 1 以金錢交換年邁的領導人手上的權力,美其名為“贖買政策”。 2 答應退下來的“權力老人”的某些政治要求: - 每一家人允許在其子弟中提拔一個為高幹。這一部分人就成為目前黨政軍內的太子黨高官。 - 其他子弟則安排他們從商“下海”。這一部分人成為商界的太子黨巨富。 數目有多少?筆者無從知道,但肯定不會少,因為筆者認識一位元商界朋友,就專門為獲得這些錢的“權力老人”及其子弟安排把來自國庫的錢逐步逐步搬到 國外,這個過程就花了不少時間。這是最早拿到第一桶金的中國人,很多中國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種明目張膽的、赤裸裸的搶掠行徑。筆者是因為採訪工作關係,接觸到相關的人士才獲悉這種私相授受的勾當。 關於安排幹部子弟接班方面,八九“六四”鎮壓後,陳雲有言“還是我們的孩子可靠,不會掘自己的祖墳”。據此,陳雲向鄧小平提出一項提議:「江山是我 們打下來的,因此繼承這個江山也應該是我們的後代」 。他提出一個家庭至少出一個人,出一個人的意思是掌握大權。“鄧小平默許了這個提議” (他在「六四」更曾經高調表示高幹子弟要退出權力圈子,以免造成不良影響,但無奈陳雲作出上述建議,他也不便反對),後來就形成了一個規矩,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人安排做高幹,家裏的其他人就“下海”斂財。中共中央組織部為此發過一個檔,正式成為官方政策。檔規定本來僅僅適用於領導幹部的子女,但實踐起來各級領導都仿效這個做法,變成舉國上下的不成文規定...

20140529-魯姜:壟斷嚴重,民怨重重

魯姜:壟斷嚴重,民怨重重 信報 2014年5月29日 香港失業率長期偏低,低技術工人的加薪幅度卻不高,最低工資每年若無調整,獲加薪的保安清潔工其實為數有限。低收入工人今天不難找到職位,但不易找到高一點的工資,除非肯選擇建造業,又或是洗碗或陪月等。因此,即使自由行旅客大量湧來,為香港創造了大量收入和職位,直接受惠 的人也不會心存感激,更由於雙方的文化差異和對方的頤指氣使,令好些港人對內地同胞的「入侵」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林奮強先生不斷推銷他的「黃金五十年」概念,倡議香港進行大規模基建,以迎接更多投資者、旅客和移民的來臨,但倘若這些基建的利益,其實絕大部分只流進現在「控制大局」的財團富豪口袋中,香港人又怎會對他的大計表示認同和支持? 業主獨佔增長 由 於代表不同利益的反對聲音此起彼落,特區政府覓地建屋困難;即使政府已調高興建公屋的比例,但最大的得益者仍是私人發展商;就算在邊境興建專為自由行旅客而設的購物商場,若得不到大地產商的同意和配合,相信構思也將胎死腹中的居多……市民若普遍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抱這種猜疑和不滿的心態,發展黃金五十年根本只會是林先生個人的一廂情願。 港鐵(066)「壟斷」了香港的陸上交通人流運輸,服務水準一旦下降,追不上乘客的需要和期望,還會受到各方指責;住宅與商場無法覓地增建,現在已持貨的地主和業主卻可能會更喜形於色,因為他們已經壟斷市場,持有的地皮和物業變成「奇貨可居」,不愁會有新供應而拖低價格。 香港有為數不少的專利專賣事業,由於受到有關條例保障,又或是政府規管競爭對手的出現,以至形成半壟斷局面,甚至獲保證利潤可以長期大幅增長,這類「官商勾結」企業的股份一向最受穩健投資者歡迎;近年自由行帶來的經濟效益,這類企業「首當其衝」佔盡好處更不言而喻。 過去即使遇上經濟衰退周期(例如金融風暴及沙士襲港),政府也將透過停止賣地賣居屋等緊急措施阻止價格調整,保障業主的權益,這些措施表面看來是「救市」,但最大的得益者仍是持貨最多的大地產商。 香 港因自由行而獲得的經濟增長不論多少,大部分是由業主獨佔,租金的加幅遠超通脹及營業額增幅不在話下,由於名牌及連鎖集團競出高價,更令規模較小及邊際利潤較低的行業和經營者被大量淘汰,旅遊旺區不單再沒有小店,甚至連日常用品的供應也付諸闕如,結果連帶屋邨商場的租金與物業也同步扯高,嚴重影響民生,...

20140529-陶傑:民國時代的一張臉

陶傑:民國時代的一張臉 11:20 29/5/2014 張藝謀新作《歸來》,講一對知識份子夫婦跨越「反右」到文革大黑暗時代的愛情。 環顧中國影壇,不,是全球華人影圈,除了陳道明,難以想像第二個男演員演出這個角色。陳道明獨有一股清峻氣質,為蓬頭垢面所不能掩,電影有許多面部特寫鏡頭,看得出導演與攝影師,對這副儒雅莊重的相貌,深懷敬慕。 民國這一代的知識份子,隨着時代變遷,像恐龍一樣,即將成為滅絕品種,尚健在的錢鍾書夫人楊絳,已經一百零二歲了。他們大多生活在北京、上海,讀教會私立大學,譬如聖約翰大學、燕京大學,也是最早出國放洋的一代,他們真正學貫中西,既有傳統中學根柢,又受過最地道的英文教育。 電影《歸來》中有許多眾人的場面,尤其在火車站,人群熙攘,鏡頭落在男主角臉上,他慈眉善目,有與眾不同的一派雍容,一望而知,他與周遭的環境不一樣,他仍是民國時代一位月明風清的過來人。 民國時代在中國的歷史舞台裏,雖然短暫,卻人物競秀,品類繁多。民國時代有許多對著名夫妻——那時的中國人,還講禮數和尊重,叫聞人伉儷——梁思成和林徽音、徐志摩和陸小曼、郁達夫和王映霞,甚而江湖梨園的龍蛇之地,所謂「大流氓」杜月笙與情人孟小冬,在今日褪了色的老照片裏,也流露出一股不一樣的秀雅之氣。 不只中國,英美這一代,氣質也與戰時的父輩大異:美國的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經歷過兩次大戰的洗煉,形象氣派非凡;當代的美國人,吃慣了漢堡包,喝多了可口可樂,粗糙舉目,癡肥滿街。荷里活明星像畢彼特,面容俊俏,略嫌平淡;湯告魯斯,自我感覺過份,近年還加入了異教組織。但當年的佛雷雅士提、加利格蘭特、格力高利柏,沒有一個有體重過度或年齡的危機。不凡的年代淬鍊人才,打造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那時的男明星,許多還上過戰場,像《後窗》的大明星占士史釗域,還有《亂世佳人》的第二男主角李斯利候活,後來加入英國皇家空軍,最後在西班牙海岸上空不幸遭到納粹的炮火遇難。 一個民族的氣質面貌,與時代的風氣緊密相連。那時的知識份子善良而純真,看民國老照片,蔣介石有英氣,汪精衛有秀氣,宋家姊妹有貴氣。民國時代,清末的孔孟修養餘蔭猶在,士人風雅猶存。中國人的名字斧鑿刻銘着不一樣的世代:英千里、梁漱溟、白崇禧、程滄波,一看就知是書香之士;許多年之後,中國人的姓名出現革命的「質化」趨勢:小兵、建紅、援朝、要武,只從字面上...

20140529-睡覺訣竅教你睡五分鐘等於六鐘頭,值得收藏一輩子的秘密!

睡覺訣竅教你睡五分鐘等於六鐘頭,值得收藏一輩子的秘密! 2014年05月29日 通常一個人睡兩個鐘頭就夠了,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個鐘頭?那是你賴床躺在枕頭上休息的習慣養成的,并非我們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時間,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曉得,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鐘,等于睡兩個鐘頭,不過要對好正午的時間。夜晚則要在正子時睡著,五分鐘等于六個鐘頭。 就這個時間的學問又大了,同宇宙法則、地球法則、易經陰陽的道理有關系,而且你會感覺到,心臟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腎上)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夠了,精神百倍。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時的時刻,哪怕二十分鐘也一定要睡,睡不著也要訓練自己睡著。 過了正子時大約十二點半以后,你不會想睡了,這很糟糕。更嚴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點鐘,五、六點卯時的時候,你又困得想睡,這時如果一睡,一天都會昏頭。所以想從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時,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擺下來,睡它半小時,到了卯時想睡覺千萬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夠了。 不過失眠的人都挨過十二點,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結果快天亮睡著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頭昏腦,因此你會感覺失眠、睡眠不足,實際上是你沒有經驗。 睡眠的方法 交通規則 - 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說,23 點至凌晨 3 點為子丑時,膽肝經最活躍的時候,肝膽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來供血”。如果你每晚 22 點鐘左右躺下,靜靜得不要說話,到 23 點的時候,也就睡著了。肝膽開始回血,把有毒的血過濾掉,產生新鮮的血液,到一百歲也沒有膽結石,也沒有肝炎、囊腫一類的病。 如果你天天熬夜到 1 點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鮮的血生不成,膽又無法換膽汁,所以這些人容易得膽結石、囊腫、大三陽、小三陽各種病癥。在歐洲地區,平均四個人就有一個肝炎攜帶者,這就叫不懂規則。睡前半小時最好不要講話,睡覺的時候更不要說話,如一說話,肺經動,然后心經又動,(因為心肺共為上焦)人就容易進入興奮狀態,所以就很難入睡。 21:00—23:00 為亥時。亥時三焦經旺,三焦通百脈。亥時入眠,百脈皆得濡養,故百歲老人得共同特點即21:00(亥時)之前入睡。女性若想長久的保持容顏嬌好,應做到早睡早期。睡覺要關窗,不能開風扇、不能開空調,人生病很多都與此有關,因為人在睡眠之中,氣血流通緩慢,體溫下...

20130414-畢明--愛情沒有說明書

愛情沒有說明書 20130414 好友失戀了。我愛莫能助。 正如如果我失戀,他也愛莫能助一樣,我想。任何愛莫能助都是一種心疼。十多廿歲迄今,十多廿年的感情,究竟是怎樣蒸發,或是改變軌跡的?有沒有一個轉車的車站,或許叫蒼白,或許叫平淡,或許叫夢醒,或許叫配額售罄,或許叫漸行漸遠,或許,不過緣盡。如果有一個站叫第三者,也許一切容易明白得多。沒有。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個人的愛情歷史,都有太多懸案,千年不解,比百慕達三角地帶更神秘。你努力回溯,用盡氣力損手爛腳攀爬記憶之峰,不甘心,走回去,找證據,但已記不起幾時疏忽了一些提示,放過了一些貼士,不知幾時,大意讓愛情傷風着涼變冷;冷,從來是不防的,想不起幾時開始枯黃乾鬱卻忘了施肥拯救。 有時你站在廚房,就呆在那裏想起對方。 有時你坐在咖啡廳,就呆在那裏想起對方。 有時你聽到一句歌,就呆在那裏想起對方。 有時你在雜誌看到一個故事,覺得對方讀到會笑,就哭在那裏想起對方。 有時你在衝鋒陷陣,就骨子裏亂七八糟地想起對方。 有時在同一個月亮下,你甚至知道,對方,也正在想你。 有人忽然要遠行,拿起背包,我懷疑執拾的有幾多是行李,有更多是一塌胡塗的傷感,塞得滿滿的,走。明朝散髮弄扁舟。一路上,逐點逐點的,逐些逐些的,掉在路上,把過去,也想海葬路葬,埋在旅途。可能捨不得又回轉身,重新又一片一片,拾起昨夜星辰昨夜風,摟在懷,明明捉不住,珍重的放回心口仔那保險箱。戀念依依,捨不得人又不犯法。 有些分手,連警告信都沒半封,彷彿一睡醒,就換了人間要換枕邊人。愛情從來沒有求生手冊,或者說明書,但有一種故障,神醫都死,叫無疾而終。 「如果真相是種傷害,請選擇謊言。如果謊言是一種傷害,請選擇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種傷害,請選擇離開」——徐志摩。別傷害。談何容易。「愛情是一個人的付出加上另一個人的掠奪,一個人的篤信加上另一個人的敷衍。愛情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可是,一加一卻不等於二,就像你加上我,也並不等於我們。這種叫做愛的情啊……」 曾經,那個明明坐在身邊,仍叫你撕心瘋狂地想念的人,陌路了。「你會越來越愛一個人,但不會越來越想和一個人做愛」,千世修來前者,已經功德無量燒爆仗。對於所愛的人,告訴對方我仍會偷偷望你,仍會好好仔細端詳你,驚訝一個那麼好的人,怎麼會在自己身邊如此幸運吧。「如果你忘了甦醒,我寧願先閉上眼睛。」 ...

20140528-孔明:女人揀老公就好似賭博咁,輸左就一世

孔明:女人揀老公就好似賭博咁,輸左就一世 2014-05-28 琴日同班Friend食飯聚舊,口痕痕就拎左李心潔老公偷食單野出黎講下,點知成班女仔瞪大對眼,一臉驚訝咁望住我,原來佢地仲未知發生咩事。各人都紛紛打開蘋果動新聞係到睇偷食單野發展成點,之後就開始議論紛紛,開行引擎怒屌彭順依個世紀賤男,理由不外乎「李心潔咁好咁正點解仲要出去偷食」。 食完飯後,行去車站期間,我見到我個Friend個樣一臉不安咁望住手機,我裝一裝佢睇緊咩,原來仲睇緊偷食單野,我忍唔住問:「你仲睇依單野?你識彭順定係李心潔?」 佢一臉迷惑對我講:「作為女人,真係覺得李心潔好慘。」 我隨口就講句:「我都覺得佢慘,不過男人就係咁架喇,唔係咩出奇事。」 之後佢繼續專注返部手機到,然後喃喃自語:「好再我男朋友唔會偷食。」 於是我就問:「如果有一日你發現你老公去左偷食,你會點?」 佢好緊張咁講:「嘩!我一定崩潰呀!我接受唔到佢出面有女人!」 「咁之後點?咁崩潰完之後呢?」 佢一臉鄂然,然後支吾以對:「咁......咪......唉唔知!」 女人就係咁,永遠都唔想提及「離婚」依兩個字,即使另一伴叫雞又好,偷食包二奶又好,都只能夠自己關埋房門縮埋床角大喊一埸,但唔想改變依段婚姻,又或者放唔低,最後只能夠「原諒對方」隻眼開隻眼閉,無視自古留傳落黎「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繼續維繫住依段出現裂痕嘅夫妻關係,因為佢地都意識到失去另一伴個段傷痛隨時比知道對方偷食更大,既輸唔起,亦承受不到。 依個朋友同左佢男朋友拍左六年拖,我地身邊嘅人都知佢地結婚都係時間問題,喂大佬,拍左六年拖唔結婚? 有時侯個女仔同我呻:「如果依家個男朋友唔要佢,佢都唔知點算好。」 想起當年依個女仔大把人追大把選擇,最後揀左一個無名小子,日子漸久,無名小子價值上升,變成有料男人,關係就反客為主,以往男方擔心女方唔要佢,變成女方擔心男方唔要佢,畢竟六年女人最寶貴青春都比左依個男人,如果埋門一腳撻Q,邊個賠返青春比佢? 嗰刻突然覺得女人揀終生伴侶就好似賭博一樣,買錯左落錯注,隨時抱憾終生,結婚唔同拍拖,唔係話散就散,手尾長又影響大,輸嘅唔只係婚姻,仲有青春好多好多等等。反而男人好似無咩所謂咁,亦都無咩人會放大男人婚姻失敗依一點,只要事業有成,仲有大把選擇。 特別係有名有利嘅男人,條件好左自然選...

20140528-吳康民:必須清除內憂,方能面對外患

吳康民:必須清除內憂,方能面對外患 8:22 28/5/2014 【明報專訊】美國反華愈來愈囂張。除縱容中國周邊的附庸國日本、越南、菲律賓藉故搞大小動作外,最近竟然賊喊捉賊,公然發布照片,通緝中國的5名軍官,指他們通過網絡竊密,竊取美國導彈、戰機、海軍等新式武器資料,還涉及一些所謂商業機密。來勢洶洶,完全不顧全維護中美正常關係,顯出撕破面皮的惡形惡相。 繼美國縱容越南發動搶掠中港台資在越工廠的罪行之後,美國又一次明目張膽的主動對華挑釁。 美國的反華動作,正在中俄舉行聯合軍演,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之際進行。目的明顯不過,就是要警告中國不要和俄國走得太近,否則它反華動作陸續有來。 美國抓住中國「軟肋」 美國一向抓住中國的若干「軟肋」。中國購買逾萬億美元的美債;大量的權貴二代在美留學或定居;大量的「裸官」的家屬在美;還有不少企業在美投資……總之,美國認為中國依賴美國的方方面面不少,也許由此掌握了若干中國的最高機密,所以在對華政策上顯得囂張。 中國對美外交,一般公眾的看法,都感覺表現軟弱。其實整個外交對策上,特別在對日對越對菲方面,都令人感覺有點窩囊。是外交部門太多軟骨頭,還是因為「內患」令最高當局十分頭痛,因而不想在對外政策上多燒火頭? 最近江澤民在上海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看似一條不顯眼的小消息,實則是傳達這位第三代「核心」,退隱已逾十餘年,其影響力仍在的重要資訊。 習近平不是在一年多來大力肅貪反腐搞得有聲有色嗎?但當涉及打一隻大老虎,越過「刑不上常委」的界線時;當政協發言人呂新華暗示「你懂的」時候,為什麼戛然而止呢? 這個阻力顯然來自大老虎的保護傘。這些「大老虎」能升上最高的位置,肯定背後有重要的人脈關係。如果沒有大人物出面叫停,習近平的「蓋世功業」,能就此罷手嗎? 內憂帶來外患 正是習近平有這個「內憂」,因而「外患」,特別是對美的政策,便沒有那麼着力。也許某些有影響力的「裸官」,也在拖着後腿,使中國的對美政策,沒有普京那麼撇脫。普京是要幹就幹,並無後顧之憂。在烏克蘭事件中,對美表現強硬,贏得了國內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支持,反而提高了他的個人威信。 中國有內憂,才因此引來外患。美國、日本這些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對中國的情報工作做得十分到家。像美國這一次對所謂通緝中國5名軍官,其資料能掌握得如此細緻,究竟其特務人員潛入到...

20140529-練乙錚:舉目都是憂患,四顧都是敵人

練乙錚:舉目都是憂患,四顧都是敵人 信報 2014年5月29日 習近平上台以來,大陸政權面對的內外形勢持續不妙,無法有效駕馭之餘,態度和政策都轉趨強硬,不再來「軟實力」那一套。如此架勢,有些人認為是大國崛起之後必然的實力展現,有助威懾周邊強梁和鎮壓內部歹勢,不過,筆者認為這是錯誤看法。領導層杯弓蛇影,心態和姿態愈來愈像憤青,絕對不是大國風範,而是反映一種深層虛怯。大凡帝國實力增長無以為繼而成強弩之末,三組現象便相繼而起:周邊地帶逆反事故頻出、地方吏治鬆弛「刁民」無所懼、中央權力遭遇挑戰爭持不下山頭處處。 目下大陸的局勢,正朝此場景衍化。 中國是一個古老帝國,地緣特點和帝俄多所相似,周邊領土都是霸回來的,邊民原來都不是本體漢民族,後經中原政府大力推動邊疆殖民,才出現漢夷雜處的局面,有些地方,漢族人口更超越了當地的原住民。治理模式方面,則不斷沿革,一般來說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最初的「羈縻政策」、及後的「土司制」,以及最終的「改土歸流」;總趨勢是從鬆散的地方中央關係變為中央的直接管治。在中華帝國史上,莫說「一國兩制」,便是「一國多制」,也是古已有之,並不是什麼鄧小平的新發明。 邊民逆反事故頻仍 「羈縻」的意思是什麼?按《說文解字》,「羈」,馬絡頭也;「縻」,牛轡也。也就是說,邊民是牛馬,得用韁繩拴起,以束縛、牽制。 具體而言,「羈縻政策」就是對待邊民及其政權像牛馬收之以韁繩,使之不致遠離中心;實行「羈縻」之先決條件是中心有實力有資源,邊民不服之時可出兵滅之,馴服的,就可以對之「讓利」。不過,攻滅邊民容易,管治之則艱難,所以,「羈縻」基本上是一種鬆散的以夷制夷,即《禮記.王制篇》中所謂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註1】因此,在羈縻統治之下,其地方首領都是原來的部族族長之類。這種政策,始於周秦,盛於唐、崩於宋而終於元。 元朝改革了「羈縻政策」,推行「土司制」。「土司」依然是原來的邊民自身的族長、首領,而且保留了世襲制度,但是元朝把他們納入了中原政權的編制之下,制度化了,而且在小土司之上還有大土司,後來土司系統之上還有直屬中央的「指揮使司」監察,形成層層管控的局面。不過,這個土司制度實行不久,元朝便滅亡了。明、清兩朝,有所謂「改土歸流」,「土司」被中央直接指派到地方任職的非世襲官員取代;後者就是所謂的「流官」。到了這個階段,中原政...

20140529-陳嘉銘--《香港仔》動物符碼

《香港仔》動物符碼 7:24 29/5/2014 鯨魚擱淺,萬人拯救,相對蜥蜴病死,唯得小孩欲以法事超渡──雙雙垂死動物,原來可堪對照,亦見動人。 說的是彭浩翔的《香港仔》,描寫戲中人如何各有壓抑與秘密:梁詠琪所飾古天樂的妻子,就因年華已去,欲為娛樂事業東山再起,想及出賣身體;曾志偉所飾楊千嬅的丈夫,與下屬有染,徘徊在忠誠與出軌之間。最後是飾演各人父親的吳孟達,見妻子去世多年,而與任職歡場的吳嘉麗交往,卻不得兒子接受。 是家庭的糾結戲軌,要觀眾想到家人感情的永恆拉鋸;然而電影更像是以家為象徵的生命閱讀,尤其透過古天樂的女兒小豬(李汶佳飾),向曾志偉問的一句:「我哋做人係要去邊度?」而看出端倪,亦見曾志偉語塞。其後小豬寵養的蜥蜴病終,而在她的夢中出現,於香港的模型街道上,似要尋找路向,卻茫然亂走。 因為這頭蜥蜴,以至其後用上的擱淺巨鯨,都令電影錦上添花。先說蜥蜴,就是爬蟲類冷血動物,亦不如貓狗般被寵養,會任人撫摸讚美。蜥蜴本就不以被人類所寵為家,卻懂變色而迎合環境,保護自己;《香港仔》把這頭變色龍賦予名字Greenie,似乎就要以命名把牠定性,卻違背了牠隨環境皆可改變的生理象徵。戲內牠因病而逝,女孩小豬想像牠由海邊遠走,再返來亂蕩城市,越叫越走,彷彿可見原來「穩定家庭」的想像,或對好些生物而言,莫說不必要,亦可能是負累,更遑論要把牠框養在玻 是故最後Greenie離開,撲向不用名字審查也可到達的亡海,可這片汪洋,卻又不必然容得下蒼生,以見戲末的巨鯨擱淺。鯨魚是哺乳類溫血動物,卻不如其他哺乳類般可在陸地生存,而只能在大海裏才可用肺呼吸,海洋由此成為牠們唯一的家。《香港仔》利用巨鯨擱淺的現實事件,放到戲中而把所有人物都召來,力推巨鯨入海,重返家園,可這或更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投射──尤其吳孟達一角,曾當漁民,而自覺「上岸已經死掉」,唯靠家人才有踏實感情,可就是兒子不接受自己。 電影尾聲並無交代蜥蜴有否得到超渡,巨鯨有否重返大海,但牠們的「演出」,一冷一溫,帶出無家有家,都是身不由己。曾志偉最後為小豬解畫,說「人冇話要去邊度」,只為「吸氣,忍住,呼氣……」就體現在兩頭動物已死或將死之間,看到生命明證,是為過程,非關目的。 彭浩翔電影曾用狗隻上場,如春嬌的古代牧羊大笨狗,依莎貝拉的若瑟嗲利,但都不及《香港仔》的蜥蜴與巨鯨,為家的言說深化層次。電影人有說...

20140527-陶傑:從電影看文革

陶傑:從電影看文革 27.05.2014 張藝謀最新的電影《歸來》,繼二十年前《活著》之後,終於向中國充滿血淚的文革歷史裡面提取素材。電影講述男主角是一名知識份子,因為反右期間胡亂說話,後成為勞改犯,結果三年後偷偷逃跑出來,但被女兒告發後再次逃走,由於長期與太太分居,而且太太因丈夫被指為反革命受盡迫害,即使丈夫再次歸來,太太已經患上思覺失調,完全不認得眼前的另一半。 電影《歸來》故事十分簡單,但裡面所帶出的血淚感,卻是極為沉重,而且張藝謀避過了敏感的政治審查,能夠在電影裡面提及了文革的背景。這齣戲於文藝電影裡面,實屬顛峰之作,尤其是男女主角的演技,確實極之出色。若真的要挑出毛病的話,前半場主角的女兒,在學校排演樣板戲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略嫌有點軟手阻腳,但你要現代的女演員重演《紅色娘子軍》,已經難以演出當年的革命剛勁。若果當時表演得不大像樣,已經有人說你反革命。這很難說,又怎能要現代的年輕女演員,如何跳出當年全民洗腦、集體瘋狂之下的激情?已經不可能。所以,這件事反證得到,當時社會有多黑暗、有多暴弱。 張藝謀在《歸來》裡面,利用生動又細膩的鏡頭,描述了一對夫婦如何由望夫山上,如何生離死隔,到最後行屍走肉,即使丈夫歸來,太太已經不再認得他。這種辛酸,在外國試映已經令很多人所感動,但在香港上映的話,就不知道本土下一代的香港人,是否對中國所有東西都感到厭惡。如果你能夠將對中國的厭惡放在一邊,這套電影,會有助於你去認識現代的中國。

20140528-區家麟:馬萬祺,一個回歸小笑話、一頁澳門大歷史

區家麟:馬萬祺,一個回歸小笑話、一頁澳門大歷史 http://aukalun.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7.html 8:36 28/5/2014 澳門正值多事之秋,傳來政壇元老馬萬祺先生仙遊之消息。 我對馬老先生認識不深,只因上世紀製作澳門回歸特輯,曾經訪問他,也在不同場合遇過,有兩幕鮮明的記憶。 [之一︰一個小笑話] 這故事,以前寫過了,這時候重貼,希望不算不敬,就當是思念吧。 1999年,澳門回歸前,第一次選特首,有一個笑話,主角是馬萬祺先生。 馬先生在澳門「社團界」很有影響力,他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當年是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選第一任特首的過程,由馬萬祺主持。 港澳政壇的一大特色︰德高望重的元老,普通話都很爛。 那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場合,試想想,在二十世紀結束前,中國即將收回澳門,結束幾個世紀以來的國恥,特首選舉,彰顯了澳人治澳真正落實,二百人投票,比澳葡管治不知民主了多少倍。各選委認真填票,認真投票,把神聖的選票投入紅彤彤的投票箱裡,這是真正的歷史時刻啊。 選委投票完畢,馬萬祺先生準備宣布,這是開票箱的重要時刻。 大家凝神以待,馬老先生頓了一頓,如此重要時刻,當然要隆而重之,以高昂激奮的(疑似)普通話,大聲宣告要開啟票箱: 「請工作人員~開~~槍~~~!!」 全場爆笑,久久未息,也為沉悶公式化的選舉好戲,添一幕美麗回憶。 我記得,當時馬老先生自己也笑了。 後來才知道,比起澳門現任特首崔世安的普通話,馬萬祺先生的普通話應該說是不太差了。(題外話,原來崔世安特首有個花名叫「崔啤啤」,真的繪形繪聲。) [之二︰一頁大歷史] 好了,談談正經事,可能太正經。 事緣,偶然會碰到一些朋友問︰為何澳門人那麼馴服,有錢派就唔出聲,咁少人出來爭取民主?又或是最近的事:為何一兩萬人出來遊行,在澳門是一件大事? 人的取態,當然受成長經歷與時代所塑造,如果能了解馬萬祺那些年的澳門政治風雲,就能大致明瞭,香港與澳門雖然同樣是殖民地,但處境大不同,簡直是往相反的方向走。 相較港英,澳葡政府管治力弱,既乏制度建設、貪污盛行、只用葡文令華人不願加入政府,加上靠賭稅而得政府收入,更令澳葡不思進取 (看看前葡國殖民地,非洲的莫桑比克與安哥拉,獨立後陷內戰二十年,成為大國鬥獸場,也可窺...

20140528-王岸然:愛國豈會是包袱

王岸然:愛國豈會是包袱   8:27 28/5/2014 信報 從來有那麼一些人,早期是中共官僚,把「愛國」與「愛共產黨」混為一談;近年則有低智的本土派,也刻意把「愛國」這種本來簡單平實中性的觀念複雜化、妖魔化、標籤化,以為這樣就可以突出他們的本土訴求。 本來這些民粹技巧只可影響頭腦簡單的民眾,但近來連知識分子也糊塗起來;去年支聯會用上「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竟然惹起風波,今年相信不會再用。但港人應為拒共而一併不愛國、不悼念「六四」嗎?筆者會親自到已經是以年輕人為主的「六四」晚會中找尋答案。今年特別提前一個星期寫有關「六四」的文章,是有感於有關論述已遭本土政客歪曲得不知所謂,有必要鳴鼓而攻之,以正視聽。小政客無勇氣無膽量鼓吹香港獨立,只敢投民粹之所好,虛構一個模糊和矛盾的本土論述。 法律上,人人皆依附於一個國籍,文化上,則是個人思想自由,不認自己是中國人是你的自由,但無權藉鼓吹香港是另一國族而干擾別人的國籍認同;為求政治上的好處而鼓吹本土論的小政客更令人齒冷。黃毓民過去多年都有在維園「六四」晚會之外籌款,今年忽然本土,為了一口政治飯,只要有選民支持,要數典忘祖也是個人自由,何況是要杯葛「六四」晚會。 「六四」是中國人的事,不認自己是中國人,是所有所謂本土派的自由,那就不悼念好了;去年陳雲叫人別到維園,那倒是清楚的,但黃毓民與他的忽然本土派要跑到尖沙咀另搞「六四」晚會,同樣籌款,那就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是不知所謂。 歷年皆有文化團體在尖沙咀搞另類「六四」晚會,那是因為不滿支聯會的悼念形式古板,但集會的目的還是支持平反「六四」,這與魚目混珠的本土派非常不同,要去的人搞清楚才好去。 李怡先生的一篇大作《該放下愛恨交纏的六四包袱了》也令筆者大惑不解。李怡說的愛是指愛中國,恨是恨中共,那是港人普遍情懷,是很清楚的,筆者也是如此;但無論愛中國還是不愛中國,恨中共還是不再恨中共,都是自然的情感而非包袱,更與港人爭民主無關。民主派是早於1989 年出現的。 李怡認為1989 年令港人產生愛恨交纏的感情,這感情妨礙了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意志,這說法全無依據,無任何合理的因果分析;又說,只有放下包袱,才能為香港民主出一分力,更加是胡說八道;說中國人的民主要大陸人去爭,香港的民主則只能靠香港人自己爭取,那只是方便網上改圖的用語,是簡單化極為複雜的問題。...

20140528-盧子健:一代人的堅持 跨地域的良知——悼念「六四」事件25周年

盧子健:一代人的堅持 跨地域的良知——悼念「六四」事件25周年 8:34 28/5/2014 【明報專訊】悼念「六四」,不單是為了香港,也是為了中國。 悼念「六四」,不單是為了中國,也是為了人類的良知。 悼念「六四」,不單是為了這一代的良知,也是為了下一代的良知。 「六四」事件雖然轉眼間已經過去25年,我們這一代曾經為當年內地民主運動所鼓舞,而後來又因為其受鎮壓而悲痛的香港人始終不能忘記、也未敢忘記。我們堅持悼念「六四」,並希望薪火相傳,希望下一代不要忘記這場悲劇,希望他們繼續為中國的民主、自由和法治奮鬥。 去年10月,我第一次到訪德國柏林。當年象徵東西歐的分裂、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陣營對抗的柏林圍牆,是在1989年倒下。那一年,中國的民主運動以悲劇收場。但在東歐,民主運動結束了共產黨的統治,為久經苦難的人民帶來了新生。 初次到訪柏林的旅客自不然會參觀圍牆的遺址。當我走過當年柏林圍牆曾經屹立的道路時,難免感慨萬千。過去20多年間,德國復歸統一,人民共享民主、自由和法治,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穩定,國家成為歐洲第一大國。同一期間,中國經濟翻了幾番,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整體經濟已經追上美國,綜合國力亦肯定已經晉身世界前列,但「六四」當年民主運動的理想仍然有如鏡花水月,遙不可及。在維穩的大前提下,在中國還有多少良心犯身陷囹圄? 不過,柏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歷史紀念場所不是圍牆遺址,而是紀念上世紀二次大戰期間大屠殺的一個「碑林」。共產主義曾經吸引以億計的世界人民,但在歷史長河中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片段。今天儘管還有少數國家是由號稱共產黨的政府執政,但是其國家的社會制度與共產主義風馬牛不相及。暴政、極權和專制也從來未有停止過為人類帶來苦難。上世紀納粹黨為猶太人帶來苦難,也為歐洲人民帶來苦難,亦為德國人民帶來苦難。悼念當年的大屠殺,不單單是令當年枉死的猶太人安息,更重要的是為沒有良知的黑暗日子作見證,並在這個基礎上重新煥發德國人的良知。堅持不忘大屠殺,才使德國人走出陰霾,重建一個繁榮、穩定和進步的國家。 中國大地曾出現良知的彩虹 「六四」事件雖是悲劇,但它為我們留下了希望,就是在1989年4月中至6月初這50天期間,中國大地曾經出現過良知的彩虹。除了作為民主運動先鋒的學生外,我們見到很多同情學生的共產黨員,包括最後被罷免職務後再被軟禁的趙紫陽;...

20140528-吳志森:腰斬答問大會的政治信息

吳志森:腰斬答問大會的政治信息 8:33 28/5/2014 【明報專訊】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有史以來第一次腰斬。輿情八卦,集中探究這是不是梁振英預先編好的劇本——議員發難——拉隊離開——強烈譴責。怎料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壞了梁振英的好事,戲還未演到一半,主席就宣布答問腰斬,結幕演出,梁振英及一眾閣員還未準備好,顯得有點倒瀉籮蟹,氣急敗壞。 不論實情如何,這充其量只是政治花絮,於香港向下沉淪的大趨勢無足掛齒,大家集中精力研究這個問題,反而忽略了今次答問大會發出來的重要信息。 梁振英在開首的答問中,對泛民議員極盡挑釁之能事,由拉布講到擲物然後集中火力抨擊佔中,明顯是有備而來。梁振英愈說愈離譜:「政府不會向任何要求癱瘓金融中心的人,發出集會示威遊行的『不反對通知書』」。 幾個笑話級的錯誤 打擊佔中,無所不用其極,梁振英發出的信息異常強硬,但接連犯了幾個笑話級的錯誤。「不反對通知書」,等於警方批准集會遊行,公民抗命,違法達義,佔中團體已清楚講明不會向警方申請,根本不會申請,何來不發出「不反對通知書」?此其一。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佔中團體向警方申請,但申請書還未發出,集會時間地點形式人數目的全部未有,不批准的對象還未出現,梁振英已事先張揚不會批准,天下間哪有如此的行政霸道?此其二。 其三,發出集會遊行不反對通知的法定權力,屬於警務處長,不在行政長官手裏。梁振英在立法會的表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曾偉雄是個傀儡,梁振英叫他向前衝,懸崖峭壁他也會跳下去。二是梁振英根本就是越權,犯了法,違反了《公安條例》賦與警務處長的權力。 未申請已不批准,未發生已採取行動的做法,同樣發生在曾鈺成身上。議員在立法會擲物被趕離場,已不是第一次。根據議事規則,議員行為不檢點,主席有權驅逐離場。答問大會開始不久,黃毓民怒罵梁振英被逐,會議還有15分鐘完結,陳偉業擲「誠實豆沙包」被逐,尚算「合理」。但陳志全只是站立,未有任何動作,被保安大漢左右夾迫趕走,已經非常過分。長毛梁國雄也只是站了起來講了一兩句話,任何肢體動作還未出現,曾鈺成已強烈命令他離開,這是徹頭徹尾的濫權濫判。 作為立法會主席,應該嚴守分際,趕議員離場,剝奪議事權利,不是等閒之事,應該講求客觀證據,而不是憑主觀感覺,睇唔順眼,看似搞事,就先發制人,「有殺錯冇放過」。經此一役,已把曾鈺成尚算公正完整的立法...

20140528-黎佩芬:僱傭關係

黎佩芬:僱傭關係 明報2014年05月28日 澳門周日罕有出現逾萬人上街,抗議高官「閉門造車」炮製的「離保」法案,似乎見到當地冒現民間不再沉默的可喜新氣象。示威隊伍中的橫額標語我手寫我心,「離保」好離譜,因為高官「自己為自己」,自把自為搞任內免控、退休保障。 回看香港,低下階層叫苦,中產下流,政治不由自主,一腔怨怒,很容易會跌入李梓敬的「右翼」思維:喂養自己已經夠辛苦了,租金爆升,無啖好食,仲要幫你養一個二個庸官?滿口胡言亂語,卻會得月月出糧。澳門市民斥指官員「講金不講心」,其實香港早已有個特首說白了,公務員politicians都係打份工,問題係有無當你老闆。 我的老爸子無做打工仔無打工收入好耐好耐,報稅季節竟還收到稅局的白信封,提請「稅務覆核」。老人家收到政府書信都會震騰騰,但政府文書好少會想到或理會這些,只是一貫中英雙語公事公辦。愈活愈老實的老伯,被嚇個破口大罵,嚴重損害當日的家庭和諧,白信封傳到我手,自是無名火起。 當日,梁振英政府搞「長生津」,資產限額與審查糾纏一餐,把一切說得鬆動又模稜兩可,就看你夠不夠膽去要。我家老人怕怕政府的文宣武鬥,我認為他好應分得,但見他一副囧樣,就由得他去,卻竟然收到稅局白信封! 有朋友為李梓敬不值,說「自己父母自己養」的想法有市場,但我確實又見到,政府派「長生津」,做仔女都想父母應分有。今日社會,1比99,大老虎不多拔一毛,連中產都呻窮,金錢實效固然,風燭殘年,以政府為代表的一顆社會良心,對老人家實是一份慰藉,一個更美的夕陽。 高官特首得把口,推完又拖,日日就等,太陽下山? [黎佩芬]

20140528-陳永政、賴卓彬:落實普選,欲速不達

陳永政、賴卓彬:落實普選,欲速不達 8:31 28/5/2014 【明報專訊】政改爭論至今,建制派已多次要求港人要「將就下」,即使方案包括高門檻提名,泛民不能入閘,參與不公平等問題,港人都應「食住先」,「攞得幾多得幾多」,對於此等論調,筆者只能無奈地說一句:「歪論」。 政改方案不必完美,但至少要「夠好」。而一個方案是否夠好,取決於我們的目標為何。建制派的論調已愈來愈接近「因為中央說2017有普選,我們就要準時完成」,這種近乎為做而做的態度實不可取。 筆者認為政改目標最少有三: 一、落實民主化承諾; 二、以民主制度解決政府認受性不足、施政困難的困境; 三、解決政制爭議,借民主制度整合社會各界力量重新聚焦其他迫切問題。 要做到這三點,不是港人將就下就可以,而是要一個良好的制度設計,這最少要達到三項條件: (1)社會各政治勢力公平參與 (2)當選特首能真正代表港人意願 (3)廢除政治特權 若無法做到這三者,施政困局無從解決,結果只是從「梁振英不代表我」換成「XXX不代表我」而已。現在建制派支持的方案,客觀上只讓建制派參與,這種「不夠好」的方案根本無助解決政治困局,得個「做」字。建制派其實明白這不是港人訴求,因此才會搬出一些「2017非終極普選」、「以後還可以改」、「食住先」的奇怪論調,然而這些說法極有問題。 從香港政策制訂流程(policy-making process)來說,政改屬於由政府主導的政策範疇。一旦「實現了」普選,這項議題便不會再輕易出現在公共政策議程(public policy agenda)中。原因有三: (1)香港奉行「行政主導」(administrative-driven)原則。即公共政策的制訂,往往都由行政機關發起(initiate)。以歷次政改為例,如特首、立法會、區議會選舉,甚至當年取消市政局,推行高官問責制,都無一不由行政機關發起。只要政府不做,公眾其實無能為力; (2)根據《基本法》,立法會議員不能提出政改方案。因為第74條規定:議員提出的法律草案,「凡涉及政府政策者,在提出前必須得到行政長官的書面同意。」雖說議員在邏輯上仍可能發起政改;但實權仍在特首手中; (3) 政改時間表,得按照《基本法》及人大常委的《決定》為依據。我們現時之所以有機會討論政改,是因為《決定》說,我們可在...

20140528-陳文敏:吃飯的權利

陳文敏:吃飯的權利 2014年05月28日 明報 這陣子常遇到一些朋友提出的這個觀點:《基本法》是國家賦予香港的,所以《基本法》沒有清楚說明的事情或權利,香港便不擁有。按此推論,《基本法》好像沒有提到吃飯的權利,那香港人是否不擁有吃飯的權利? 很明顯,作為一部憲法性文件,《基本法》不可能鉅細無遺的將所有可以做的事情均羅列出來,有些事情是明確列出的,有些是隱含的,有些是合理推斷或伸延出來的,也有些是從文字解釋推敲出來的。就等於吃飯的權利,中國人認為民以食為天,舉凡節日喜慶,總要大吃一頓,而不少重大事情、商業談判以至國際交易,也往往是在飯桌上達成共識,但這麼重要的一環,怎麼在《基本法》內遍尋不獲?當然,《基本法》保障不受非法剝奪生命的權利,但這和吃得溫飽似乎仍有一段距離。也可以說吃飯的權利包含於人身自由的權利,那人身自由又包括甚麼?又或這屬於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但似乎有點牽強。那麼,不如歸納於其他受法律保障的權利和自由這一項?根據普通法,沒被禁止的行為便屬合法,這便包括吃飯的權利了。噢,《基本法》還有提到《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這公約便有提到生存和吃飯溫飽的權利,這不就很清楚了嗎?這個例子只想說明,如果吃飯的權利也要這樣迂迴曲折,那《基本法》沒明文規定便不享有這論點便是過分簡單的論述。 有些中國學者認為《基本法》是國家法律,國家法律自然是由國家賦予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能忘掉了《基本法》是用以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協議,換言之,在草擬《基本法》時,國家並非完全可以自由決定《基本法》的內容與規定。而且,《基本法》草擬歷時五載,當中有佔不少港人的草委會和完全由港人組成的諮委會負責草擬和諮詢,整個過程是相等於一個制憲的過程,當中亦有不少地方是經過充分討論和相互讓步的結果,就如陳兆愷法官指出,《基本法》是具備國家法、憲法和國際法三個層面,不能單一從中國國內立法的角度來理解或詮釋。 [陳文敏]

20140528-吳志森:「我們」的含意

吳志森:「我們」的含意 8:30 28/5/2014 ■特首問答大會首次腰斬,引發港澳辦高調譴責。資料圖片 特首答問大會史上第一次腰斬,究竟是梁振英和曾鈺成聯手促成的大龍鳳,還是梁振英本來想借機拉隊離場,然後嚴詞譴責反對派議員,但戲做到一半,卻給曾鈺成突然決定腰斬,破壞了行政長官的好事。其實這統統都不重要。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主席和特首是合作還是鬥爭,都是這兩位疑似地下黨員的家務事,香港市民雖然心裏不忿,但卻着力無從,只能做花生友睇大戲,在旁評頭品足,甚麼也做不了。 港澳辦急不及待,第一時間接受新華社訪問,對香港立法會的內部事務說三道四,反而令梁振英的周密部署穿了崩,捅了一個大漏子,毋須智商太高,也明白這是預先設計,是劇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因為港澳辦做得太明顯,反而令人覺得沒有任何顧忌,目的是要昭告天下,誰才是特區政府的真正老闆。 港澳辦這樣表態:「特區行政長官和政府官員到立法會履行工作職責必須得到尊重,立法會的正常秩序應得到有效維護。我們反對任何濫用議事規則,對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進行干擾、損害香港公眾利益的行為。」人們奇怪的是,這番說話,梁振英自己說不就可以了嗎?為何要由港澳辦用第一身的「我們」說出來?除了要顯示權力,還有甚麼其他含意? 回歸初期,中央嚴限北京部委各省市官員把手伸到香港,干擾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嚴格把關的部門就是港澳辦。主權易手以來,大陸官員評斷香港事務,多私下低調進行,涉及諸如政制改革等重大事件才會大張旗鼓。行政與立法關係純屬香港內部事務,港澳辦現身指手劃腳,毫不避嫌,已經不怕人家指罵破壞鄧小平定下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 讓香港人習慣中央的干預,對官員的說三道四「非敏感化」,可能是港澳辦高調表態的原因之一。但令人不解的是,如何理順行政立法的關係,梁振英作為行政長官,明明就是他的職責所在,他應該想方設法把問題搞妥,使施政能順暢地推行。 表面自信十足態度強硬的梁振英,卻對今天行政立法的死結,完全束手無策。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沒有跟着梁振英的指揮棒轉。其他黨派也只是半心半意,蹺起雙手看特區官員鬧笑話。港澳辦出手,與其說是譴責反對派議員拉布對施政造成干擾,弦外之音是說給包括立法會主席在內的建制議員聽,你們要同心同德支持梁振英,不要表面團結,枱底下誰也不服誰,互踢互插,甚至大打爛仗。 港澳辦出手...

20140528-王維基:愛才是最大的動力

王維基:愛才是最大的動力 28/05/2014 自小在基督教學校讀書,一直受學校教育以愛為中心。成長至今,香港都是一個多元包容和有愛心的社會,直至近年才發現社會的矛盾愈演愈烈,很多人往往以仇恨和鬥爭代替愛去解決事情。 耶穌面對妓女也會以包容的心看待,而不是排斥她們,把她們當作罪人。《無敵》一書中,林肯總統都以包容的方式成功打動競爭對手,招攬他到自己的內閣。這些都不是虛構的故事或理論,事實上世界上很多的偉人都正在以這種包容的方式處理事情。 近日小童群益會為不同性傾向的年輕人舉辦活動,引起公眾的關注,有團體擔心這會為兒童帶來錯誤的觀念。我卻認為這些活動具有正面意義,無論大眾對不同性傾向人士有何看法,但他們都是社會的一員,絕不應該遭受不同的看待。小童群益會舉辦的同志或朋輩輔導、家長、學校及社工支援小組、講座或工作坊,都只旨在為不同性傾向的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輔導及情緒支援服務,讓他們能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和快樂健康的成長。再者,就算大眾對這次小童群益會的做法有意見,亦應該私下跟他們溝通,而不是以抗爭、公開批鬥的態度來打壓對方。 無論政治或宗教團體,都應該以愛來推動世界,愛才是最大的動力。

20140528-陶傑:南方奇案

陶傑:南方奇案 2014-05-28 大明星尊尼狄普投資拍成一部《魔谷奇案》,講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樁真人真事的兇案,電影拍出來並非懸疑片,而是一齣法庭戲。 兇案發生在阿肯色州,美國南方的腹地之一。美國的南方跟北方,像兩個不同的國度,北部尤其是新英格蘭諸州,工業發達,科技進步,生活富庶,風景像歐洲的德國、瑞士。但南方務農,大部份地方是鄉村,多山林沼澤,南北分野,從南北戰爭至今,依然如故。 這齣電影的法庭戲,有點像六十年代格利哥力柏的經典《怪屋疑雲》,一樣是講有理性、獨立思考的人,跟非理性、情緒化、盲從、愚昧的龐大勢力之間的對決。《怪屋疑雲》是虛構,小說跟電影的結局,都是理智和邏輯戰勝了民憤,但真正的現實,不容這樣樂觀,《魔谷奇案》最終也沒有真相大白,現實的粗疏零亂,可以輕易毀滅破案的良機,線索稍縱即逝,再也查找不回來。 《怪屋疑雲》的背景也是南方。南方蓄奴的歷史,種族隔離的傳統,宗教色彩深厚,在這種「文化背景」,警察查案,法庭審斷,都事在人為,制度不一定靠得住,人性中根深柢固對異己的偏見、抗拒,一不小心,就有機會發酵為恐懼與仇恨,《魔谷奇案》並無渲染案件之血腥殘忍,只是提醒所有人理性之難得。因為人距離瘋狂只有一線之差,學會理性思考,卻是一場無盡的長征。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