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余兒:世紀.Localization一切從九龍城寨開始,我開了一間出版社
余兒:世紀.Localization一切從九龍城寨開始,我開了一間出版社
明報2014年05月29日
編按:近日,本土漫畫《九龍城寨》在日本獲獎的消息不斷被瘋傳,本版請來《九龍城寨》原作者余兒,談談他的創作理想,並分享他開辦出版社的經歷,為今年香港書展關於本土話題的出版熱潮掀起序幕。
假期前夕,深宵時分到希慎誠品店購物,當時子夜已過,但見書店裏打書釘的人仍多,剎那間有種錯覺:香港人愛閱讀者眾||實情卻是,早在去年決定成立出版社前已深知不是那回事;記得讀過蔡東豪於二○一二寫的專欄文章:「很多人想知道,香港出版書的銷量,讓我告訴各位,除了小量特別暢銷的旅遊、命相、養生保健的書,銷量是三百多本(不是一年,是一生),出版社沒足夠倉存地方,餘書全送堆填區。賣到一二千本,可開香檳。這就是香港文化巿場。」擔任書刊發行的朋友甚至告訴過我更驚人的數字:「三百本?平均數吧!有些書的銷量是雙位數字。」
從創作夢到出版夢
在完全掌握如此這般的行情下,去年八月我創辦了「創造館」出版社,至今出版了六本文字作品,除了史兄的《婚姻這種邪教》是半小說半散文外,其餘的都是小說,以及一本改編自九把刀《殺手》小說的港漫作品;沾不上旅遊命相養生保健等暢銷類別。
我反覆思量,覺得搞獨立出版的原因或者有許多,但最簡單直接的理由,大概離不開「非常享受製作一本書過程、更迷醉於實體書捧在手心時的紙香墨香」吧。像「創造館」最新出版的《流浪人協會》,用了牛皮紙紙質做封面,出來的效果甚佳,我和作者梁彥棋都沾沾自喜良久;又像史兄與《我們怎麼了》的作者薛可正,兩個三十開外事業有成的男人,都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但當文字編排成書印好捧在手裏,當指尖摩挲書頁,他倆都如大男孩般雀躍。那種樂趣、熱誠、爽歪歪的滿足感,喜歡文字、喜歡書、喜歡寫作的人,自會明白;才會明白。
除了當出版人,之所以辦出版社,原因當然在於我本身也寫作。從事本地漫畫的創作工作十多年後,用了年多時間寫成小說《九龍城寨》,後來又寫了《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及《今晚打喪屍》,三本拙作都有幸能在暢銷小說家天航的幫忙下在其個人出版社推出。
如何搭上史兄
兄弟情誼,心照不宣,只是預視我的作品風格會朝比較偏鋒的路前進,於他的出版社風格難免不合,早晚總要分道揚鑣,故才有了獨立門戶之念頭。到真的成事,又不想做一人出版社,於是便又有了後來「搭上」上述作者的不同故事。譬如跟史兄,我們的相識經過其實極其簡單:史兄是寫了很多年的網絡作家,想結集出書;我身邊有朋友則是他的文字信徒,知我有意網羅有實力的作者便大力推薦,於是我倆在網上閒聊幾句便相約見面,首次相見即如「姣婆遇脂粉客」般一拍即合,然後經過幾個月的執稿、編輯、設計等工序,我們終於推出了很成功的《婚姻這種邪教》,一印再印至最近即將三版印刷。錢銀回報尚在其次,讀友的迴響、從事美術設計的行家對敝館御用書籍設計師faminik那兩個走cult風格的一版及再版設計讚不絕口,才是最大樂事。而一年快要過去,於我而言,因此能和一班很棒的作者、編輯和設計師成為合作伙伴,甚至好朋友,亦是最堅實的回報。或者,亦是我成立出版社的終極意義。
政治不正確
到今天,我這間蚊型出版社仍是初起步階段。想要跟各種背景不同,但理念相近的人,一起去搞一些有趣(而且大多是有點不乖甚至有點政治不正確,如書內會有粗口、會有暴力……)的東西,令這個日漸沒趣日漸崇尚所謂道德乾淨的社會,重拾那種地道式的刁鑽抵死啜核生氣。想要做出一些或會感動人、或會影響人、或會拯救人心的著作,可能是小說、可能是繪本、可能是漫畫的形式。然而書本的力量,究竟有沒有這樣強大呢?答案我也不知道,但卻想起一個親眼所見例子:有個小伙子,多年前讀到一本叫CityofDarkness的攝影文集,於是寫起了九龍城寨的故事,然後因這本小說,他的世界拉闊了||作品被改編為漫畫,最近拿了日本國際漫畫獎;又因此書認識了許多港台兩地的出版界行家和朋友,去年更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他亦因而跟CityofDarkness的原作者IanLambot會過面,親口表達了感激之情,感激他當年用了多年時間深入城寨這個地方,為香港的歷史留下了重大的紀錄、也影響了世界各地許多不同的人。
我渴望,終有一天亦能像Ian一樣,為這個世界,為香港,留有一本這樣的書。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創造館辦館記」)
世紀.profile
余兒,2008年開始寫作小說,著作《九龍城寨》、《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以及《今晚打喪屍》。《九龍城寨》出版後,獲得台灣「春天出版社」青睞,登陸寶島。及後授權「一漫年出版有限公司」改編成漫畫版,成功吸納了一群年輕讀者,掀起熱潮。
2013年創立「創造館」,致力推出不同類型的小說作品。
[文.余兒編輯袁兆昌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明報2014年05月29日
編按:近日,本土漫畫《九龍城寨》在日本獲獎的消息不斷被瘋傳,本版請來《九龍城寨》原作者余兒,談談他的創作理想,並分享他開辦出版社的經歷,為今年香港書展關於本土話題的出版熱潮掀起序幕。
假期前夕,深宵時分到希慎誠品店購物,當時子夜已過,但見書店裏打書釘的人仍多,剎那間有種錯覺:香港人愛閱讀者眾||實情卻是,早在去年決定成立出版社前已深知不是那回事;記得讀過蔡東豪於二○一二寫的專欄文章:「很多人想知道,香港出版書的銷量,讓我告訴各位,除了小量特別暢銷的旅遊、命相、養生保健的書,銷量是三百多本(不是一年,是一生),出版社沒足夠倉存地方,餘書全送堆填區。賣到一二千本,可開香檳。這就是香港文化巿場。」擔任書刊發行的朋友甚至告訴過我更驚人的數字:「三百本?平均數吧!有些書的銷量是雙位數字。」
從創作夢到出版夢
在完全掌握如此這般的行情下,去年八月我創辦了「創造館」出版社,至今出版了六本文字作品,除了史兄的《婚姻這種邪教》是半小說半散文外,其餘的都是小說,以及一本改編自九把刀《殺手》小說的港漫作品;沾不上旅遊命相養生保健等暢銷類別。
我反覆思量,覺得搞獨立出版的原因或者有許多,但最簡單直接的理由,大概離不開「非常享受製作一本書過程、更迷醉於實體書捧在手心時的紙香墨香」吧。像「創造館」最新出版的《流浪人協會》,用了牛皮紙紙質做封面,出來的效果甚佳,我和作者梁彥棋都沾沾自喜良久;又像史兄與《我們怎麼了》的作者薛可正,兩個三十開外事業有成的男人,都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但當文字編排成書印好捧在手裏,當指尖摩挲書頁,他倆都如大男孩般雀躍。那種樂趣、熱誠、爽歪歪的滿足感,喜歡文字、喜歡書、喜歡寫作的人,自會明白;才會明白。
除了當出版人,之所以辦出版社,原因當然在於我本身也寫作。從事本地漫畫的創作工作十多年後,用了年多時間寫成小說《九龍城寨》,後來又寫了《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及《今晚打喪屍》,三本拙作都有幸能在暢銷小說家天航的幫忙下在其個人出版社推出。
如何搭上史兄
兄弟情誼,心照不宣,只是預視我的作品風格會朝比較偏鋒的路前進,於他的出版社風格難免不合,早晚總要分道揚鑣,故才有了獨立門戶之念頭。到真的成事,又不想做一人出版社,於是便又有了後來「搭上」上述作者的不同故事。譬如跟史兄,我們的相識經過其實極其簡單:史兄是寫了很多年的網絡作家,想結集出書;我身邊有朋友則是他的文字信徒,知我有意網羅有實力的作者便大力推薦,於是我倆在網上閒聊幾句便相約見面,首次相見即如「姣婆遇脂粉客」般一拍即合,然後經過幾個月的執稿、編輯、設計等工序,我們終於推出了很成功的《婚姻這種邪教》,一印再印至最近即將三版印刷。錢銀回報尚在其次,讀友的迴響、從事美術設計的行家對敝館御用書籍設計師faminik那兩個走cult風格的一版及再版設計讚不絕口,才是最大樂事。而一年快要過去,於我而言,因此能和一班很棒的作者、編輯和設計師成為合作伙伴,甚至好朋友,亦是最堅實的回報。或者,亦是我成立出版社的終極意義。
政治不正確
到今天,我這間蚊型出版社仍是初起步階段。想要跟各種背景不同,但理念相近的人,一起去搞一些有趣(而且大多是有點不乖甚至有點政治不正確,如書內會有粗口、會有暴力……)的東西,令這個日漸沒趣日漸崇尚所謂道德乾淨的社會,重拾那種地道式的刁鑽抵死啜核生氣。想要做出一些或會感動人、或會影響人、或會拯救人心的著作,可能是小說、可能是繪本、可能是漫畫的形式。然而書本的力量,究竟有沒有這樣強大呢?答案我也不知道,但卻想起一個親眼所見例子:有個小伙子,多年前讀到一本叫CityofDarkness的攝影文集,於是寫起了九龍城寨的故事,然後因這本小說,他的世界拉闊了||作品被改編為漫畫,最近拿了日本國際漫畫獎;又因此書認識了許多港台兩地的出版界行家和朋友,去年更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他亦因而跟CityofDarkness的原作者IanLambot會過面,親口表達了感激之情,感激他當年用了多年時間深入城寨這個地方,為香港的歷史留下了重大的紀錄、也影響了世界各地許多不同的人。
我渴望,終有一天亦能像Ian一樣,為這個世界,為香港,留有一本這樣的書。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創造館辦館記」)
世紀.profile
余兒,2008年開始寫作小說,著作《九龍城寨》、《那年五月,他和她遇上了》以及《今晚打喪屍》。《九龍城寨》出版後,獲得台灣「春天出版社」青睞,登陸寶島。及後授權「一漫年出版有限公司」改編成漫畫版,成功吸納了一群年輕讀者,掀起熱潮。
2013年創立「創造館」,致力推出不同類型的小說作品。
[文.余兒編輯袁兆昌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