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沈旭暉:若黃之鋒獲二零一五年諾貝爾和平獎
沈旭暉:若黃之鋒獲二零一五年諾貝爾和平獎
信報 2014年10月28日
先旨聲明,這是平行時空,但確有美國媒體提出黃之鋒應獲諾貝爾和平獎,以嘉許他促進中國境內城市(即香港)的政治自由。在馬拉拉獲獎後,黃之鋒明年被提名絕不出奇。
這裏不討論給黃之鋒提名的理據,也不討論他在香港群眾運動是否擔當最重要領袖角色。在國際關係角度,大家只問一個問題:假如他獲獎成為事實,對國際局勢和香港會有怎樣影響?
首先,中國自然會演繹為「外國勢力」搞亂中國的陰謀,強硬派會開始把黃之鋒與同獲和平獎的劉曉波相提並論,也會認為是美國人有系統的造神運動,通過《時代雜誌》及諾貝爾獎等不同平台,對一個青年加持,把他塑造為打倒「歌利亞的大衞」,目的自然是通過香港向內地輸出顏色革命云云。
自此,黃之鋒便不能迴避對內地民運表態,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群」本身就是一個社交網絡,不少其他得主在聲援劉曉波,若來自中國香港的得主反而沉默,那自然有違西方潛規則。但如果正式把香港學運和內地民運連成一氣,那卻或是死亡之吻,一來香港群眾無論是憂慮刺激北京的溫和派,還是主張中國事務和香港無關的本土派,兩者都未必同意;二來北京的打壓只會更嚴厲。
獲諾獎的香港人,就是屆時全球最著名的香港人,日後無論香港發生什麼事,由政治、經濟到民生,相信媒體都會訪問「諾貝爾獎得主黃之鋒」。這樣的身份,必然強化國際社會的香港身份認同,這對爭取關注而言是好事,但在西方媒體處理下,或令香港得到類似西藏、新疆及台灣的「異見中國」位置。屆時如何表態與這些地方的關係,支持哪個不支持哪個,「香港代表」是否加入那批十分複雜的海外民運組織、海外人權組織及海外民主組織等,即使不理北京,本身也十分麻煩,因那些圈子滿天神佛,幾乎每步都是陷阱。
處理不慎 弊多於利
在個人層面,獲獎後的黃之鋒,出國讀書機會應大增,但會有什麼後果?馬拉拉在英國讀書後,被不少本國人批評為愈來愈「離地」,演講內容反而沒有了自身,但這是爭取國際資本的必經之路,因在英國認識的國際人脈,不是在巴基斯坦可比。不過,有類似人脈的香港精英不少,黃之鋒一旦到美國讀書,會否反而失去原來本土獨特性?這都是值得思考的。
故此,一旦黃之鋒獲諾貝爾和平獎,只要處理不慎,對香港民主運動卻不一定利多於弊。從陰謀論角度,要是北京真的希望改變對港政策,卻不妨默許提名黃之鋒以「引蛇出洞」,這符合鬥爭主義的戰略。他獲獎的最明智回應,也許是拒絕獎項,那篇演辭定必名流千古,既能向各方釋出善意,避開諸般表態,亦能以拒絕個人榮譽為名,鼓舞其他香港戰友,而且他依然擁有「得獎人」身份,可在適當時間使用。
奧巴馬獲獎那年,其實就好應該拒絕領獎,而歷史上唯一拒絕諾貝爾和平獎的,是一九七三年與基辛格共同獲獎的越南外交官黎德壽,那可能保住了他的政治生命。當然,一切只是平行時空,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信報 2014年10月28日
先旨聲明,這是平行時空,但確有美國媒體提出黃之鋒應獲諾貝爾和平獎,以嘉許他促進中國境內城市(即香港)的政治自由。在馬拉拉獲獎後,黃之鋒明年被提名絕不出奇。
這裏不討論給黃之鋒提名的理據,也不討論他在香港群眾運動是否擔當最重要領袖角色。在國際關係角度,大家只問一個問題:假如他獲獎成為事實,對國際局勢和香港會有怎樣影響?
首先,中國自然會演繹為「外國勢力」搞亂中國的陰謀,強硬派會開始把黃之鋒與同獲和平獎的劉曉波相提並論,也會認為是美國人有系統的造神運動,通過《時代雜誌》及諾貝爾獎等不同平台,對一個青年加持,把他塑造為打倒「歌利亞的大衞」,目的自然是通過香港向內地輸出顏色革命云云。
自此,黃之鋒便不能迴避對內地民運表態,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群」本身就是一個社交網絡,不少其他得主在聲援劉曉波,若來自中國香港的得主反而沉默,那自然有違西方潛規則。但如果正式把香港學運和內地民運連成一氣,那卻或是死亡之吻,一來香港群眾無論是憂慮刺激北京的溫和派,還是主張中國事務和香港無關的本土派,兩者都未必同意;二來北京的打壓只會更嚴厲。
獲諾獎的香港人,就是屆時全球最著名的香港人,日後無論香港發生什麼事,由政治、經濟到民生,相信媒體都會訪問「諾貝爾獎得主黃之鋒」。這樣的身份,必然強化國際社會的香港身份認同,這對爭取關注而言是好事,但在西方媒體處理下,或令香港得到類似西藏、新疆及台灣的「異見中國」位置。屆時如何表態與這些地方的關係,支持哪個不支持哪個,「香港代表」是否加入那批十分複雜的海外民運組織、海外人權組織及海外民主組織等,即使不理北京,本身也十分麻煩,因那些圈子滿天神佛,幾乎每步都是陷阱。
處理不慎 弊多於利
在個人層面,獲獎後的黃之鋒,出國讀書機會應大增,但會有什麼後果?馬拉拉在英國讀書後,被不少本國人批評為愈來愈「離地」,演講內容反而沒有了自身,但這是爭取國際資本的必經之路,因在英國認識的國際人脈,不是在巴基斯坦可比。不過,有類似人脈的香港精英不少,黃之鋒一旦到美國讀書,會否反而失去原來本土獨特性?這都是值得思考的。
故此,一旦黃之鋒獲諾貝爾和平獎,只要處理不慎,對香港民主運動卻不一定利多於弊。從陰謀論角度,要是北京真的希望改變對港政策,卻不妨默許提名黃之鋒以「引蛇出洞」,這符合鬥爭主義的戰略。他獲獎的最明智回應,也許是拒絕獎項,那篇演辭定必名流千古,既能向各方釋出善意,避開諸般表態,亦能以拒絕個人榮譽為名,鼓舞其他香港戰友,而且他依然擁有「得獎人」身份,可在適當時間使用。
奧巴馬獲獎那年,其實就好應該拒絕領獎,而歷史上唯一拒絕諾貝爾和平獎的,是一九七三年與基辛格共同獲獎的越南外交官黎德壽,那可能保住了他的政治生命。當然,一切只是平行時空,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