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0-許承恩:「佔中」事件﹕「對話後」的校園挑戰
許承恩:「佔中」事件﹕「對話後」的校園挑戰
23:34 30/10/2014
【明報專訊】隨着學生與政府開始對話,「佔領運動」已踏進另一階段。事實上,不論「佔領運動」將朝哪個方向發展,一般接受普及教育的少年人,尤其是中學生,將面對不少挑戰。而相關持份者︰政府當局、辦學團體、校長、老師、家長,也須一起面對。姑且稱這段時期為「對話後」的「佔中」時代。那麼,校園將面對什麼挑戰?
「不合作運動」的延展
若然現時狀况繼續維持下去,雙方關係膠着,佔領一方很有可能發動一波又一波不同規模的「不合作運動」。長此下去,學界很大機會遭受影響,甚至連中學校園內也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合作運動,令學界疲於奔命,校方也迫不得已,持續於夾縫當中作出互不討好的決定。
「撕裂關係」的修補
「佔領」期間,社會各界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學校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例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甚至連社工跟學生之間,總有意見不合時候。
上述意見差異,小則令大家怯於表態,少講為妙;大則令大家出現爭執,各不相讓。就此,教育界可擔當什麼角色,避免進一步衝突,甚至修補衝突?
「如何執法」的疑問
「佔中」發生前,當局多番提醒學生不要以身試法,以免未來留案底,後悔不已。不過,整個「佔領」運動規模實在太大,令人始料不及,以至局方早前對學生的提醒變得不合時宜。往後,學界當然可以依舊沿用「不要犯法」、「人身安全」等因由提醒學生。不過,觀乎事態發展,上述勸勉方式不見得完全切合現實。那麼,學界應該如何指導學生?
還有,若然有一定數量學生參考「佔中三子」、「學聯代表」所作出承諾,就所犯過的大、小法例親身自首,學校、家長應如何應對?
「校園政治化」的危機
最後,或有可能,校園內發生不少事件,很易被政治化。舉例︰中國語文科所選擇篇章、通識教育科所教授議題,很易會被不同政見人士質疑「教壞細路」。另外,中學學生會、領袖生,難免須就政治事件表態,甚至被要求作出相應行動。還有,校園所舉辦的講座、典禮也會令不同人士緊張起來,校方有可能時常被批評邀請了有強烈政治取態人士,或有可能預計在典禮中途出現反對主禮嘉賓的示威場面。
須先知先覺
針對上述擔憂,政府當局、校長、教師、家長,以至學生,須盡快安排應對方案,尤其須避免禍及無辜的年幼學生。
舉例︰若然有「不合作運動」出現,這些運動可怎樣避免影響無辜學生,以至不會增添更多「佔領運動」反對者?另外,局方可否提供具體、合時指引,協助學校與家長如何面對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還有,相關機構也可邀請專家,迅速設計教材、提供有效方法予學界及家長,以修補曾「撕裂」的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
正所謂「有危有機」,香港正經歷一次前所未見的改變。如果各方進退有度,應對得宜,相信我們所愛的這個城市必能安然走過這「一段路」。
作者是中學教師、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
23:34 30/10/2014
【明報專訊】隨着學生與政府開始對話,「佔領運動」已踏進另一階段。事實上,不論「佔領運動」將朝哪個方向發展,一般接受普及教育的少年人,尤其是中學生,將面對不少挑戰。而相關持份者︰政府當局、辦學團體、校長、老師、家長,也須一起面對。姑且稱這段時期為「對話後」的「佔中」時代。那麼,校園將面對什麼挑戰?
「不合作運動」的延展
若然現時狀况繼續維持下去,雙方關係膠着,佔領一方很有可能發動一波又一波不同規模的「不合作運動」。長此下去,學界很大機會遭受影響,甚至連中學校園內也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合作運動,令學界疲於奔命,校方也迫不得已,持續於夾縫當中作出互不討好的決定。
「撕裂關係」的修補
「佔領」期間,社會各界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學校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例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甚至連社工跟學生之間,總有意見不合時候。
上述意見差異,小則令大家怯於表態,少講為妙;大則令大家出現爭執,各不相讓。就此,教育界可擔當什麼角色,避免進一步衝突,甚至修補衝突?
「如何執法」的疑問
「佔中」發生前,當局多番提醒學生不要以身試法,以免未來留案底,後悔不已。不過,整個「佔領」運動規模實在太大,令人始料不及,以至局方早前對學生的提醒變得不合時宜。往後,學界當然可以依舊沿用「不要犯法」、「人身安全」等因由提醒學生。不過,觀乎事態發展,上述勸勉方式不見得完全切合現實。那麼,學界應該如何指導學生?
還有,若然有一定數量學生參考「佔中三子」、「學聯代表」所作出承諾,就所犯過的大、小法例親身自首,學校、家長應如何應對?
「校園政治化」的危機
最後,或有可能,校園內發生不少事件,很易被政治化。舉例︰中國語文科所選擇篇章、通識教育科所教授議題,很易會被不同政見人士質疑「教壞細路」。另外,中學學生會、領袖生,難免須就政治事件表態,甚至被要求作出相應行動。還有,校園所舉辦的講座、典禮也會令不同人士緊張起來,校方有可能時常被批評邀請了有強烈政治取態人士,或有可能預計在典禮中途出現反對主禮嘉賓的示威場面。
須先知先覺
針對上述擔憂,政府當局、校長、教師、家長,以至學生,須盡快安排應對方案,尤其須避免禍及無辜的年幼學生。
舉例︰若然有「不合作運動」出現,這些運動可怎樣避免影響無辜學生,以至不會增添更多「佔領運動」反對者?另外,局方可否提供具體、合時指引,協助學校與家長如何面對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還有,相關機構也可邀請專家,迅速設計教材、提供有效方法予學界及家長,以修補曾「撕裂」的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
正所謂「有危有機」,香港正經歷一次前所未見的改變。如果各方進退有度,應對得宜,相信我們所愛的這個城市必能安然走過這「一段路」。
作者是中學教師、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