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5-潘東凱:叫好叫座「辱華禁片」
潘東凱:叫好叫座「辱華禁片」
9:19 15/7/2018
The Sand Pebbles劇照(互聯網)
六、七十年代荷里活影星現在知者不多,若提起McQueen,還以為講風格反叛已故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或新進導演Steve McQueen,但曾幾何時,上述兩人還未出生,荷里活已有一個無人不識的天皇巨星、King of Cool史提夫.麥昆!麥昆於六十年代初以參與演出《七俠蕩寇誌》(1960)及《龍虎榜》(1963)聲名大噪,之後挑大樑的《龍鳳鬥智》及《巴比龍》更膾炙人口。
不說不知,原來巨星與香港有些淵源,1966年曾舉家移居此地,女兒更入讀九龍塘名校瑪利諾,一家四口逗留了大半年。
電影明星的工作就是拍電影,麥昆來香港亦然,拍的也是一部無論編、導、演與投資額都屬重量級的鉅片,而且此片曠日持久、勞師動眾地來到台灣與香港取景,在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可不巧的是,這部戒嚴時期唯一獲中華民國政府批准並協助到台灣拍攝的以中國近代史為背景的片子,拍成後竟然成為「辱華電影」不能在台上映,更因題材敏感連香港也禁了,所以首映雖然轟動,卻幾乎無華人看過。
這就是1966年荷里活猛片《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
要說本片來頭,獲1967年八項金像獎提名(可惜全軍盡墨)絕不簡單,霍士重錘投下超過千萬美元固然不惜工本(當年成本已接近《叛艦喋血記》及《賓虛》),製作班子更是鋼鐵陣容:除史提夫.麥昆外,執導的是剛憑《仙樂飄飄處處聞》四年兩奪奧斯卡的大導演羅拔.懷思(Robert Wise)(懷思上一部得獎作品《夢斷城西》更厲害,1962年榮獲11項金像獎!),編劇是《茶與同情》及《艷尼傳》的羅拔.安德遜,另外更有後來「演而優則導」的英國名導李察.艾登堡幕前助陣(艾登堡不久前剛在《龍虎榜》中與史提夫.麥昆互鬥演技而鋒芒盡露,亦憑本片奪最佳男配角金球獎,成為《聖》片唯一的主要獎項),此外有剛竄紅的青春玉女甘蒂絲.寶瑾(Candice Bergen)及在「藍保」(第一滴血)系列演活史泰龍上司的性格演員李察.肯納,後者的感人演出更使不少硬漢滴下男兒淚。
本片題材冷門,歷史背景複雜,挑戰性大難度高,然而羅拔.懷思拍來舉重若輕,手法嫻熟,片長三小時絕無冷場,高踞1966年北美票房第四位,全球勁收逾三千萬美元(沒有香港台灣),說叫好叫座絕不為過,不過懷思與史提夫.麥昆回憶皆說台灣拍攝期間吃盡苦頭,在淡水、基隆、大稻埕等多處取景,僱用了大批臨時演員,又遇上惡劣天氣,各方面都大大超出預算,相信是部分原因。
麥昆更曾經氣言再也不回台灣(不過大明星厚此薄彼,對香港讚不絕口),本片煞科之後休養生息了兩年才復出,然而大概因為氣質實在太適合男主角機械師何爾民,羅拔.懷思當日親自拿着合約上門找麥昆,電影公司開出六十五萬美元加分紅的條件,是他從影以來的最高紀錄,再辛苦也值得吧?
可惜絕無僅有以中國為背景,台港實地拍攝的鉅片竟然與整個華人社會(除了港台被禁外,當時的共產中國自我封鎖,當然看不到這部美帝「毒草」。)緣慳一面,可能跟影片僅以對白交代的背景「南京事件」有關。
話說進入1927年(即影片中段),北伐勢如破竹,3月國民革命軍兵臨南京,軍閥張宗昌部聞風先遁,北伐軍未遇抵抗入城,當時各國雖已指示撤僑,仍有不少洋人留下,主要是一些同情革命及信任革命軍軍紀的教會人士。可是軍隊入城不久後即與身份不明民眾發動針對外僑的大規模騷亂,放火焚燒住宅、辦公室、工廠、教堂、到各國領事館大肆劫掠,過程中不斷高呼「殺洋鬼子!打倒帝國主義!」口號,美、英、法、義及日本均有僑民傷亡,財產損失則難以計數。數天後中國紅十字會介入調停,秩序才得以恢復,這就是所謂「南京事件」。
被害外國人中最知名的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Dr John E. Williams)可能就是片中被殺的傳教士占穆遜原型,文懷恩從美國來華傳道及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會說中文,是少數留下的洋人,因看到終於趕走了軍閥與列強,興奮心情戰勝了不安忐忑,一早往校園迎接軍隊,卻反被窮凶極惡的官兵扣留搶掠,哀求留下袋錶,說乃母親遺贈,可那軍人二話不說即向其腦門開槍,把他處死。文氏一生仰慕中華文化,獻身中國教育,卻被恩將仇報,得此結局。
當時蔣中正得知事件立刻下令追查,第六軍軍長程潛指稱暴亂乃中共幕後主使,佔領南京之第二、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和林伯渠,皆中共骨幹,李、林等事發後即行逃匿,國民政府發佈通緝令追捕,又為了善後付出大筆賠款。
雖然這些針對洋人的騷亂在「容共」政策(中共自己叫「國共合作」)掩護下由中共策動,幕後指揮實為蘇聯,目的在擴大各國與北伐軍的衝突,破壞國民革命軍聲譽,挑撥革命政府與西方關係而坐收漁人之利。莫斯科當時對駐華外交官的訓令就這樣說:「現時應全力注意增長中國革命的民族性質……擴大利用各種事件……激動國民群眾排斥外人……為引起各國之干涉,應貫徹到底,不惜任何方法,甚至搶掠及慘殺,亦可實行。遇有與歐洲軍隊衝突時,更應利用此種機會……」。
南京事件是重要歷史轉捩點,觸發了國民政府於上海清黨(中共說法是蔣介石背叛革命)、拘捕即將發動武裝暴亂的共黨分子,國共正式決裂。
電影情節雖為虛構,反映的歷史面貌卻非常真實,可這麼多野蠻兇殘的「革命黨」在鏡頭前揮舞青天白日旗幟,老總統看見又情何以堪?香港政府則長期夾在國共明爭暗鬥中,為了不誤踏地雷一直小心翼翼,故此兩地都只有一禁了之為乾淨。
潘東凱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9:19 15/7/2018
The Sand Pebbles劇照(互聯網)
六、七十年代荷里活影星現在知者不多,若提起McQueen,還以為講風格反叛已故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或新進導演Steve McQueen,但曾幾何時,上述兩人還未出生,荷里活已有一個無人不識的天皇巨星、King of Cool史提夫.麥昆!麥昆於六十年代初以參與演出《七俠蕩寇誌》(1960)及《龍虎榜》(1963)聲名大噪,之後挑大樑的《龍鳳鬥智》及《巴比龍》更膾炙人口。
不說不知,原來巨星與香港有些淵源,1966年曾舉家移居此地,女兒更入讀九龍塘名校瑪利諾,一家四口逗留了大半年。
電影明星的工作就是拍電影,麥昆來香港亦然,拍的也是一部無論編、導、演與投資額都屬重量級的鉅片,而且此片曠日持久、勞師動眾地來到台灣與香港取景,在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可不巧的是,這部戒嚴時期唯一獲中華民國政府批准並協助到台灣拍攝的以中國近代史為背景的片子,拍成後竟然成為「辱華電影」不能在台上映,更因題材敏感連香港也禁了,所以首映雖然轟動,卻幾乎無華人看過。
這就是1966年荷里活猛片《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
要說本片來頭,獲1967年八項金像獎提名(可惜全軍盡墨)絕不簡單,霍士重錘投下超過千萬美元固然不惜工本(當年成本已接近《叛艦喋血記》及《賓虛》),製作班子更是鋼鐵陣容:除史提夫.麥昆外,執導的是剛憑《仙樂飄飄處處聞》四年兩奪奧斯卡的大導演羅拔.懷思(Robert Wise)(懷思上一部得獎作品《夢斷城西》更厲害,1962年榮獲11項金像獎!),編劇是《茶與同情》及《艷尼傳》的羅拔.安德遜,另外更有後來「演而優則導」的英國名導李察.艾登堡幕前助陣(艾登堡不久前剛在《龍虎榜》中與史提夫.麥昆互鬥演技而鋒芒盡露,亦憑本片奪最佳男配角金球獎,成為《聖》片唯一的主要獎項),此外有剛竄紅的青春玉女甘蒂絲.寶瑾(Candice Bergen)及在「藍保」(第一滴血)系列演活史泰龍上司的性格演員李察.肯納,後者的感人演出更使不少硬漢滴下男兒淚。
本片題材冷門,歷史背景複雜,挑戰性大難度高,然而羅拔.懷思拍來舉重若輕,手法嫻熟,片長三小時絕無冷場,高踞1966年北美票房第四位,全球勁收逾三千萬美元(沒有香港台灣),說叫好叫座絕不為過,不過懷思與史提夫.麥昆回憶皆說台灣拍攝期間吃盡苦頭,在淡水、基隆、大稻埕等多處取景,僱用了大批臨時演員,又遇上惡劣天氣,各方面都大大超出預算,相信是部分原因。
麥昆更曾經氣言再也不回台灣(不過大明星厚此薄彼,對香港讚不絕口),本片煞科之後休養生息了兩年才復出,然而大概因為氣質實在太適合男主角機械師何爾民,羅拔.懷思當日親自拿着合約上門找麥昆,電影公司開出六十五萬美元加分紅的條件,是他從影以來的最高紀錄,再辛苦也值得吧?
可惜絕無僅有以中國為背景,台港實地拍攝的鉅片竟然與整個華人社會(除了港台被禁外,當時的共產中國自我封鎖,當然看不到這部美帝「毒草」。)緣慳一面,可能跟影片僅以對白交代的背景「南京事件」有關。
話說進入1927年(即影片中段),北伐勢如破竹,3月國民革命軍兵臨南京,軍閥張宗昌部聞風先遁,北伐軍未遇抵抗入城,當時各國雖已指示撤僑,仍有不少洋人留下,主要是一些同情革命及信任革命軍軍紀的教會人士。可是軍隊入城不久後即與身份不明民眾發動針對外僑的大規模騷亂,放火焚燒住宅、辦公室、工廠、教堂、到各國領事館大肆劫掠,過程中不斷高呼「殺洋鬼子!打倒帝國主義!」口號,美、英、法、義及日本均有僑民傷亡,財產損失則難以計數。數天後中國紅十字會介入調停,秩序才得以恢復,這就是所謂「南京事件」。
被害外國人中最知名的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Dr John E. Williams)可能就是片中被殺的傳教士占穆遜原型,文懷恩從美國來華傳道及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會說中文,是少數留下的洋人,因看到終於趕走了軍閥與列強,興奮心情戰勝了不安忐忑,一早往校園迎接軍隊,卻反被窮凶極惡的官兵扣留搶掠,哀求留下袋錶,說乃母親遺贈,可那軍人二話不說即向其腦門開槍,把他處死。文氏一生仰慕中華文化,獻身中國教育,卻被恩將仇報,得此結局。
當時蔣中正得知事件立刻下令追查,第六軍軍長程潛指稱暴亂乃中共幕後主使,佔領南京之第二、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和林伯渠,皆中共骨幹,李、林等事發後即行逃匿,國民政府發佈通緝令追捕,又為了善後付出大筆賠款。
雖然這些針對洋人的騷亂在「容共」政策(中共自己叫「國共合作」)掩護下由中共策動,幕後指揮實為蘇聯,目的在擴大各國與北伐軍的衝突,破壞國民革命軍聲譽,挑撥革命政府與西方關係而坐收漁人之利。莫斯科當時對駐華外交官的訓令就這樣說:「現時應全力注意增長中國革命的民族性質……擴大利用各種事件……激動國民群眾排斥外人……為引起各國之干涉,應貫徹到底,不惜任何方法,甚至搶掠及慘殺,亦可實行。遇有與歐洲軍隊衝突時,更應利用此種機會……」。
南京事件是重要歷史轉捩點,觸發了國民政府於上海清黨(中共說法是蔣介石背叛革命)、拘捕即將發動武裝暴亂的共黨分子,國共正式決裂。
電影情節雖為虛構,反映的歷史面貌卻非常真實,可這麼多野蠻兇殘的「革命黨」在鏡頭前揮舞青天白日旗幟,老總統看見又情何以堪?香港政府則長期夾在國共明爭暗鬥中,為了不誤踏地雷一直小心翼翼,故此兩地都只有一禁了之為乾淨。
潘東凱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