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果欄:搶救人性,慎防墮落——記黃子華最後棟篤笑
果欄:搶救人性,慎防墮落——記黃子華最後棟篤笑
2018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黃子華最後一次棟篤笑,剛過七點,紅館門外已經人流如鯽。有黃牛黨壓低聲線,勤拉衫尾,兜搭平民;有(聲稱)痛恨黃牛的平民,排長龍搶購「回水杯」,不少人示範雜技,一手疊起四隻——一隻自用,三隻炒賣,滿載而歸。不用黃子華提醒,我們都知道這種瀕危動物,名為「香港人」。
作為最擅長趁墟、吹水、趕潮流的香港人,我今次撲飛入場,一半原因是為了將這種「香港精神」發揚光大(所以入場後最重要活動,不是搵位坐,而是自拍);但另一半原因,其實是尋找答案——打開報紙,香港瀕危多時,近日連「結社自由」都被《社團條例》殺死,再樂觀的人,都不知道香港路在何方。求人不能,唯有求神。年前「子華神」受訪透露,近年自覺江郎才盡,但目睹社會「由我認識的香港,發展到今日的香港」,決心嘗試再在舞台上「說一個香港故事」。呂大樂老早提醒世人「香港故事不易講」,黃子華今次擺明車馬挑戰社會學家,我期待他在舞台上提交答卷,為香港人指點迷津:我哋跟住去邊度?
沒狠批林鄭 勸認清殘酷現實
入場之前,我老老實實,做好功課,把歷年黃子華棟篤笑翻看一遍。誰都知道,他的演出每每直指時下香港集體情緒——特別是九七前「三部曲」(《跟住去邊度》、《末世財神》、《秋前算賬》),明刀明槍介入政治,盤點本土意識(由「不勞而獲」到「part-time愛國」),預測香港命運(「全港田雞熱烈慶祝煲水」)。然而,一如鄧正健和馬傑偉分析,把作品重看一遍後,又不難發現政治話題只佔少數,在《冇炭用》(2003)以後,更明顯呈淡化趨勢。
黃子華多年前受訪也說,九七前的棟篤笑「(政治)背景很強」,他其實「很不鍾意」,只因在那氛圍下不得不說;2014年《唔黐線唔正常》碰上傘運,事關重大,恐怕又是一次「不得不說」的美麗誤會。但《金盆口》明顯不同。告別在即,又表明要講「香港故事」,黃子華會否重演《秋前算賬》,訴說預言,提煉金句,大叫口號?我好奇。於是現場又看見不少有識之士帶定筆記,準備盡情記錄。
香港跟住去邊度?唔知道
散場後,我想很多人要失望了。兩個半小時演出,黃子華沒狠批林鄭,沒高呼「結束一黨專政」,更沒就香港當下困局交出救港良方……《金盆口》明顯不是2018年版《秋前算賬》。台上黃子華甚至用長篇幅回顧中港歷史,勸大家認清殘酷現實:香港只是中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棋子,而香港人則是(羅永生筆下的)「無間道」,表面被英國統治,實質為中國做事;如今人心動盪,全因特工、卧底們過分投入角色,無法抽離,回歸後仍覺蒙在鼓裏,焦躁不安。既然主權命運早已注定,政治制度毫無寸進,2018年香港「跟住去邊度」?「子華神」的答案是「唔知道」——或者可被如此解讀:政治層面上,香港人無得救。
然後怎樣?過場音樂一完,黃子華將話題轉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散場後讀到不少評論,指黃子華在懷緬香港有過的黃金時代,我認為這很可能是誤讀。事實上,黃子華口中,那段黃金歲月其實一點也不黃金:黑社會橫行,周街有人被斬死(而這些「社團」至今未被取締——這句我加的),娛樂圈中人被強迫拍戲。更重要是,當年香港人眼角高(「你唔好阻住地球轉」)、鼻大(「亞洲四小龍之首」)、口氣大(「香港人is everything」),一朝得志,感覺良好,最強技能是認屎認屁(旅遊局廣告標明「香港是全世界最多勞斯萊斯的地方」),對人毫不客氣(「唔係咩呀?」)……怎看也不是一班有文明的人。
過去30年 香港面譜未變過
偏偏香港人就是這樣。過去28年,黃子華棟篤笑有兩個重要題材:他本人(見《娛樂圈血肉史》(1990)、《色情家庭》(1991))、香港人。他笑過平民百姓似原始人,以窺探隱私為樂,為新馬仔結婚痛哭同時,又對地球被破壞無感(《跟住去邊度》(1992));他嘲弄香港人功利至上、唯利是圖,新年「恭喜發財」遠比「身體健康」重要,「如果我哋唔發財,會對唔住香港」(《末世財神》(1994))。面對指摘,我們用「搵食啫」、「犯法呀」、「我想㗎」(《拾下拾下》(2000)),為資本主義下的個人選擇護航;到別人遭逢不幸,我們改用「係咁㗎啦」、「好出奇呀」(《冇炭用》(2003))把自己的社會責任開脫;「魚蛋論」是香港人立身處世的座右銘,「除褲!」成了我們對公眾人物的基本要求。過去三十年,沒幾個社會學家像黃子華觀察香港平民五官觀察得那麼義無反顧;更有意思的是,這塊香港面譜,似乎從沒變過。
但同時香港人有另一面。正如黃子華台上提醒,香港平民凡事利字當頭,着數行先,但每逢天災人禍,又會不眠不休,同心(有條件地)賑災;香港盛產王晶這種堅持「電影只為賺錢」的壞人,同時又將「資本為電影服務」的王家衛捧上神枱;我們除了自己底褲和家人外什麼都炒賣過,但今天又會為「黃牛」惡行義憤填膺。九十年代梁款用「雙面獸」形容香港文化,黃子華眼下的香港人正是如此:我們行走江湖有兩張臉;但整體來說,我們不是聖人,卻也不是人渣——因為我們做人有底線。
集體人格墮落 摧毁香港
然而這底線正在消失。棟篤笑尾聲,黃子華提起自己被黃藍粉絲一同謾罵的經驗,呼應開首的「香港大撕裂」。對他來說,當政制停步、香港被「收返」無可避免,香港故事能否繼續的關鍵,不在於政治環境(因無法改變),而在香港人的品性。社會撕裂無疑令人頭痛,但更大問題是跨越光譜的集體人格墮落——個個視「製造仇人」為人生目標,公餘興趣由「睇人仆×」進化成「討論人類應否慶祝希特拉死老母」,再變「我祝你全家覆沒」;見慣世面的香港,變成表態先行,細節可免;情緒大晒,人性不見。政權在摧毁香港,我們何嘗不是?
不問人性 保守道德主義成障礙
如果《金盆口》真是黃子華的最後探戈,那今次演出的結尾,無疑就是這一代笑匠給香港社會的遺言。這重要部分,他選擇了為同性戀者、性工作者和陳冠希抱打不平。這不是新鮮事,黃子華以前就試過為圖靈呼冤,為謝霆鋒「花弗」辯護,所以今次最後三點忠告貌似突兀,實質卻是他行走多年的核心訊息。
為何以此作結?因為「性」正是香港人精神分裂的最佳體現——我們關上門後無慾不歡,清醒時不願談性;一講到性,大家不會想起人性,反而視為禁忌、變態、羞恥(詳見淫審處最新裁決)。而陳冠希事件令黃子華介懷,不單因為當時娛樂記者(如查小欣)將受害者變成被告,強迫道歉,更因為無數香港人——包括不少今天一邊被黃子華指斥一邊哈哈大笑的紅館觀眾,附和媒體,竊竊私語,矢志要「失德」藝人永不超生。這種不問人性,只談原則的保守道德主義,釋放平民百姓的獸性,並成了香港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
我會記住黃子華給香港人的最後忠告:香港故事已瀕危,政局無處可逃,但我們仍要警惕雙面,慎防墮落,留住人性,繼續進步。
文//阿果
編輯//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2018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黃子華最後一次棟篤笑,剛過七點,紅館門外已經人流如鯽。有黃牛黨壓低聲線,勤拉衫尾,兜搭平民;有(聲稱)痛恨黃牛的平民,排長龍搶購「回水杯」,不少人示範雜技,一手疊起四隻——一隻自用,三隻炒賣,滿載而歸。不用黃子華提醒,我們都知道這種瀕危動物,名為「香港人」。
作為最擅長趁墟、吹水、趕潮流的香港人,我今次撲飛入場,一半原因是為了將這種「香港精神」發揚光大(所以入場後最重要活動,不是搵位坐,而是自拍);但另一半原因,其實是尋找答案——打開報紙,香港瀕危多時,近日連「結社自由」都被《社團條例》殺死,再樂觀的人,都不知道香港路在何方。求人不能,唯有求神。年前「子華神」受訪透露,近年自覺江郎才盡,但目睹社會「由我認識的香港,發展到今日的香港」,決心嘗試再在舞台上「說一個香港故事」。呂大樂老早提醒世人「香港故事不易講」,黃子華今次擺明車馬挑戰社會學家,我期待他在舞台上提交答卷,為香港人指點迷津:我哋跟住去邊度?
沒狠批林鄭 勸認清殘酷現實
入場之前,我老老實實,做好功課,把歷年黃子華棟篤笑翻看一遍。誰都知道,他的演出每每直指時下香港集體情緒——特別是九七前「三部曲」(《跟住去邊度》、《末世財神》、《秋前算賬》),明刀明槍介入政治,盤點本土意識(由「不勞而獲」到「part-time愛國」),預測香港命運(「全港田雞熱烈慶祝煲水」)。然而,一如鄧正健和馬傑偉分析,把作品重看一遍後,又不難發現政治話題只佔少數,在《冇炭用》(2003)以後,更明顯呈淡化趨勢。
黃子華多年前受訪也說,九七前的棟篤笑「(政治)背景很強」,他其實「很不鍾意」,只因在那氛圍下不得不說;2014年《唔黐線唔正常》碰上傘運,事關重大,恐怕又是一次「不得不說」的美麗誤會。但《金盆口》明顯不同。告別在即,又表明要講「香港故事」,黃子華會否重演《秋前算賬》,訴說預言,提煉金句,大叫口號?我好奇。於是現場又看見不少有識之士帶定筆記,準備盡情記錄。
香港跟住去邊度?唔知道
散場後,我想很多人要失望了。兩個半小時演出,黃子華沒狠批林鄭,沒高呼「結束一黨專政」,更沒就香港當下困局交出救港良方……《金盆口》明顯不是2018年版《秋前算賬》。台上黃子華甚至用長篇幅回顧中港歷史,勸大家認清殘酷現實:香港只是中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棋子,而香港人則是(羅永生筆下的)「無間道」,表面被英國統治,實質為中國做事;如今人心動盪,全因特工、卧底們過分投入角色,無法抽離,回歸後仍覺蒙在鼓裏,焦躁不安。既然主權命運早已注定,政治制度毫無寸進,2018年香港「跟住去邊度」?「子華神」的答案是「唔知道」——或者可被如此解讀:政治層面上,香港人無得救。
然後怎樣?過場音樂一完,黃子華將話題轉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散場後讀到不少評論,指黃子華在懷緬香港有過的黃金時代,我認為這很可能是誤讀。事實上,黃子華口中,那段黃金歲月其實一點也不黃金:黑社會橫行,周街有人被斬死(而這些「社團」至今未被取締——這句我加的),娛樂圈中人被強迫拍戲。更重要是,當年香港人眼角高(「你唔好阻住地球轉」)、鼻大(「亞洲四小龍之首」)、口氣大(「香港人is everything」),一朝得志,感覺良好,最強技能是認屎認屁(旅遊局廣告標明「香港是全世界最多勞斯萊斯的地方」),對人毫不客氣(「唔係咩呀?」)……怎看也不是一班有文明的人。
過去30年 香港面譜未變過
偏偏香港人就是這樣。過去28年,黃子華棟篤笑有兩個重要題材:他本人(見《娛樂圈血肉史》(1990)、《色情家庭》(1991))、香港人。他笑過平民百姓似原始人,以窺探隱私為樂,為新馬仔結婚痛哭同時,又對地球被破壞無感(《跟住去邊度》(1992));他嘲弄香港人功利至上、唯利是圖,新年「恭喜發財」遠比「身體健康」重要,「如果我哋唔發財,會對唔住香港」(《末世財神》(1994))。面對指摘,我們用「搵食啫」、「犯法呀」、「我想㗎」(《拾下拾下》(2000)),為資本主義下的個人選擇護航;到別人遭逢不幸,我們改用「係咁㗎啦」、「好出奇呀」(《冇炭用》(2003))把自己的社會責任開脫;「魚蛋論」是香港人立身處世的座右銘,「除褲!」成了我們對公眾人物的基本要求。過去三十年,沒幾個社會學家像黃子華觀察香港平民五官觀察得那麼義無反顧;更有意思的是,這塊香港面譜,似乎從沒變過。
但同時香港人有另一面。正如黃子華台上提醒,香港平民凡事利字當頭,着數行先,但每逢天災人禍,又會不眠不休,同心(有條件地)賑災;香港盛產王晶這種堅持「電影只為賺錢」的壞人,同時又將「資本為電影服務」的王家衛捧上神枱;我們除了自己底褲和家人外什麼都炒賣過,但今天又會為「黃牛」惡行義憤填膺。九十年代梁款用「雙面獸」形容香港文化,黃子華眼下的香港人正是如此:我們行走江湖有兩張臉;但整體來說,我們不是聖人,卻也不是人渣——因為我們做人有底線。
集體人格墮落 摧毁香港
然而這底線正在消失。棟篤笑尾聲,黃子華提起自己被黃藍粉絲一同謾罵的經驗,呼應開首的「香港大撕裂」。對他來說,當政制停步、香港被「收返」無可避免,香港故事能否繼續的關鍵,不在於政治環境(因無法改變),而在香港人的品性。社會撕裂無疑令人頭痛,但更大問題是跨越光譜的集體人格墮落——個個視「製造仇人」為人生目標,公餘興趣由「睇人仆×」進化成「討論人類應否慶祝希特拉死老母」,再變「我祝你全家覆沒」;見慣世面的香港,變成表態先行,細節可免;情緒大晒,人性不見。政權在摧毁香港,我們何嘗不是?
不問人性 保守道德主義成障礙
如果《金盆口》真是黃子華的最後探戈,那今次演出的結尾,無疑就是這一代笑匠給香港社會的遺言。這重要部分,他選擇了為同性戀者、性工作者和陳冠希抱打不平。這不是新鮮事,黃子華以前就試過為圖靈呼冤,為謝霆鋒「花弗」辯護,所以今次最後三點忠告貌似突兀,實質卻是他行走多年的核心訊息。
為何以此作結?因為「性」正是香港人精神分裂的最佳體現——我們關上門後無慾不歡,清醒時不願談性;一講到性,大家不會想起人性,反而視為禁忌、變態、羞恥(詳見淫審處最新裁決)。而陳冠希事件令黃子華介懷,不單因為當時娛樂記者(如查小欣)將受害者變成被告,強迫道歉,更因為無數香港人——包括不少今天一邊被黃子華指斥一邊哈哈大笑的紅館觀眾,附和媒體,竊竊私語,矢志要「失德」藝人永不超生。這種不問人性,只談原則的保守道德主義,釋放平民百姓的獸性,並成了香港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
我會記住黃子華給香港人的最後忠告:香港故事已瀕危,政局無處可逃,但我們仍要警惕雙面,慎防墮落,留住人性,繼續進步。
文//阿果
編輯//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