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明報:未來城市:身分證前世今生

明報:未來城市:身分證前世今生
2018年7月22日


1980年10月,抵壘政策撤銷前,人們前往金鐘華人延期居留辦事處輪候登記領取香港身分證。(三聯書店提供)
圖10之1 - 1980年10月,抵壘政策撤銷前,人們前往金鐘華人延期居留辦 . . . . . . (三聯書店提供)

【明報專訊】一夜之間,街上所有政府換領新身分證海報中的男子齊向前被人用墨水添上兩撇八字鬍鬚,這件事是陳大文做的,因為陳大文不忿他在海報上的位置被齊向前取代。以上是西西短篇小說《陳大文的秋天》。今年底,我們又要換新身分證了,示範海報變成名為申智能的女子,今次沒有人破壞海報,取而代之是有兩位學者趁機出版《香港身份證透視》第二版,揭秘香港身分證的前世今生。


四階段見證戰後變遷

「身分證見證香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變遷,四個主要階段,由1949年港英政府推出證件,因為新中國成立,擔心中國收回香港;之後黑印、綠印身分證反映新移民的湧入;72年確立市民居住滿七年是永久居民,香港社會真的趨向穩定下來。56年、67年都有暴動,72後穩定下來;回歸前身分證改變了,取消殖民色彩。好有趣,呈現出香港過往七八十年的歷史。」《香港身份證透視》作者鄭宏泰道。

在1945年4月至8月日佔時期,政府要求十歲以上香港人都要申領住民證,為了嚴密監管侵佔區的香港人民,防止游擊隊藏身民間,「發身分證是假象,實則是要入你間屋,知道有多少人住,有無人屈蛇。」不過,此書指出因為住民證實行日子只有四個月,加上領證人數不足40萬人,與當時200萬人口比較只屬小部分,因此從應用和普及角度來說,不可以稱為身分證的真正開端。


卡紙變膠面 手寫變打印

而第一代身分證則要數1949年港英政府為防止共產黨來港進行活動所推行的人口登記政策,但凡12歲以上香港居民都要交照片、打指模和辦領個人身分證。「當時強硬規定打指模,社會的反對聲音激烈,因為在華人社會打指模是不祥的,只有簽賣身契或犯人才會打指模。」不過港英政府一於少理,1953年則以「已具有香港身分證的市民,均可申請配米證」利誘人們登記。「但以前就算有身分證都可以遣返你回內地,身分證基本上沒太大用途。」

1960年出現了膠面身分證,代替昔日的硬卡紙質,防止破損,亦由手寫字變成英文打印,更開始分成成人和兒童身分證。1971年,因為大量新移民湧入,故身分證分成綠印和黑印,黑印代表擁有永久居留權人士,綠印就代表從外地來港人士。


由浮動至扎根 本土意識萌生

「分水嶺是1972年港英政府宣布,只要人們在港居住滿7年,便可以享有永久居民身分,令香港身分和發展落地。原本整個社會的人都是無歸屬感的,1966年《星島日報》的調查發現所有人,尤其年輕人都是無根的,不覺得香港是自己的社會。之後發生六七暴動,更是鐵證。第一這班人因為移民來港而受歧視,加上在60年代嬰兒潮出世,令他們無歸屬感。但1972年確立永久居民的身分,令這班人扎根,香港的發展動力亦改變,由浮動的移民社會,趨向穩定,如像船拋錨被固定。」

自此身分證擁有了法律保障,持有永久居民身分證的香港人擁有免於被遣返的權利、教育和福利保障,確立社會身分認同。「但同時有反效果,1959年中國大饑荒,好多人逃難到香港,香港好多人就帶着糧食到新界邊境歡迎中國難民和同胞。但1972年擁有永久居民身分後,視自己為本土,對大陸人的態度180度轉變,對新移民充滿歧視。如像搭𨋢未走入𨋢時希望不要太快閂門,入𨋢後希望快點閂門。」


獅馬護王冠改花紋 再變智能

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之後抵達香港的中國非法入境者,一經截獲就會被即捕即解,沒有隨身攜帶身分證均屬違法。1980年11月25日至1982年9月10日止,共有110萬人次屬15歲以上市民,曾遭受截查身分證。以人口約500萬人計,每5人之中,便有1人曾遭截查。不過,警察每次查核身分證真偽都花費好多時間,因此電腦身分證在1983年面世。

但翌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故不久後又推出第二代電腦身分證,將證件背景的獅馬護王冠標誌改為花紋圖案,取消殖民色彩,以便讓身分證過渡97回歸。而由2003年沿用至今的智能身分證,則附有智能晶片,除了可以儲存重要個人資料,亦方便推行e道自動化海關檢查。


年底換新證 設計師話太花

「到現在2018年再換身分證是好重要的,見證香港進入新的發展里程碑。因為現在社會有點躁動,對內地有不同的看法,而香港要如何走更好的發展空間?身分證的晶片放了好多記憶體給你,如何用呢?加以發揮定擺喺度?」

新智能身分證正面的大頭相位置由右面換成左邊,晶片位置亦由卡面改置於卡背,相片將採用更高解像度,希望日後可供人臉辨識技術使用,另設有九項加強防偽特徵。本地設計師梁展邦(Michael)說新身分證美感和功能比上一代有改善,但以紅黃藍三色構成,顏色太花,而且設計和回鄉證太相似,市民容易拿錯證件,「顏色上我較喜歡回鄉證的兩色設計,比較簡潔」。而且新身分證大相旁邊三粒紫荊花全息圖的防偽特徵太擠迫,他建議下次設計身分證時,入境處可以多收集設計師的意見,或仿效台灣舉行身分證設計投票比賽。


你未必知道的身分證四件事

1. 香港第一張身分證在1949年10月1日面世

2. 第一代身分證由A4尺寸的硬卡紙製成

3. 衛奕信是唯一一位有領取香港身分證的港督

4. 三粒星不代表香港永久居民,是指持證人年齡為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回港證

資源來源:入境處網頁

文//彭麗芳

圖//彭麗芳、三聯書店、網上圖片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