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阮穎嫻:口罩供應政府處弱勢,應重分配

阮穎嫻:口罩供應政府處弱勢,應重分配
2020年2月18日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人心惶惶,謠言滿天飛,物資短缺,市民撲完口罩撲消毒酒精,撲完消毒酒精撲糧食,撲完糧食撲廁紙,身心俱疲。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清晨只有10多度,幾百人包括很多長者餐風宿露排隊數小時買口罩,老人因買不到口罩辱罵店員,掃跌貨品,甚至有消息指在街上被劫口罩,令人唏噓嘆息。


口罩成階級象徵

口罩在香港頓成階級象徵,階級主宰誰可以獲得口罩。

獲得口罩的第一條件,必然是錢。口罩價格由幾十元一盒,炒到幾百元甚至過千元一盒也有,走勢如同十倍股及虛擬貨幣,有人提出用口罩作籌碼賭錢,更顯口罩的價值。只要有人肯出高價,就會吸引其他人賣口罩。畢竟不戴口罩不一定染病,其他人戴了,自己中招機會減少,也可以選擇減少外出。

第二是資訊和技術。初期,青年多上網,有多點窿路尋找海外供應商,那時其他國家仍未禁止出口。開賣的店舖,通常會宣布當日的售賣數量,衡量隊伍有幾長,就知道應不應該花時間排。懂得寫程式的還可以自動化買口罩的登入程序,跟買黃牛飛一樣,大大增加成功率。但也有人不虞有詐,墮入網上代購口罩騙局。

第三是社交資本。除了金錢外,人脈也很重要。當有相熟親戚朋友購買用品,搭單買,或求人送或賒一兩盒口罩,總會做得到。有些朋友用飛機從海外把成千上萬盒口罩運回香港,多得可以拆貨做賣家。不過,如果朋友圈勢力不夠,就無辦法了。


誤信維穩報道令人大失預算

第四是對政權的信任。去年12月底已傳出肺炎消息。1月1日,武漢官方稱「依法查處」「造謠」8人;然後武漢市衛健委稱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證據;1月8日方確認病原;醫院有多名醫護人員陸續受感染。1月11日武漢公布確診41病例,其中1人死亡。

對政權的信任跟接收資訊及判斷有關。中國大陸信息不流通,但香港的資訊較多是同溫層問題。對於不信任中國政府消息的人來說,已預料肺炎爆發,加上沙士的經驗,是重大入貨信號。1月初,口罩供應仍然充足,稍為有炒上迹象,但價格仍相宜,已經有人大量入貨了。

另一邊廂,不同的親中傳媒人、建制派人士、教授、中國網民,指摘香港人太恐慌,說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相信仍「可防可控」,是反對派造謠生事。這些人最後中了自己回力鏢,到2月中要公開乞求口罩。他們害到自己就算,如果讀者看了信了,也要捱炒價,不然就要捱更抵夜排隊。這些親中人士的擁躉,今次吃了大虧,自然身體很誠實地破口大罵,畢竟身體髮膚只得一套。

反對派準備相對充足。自「反送中」運動以來,防毒面罩和口罩一直是生活所需。問題是傳染病防疫以住戶為單位。因為一起居住容易互相傳染,父母無準備,子女有都無用。有些子女要幫整個家族幾戶人買,結果子女還是要費煞心神蒐羅防疫用品。


老弱窮人相信政府  成最弱一環

暫時社區爆發不算嚴重,原因是大家早在政府「豬油膏」地防疫時,很早就着緊了。可以設想,若這個疾病的傳染度及致命率更高,真心親政府而且言行一致的人大概會比反政府的人更高危,例如有人過年還去湖北拜年,然後因封城不能回港。日日侃侃而談叫人相信政府不必恐慌的社會賢達不會最先受害,他們有資本有人脈,但信了他們的維園阿伯就危險了。

無論是雨傘運動或反送中,支持政府的人較多學歷低年紀大,反政府的較年輕而且中產。香港民意研究所在2019年7月做的民調顯示,30歲以下反對引渡法修例的高達91%,65歲或以上的只有47%。歷屆選舉,親中政黨在公共屋邨的勝算較大,而公共屋邨是老人草根集中的地方。

資本、資訊加上相信政權幾個條件疊加,令信任政權的年長者及窮人成香港最弱一環。


中央集權不一定解決問題

面對口罩荒,有親政府人士及官員認為應充公市面所有口罩,作中央分配,原因是緊急狀况,口罩是戰略物資,才能確保大家都有口罩用,私產可以不理。中國現在很多個省都有這個情况,佔用宿舍,省市中間物資互相「打劫」,為什麼不行。

成功的條件,是只做一次。每人家裏、公司裏也有點口罩,政府無法逐家逐戶把口罩搜出來,就算是刑事,案件太多,不可能全部拘捕。如果是藥房倉庫的,聽到這個消息會匿藏口罩或散貨,短期內也許會便宜一點。貨品入境避無可避,全部充公。如果疫情很快緩和,那還應付得來;倘若疫情去到6月甚至9月,那香港仍需要更多口罩。

香港政府自己無能力獲得很多口罩。民間自救力量大,李嘉誠有,黃之鋒有,明星藝人有,區議員有,很多商戶都有,原因是自由市場大家落力搵口罩,願意花很多心力鑽窿路,遠至南美也有人運口罩回來,甚至有人開始自設生產線。為了高價賣出賺錢也好,為商譽鋪金也好,政黨明星吸納支持者也好,總之各取所需。

一旦政府充公市面口罩,就不會再有私人力量去抬那麼多口罩回來,以免血本無歸。屆時全城坐等政府供應及分配口罩。若疫情持續,政府口罩數量不夠,派完就無,市民反而受害。


政府應着重處理分配問題

政府無辦法持續供應足夠口罩給所有人,搵口罩的能力也差,便應集中處理分配問題,非抹煞供應。

假設政府找到小量供應,應集中幫助在照顧病人最前線的醫護、老弱社群及草根。一條鏈條的堅固程度取決於最弱一環,一個城市防疫的最大缺口,除了特首林鄭月娥外,就是以上這些人。當分配較平均,社會整體抗疫力會較好,醫療系統的壓力較小。

除此之外,經濟下滑,百業蕭條,服務業相繼執笠,以時數計工資的草根階層手停口停,加上防疫用品及糧食使費又一堆,政府應出手幫助。雖有說這些人多支持政府,現在因為信了政府倒是自食其果,但人道社會不應任由他們捱苦。現在政府宣布了一些紓困措施,希望不要像派「N無4000元」一樣,等到病毒謝了都未收到錢。


阮穎嫻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