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4的文章

20140331-練乙錚:抗爭學台灣?發啷厲學大陸!韌性社會.《弈》

練乙錚:抗爭學台灣?發啷厲學大陸!韌性社會.《弈》 23:07 2014/3/31 信報 《信報》氣短集: 台灣人關注反《服貿》,害怕一旦「在陸台商」再加上「在台陸商」夾攻,美麗島就要淪陷;大陸人盯着失蹤航機搜索,強國上下指着馬拉小國開罵,日本討了個便宜;香港人擔心政改搞不成,反失去言論自由;國家紛亂、思緒難平的時候,或可從經典中尋智慧;筆者選了《馬太福音7:8》推薦給大家。 台灣的「紅金政治」近了 台灣學生為反《服貿》「佔立」十多天,終於昨天在首都北市政治中心的中正區達到高潮。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高、號稱五十萬以上的「黑潮」,從大台北乃至整個台灣的四方八面湧至,表達了反《服貿》的憤慨與激情。所謂「黑潮」,本指常年由台灣東南面海域一直沿岸流往沖繩的太平洋環流;從南至北的流向,多少隱含着馬政府受到的壓力的來源。 輿情大比數站在學生那邊,連大企業家站出來說話,也是要政府和學生好好溝通,以至國民黨的公開立場不能不稍為軟化,但說她會真正讓步,為時尚早。港人隔岸觀火而港媒報道多着眼於「暴力」、「違法」等枝節問題上面,也許未能充分看到台灣人面對的危機有多深。 上一回總統大選前夕,中共在台灣東南部沿海一帶的漁村裏以高於市價的錢,買起所有漁獲;此外,不少大陸有投資的台商,不論本省外省,在選戰關鍵時刻回到台灣,齊聲唱好國民黨。這些動作,無異幫助了國民黨繼續執政,卻同時令當選的馬英九染上「外來」色彩,並埋下導致今天台灣民主「脫序」、「出軌」的種籽。 買起漁獲是一回事,全面的《服貿協議》則是更大的另一回事。協議通過之後,台灣商界得益者的錢更多是在大陸賺;大陸既成為台商衣食父母、更深更廣的利之所在,亦必會順勢進一步影響台商的兩岸政治取態。另一方面,從大陸來台開設大大小小服務企業的大陸人成為台灣勞工的僱主、台灣消費者的供給者,逐步掌握全台民生經濟命脈。在陸台商和在台陸商這兩股力量,將以其愈發雄厚的財力,分別尋求更多北京的「讓利」,以及台灣政府的更大程度、更全方位向大陸開放,形成「紅金政治」的惡性循環。影響所及,不會只是限於台灣東南部而是遍布全島,最終替北京貫徹「先經後政」。這個發展途徑包含的危機,台灣人很清楚。 政權的外來成分加上「紅金」力量,勢將從台灣民主體制的內部將其瓦解;如此,台灣僅剩的健康力量只能從體制外反制。推動《服貿協議》,國民黨在議會裏予取予...

20140330-KtoyhK:時代序曲<羅馬浮世繪>La grande bellezza

圖片
KtoyhK:時代序曲<羅馬浮世繪>La grande bellezza 20140330 得不到,原是美好?失去,何處尋覓。記不起自己為何會一份衝動去 看這電影,<羅馬浮世繪>是今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果然不同, 導演執意自己觀念,風格游走幕幕,這電影不只是說出主角的狀況, 而是任何事情去了不明確,消磨的一切是由眾人的去承擔。 第一幕很重要,如果不去讚頌,是開展不了大家想知的問題,鏡頭漫 遊目的探勘古建築,帶大家進入深度認識,發生興趣,一段段音階, 歌聲,隨畫面穿插,再遠眺城市風景。導演只用了這幕,一段美妙歌 聲的完結,打開了對當前現實狀況,其實也是盡力,可能認識什麼也 做不了什麼。到接上第二幕的完結,電影上的立體分野漸漸看見。用 上主角的一席話,問觀眾你們看見什麼,就是什麼,裝也變不了,你 的選擇,但你作為平常人你沒有錯,錯是時代,但如你明白主角所指 ,不過你又喜愛糜爛生活,証明是時代需要你,比自己更需要你。 電影直指現今羅馬都市,但很奇怪導演有能力,用鏡頭說起時代重複 了過往的歷史,人也是自作自娛,對其他人但求追逐快感,不理會過 程,只想是,我樂意變成和你等同的一員,而主角在內裏,再沉默出 自己在這階段的失落可以通過什麼,令自己換取還可以行前的理由。 主角短時間內經歷悲歡離合,他用回憶不斷重整記憶,用現實改寫自 己,他的追求的變化是,對他的人生要再被自己操控。主角可以是他 ,可以是羅馬都市,可以是現代社會,可以是一切,因為導演的鋪設 的面貌,太豐富太有光芒。 主角在電影中不斷出現在古城,夜幕,派對,與不同的人相處架起不 同面貌,他以靈活見稱,很開心,說明他是一員,他會在大家身上, 給予支持,很樂意說明自己的處事態度和在生活上會順應自己慾念, 投射出他的追求,以他年齡,還想改變。而主角突然對宗教的熱心, 說起宗教會是可以而且任何人也垂手可得。他更會將不同的人帶進新 境況,去轉變他人,開心自己。始終來說,主角會盡能力做。試圖為 大眾帶來一分轉變。因為社會要的一份未來不是在既定發生,是如同 一幅畫作,在眾人之願下方會發生。這就是導演通過電影中女孩的一 雙手,一幅畫,在這一場,隨起說出。 主角的何處尋覓是回憶,原是美好就是自己得不到的想像...

20140327-沈旭暉:恐怖襲擊與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共同危機

沈旭暉:恐怖襲擊與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共同危機 信報 2014年3月27日 平行時空 本欄月初談及昆明式恐怖襲擊出現在香港的風險,收到不少朋友回應,談及其他可能出現的恐襲危機,意見十分精闢,此後發生馬航事件,亦惹來恐襲疑雲。由於「香港不會成為恐怖分子目標」這概念太深入民心,值得為大家再作出一些延伸補充,以便居安思危。 新加坡外交部友人閱讀上文後,分享了當地的反恐經驗,並說他有時在中環辦公室也感到擔心。不少人以為,新加坡這個受美國實質保護的華人國家,左右逢源,不可能成為恐怖襲擊目標。 「三合一」目標惹青睞 然而,新加坡政府確曾在印尼伊斯蘭祈禱團的工作計劃中,找到襲擊新加坡的具體方案,連襲擊目標都定了下來,除了包括美國等西方國家大使館,有來自新加坡內部資訊透露,還可能包括美國大使館旁邊、不少人常以為不會受恐怖分子青睞的中國大使館(不過後部分細節沒有公開)。 而且,新加坡有不少孟加拉外傭,孟加拉則存在個別激進伊斯蘭組織,令新加坡當局也有敏感的神經。在可見將來,香港的流動人口會愈來愈多,來自內地的勞工可來自任何地區,新加坡擔心的,香港也不能免疫。 澳門的譚志強博士也在筆者的Facebook分享,認為人山人海的美資澳門賭場受襲風險更高。這也不是危言聳聽,賭場代表了美國利益,也是中國特區繁榮穩定的象徵,襲擊具高度戲劇性宣傳效果,視覺亦刺激強烈,這類一箭三雕的目標,一直是恐怖分子所愛。 二○○二年造成二百多人死亡的峇里島夜總會爆炸案,就是針對這類西方人喜好、挑戰當地政府、具備宣傳效果的「三合一」目標。二○○八年造成一百六十四人死亡的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也包括針對兩間西方遊客常去的高檔五星級酒店和懷舊咖啡館。香港同類目標不少,大家可自行想像。 網友Leo Hau則認為,香港從前是國際洗黑錢中心,但近年在國際金融反恐戰嚴打下,不少疑似恐怖資金已撤離,變相令恐怖分子策劃襲擊再無顧忌。「金融反恐」成功、反令恐襲風險增加這觀點並非主流,但網友此意見有其延伸道理,因為香港回歸後,愈來愈成為內地資金的(地上或地下)錢莊。假如有疆獨恐怖分子追蹤某些和新疆有關的資本及其代理人,追蹤到香港,亦完全不意外。 最後,一些對北京不信任的聲音擔心,恐怖襲擊可以成為改變香港體制的突破點,即使不相信會出現自導自演的人,也不排除當局在出現恐襲後大力推動國家安全立法,因此變相增...

20140328-沈旭暉:如何回應菲律賓「控告」中國?

沈旭暉:如何回應菲律賓「控告」中國? 信報 2014年3月28日 平行時空 華文媒體不斷報道,菲律賓「成功爭取」就黃岩島主權爭議把中國告上「國際法庭」。其實,這樣的理解存有不少誤解,也影響到中國外交的研判。 根據中菲兩國都有簽署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第二百八十七條,簽約國可以選擇四種方法解決「與解釋公約相關的爭端」,當中第二種是「國際法庭」(ICJ);第三種是「特設仲裁機制」,通常是通過「常設仲裁法院」(PCA)處理。 國際法庭是聯合國正式機制,具有法定地位,但處理這類領土爭端,必須雙方都同意才可開庭,像剛解決的秘魯與智利水域爭議,就是雙方同意讓國際法庭處理。由於中國不願意通過國際機制解決任何主權爭議,菲律賓是不能把中國告上「國際法庭」的。 與受困擾國聯成一線 至於菲律賓目前採取的辦法是組織仲裁機制。根據公約,慣例是由國際海洋法庭主席委任五人仲裁庭,透過常設仲裁法院處理。常設仲裁法院是一八九九年根據《海牙和會》設立的國際組織,並非聯合國直屬部分。嚴格而言,它只是負責調解及仲裁,任何國家或非國家個體都可以使用機制,所以決議難有強制性,有時甚至有決議也不公開。菲律賓使用這機制,象徵意義大於一切。 然而,中國以簽訂UNCLOS之時,訂明不接受公約解釋任何涉及中國國家主權的爭議,來擺出一副對仲裁毫不理會的姿態,卻可能弄巧反拙。畢竟,菲律賓此舉就是為了爭取道德高地,只是強調「你管不了我」,輿論上菲律賓就勝了一仗。比較圓滑的打法,是強調「你管不了我們」。 事實上,菲律賓此舉是在製造一個具深遠影響的捷徑。UNCLOS列明,不能解決和土地有關的主權爭議,而審理土地爭議的國際法庭,則必須爭議方同意審理才開庭。但現在菲律賓以針對海洋的「演繹問題」申請仲裁,實在卻是圍繞相關島嶼的主權。菲律賓國際法專家也明白此理,所以措辭也十分謹慎。 故此,中國最理想的回應,是和其他備受同樣捷徑困擾的國家聯成一線,例如英國。目前,另有一宗國際仲裁法院正處理的類似案件,是由毛里裘斯控告英國,指英方無權在和毛里裘斯有主權爭議的英屬印度洋領地,建立「海洋保護區」。表面上,毛里裘斯稱的是海洋問題,實際上關注的,就是英屬印度洋領地那些土地的主權,而這觸及英國極不光彩的殖民歷史。 那塊「領地」原屬毛里求斯殖民地一部分,在英國明白毛里裘斯不久要獨立後,就把那些島...

20140326-沈旭暉:美國右翼的未來:由佩林的「烏克蘭預言」談起

沈旭暉:美國右翼的未來:由佩林的「烏克蘭預言」談起 信報 2014年3月26日 平行時空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政要群起回應,除了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外交元老紛紛出山獻策外,連共和黨前副總統候選人佩林亦不忘「抽水」,提醒國人她六年前就已「成功預測」普京將入侵烏克蘭。 「佩林預言」之所以具戲劇性,自然與她對外交一竅不通的形象有關。在網絡世界,有一句聲稱來自她的名言:「I can see Russia from my house」,本來是喜劇演員天娜菲(Tina Fey)醜化佩林的戲謔,但佩林本人的確也說過類似內容的話:「They're our next-door neighbors, and you can actually see Russia from land here in Alaska.」 其實,無論是佩林的原話,還是天娜菲的誇張版,都可以說沒錯,因為「我的家」或「隔壁鄰居」都可以是比喻,畢竟佩林當時管治的阿拉斯加與俄羅斯只是隔海相望,而在阿拉斯加最接近俄國的小代奧米德島(Little Diomede),也確實可以在天朗氣清時,看見俄國的拉特曼諾夫島(Big Diomede)無人島。 國際知識貧乏 冷戰思維片面 然而,佩林明明對外交不大了解,卻因為「阿拉斯加在俄羅斯旁邊」,而認為了解俄國的思維,這其實也代表不少普羅美國人的思維。美國雖是超級大國,但一般國民的國際知識異常貧乏。十多年前,美國亞洲協會做過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美國成年人以為越南是一個「島」,而越戰卻是那一代人最重要的、也捲入內政最深的國際新聞。佩林基於冷戰時代的片面概念,「成功預測」俄國入侵格魯吉亞後將入侵烏克蘭,代表的不單是個人,還有不少同類思維的美國人,特別是把佩林奉為精神領袖的茶黨中人。 那「佩林思維」又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就算大家不談全球化時代的相互依賴關係、不談普京的戰略並不是要和美國全方位爭霸,單論「冷戰思維」,其實也不會是簡單的對抗。冷戰之所以成不了熱戰,全賴美蘇之間存在一系列緩衝國,有些明顯是某一陣營的附庸,例如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蘇聯的東歐陣營;也有些是居於某一陣營旁邊、而對大國事事小心的中立國,例如芬蘭。就是其他大國之間,也往往出現緩衝地帶,例如中印之間的尼泊爾與不丹。 俄羅斯作為大國,自然視其他獨聯體國家為緩衝地帶,要是這些國家全面倒...

20140327-何靜瑩:我是平凡,但不平庸!

何靜瑩:我是平凡,但不平庸!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40327 中四那年,自覺成為「資深學生」和「識途老馬」的我,對組織課外活動的高年級學生看不順眼,覺得她們霸佔了領袖崗位,卻只懂蕭規曹隨、缺乏使命感地「為做而做」,英文學會年復年的辦拼字遊戲,科學學會搞尋寶比賽……。 我渴望唸中六時,可以在某些領導崗位組織有意義和趣味的活動,那才算得上服務學校,展示真正的領導力!可以說,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為一個社群而夢想:所發的白日夢,全與我所愛的學校有關;我看到一些願景,邊聽着令人熱血沸騰的音樂劇歌曲,邊在腦海中描畫改革藍圖。 中六終於到來。我天天賴在課室,寸步不離,默默等候負責的老師向我作歷史性的宣召,任命我做學生領袖,讓我揭開劃時代的一頁。怎料,多個重點的主席崗位我都落空了,最慘烈的是,我連風紀一職也撈不到!我明白自己在學校不是傳統的乖巧順從型學生,作風有時是「寸」了一點,但自問我的「多嘴」都只是些建設性提問,是搞氣氛而不是搞破壞啊。 我並非為了威風或權力而希望當上風紀。要改革一個死氣沉沉、沒有作為、只有乖乖女的學生會,我認為要先當上風紀,進入建制後才有望由裏而外的推動改革。 然而,沒有任何職位頭銜,一個「平民」在學校裏除了讀書,還有什麼作為可言?我當時只有兩個選擇:從此隱姓埋名,或者,忠於心裏的那團火,能做多少便多少。 我選擇了積極面對:我是平凡,但不平庸! 於是我退而求其次,擔起一個沒人看得上眼的英文辯論隊隊長(因學校當時在校際英辯比賽向來不大出色);接受已當上主席會長的同學招攬,參與一些次要職位,包括英文學會的執委委員和校刊編輯;合唱團老師好像知道我這個司琴被冷落,帶着同情的目光邀請我當詩班長。雖然我的自尊有點受傷,但到了這個地步,我已經來者不拒。 接着下來,就是向學校管理層硬銷自己對學校的胸懷大志。第一個游說對象當然是最高領導人── 校長。我常常借故進出校長室,送她照片、多此一舉地邀請她為校刊寫文章…… 每次一進校長室就賴着不走,嘗試創造話題,希望留下一點印象,好伺機陳述我的宏願。經過幾次短打,終於引起校長的注意,我趁勢出擊,道出對學校的抱負…… 足談了兩個小時!可能她沒想過會聊這麼久,居然一直都沒有邀請我坐下來。實情是我萬分緊張,加上訴說理想自不然心情激盪、腎上腺素驟升,雙腳累得不停在抖,只好暗暗用手指按着校長檯角支撐了好一...

20140320-何靜瑩:(續篇)大學生就這般模樣?

何靜瑩:(續篇)大學生就這般模樣?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40320 上週,我在本欄寫的〈大學生就這般模樣?〉刊登不久,竟在網上廣傳;兩天之內,點擊率超過十萬,有近萬個「讚」、「分享」及「留言」,當中不乏學生、老師和社會人士的熱烈討論。對此,我感到非常詫異。 其實我想強調的是,即或年代不同,待人處事的基本尊重和價值觀都不會改變,個人情操和品格塑造的標準也不該下調。 我念大學或研究院時,也遇過教學不得其法的老師、說話沉悶的講員、被迫出席的活動、不願意修讀的核心科目、不認同的校規和制度……我也常常要對付走堂的心魔。還有一個更大的誘惑,就是埋怨教授、講員、學校、社會、政府,然後理直氣壯地容許自己率性而為,把追求知識須要咬緊牙關的責任統統置諸腦後! 但我每天都會提醒自己:不能容讓這些外來因素影響我在大學追求學問和個人質素。我要對自己負責,也對辛苦賺錢供書教學的父母負責。 我對香港的大學生仍寄予厚望,因為我遇過很多態度積極的同學。教育制度、社會風氣、大學政策、老師或同輩質素的確各有問題,可這些同學並沒有推卸讀書的責任或對人的尊重,因為他們明瞭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未來的雇主不會同情他們是社會和制度的受害者,更不會忍受態度有問題的畢業生! 有些大學生可能有一種錯覺,以為升上大學後成為真正的成年人,終可擺脫束縛,卻忘了自由的體驗要求更大的自律和自省。有些老師或感到「形勢比人強」,無奈地慨歎「大學生就這般模樣」,甚至降低對學生的要求。 然而,許多教授對這些現象一點都不賣帳。 幾年前,我讀研究院時,有些教授在第一堂課花不少時間講解他們對學術和對課堂紀律的要求。有教授要求用電腦抄筆記的學生把電腦關掉,因為他不知道學生是否在網上看別的東西。另一位教授更嚴格,不單要求學生準時到達教室,還規定任何人都不能早於課堂結束前三數分鐘收拾書包、穿外套之類,他認為這些準備離開的動作都會使其他同學分心。 我覺得很奇怪:教室裏坐着一百位研究生,年紀由25至50歲不等,大部分已有多年工作經驗。對着這班心智成熟和有豐富專業經驗的成年人,教授們居然仍大費周章地 set ground rules!在大學場景,面對一班背景顯赫的高材生提出猶如管教中學生的規則,難道不怕惹人反感? 更奇怪的是,相比其他較寬鬆和自由度高的課堂,學生上課會格外留神,出席率又高,整個學期都...

20140313-何靜瑩:大學生就這般模樣?

何靜瑩:大學生就這般模樣?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40313 很久之前有一位大學教授慨歎:「現在香港的大學生走堂也罷了,來上堂的,居然有人在課室裏吃濃味飯盒,也有人坐在第一排大模斯樣地全程翻閲報紙。 「最經典的一次,有位同學的手提電話響個不停,我不耐煩,當眾着他趕快處理。怎料他竟奉旨地大聲聊,我再停下來,要求他走出課室,然後抖擻精神繼續講書。不消一刻,只聽到砰砰聲,全班同學抬頭直望門口,原來這位同學邊講電話邊掙扎着開門,我只好第三次停下來,告訴他:『這道門是拉的,不是推的。』」 「唉!香港的大學生就這個模樣……!」 這也是不少教授和講師的心聲。 我經常被邀請到大學演講,有時是講座,有時擔任課堂的客席嘉賓。我會預先告訴負責講師有答問環節;他們怕我失望,必作溫馨提示:別指望有人主動舉手提問或作答,因為「香港的大學生都很被動」。 我自己在香港長大,預科畢業後才到美國唸大學,當然明白舉手答問題早在中學階段已消失殆盡。我在美國唸政治及社會科學,教授差不多每一堂課都要求學生預先把指定書本看完,上課用「蘇格拉底式教學」── 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問和討論,老師的角色只是引導和啟發。沒有備課的人如果被教授 cold call,管他怎樣東拉西扯,都會馬腳盡露,狼狽不堪。 那時,我花了不少時間適應這種學習方法。不能倚賴老師餵養知識,我的求知欲反被提升,因為學到的知識是屬於自己的。 每科教授都要求我們寫很多短篇論文,然後親自批閱後發回。我在頭幾篇功課評語中,發現無論我從前在香港的英語能力「相對」多好,在美國讀文科,還是有很多 Chinglish。我記得他們常說我寫作不夠精簡,要多用句號,更不放過我用三句句子來表達同一意思,我才明白中文的排比句是不能應用到英文寫作上的! 於是,我開始把每份功課提早幾天完成,帶往學校地庫一個義務為學生修改論文的寫作中心,讓主修英文的師兄師姐幫忙把論文看一遍。他們會細心圈出意思寫得含糊的地方,逐字逐句跟我解釋,然後我再修改。有時我會不厭其煩地再三造訪寫作中心,央他們多評點一次。 我愈戰愈勇,專修一些難度高但能學到好東西的科目。通常教得好的教授,功課多、要求高、壓力大,也不易取得高分數。來自亞洲的學生一般都避之則吉,我卻戰戰兢兢地修讀。 有一門歐洲歷史課要求一篇二十頁的研究論文,那是我第一次寫長篇論文。我居然...

20140330-周一嶽:一圓結婚夢——眾生的權利

周一嶽:一圓結婚夢——眾生的權利 8:34 30/3/2014 【明報專訊】上周三(3月19日),立法會就特區政府提交的《2014年婚姻(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進行首讀,以落實終審法院去年於《W 訴 婚姻登記官 》一案所下達的命令。 「W案」可說是本港跨性別人士爭取權益的一個里程碑,有着重大意義及深遠影響。在此案中,終審法院裁定,已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由男變女的W小姐上訴得直,應享有婚姻的權利,以其女性身分與其男性伴侶在香港註冊結婚。但終審法院並沒有明確界定,那些未完成整項性別重置手術,即未完成切除原生性別的生殖器官及建立某種形式的異性生殖器的人,是否符合資格註冊結婚,又或是進行了哪一個步驟才被確認為成功變性。終審法院認為,這個問題最好交由立法機關處理,並建議港府在草擬法律條文時,可參考英國政府所制定的《2004年性別承認法》(Gender Recognition Act 2004)。 做法令人費解 就終審法院的判決及建議,我們支持特區政府早前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詳細研究性別承認這課題,以及所牽涉的法律、醫學及社會問題。但是,政府在現階段提交條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選擇簡單修訂《婚姻條例》,訂明已接受整項性別重置手術及更改身分證明的人士,可符合註冊結婚的資格,卻沒有一併處理跨性別人士在性別承認上所面對的各種問題,有關做法實在令人費解。政府現時只替婚姻法修例,將有可能面對更多相關的法律訴訟。 「變性」的定義 政府在建議的條例草案中,將「變性」套上狹窄的定義,只有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士才可被確認為改變性別身分,這無疑是漠視其他跨性別人士的權益,剝削他們與伴侶結合及組織家庭的平等機會。更令人憂慮的是,一旦條例草案通過,成為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將成為確定性別的準則或指標,令其他公私營機構跟隨,去確立及界定跨性別人士的權益。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對有關條例草案的修訂十分關注。須知道性別重置手術不但繁複,亦具傷害性。就男性重置為女性而言,有關手術包括切除有關人士的陰莖及睾丸,和在該人體內建造陰道。至於女性重置為男性的手術,則包括切除有關人士的子宮和卵巢,和在該人身上建造某種形式的陰莖。以上手術不單牽涉複雜的外科程序,亦意味進行手術的人士要面對永久性的絕育。 鑑於不少跨性別人士的心理及身體狀况未必適合進行手術,甚至選擇不接受手術,而以荷...

20140330-呂大樂:討論內地遊客問題的六個重點

呂大樂:討論內地遊客問題的六個重點 8:34 30/3/2014 【明報專訊】究竟香港應該如何面對不斷增加的內地訪港遊客,其實是一個大議題。這不單止是一個關於接待旅客能力的問題的分析與討論,而且涉及我們對香港的未來的想像與期望。特區政府未有認真對待(這明顯地表現在公布了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所撰寫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之後,除了重申將會繼續以港人為先的做法外,並無提出更新的說法。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矛盾和衝突肯定只會加深,而不會自行化解),多少反映出目前政府的領導層對民情缺乏認識的程度,有多嚴重。 我們分析和討論內地訪港遊客的問題時,應考慮以下六個重點: (一) 首先,這並不是一個旅遊的問題,它並不會因為日後香港增加一兩個觀光景點,而令問題得以紓緩。據有關的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由內地來訪的遊客數目,接近4100萬多人。自2009年開始,內地遊客以每年約500萬人次的幅度增長。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屬「個人遊」(亦稱「自由行」)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加,由2006年僅佔內地遊客總數的49.1%,到了2012年已上升至66.3%。而在這些不斷增加的「自由行」遊客之中,超過六成(以去年首6個月的統計數字來看,已差不多達三分之二了)屬入境而不過夜,即日來回的旅客。雖然這些即日來回的「自由行」遊客可能亦有興趣看看風景或玩玩主題公園,但如無意外,他們的主要興趣在於購物。香港必須面對現實,在中港兩地的經濟力、消費力此消彼長的情况下,這個特別行政區自2009年以來已變為國內的「消費特區」。每天大量來訪的即日往返「自由行」遊客,以最實際的行動將香港納入為他們的消費、休閒的版圖之內。而他們不單止是目前從內地來港的遊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未來的日子裏,其比重有朝着逐年上升的趨勢。視他們為一般遊客(如《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所展示的角度),仍以為如何承受和接待只在於多建酒店、多拓展一兩個景點,肯定是錯判問題的性質,未能對症下藥之餘,更會因為未察即日來回的「自由行」遊客所造成的衝擊,所引起社會的不滿。當前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不是一般的旅遊發展問題,而是區域融合——還要是一個體積細小的城市面對一個龐大的鄰居的融合過程——所帶來的矛盾和衝擊。 (二) 問題的解決方法也不在於一些人所建議的,在邊境或市中心以外興建一個購物城,便可將即日來回的「自由行」遊客...

20140330-獨樂樂:紅資集團的天堂鳥,文化殖民的爛頭卒

獨樂樂:紅資集團的天堂鳥,文化殖民的爛頭卒 8:34 30/3/2014 那邊台灣反服貿協議運動未捷,這邊香港就有支文化殖民軍隊天堂鳥來襲。很多網民一時不留意,以為天堂鳥那首垃圾歌<登陸太陽>是本土製作,紛紛將矛頭指向香港自己,說香港流行音樂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結果墮入了大陸製作公司以香港人做包裝的文化陷阱。可恨的是,有論者存心抽水,調轉槍頭向本地樂壇落井下石,形容天堂鳥為「本土創意產業的悲曲」,將之與其他本地音樂比較,以關心本土產業為名,暗踩本土文化為實。 天堂鳥MV被瘋傳之初,筆者就在facebook專頁講過,天堂鳥背後的創富文化集團是入侵香港娛樂產業的紅資機構,他們借香港地址入市,在香港培植藝人,以「本土音樂」自居,用「本地製作」等衍詞誤導香港人,一來要將罪責轉移到香港人身上,令香港人對自己的流行音樂失去信心,為香港的本土製作感到自卑,二來是要以「香港音樂」為名輸出大陸文化,幫香港流行文化洗牌,繼而在香港實行文化殖民。可惜昨日就有作者指筆者的指控只是源於「製作公司的文化差異」,還說天堂鳥是「本土的男子組合」。這個作者分明是跟本土文化對著幹,旨在為大陸娛樂集團護航,放清兵入關,變相扶助大陸文化入侵的大計。 先講這間紅資公司的背景。這間創富文化集團只有四組藝人,一個是杭州人,叫孟丹玨,「曾任模特兒及內地電視節目主持人」;另一個是陝西人,叫夏青,還有隊信念樂隊The Faith,由大陸人組成,卻自稱是「香港樂隊」,聲稱「發源 並立足於香港」,最後是天堂鳥,以三個香港人做包裝。至於集團網站的衍詞造句,也明顯滲透著大陸的黨八股語言文化。就如網站「關於我們」的一段:「創富文化集團之演藝業務包括藝人經紀、影視專案、項目發展、商務拓展、行銷宣傳等專業團隊,以娛樂新旗艦的姿態,全面進軍全球影視、音樂、文化演藝領域。在擁有全球知名影視公司、音樂公司、廣告公司、商務客戶、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強勢資源的同時,公司也同步打造最為鼎盛的藝人陣容;並在影視、唱片、舞台演出、商務專案等業務全面發展」,「娛樂新旗艦」、「強勢資源」等字眼都是大陸的慣常用語(圖一)。此外,翻查天堂鳥的演出經驗,發現他們原來則於土共集團民建聯中西區支部舉辦的「繽紛元宵樂堅城」活動演出,舞台佈景版上有葉國謙和幾位民建聯區議員的署名(圖二)。 當然,有人就會話不能就這些證據無限上鋼上線,...

20140329-黃凱晉:學運現場:那晚,我在行政院外採訪

黃凱晉:學運現場:那晚,我在行政院外採訪 明報2014年03月29日 編按:台灣學運風波持續,當地傳媒密切關注新聞工作者被驅趕的事件,其中香港社運聯合媒體攝影記者黃凱晉(MansonWong),被警察施以武力,並遭鎮暴警察阻止拍攝。今天,他親述在台灣行政院外的經歷。 那晚,群眾由立法院平靜地轉到行政院突擊,看似沒有部署但參與者的果敢,卻令人印象深刻。 我看到他們用綿被蓋鐵絲網再跨進行政院,我意識到這是漫長的一夜。 林飛帆等人於下午回應馬英九早上的發言後,場外曾引起擾動。 群眾在深夜四時多,曾嘗試大批進入行政院要求集團進駐,及後林飛帆發言希望群眾先保持冷靜,重申大會正在商議下一步行動。 本以為將會平靜度過,突然場內氣氛緊張起來,佔領者大叫所有出入口將不能自由出入,了解後才知道群眾已轉移佔領行政院。 攻守過程 當時約二百多名市民及學生分別包圍前後門,甚至有學生強行由後門的窗口進入行政院。起初警方只勸籲學生不要再進入行政院,及後學生嘗試進入內廳就被警方制止,但攻佔行政院行動看來大致完成。 攻佔行政院後,已傳出警方定必即晚清場的消息。而群眾亦開始組織以非暴力抗爭方法堵塞行政院內主要出入,魏揚在行政院正門呼籲行政院內的群眾出來集中包圍大樓,群眾不分老幼,手牽手躺在地上預備以非暴力手法與警方對峙,隨時間過去,鎮暴警察亦開始暴力清場行動。 鎮暴警察先由行政院外街頭以暴力清場,及後開始封鎖所有入口,傳媒亦不能內進,顯然而見,警方希望透過堵塞通道,令群眾不能增援行政院內的人,同時透過限制傳媒採訪以方便鎮暴警察清場。 接,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指出是次佔領行政院乃非法行為,同時會採取進一步行動。警方開始派出水車駛入行政院範圍,與鎮暴警察開始包圍示威者預備清場。 佔中,會這樣嗎? 民進黨立委順利帶同記者進入行政院後,坐在群眾前方,保護示威者以防警方驅趕。可惜,大概過了十五分鐘左右,鎮暴警察在另一端入口突襲開始強行清場。 我目擊鎮暴警察強行拉走市民,其後甚至有三四名鎮暴警察圍毆市民再強行拉出行政院外。正當我上前嘗試拍攝時已被鎮暴警察制止,本人即時展示記者證,但仍無奈被帶走。除了在當日的採訪權問題之外,還有非暴力抗爭的可行性,特別在香港警力部署比台灣更強的情下,如佔領中環實行非暴力抗爭是否可行? 當手無寸鐵的市民放棄防禦,不合作的佔...

20140329-戴耀廷:四個選修科

戴耀廷:四個選修科 明報2014年03月29日 最近探望劉進圖,與他談起當年港大讀法律的一件有趣往事。那時候法律課程比較單一,學生沒有太多選修科,只有到了三年級時才能揀選數個選修課。因大部分同學都是準備將來要當執業律師,故選修的科目大都是一些實用性較強的科目。也因半年的選修科的工作量,並不止是全年選修課的一半,故不少同學也不會選修半年的選修課。 那一年,在全班的同學中,唯有兩個傻小子——我與劉進圖,竟選了四個半年的選修課,而這四個選修課實用性都不太大:法律社會學、國際法、公民自由,及中國法律。那一年是現在快將卸任法律學院院長的陳文敏教授第一年在港大開始他的教研工作。陳教授那一年開設了一個新的學科,就是公民自由(CivilLiberties),這科是人權法的前身。我與劉進圖都是陳教授教授人權法的第一批學生。我們兩人都肯定是受陳教授影響,在之後我們先後到倫敦大學進修時,都有修讀國際人權法的科目。 之後,我與劉進圖都走上了與我們大部分同學不一樣的學「法」之路。都曾為李柱銘先生擔任助理一段時間(劉進圖是全職,我是半職),劉進圖加入了新聞界,工作二十多年至今。我則走上教研之路,在港大也工作了二十多年。 在這二十多年,我深信劉進圖、我與其他當年的同學一樣,仍是深受在港大所受的法律教育影響。但我們之後所走的路與其他同學不太一樣,或許是與我們當年不計工作量大小,選了那四個選修科有關。那四個科目都是冷門科,且實用性不太高,但卻把我們的法律視域大大擴闊,令我們看法律時,不止於法庭的訴訟或局限於個人之間的紛爭,而是關乎整個社會的管治及需要。 因此,我要忠告新一代的法律學生,現在你們能有的選修範圍比我們那一代大很多,但也要小心去選修科目,因你以後一生會走的路,或許與你現在選修的科目,有一條難以察覺的生命線連繫。 [戴耀廷]

20140330-呂秉權:譚作人二三事

呂秉權:譚作人二三事 8:35 30/3/2014 【明報專訊】為防譚作人,當權者可以去到幾盡? 2009年8月12日,筆者到成都採訪譚作人案一審開庭。當局設法阻止外界關注此案,禁止同樣調查遇難學生人數的證人艾未未出庭作供,並打傷他的頭部;阻撓學生家長出門並驅趕成功到庭外聲援的漏網人士;以死罪「藏毒罪」老屈記者,令傳媒不能採訪。 當局阻止外界關注 當日,前來採訪的只有兩家香港傳媒,包括我當時所屬的有線電視和now新聞台。 清晨6時,幾十名公安包圍我們入住的酒店,透過公安局與酒店的住客證件聯網系統,以及我們早前與譚作人妻子王慶華和友人謝貽卉的聯繫,成都公安已鎖定了我們的身分和房間號碼。 正準備出門之際,忽然接到now行家黃嘉瑜的電話,說她被抓了,有很多公安,隨時上門找我着我小心點。我再追問,得知是公安上門抓她的。 這時電話又再響,是司機來電,說大量公安擠滿酒店大堂,他不想明目張膽停車等候,先行暫避,請我們執生。 心砰砰的跳,我們立即帶同拍攝器材和傳送片段用的電腦奪門而出,否則只會被堵在房內等死。先走生自己的路再算,我和攝影師直奔電梯,暗忖着應按哪一層樓。 呀!原來這家酒店罕有的附設地下停車場,一於按地下一樓B1。 電梯的顯示屏由十幾樓一直往下跳,我們凝住了呼吸。 12、11、10、9、8、7…… 這時我不住祈禱,希望天有眼,天有眼,天有眼! 但數十名公安,其實已明確分工,部分必會盯着監控錄像,一發現目標人物在電梯,肯定會在大堂的電梯按鈕按着上下兩個掣,將我們一網成擒,就像電影橋段一樣。 電梯內顯示6、5、4、3、2……1,不要停,不要停,不要開門,不要開門。 未知是否負責抓我們的人,同時已乘另一部電梯上樓,而大堂公安正抽煙吹水,我們的電梯竟幸運地下降至B1層,與公安隔𨋢門而過。 B1這裏是一個通往另一幢商廈的共用停車場,可以從另一座大廈的停車場出口離開。僥倖脫身後,我和攝影師倆立即分頭行事,各拿一攝影機在成都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外隱蔽拍攝採訪。 同一時間,成都公安以收到藏毒舉報為名將now的行家圍困在酒店7小時,其間翻箱倒籠搜查各人的隨身物品、器材和酒店設施,手法非常挑剔和慢條斯理,目的是要拖延時間。記者在內地採訪被公安阻撓時有發生,但以死得人的藏毒罪名打壓採訪,成都公安未免玩得太大,到底當局為何...

20140329-張秀賢:今日台灣,明日香港?

張秀賢:今日台灣,明日香港? 8:35 29/3/2014 【明報專訊】近日台灣太陽花學運持續進行,並未有因早前台灣警方武力驅散闖入行政院的群眾而終止,反而罷課的聲勢變得更浩大,以至激起香港學生的支持,近日的校園就出現各種支持台運學運的字句和行動。看見台灣,有人會抱怨香港的社會運動者為何步伐如此緩慢,另一邊則有人擔心香港隨時有比台灣學運更激進的行動出現,態度相當兩極化。 相比台灣,香港都有跟台灣服貿事件相類似的社會議題,小至農村被地產商收地問題,大至政改、免費電視發牌,而這些事件都可以引發大型的社會運動。當然到了現在,大規模的社運仍未有爆發的迹象,但不代表將來就不會發生更高層次的社會運動。 不論是上個月劉進圖遇襲,至今次太陽花學運,社會相當關注事件之餘,大專學界更出現了不少自發的活動。有新聞傳播系同學組成了關注組,關注香港新聞與言論自由;今次太陽花學運,香港的同學亦以行動聲援,不同院校的社工系同學在院校各自發起默站行動,在港的台灣學生亦有不同的討論會和拍照聲援台灣學運,而星期日則有台灣學生與學聯聯合舉辦的遊行,全世界各地亦將會在同一時間有遊行支持台灣學運。大專學界的自發行動愈來愈多,反映出同學對社會變革的熱切。 政府施政不彰,就會令一些更激烈的行動出現,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在施政方面,香港政府與台灣政府實在不遑多讓,無視民意之舉實在多不勝數,民望持續向低谷進發,除了出現更多反對聲音,亦會令人民對政府更不信任,最後只會令人民參與直接行動,改變現狀。台灣人反對服貿協議的其中一個說法,就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令台灣人引香港現况為戒。可是在社會運動方面,在現况持續下,「今日台灣,明日香港」的情况出現可能仍是相當高。 作者是中大學生會會長

20140330-改革港協暨奧委會,結束體育名流把持壟斷

改革港協暨奧委會,結束體育名流把持壟斷 8:36 30/3/2014 【明報專訊】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港隊唯一代表呂品韜投訴無隊醫隨行,所引發關注和爭議,再一次暴露港協暨奧委會(下稱港奧會)存在諸多問題;事實上,港奧會結構落伍,成員保守,未能與時俱進,本港體育運動水平普遍低落,與此有密切關係。港協暨奧委會必須徹底改革,擺脫體育名流把持壟斷的局面,只有這樣,本港的體育運動事業才有望重現生機。 港奧會組織封閉 不可能有良好管治 本港體育運動,整體上亮點不多,作為主理相關事務的機構港奧會,要負主要責任;呂品韜事件反映港奧會在領導、協調和行政事宜的處理,都有值得商榷之處;傳媒跟進呂品韜事件,發現港奧會坐擁接近2.4億元儲備,長期以來未見用於推動體育運動;其後又發現港奧會有3名副會長年近九旬,在新修訂會章規定副會長年屆80歲必須退下來之後,他們才退休,但是出現世襲安排,其中兩人的職位由兒子「繼承」。呂品韜事件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港奧會的問題一下子都暴露在市民大衆面前。 港奧會隸屬國際奧委會,是民間組織,政府不能有太多干預,但是獲公帑資助,去年,民政事務局就撥款1930萬元給港奧會作日常運作開支;另外,康文署撥款411萬元供港奧會舉辦活動。這個民間組織,實際上是本港最重要的體育運動事務機構,每逢奧運、亞運和東亞運動會,本港參賽項目的選手名單,都由港奧會最後確認,所以,這個民間組織對於本港體育運動事務,不單起着主導、甚至可以說是主宰的角色作用,與本港體育運動水平息息相關,若港奧會未能發揮職能,本港體育運動水平會大落後,當今體壇現况,正是港奧會歷年工作成績的寫照。 港奧會成立60多年,其組成結構和運作,反映由體育名流小圈子把持壟斷的組織,不可能有良好管治。按現行規定,要成為港奧會委員,要在相關體育總會擔任職務最少4年,並由內部人士提名,故此參選門檻甚高,外人難以插足,封閉的形式,形成在領導層選舉時,參選與投票都是同一班人,因此,成員不可能有重大改變;這就是港奧會委員長期任職、年紀偏向老大的主要原因。今年因為有51歲的划艇名將何劍暉參選,才有「9選8」的競爭局面,據知,過去只會出現等額選舉,根本毋須競爭。港奧會以這樣的組成結構,僵化保守,與時代脫節,出現「父子檔」、「父傳子」等現象,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彭冲先生,現年76歲,已經...

20140330-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亞細亞的雙生孤兒——中國因素下的台港合作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亞細亞的雙生孤兒——中國因素下的台港合作 8:36 30/3/2014 文 :何雪瑩、袁瑋熙 【明報專訊】訪問於上周日下午在台北喜來登酒店咖啡廳進行,離立法院只有一街之隔。酒店富麗堂皇, 自助餐繼續爆滿。西門町和東區人潮依舊,售貨員的打扮提醒我們當今最流行的男生髮型是金秀賢頭。看着街上型男索女,我們心裏想:「當立法院內學生們一星期沒睡好,街上的人在想什麼?」逃離這場反服貿運動,其實唔難。我們帶着疑惑從立法院一路走來,斜陽映照臉上,初春微風送爽,是台北難得的好天氣。人群午後重返佔領範圍,青島東路、濟南路上慢慢鋪滿青澀的臉孔。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呷一口咖啡,對兩個來自香港的絕望八十後說:「台灣跟香港一樣面對北京以商圍政的局面,我們從香港身上學到很多。」 從「反分裂國家法」 到「跨海峽政商聯盟」 這次服貿爭議,源自2013年6月海基會、海協會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早於2010年簽訂ECFA,但吳介民說,要理解ECFA和服貿,須把時間推回到2005年3月。當時,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十條條文都針對台獨,除宣稱台灣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因此「不受外國勢力干涉」,更列明在三個情况下,包括當「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中國將會採取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一個月後,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訪問團到中國,下飛機時他說:「 我六十年前到過南京。相隔這麼久,有相逢恨晚的感覺。」國民黨橫越大江大海六十年後首次正式回到大陸,時間卻「剛巧」與這部反台獨法重疊。 一年後,連戰率團到京城參加國共經貿論壇。除了政界,還有不少台灣商界重量級人馬隨行,如中信金控的辜濂松、裕隆集團的嚴凱泰,亦不乏綠營企業家,如長榮創辦人張榮發兒子張國政、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等,統戰味道濃郁,國共第三次合作之說也自此不脛而走。直至現在,連戰一共出入中國大陸十六次,是台灣政治人物之最,隨團人數更近千人。 吳介民把這些在國共合作下獲得特殊利益的台灣權貴和家族稱為「跨海峽政商聯盟」,郭台銘的鴻海、王雪紅的宏達電、蔡衍明的旺旺,以及連戰家族、江丙坤家族等,都是典型例子。由中小企起家的政商集團,其中不少早在90年代已西進中國大陸,倚其廉價勞動力設置生產線,並乘中國崛起之勢晉身全球產業分工下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們...

20140330-馬航失蹤:微博上的泱泱大國

馬航失蹤:微博上的泱泱大國 8:36 30/3/2014 【明報專訊】我的祖國馬來西亞,並非什麼泱泱大國,我的母語是潮州話、廣府話、閩南話、華語和馬來語,無法用三言兩語來解釋切切,這是歷史長卷上的下南洋史章,簡單地概括:我不是中國人,襟上不戴小紅花。 簡易的交代了個人國籍身分之外,我和你一樣,是揪心度日地面對馬航MH370失聯事件已進入第21天(編按﹕今日是第23天),一來在私人情感上,客機上239人的其中一個是我的友人,二來是責無旁貸地認為這是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從未面對過的國難危機,三來是一個置身在國營廣播上必須傳播良知與良心的媒體人。最後,我終究還是能理直氣壯地批評家國政府在處理這件難解的「空難」時,缺乏高度專業,身為國民百姓的我們難道還會繼續躲在防空洞裏暗地求饒嗎?放心吧,無論馬航MH370的結局如何,來日一定方長,問責與責問是必然的,決不倖免。 任何災難人禍殃及了人命,以目前而言,在短促的黃金時間,任何形式的救援行動永遠置放在第一位,即使MH370失聯已經過了21天,理性上各國團隊是在前線為搜尋飛機殘骸而努力,但是,柔軟的心還是期盼着奇蹟會出現。MH370客機上的239人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無論哪一個國籍佔多數或少數,機上每個人的生命權益都是平等,是無價的。煎熬的21天過去了,在全球媒體聚焦下,239個搭客和機組人員的身分被放大鏡式的曝光,在網絡媒體上甚至還衍生了各種偵探式的揣測,在現階段對家屬來說是二度折難,因此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被媒體公開地「監視」。雖然我在工作上不需到前線去採訪,事發後,晚間的廣播節目也臨時成了追蹤報道MH370的平台。每晚在整理着新聞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了各國家屬在面對親人生死未卜的這一刻,顯現了文化背景的差異。 馬來家屬的寬容以待 一名60歲的馬來裔父親奧馬,在同事追訪時說了這番話:「無論兒子是生還是死,我還是得接受上蒼的旨意和安排,意外發生了我要怨誰也無用,目前我能做的就是等待和祈禱,其他的事情日後再說吧。」 同樣的,一名馬來裔母親諾爾瑪在事發後堅持守在家裏等待消息:「如果我跟你說不傷心是騙人的,我唯一的兒子凱魯生死還是掌控在上蒼的手中,這時候,還是得感謝上蒼選擇了我,讓我有生之年去學習,去經歷那麼沉重的痛楚,這是我的人生功課,我必須去完成它。」 我的友人黃世生,是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因錯...

20140330-洪清田:中港台無小事中國與世界有大事

洪清田:中港台無小事中國與世界有大事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星期天,台灣學生將和社會大眾一起,由立法院和行政院到總統府,大串連,給馬英九博士、江宜樺和金溥聰上一課:民主體制和國會應怎樣運行和操作;建制內當權執政領導層精英怎樣think(andsee)outofthebox,建制外無權精英怎樣(逼建制內精英一起)回應社會和時代的新思潮和形勢;建制內外怎樣對流和轉化,怎樣成為「同道中人」一起探索未知和未來、一起接受這「歷史共業」的考驗,過程中怎樣維持equilibrium,justiceandnormalcy;一個社會/國族怎樣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怎樣各施各法、同心同德「長治久安」…… 「太陽花」多麼像「野百合」、紅玫瑰和白茉莉,建制外無權精英多麼像百年前五四和二十五年前的六四,但又多麼不像,完全不像。 (一)給台灣讓利的槓桿作用 馬英九隔了那麼多天發言,發言因循陳腐,可見他仍活在十多年前的世界,出不來、不願出來,認為是外面世界(全)不對,是外面要改正、不是他要改變,可以不理;但又很困擾,不明白為什麼台灣三四十年新舊勢力權威對決、全民分裂、血淚交加建立的民主體制、選舉和國會,完成的政黨輪替歷史轉型,一下子全砸了,天塌下來了? 他是國民黨建制的民主派,服膺普世價值觀,救了國民黨,二二八正式作官方懇切道歉,受深藍斥罵,但他也脫離醞釀已久的台灣新現實。類似埃及、泰國和土耳其,台灣新成的民主體制,有了結構和人員後,正在testrun。這是再經歷一次歷史挑戰和考驗;這個新階段形式和過程、問題和議題、風險和回報不同,但同是「質變」,人文課題和主題重複、檢驗、否定和修訂前一階段成果。 台灣這次更大的不同是,以前是台灣內部問題(大背景一如韓國有美國因素),現在加入一個天地人合一、無邊仁德、永遠正確絕對、無限自我正義的「中國因素」。 開放改革三十年,中國以「舉國體制」的「經濟運動」代替一九四九年後三十年的「政治運動」,以「唯經濟」發展硬道理粗放片面活化集體主義和實用主義、權威和專制,建造一個「以我為主」的龐大「經濟叢林」代替「政治叢林」,節節勝利,向香港和台灣及世界擴張,但正正是「給台灣讓利」的「服務貿易協議」的經濟利益,給了台灣學生一個發動全社會的缺口,成為運動的leverage,由經濟到政治體制、社會與群族的生存和福祉,全面自我審...

20140330-蘇思:佔領中環:台灣學生的一首詩

蘇思:佔領中環:台灣學生的一首詩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若我們失去 陽光空氣水 我們會 絕望的死去 若我們 失去民主 我們將 無望的活 這段詩文,來自在台北立法院中所攝的一張手機照片(見圖),學生用宋體的美術字寫在簿上。隔照片與彼岸,我彷彿感覺到那些字是寫在我心臟,那麼深刻地刺痛。 這一年來,我們幾個加入和平佔中義工隊的朋友,分別陸續辭去了原本的工作。我們發現這是一場必須全面投入的運動,投以我們的青春、所有的時間、畢生的力量。若不是如此,我在香港便只能無望的活。 這一年來,我們眼巴巴看政府「玩殘」最有理想有良心的公民。王維基在申請流動電視牌照上再次被政府「搬龍門」,連素來永不放棄打不死的他,也要嘆句「走投無路」,本來期待中的全港市民感覺同一份失落。當伍珮瑩守護她的顧問專業,指出政府扭曲免費電視發牌報告本意,即因為報復式投訴信而被離職兼扣薪。當林超英堅執要捍衛郊野公園一寸不讓,他便不再獲委任中策組特邀顧問。有八十後朋友跟我說,他覺得夢想這個詞,將可以在香港的字典裏消失。 台佔領立院非一夜間醞釀 當下台灣正進行的佔領立法院行動,把我們將要面對的人生抉擇更早的由想像帶到眼前。我們要問的,不是何時會佔中,而是到底香港有幾多人,真正預備好佔中? 因為佔中也是發動公民抗命,被即時比較是可以理解,但此次佔領立法院實際並不是一夜間醞釀,服貿爭議由2011年開始,官方協議已於去年簽署,民間漸進抗議直到3‧18佔領前,有立委趁亂宣布完成服貿委員會審查,才一觸即發。而佔領抗爭的立場,就是要求重新由公聽會收集意見、專業評估、修正談判協商、逐條審查,以正常國際標準合理的過程挽回黑箱政府未經民意授權之錯失。套用坊間諷刺還未佔中的說法,就等於批評台灣人為什麼不是去年服貿還沒進立法院就發動佔領呢? 我們完全明白民情背後的焦急,眼見香港政商霸權的惡行,令市民受苦,沒有前景。我們也許比任何人都更緊:為什麼還未到佔領的時候呢?然而正如台灣的例子可見,過往幾年的新世紀公民行動,累積了成熟經驗,有強大的公民社會支援,加上民意支持,使得這次佔領得以裏應外合。一個成功的民主運動需要時間醞釀、民眾支持和適當時機,三者皆不可或缺。 太陽花學運吸引民眾,無論是學運領袖的行事態度、公民社會的井然配合,大家表達出來是互相支援。他們的動機...

20140330-鄭政恆:悼:鍾期榮大學生活與獨立精神

鄭政恆:悼:鍾期榮大學生活與獨立精神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樹仁大學創辦人鍾期榮校長在三月初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她一生奉獻教育,令人敬重。現在,大部分香港的大學校長都是科學、醫學、商學的教授專家,反映學界和社會重視哪一類學科。鍾期榮校長卻是法學博士,而且對法國文學的造詣很深,確是與眾不同。 鍾校長之言傳身教,深入民心,堅持四年制,不受政府資助,也見獨立風骨。她的言行性格,見諸黃仲鳴的筆記〈鍾期榮逸事〉,形象躍然紙上,而陳智德的〈鍾期榮校長的譯詩〉和〈銘記鍾校長一語至理〉(收於文集《抗世詩話》)兩文,則從她的譯詩和文章,展示鍾期榮的人文氣質。我也透過鍾期榮的著作,領略她的人文世界。 鍾期榮在1949年到法國巴黎大學深造,1955年來香港定居,先後在聯合、珠海、浸會、崇基等專上學院任教,1960年代在浸會學院教學,擔任社會工作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就在這一段時期,從1957年起,鍾期榮替友聯發行的《大學生活》,寫了許多文章,包括〈論個人自由與「人權宣言」〉、〈都德和「小東西」〉、關於法國詩歌、小說和作家生平的長文、論西洋悲劇、存在主義與托爾斯泰思想的文章等等。 我需一提:遺憾之一,我找不到齊整一套《大學生活》,所以有小量文章沒有看到,日後賈其餘勇,再作補遺;遺憾之二,這些關於西洋文學和思潮的文稿,沒有彙編成書,漸漸湮沒,不為人知。不過,上述的文章也不是完全沒有結集。 「儘管」含蓄批象徵派的詩 〈論象徵派的詩〉是四平八穩的法國象徵派詩歌概論,曾收於莫渝編譯的《法國十九世紀詩選》(台灣志文出版)。長文先由象徵派的特色入手,再用及許多篇幅介紹重要和次要的詩人,並附上詩作節譯。鍾期榮留學法國,而非英美,她的文學批評手法,以生平、歷史和思想為主,跟重視文本分析新批評(NewCriticism)可謂南轅北轍;跟文化研究的文學批評,更相隔萬重山矣。 鍾期榮下筆感性動情,頗有感染力,也不時流露個人的見解,但總是含蓄婉轉地表達,並不張揚自己的看法。此外,鍾期榮的思想親近傳統,可算保守一方,但對現代革新,也有幾分理解和同情。以下引文,以連接詞「儘管」一隔,帶出褒貶雙方的觀點。此外,她提到的「批評家」,不具名,通審全文,可知「批評家」即鍾期榮個人的主張: 「象徵主義就是盡力將模糊的思想、錯綜的感情,和那環繞於我們明亮部分的曖昧晦暗,輸入文學...

20140330-亞然:告一段落的對照記

亞然:告一段落的對照記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三月八號,除了是婦女節,也發生了一件值得記入文學史的一件事。就是深圳《晶報》逢周六見報的「對照記@1963」專欄刊出最後一期。來自中港台三地的三名文人,胡洪俠、馬家輝、楊照於2011年伊始,各自就一個相同的詞語題目,寫下迥然不同的文章。這專欄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文章亦早已結集成三本書籍,據聞第四本也即將問世,對於深圳以外的讀者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喜訊。 這三年多的專欄,其實是一場實驗,是三名作家親身上演的一場實驗。每一個星期的題目,都是將三地的文化、歷史比對。進入廿一世紀以後,三地的來往愈見頻繁,頻繁的背後,是三地發展的趨同(主要是城市硬體上),或者我們都不願意去承認這現象,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三地的文化卻仍然是各有特色各自精彩,從這三名1963年出生的作家文中,你可以發現中港台的不同。而在這三地交往頻仍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特文化。 「童年美食」反映三地生活 從他們過去所寫的題目,不論是「男廁」或「監獄」,抑或是「禁書」或「選舉」,你都可以從中看到他們這一代人,在他們各自所屬各自成長的地方中成長,建立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眼界。當中最特別的,我相信是他們童年的分別。三人的對照,很多時都集中於討論他們那些年還是小童時的經驗,其中一個主題更是直截了當的寫「童年美食」(記於《忽然,懂了》一書)。而我最最深刻的,是胡洪俠那篇文章的題目:「我的童年沒有美食」。他寫的是當年中國的環境,根本就沒有「美食」這概念,只有「飽不飽」的概念。 我想這就是在一種特定的時刻、特定的環境所存在的一種特定的概念。這也令我想到早前曾聽過楊照講有關達爾文《進化論》的講座,我記得有人大概問了為何達爾文當時沒有將進化論推到最終極、那所謂的起源是怎樣創造,而我卻很深印象的記得楊照老師的回答,他說:「因為在那時代,達爾文所身處的環境仍然是神權的世代,根本就不能輕易想像基督以外的事物。」很多我們現在視之為必然的價值、概念,曾幾何時是不存在的。 毛澤東——禁談、崇拜、冷感 另一個有趣的題目,是「毛澤東」一詞(記於《所謂中年所謂青春》一書)。台灣在1987年以前的戒嚴,共產黨、毛澤東、馬克思等等都是完全禁掉,所以對於楊照而言,「毛澤東」就是他永遠在台灣讀不到的一個禁區,也是...

20140330-龍九:睡獅醒來

龍九:睡獅醒來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明報專訊】最近,隔籬街口賣牛雜的肥仔平,對住一班食牛雜的法國佬,引用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立即就仆出一條友翻譯,將他解話翻譯,內容我忘了,反正沒什麼意思也應該不正確到哪裏。 如果大家看得多師奶劇或者宮廷戲,大概都知道,有地位的華人,通常都喜歡用含蓄暗示的方式去表達事情。也就是說,他們不會直接告訴你他們想做什麼,他們說的話都只是暗示,你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對國情的理解去翻譯,才能夠看出真正的意思。 例如看電視,看到某某領導坐在某某領導旁,就知道誰當時得令,又或者看到大家的發言次序,就知道誰現在比較當權,誰比較弱勢,誰正在跑出成為中央紅人之類。看政治新聞看到好像賽馬直擊一樣,難怪某些地區不像香港一樣有賽馬活動。 回到肥仔平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就讓我們把自己順「不能看表面說話」的思路,推敲一下。首先,講中國,多數會說中國是「龍」,華人是什麼龍的傳人之類。從不無厘頭的自稱獅子,自稱獅子是英國佬的事情,例如什麼獅心王理察。 在拿破崙時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中國」應該泛指所有華人政權。這世界上,會把自己扯上獅子的華人地區,只有兩個,一個是獅城大坡坡,另一個呢……就是沒有中央政府的恩情就會完蛋了的香港。 說獅城也很有道理的,坡坡在幾十年前獨立,然後他們保留了笞刑,也就是用鞭子打屁股,拿破崙可能是預知到了這樣的事情,覺得這樣的體罰真的是令全世界發抖。雖然拿破崙講的可能是大坡坡,不過鞭刑看起來絕不「可親」,所以肥仔講的應該另有所指。 既然排除了新加坡,肥仔指的應該就只有香港了。的確,想想也合理,香港真的有群龍的傳人拿10年沒見過的獅子旗,完全合乎「沉睡的獅子醒來」一說,又有人說這些人是排外的法西斯,是希特勒的同類,後者發動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了很多很多人,還不令全世界發抖? 香港覺醒了 毫無疑問,肥仔平講的沉睡的獅子,講的就是香港,說沉睡的獅子醒來了,就是說「香港覺醒了」,但是他認為,這些拿龍獅旗的人,是文明、可親、和平的。故此,肥仔是想向外國友人以及我們這些愛國愛港人士解釋,這些「本土派」其實全都是文明可親而和平的,沒必要對他們予以歧視。 肥仔平的意思十分明確,本人已立即...

20140330-許驥:獨家專訪:我早就警告不要選馬英九,李敖談太陽花學運

許驥:獨家專訪:我早就警告不要選馬英九,李敖談太陽花學運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編按:今天,台灣太陽花學運領袖發起「凱道集會」,本版記者獨家訪問台灣作家李敖,談馬英九,談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角力,談他在大陸出書的經歷。同時邀請台灣獨立出版人陳夏民撰文,抒發他對香港與台灣兩地的情感。 台灣民眾反服貿發起太陽花學運,作家李敖一直關注。今年已經80虛歲的李敖,每天仍堅持工作16小時。李敖說,他已經不太願意花時間關心眼前的小事情,而把主要精力花在世界性的大問題上。正在書寫的小說,會在明年他生日前上市。然而這次學運佔領的,是他當立法委員時每天上班的立法院,他是否另有一番滋味?近日,他每天在大陸微博上發表對太陽花學運的評論。當撥通李敖的電話後,他侃侃而談。可見,其實他是心繫福爾摩沙之命運的。 李敖說,在他眼中除了五四運動,中國近代史上任何的學生運動,都受了政黨挑撥,太陽花學運也不例外。他說:「當然,有些學生因為好玩,像家家酒(幼兒玩具)一樣地去玩一玩。(但)大部分都是有計劃、有人策動的。學生去弄一下是很好的,學生被政黨煽動鬧一下,有政黨支援。好比說在立法院,有40個民進黨的立法委員給他們(學生)看門、(當)保鑣,至少使警察不敢打他們,這也是好事。」 拉攏商人是失策 但李敖同時表示,他感到難過的是:「學生所爭取的目標,太令我們失望了,他們已經忘掉了中國。沒有人替中國講話,也沒有人敢替中國講話。」他強調說:「我講中國,不是中共,就是對中國他們已經不敢認同了。也許不敢,也許根本就倒了胃口,反正對『中國』兩個字他們都躲開的。」 李敖認為,太陽花學運表面上是反服貿,本質還是繞不開中共:「骨子裏面跟反共有關係──可是反共會延伸出來,變成反中國。這個認同是錯誤的。反中共是一回事,反中國是另外一回事,可是他們混為一談了。」 不過李敖覺得,有人反共乃是情有可原:「以中共的表現而論,至少令人產生錯覺。中共的表現,好比拉攏連戰啦,拉攏台商啦,它不在根本上面追求認同,所以把這個形象搞得很壞,中共的形象很不好。」 李敖不客氣地指出,中共的所作所為,令它的宣傳失效。他說:「北京表現不好,宣傳再好也沒用。宣傳也跟不上,軟實力被美國打敗了。為什麼它形象這麼壞?人家說西藏運動,達賴喇嘛根本就是美國支持的,美國承認這個證據了,達賴喇嘛根本就是個暴力分子,怎麼變成和平主義者?所...

20140330-阿離:生活達人:錮身鎖命,卻不能洗腦贏心

阿離:生活達人:錮身鎖命,卻不能洗腦贏心 8:39 30/3/2014 【明報專訊】梁振英於○七年曾撰文,題為〈人心尚未回歸國人仍需努力〉,提到港人對中國歸屬感薄弱,「把十.一國慶當作別人的國慶」。 梁氏有遠見,幾年前便明白,「如果香港人心長時間不完全回歸,將來台灣人心問題更不好解決。」 人心不歸,原因為何?威逼利誘,以人的生存條件要脅,再壓以嚴父之勢,就能安撫人心的創傷與懷疑? 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張少強嘆到,「大陸如果真的以這種政策處理兩岸四地,整個過程會很痛苦。」 內地歌手歡子有歌,歌名為《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其中一句,值得當權者念唱:「如果我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就算得到全世界也不開心。」 研究被歷史湮沒的香港主體 張少強擅長的,是質性研究,即是,往往要到處奔走訪問,或把自己拋擲到陌生地方生活觀察,或埋頭於堆積如山的原始檔案蒐集資料的研究方式,花的時間,年月以計。他說,自己很少受訪,比較希望多放時間,蟄伏書桌上雕琢文章。這次拋頭露面,是希望自己與學術伙伴進行的香港研究,能讓更多香港人留意。 幾年來,社會上愈來愈多人談論香港,說愛。愛香港,以作為香港人為傲的人,未必太了解,她/他所愛的地方。學者長年默默無聞,為歷史補白,透過文字記錄、分析、呈現大歷史下頑強抵抗的主體,令後來者看見過去祖先的生命,以及體制在生靈烙下的痛和疤,勉戒後人別重蹈覆轍。張少強早期研究的,是新界的原居村民、天台屋抗爭行動、九龍仔的老人村;這些在大眾眼中不佔一席、微小的人與事,都是他着力研究的對象,亦是香港歷史中,被湮沒的部分。 個人的生命,在宏大歷史論述前,總被貶為沙沙石石。作為社會學家,對宏觀與微觀、體制與個人的關係,非常熟悉。當歷史論述與體制權力過於龐大,個人便容易顯得渺小;這種無力,在當下時空尤其強烈,但張少強中氣十足地說:「(個人)主體和權力是共生的,你支配得愈勁,主體產生的可能性愈多!」 一朵花,衝擊大中華帝國工程 近年,張少強主力研究中港關係及中央對港政策,從回溯歷史到連結當下,他認為,中共一直以經濟作為統整周邊地區的策略。以這次台灣服貿協議為例,他認為太陽花學運衝擊的,廣及幾重層面,「由經濟到跨境支配,到統整兩岸四地的大中華政策,以及在鄧小平以降整個中共政權在世界尋找位置的策略。」這套追求領土完整的大中華政策,與...

20140330-吳志森:羨慕台灣

吳志森:羨慕台灣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香港人羨慕台灣,大學生說做就做,佔領立法院、衝擊行政院,最後血腥收場,但也幹得轟轟烈烈。香港佔中運動光說不練,再三再四再五,商討完又商討,還是沒有行動,對社運行動派來說,不耐煩之極。 只看表面,但求過癮,官能刺激重於一切,精闢論述和詳細部署都欠奉,都是不少本地鍵盤戰士的特性。他們以為台灣學生閃電佔領立法院,都是臨時起意,一聲令下就付諸行動。但他們有所不知的是,大學生成功佔領立法院,事前的計劃、掌握的時機、事後的支援,都有周詳的規劃,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而領導者的豐富的社運經驗,更是關鍵因素。 但我認為,這些都是表面的東西,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香港是無法相比的,就是台灣的反抗傳統。 就以佔領行政院的總指揮,一度被拘控後無罪獲釋的魏揚為例,一家四代,無一例外,反抗強權,受當權者迫害。 魏揚的外曾祖父,是名字響噹噹的楊逵,這位日治時期的左翼作家,從事農民運動,反抗殖民統治。二二八時期又被國民黨判過死刑。一九四九年蔣介石遷台楊逵發表和平宣言,被判入獄十二年。 楊逵在綠島監獄認識政治犯難友,為下一代結下了姻緣,兒子娶了難友的女兒,誕下女兒楊翠,與夫婿在異見媒體任職,為民主運動發聲。反抗血脈,傳到今天的第四代魏揚。 台灣的反抗傳統。並非個別家族獨有,而是整個社會氛圍和土壤的結果。 日治時期有反抗殖民統治的抵抗運動。二戰後日本投降台灣回歸,又發生二二八血腥鎮壓,全台本土精英幾被肅清,但反抗仍未完全停止。五十年代蔣氏父子以動員戡亂為名,幾十年來實行軍法戒嚴,白色恐怖鐵腕統治,但仍未消滅台灣人的反抗意志。愈壓迫,黨外運動愈茁壯成長,反抗不絕,中櫪事件、美麗島事件更是轟動國際,成為瓦解國民黨威權統治的致命傷。 蔣經國逝世前台灣解嚴,開放黨禁報禁,更和平順利地實現了政黨輪替,但台灣人對來之不易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沒有一絲鬆懈。陳水扁貪腐,百萬紅衫軍倒扁,不分黨派,延續反抗。 香港人要反省的是,我們有沒有這種反抗傳統? [吳志森samngx123@gmail.com]

20140330-余若薇:戀愛通識課

余若薇:戀愛通識課 明報2014年03月30日 麥兜漫畫中,麥太最愛對兒子麥兜說:「從前,有個小朋友不聽話,有一天,他死了。」博客王偉雄嘲笑近日某中學校長阻止學生談戀愛,將麥太箴言改編為:「從前,有個中學生談戀愛,後來他死了。」人總會死,但跟他小時候是否聽話、中學時期是否談戀愛沒有因果關係。 這位校長收到家長投訴學生拍拖,於是在校內刊物發表一個「愛不合時,抱恨終身」的故事,講述他一位舊同學原本成績優良,但高中談戀愛,成績一落千丈,無法升讀大學,女友又意外懷孕,他唯有兼兩職養家,但因疏於管教,兒子誤入歧途,最終妻離子散。若講故事,我亦有不少舊同學高中時談戀愛,四十多年後的今日依然是恩愛夫妻。 作為三女兒的母親,我當然瞭解父母擔心子女拍拖影響學業,但不能贊成這校長般,在早會宣布禁止學生拍拖,又叫訓導老師在全校學生面前宣讀十多位男生姓名,召見他們,警告他們若與女同學單獨相處或有過分親暱行為,可能受學校處分。 這種棒打鴛鴦的手段十分愚蠢,公開羞辱以儆效尤、標籤部分學生,可能導致地下情,亦會弄巧反拙。 《明報》日前專題介紹青年協會社工舉辦的「戀愛通識課﹕中小學戀愛與性教育計劃」,對象是小四至中四學生,讓他們學習戀愛包含認識自己、瞭解對方、接納、增值、尊重和責任。 沒錯,小學便要開始灌輸戀愛的正確觀念,總比「中學生拍拖致妻離子散」之類說教有效得多,亦減少「女友意外懷孕」之類抱恨終身的事情發生。校長與訓導主任下次對學生訓話前,請先來上一堂戀愛通識課。 [余若薇]

20140330-非常人:少女成長記──天生藝術家田原

非常人:少女成長記──天生藝術家田原 8:06 30/3/2014 第一次與田原謀面時,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少女,「我最近在寫兩個劇本」,她靦腆地說。手裏拿着一部英文原版的哲學書,在學校的周末下午來到一間咖啡館,說每一句話的時候會去望一下坐在身邊的媽媽。「我真的有很多的夢,不是夢想啊,是真的夢。」她的處女作小說就是根據夢境寫成。這是一個天生要做藝術家的人,她浪漫、博學、早慧,且處於現實中仍有一種韌性。事隔十年,她以高產量和高質素,完成了這部奇幻的少女成長記。 記者:鞠白玉 田原:本名趙田原,1985年生於湖北武漢,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系。17歲以跳房子樂隊發行全英文專輯《A Wishful Way》。長篇小說《斑馬森林》相繼在中國大陸、台灣和法國出版。2004年主演麥婉欣電影《蝴蝶》獲金像獎最佳新人獎。代表作有《左右》、《江城夏日》、《我們的十年》、《六樓后座2:家屬謝禮》等。2007年出版小說《雙生水莽》,並在日本發行。2011年起執導個人短片,包括原創劇本與片中配樂,共12部。2013年發表唱片《田原》。 16歲時田原被邀請到樂團的主唱位置,從詞曲到演唱,她的音樂像一首悠揚的少女詩,充盈着空靈與夢。17歲發表長篇小說《斑馬森林》,因着其格調筆風以及實驗性,她成為多個藝術家最為推崇的年輕作家。 17歲時田原考到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系,那時她羞澀孤僻,課上課下都戴着耳機,循環播放的音樂讓她能夠暫時有避世的感覺。她穿明黃的帽衫,挑染的頭髮,剛剛得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新人獎。因為認定自己沒有任何可能拿獎,索性在學校安心上課,根本沒去香港。 少女漸漸長成熟女,八年來她所交出的功課包括主演的15部電影,自己導演的短片、劇本、小說、唱片、時尚節目、文藝雜誌和裝置藝術展,她能在任何一個藝術領域裏游刃有餘。作家、演員、導演、攝影師、藝術家和電視台主持人,所有的身份加諸於身,田原仍是田原。長年素食與跑步,她仍然擁有清澈眼神和瘦削的身形。從青春期的自我掙扎裏走出來,她比從前更懂得藝術之於人生是一種純粹的暢快,她享受這年華,從未辜負這年華。 知識讓人「不浮誇」 田原小時被母親稱為「書呆子」,她永遠安靜地捧一本書坐在角落裏不打擾任何人。父母的收入大半用來給她買書籍和唱片,她的知識分子外公一直認為孫女將和他一樣,她會擁有知識,並善用知識的力量。他從未想過她會去...

20140330-柳俊江:青春嘅嘢,你識條_咩?

反智動物:青春嘅嘢,你識條_咩? 7:50 30/3/2014 ■有人認為學生幼稚衝動,有破壞冇建設。反過來看看今天的自己,成年人是為了建設社會,還是自身利益行先?台灣《蘋果》圖片 差不多每個月都會收到不同學校的邀請,算是教通識教育的一種活動吧。反正我沒有深究,有閒暇的話,我都會應約出席。可是近半年來實在太忙了,所有學校的邀請基本全都婉拒。不過今個星期有兩個學校分享,在很早以前就定下了,不得不抽時間應約,半推半就,可是我是樂在其中的。 到中學,多數被要求和學生分享「個人成長經歷」,其實我的中學時代過得有點渾噩,讀書方面更是一無是處,倒是醜事傻事一大堆。於是,我經常分享起一些課餘軼事來。話說上星期的對象是一級中四學生,我努力在腦海中回憶中四的事,可惜所剩無幾,大概只有兩件事可堪回味。頂頭大事是初戀,對我影響極大,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可是想起某校長警告,「愛不合時,抱恨終身」,善於自我審查的筆者自然將說話吞下去。不過,戀愛經歷也實在不可或缺,筆者起碼有能力分辨「春袋」和「膀胱」之餘,及後對女性的身體結構也認識了梗概。 看着同學們一臉天真無邪,不說便不說了。然後說了中四第二件大事:第一份暑期工。當年同學們的暑期工多數到「些粉」或「老麥」,而我十六歲的第一份暑期工,竟是當一個「地盤佬」。那些年我和同學們揹着長木梯和一大堆工具,從剛建好的天頌苑頂層,汗流浹背地把一個個窗框裝到空盪盪的洞上,從三十五樓一直裝到地下,忘了多久的工夫,只記得當年的暑期沒有那麼熱,天水圍未被悲情包裝。工程完成後,朋友準備了廉價紅酒,在後樓梯慶祝。沒有開酒經驗,我們沒有開酒器,用地上的石塊撞了撞玻璃瓶,玻璃碎磨上牙齒在耳際回音,實在難忘。當時我想,青春大概是這麼莽撞的一回事。然後,判頭走數,我的第一份工,有汗出無糧出,十六歲上勞工處追討欠薪,開拓了另一種眼界。當時的蠢事,現在回憶竟帶點甜,跌跌碰碰後造就了我現在的價值觀,也給了我一大堆故事和同學分享。 台港後生可畏 老師也許暗皺眉頭,請柳俊江來,竟然說了這些「不正確」的故事,下次還是別再邀他了。其實,在恩師們心目中,當年的這個「大嚿衰」,做了壞事一大堆,今天反過來教育下一代,不讓人皺眉才怪。有時我會想,如果我生長在一個受保護的空間,沒有群過童黨,沒有做過地盤,沒有在機舖球場流連過,沒有體驗過邊緣,我會是多麼乏味的一個人?青春已然離去,幸...

20140330-陳淑莊:支持太陽花

蝶夢莊周:支持太陽花 7:48 30/3/2014 ■學生領袖林飛帆(右)在立法院。台灣《蘋果》圖片 上星期從電視新聞看見台灣退回服貿運動的報道,被網民戲謔為CCTVB的無綫新聞,自然是一如以往只報道學生如何激動,卻沒有解釋服貿協議的利弊及諮詢不足、於立法院倉促通過的問題,而同學於立法院張貼的大字報白底黑字寫着「佔領」幾多幾多小時,媒體卻用「佔據」這個字眼,叫人疑惑何以有這種用字上的改動。今次事件的觸發點是3月17日國民黨立委主持於審議服貿的會議上,趁混亂突然以30秒光速宣佈服貿提交委員會審議已逾三個月期限,故依法視為「已經審查」,企圖以一種粗暴的手段完成服貿協議審理,繞過內容討論,學生遂於18日晚上發起「三一八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以圖推翻立法院這個黑箱作業的審理結果。 近年來,世界各地接二連三發生由民間主導的社會運動,台灣今次的退回服貿行動,數百學生短時間內成功突破防線佔領立院,機動及組織力讓我嘆為觀止,抱着到現場支持同學的希望及探討今次運動可供學習的地方,上周四晚上決定飛往台灣。我抵達時已是凌晨,在朋友的協助下我得以進入立法院。當時學生已佔領了幾天,有人席地而睡,有人還在準備事宜。事後有親政府傳媒形容學生把立法院弄得亂七八糟,我想在這種非常時期還要求立法院如平日一樣井然有序實在有點吹毛求疵。現場闢了個角落作救護站,有醫護人員駐守;也有充電站,供示威者的電子儀器充電;也有物資室,以應付大家的基本需要。這時政府已把冷氣關掉,幸好還有電力供應,大家便以風扇為場地通風。 有些學生已留守立法院近三天,大家知道這時立法院有出無入,許多人寧願不回家,不顧梳洗休歇,堅持在裏面留守。台灣人的政治意識強,公民運動的支持者眾,我在台灣幾天,立法院外總有群眾聚集聲援學生。場外設了一個講台,幾乎廿四小時有人在上面主持,白天有講者來主持講座,感召原本對這件事不太清楚的市民,令運動得以擴大。 用光明諷黑箱 對於贊成或反對服貿、留守或撤離立法院,至今社會仍意見紛紜。但無論如何,這些學生手無寸鐵,以非暴力的方法去表達訴求,只為令自己的國家更美好,但親政府傳媒侮辱他們為暴民,更狠毒的卻是大陸的官媒和網民,他們何止對示威的台灣學生口誅筆伐,甚至對挺身而出支持學生的歌星、藝人都大肆鞭撻,威脅說要杯葛他們的作品,還趕絕他們在大陸的市場。在那些人眼中,老子給你生意做,你就得乖乖跪地道...

20140330-畢明--唯才是掂

唯才是掂 6:54 30/3/2014 看來今次要謝票先掂。 那是一個星期三早上,出門時遇上我家大廈的郵差叔叔,這些年我和他見面和說話十次起廿句止,早晨唔該拜拜唔該,點點頭,如是而已。那天,在相遇的剎那,我碰着他的空間,忽然他來一句:「你中咗幾多呀?」er……沒有上文,只有點頭微笑,那是我們當天第一句對話。電光石火毫無頭緒,「中咗幾多?」斷估他問我的不會是中伏,種生機,或者縱欲,不知那來的靈機一觸,我答他:「噢,錯咗一個,女配角」,「你年年都中好多㗎喎」,(尷尬地)「好彩啫」哈哈,拜拜。短短幾十秒間,沒有人提過奧斯卡三個字。兩天前剛過的星期一正是奧斯卡頒獎禮。 我不知郵差叔叔是我讀者,更不知他知我是個寫字的,更原來他多年來都知並有捧場,whatsapp那個「捧面O嘴」的公仔是我。至今幾星期,神奇。到過灣仔一間小餐廳,次次都book唔到,一生人第一次幫襯,飲飽食醉埋單再會時老闆和我說「拜拜股神」(!)「吓……你又知?」我以為我是隱世無名神婆兼送專欄外賣的微塵,背影都不存於世那種,「你年年都中咁多!」(又尷尬地)「好彩啫」哈哈,拜拜。 多得蔡公東豪兄抬舉,在他壹週刊暨主場新聞的專欄調侃我為「股神」,弄得對我寬容又偏心(大膽自認)的蔣芸大姐又寫了一篇文章(「當然不可以」,本報,3月18日),恐防我諗大咗真的走去評股,叫我的奧斯卡預測遊戲竟然變得咁好玩。 原本我以為連年在本欄無愧無懼無恥地預測奧斯卡賽果,錯咗罷就,除了勇奪被邁克抬舉為神婆的榮幸,只有李怡(我的前隔籬位同學仔)會不吝賜教認真,蔣芸會投入肉緊,肥佬黎會半踩場半八卦的問「你今年中咗幾多呀?」(咦,郵差叔叔?)只有少量我的忠心讀者、即我阿爸阿媽會聊表一哂;但近日連恒生銀行的高層、我的前客戶老友、江湖上無人不識的水哥,也笑我和蔡先生打的專欄乒乓波「這陣子成為了城中熱話」,新相識的potential台灣廣告客戶又冷不防笑我差一點打出了奧斯卡home run,我就不得不認真一點看這件事。當然蔡東豪在中環的影響力一錘勁金,他在跑步寫稿日理萬機之餘瞥我的專欄一眼、寫我一筆就叫蓬蓽生金,謹此謝過。不過我還是不感冒馬拉松的。 至於股神嘛,估神還可以,燈神才最真。股票我不懂,電影敢說懂一點的。要解讀奧斯卡,其實還加上解讀市場和品牌學。我看奧斯卡是回應及適應市場現實最靈變的老品牌。86歲了,我曾說它像月餅會,供夠...

20140330-李怡--儘管希望渺茫而虛妄

儘管希望渺茫而虛妄 7:47 30/3/2014 一個希望升起,一個希望墜落。日夜受希望、失望煎熬,恐怕最能形容馬航消失20天親屬的心情了。忽然想到魯迅引述又重複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句子: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希望是什麼?是人人的生命中都不斷發生又不斷破滅的東西。如果一個人什麼希望都沒有,那麼活着也就沒有味道了。希望產生,誘惑人努力辛勞去追逐希望的實現,但人生真能實現的希望畢竟甚少;而且即使實現了一個希望,又會受新的希望所誘惑,裴多菲還有詩句:「希望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所以,希望常常是騙人的,希望是虛妄。那麼絕望呢?其實絕望派生於希望,因為若沒有希望也就不會有絕望,因此絕望也同樣是虛妄。 馬克吐溫說:「希望好像一個家庭,沒有它,你會覺得生活乏味;有了它,你又覺得天天為它辛勞,是一種煩惱。」大概世界上沒有人能擺脫這兩種煩惱吧,即使是沒有家庭的人,也會為「沒有家庭」而煩惱。人生的悲劇,就是在乏味與辛勞中徘徊和苦惱不已。 人的積極任事是因為有所追求,但如果理想一次又一次地破滅,希望已切切實實地變成絕望了,還要不要積極追求呢?台灣有網文說:「阻擋人類前進的,是放棄,而不是絕望,促使人類前進的,不是希望,而是意志」。 儘管我們知道希望渺茫而虛妄,但不等於要放棄;儘管我們對前景悲觀,但不等於要消極。在是非對錯中只要認定是「對」,即使現實告訴我們極難實現,但仍應積極去做。悲觀而積極,就是我的一生。 李怡

20140330-鄭家純:靠民眾吃飯的公眾人物啊 ,別躲了

鄭家純:靠民眾吃飯的公眾人物啊 ,別躲了 6:44 30/3/2014 夜深了 ,發個感慨文 。 謝謝我的經紀人 ,能讓我站出來 ,能讓我大聲支持太陽花 。 臺灣不到一趴的藝人有站出來表達:挺服貿、反服貿還是反黑箱? 原因很簡單,怕得罪飯碗 ,也別怪他們了 ,大家都討飯吃的。 那麼大咖的樂團 ,只po了MV,就被中國網友譙翻天 ,還哭了 。 那麼大咖的歌手,分享了連結 ,被中國網友嗆滾出去 ,隔天記者會只好改口說單純分享 。 我在半年多前就希望大家能關注黑箱服貿 ,上節目、採訪等等都特別提到 ,但沒人鳥我 。 不幸中的大幸 ,最近臺灣人終於醒了 ,還是被一群熱血、單純的學生搖醒 。 或是被警棍下的血淚嚇醒的 。 學生佔領立法院已經半個月 ,鹿茸持續跳針 。 請一起站在凱道上 ,捍衛民主、捍衛臺灣 、捍衛未來 。還有什麼事比救國家更重要? 今天人民被逼上街頭 ,靠民眾吃飯的公眾人物啊 ,別躲了, 支持反對都好 , 至少出個聲音讓大家知道你們還活著 。真想賺RMB…去換本護照是最佳選擇 (畢竟中國酬勞都五倍起跳 ,沒人會責怪你們的)。

20140330-梁文道--天要下雨

天要下雨 6:40 30/3/2014 大陸自由派知識份子對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困惑,某程度上是兩地政治文化差異的結果。在大陸這邊,他們期盼有朝一日可以建立真正的法治國家;在台灣那邊,學生卻以公民抗命的行動指向一個超乎法律之上的公正藍圖。在大陸這邊,他們渴望的就是像台灣那樣,能夠擁有一個公民普選產生的議會與行政部門;在台灣那邊,學生卻看到了未臻完善的民主機制,想要修正既有體系的缺漏。簡單地講,我那些大陸朋友的疑問是一群學生怎能以人民的名義佔領一個全民選舉產生的議會呢?而我的台灣朋友則不滿於這個以民主之名所實現的體系在細節的操作上粗暴地排拒了不同的聲音。 這本來可以是個很有趣也很有價值的討論,絕對可以豐富整個華人社會對民主政治的理解。可惜的是,今天的兩岸三地上空,卻有一團叫做族群主義的幽靈,以情緒化的語言與意象,模糊掉了細節的分析與邏輯的推理。在少數知識份子的圈子之外,大家更容易關心的是誰對不起誰的問題。 台灣有些人拾起了香港傳去的「反蝗」措辭,把對彼岸黨國資本主義入侵的恐懼,擴大成對整體大陸人民的侮辱。受到這樣的刺激,大陸就有不少人擺出了一個「給你好處,你還不要。那就拉倒」的態度,生起了民族尊嚴不容傷害的憤慨。如此格局之下,根本不容理性的知識討論,自由知識份子只能落得兩面不討好的境地。 正如香港「反蝗」,於是一些向來同情香港處境,向來支持香港實現真普選的大陸自由知識份子也就發不出聲了。因為他們不曉得應該怎樣心平氣和地向憤怒的大陸人解釋香港的問題;無論怎麼講,人家都只會罵他們幫着歧視中國的香港人說話。 笑到最後的,自是主張強硬對港對台的大陸鷹派,他們才是族群主義的最大受益者。當然,我並不是想勸台港兩地在發起運動的時候也該考慮對岸的反響,更不是想叫大家罷手;他們沒有這份義務。我只想試着指出,在這個時代,三地的任何問題與事件都會產生意料之外的溢出效應。事實如此,並且難以改變。 (一地運動三地迴響之三) 梁文道

20140330-鄭樹森︰張愛玲與夏志清

鄭樹森︰張愛玲與夏志清 7:43 30/3/2014 二○○○年夏志清先生應老朋友劉紹銘先生之邀,在王德威教授陪同下,偕夫人王洞自紐約飛來香港,參加嶺南大學的「張愛玲與現代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新界屯門嶺大見面時,神采飛揚,但一直大呼是「冒死前來」,因為稍早心臟有毛病,每天都在服藥,加上長途飛機高壓機艙中氧氣大減,較易發病。夏先生一九二一年出生於上海,來港開會時已快八十歲,見面時我改口稱為「夏公」,會議第一天第一場的發言稿也以〈夏公與「張學」〉為題,在他和夫人面前宣讀。會議期間他一再表示,過去沒有人這樣稱呼他,倒是劇作家夏衍在大陸被尊稱夏公。二○○二年春會議記錄以《再讀張愛玲》為題在港出版。快郵紐約後,收到日期是五月四號的一封信,再次提及此事,如下: 《再讀張愛玲》此書收到想已近一個月了,一到就看了〈夏公與「張學」〉此文,文章雖短,份量卻極重,要向你道聲謝。在文章裏稱我為「公」的想還是第一次,一般大陸人心目中的「夏公」想還是夏衍。我書裏張愛玲章提到四位女作家,主要想在美國讀者面前提高張的地位,讓他們驚奇一下。五十年代初期Flannery O'Connor在文藝季匯上已有小說發表,可惜我一篇也未看。後來(來哥大之後)把她的短篇小說全看了,覺得她在成就方面,的確可與愛玲相比,要寫文章講明此點就很困難。 夏公在《現代中國小說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一九六一年初版)張愛玲專章裏提到的四位女作家,分別是:(一)徐志摩一九二○年代譯介的紐西蘭短篇小說家曼殊斐爾(Katherine Mansfield);(二)一九三○年以短篇小說集《盛開的猶大花》(Flowering Judas)崛起美國文壇的德克薩斯州短篇大家凱薩琳.安.泡特(Katherine Anne Porter;這部著名短篇集香港美新處的今日世界社一九七○年推出中譯本,由於梨華、陳祖文、王敬羲、戴天四人合譯);(三)一九四一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一簾綠色》(A Curtain of Green)得凱薩琳.安.泡特作序推薦而備受矚目的密西西比州短篇名家尤多拉.韋爾蒂(Eudora Welty;台灣最早譯介韋爾蒂的是夏濟安先生,選自這本成名集的短篇〈寒笛〉"The Whistle"一九五○年代中葉就有英中對照評註版發表於趙麗蓮教...

20070603-回歸10年百人誌,陳冠中反思香港起跌:我這一代負絕大責任

回歸10年百人誌,陳冠中反思香港起跌:我這一代負絕大責任 日期:2007年6月3日 圍咖啡店的小圓桌,坐了三代香港人。受訪的陳冠中是香港戰後嬰兒潮的一代,也是趕上七十年代投身社會、八十年代成功上位的鍍金一代。踏入新世紀,他悟出一個道理:「我這一代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責任。」 訪問他的三字頭和二字頭聽他的分析,只好低頭喝咖啡。 記者:雷子樂 陳沛敏 -五字頭vs三字頭- 於97年回歸時,陳冠中去了台灣搞超級電視台。歷史的一幕,他當時沒有太大的感覺,「八十年代日日夜夜講九七,自己都講廿年。」現在長居北京的他最近卻頻頻回港,到大學主持講座講香港,「幾煩都要講落去,呢個階段更加要講,因為好似有變化。」 2003年他跟內地的余秋雨和台灣的平路約好,三個人各寫一篇關於自己城市的文章,分別說香港、上海、台北的故事。結果,其他兩位沒有寫出來,他卻寫成《我這一代香港人》,把他對香港和他那代香港人的體會和自省,和盤托出。 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天仙局 陳冠中4歲來港,40歲前沒離開過香港,念香港大學時被人叫「上海仔」,卻自認為是徹頭徹尾的香港人。他中三那年香港六七暴動,之後就是殖民地政府調整管治手法的七十年代,建公屋,倡廉政,中文成為法定語文,推行九年免費育,公共援助、僱員七日有薪假期和分娩假,都是七十年代的產物。 那時候,陳冠中的那代人陸續進入人力市場,迎上香港經濟高速發展期。因為前面沒有人,他們很快就上位,也充份發揮了育制度和社會文化培養出來的香港人精神──勤力卻縮骨、守法卻懂走精面,能辦點事卻又沒長遠目標、不追求完美。然後就是輝煌的八十年代。 「房價股市越發猛升,大家發財,順便造就了我城幾十年的富貴與浮華、我這一代人的燦爛與飛揚,思之令人感傷,然後不禁啞然失笑,簡直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天仙局,誰還理會製造業空洞化、資源投在非生產性的建設、競爭力消失、房價比新加坡高三倍、大陸在改變、地緣優勢在磨滅、熱錢靠不住?突然日轉星移,好日子不再。」《我這一代香港人》的反省,其實是香港回歸之後才有的得。 「一個亞洲金融風暴,問題都出來了,可是已積重難返。」八十年代種下的因,結成九七之後的果。 九七前後才出道的三字頭一代,沒有陳冠中那代人的機遇,卻遇上他們種下的這個果。 -五字頭vs二字頭- 9...

20070107-聖家的奧秘

聖家的奧秘 8:107/1/2007 ThiswebsiteispoweredbynetDrive4. 天使加俾額爾顯現給瑪利亞並告訴她: 「你將懷孕生子,這孩子是默西亞。」 瑪利亞問: 「這事怎麼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 加俾額爾解釋說: 「聖神將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將庇蔭你。因此,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 瑪利亞作了她決定性的回覆: 「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 ──路加福音1:30-38 一對夫婦 一段旅途 一個嬰兒 從此改變世界 直到永永遠遠…… ──廣告詞 宗這碼事,是信與不信的問題,是信不信由你的問題,是無可爭論和辯駁的,任何一個政權、民族、社會或勢力都不可摧毀和消滅的。因此,一個民主法治現代化國家都在憲法面明確規定:信仰自由,堅決執行。 每年聖誕節,電影界都要拍攝描述基督聖誕故事的影片應節。去年,我們在香港看到一部《受難曲》。今年,則有一部《聖誕頌》的放映。筆者先後兩次看了這部影片,深受感動,爰特寫出來,與讀者分享。 顧名思義,《聖誕頌》的故事是描述當年納亞勒城少女瑪利亞,與若瑟訂婚後,受到上主的恩寵而童貞懷孕。這期間,若瑟原想休退她,後因在夢中受到天使的告知,瑪利亞懷中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取名叫耶穌。因為耶穌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從此以後,若瑟接納瑪利亞為他的妻子,他也是瑪利亞的丈夫。 這一對未婚而懷孕夫婦,就在統治者黑落德苛捐雜稅、殘酷壓迫,以及預聞未來將出生一位君王之王信息而搜索追殺之下,從納西勒長途逃回白冷城。一路上,夫妻二人和一頭驢子,行行重行行,經過石山沙漠,涉過河流草地,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呵護,產生了親情愛愫,考驗出忠樸信義,成就了夫妻的真情實愛。 就在到達白冷城下,瑪利亞胎動生子,在四處緊急找不到宿地的匆促下,最後在一個簡陋污穢的馬槽中誕生了救世主耶穌。祝賀、諸王之王,竟然誕生在最卑賤的地方。 附近放羊的牧人,和從遙遠來朝的三位波斯博士,都憑那一顆千年才一合的連線三星的照耀下,聚到馬廊內恭賀耶穌的誕生;三位博士也各自獻上黃金、乳香、沒藥,以迎接救世主的來臨。 黑落德王雖然沒有等待到三位博士應言來報信,反而暴怒之下決定殺害白冷城內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兒,但若瑟已在天使的報信之下,攜帶瑪利亞和剛剛誕生的耶穌重上征途逃往埃及。影片就在耶穌一家人邁...

20070128-童元方:我們都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二之二)

童元方:我們都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二之二) 日期:2007年1月28日 童元方-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授 六 有一年夏季,陳先生在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國同學會演講「談風格」,我去聽了。有兩段話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是他引王國維一首詞中的三句: 覓句心肝終復在, 掩書涕淚苦無端, 可憐衣帶為誰寬! 陳先生也提到王國維論詞的三境界,其中之一是「衣帶漸寬終不悔」,但他接著說:「你得有了可喜之對象,才有不悔的可能。」王就是目睹這個世界失去了他賴以生存的價值,才自沉於昆明湖的。那年他才五十歲。 第二段話是舉畢卡索的繪畫為例,說明原創者藝術的風格。他說,平常的複製品、印刷品,因為少了創作的艱難,一般也表達不出原作的味道。但他在巴黎看過一家做掛毯的地方,十幾個人花十幾年工夫織一幅畢卡索的畫,因為加上了時間的因素,那掛毯顯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其風格與畢氏的原作不同,但同樣令人感動。只可惜陳先生最後發表的講辭漏了這段話。 這時候有朋友從台灣寄來散文集版,那一篇序後來起了一個題,叫〈叩寂寞以求音〉的,是這樣作結的: 我們當然對不起錦繡的萬里河山,也對不起祖宗的千年魂魄;但我總覺得更對不起的是經千錘,歷百煉,有金石聲的中國文字。因此,我屢次荒唐的,可笑又可憫地,像唐吉訶德不甘心地提起他的矛,我不甘心地提起我的筆來。 我想我在國外還在自我流放的唯一理由是這種不甘心。我想用自己的血肉痛苦地與寂寞的砂石相摩,蚌的夢想是一團圓潤的回映八荒的珠光。 啊!蚌的夢當年對我曾振聾發聵,於今逐漸演變為雷聲:我也要拿起我的筆來。 七 十年磨一劍,我在哈佛畢業了,修得了博士學位,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書。我努力寫,也努力譯。我也寫胡適之,不過加上與曹誠英的愛情。無意中在錢穆圖書館看到安徽黃山書社所出版的《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一大套,在第二十八冊中有吳健雄寫給胡適之的十一封信,知道她曾為胡、曹做過信使。當時心中一動,不知這一套書中有沒有陳先生寫給胡先生的信。結果在第三十五冊中找到十三封,都是影印的手稿。最早的一封大概是一九四七年八月以後,最後的一封大概是一九四八年底。有的寫在綠稿紙上,有的更寫在北洋大學的八行書上;有的非常長,有的則很短。這是比《蔚藍的天》更早的作品。後來我整理這些信件時,拿打字稿與原文互校,最少五次,也就是說細讀了五次。中年的我倒回去看我尚未出生以前上大學三、四年級的青...

20070121-童元方:我們都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二之一)

童元方:我們都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二之一) 日期:2007年1月21日 童元方-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授 每次回台灣,總是有很多人對陳先生說:「我們都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我說:「我也是。」 一 我出生在屏東,初中畢業以後,沒有留在屏東升學,而是去台北上了一女中,住在延吉街聖方濟各修會辦的宿舍。每天放學要從一女中走過總統府廣場,到中山堂去搭往三張犁的公車。博愛路與衡陽路上總是那麼擠。我既無家可奔,不如在學校的圖書館看書做功課。到了七點圖書館關門以後我再走,隨便找一家麵攤吃碗炸醬麵,然後就到書店去看閒書,其實是看白書,香港人叫「打書釘」,大概是一站兩小時,好像釘在地上一樣。 書店的架子上是成排的叢書,一樣的尺寸,一律的橙色,有吳稚暉、陳西瀅、蔣百里等的著作。但另外當眼處有一本與這套書完全不同,大而扁,全綠的封面,中間一棵大樹,可是畫得很小,帶出了《在春風》的意思,我一看就喜歡。翻開書,第一篇是〈寂寞的畫廊〉,當看到了「每一個人,無例外的,在鈴聲中飄來,又在畫廊中飄去。」心於是抽緊了,再屏著氣往下看,是「永遠不朽的,只有風聲、水聲與無涯的寂寞而已。」眼淚就掉下來。作者陳之藩是誰呢?大概也是古人罷!一篇文章已定下了生命的基調。那時爸爸長期臥病在床,而媽媽剛動完了乳癌手術,還要照顧三個年幼的妹妹。〈寂寞的畫廊〉所渲染的一片荒涼,正切合十六歲的我之心境,可是痛苦之餘彷彿得到了一些慰藉。 於是,每天放學,就到這家書店去,一篇一篇地看。後半本全是胡適之先生死後陳先生所寫懷念的文字。一件件的小事烘托出胡先生的為人。我想起爸爸說過他念北大時的校長是蔣夢麟,文學院長是胡適之。胡先生演講時他去聽,室坐滿了人,連窗台、角落都是。爸爸說胡先生那天講得不算好,但有很多學生在講台下大聲嚷嚷:「打倒胡適!打倒胡適!」胡先生小小的個子,從容不迫地搖著手說:「我不怕!我不怕!」那丰神是藹然可敬,又莊嚴可畏!而陳先生在七八篇悼文之後最末的幾句話是這樣寫的: 並不是我偏愛他,沒有人不愛春風的,沒有人在春風中不陶醉的。因為有春風,才有綠楊的搖曳;有春風,才有燕子的迴翔。有春風,大地才有詩;有春風,人生才有夢。 春風就這樣輕輕的來,又輕輕的去了。 這是音樂呢,還是悼辭?我迷茫而又仰慕。 之後,我又回去找陳先生的作品,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結果找到了《旅美小簡》,封面也設計成郵簡的樣子...

20140228-王俊杰:本土意識是港人抗爭的唯一出路

王俊杰:本土意識是港人抗爭的唯一出路 2014年2月28日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 輔仁網 過往,「本土」對大多數香港人而言是陌生的概念,近數年間卻頓成為城中熱話,有關港人的身份認同及主體性之爭論在社會沸騰。本文嘗試剖析本土意識之起源及其演變過程,以及探討這股新興思潮之重要性。 華人精英崛起 建構族群想像 按照一般人認知,過去百多年香港只屬一片處於中國大陸的英國殖民地。徐承恩先生於其論作《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引述安樂博教授(Robert Anthony)指出,其實早於英軍登陸之前,香港本身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海洋中華社會。值得一提的是,因明代實施海禁,此一海洋社會體系飽受陸上族群及朝廷歧視,屬中華帝國的底層,至雍正年間方得改善。英軍登陸時,香港已有數千居民,人口雖不算稠密,但亦非殖民歷史觀所說之荒島。在鴉片戰爭之前,香港附近水域已是走私貿易之據點,當時香港居民會為洋行接應,協助將鴉片等貨品偷運入境。鴉片戰爭爆發後,沿岸居民亦會為英軍提供支援,例如糧水補給。開埠後,與英國人合作的華人得到政府關照,成了香港首批精英及士紳。隨着營商環境改善,香港逐漸出現了由買辦及商人組成的本土資產階級。一八六O年代起,香港人口男女比例漸趨平衡,學者認為該轉變意味愈來愈多華人視香港為安身立命之地,在香港成家立室。一八七O年代起,在港之華人資產階級主導了經濟,並建立有別於一般華人的精英階層身份。縱然華人精英日趨富裕,但亦受到洋人之歧視,例如有英文學校拒絕接受華人子女報讀、洋行不鼓勵員工與華人通婚以及政府立法禁止華人於山頂居住等。由於受到洋人排拒,卻又不甘心淪為平民,當時之華人精英模仿西方成立各式各樣的會社,嘗試創造一個華人專屬的上流社交圈。華人精英引入西方模式會社,同時加入本土元素,並非盲目模仿,譬如說當時中華游樂會其中一種最受歡迎的康樂活動就是麻雀。上流華人建立了以本土精英為主體之身份,他們屬於華人族群卻又異於一般中國人,亦非盲目遵從西方的假洋鬼子。及後去到一九二五年,廣州及香港發生大規模罷工,聲援上海之反帝愛國運動。當時之華人精英視省港大罷工為共產主義者及廣州政府之陰謀,於是積極發起輿論戰,甚至不惜以特工組織等武力手段阻止罷工。論者認為,省港大罷工是香港族群想像的重要階段,華人精英反對罷工,證明了他們乃「忠於本土、忠於殖民地體系,而不是向中國效忠」。二十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