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陳曉蕾:黑暗中的手機

陳曉蕾:黑暗中的手機
21:11 29/11/2014

■Johnny說失明後的世界並沒變小,還笑言之前識朋友會看外表,現在會聽聲音是否好聽。

朋友突然患上嚴重眼疾,手術失敗,正在等候第二次手術,非常忐忑,Johnny(顏東鋒)知道了,體諒地說:「我也是2008年才看不見。」

Johnny在2000年還不到30歲,轉工驗身卻發現有糖尿病,但家族沒有病例。他的病情一直惡化,2007年引發腎衰竭,等候換腎期間,突然眼前半黑。「醫生說視網膜受損,馬上做手術,但手術後甚麼都看不見。」他淡定地說。當時在醫院,身體很瘦弱,後來有機會換腎,再住了一年醫院,才漸漸康復。2008年,他接受復康訓練,適應看不見的生活。
全港超過12萬人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嚴重視力受損的超過一萬人,當中絕大多數都不是天生的。
Johnny拿出手機,熟練地進入臉書,讀屏軟件飛快地把一條條訊息讀出來,包括新聞。「嘩,說得好快!」我即時反應,Johnny馬上在屏幕一轉,讀音就變僈,他的手指一撥,指到甚麼地方,軟件便讀出來。
還有失明人士協進會有份開發的app「芝麻開路」,內有地鐵站的平面圖,手機屏幕會分為abc等不同方格,逐個摸,就大約知道售票處及銀行等地點。又有「虛擬漫步」功能,下載了,就知道附近的建築物及距離。「3號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後面,距離189米」,幾十座建築物都可讀出來。可是189米……是怎樣的概念?不禁問:「如果本身方向感比較差,或者不擅長圖像思考,怎辦?眼睛看不見,其他感官會變敏感嗎?」「那是神話啦,但看不見,惟有專心一點。」Johnny笑說:「app只是提供多一些資料,有時仍要問人、或者用手杖觸碰。」
GPS費用有點貴,「芝麻開路」使用某地產免費借出的地圖,而室內環境例如地鐵站則靠大學生義工隊輸入資料,但啟用一年,仍然只得三個商場肯合作。由港大研發的「去街易」(E-Guide)系統,則使用智能手機或接收器,透過藍牙發射器接收附近商舖的語音資料,如果巴士及巴士站都裝上發射器,失明人士就可以掌握甚麼巴士到站,就算三架巴士同時到站,系統也可幾讀出每架車的號碼及站名。
星期一舉行的世界盲人聯會亞太區中期會議上,世界盲人聯會亞太區通訊及輔助科技委員會主席Neil Jarvis在台上揚言:「對失明人士來說,這是最好的年代。」資訊科技幫助了身體有不同需要的朋友,在會議展場便有大量硬件、軟件,致力讓視障人士減少生活上的障礙。
可是人人都懂電腦?懂英語?並且買得起?香港視障人士大部份是長者,本身很可能已有數碼及語言隔膜,再加上網絡世界發展極快,如果網頁設計沒有顧及多方需要,特殊需要的朋友更迅速被邊緣化。「最好的年代,也可以是最壞的時候。」Neil Jarvis補充,資訊科技並不限於手機、電腦,如果失明人士不能掌握資訊科技,隨時連電視、雪櫃、洗衣機都開不了,站在門前也沒法按電子螢幕回家。
Johnny相對幸運,未失明前從事IT業十多年,如今在失明人士協進會當資訊科技主任,除了支援會員使用電子產品,還不斷測試香港人常用到的網頁,例如銀行、新聞及資訊等,是否方便視障人士使用,爭取商界顧及不同需要。「我性格一向隨遇而安,雖然不能勸我『睇開啲』,因為睇唔到!但發生問題,都惟有去克服。」他的笑容很豁達。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陳曉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