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肖媛:海外生存之惑:不時髦的"讀書人"

肖媛:海外生存之惑:不時髦的"讀書人"
2014年 11月 26日


我們判定一個人,如果從他/她讀不讀書?讀什麼書來看,是不是會更凖確一點呢?
以前讀過《偷書賊》這本書,它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記得當時被書中小女孩的聰明和愛讀書給深深吸引。後來還看過由書改編過的同名電影,即使是同樣的內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此的理解也很不一樣。但同樣深刻的,都是對於小女孩愛書成癡,並且用書籍來挽救他人生命的故事。
前兩天,和朋友們聚會聊天,聊到我們這一代電視兒童,在童年時期對於電視的依賴,長大後對於網絡的依賴,讓我們失去了閱讀紙質書的樂趣。
來到英國以後,發現英國人依然保持閱讀紙質書的習慣,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咖啡館,隨處可見捧著書在讀的人。而且不光是中年,老年人,其實年輕人讀書的人也不少。漸漸的,我也開始養成了在包裏放一本書的習慣,沒事的時候,或者等地鐵的時候,就把書拿出來讀,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閱讀量。而且同時,也減少了使用手機的機會,省掉了很多在手機上「閒聊」的時間。
戒掉了慣用手機的習慣以後,覺得收獲不少,至少不用時時擔心有沒有人給我發短信或者打電話,也就不用不時拿出手機來「檢查」了。也因此,好像也更可以靜下心來專注在和別人的對話裏。其實我自己也很討厭在和別人聊天或者交流的時候,對方一直在玩自己的手機,注意力完全不在當下,卻專注在自己的「手機」上。這樣的行為,不僅在社交禮儀上很不禮貌,對跟你交流的對方很不尊重。而且,這樣的人,也給別人留下了處理事情分不清輕重緩急的感覺。實在是很不恰當的社交行為。
再說回來「看書」這件事,其實在英國書的價格並不便宜,但是每次經過書店,都會被櫥窗裏精美的書籍封面給吸引,忍不住進去一探究竟,而每次從書店出來,免不了又是拎著三五本書出來。有時候站在書架前,久久移不開步伐,每一本書都很誘人的樣子,站在書架前,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也因為不可能每本書都買走,就只好買兩本最喜歡的。
但有時候,買回去的書,不會立刻拿來讀,放在書架上好一陣子,才想起來拿出來看看。但神奇的是,每一次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就總能從那些書裏找到那段時間裏最需要聽到的話,最希望看到的安慰的詞句,或者最符合心意的描寫。也於是,從閱讀中獲得了許多的樂趣。老實說,這樣的閱讀樂趣,也是最近才找回的。記得之前很長一陣子,使用手機的頻率過於頻繁,起牀之後第一件事情是拿起手機來看看,看看社交網絡上別人的吃喝玩樂,晚上睡覺前,可能同樣也是使用手機上的聊天工具和社交網絡。社交網絡的發達,除了讓我焦慮地想要知道別人在做什麼,和想要告訴別人自己都做了什麼事情之外,它究竟帶給我了什麼?sv
這些看起來對於「社交」的需要,真的是必要的嗎?仔細想來,其實我們真的有那麼多需要聯繫的人嗎?真的有那麼多的資訊需要去了解嗎?總之,在英國的地鐵裏,常常看到關於新書的廣告,也或者玲琅滿目的書店裏,內容豐富的書籍。都好像不時提醒著現代人對於閱讀的重視。事實上,因為英國圖書市場的繁榮,總讓人覺得很欣慰,至少在這個被「麥當勞化」的快餐化時代,還有人堅持帶著一本重重的書揣在包裏,而不是使用kindle。
我常想,在現代社會裏,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標凖有那麼多,但卻也那麼簡單,簡單到有時候從這個人使用的手機型號,我們就可以判定一個人。可是,如果從他/她讀不讀書?讀什麼書來看,是不是會更凖確一點呢?
(責編:路西)


肖媛
自由撰稿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