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安裕:美國的國境之南情結
安裕:美國的國境之南情結
20161202
東西南北
■美國與古巴關係一直緊張,直至去年才逐漸解凍。互聯網
美國對國境之南的古巴別有一種愛恨交纏的複雜情結,從奧巴馬和特朗普對卡斯特羅去世的回應就能看到——現任總統是向卡斯特羅家人致悼,「心繫古巴人民」,候任總統是截然不同的強硬態度,「卡斯特羅死了」。兩極的政治取態,恰如其份反映美國社會對古巴立場的多樣化本質。這可上溯十九世紀初美國總統門羅的門羅主義,「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近者是古巴1959年革命前後的冒險家樂園與左翼政權崛起;古巴既是左鄰右里,又是意識形態敵人,更是花旗騷人墨客遠觀氤氳的心靈烏托邦。
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是美國對蠢蠢欲動意圖染指拉丁美洲的歐洲列強清晰警告,同時也是視拉丁美洲為後園的開始。於經濟戰略而言,拉丁美洲無窮的人力及自然資源,是呱呱墮地的美利堅合眾國最愛,時至今日,從拉丁美洲國家尤其墨西哥入境的廉價勞工,是德州與加州經濟具競爭力的因素之一。在地緣戰略來說,控制拉丁美洲,等於卡住世界咽喉,巴拿馬運河與麥哲倫海峽都在手,來往太平洋與大西洋海運路線俱在掌控之內。古巴在美國最南端僅145公里,北面朝向美國南部腹地,戰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古巴便是如此與美國衍生實力不對稱的孿生關係。美國政客希望管控古巴,以免腹背受敵;民間對夏灣拿雪茄以及有異於英語世界的拉丁情調心生嚮往。剛柔結合的美古關係,是為世上最奇異的外交形態,美國民間社會的知識分子,與白宮五角大樓的官方態度落差巨大。海明威的古巴情懷是美國文學不朽談資,他居住夏灣拿22年,與卡斯特羅關係之深,從卡斯特羅出席夏灣拿海明威博物館落成儀式可見。必須指出,美國知識分子對古巴革命前的巴蒂斯達獨裁年代負有養癰為患的內疚原罪,不少作品見此痕迹,197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教父續集》背景即為美國黑幫意圖在巴蒂斯達治下的古巴大展拳腳,詎料卡斯特羅革命成功,一幫人夤夜倉皇逃回美國。
具有擊潰美國能力的威脅
然而文學浪漫無法抵擋現實殘酷,美蘇冷戰最熾時卡斯特羅上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幾乎被蘇聯一軍將死,最後是甘迺迪打出核戰牌唬住赫魯曉夫,倖僥逃過滅國巨災,把蘇聯影響力逐出加勒比海。在這次二戰之後人類最接近核戰的危機,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史無前例進入二級戒備(DEFCON2),意謂只要六小時便可啟動核武出擊。當時華盛頓高官疏散,教堂外是長長人龍,人心惶惶為家國免於核禍祈禱。經此一役,核戰危機暫時消弭,然而對美國來說,卡斯特羅古巴的存在不僅是意識形態上的社會主義國家或是政治意義上的獨裁國家,而是具有擊潰美國能力的實在威脅。
政治本質的分野使致美國與古巴始終無法共臻和平。美國要清理後園,力保在拉丁美洲一統天下局面;古巴則是處處捋華府虎鬚,挑戰美國在拉丁美洲的百年話事權。小小古巴單挑超強美國,是為冷戰年代最經典場面,更成戰後各地新生左翼政權群起模仿對象。及至卡斯特羅去世,反卡一派指摘他獨裁半世紀踐踏人權,擁卡一派讚揚他終生反對霸權主義,然而在反卡與擁卡之間,古巴導彈危機後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大陸現實主義外交戰略甚少提及。美國政治學者米德(Walter Mead)於其得獎著作《美國外交政策及如何影響世界》指出,冷戰期間,尼克遜總統的外交策略,只要有利在全球框架之下對抗蘇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援助這些外國政權。米德更稱,七十年代拉丁美洲國家智利民選左翼政權遭軍方推翻,「是尼克遜政府支持建立」。
智利左翼領袖阿倫第(Salvador Allende)於1970年民主選舉後上台,翌年智利與古巴建交,卡斯特羅回訪智利。兩年後的1973年9月9日,軍頭皮諾切特密謀發動政變推翻阿倫第。9月11日,阿倫第在叛軍包圍之下身亡,軍方的說法是自殺;皮諾切特接掌政權,智利進入長達16年的暗無天日獨裁年代,血腥奪權就是米德所言「尼克遜政府支持建立」。智利政變普遍被認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軍事陰謀,目的是清除拉丁美洲親蘇政權,穩住後園。2011年,尼克遜年代國務卿基辛格接受國家地理頻道訪問,記者突然提出智利問題,基辛格當場要求停止拍攝,之後回應時已是結結巴巴,詞不達意。六、七十年代,美國在拉丁美洲大力支持親美獨裁政權,與同期美國對踐踏人權的亞洲反共獨裁政權如南韓、台灣取態如出一轍。
漫長歷史長河當中,判斷難以隨說隨下,況且歷史亦非一段段監生切開的斷代史,起承轉合一應俱全。二戰之後美蘇瓜分天下,冷戰帶來導彈危機,牽出美國封鎖古巴;再是古巴半世紀獨裁統治,踐踏人權投奔怒海。回望大洋這邊的南韓與台灣,前半場的獨裁道路與古巴雷同,下半場是獨自走出民主大道,在在說明一切皆非賜予,事成在於己,靠不得別人。至於當年古巴導彈危機三主角,美古以外,前蘇聯今俄羅斯此刻恍如陌路,普京「事忙」去不了昔日同志喪禮。回想古巴被中共斥為「小霸」的往日,大批軍人遠赴非洲替蘇聯作先鋒,魂斷異鄉換來最後一面也見不到,同志加兄弟,寒天飲涼水,點滴在心頭。
安裕
20161202
東西南北
■美國與古巴關係一直緊張,直至去年才逐漸解凍。互聯網
美國對國境之南的古巴別有一種愛恨交纏的複雜情結,從奧巴馬和特朗普對卡斯特羅去世的回應就能看到——現任總統是向卡斯特羅家人致悼,「心繫古巴人民」,候任總統是截然不同的強硬態度,「卡斯特羅死了」。兩極的政治取態,恰如其份反映美國社會對古巴立場的多樣化本質。這可上溯十九世紀初美國總統門羅的門羅主義,「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近者是古巴1959年革命前後的冒險家樂園與左翼政權崛起;古巴既是左鄰右里,又是意識形態敵人,更是花旗騷人墨客遠觀氤氳的心靈烏托邦。
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是美國對蠢蠢欲動意圖染指拉丁美洲的歐洲列強清晰警告,同時也是視拉丁美洲為後園的開始。於經濟戰略而言,拉丁美洲無窮的人力及自然資源,是呱呱墮地的美利堅合眾國最愛,時至今日,從拉丁美洲國家尤其墨西哥入境的廉價勞工,是德州與加州經濟具競爭力的因素之一。在地緣戰略來說,控制拉丁美洲,等於卡住世界咽喉,巴拿馬運河與麥哲倫海峽都在手,來往太平洋與大西洋海運路線俱在掌控之內。古巴在美國最南端僅145公里,北面朝向美國南部腹地,戰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古巴便是如此與美國衍生實力不對稱的孿生關係。美國政客希望管控古巴,以免腹背受敵;民間對夏灣拿雪茄以及有異於英語世界的拉丁情調心生嚮往。剛柔結合的美古關係,是為世上最奇異的外交形態,美國民間社會的知識分子,與白宮五角大樓的官方態度落差巨大。海明威的古巴情懷是美國文學不朽談資,他居住夏灣拿22年,與卡斯特羅關係之深,從卡斯特羅出席夏灣拿海明威博物館落成儀式可見。必須指出,美國知識分子對古巴革命前的巴蒂斯達獨裁年代負有養癰為患的內疚原罪,不少作品見此痕迹,197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教父續集》背景即為美國黑幫意圖在巴蒂斯達治下的古巴大展拳腳,詎料卡斯特羅革命成功,一幫人夤夜倉皇逃回美國。
具有擊潰美國能力的威脅
然而文學浪漫無法抵擋現實殘酷,美蘇冷戰最熾時卡斯特羅上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幾乎被蘇聯一軍將死,最後是甘迺迪打出核戰牌唬住赫魯曉夫,倖僥逃過滅國巨災,把蘇聯影響力逐出加勒比海。在這次二戰之後人類最接近核戰的危機,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史無前例進入二級戒備(DEFCON2),意謂只要六小時便可啟動核武出擊。當時華盛頓高官疏散,教堂外是長長人龍,人心惶惶為家國免於核禍祈禱。經此一役,核戰危機暫時消弭,然而對美國來說,卡斯特羅古巴的存在不僅是意識形態上的社會主義國家或是政治意義上的獨裁國家,而是具有擊潰美國能力的實在威脅。
政治本質的分野使致美國與古巴始終無法共臻和平。美國要清理後園,力保在拉丁美洲一統天下局面;古巴則是處處捋華府虎鬚,挑戰美國在拉丁美洲的百年話事權。小小古巴單挑超強美國,是為冷戰年代最經典場面,更成戰後各地新生左翼政權群起模仿對象。及至卡斯特羅去世,反卡一派指摘他獨裁半世紀踐踏人權,擁卡一派讚揚他終生反對霸權主義,然而在反卡與擁卡之間,古巴導彈危機後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大陸現實主義外交戰略甚少提及。美國政治學者米德(Walter Mead)於其得獎著作《美國外交政策及如何影響世界》指出,冷戰期間,尼克遜總統的外交策略,只要有利在全球框架之下對抗蘇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援助這些外國政權。米德更稱,七十年代拉丁美洲國家智利民選左翼政權遭軍方推翻,「是尼克遜政府支持建立」。
智利左翼領袖阿倫第(Salvador Allende)於1970年民主選舉後上台,翌年智利與古巴建交,卡斯特羅回訪智利。兩年後的1973年9月9日,軍頭皮諾切特密謀發動政變推翻阿倫第。9月11日,阿倫第在叛軍包圍之下身亡,軍方的說法是自殺;皮諾切特接掌政權,智利進入長達16年的暗無天日獨裁年代,血腥奪權就是米德所言「尼克遜政府支持建立」。智利政變普遍被認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軍事陰謀,目的是清除拉丁美洲親蘇政權,穩住後園。2011年,尼克遜年代國務卿基辛格接受國家地理頻道訪問,記者突然提出智利問題,基辛格當場要求停止拍攝,之後回應時已是結結巴巴,詞不達意。六、七十年代,美國在拉丁美洲大力支持親美獨裁政權,與同期美國對踐踏人權的亞洲反共獨裁政權如南韓、台灣取態如出一轍。
漫長歷史長河當中,判斷難以隨說隨下,況且歷史亦非一段段監生切開的斷代史,起承轉合一應俱全。二戰之後美蘇瓜分天下,冷戰帶來導彈危機,牽出美國封鎖古巴;再是古巴半世紀獨裁統治,踐踏人權投奔怒海。回望大洋這邊的南韓與台灣,前半場的獨裁道路與古巴雷同,下半場是獨自走出民主大道,在在說明一切皆非賜予,事成在於己,靠不得別人。至於當年古巴導彈危機三主角,美古以外,前蘇聯今俄羅斯此刻恍如陌路,普京「事忙」去不了昔日同志喪禮。回想古巴被中共斥為「小霸」的往日,大批軍人遠赴非洲替蘇聯作先鋒,魂斷異鄉換來最後一面也見不到,同志加兄弟,寒天飲涼水,點滴在心頭。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