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安裕︰半世紀的兩次不尋求連任
安裕︰半世紀的兩次不尋求連任
22:59 16/12/2016
東西南北
■林鄭月娥表示有意角逐特首一職,「能否延續今屆政府推出的政策」成為她考慮的一點。資料圖片
儘管「歷史是否重複」此一命題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然而在某些特定時空之下,歷史以不同形式、以部份或全部的重複形態,不只一次來到人們面前。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那天,想起差不多半世紀前的舊事──1968年,在任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儘管在總統選舉初選首仗小勝對手,但由於在外有半百萬美軍烽火越南,在內是全國反戰運動四起,美國陷入撕裂,所屬的民主黨因而分崩離析,互相傾軋。面對管治失控,民望徘徊低位,健康情況惡化,詹森宣佈不會角逐連任:「我不會尋求、也不會接受本黨提名再做一任你們的總統。」(I shall not seek, and I will not accept, the nomination of my party for another term as your President.)
1968年的美國,生於戰前的一代與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兩個世代大撕裂。這一年,美國55萬軍隊在越南,是詹森1964年決定大舉派兵之前僅有萬多駐越軍事顧問的數十倍。美國普羅家庭餐桌另一端的電視機,晚飯時分播放的新聞是美軍在越南的殺戮與被殺戮,一個家庭老少兩代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引發家庭戰爭。詹森雖是民主黨的南部自由派,出兵越南的決定燃起新世代反戰浪潮,終致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退出政治是他唯一出路。
梁特路線 林鄭延續
詹森棄選之後48年,香港特首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他說原因是家庭問題,又稱中央對他「充份肯定和高度評價」。學者解讀有認為是由於北京對香港社會撕裂的不滿;也有說計算選委投票的可能走向後,梁振英連任前景看淡,換人之舉是如此思考下的產物。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特首選戰隨即啟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辭職志在參選,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勸進之聲時有所聞,葉劉淑儀與胡國興更是率先彈出,參選人和潛在參選人的思維與立場,構建拳拳到肉的「不角逐連任」下集。從近期發展來看,下任特首戰的戰場,可能就是梁振英路線與非梁振英路線爭奪未來五年的主政大權。
林鄭月娥在梁振英宣佈不連任翌日表示,最新情況令她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出選,稱有三點考慮,其中第二點是「能否延續今屆政府推出的政策」。這被視為梁振英路線的伸延,可是林鄭月娥沒有進一步闡述現屆政府甚麼政策可以延續。梁振英的支持者亦在梁宣佈不角逐連任之後,強調未來香港特首人選雖變,「但是路線不變」。先不說梁振英路線內容與意涵到底是甚麼,但民調顯示梁振英民望長年處於低位,這就令人感到納悶:民望低迷的特首有哪些路線要傳承下去?對於這一點,言語之間難免被人目為「梁的傳人」的林鄭月娥,有機會的話,不妨具體向公眾闡述箇中理念。
梁振英由被指連任大熱門,到宣佈不角逐連任,當中自是少不了各樣猜測,有梁營支持者流露不服氣,事實上,梁振英不連任真正原因是甚麼,巿民不是權威消息人士,對此無以置喙。不過,熟悉中共歷史的定必聽過「不要以樸素的階級感情代替黨的政策」這話,1955年北京巿委第一書記彭真〈關於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長篇講話就有如此內容。中共得天下後大力「改造社會」,對象包括工商界,當時中共主張對這些商業企業採取贖買政策而不是收歸國有。有人不服就此放過資本家,彭真說:「有些同志看見資本家有氣,不順眼,這是樸素的無產階級感情。但是,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要考慮怎樣做最有利。」在說服與被說服過程,有人不同意上級決定,在此有另一句為人熟悉的「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總而言之,決定了的事無論如何都要執行,若要了解中共如何要求內部執行命令,上述兩句都可作參考。
詹森引退 政隨人去
至於發生在美國的不尋求連任先例,波士頓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達拉克(Robert Dallek)在眾口稱譽的《缺陷巨人:詹森與他的時代:1961-1973》指出,詹森認定是越戰帶來美國撕裂,這對於性格偏執的他來說痛苦不堪。回望歷史,1968年的美國上下交煎,單是5月其中兩個星期,駐越美軍多達1,800人陣亡;同一年,反戰運動響遍新大陸,以示威者攻佔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為最高潮。詹森此時引退,不僅是一個政治人物從此隱於歷史帷幔,更重要是宣示美國的越南政策全面破產,政隨人去,沒有留下任何形式與內涵上的越南策略。當年大選,民主黨內外交困疲不能興,無以抵抗共和黨人尼克遜的凌厲攻勢。一代梟雄的尼克遜打出與前朝截然不同的「美軍撤出越南」旗號,又暗下開始接觸中共,力圖爭取早對詹森及民主黨失去信心的國人。
相隔半世紀的兩次不尋求連任與其後的爭逐,兩者某些社會背景有着令人驚訝的類似。歷史是否即如戰國鄒衍五德終始循環之說、抑或像西方俚語所說的history repeats itself,難以作論。儘管如此,當人們再次檢視1968年的美國,或許會恍然大悟,修補撕裂社會的唯一方法是悄悄離去,始可挽救聲望於一時──詹森宣佈不連任第二天,民望回歸,一夜之間由36%飆升至49%。
安裕
22:59 16/12/2016
東西南北
■林鄭月娥表示有意角逐特首一職,「能否延續今屆政府推出的政策」成為她考慮的一點。資料圖片
儘管「歷史是否重複」此一命題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然而在某些特定時空之下,歷史以不同形式、以部份或全部的重複形態,不只一次來到人們面前。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那天,想起差不多半世紀前的舊事──1968年,在任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儘管在總統選舉初選首仗小勝對手,但由於在外有半百萬美軍烽火越南,在內是全國反戰運動四起,美國陷入撕裂,所屬的民主黨因而分崩離析,互相傾軋。面對管治失控,民望徘徊低位,健康情況惡化,詹森宣佈不會角逐連任:「我不會尋求、也不會接受本黨提名再做一任你們的總統。」(I shall not seek, and I will not accept, the nomination of my party for another term as your President.)
1968年的美國,生於戰前的一代與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兩個世代大撕裂。這一年,美國55萬軍隊在越南,是詹森1964年決定大舉派兵之前僅有萬多駐越軍事顧問的數十倍。美國普羅家庭餐桌另一端的電視機,晚飯時分播放的新聞是美軍在越南的殺戮與被殺戮,一個家庭老少兩代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引發家庭戰爭。詹森雖是民主黨的南部自由派,出兵越南的決定燃起新世代反戰浪潮,終致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退出政治是他唯一出路。
梁特路線 林鄭延續
詹森棄選之後48年,香港特首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他說原因是家庭問題,又稱中央對他「充份肯定和高度評價」。學者解讀有認為是由於北京對香港社會撕裂的不滿;也有說計算選委投票的可能走向後,梁振英連任前景看淡,換人之舉是如此思考下的產物。梁振英宣佈不角逐連任,特首選戰隨即啟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辭職志在參選,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勸進之聲時有所聞,葉劉淑儀與胡國興更是率先彈出,參選人和潛在參選人的思維與立場,構建拳拳到肉的「不角逐連任」下集。從近期發展來看,下任特首戰的戰場,可能就是梁振英路線與非梁振英路線爭奪未來五年的主政大權。
林鄭月娥在梁振英宣佈不連任翌日表示,最新情況令她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出選,稱有三點考慮,其中第二點是「能否延續今屆政府推出的政策」。這被視為梁振英路線的伸延,可是林鄭月娥沒有進一步闡述現屆政府甚麼政策可以延續。梁振英的支持者亦在梁宣佈不角逐連任之後,強調未來香港特首人選雖變,「但是路線不變」。先不說梁振英路線內容與意涵到底是甚麼,但民調顯示梁振英民望長年處於低位,這就令人感到納悶:民望低迷的特首有哪些路線要傳承下去?對於這一點,言語之間難免被人目為「梁的傳人」的林鄭月娥,有機會的話,不妨具體向公眾闡述箇中理念。
梁振英由被指連任大熱門,到宣佈不角逐連任,當中自是少不了各樣猜測,有梁營支持者流露不服氣,事實上,梁振英不連任真正原因是甚麼,巿民不是權威消息人士,對此無以置喙。不過,熟悉中共歷史的定必聽過「不要以樸素的階級感情代替黨的政策」這話,1955年北京巿委第一書記彭真〈關於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長篇講話就有如此內容。中共得天下後大力「改造社會」,對象包括工商界,當時中共主張對這些商業企業採取贖買政策而不是收歸國有。有人不服就此放過資本家,彭真說:「有些同志看見資本家有氣,不順眼,這是樸素的無產階級感情。但是,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要考慮怎樣做最有利。」在說服與被說服過程,有人不同意上級決定,在此有另一句為人熟悉的「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總而言之,決定了的事無論如何都要執行,若要了解中共如何要求內部執行命令,上述兩句都可作參考。
詹森引退 政隨人去
至於發生在美國的不尋求連任先例,波士頓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達拉克(Robert Dallek)在眾口稱譽的《缺陷巨人:詹森與他的時代:1961-1973》指出,詹森認定是越戰帶來美國撕裂,這對於性格偏執的他來說痛苦不堪。回望歷史,1968年的美國上下交煎,單是5月其中兩個星期,駐越美軍多達1,800人陣亡;同一年,反戰運動響遍新大陸,以示威者攻佔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為最高潮。詹森此時引退,不僅是一個政治人物從此隱於歷史帷幔,更重要是宣示美國的越南政策全面破產,政隨人去,沒有留下任何形式與內涵上的越南策略。當年大選,民主黨內外交困疲不能興,無以抵抗共和黨人尼克遜的凌厲攻勢。一代梟雄的尼克遜打出與前朝截然不同的「美軍撤出越南」旗號,又暗下開始接觸中共,力圖爭取早對詹森及民主黨失去信心的國人。
相隔半世紀的兩次不尋求連任與其後的爭逐,兩者某些社會背景有着令人驚訝的類似。歷史是否即如戰國鄒衍五德終始循環之說、抑或像西方俚語所說的history repeats itself,難以作論。儘管如此,當人們再次檢視1968年的美國,或許會恍然大悟,修補撕裂社會的唯一方法是悄悄離去,始可挽救聲望於一時──詹森宣佈不連任第二天,民望回歸,一夜之間由36%飆升至49%。
安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