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區家麟:好些朋友問我,讀博士好不好……
區家麟:好些朋友問我,讀博士好不好……
2016/12/5 — 21:43
(答:天大地大啊)
最近,不少朋友問我這個「超齡學生」讀博士好不好。先講兩句最近的小小見聞。
陰差陽錯地,獲邀參加了一個完全不是我本行的跨院校學術研討會,某大學一位教授討論該學科路向,滔滔不絕談論他系在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中,如何取得極佳評價;他以非常自豪的口吻,講述他系的教授在多少頂級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並滿有信心地,謂教授們已不會花心機投稿去那些三流的學術期刊,系方不鼓勵,因為浪費時間云云。
這位大教授似乎滿心歡喜,全情投入論文生產遊戲,講座中,他談研究成就,就只根據論文發表數目,從無談過論文如何經世濟民,或對社會現況有何啟示;他一路談學術大計,也絕少提及「學生」二字。
聽說,大學要教學與研究並重。
這位教授的言論,惹來其他大學的系主任客氣地反駁,總算聽到一些人話。
一直以來都聽到,各大學各學科教授都在吐苦水,學術遊戲玩得愈來愈赤裸;初入職教授,必須申請到大筆研究經費,論文出產夠多,才能獲續約或長期聘用;教授們遂要花費大量心力,撰寫研究計劃,申請撥款,找人找錢,建立一套可持續的研究機器,目的乃穩定地出產論文,符合校方要求,保住教席與院系的財源命脈。
結果,學問淵博的大教授,還有多少心力教導學生?終極目標是得到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垂青,研究人員還會把多少心力放在本地研究?我們不能量度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把能量度的東西就當作有價值,結果就是,忘本。
朋友問我,應不應唸研究院,讀博士?有幾件事要先搞清楚。
首先「讀」博士的「讀」字,有點問題。很多朋友,愛讀書,想讀多點書,於是讀博士,錯晒。真的愛讀書,唸修課式碩士已足夠,多唸幾個碩士更博。研究院主要做研究,讀書與做研究是兩回事。讀書,可以是興趣;做研究,是專業、是工作。把你的興趣變作職業,通常很危險。
說來慚愧,「讀博士」這幾年,幾乎沒有觸碰過自己真正想讀的「閑書」,絕大部分時間,都栽進讀不完的學術文章裏。
讀「博」士的「博」字,也有問題。博士的經歷根本不「博」,最初修課的兩年還會涉獵不同範疇的學識(但很多博士課程不用修課);進入寫論文階段,由「博」入「窄」,窄之程度,有如獨困黑暗斗室,成為古墓派傳人,無人理解你在做甚麼,有時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在做甚麼。
也許,超卓的研究成果,正是最後能告訴人,你在這個黑暗斗室無人眷戀的領域,發現了為世所忽略的寶藏。不過,成功的盜墓奇兵很少,通常情況是,你以為精采絕倫的想法與意念,早已有人講過、深入研究過、甚至講到爛了;然後,你要在夾縫中,鑽出血來,成為「窄士」。
讀博士的「士」字,也大有問題,大家當然不會天真得還以為「士農工商」士排第一好威威。今天的年輕學者,似學術工人,有如論文生產線技工;為了應付以商業原則運作,以論文數目定生死的大學生態,學生一開始「讀研」,甚至申請唸研究型碩士前,已開始累積「學術嫁妝」,即學術期刊出版之論文,才有機會被取錄,起跑線上先人一步。
若認真想「讀博士」,有幾個問題,首先要問自己:
一,你是否享受這種學術遊戲?你是否甘願成為論文生產機器裏的小螺絲釘?
二,你有沒有信心在這種生態中,能找到夾縫,做你想做的研究?
三,你是否確定心裏有團火,願意花費多年青春,在一件你肯定有意義而絕大部分人都不明白的議題?若未有明確興趣,容易方向迷亂,步向更茫然的境地,浪費體力,更有損心理健康。
四,你是否清晰知道,學術行業競爭激烈,大學教席難求?除非真正出類拔萃,不要奢望能在香港容易找到似樣的大學教席。(補充資料,內地學術界有個笑話︰世上有三種性別,男、女、女博士。這點,也要小心小心。)
如果以上答案皆「是」,即管一試;若你不肯定,仍放手一搏,恭喜你,你一定是無後顧之慮,純為興趣而活了。
也許有朋友問:咁你又讀?
首先,超齡學生,多一點社會經驗,生命中累積了一些知識的點與線,連繫宏大的理論,有機會找到新天地;再者,我確實帶着一個「火燒心」的問題去研究,希望能有系統地了解;臨老讀博士,我對青春無悔,因為早已沒有青春可悔,立於不敗之地。
區家麟
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
2016/12/5 — 21:43
(答:天大地大啊)
最近,不少朋友問我這個「超齡學生」讀博士好不好。先講兩句最近的小小見聞。
陰差陽錯地,獲邀參加了一個完全不是我本行的跨院校學術研討會,某大學一位教授討論該學科路向,滔滔不絕談論他系在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中,如何取得極佳評價;他以非常自豪的口吻,講述他系的教授在多少頂級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並滿有信心地,謂教授們已不會花心機投稿去那些三流的學術期刊,系方不鼓勵,因為浪費時間云云。
這位大教授似乎滿心歡喜,全情投入論文生產遊戲,講座中,他談研究成就,就只根據論文發表數目,從無談過論文如何經世濟民,或對社會現況有何啟示;他一路談學術大計,也絕少提及「學生」二字。
聽說,大學要教學與研究並重。
這位教授的言論,惹來其他大學的系主任客氣地反駁,總算聽到一些人話。
一直以來都聽到,各大學各學科教授都在吐苦水,學術遊戲玩得愈來愈赤裸;初入職教授,必須申請到大筆研究經費,論文出產夠多,才能獲續約或長期聘用;教授們遂要花費大量心力,撰寫研究計劃,申請撥款,找人找錢,建立一套可持續的研究機器,目的乃穩定地出產論文,符合校方要求,保住教席與院系的財源命脈。
結果,學問淵博的大教授,還有多少心力教導學生?終極目標是得到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垂青,研究人員還會把多少心力放在本地研究?我們不能量度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把能量度的東西就當作有價值,結果就是,忘本。
朋友問我,應不應唸研究院,讀博士?有幾件事要先搞清楚。
首先「讀」博士的「讀」字,有點問題。很多朋友,愛讀書,想讀多點書,於是讀博士,錯晒。真的愛讀書,唸修課式碩士已足夠,多唸幾個碩士更博。研究院主要做研究,讀書與做研究是兩回事。讀書,可以是興趣;做研究,是專業、是工作。把你的興趣變作職業,通常很危險。
說來慚愧,「讀博士」這幾年,幾乎沒有觸碰過自己真正想讀的「閑書」,絕大部分時間,都栽進讀不完的學術文章裏。
讀「博」士的「博」字,也有問題。博士的經歷根本不「博」,最初修課的兩年還會涉獵不同範疇的學識(但很多博士課程不用修課);進入寫論文階段,由「博」入「窄」,窄之程度,有如獨困黑暗斗室,成為古墓派傳人,無人理解你在做甚麼,有時甚至自己也不知自己在做甚麼。
也許,超卓的研究成果,正是最後能告訴人,你在這個黑暗斗室無人眷戀的領域,發現了為世所忽略的寶藏。不過,成功的盜墓奇兵很少,通常情況是,你以為精采絕倫的想法與意念,早已有人講過、深入研究過、甚至講到爛了;然後,你要在夾縫中,鑽出血來,成為「窄士」。
讀博士的「士」字,也大有問題,大家當然不會天真得還以為「士農工商」士排第一好威威。今天的年輕學者,似學術工人,有如論文生產線技工;為了應付以商業原則運作,以論文數目定生死的大學生態,學生一開始「讀研」,甚至申請唸研究型碩士前,已開始累積「學術嫁妝」,即學術期刊出版之論文,才有機會被取錄,起跑線上先人一步。
若認真想「讀博士」,有幾個問題,首先要問自己:
一,你是否享受這種學術遊戲?你是否甘願成為論文生產機器裏的小螺絲釘?
二,你有沒有信心在這種生態中,能找到夾縫,做你想做的研究?
三,你是否確定心裏有團火,願意花費多年青春,在一件你肯定有意義而絕大部分人都不明白的議題?若未有明確興趣,容易方向迷亂,步向更茫然的境地,浪費體力,更有損心理健康。
四,你是否清晰知道,學術行業競爭激烈,大學教席難求?除非真正出類拔萃,不要奢望能在香港容易找到似樣的大學教席。(補充資料,內地學術界有個笑話︰世上有三種性別,男、女、女博士。這點,也要小心小心。)
如果以上答案皆「是」,即管一試;若你不肯定,仍放手一搏,恭喜你,你一定是無後顧之慮,純為興趣而活了。
也許有朋友問:咁你又讀?
首先,超齡學生,多一點社會經驗,生命中累積了一些知識的點與線,連繫宏大的理論,有機會找到新天地;再者,我確實帶着一個「火燒心」的問題去研究,希望能有系統地了解;臨老讀博士,我對青春無悔,因為早已沒有青春可悔,立於不敗之地。
區家麟
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