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沈旭暉:特朗普簽《香港人權法》,英國蝴蝶效應
沈旭暉:特朗普簽《香港人權法》,英國蝴蝶效應
2019年11月29日
咫尺地球
【明報專訊】美國感恩節前夕,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一步程序,除了行政機關的具體執行,還有世界各國的後續。法案現有內容並不太辣,但根據美國國情,未來可以不斷加辣、推動延伸法案,對北京而言,後患無窮。然而更大的後患還在於以下條款:「與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等盟國共同協作,推廣香港的民主與人權」。
法案條款埋「中國包圍網」伏線
這條條款在過去幾年的草稿是沒有的,在這次的第一稿也是沒有的,屬於眾議院版本最後添加的內容之一。世界各國不可能得失中國市場,沒有美國的牽頭,並不容易推動香港法案;但有了這條條款,被美國點名的盟國起碼有責任回應,這製造了訂立類似法案的土壤。假如各國通過香港,結成一個中國包圍網,林鄭月娥通過《逃犯條例》製造的完美地球風暴,還不過剛剛開始。
我們不妨前瞻一下各國立法的前景,而美國以外,香港最重要的國際持份者,自然是英國。英國立法的道義責任,其實比美國更大。
英未主動行動四大原因
至今英國未主動行動,一來是脫歐亂局令國內政客疲於奔命;二來約翰遜路線始終希望中國是脫歐後的經濟解藥之一;三來英國本土派傳統上,憂慮香港人大舉湧入,淡化本國人口;四來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類似BNO地位一類問題已解決,單方面改變,容易予北京口實。早前與一些英國政府的朋友商談,他們對最後一點尤其堅持,依然自我催眠「一國兩制實施良好」,令人語塞。
但經過過去六個月的香港運動,以上四點都已出現微妙改變。英國脫歐在大選後,相信終會落實,而由於耗時甚久,政客對一邊脫歐、一邊處理其他議題,漸成共識。中國固然是英國經濟出路之一,北京依然寄望倫敦成為「一帶一路」歐洲入口、乃至華為在西方的突破口,但美國的壓力,令倫敦也不敢輕舉妄動。
加上香港人顯示出來的團結和經濟能量,對脫歐後的英國也有吸引力:假如全體BNO持有人得到英國公民身分,他們的資產同樣被英國接收,這已經是一個大數字;假如他們協助英國,在一個小島再建立一個「新香港」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或起碼在英國脫歐後製造多一個BVI,這同樣是「新英國」一個出路。
李嘉誠旗下公司除了買下不少英國基建,包括一度嘗試染指曼徹斯特機場,也剛以46億英鎊收購英國最大酒吧集團Greene King。英國看在眼裏,難道還不明所以?英國也可以通過香港人,「激活」白人主導的小英聯邦(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讓四國簽訂條約,共同承認BNO持有人的公民身分,那是多贏局面,這個小英聯邦的進一步整合,可能比歐盟更符合英國國家利益。
功利計算 英本土派接收港人戒心減
有了這些計算,英國本土派對接收香港人的戒心大降,英國政客聲援香港的聲音逐漸增強。加上北京主動說什麼「《中英聯合聲明》已是歷史文件」,為英國推動香港法案製造了合法性,可謂求仁得仁。早前英國上議院通過無約束力動議,建議英聯邦國家給予BNO持有人第二公民身分、制定全面國際解決方案、立法加強監察《中英聯合聲明》、追究違反人權者的責任,其實就是英國版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而且糅和了《中英聯合聲明》的前宗主國責任、BNO議題、和整個英聯邦這三大題目,比美國的法案更有深遠影響。
雖然下議院跟隨的門檻甚高,但不少港人游說團已開始在英國活動,以港人在英國的潛在影響力,配合目前形勢,再下一城,完全可能。這條戰線給予北京進一步實踐「全面管治權」的制約,潛力甚大,值得大家共同努力,特別是曾經在英國工作、讀書、做生意的香港人,是時候,善用大家的網絡做實事了。
沈旭暉
GLOs創辦人、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2019年11月29日
咫尺地球
【明報專訊】美國感恩節前夕,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一步程序,除了行政機關的具體執行,還有世界各國的後續。法案現有內容並不太辣,但根據美國國情,未來可以不斷加辣、推動延伸法案,對北京而言,後患無窮。然而更大的後患還在於以下條款:「與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等盟國共同協作,推廣香港的民主與人權」。
法案條款埋「中國包圍網」伏線
這條條款在過去幾年的草稿是沒有的,在這次的第一稿也是沒有的,屬於眾議院版本最後添加的內容之一。世界各國不可能得失中國市場,沒有美國的牽頭,並不容易推動香港法案;但有了這條條款,被美國點名的盟國起碼有責任回應,這製造了訂立類似法案的土壤。假如各國通過香港,結成一個中國包圍網,林鄭月娥通過《逃犯條例》製造的完美地球風暴,還不過剛剛開始。
我們不妨前瞻一下各國立法的前景,而美國以外,香港最重要的國際持份者,自然是英國。英國立法的道義責任,其實比美國更大。
英未主動行動四大原因
至今英國未主動行動,一來是脫歐亂局令國內政客疲於奔命;二來約翰遜路線始終希望中國是脫歐後的經濟解藥之一;三來英國本土派傳統上,憂慮香港人大舉湧入,淡化本國人口;四來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類似BNO地位一類問題已解決,單方面改變,容易予北京口實。早前與一些英國政府的朋友商談,他們對最後一點尤其堅持,依然自我催眠「一國兩制實施良好」,令人語塞。
但經過過去六個月的香港運動,以上四點都已出現微妙改變。英國脫歐在大選後,相信終會落實,而由於耗時甚久,政客對一邊脫歐、一邊處理其他議題,漸成共識。中國固然是英國經濟出路之一,北京依然寄望倫敦成為「一帶一路」歐洲入口、乃至華為在西方的突破口,但美國的壓力,令倫敦也不敢輕舉妄動。
加上香港人顯示出來的團結和經濟能量,對脫歐後的英國也有吸引力:假如全體BNO持有人得到英國公民身分,他們的資產同樣被英國接收,這已經是一個大數字;假如他們協助英國,在一個小島再建立一個「新香港」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或起碼在英國脫歐後製造多一個BVI,這同樣是「新英國」一個出路。
李嘉誠旗下公司除了買下不少英國基建,包括一度嘗試染指曼徹斯特機場,也剛以46億英鎊收購英國最大酒吧集團Greene King。英國看在眼裏,難道還不明所以?英國也可以通過香港人,「激活」白人主導的小英聯邦(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讓四國簽訂條約,共同承認BNO持有人的公民身分,那是多贏局面,這個小英聯邦的進一步整合,可能比歐盟更符合英國國家利益。
功利計算 英本土派接收港人戒心減
有了這些計算,英國本土派對接收香港人的戒心大降,英國政客聲援香港的聲音逐漸增強。加上北京主動說什麼「《中英聯合聲明》已是歷史文件」,為英國推動香港法案製造了合法性,可謂求仁得仁。早前英國上議院通過無約束力動議,建議英聯邦國家給予BNO持有人第二公民身分、制定全面國際解決方案、立法加強監察《中英聯合聲明》、追究違反人權者的責任,其實就是英國版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而且糅和了《中英聯合聲明》的前宗主國責任、BNO議題、和整個英聯邦這三大題目,比美國的法案更有深遠影響。
雖然下議院跟隨的門檻甚高,但不少港人游說團已開始在英國活動,以港人在英國的潛在影響力,配合目前形勢,再下一城,完全可能。這條戰線給予北京進一步實踐「全面管治權」的制約,潛力甚大,值得大家共同努力,特別是曾經在英國工作、讀書、做生意的香港人,是時候,善用大家的網絡做實事了。
沈旭暉
GLOs創辦人、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