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轉載:《關於載:中國人的種族來源》
轉載:《關於載:中國人的種族來源》
2012年10月17日 23:48
中國人的種族來源,由兩大部分構成,母系方面主要是純黃種人、古亞洲人的血統,父系方面主要是純黃種人血統。而狹義上,純黃種人是白種人的一個分支。
母系方面,其中古亞洲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矮黑人(D-YAP),他們和非洲黑人(尼格羅人)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純種的矮黑人是印度的安達曼人,東南亞的維達人等,矮黑人中最進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蝦夷人),它們是繩紋人的後裔,也是和族的重要底子,另外,西藏人中也擁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另一種是棕種人(C-M130),而純種的棕種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們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亞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矮黑人,棕種人先後從亞洲南部北上東亞後,膚色變淺。
父系方面,東亞的純黃種人和北歐的純白種人其實是整個歐亞大陸上血統最接近的人種!芬蘭—烏拉爾人和中國—東南亞人擁有同一個祖父,其中約10%的中國人則是芬蘭—烏拉爾人的親兄弟,只是屬於遠東分支(N1),其餘中國人(O*)則和芬蘭—烏拉爾人是堂兄弟(也是唯一的堂兄弟),擁有一個共同的祖父NO。中國人的父系血統中,NO和他的子孫占有絕對優勢,加上其餘一些少量的暗白人種,早期白種人(包括顯白人種,印第安—北亞人),達到95%左右。中國人的父系祖先還是比較高大強壯的,只是不如白種人(指北歐人種)高大。相比於現代東方人的扁平的五官,純種的黃種人其實是可以稱得上“高鼻深目”的,只是沒有中東和南歐的地中海人種那麼得誇張。廣東人的某些“馬來特徵”,恰恰是黃種祖先的原始相貌特徵的一些反映。北方人和韓國人的大餅臉小眼睛,才是棕種土著的相貌特徵!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在血統上絕對比日本人更接近歐洲人,大家如果看見有些日本人長得比較歐化一些,那樣的日本人真正的和歐美混血的比例應該並不高,他們看上去長得更歐化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蝦夷人血統(日本人的蝦夷父係後裔佔35%,母係自然更多)。
既然北歐人的祖先和中國人的祖先血緣關係如此接近,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普遍高大粗壯,高鼻深目,金發碧眼與白色的皮膚呢?
1. 在生物學中有兩個個規律,一個是海拔越高的地方進化成長的物種就越高大粗壯,反之亦然。還有一個是溫帶地區形成的人種最高大,熱帶和寒帶形成的人種都比較矮小。在人種形成的初期,受外界的自然環境選擇作用是很大的。北歐人和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和中國人的祖先在伊朗高原上分離以後,進入了中亞的中高緯度的高原地區進化了很長時間。北歐人印度雅利安人的共同祖先接著和印第安人的祖先分離,並分兩批向西進入歐洲或印度。第一批進入歐洲的是西歐的克羅馬農人,第二批是近兩萬年後才進入歐洲的從南俄草原進入的作為征服者的印歐人。印歐人的另一部分向南進入印度,伊朗,阿富汗,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利安人。在兩批進入歐洲的北歐人之間,隔著一批在農業擴張時代進入歐洲的中東農民,他們帶來了歐洲人中的地中海人種的基因,甚至一部分非洲黑人基因(不過和班圖黑人屬於不同的子類型)。另需提醒,歐洲的緯度高於東亞。史前的歐洲不僅緯度高,而且經歷了寒冷的冰川期,地中海人種的某些體質特徵的形成某種程度上就拜這次冰川期所賜,克羅馬農人也受到過一點影響。在中世紀,歐洲的氣候仍然很寒冷,一直到近代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北歐人雖然長期生活在北歐寒冷的高緯度平原地區,但是由於他們的種族特徵主要形成於溫帶的高原地區,所以並不矮小。
中國人的祖先出非洲後,曾經在伊朗阿富汗一帶的中緯度的高原上進化了很長的時間,然後才通過印度緬甸進入雲南的中低緯度的高原,又進化了很長的時間,最後才擴散到中國各地,取代了原來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古亞洲男人。其中華夏族又在西部甘肅的中緯度的高原上生活了很長的時間。中國人的父系祖先也是在高原上進化出的人種,因此先天的身材並不矮小乾瘦,只是緯度沒有北歐人高,氣候條件也比北歐人暖和一些,所以先天基礎沒有北歐人高大強壯。飲食習慣和營養條件對人種的形成也非常重要。不過因為和身材矮小瘦弱的古亞洲女人混合,導致了後代的中國人身材,體格被大大拉低。但影響身材高大強壯與否的除了人種的先天基礎外,還與人種大致形成後的氣候條件,飲食習慣和營養條件息息相關。古代北方中國人長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人種之一,不亞於歐洲人。倒是歐洲人歷史上有一些時期由於營養不佳,身材比今天矮小很多。
2. 再說一下“高鼻深目”的特徵。相比於現代東方人的扁平的五官,純種的黃種人其實是可以稱得上“高鼻深目”的,只是沒有中東和南歐的地中海人種那麼得誇張。 “高鼻深目”本來就是M89的中東部落後代的特徵(應該來自於非洲祖先),只是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實在是進化得有些誇張了。地中海人由於生活在炎熱的中東時間更長,所以高鼻深目的特徵就更突出。印歐人6000年前征服了歐洲後,由於和被征服者克羅馬農人,中東農人混血,加上相同地區的相同地理氣候條件下產生的趨同進化,使得所有的歐洲人面目特徵都看上去比較相似。而M9的歐亞部落後代則要柔和很多,這應該和歐亞部落在較高緯度的地區進化過一段時間有關。不過和大餅臉的古亞洲人相比,純種的黃種人具有明顯的歐亞黃白人種的特徵,五官立體感要強很多。今天的亞洲基本已經沒有純種的黃種人了,不過這可以參考一下黃种血統比較多的某些東南亞人,以及介於黃白之間的某些北美印第安人。某些東南亞民族,他們是比南方漢族更純正的黃種人(當然也是和矮黑人、棕種人混血過,只是比例要稍低一些)。而南方漢族,是比北方漢族更純正的黃種人。另外,南方的四川地區有些特別,矮黑血統比其他南方人要多,這是因為四川是屬於矮黑種的歷史上的氐人的老家。漢人中黃种血統最少,矮黑人、棕種人成分最多的是土生的西北漢族。韓國人類似於西北漢族。而歷史上的各種北方胡人(白胡除外,包括滿蒙),日本人,基本上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黃種人。
適當的高鼻深目本來就是原始黃種人的特徵。因為和面部扁平的古亞洲人混合,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失去了黃種祖先的這一相貌特點。在東半球另一頭的日本阿伊努人(蝦夷人),長相是和中東人,南歐人在同一次冰川期內的趨同進化的效果,出現了高鼻深目的五官特徵,以至於長期被外界誤以為他們屬於高加索人種,在基因上則是天差地別,就是東南亞矮黑人在高緯度地區的變種。東亞的黃種人,由於一直生活在溫暖的雲南,廣西,廣東,一直到冰川期結束後才向北擴張,所以沒有受到這次冰川期的作用影響而形成類似於歐洲和中東的地中海-高加索人的那種種族特徵。而且由於中國人的黃種父系祖先和東亞的古亞洲女人的大量融合,導致了混血而成的後世中國人的歐亞人特徵大大弱化,使原本父系祖先的和北歐人的祖先類似的外貌特徵最終在感官上消失。更不幸的是,相比於父系血統,母系血統對於一個人的體質影響更大。因為一個男人從母親那裡得到的遺傳比從父親那裡得到的遺傳多出了一條常染色體的信息量(Y染色體攜帶的信息量和X性染色體攜帶的信息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記。X性染色體通常沒什麼特殊作用,並且會和常染色體發生混合,一般可當常染色體看待,形成了23:22的遺傳優勢。
-
3. 現在看到的北歐人的金發碧眼白皮膚的特徵大約形成於6000—12000年以前。不過學界一般認為6000年太低估,而在10000年左右比較合適。金發碧眼白皮膚這樣的特徵,是在一定條件下非常偶然的基因突變形成的,這些突變的個體能獲得同伴更多的欣賞,擁有更多的後代,經過人為的基因選擇,使得整個部落後代中的大多數人都獲得了這樣的遺傳特徵。金發(黃發)產生的原因,和較高緯度和地理高度,以及其他一些條件所產生的較少受太陽光照射(或日光照射比較弱)有關。暗白人種(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和黑膚色人種(非洲人,亞洲矮黑人和棕種人)是不具有產生金發(黃發)的突變可能的。金發(黃發)是歐亞部落的黃白人種獨有的特徵。金發是隱性基因,通過和非金發種族的混血,金發特徵越來越弱,直到最後消失。因此世界上金發人群越來越少。據說,世界上最後一個金發的人將誕生在200年後的芬蘭。包括“碧眼”,也是這個原因產生的。當然這些只是外因,內因是某些個體或小群體的病變所導致的基因突變。金發碧眼的產生是非常偶然的。
剛來到東亞的中國人的父系祖先,雖然是較純的黃種人,但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氣候潮濕的低緯度地區(雲南,兩廣),能夠獲得足夠的日照和熱量,缺乏產生金發碧眼白膚的基因突變的外在條件。從內因上講,如果沒有剛好產生某種病變(這種病變的發生是非常非常偶然的),即便有人種基礎和外在氣候條件也是白搭。這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從五胡亂華開始,一直到滿清,民族和種族間的極端仇殺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冉閔屠殺了20萬白種羯胡,因為懷疑或分辨不清,也把一些有著白種胡人相貌的正宗漢人也一起屠殺掉了。在六朝,隋唐時期,這種針對胡人的種族清洗是不罕見的。明滅元以後,朱元璋大肆殺戮和閹割“色目人”,普通民眾也不斷報復。這中間,免不了又有一些有“色目人”特徵的漢人被誤殺。經過歷史上的種種殘酷的種族清洗甚至種族滅絕,有異族相貌特徵的漢人很少能夠歷經千年血腥屠殺而倖存下來。即便和平時期,這些有胡人相貌的漢人也必然會比普通漢人更受排擠,其中有對胡人仇恨的潛意識,也有“華夏中心論”下的對異族的傲慢和不屑。
所以,今天的漢人中,已經幾乎看不到那種有明顯白種人特徵的人了,這就是漢人尤其是南方漢人的實際血統更偏向歐洲人,但是長相卻偏向古亞洲人血統佔絕對優勢的蒙古人,滿洲人,日本人的重要原因。當然,同一地區的相似氣候環境下趨同進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樣的,北歐人和南歐人,中東人長相的類似,主要也是因為他們母系血統的接近。印度人,中國人,都大體屬於“白父黑母”的類型(純黃種人實際上就是白種人的一個分支),而北非人則剛好相反,他們屬於“黑父白母”的類型。
世界三大原始人種是黑種人(DE-YAP,L3和M系),白種人(F-M89,N系),棕種人(C-M130,M系)。純黃種人屬於白種人的一支,今天的亞洲黃種人其實就是白種人(K-M9,N系和N系下的R系)和黑種人(D-M174,M系)棕種人(C-M130,M系)混血的產物,包括你我在內。我們今天沿用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的非此即彼的世界三大人種劃分法,實在是在缺乏正確科學知識的時代形成的一個大大的誤會。
附加:按遺傳學(分子人類學)劃分的世界人種類型
a.祖先人——1.科伊桑人(非洲棕種人)
b.非科伊桑人——2.俾格米人(非洲小黑人)
c.非俾格米人——3.蒙古—澳大利亞人種(棕種人)
d.尼格羅—亞太人種(黑種人)——4.日本—西藏人種(亞洲矮黑人) 5.尼格羅人種(非洲黑人)
e.廣義歐亞人種(白種人)——6.地中海—高加索人種(暗白人種)
f.狹義歐亞人種(黃白人種)——?.南亞—新幾內亞人種(未歸類人種) 7.華夏—芬蘭人種(黃種人)
g.印歐—印第安人種(早期白種人)——8.諾迪克—雅利安人種(顯白人種) 9.印第安人種(黃白過渡人種)
2012年10月17日 23:48
中國人的種族來源,由兩大部分構成,母系方面主要是純黃種人、古亞洲人的血統,父系方面主要是純黃種人血統。而狹義上,純黃種人是白種人的一個分支。
母系方面,其中古亞洲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矮黑人(D-YAP),他們和非洲黑人(尼格羅人)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純種的矮黑人是印度的安達曼人,東南亞的維達人等,矮黑人中最進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蝦夷人),它們是繩紋人的後裔,也是和族的重要底子,另外,西藏人中也擁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另一種是棕種人(C-M130),而純種的棕種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們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亞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矮黑人,棕種人先後從亞洲南部北上東亞後,膚色變淺。
父系方面,東亞的純黃種人和北歐的純白種人其實是整個歐亞大陸上血統最接近的人種!芬蘭—烏拉爾人和中國—東南亞人擁有同一個祖父,其中約10%的中國人則是芬蘭—烏拉爾人的親兄弟,只是屬於遠東分支(N1),其餘中國人(O*)則和芬蘭—烏拉爾人是堂兄弟(也是唯一的堂兄弟),擁有一個共同的祖父NO。中國人的父系血統中,NO和他的子孫占有絕對優勢,加上其餘一些少量的暗白人種,早期白種人(包括顯白人種,印第安—北亞人),達到95%左右。中國人的父系祖先還是比較高大強壯的,只是不如白種人(指北歐人種)高大。相比於現代東方人的扁平的五官,純種的黃種人其實是可以稱得上“高鼻深目”的,只是沒有中東和南歐的地中海人種那麼得誇張。廣東人的某些“馬來特徵”,恰恰是黃種祖先的原始相貌特徵的一些反映。北方人和韓國人的大餅臉小眼睛,才是棕種土著的相貌特徵!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在血統上絕對比日本人更接近歐洲人,大家如果看見有些日本人長得比較歐化一些,那樣的日本人真正的和歐美混血的比例應該並不高,他們看上去長得更歐化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蝦夷人血統(日本人的蝦夷父係後裔佔35%,母係自然更多)。
既然北歐人的祖先和中國人的祖先血緣關係如此接近,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普遍高大粗壯,高鼻深目,金發碧眼與白色的皮膚呢?
1. 在生物學中有兩個個規律,一個是海拔越高的地方進化成長的物種就越高大粗壯,反之亦然。還有一個是溫帶地區形成的人種最高大,熱帶和寒帶形成的人種都比較矮小。在人種形成的初期,受外界的自然環境選擇作用是很大的。北歐人和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和中國人的祖先在伊朗高原上分離以後,進入了中亞的中高緯度的高原地區進化了很長時間。北歐人印度雅利安人的共同祖先接著和印第安人的祖先分離,並分兩批向西進入歐洲或印度。第一批進入歐洲的是西歐的克羅馬農人,第二批是近兩萬年後才進入歐洲的從南俄草原進入的作為征服者的印歐人。印歐人的另一部分向南進入印度,伊朗,阿富汗,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利安人。在兩批進入歐洲的北歐人之間,隔著一批在農業擴張時代進入歐洲的中東農民,他們帶來了歐洲人中的地中海人種的基因,甚至一部分非洲黑人基因(不過和班圖黑人屬於不同的子類型)。另需提醒,歐洲的緯度高於東亞。史前的歐洲不僅緯度高,而且經歷了寒冷的冰川期,地中海人種的某些體質特徵的形成某種程度上就拜這次冰川期所賜,克羅馬農人也受到過一點影響。在中世紀,歐洲的氣候仍然很寒冷,一直到近代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北歐人雖然長期生活在北歐寒冷的高緯度平原地區,但是由於他們的種族特徵主要形成於溫帶的高原地區,所以並不矮小。
中國人的祖先出非洲後,曾經在伊朗阿富汗一帶的中緯度的高原上進化了很長的時間,然後才通過印度緬甸進入雲南的中低緯度的高原,又進化了很長的時間,最後才擴散到中國各地,取代了原來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古亞洲男人。其中華夏族又在西部甘肅的中緯度的高原上生活了很長的時間。中國人的父系祖先也是在高原上進化出的人種,因此先天的身材並不矮小乾瘦,只是緯度沒有北歐人高,氣候條件也比北歐人暖和一些,所以先天基礎沒有北歐人高大強壯。飲食習慣和營養條件對人種的形成也非常重要。不過因為和身材矮小瘦弱的古亞洲女人混合,導致了後代的中國人身材,體格被大大拉低。但影響身材高大強壯與否的除了人種的先天基礎外,還與人種大致形成後的氣候條件,飲食習慣和營養條件息息相關。古代北方中國人長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人種之一,不亞於歐洲人。倒是歐洲人歷史上有一些時期由於營養不佳,身材比今天矮小很多。
2. 再說一下“高鼻深目”的特徵。相比於現代東方人的扁平的五官,純種的黃種人其實是可以稱得上“高鼻深目”的,只是沒有中東和南歐的地中海人種那麼得誇張。 “高鼻深目”本來就是M89的中東部落後代的特徵(應該來自於非洲祖先),只是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實在是進化得有些誇張了。地中海人由於生活在炎熱的中東時間更長,所以高鼻深目的特徵就更突出。印歐人6000年前征服了歐洲後,由於和被征服者克羅馬農人,中東農人混血,加上相同地區的相同地理氣候條件下產生的趨同進化,使得所有的歐洲人面目特徵都看上去比較相似。而M9的歐亞部落後代則要柔和很多,這應該和歐亞部落在較高緯度的地區進化過一段時間有關。不過和大餅臉的古亞洲人相比,純種的黃種人具有明顯的歐亞黃白人種的特徵,五官立體感要強很多。今天的亞洲基本已經沒有純種的黃種人了,不過這可以參考一下黃种血統比較多的某些東南亞人,以及介於黃白之間的某些北美印第安人。某些東南亞民族,他們是比南方漢族更純正的黃種人(當然也是和矮黑人、棕種人混血過,只是比例要稍低一些)。而南方漢族,是比北方漢族更純正的黃種人。另外,南方的四川地區有些特別,矮黑血統比其他南方人要多,這是因為四川是屬於矮黑種的歷史上的氐人的老家。漢人中黃种血統最少,矮黑人、棕種人成分最多的是土生的西北漢族。韓國人類似於西北漢族。而歷史上的各種北方胡人(白胡除外,包括滿蒙),日本人,基本上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黃種人。
適當的高鼻深目本來就是原始黃種人的特徵。因為和面部扁平的古亞洲人混合,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失去了黃種祖先的這一相貌特點。在東半球另一頭的日本阿伊努人(蝦夷人),長相是和中東人,南歐人在同一次冰川期內的趨同進化的效果,出現了高鼻深目的五官特徵,以至於長期被外界誤以為他們屬於高加索人種,在基因上則是天差地別,就是東南亞矮黑人在高緯度地區的變種。東亞的黃種人,由於一直生活在溫暖的雲南,廣西,廣東,一直到冰川期結束後才向北擴張,所以沒有受到這次冰川期的作用影響而形成類似於歐洲和中東的地中海-高加索人的那種種族特徵。而且由於中國人的黃種父系祖先和東亞的古亞洲女人的大量融合,導致了混血而成的後世中國人的歐亞人特徵大大弱化,使原本父系祖先的和北歐人的祖先類似的外貌特徵最終在感官上消失。更不幸的是,相比於父系血統,母系血統對於一個人的體質影響更大。因為一個男人從母親那裡得到的遺傳比從父親那裡得到的遺傳多出了一條常染色體的信息量(Y染色體攜帶的信息量和X性染色體攜帶的信息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記。X性染色體通常沒什麼特殊作用,並且會和常染色體發生混合,一般可當常染色體看待,形成了23:22的遺傳優勢。
-
3. 現在看到的北歐人的金發碧眼白皮膚的特徵大約形成於6000—12000年以前。不過學界一般認為6000年太低估,而在10000年左右比較合適。金發碧眼白皮膚這樣的特徵,是在一定條件下非常偶然的基因突變形成的,這些突變的個體能獲得同伴更多的欣賞,擁有更多的後代,經過人為的基因選擇,使得整個部落後代中的大多數人都獲得了這樣的遺傳特徵。金發(黃發)產生的原因,和較高緯度和地理高度,以及其他一些條件所產生的較少受太陽光照射(或日光照射比較弱)有關。暗白人種(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和黑膚色人種(非洲人,亞洲矮黑人和棕種人)是不具有產生金發(黃發)的突變可能的。金發(黃發)是歐亞部落的黃白人種獨有的特徵。金發是隱性基因,通過和非金發種族的混血,金發特徵越來越弱,直到最後消失。因此世界上金發人群越來越少。據說,世界上最後一個金發的人將誕生在200年後的芬蘭。包括“碧眼”,也是這個原因產生的。當然這些只是外因,內因是某些個體或小群體的病變所導致的基因突變。金發碧眼的產生是非常偶然的。
剛來到東亞的中國人的父系祖先,雖然是較純的黃種人,但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氣候潮濕的低緯度地區(雲南,兩廣),能夠獲得足夠的日照和熱量,缺乏產生金發碧眼白膚的基因突變的外在條件。從內因上講,如果沒有剛好產生某種病變(這種病變的發生是非常非常偶然的),即便有人種基礎和外在氣候條件也是白搭。這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從五胡亂華開始,一直到滿清,民族和種族間的極端仇殺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冉閔屠殺了20萬白種羯胡,因為懷疑或分辨不清,也把一些有著白種胡人相貌的正宗漢人也一起屠殺掉了。在六朝,隋唐時期,這種針對胡人的種族清洗是不罕見的。明滅元以後,朱元璋大肆殺戮和閹割“色目人”,普通民眾也不斷報復。這中間,免不了又有一些有“色目人”特徵的漢人被誤殺。經過歷史上的種種殘酷的種族清洗甚至種族滅絕,有異族相貌特徵的漢人很少能夠歷經千年血腥屠殺而倖存下來。即便和平時期,這些有胡人相貌的漢人也必然會比普通漢人更受排擠,其中有對胡人仇恨的潛意識,也有“華夏中心論”下的對異族的傲慢和不屑。
所以,今天的漢人中,已經幾乎看不到那種有明顯白種人特徵的人了,這就是漢人尤其是南方漢人的實際血統更偏向歐洲人,但是長相卻偏向古亞洲人血統佔絕對優勢的蒙古人,滿洲人,日本人的重要原因。當然,同一地區的相似氣候環境下趨同進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樣的,北歐人和南歐人,中東人長相的類似,主要也是因為他們母系血統的接近。印度人,中國人,都大體屬於“白父黑母”的類型(純黃種人實際上就是白種人的一個分支),而北非人則剛好相反,他們屬於“黑父白母”的類型。
世界三大原始人種是黑種人(DE-YAP,L3和M系),白種人(F-M89,N系),棕種人(C-M130,M系)。純黃種人屬於白種人的一支,今天的亞洲黃種人其實就是白種人(K-M9,N系和N系下的R系)和黑種人(D-M174,M系)棕種人(C-M130,M系)混血的產物,包括你我在內。我們今天沿用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的非此即彼的世界三大人種劃分法,實在是在缺乏正確科學知識的時代形成的一個大大的誤會。
附加:按遺傳學(分子人類學)劃分的世界人種類型
a.祖先人——1.科伊桑人(非洲棕種人)
b.非科伊桑人——2.俾格米人(非洲小黑人)
c.非俾格米人——3.蒙古—澳大利亞人種(棕種人)
d.尼格羅—亞太人種(黑種人)——4.日本—西藏人種(亞洲矮黑人) 5.尼格羅人種(非洲黑人)
e.廣義歐亞人種(白種人)——6.地中海—高加索人種(暗白人種)
f.狹義歐亞人種(黃白人種)——?.南亞—新幾內亞人種(未歸類人種) 7.華夏—芬蘭人種(黃種人)
g.印歐—印第安人種(早期白種人)——8.諾迪克—雅利安人種(顯白人種) 9.印第安人種(黃白過渡人種)
留言
張貼留言